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6/161 1、明代诗学家高棅在、明代诗学家高棅在唐诗品汇唐诗品汇中,曾引用三中,曾引用三句话来评价李白的句话来评价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即,即“妙在起伏妙在起伏”“才才思放肆思放肆”“语次崛奇语次崛奇”。现就这三句话,对。现就这三句话,对蜀道难蜀道难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品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品读。 一、妙在起伏一、妙在起伏 首先,诗人极力抒写蜀道之难。首先,诗人极力抒写蜀道之难。“尔来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天梯石天梯石栈相钩连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黄鹤之飞尚不
2、得过,猿猴欲度愁攀援猿猴欲度愁攀援”“一夫当关,万夫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开”等等,都印证了等等,都印证了“蜀道之难,难于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青天”的断语。这是从大处着眼来渲染的断语。这是从大处着眼来渲染蜀道的艰难,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蜀道的艰难,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起起”。 其次,在对其次,在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的渲染中,传达出来的是挽留友人、阻止渲染中,传达出来的是挽留友人、阻止其西行的细腻感情。其西行的细腻感情。从从“其险也如此,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如早还家。蜀道
3、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侧身西望长咨嗟”中,我们看到的是大中,我们看到的是大诗人细致入微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把诗人细致入微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它看作是“伏伏”。 在这种起伏当中,在这种起伏当中,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的展和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现。古人评说它古人评说它“妙在起伏妙在起伏”是不无道理是不无道理的。的。2021/6/162 二、才思放肆二、才思放肆 所谓所谓“才思放肆才思放肆”,指的是写诗时,思路要放,指的是写诗时,思路要放得开去得开去。 为了突出蜀道的为了突出蜀道的“难难”,诗人,诗人首先首先从整体印象从
4、整体印象即即“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来写蜀上来写蜀道的道的“高高”与与“险险”;其次其次从蜀道开通的历史即时间从蜀道开通的历史即时间的角度来写的角度来写蜀道的蜀道的“难难”;再次再次从空间的角度即地从空间的角度即地势的险恶来写势的险恶来写蜀道的蜀道的“难难”。在对蜀道的。在对蜀道的“难难”作直作直接的描摹之外,诗人还不忘用接的描摹之外,诗人还不忘用“悲鸟号悲鸟号”“子规啼子规啼”等来等来侧面烘托侧面烘托蜀道的蜀道的“难难”。蜀道的。蜀道的“难难”除了地势除了地势上的奇险之外,还有上的奇险之外,还有人为的动乱人为的动乱夹杂其间,夹杂其间,“所守所守或匪亲
5、,化为狼与豺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这些人为的动乱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蜀道的些人为的动乱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蜀道的“难难”。 时而从整体印象写,时而从时间角度写,时时而从整体印象写,时而从时间角度写,时而从空间角度写;既有直接的描摹,又有侧面的而从空间角度写;既有直接的描摹,又有侧面的烘托;自然的环境和人为的动乱夹杂在一起烘托;自然的环境和人为的动乱夹杂在一起诗诗人的才思如信马由缰,随意驰骋。古人的才思如信马由缰,随意驰骋。古人评说它人评说它“才才思放肆思放肆”,道理或许就在此吧!,道理或许就在此吧!2021/6/163 三、语次崛奇三、语次崛
6、奇 所谓所谓“语次崛奇语次崛奇”,指的是在人们料想不到处,指的是在人们料想不到处下笔。下笔。 全诗要表达的是挽留友人之意,却在诗的全诗要表达的是挽留友人之意,却在诗的一一开始开始来了这么一句:来了这么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颇出人的意料的。对这是颇出人的意料的。对于即将西行入蜀的友人来说,于即将西行入蜀的友人来说,这个开头无疑具有这个开头无疑具有“当头棒喝当头棒喝”的警示作用的的警示作用的。这是。这是“语次崛奇语次崛奇”之一之一“奇奇”。 接下来该写蜀道的接下来该写蜀道的“难难”了吧?可是诗人却不了吧?可是诗人却不急,他急,
7、他还要拐弯抹角地还要拐弯抹角地搬出搬出“蚕从蚕从”和和“鱼凫鱼凫”开蜀开蜀国的国的典故典故和和“五丁开山五丁开山”的的传说故事传说故事,来证明蜀地,来证明蜀地封闭之久和蜀道开通之难。这种写法也是颇出人封闭之久和蜀道开通之难。这种写法也是颇出人的意料的。这是的意料的。这是“语次崛奇语次崛奇”之二之二“奇奇”。 在为蜀道这个在为蜀道这个“畏途畏途”营造气氛时,诗人营造气氛时,诗人请来请来了了“悲鸟悲鸟”和和“子规子规”助阵,用它们的助阵,用它们的“号号”“绕绕”“啼啼”“愁愁”来来尽力渲染尽力渲染蜀道的蜀道的“难难”。这种。这种写法也是颇出人的意料的。这是写法也是颇出人的意料的。这是“语次崛奇语次
8、崛奇”之三之三“奇奇”。2021/6/164 2、登高登高中的中的“悲悲”“独独”两种情怀的内涵两种情怀的内涵是什么?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样的情怀的?是什么?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样的情怀的? “悲悲”指自然之悲象指自然之悲象(秋秋)、人生之艰难、人生之艰难(霜鬓霜鬓)。自然之悲象体现在诗的前四句,人。自然之悲象体现在诗的前四句,人生之艰难体现在诗的后四句。生之艰难体现在诗的后四句。“独独”指诗人指诗人独知此宇宙与人生之悲怆,独自承担此苦独知此宇宙与人生之悲怆,独自承担此苦难的情怀。难的情怀。 全诗用苍凉的色调,将风急、猿啸、鸟全诗用苍凉的色调,将风急、猿啸、鸟飞、叶落与滚滚江水描写成天地同悲的宏飞
9、、叶落与滚滚江水描写成天地同悲的宏大意境,再引出自己悲苦、孤独的感伤情大意境,再引出自己悲苦、孤独的感伤情怀。怀。2021/6/1653、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那么,在、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那么,在琵琶行琵琶行中,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的音乐魅力的?中,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的音乐魅力的? 明确:明确:1.用人物动作铺垫,写出音乐的引人入胜用人物动作铺垫,写出音乐的引人入胜。先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用先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未成曲调先有情”说说明演奏者进入乐曲境界,乐曲的吸引力也表现了明演奏者进入乐曲境界,乐曲的吸引力也表现了出来;接着写演奏者的
10、姿态,从出来;接着写演奏者的姿态,从“低眉信手低眉信手”可见可见技艺娴熟;而技艺娴熟;而“轻拢慢捻抹复挑轻拢慢捻抹复挑”(弹奏的难度)、(弹奏的难度)、“初为初为霓裳霓裳后后六幺六幺”(内容的丰富),又(内容的丰富),又让人对音乐之美产生想象。让人对音乐之美产生想象。 2用精妙比喻来描摹,写出音乐的不同特点。用精妙比喻来描摹,写出音乐的不同特点。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不同的听觉感受,描摹出了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不同的听觉感受,描摹出了音乐的艺术效果。比如:音乐的艺术效果。比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大弦嘈嘈如急雨”写其写其粗重急骤;粗重急骤;“小弦切切如私语小弦切切如私语”写其细轻委婉;写其细轻委婉;“大
11、大珠小珠落玉盘珠小珠落玉盘”写其清脆圆润;写其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其婉转流利。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了音乐写其婉转流利。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了音乐的变化,用这些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的变化,用这些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画成了有形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画成了有形可感的实体。可感的实体。 3.使用叠词与联绵词,写出音乐的缠绵之感。使用叠词与联绵词,写出音乐的缠绵之感。弦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以及联绵词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以及联绵词“间关间关”(叠韵)、(叠韵)、“幽咽幽咽”(双声)等的使用,使乐声悦(双
12、声)等的使用,使乐声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耳动听,富有节奏感。 4.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音乐的艺术效果。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音乐的艺术效果。如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东船西舫悄无言,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唯见江心秋月白”以听乐人的陶醉其中,烘托音乐以听乐人的陶醉其中,烘托音乐之美妙,弹奏者技艺之高超。之美妙,弹奏者技艺之高超。2021/6/166 二、白居易如此着力地刻画音乐,与他所二、白居易如此着力地刻画音乐,与他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慨有什么联系?要表达的人生感慨有
13、什么联系? 明确:诗人如此着力地刻画音乐,目的明确:诗人如此着力地刻画音乐,目的是通过描写音乐的美妙,是通过描写音乐的美妙,表现表现教坊乐女过教坊乐女过人的艺术造诣,人的艺术造诣,反衬反衬出她的沦落与孤独,出她的沦落与孤独,从而从而寄寓寄寓自己遭遇贬谪、不得施展抱负的自己遭遇贬谪、不得施展抱负的悲伤与憾恨。悲伤与憾恨。2021/6/167 4、锦瑟锦瑟一诗,意象朦胧,对其诗意历来没有一诗,意象朦胧,对其诗意历来没有确定的解说,主要有确定的解说,主要有“爱情悼亡爱情悼亡”和和“自伤身世自伤身世”两两种说法。你更倾向于哪种说法?结合全诗说说你种说法。你更倾向于哪种说法?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由。的理由
14、。(8分分)答案这是一位富有抱负和才华的诗人在追忆答案这是一位富有抱负和才华的诗人在追忆悲剧性的年华逝去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哀歌。悲剧性的年华逝去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哀歌。全诗借助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将锦瑟弹奏的各种全诗借助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将锦瑟弹奏的各种艺术意境艺术意境(迷幻、哀怨、清寥、缥缈迷幻、哀怨、清寥、缥缈)化为一幅幅形化为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象鲜明的画面(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遗珠有泪、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遗珠有泪、蓝田生烟蓝田生烟),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经历的种种人生,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经历的种种人生境遇和人生感受,传达出他在思华年时迷惘、哀境遇和人生感受,传达出他在思华年时迷惘、哀伤、
15、落寂、惆怅的心声。伤、落寂、惆怅的心声。因此因此它兼有音乐的意境、它兼有音乐的意境、画面的形象和诗歌的意象三重暗示性。画面的形象和诗歌的意象三重暗示性。由于这由于这多重暗示的融会统一,因而内涵也就显得虚泛、多重暗示的融会统一,因而内涵也就显得虚泛、抽象和朦胧,极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但这些抽象和朦胧,极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但这些含意朦胧虚泛的象征性图景,又是被约束在含意朦胧虚泛的象征性图景,又是被约束在“思华思华年年”而而“惘然惘然”的主题里。因此读者在感受和理解上的主题里。因此读者在感受和理解上的某些具体差异并不影响从总体上去把握诗人的的某些具体差异并不影响从总体上去把握诗人的悲剧性的身世
16、境遇和空茫若失的怅惘心理。悲剧性的身世境遇和空茫若失的怅惘心理。2021/6/168 谈谈谈谈虞美人虞美人是如何通过时空的对比来是如何通过时空的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感情的。酝酿并抒发感情的。 在时间上在时间上,他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他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春花秋月何时了)联系在一起;变化(春花秋月何时了)联系在一起; 在空间上在空间上,他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他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一江春水向东流)联系在一起。又运行(一江春水向东流)联系在一起。又运用反衬的手法,以宇宙时空永恒和无情,运用反衬的手法,以宇宙时空永恒和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和可悲。他将一个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和可悲。他
17、将一个亡国之君的自我悲情酿造呈人类的悲情,亡国之君的自我悲情酿造呈人类的悲情,蓄势而发,如一江春水,毫无节制,深广蓄势而发,如一江春水,毫无节制,深广无尽。无尽。 这首词通过写词人在秋月之夜登高望这首词通过写词人在秋月之夜登高望远,引发对故国的怀念,抒发怀念故国的远,引发对故国的怀念,抒发怀念故国的悲伤哀痛之情及如悲伤哀痛之情及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满的满腹愁绪。腹愁绪。2021/6/169 在沉浸于相思之苦的作者眼里,外在的景在沉浸于相思之苦的作者眼里,外在的景物有的和自己同病相怜,有的却冷漠无情。物有的和自己同病相怜,有的却冷漠无情。阅读阅读蝶恋花蝶恋花,指出词中所写的这两种
18、,指出词中所写的这两种景物,并就此谈谈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景物,并就此谈谈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明确:上片之中,明确:上片之中,“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是,是以悲情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以悲情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燕子燕子双飞双飞”、“明月穿户明月穿户”,皆是令人悲愁恨恼之,皆是令人悲愁恨恼之物,皆以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前物,皆以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前者在艺术上可称作烘托、共鸣的手法,后者在艺术上可称作烘托、共鸣的手法,后者在艺术中可称作反衬、对比的手法。者在艺术中可称作反衬、对比的手法。2021/6/1610 1.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艺概艺
19、概中指出,柳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点染”的手法,教师要精讲的手法,教师要精讲“点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并举例子:在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并举例子:在“念去去、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中,先点明离一句中,先点明离别之情别之情“念去去念去去”,再用,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请你在的景色渲染烘托。请你在雨霖铃雨霖铃再找再找一找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一找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
2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是是“点点”,先说出离别之苦,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就用自古如此,紧接着就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超越了古今所有人的。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超越了古今所有人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醒何处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用杨柳岸、写出了离别之苦,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样意象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晓风、残月三样意象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来烘托在清秋节伤离别的感情,从而让人更加深来烘托在清秋节伤离别的感情,
21、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2021/6/1611 结合这段评价,讨论此文所包孕的情感内涵及递结合这段评价,讨论此文所包孕的情感内涵及递进层次进层次 开头三句十四个叠字的运用。开头三句十四个叠字的运用。 第一句,第一句,“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寻寻”与与“觅觅”的叠用的叠用就把词人反复而仔细寻找的情态动作非常传就把词人反复而仔细寻找的情态动作非常传神地刻画出来了,这种若有所失的寻找细节神地刻画出来了,这种若有所失的寻找细节描述带出来的是遍寻不见后的冷清环境,这描述带出来的是遍寻不见后的冷清环境,这种环境的冷清寂寞程度是由接下来的种环境的冷清寂寞程度是由接下来的
22、“冷冷”与与“清清”的叠用表现的,的叠用表现的, “冷冷清清冷冷清清”给人感觉渐次浓重,给人感觉渐次浓重,“冷冷冷冷”写出了外部环境,而写出了外部环境,而“清清清清”似乎表现的是词似乎表现的是词人的内在心境,这种渐次浓重的凄清环境更人的内在心境,这种渐次浓重的凄清环境更进一步,就最终生成了词人进一步,就最终生成了词人“凄凄惨惨戚戚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的心情。 而而“凄凄惨惨戚戚凄凄惨惨戚戚”表达的情感仍然有渐表达的情感仍然有渐次浓重的过程,次浓重的过程,“凄凄凄凄”是指冷清渐蹙而凝于是指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心,“惨惨惨惨”比比“凄凄凄凄”表达的凄凉心情更重些,表达的凄凉心情更重些,到最后人所不
23、堪承受时词人用了叠字到最后人所不堪承受时词人用了叠字“戚戚戚戚”来表达。来表达。 十四个字,三句话,分三个层次由外在十四个字,三句话,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表现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每一个层次的叠字之间也同得淋漓尽致。而每一个层次的叠字之间也同样是由浅人深地逐步推进。同样,样是由浅人深地逐步推进。同样,“点点滴滴点点滴滴”中中“点点”与与“滴滴”的叠用也是由写雨声起,以写的叠用也是由写雨声起,以写人物心境终,在人物心境终,在“点滴点滴”之间逐层写出了词人之间逐层
24、写出了词人孤寂而痛苦的灵孤寂而痛苦的灵魂。魂。2021/6/1612七个叠词的作用 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冷冷清清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终日愁苦。三者用“情情”贯穿一起。贯穿一起。 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奏感。 此外
25、,此外,在结构上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染。2021/6/1613 并结合所学的古代诗文,说说叠词的修辞并结合所学的古代诗文,说说叠词的修辞作用作用。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加形象 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意象更加确切。 三是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三是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还有用叠字来描绘音乐的。叠字能将乐声还有用叠字来描绘音乐的。叠字能将乐声的强弱、快慢、轻重表达得十分具体、可的强弱、快慢、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石油总包合同模板规范示例文本
- 2025年酒店股份收购协议
- 2025债权收益权转让合同
- 2025临时季节工劳动合同
- 2025年规范股权无偿转让合同
- 2025二手机械设备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上海自贸区劳务合同标准版
- 明星课程研发与评估协议
- 2025年劳动损伤经济补偿协议合同
- 安全施工合同范本
- 第二章 处方调剂课件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山岳型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DB41-T 1941-2020
- 某部营房零星改造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标)
- APQC跨行业流程分类框架(PCF)V7.4版-2024年8月21日版-雷泽佳编译
-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卷加详细答案
- DL∕T 5210.2-2018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2部分:锅炉机组
- JTT 203-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材料
- 普通地质学完整版课件
- 电梯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 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导学案)-【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