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寒假120分以上压轴训练(1)_第1页
初三寒假120分以上压轴训练(1)_第2页
初三寒假120分以上压轴训练(1)_第3页
初三寒假120分以上压轴训练(1)_第4页
初三寒假120分以上压轴训练(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三寒假120分以上压轴训练1如图a,ABC和CEF是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C,连接AF和BE(1)线段AF和BE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将图a中的CEF绕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b,这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3)若将图a中的ABC绕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请你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草图即可),(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不必说明理由;(4)根据以上证明、说理、画图,归纳你的发现2 将两块含30角且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板如图1摆放(1)将图1中A1B1C绕点C顺时针旋转45得图2,点P1是A1C与AB的交点,求证:CP1=AP1;(2

2、)将图2中A1B1C绕点C顺时针旋转30到A2B2C(如图3),点P2是A2C与AB的交点线段CP1与P1P2之间存在一个确定的等量关系,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并说明理由;(3)将图3中线段CP1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到CP3(如图4),连接P3P2,求证:P3P2AB3 图1是边长分别为和3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ABC和CDE叠放在一起(C与C重合)(1)操作:固定ABC,将CDE绕点C顺时针旋转30得到CDE,连接AD,BE,CE的延长线交AB于F(图2)探究:在图2中,线段BE与AD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2)操作:将图2中的CDE,在线段CF上沿着CF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平

3、移,平移后的CDE设为PQR(图3)探究:设PQR移动的时间为x秒,PQR与AF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4 如图,ABC中,点D在AC上,点E在BC上,且DEAB,将CDE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CDE(使BCE180),连接AD、BE,设直线BE与AC、AD分别交于点O、E(1)若ABC为等边三角形,则的值为1,求AFB的度数;(2)若ABC满足ACB=60,AC=,BC=,求的值和AFB的度数;若E为BC的中点,求OBC面积的最大值5 如图,平行四边形OBCD中,OB=8cm,BC=6cm,DOB=45,点P从O沿OB边向点B移动,点Q

4、从点B沿BC边向点C移动,P,Q同时出发,速度都是1cm/s(1)求经过O,B,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判断P,Q移动几秒时,PBQ为等腰三角形;(3)若允许P点越过B点在BC上运动,Q点越过C点在CD上运动,设线PQ与OB,BC,DC围成的图形面积为y(cm2),点P,Q的移动时间为t(s),请写出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6如图,直线y=x4分别交x、y轴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1)求B点的坐标;(2)若D是OA中点,过A的直线l(3)把AO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并交y轴于点C求过A、C、D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把中的抛物线向上平移,设平移后的抛物线与x轴的

5、两个交点分别为M、N,试问过M、N、B三点的圆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圆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 已知抛物线经过坐标原点,与直线相交于A、B两点,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C和D(1)求A、B两点的坐标;(2)若把抛物线向下平移,使得抛物线经过点C,此时抛物线与直线相交于另一点E,与x轴相交于点F,求CEF的面积;(3)把抛物线上下平移,与直线相交于点G、K,能否使得CG:DK=1:2,若能成立,请求出向上或向下平移几个单位,若不能,请说明理由8 抛物线y=ax2+2x+3(a0)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顶点为D,而且经过点(2,3)(1)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及C、D两点

6、的坐标;(2)连接BC,以BC为边向右作正方形BCEF,求E、F两点的坐标;若将此抛物线沿其对称轴向上平移,试判断平移后的抛物线是否会同时经过正方形BCEF的两个顶点E、F?若能,写出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若P是抛物线y=ax2+2x+3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直线垂直于抛物线y=ax2+2x+3的对称轴,垂足为Q,那么是否存在着这样的点P,使以P、Q、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9 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过点A(3,0)和原点O正方形BCDE的顶点B在抛物线y=x2+bx+c上,且在对称轴的左侧,点C、D在x轴上

7、,点E在第四象限,且OD=1(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正方形BCDE的边长;(3)若正方形BCDE沿x轴向右平移,当正方形的顶点落在抛物线y=x2+bx+c上时,求平移的距离;(4)若抛物线y=x2+bx+c沿射线BD方向平移,使抛物线的顶点P落在x轴上,求抛物线平移的距离10 已知:抛物线y=x2(2m+4)x+m210与x轴交于A、B两点,C是抛物线的顶点(1)用配方法求顶点C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若AB的长为,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解法的部分步骤如下,补全解题过程,并简述步骤的解题依据,步骤的解题方法;解:由(1)知,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0)抛物线的对称性及,A

8、D=DB=点A(xA,0)在抛物线y=(xh)2+k上,0=(xAh)2+kh=xC=xD,将代入上式,得到关于m的方程(3)将(2)中的条件“AB的长为”改为“ABC为等边三角形”,用类似的方法求出此抛物线的解析式11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为抛物线C,点P(1,4)、Q(5,4)、R(3,0)在抛物线C上(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我们知道,与y=kx+b(即kxy+b=0)可以表示直线一样,方程x+my+n=0也可以表示一条直线,且对于直线x+my+n=0和抛物线y=ax2+bx+c(a0),方程组的解(x,y)作为点的坐标,所确定的点就是直线和抛物线的公共点,如果直线L:x+my

9、+n=0过点M(1,0),且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相应的m,n的值12已知抛物线y=ax2+6ax+c交x轴负半轴于A,B两点,以AB为边的矩形ABCD的顶点C,D在第二象限,过D点的直线y=ax+3a与x轴交于E(1)求SADE:S矩形ABCD;(2)当SADE=1,且抛物线的顶点在CD边上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2)中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APB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如图1,抛物线F1:y=x2+b1x的顶点为P,与x轴交于A、O两点,且AP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PO与APO关于原点O位似,且APO与APO在原点的两侧,相

10、似比为1:2,抛物线F2:y=a2x2+b2x经过O、P、A三点(1)求AO的长及a2的值;(2)若将“抛物线F1:y=x2+b1x”改为“抛物线F1:y=a1x2+b1x(a10)”,其他条件不变,求a2与a1的关系;(3)如图2,若将“抛物线F1:y=a1x2+b1x”改为“抛物线F1:y=a1x2+b1x+c1(a10)”,将“抛物线F2:y=a2x2+b2x”改为“抛物线F1:y=a2x2+b2x+c2”,将“相似比为1:2”改为“相似比为1:m”,猜想a2与a1的关系(直接写出答案)14 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B(2,0),C(4,0)两点,点E是对称轴l与x

11、的交点(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2)T为对称轴l上一动点,以点B为圆心,BT为半径作B,写出直线CT与B相切时,T点的坐标;(3)若在x轴上方的P点为抛物线上的动点,且BPC为锐角,直接写出PE的取值范围;(4)对于(1)中得到的关系式,若x为整数,在使得y为完全平方数的所有x的值中,设x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n,次小值为s,求m、n、s的值(注:一个数如果是另一个整数的完全平方,那么就称这个数为完全平方数)15 如图四边形AOBC是正方形,点C的坐标是(4,0),动点P、Q同时从点O出发,点P沿着折线OACB的方向运动;点Q沿着折线OBCA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求出经过O、A

12、、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Q的运动速度是点P的2倍,点Q运动到边BC上,连接PQ交AB于点R,当AR=3时,请求出直线PQ的解析式(3)若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两点运动到相遇停止设OPQ的面积为S请求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4)判断在(3)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OPQ的面积最大?16 直线l的解析式为y=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x轴上一点,以P为圆心的圆与直线l相切于B点(1)求点P的坐标及P的半径R;(2)若P以每秒个单位沿x轴向左运动,同时P的半径以每秒个单位变小,设P的运动时间为t秒,且P始

13、终与直线l有交点,试求t的取值范围17 如图,ABC中,C=90,AB=10,AC=8,点P在AB边上运动,且点P不与点A重合,过B、C、P三点的圆交AC于E,点E不与点C重合,设AP的长为x,四边形PECB的周长为y(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证明:y2418 已知圆心在原点,半径为1的O,直线AB与O切于点P (m,n)且与x、y轴交于点A(a,0)、B(0,b)(a0,b0)(1)如图1,当m=时,求a的值;(2)如图2,连接OP,过P向x轴引垂线交x轴于点C,设x表示OPC的面积,y=a+b,试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9 如

14、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M(0,)为圆心,以2为半径作M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的负半轴于点C,连接AM、AC、AD(1)设L是过点A的直线,它与M相交于点N,若ACN是等腰三角形,则满中条件的直线L有几条试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L的解析式,并在图中画出直线L(如果不止一条,则可以用L1、L2、L3,表示);(2)在(1)的条件下,若直线L是某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它与y轴交于点S,连接MN,并且不再连接其它点,问是否存在一个三角形,使它总与MSN相似,证明你的结论;(3)在(2)的条件下求线段SM的长20 如图,梯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上底AD平行于x轴,下底BC交y轴于点E,点C(4

15、,2),点D(1,2),BC=9,sinABC=(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点H的坐标为(1,1),动点G从B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BC边向C点运动(点G可以与点B或点C重合),求HGE的面积S(S0)随动点G的运动时间t秒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初三寒假120分以上压轴训练答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如图a,ABC和CEF是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C,连接AF和BE(1)线段AF和BE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将图a中的CEF绕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b,这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3)若将图a中的ABC

16、绕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请你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草图即可),(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不必说明理由;(4)根据以上证明、说理、画图,归纳你的发现 解:(1)AF=BE证明:在AFC和BEC中,ABC和CEF是等边三角形,AC=BC,CF=CE,ACF=BCE=60,AFCBECAF=BE(2)成立理由:在AFC和BEC中,ABC和CEF是等边三角形,AC=BC,CF=CE,ACB=FCE=60,ACBFCB=FCEFCB,即ACF=BCEAFCBEC,AF=BE(3)此处图形不惟一,仅举几例如图,(1)中的结论仍成立(4)根据以上证明、说明、画图,归纳如下:如图a,大小不等的等边ABC和

17、等边CEF有且仅有一个公共顶点C,则以点C为旋转中心,任意旋转其中一个三角形,都有AF=BE 2 将两块含30角且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板如图1摆放(1)将图1中A1B1C绕点C顺时针旋转45得图2,点P1是A1C与AB的交点,求证:CP1=AP1;(2)将图2中A1B1C绕点C顺时针旋转30到A2B2C(如图3),点P2是A2C与AB的交点线段CP1与P1P2之间存在一个确定的等量关系,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并说明理由;(3)将图3中线段CP1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到CP3(如图4),连接P3P2,求证:P3P2AB 旋转角及图形特征,易证CP1P2CP3P2,根据角的关系证明垂直 (1)证明:过点P

18、1作CA的垂线,垂足为D易知:CDP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1DA是直角三角形,且A=30,所以CP1=P1D,P1D=AP1,故CP1=AP1(2)解:过点P1作CA2的垂线,垂足为E,易知:P1EP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2=A+P2CA=45),因为P1CE是直角三角形,且1=30,所以CP1=2P1E,P1E=P1P2,故CP1=P1P2(3)证明:将图3中线段CP1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到CP3,易证:CP1P2CP3P2,于是CP3P2=CP1P2=105,P1P2P3=360105260=90,故P2P3AB【点评】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图形的大

19、小、形状都不改变,充分运用特殊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找线段关系3 图1是边长分别为和3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ABC和CDE叠放在一起(C与C重合)(1)操作:固定ABC,将CDE绕点C顺时针旋转30得到CDE,连接AD,BE,CE的延长线交AB于F(图2)探究:在图2中,线段BE与AD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2)操作:将图2中的CDE,在线段CF上沿着CF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平移,平移后的CDE设为PQR(图3)探究:设PQR移动的时间为x秒,PQR与AF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解:(1)BE=ADABC,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20、AC=BC,CD=CE,ACB=ECD=60BCE=30,ACE=30,ACD=30ADCBEC(SAS),BE=AD(2)设PR、RQ分别交AC于G、H,QC=x,由(1)可知ACF=30,PQR=60,CHQ=30,QH=QC,RHG=CHQ=30,RGH=90,RH=3QH=3QC=3x,RG=(3x),GH=(3x),所以SRtGHR=RGGH=(3x)2,而CDE的边长为3,得出SPQR=,重叠部分面积y=(3x)2,即:y=+x+(0x3)【点评】此题综合性较强,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4 如图,ABC中,点D在AC上,点E在BC上,且DEAB,将CDE绕点C按顺时

21、针方向旋转得到CDE(使BCE180),连接AD、BE,设直线BE与AC、AD分别交于点O、E(1)若ABC为等边三角形,则的值为1,求AFB的度数;(2)若ABC满足ACB=60,AC=,BC=,求的值和AFB的度数;若E为BC的中点,求OBC面积的最大值 【分析】(1)求的值,可以通过证明CBECAD,得到AD=BE求出,求AFB的度数,通过AOF与BOC比较得出;(2)求的值和AFB的度数,可以通过证明CBECAD得到;要求OBC面积的最大值,因为ACB=60,BC=,即求CO的最大值,用面积公式结合三角函数可以得出 解:(1)连接DE,ABC为等边三角形,DEAB,CED,CDE为等边

22、三角形CD=CE,BCA+ACE=DCE+ACE即BCE=DCA,AC=CBCBECAD(SAS),CAF=CBO,AD=BE,的值为1,CAF=CBO,ABO+BAF=120,AFB=60(2)AC=,BC=,DEAB,CA:CB=:,CD:CE=:=CD:CE,CA:CB=CD:CE=:,BCE=DCA,CBECAD,=,CBF=CAD,BOC=AOF,AFB=ACB=60:当CO=,OBC面积的最大值=0.5BCsinACBCO= 5 如图,平行四边形OBCD中,OB=8cm,BC=6cm,DOB=45,点P从O沿OB边向点B移动,点Q从点B沿BC边向点C移动,P,Q同时出发,速度都是1

23、cm/s(1)求经过O,B,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判断P,Q移动几秒时,PBQ为等腰三角形;(3)若允许P点越过B点在BC上运动,Q点越过C点在CD上运动,设线PQ与OB,BC,DC围成的图形面积为y(cm2),点P,Q的移动时间为t(s),请写出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解:(1)过点D作DMOB于M,平行四边形OBCD中,OB=8cm,BC=6cm,DOB=45,OD=BC=6cm,OM=DM=ODsin45=6=3,D(3,3),B(8,0),设经过O,B,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x8),将D的坐标代入得:3=3a(38),解得:a=,y=x(x8)

24、;(2)PBQ=180DOB=135,若PBQ为等腰三角形,则PB=BQ设P,Q移动t秒时,PBQ为等腰三角形,P点走过的路程为t,Q点走过的路程为t,PB=OBt=8t(cm),BQ=tcm若PB=BQ,则8t=t,解得:t=4(s)P,Q移动4秒时,PBQ为等腰三角形;(3)如图:过点D作DMOB于M,过点P作PNOB于N,交CD于H,四边形OBCD是平行四边形,CD=OB=8cm,BC=OD=6cm,CDOB,HN=DM=3cm,PHCD,CPHBPN,由题意得:PC=14t(cm),PB=t8(cm),CQ=t6(cm),解得:PH=(14t),y=SOBCDSCPQ=83(t6)(1

25、4t)=t25t+45,P点越过B点在BC上运动,Q点越过C点在CD上运动,8t14,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t25t+45,t的取值范围为8t14 6如图,直线y=x4分别交x、y轴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1)求B点的坐标;(2)若D是OA中点,过A的直线l(3)把AO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并交y轴于点C求过A、C、D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把中的抛物线向上平移,设平移后的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M、N,试问过M、N、B三点的圆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圆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当x=0时,y=4,B点的坐标为(0,4);(2)过A的直线l(3)把AO

26、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C(0,2),又A(,0),D是OA中点,D(,0),设过A、C、D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ax2+bx+c,解得:,过A、C、D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x2+x2;存在理由如下: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化为y=(x5)2+,其对称轴是x=5由于过M、N的圆的圆心必在对称轴上,要使圆的面积最小,则圆的半径要最小,即点B到圆心的距离要最短,过B作BE垂直抛物线的对称轴,垂足为E,则符合条件的圆是以E为圆心,EB长为半径的圆,其面积为25 7 已知抛物线经过坐标原点,与直线相交于A、B两点,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C和D(1)求A、B两点的坐标;(2)若把抛物线向下平

27、移,使得抛物线经过点C,此时抛物线与直线相交于另一点E,与x轴相交于点F,求CEF的面积;(3)把抛物线上下平移,与直线相交于点G、K,能否使得CG:DK=1:2,若能成立,请求出向上或向下平移几个单位,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得:=,x2x2=0,x1=2,x2=1,A(1,),B(2,2) (2)把向下平移a个单位经过点C,则抛物线变为:,又,得C(2,0),D(0,1),0=(2)2a,a=2,=,x2x6=0x1=3,x2=2,E(3,)又C,F关于y轴对称F(2,0)CF=2(2)=4SCEF=CFE点纵坐标的绝对值=4=5(2分)(3)设抛物线上下平移k个单位,G点坐标

28、为(m,),K点坐标为(n,G在C上方时,解得k=0,没有移动,舍去;G在C下方时,解得k=14,即向下平移14个单位,所以,当抛物线向下平移14个单位时,满足要求8抛物线y=ax2+2x+3(a0)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顶点为D,而且经过点(2,3)(1)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及C、D两点的坐标;(2)连接BC,以BC为边向右作正方形BCEF,求E、F两点的坐标;若将此抛物线沿其对称轴向上平移,试判断平移后的抛物线是否会同时经过正方形BCEF的两个顶点E、F?若能,写出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若P是抛物线y=ax2+2x+3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直线垂直于抛物线

29、y=ax2+2x+3的对称轴,垂足为Q,那么是否存在着这样的点P,使以P、Q、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1)y=x2+2x+3,C(0,3),D(1,4)(2)E(3,6);F(6,3)设抛物线沿对称轴向上平移m个单位,则平移后抛物线解析式为y=(x1)2+(4+m),当点E在此抛物线上,则把E点(3,6)代入,求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1)2+10,把x=6代入,y=153,所以平移后的抛物线不可能同时经过正方形BCEF的两个顶点E、F(3)因为C(0,3),B(3,0),所以B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假设存在这样的DQP与BOC相似,则

30、DQP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Q=QP设P(x,x2+2x+3),得到:4(x2+2x+3)=x1或者4(x2+2x+3)=1x,解得:x=1(舍去);x=2;x=0;x=1(舍去),所以存在这样的P点2个:(2,3);(0,3)9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过点A(3,0)和原点O正方形BCDE的顶点B在抛物线y=x2+bx+c上,且在对称轴的左侧,点C、D在x轴上,点E在第四象限,且OD=1(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正方形BCDE的边长;(3)若正方形BCDE沿x轴向右平移,当正方形的顶点落在抛物线y=x2+bx+c上时,求平移的距离;(4)若抛物线y=x2+bx+c沿射线B

31、D方向平移,使抛物线的顶点P落在x轴上,求抛物线平移的距离解:(1)由题意可得:,解得y=x23x(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B(1a,a)代入解析式得(3)当E点运动到抛物线上时,设平移后正方形为EBCD,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E(1+,1),因此OD=1+,即平移的距离为ODOD=当B点运动到抛物线上时,同理可求得B(1+,1),因此OC=1+,因为OC=1a=2,因此平移的距离为OCOC=21当D点运动到抛物线上时,可得D(3,0),因此平移的距离为ODOD=31=2当C点运动到抛物线上时,可得C(3,0),因此抛物线移动的距离为OCOC=3(2)=1+综上所述,正方形平移的距离为,2

32、,21,+1(4)设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为P,易知:直线BD的解析式为y=x1因此可设直线PP的解析式为y=x+h易知P(,),代入直线PP中可得h=因此P(,0)则平移的距离为=10已知:抛物线y=x2(2m+4)x+m210与x轴交于A、B两点,C是抛物线的顶点(1)用配方法求顶点C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若AB的长为,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解法的部分步骤如下,补全解题过程,并简述步骤的解题依据,步骤的解题方法;解:由(1)知,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0)抛物线的对称性及,AD=DB=点A(xA,0)在抛物线y=(xh)2+k上,0=(xAh)2+kh=xC=xD,将代入上式,得到

33、关于m的方程(3)将(2)中的条件“AB的长为”改为“ABC为等边三角形”,用类似的方法求出此抛物线的解析式解:(1)y=x2(2m+4)x+m210=x(m+2)24m14,顶点C的坐标为(m+2,4m14)(2)由(1)知,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m+2,0),抛物线的对称性及AB=2,AD=DB=点A(xA,0)在抛物线y=(xh)2+k上,0=(xAh)2+kh=xC=xD,将代入上式,得到关于m的方程0=()2+(4m14)解得m=3,当m=3时,抛物线y=x2+2x1与x轴有交点,且AB=2,符合题意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1步骤的解题依据:抛物线上一点的坐标满足此函数解析

34、式;步骤的解题方法:代入法(3)ABC是等边三角形,由(1)知CD=|4m14|=4m+14(4m140),AD=DB=CD=(4m+14)(4m140),点A(xA,0)在抛物线上,0=(xAh)2+kh=xC=xD,将|xAxD|=(4m+14)代入上式,得0=(4m+14)24m14,4m140,(4m+14)1=0,解得m=,当m=时,抛物线y=x2+与x轴有交点,且符合题意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11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为抛物线C,点P(1,4)、Q(5,4)、R(3,0)在抛物线C上(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我们知道,与y=kx+b(即kxy+b=0)可以表示直线一

35、样,方程x+my+n=0也可以表示一条直线,且对于直线x+my+n=0和抛物线y=ax2+bx+c(a0),方程组的解(x,y)作为点的坐标,所确定的点就是直线和抛物线的公共点,如果直线L:x+my+n=0过点M(1,0),且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相应的m,n的值解:(1)y=x2+6x9(2)直线l为:x+my1=0,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且只有一解由x+my1=0得x=1my,(3)把(3)代入二次函数中得:y=(1my)2+6(1my)9,整理得:m2y2+(4m+1)y+4=0,于是由=(4m+1)24m24=0,m=,故:当m=,n=1时,直线l为:x

36、+y1=0与抛物线C:y=x2+6x9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12已知抛物线y=ax2+6ax+c交x轴负半轴于A,B两点,以AB为边的矩形ABCD的顶点C,D在第二象限,过D点的直线y=ax+3a与x轴交于E(1)求SADE:S矩形ABCD;(2)当SADE=1,且抛物线的顶点在CD边上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2)中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APB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易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3,E(3,0);则E点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即AE=BE=AB;由于SADE=AEAD=ABAD=S矩形ABCD;故SADE:S矩形ABCD=1:4(2

37、)由(1)知:S矩形ABCD=4SADE=4;ABBC=2,E(3,0),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3,2),B(2,0),设y=a(x+3)2+2,a+2=0,解得:a=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3)2+2=2x212x16(3)根据(2)得A(4,0),B(2,0);设P(x,2x212x16),由于PAB和PBA都不可能是直角,则只有一种情况:APPB,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斜率的积等于1,整理得:4x2+24x+33=0,解得x=,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可得P点坐标为:P(,)或(,)13如图1,抛物线F1:y=x2+b1x的顶点为P,与x轴交于A、O两点,且AP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8、APO与APO关于原点O位似,且APO与APO在原点的两侧,相似比为1:2,抛物线F2:y=a2x2+b2x经过O、P、A三点(1)求AO的长及a2的值;(2)若将“抛物线F1:y=x2+b1x”改为“抛物线F1:y=a1x2+b1x(a10)”,其他条件不变,求a2与a1的关系;(3)如图2,若将“抛物线F1:y=a1x2+b1x”改为“抛物线F1:y=a1x2+b1x+c1(a10)”,将“抛物线F2:y=a2x2+b2x”改为“抛物线F1:y=a2x2+b2x+c2”,将“相似比为1:2”改为“相似比为1:m”,猜想a2与a1的关系(直接写出答案)解:(1)由题意知:抛物线F1:y=x2

39、+b1x的顶点为P(,);由于AP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解得b1=2;故OA=2=b1=2,OA=OA=1;同理,抛物线F2:y=a2x2+b2x的顶点为P(,);由于AP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而OA=1,即=,即b2=a2,代入(*)中,得:a2=2(2)易得P(,),P(,);由于两个抛物线关于原点对称,且位似比为1:2,则有:=2(),=2();联立两式,可得a2=2a1(3)设AOP的斜边长为2R,APO的斜边长为2r;易知:P(,),P(,);那么B点横坐标可表示为:R,纵坐标可表示为:a1(R)2b1(R)+c1;由于AO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有:a1(R)2b1(R

40、)+c1=R,整理得:a1R2=R,即R=;同理可得:r=;而R=mr,则=,即a2=ma114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B(2,0),C(4,0)两点,点E是对称轴l与x的交点(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2)T为对称轴l上一动点,以点B为圆心,BT为半径作B,写出直线CT与B相切时,T点的坐标;(3)若在x轴上方的P点为抛物线上的动点,且BPC为锐角,直接写出PE的取值范围;(4)对于(1)中得到的关系式,若x为整数,在使得y为完全平方数的所有x的值中,设x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n,次小值为s,求m、n、s的值(注:一个数如果是另一个整数的完全平方,那么就称这个数为完

41、全平方数)解:(1)由于抛物线的图象经过B(2,0),C(4,0)两点,则有:,解得;故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8(4分)(2)易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设点T(1,m),则直线BT的斜率:k1=,直线CT的斜率:k2=;若B与CT相切,则有:,解得m=3;故T(1,3)或(1,3)(2分)(3)以E为圆心,BC长为直径作圆,交抛物线于M、N两点;由圆周角定理知:BMC=BNC=90,此时ME=NE=BC=3;若BPC是锐角,那么点P必在M、N之间的抛物线图象上,故PE3;易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9),当点P运动到抛物线的顶点位置时,PE的长最大,且此时PE=9;综上可知,

42、PE的取值范围为:3PE9(2分)(4)法一:由y=x2+2x+8,故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y8)=0有整数解,因此x=44(y8)=4y+36是完全平方数,且x=4y+360,则y9,又y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所以,y只能为0,1,4,9;(1分)分别代入方程x22x+(y8)=0,又x为整数,解得,因此m=4、n=2、s=1(1分)法二:由图象不难看出0y9,又y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所以y只能为0,1,4,9,(1分)分别代入关系式y=x2+2x+8,又x为整数,解得,因此m=4、n=2、s=1(1分)15如图四边形AOBC是正方形,点C的坐标是(4,0),动点P、Q同时从点O出发,点

43、P沿着折线OACB的方向运动;点Q沿着折线OBCA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求出经过O、A、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Q的运动速度是点P的2倍,点Q运动到边BC上,连接PQ交AB于点R,当AR=3时,请求出直线PQ的解析式(3)若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两点运动到相遇停止设OPQ的面积为S请求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4)判断在(3)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OPQ的面积最大?解:(1)设AB、OC相交于点D四边形ACBO是正方形,OD=CD=OC,ODCD,OAD=AOC=45,AB=OC,OAC=90,ADC=90,

44、DO=DA,AB=4,OA=AC=BC=OB=4,OC=4,DO=DA=2,点A(2,2),设经过O、A、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由题意得,解得:故经过O、A、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设t秒后点Q运动到边BC上,连接PQ交AB于点ROP=t,OB+BQ=2tAP=4t,BQ=2t4AR=3BR=ARPBRQ解得:t=OP=,P()BQ=,Q()设PQ的解析式为y=kx+b,由题意得解得:PQ的解析式为:y=;(3)由题意得t+2t=16解得:t=PQ相遇的时间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关系式有三种情况:(4)在(3)的条件下,当t=4时,OPQ的面积最大S

45、OPQ最大=816直线l的解析式为y=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x轴上一点,以P为圆心的圆与直线l相切于B点(1)求点P的坐标及P的半径R;(2)若P以每秒个单位沿x轴向左运动,同时P的半径以每秒个单位变小,设P的运动时间为t秒,且P始终与直线l有交点,试求t的取值范围解:(1)如图所示,设半径为r,由于圆与直线l相切于B点,所以根据勾股定理,OP2=r282,故OP=;根据射影定理,OB2=OAOP,即82=,解得r=10OP=6P点坐标为(6,0)(2)根据勾股定理,AB=,根据题意得:(+6)2(10t)2,整理得t210t0,解得0秒t10秒17如图,ABC中,C=90,AB=10,AC=8,点P在AB边上运动,且点P不与点A重合,过B、C、P三点的圆交AC于E,点E不与点C重合,设AP的长为x,四边形PECB的周长为y(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证明:y24(1)解: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知,BC=6四边形BCEP是圆内接四边形,C=90,EPB=90,AB,AC是圆的割线,APAB=AEACAE=x在RtAPE中,由勾股定理知,PE=x,CE=ACAE=8x,PB=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