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部门协议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协议农业协议一、主要经济体农业政策和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二、农业协议主要内容三、多哈回合的农业谈判四、中国的农业保护一、主要经济体农业政策和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v(一)农产品贸易的特殊性(一)农产品贸易的特殊性v(二)主要经济体农业政策(二)主要经济体农业政策v(三)(三)GATT时期的农产品谈判时期的农产品谈判v(四)乌拉圭回合的农业谈判(四)乌拉圭回合的农业谈判一、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一、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一)农产品贸易的特殊性(一)农产品贸易的特殊性1、自给自足和国家安全。农产品关系国计民生,能够自给自足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点在战争期间尤其重要。因此,保证
2、农业生产不依赖任何国家是各国在农业方面追求的首要目标。2、稳定农民收入。农产品受不可预期因素的影响大于其它产品,因此供给缺乏弹性,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农民收入很不稳定。同时,他们的土地、设备、劳动力和服务成本是固定的,保护农民不致破产,需要采取特别的补贴和限制进口措施。3、工业化的影响。工业化过程中,技术发展和资本投入提高后,工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大大降低,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提高,比较优势在逐步丧失,保护也日益提高。4、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产品结构畜牧产品和水产品是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产品,其中肉类和乳品的出口量最大。区域结构欧洲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也是出口地区,亚洲次之,北美居三。(二)主要经济体
3、农业政策(二)主要经济体农业政策1、美国(1)美国农业的基本特点v第一,农业现代化提供基本保障。美国是农业大国,不管从产量还是出口量都位居世界前茅,很大程度依赖于先进的农业技术。1940年就实现农业全面机械化。占人口不到2%的农民养活了3亿人口,并且是欧盟以外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v第二,农业主体是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有家庭农场,合伙,公司农场,其中家庭农场占86%。并且商业化程度很高,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全部专业化分工,使其效率很高。v第三,农产品生产经常性的过剩,对国际市场依赖很大。它的农产品增长远远超过人口增长,国内农产品供应长期过剩,需要国际市场消化。v第四,美国政府长期农业保护政策,成
4、为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重要障碍。(2)美国农业政策(1933,1996,2002,2008)v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国家,联邦政府很少对主要经济部门进行干预。但在军工和农业,特别是农业部门,是个例外。战后几十年,美国政府对农业部门进行了强烈干预。美国农产品部门因此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代表。v农业保护措施作为一个政策体系,起源于世纪年代初的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粮食普遍短缺,美国以其丰厚的农业资源积极扩大粮食生产和出口,战后十几年,各国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美国农产品大量过剩、出口急剧减少、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作为年代末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一部分,大量农户破产。v年代初,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制定以支持
5、农民收入为政策目标的农业调整法,政府拨专项资金,设立专门机构,从农业资金、粮食储备和农产品市场销售三个方面入手,实行支持与保护本国农业的政策。此后年中,不断进行政策调整,形成较完整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v从1933到8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推行了一整套以价格支持体系为手段的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以价格支持手段为代表的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主要指:农产品抵押贷款。v凡与政府签定限耕合同的农场,在农作物收获以后,如销售条件不利,农场主可在短期内不出售这些农产品,而将其作为抵押,从商品信贷公司取得贷款,待有利的价格销售。如市场价格涨到规定的贷款额以上,农场主还可收回抵押的农产品到市场出售,同时偿还贷款,向
6、商品信贷公司缴纳低利息。如贷款期间满时,市场价格还是低于贷款额,则商品信贷公司便用贷出的款项收购这部分抵押农产品。这种贷款不属于直接补贴,但因其贷款额一般高于市场价格,因此是一种间接补贴。v此外,还有“农业信贷优惠”:政府事先制定出每单位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在农产品收获后的任何时候,生产者可以将农产品按支持价格抵押给农产品信贷公司而取得该项贷款。之后,如果市场价格不能达到支持价格水平,信贷公司无权索回贷款,而当市场价格高于支持价格时,农民可以自己在市场上出售产品,然后再偿还该项贷款的本息)v差价补贴:由政府事先确定某些农产品高于支持价格的目标价格,以此作为计算差价补贴的基础,在农产品收获后,如果
7、农产品生产者以低于目标价格的价格水平出售农产品,可获得政府的差额补贴,这实际上是一种最低保护价。v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给农产品生产者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美国政府对从事农业保险的机构提供大规模的保费补贴,从而使农民能以较低的保费率普遍参加农业保险。v一方面,美国的农业保护以信贷支持与最低保护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业补贴一半占到美国政府财政开支15%左右v另一方面,长期农产品过剩也是美国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内在动力, 因为自由化会为美国农产品带来更大的销售市场。美国农业部保守估计,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会为美国带来每年 35 亿美元左右的收入。美国农业的 96% 的消费者在美国之外。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农产
8、品出口国 , 许多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2、欧洲、欧洲v欧共体地少人多,农产品总产量低且成本高,本来,按照比较优势和自由贸易理论,农产品进口是解决此问题的好方法。但出于发展农业、巩固立国之本的考虑,欧共体从1962年起实行共同农业政策(CAP Common Agriculture Policy),确立了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的总方针和基本框架。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 进出口方面(1)进口差价税(门槛价格):进口农产品如果价格低于欧洲市场价格,须征收差价关税:世界市场低价EC内部高价,对进口农产品征收高关税,令进口产品获得一个门槛价格。门槛价格进口农产品价格差价关税,大
9、致等于欧盟内部拟定的目标价格。通过对进口农产品价格控制,可以避免进口农产品低价冲击欧洲市场。由于世界市场价格浮动多,差价税是浮动的,未遵守约束税率的规定。好象一层铁皮,阻挡外国竞争者的价格优势。v1969年开始征收。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欧共体农产品市场价格一般为世界市场价格的1.6一2.1倍。一般情况下,欧共体内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而世界市场价格经常起伏波动,因此加征税额也跟着不断变动。可见,差价税可以为欧共体农产品生产者抵御国际市场农产品风险(2)出口补贴(回扣制):EC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弱。EC把内部高价和世界市场低价的差额,补贴给农产品出口商。欧洲农产品由于受补贴多,1994年
10、价格高于国际市场94%。国内市场方面(1)干预价格:产品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低于干预价格,可以在市场出售农产品后,直接从EU设立在各成员国的干预中心领取市场价格与干预价格的差价作为补贴,或者将农产品直接以干预价格卖给干预中心。保证生产者回收成本并获得相应利润。(2)目标价格:产品供不应求,农民也难以获得暴利。EU规定了目标价格,即农民有望获得的最高价格。一定程度上保护消费者。一般,干预价格和目标价格差距不大,69之间。为农民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v总之,对内实行价格支持:EC理事会制定统一的目标价格,干预价格;对外实行门槛价格和出口补贴。各种资助和销售保障。宗旨是把农民收入与市场隔离开。好象
11、IRON CURTAIN,将农民收入与市场隔离开。不管世界市场如何变动,农民都能获得稳定的收入。例如v种植水稻的农民,其水稻售价是“下有保底,上有封顶”。保底价格是干预价格,该农民保证可以得到的最低价格。水稻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低于干预价格时,可以在市场售出水稻以后,从EU设在各国的干预中心领取干预价格市场价格的差价补贴,或者直接将农产品以干预价格卖给干预中心。干预价格保证生产者获得稳定的利润。v水稻供不应求,农民也难以获得暴利。EU有一个目标价格,是农民有望得到的最高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消费者利益。干预价格和目标价格差距并不大,在6-9%之间,为农民创造了稳定的市场环境。此外,每年EU委员会
12、公布14类统管农产品的目标价格。vEU农民也要参与国际竞争。如果国际市场上水稻价格低于EU价格,农民也不用担心,EU有规定对外统一的门槛价格。它是进口农产品价格+EU征收的差价税之后的价格,大致相当于目标价格。通过对进口农产品价格的严格控制,可以避免进口农产品的低价冲击。v如果想把水稻出口到国外,而国际市场水稻价格低,EU提供价格补贴,补偿农民在国际市场低价出售造成的损失。v一系列的价格管制机制,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了农产品市场波动对农民的影响。如此精心设计而慷慨大方的价格机制下,EU农民只需要做一件事情:提高产量!如此,EU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国。在对糖和
13、牛奶实施配额限制的情况下,仍无法阻止生产过剩。 v生产过剩导致预算负担加重。目前,农业只占EU生产总值1.8%,农业劳动力也只占4.5%,但用于农业的资金占到每年近1000亿欧元的共同预算的将近一半。恶果v1、农业补贴的预算太大。目前EU农业补贴440亿,占欧盟全年总预算的40%,是其最大的一项财政开支。特别是10个东欧国家加入之后,由于它们农业生产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大,财政开支会更大。v2、产量多,则补贴多。导致产量盲目扩大,产品严重过剩,降低了农产品竞争力。同时阻碍了农民的革新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低。v3、环境破坏。CAP是以鼓励多生产为唯一目标,导致盲目扩大产量,疯牛病,口蹄疫等疾病蔓
14、延。v4、国际压力很大。美国和凯恩斯集团严厉批评,美国以欧盟的农业补贴高于美国3倍为由,在WTO谈判中强烈批评EU妨碍贸易自由化。发展中国家也认为,数以亿计的人吃不饱肚子,EU却把大量金钱花在不该生产的产品上。3、日本v现代农业保护政策主要起源于战后50年代迅速的工业化,对农产品需求膨胀。通过严密的农业保护政策,60年代已经实现稻米自给自足。(1)高关税v2004年,日本农业保护总额52830亿日元,其中91%是通过高关税实现的,远远高于美国的35%、欧盟的53%和世界平均水平的60%。虽然经过乌拉圭回合谈判,日本农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下降为64.9%,但仍高于欧盟的15.7%和美国的10.9%
15、。据日本农林水产省2005年6月按WTO新的从价税换算方式测算,日本精米关税为778%,大大超过迄今公布的490%;魔芋关税高达1705%,为世界各国关税之最。高额的关税引发日本和农产品出口国的贸易摩擦,也使农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消费者利益受损。v2004年,WTO在2年一度的TPRM中,批评日本的高关税:日本对作为WTO贸易自由化交涉焦点之一的大米,折算关税达到407,并将其作为代表性的高关税品种举为例证。尚有不少如乳制品、粮食等超过400的高关税品目。认为“日本农业保护政策与上次审查相比没有什么变化。”这些补贴对自由贸易的扭曲非常严重。v2005年,OECD发表发达国家农业政策调
16、查报告,称日本农业保护主要依靠高关税,且由此带来的负担基本全部转移给消费者,特别是大米,主要依靠高关税保护。报告认为,发达国家正通过削减关税减少农业保护。高关税保护农业在各国农业政策中的份额由1980年代末的78降低到2004年的60,其中美国由39降到35,欧洲由87降到53,日本一直维持在90,几乎没有变化。(2)价格支持v最低保护价格制度,主要用于对小麦、大麦、甘蔗等的价格支持 ,为了保证这些产品价格不至于跌至很低的水平, 政府规定了最低价格标准 ,若市场价格低于规定的最低限度时 ,产品全部由政府的有关机构按规定的最低价格购入 v价格差额补贴制度,主要用于对大豆、油菜籽和加工用牛奶等产品
17、的价格支持,政府规定目标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把实际市场价格与目标价格之间的差额直接补贴给农民 vWTO的数据表明,日本对农业的补贴已经超过了农业的收入。2003年,日本生产者补贴值PSE(Producer Support Estimate)为447亿美元,低于欧盟的1214亿美元,但高于美国的389亿美元;v按人均PSE比较,日本为344美元,超过欧盟的303美元,为世界最高;如果按PSE占GDP的比重比较,日本是1%,略低于欧盟的1.2%,高于美国的0.4%;v如果按PSE占农业产值的比例比较,日本为58%,不仅明显高于美国的18%和欧盟的37%,而且高于OECD平均值32%
18、。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堪称世界各国之最 v农业保护促进了日本粮食的稳定供给,大米自给率由1965年的95%上升到上世纪80年代的100%。v城乡差距缩小,1953年,城市职工年均收入14.6万日元,农民为11.6万日元,比城市职工低17.9%,但1977年农户平均年收入增加到467.1万日元,比城市职工家庭年收入348.3万日元多34.1%。v虽然农业保护促进了战后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保护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GATT时期的农产品谈判vGATT反补贴的规定:为了稳定初级产品生产者的收入,一国政府可以实施补贴,不应对此征收反补贴税。 v1951年,美国对荷兰
19、奶品限制进口,GATT裁定其违反GATT。1955年,美国根据GATT的免责条款(WAIER),要求允许美国执行自己的农业政策,对农产品实施数量限制。GATT被迫接受美国农产品无限期解除减让义务。EC、澳、瑞士等国纷纷追随,要求WAIER。导致农产品贸易进一步偏离GATT轨道。v70年代,发展中国家人口膨胀,对农产品进口需求增加,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上升,引起各国增加生产,国际市场竞争激烈。EC开始作为肉类和乳品的主要出口方崛起,其它大量新兴国家也开始加入竞争,同时各地区农产品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导致国际农产品市场混乱,各国大打农产品贸易战。 1、狄龙回合狄龙回合v首次就国际市场农产品贸易规则进
20、行了谈判。但是这次谈判非但没有推动国际市场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反而使得各缔约方农产品贸易政策保护程度进一步提高。其主要标志是,具有浓厚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借助这次谈判得以合法化,同时美国也取得了保护某些敏感农产品如奶制品、食糖等的权利。2、肯尼迪回合、肯尼迪回合v关贸总协定各缔约方就国际市场农产品贸易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谈判,但是,由于谈判诸方的矛盾非常尖锐,到谈判结束时,所有有关农产品的谈判都收效甚微。国内支持在肯尼迪回合多边谈判中列入了谈判议程,但由于美欧分歧严重,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3、东京回合、东京回合v首次将建立农产品贸易体制纳入日程,但由于农产品贸易谈判的主要谈判方
21、美国和欧共体,针锋相对,分歧严重,经过5、6年的争吵,到1979年东京回合谈判结束时,仅在肉类和奶制品方面达成了牛肉协定和国际奶制品协定两个协定。4、乌拉圭回合、乌拉圭回合v进入80年代,由于广泛实施补贴战和农业保护成本提高,世界农产品市场一直不景气。消除农业保护的要求日趋强烈。1986年,乌拉圭回合专门设定农产品贸易议题,确定改善市场准入条件的目标。1993年底,达成农产品协议,力图减少农业补贴和贸易扭曲,并提出19931999年措施。但由于农产品国际协调涉及各国农业政策,政治性较强,真正推进对WTO是巨大挑战。农业贸易最根本的问题在国内。总结1、农产品贸易受阻。GATT时期,农业的高水平保
22、护给农产品贸易造成巨大伤害。制造品关税404,农产品关税仍维持在4050。同期,制造品贸易额增加17倍,农产品贸易增加不足6倍。2、农产品贸易争端激增。农产品贸易争端占争端总量平均近50%,约一半左右。其中1980一1989年间,递交关贸总协争端解决机构的争端总数中有52.5%是农产品贸易争端。比如转基因牛肉案,中日蔬菜案,美国诉加拿大出口奶制品补贴案 加拿大诉澳大利亚鲑鱼进口限制案。v关贸总协定成立后的几十年里,国际市场农产品贸易偏离了多边贸易体制轨道,国际市场的农产品贸易处于一种混乱状况,为加强国际合作,为了实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农业议题第一次成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议题。缔约
23、国一致认为,为了减少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不定性和不平衡性,通过纠正或防止包括那些结构性剩余在内的相限制和扭曲,有必要对世界农产品贸易制订更多的规则和增加其预测。(四)乌拉圭回合的农业谈判(四)乌拉圭回合的农业谈判 谈判目标:使农产品贸易置于多边贸易体制之内,谈判目标:使农产品贸易置于多边贸易体制之内,实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实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减少最大贸易扭曲,增加减少最大贸易扭曲,增加市场导向性市场导向性”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乌拉圭回合的农产品贸易谈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乌拉圭回合的农产品贸易谈判主要包括以下议题:主要包括以下议题: 国内支持国内支持 市场准入市场准入 出口补贴出口补贴
24、 发达国家对农业的保护全面而严重。比如,关税方面,很多发达国家的发达国家对农业的保护全面而严重。比如,关税方面,很多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关税高达农产品关税高达200-300%。 谈判在三个利益集团之间展开谈判在三个利益集团之间展开美国,欧洲,凯恩斯集团。它们之间美国,欧洲,凯恩斯集团。它们之间的争论成为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成败的关键。的争论成为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成败的关键。 Cairns Group:由澳、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阿根廷、巴:由澳、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阿根廷、巴西等西等15个中小农产品出口国组成。大部分是从事农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个中小农产品出口国组成。大部分是
25、从事农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占世界出口量的农产品出口占世界出口量的25%,并且都没有对其农产品给予补贴。因生,并且都没有对其农产品给予补贴。因生产效率低和资金缺乏而深受欧美国家出口补贴之苦,强烈要求纠正在农产产效率低和资金缺乏而深受欧美国家出口补贴之苦,强烈要求纠正在农产品贸易上的扭曲现象。又称为碑石组织。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凯品贸易上的扭曲现象。又称为碑石组织。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凯恩斯集团是一个坚强的联合体,它要求撤消贸易壁垒并稳定削减影响农业恩斯集团是一个坚强的联合体,它要求撤消贸易壁垒并稳定削减影响农业贸易的补贴。是美欧斗争的调停者。贸易的补贴。是美欧斗争的调停者
26、。 二、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 v农业协议涉及三个部分v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v出口补贴(export subsidy),v国内支持(domestic support)v其中,国内支持导致国内产能过剩,为了向国际市场推销剩余农产品,又采用出口补贴,降低投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的价格。进口国为了保护国内农业,只好提高关税和市场准入壁垒。三个问题紧密联系,其中国内支持是核心。v(一)市场准入关税化v(二)国内支持分三箱处理v(三)出口补贴(一)市场准入(一)市场准入关税化关税化1、禁止在农业协议生效以后,保留与使用非关税壁、禁止在农业协议生效以后,保留与使用非关税壁垒,现
27、有的非关税壁垒转化为等值关税,即关税化,垒,现有的非关税壁垒转化为等值关税,即关税化,实现单一关税管理。然后,降低关税水平,以提高实现单一关税管理。然后,降低关税水平,以提高农产品市场准入水平。农产品市场准入水平。v关税化以后,各国都不得再保留农业的非关税措施。关税化以后,各国都不得再保留农业的非关税措施。关税化之后,贸易保护的程度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关税化之后,贸易保护的程度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这样做以后大大增加了贸易保护的透明度。这是,这样做以后大大增加了贸易保护的透明度。这就可以为降低贸易壁垒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就可以为降低贸易壁垒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关税化的方法v根据某农产品1986-
28、1988年国内市场平均价与相同或接近农产品国际市场平均价格的差额,确定该农产品进口相应的从量税和从价税,据以制定关税。v关税化后的关税额(即关税等值)= 国内市场平均价格-国际市场平均价格v关税化后的关税率作为今后关税减让的基础税率。2、关税减让、关税减让v各成员在基准期(1986-1988)水平的基础上,按照规定幅度削减,并且今后都不得超过这一水平。这里的“关税”包括普通关税和关税化以后的关税等值。减让基期:1986-1988年。实施期限:从1995年开始,发达国家为6年,发展中国家为10年。减让承诺。协议规定,从1995年开始,分年度执行减让承诺。具体包括:发达国家将以1986-1988年
29、为基础,按简单算术平均计算的税率削减36%,发展中国家削减24%。每项产品的关税税率至少削减15%,发展中国家至少削减10%3、最低市场准入和现行市场准入、最低市场准入和现行市场准入v由于一些成员在实施非关税措施的关税化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农业协定允许一些成员保留某些产品的非关税措施,但是同时规定必须确定最低市场准入量,以促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1)最低市场准入Minimum Access Opportunities:关税化以后的农产品,如果基期内(1986-1988)进口数量不足国内消费数量的5%(发展中国家为3%),进口方应该承诺最低市场准入,即在农业协议实施第一年内,应该给予进口机会为基
30、期国内消费量的3%。到实施期结束时,扩大到5%。v由于一些成员在实施关税化方面存在困难而规定的。 v由于主要发达国家成员对部分农产品一直给予较高的保护,因此在关税化以后,即使进行了关税减让,关税率也仍然很高。例如,关税化后,一些成员的某些农产品关税仍可高达300%以上,这样高的关税是无法进口的 因此,要求这些成员必须以相对较低的关税进口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对配额数量内的进口征收较低关税,一般为1%3%。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则征收较高关税,可以高到100%以上。这种数量规定即关税配额。在准入量范围内的农产品能享受较低或最低关税;超过该进口量的任何进口按照关税化后的高关税进口。 v实质:关税化以后,如果
31、关税水平仍非常高,导致进口量极低,也需要保持一定的最低进口量。v在配额范围内的,实施低关税;超过配额的,恢复高关税(2)现行市场准入机会 v当出现与协议规定的最低准入条件相反的情况时,即一国某种农产品(须进行关税化的产品)的进口超过其国内消费量的5%(发展中国家3%)时,协议要求该国维持已经存在的市场准入机会。也就是说,该国可保持其现行的关税等值。 4、特别保障措施v为了避免关税化以后,原来使用非关税措施的农产品进口激增对进口方农业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农业协议规定,特殊情况下,对农产品进口可以采取特别保障措施(SPECIAL SAFEGUARD MEATURE),对那些已经遵守关税化的产品限制进
32、口,以防止进口量激增和进口价格大幅度下降。v使用特别保障措施,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该产品必须已经经历了关税化过程;必须是一国关税减让表中注明可使用特殊保障措施的产品;必须达到以价格或数量为基础的触发标准。v数量触发水平(QUANTITY TRIGGER LEVEL),关税化产品进口数量超过进口数量触发水平时,该成员方对该产品征收附加税,但数额不得超过当年实际关税水平的1/3,实施期1年。v价格触发水平(PRICE TRIGGER LEVEL),关税化产品的进口价格下降且大于1986-1988年进口参考价格平均水平的10%,可以根据价格下跌幅度征收附加税。v“数量触发”是针对进口数量剧增;“价
33、格触发”是针对进口价格大幅度下降。触发方式不同,征收的附加关税方式和水平也不同。v数量触发根据近三年实际进口量占国内消费的比例计算(即根据自给率情况)。比如,2009年8月,中国就对新西兰进口的11个税号的农产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因为数量触发标准是9千吨。而那年新西兰这3种农产品进口10万吨。 v价格触发是根据实际进口价格与基期参照价格的差额来确定的。触发价格一般采取19861988年的平均到岸价格。如果实际进口价格低于触发价格,并且差额较大,就可以采取特殊保障措施,征收附加关税。(二)国内支持(二)国内支持v国内支持并无全面,完整的定义。其涵盖非常广泛,国内支持并无全面,完整的定义。其涵盖非
34、常广泛,缔约方实施的所有与支持和保护农业和农民有关的缔约方实施的所有与支持和保护农业和农民有关的政府的政策和措施都可以称为国内支持,包括对农政府的政策和措施都可以称为国内支持,包括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对农业的投入补贴、对农产品生产品的价格支持、对农业的投入补贴、对农产品生产者的直接补贴,乃至政府用于农业科研推广培训、产者的直接补贴,乃至政府用于农业科研推广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等等和措施等等v在国内支持方面,世贸组织对非农业部门的限制是较为严格的,制定了专门的补贴与反补贴协定严格限制国内补贴等措施的使用,以保证贸易的
35、公平性v虽然对农业和农产品则采取了特殊对待。但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许多国内支持措施越来越不适应世界经济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高补贴造成了严重的贸易扭曲,形成了不公平竞争。v此外,不适当的补贴方式在各国长期实行,使农产品供过于求,农产品大量过剩,长期积压,如果低价销售,会伤害农民;如果出口,造成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下跌。v在乌拉圭回合早期,欧共体坚决捍卫其“共同农业政策”,认为“影响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根本问题是国际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1986年中期欧共体的粮食剩余3600万吨。美国的粮食库存积压达到18200万吨,而不是农业国内支持政策。” v美国和凯恩斯集团则坚决主张乌拉圭回合农业多边谈判应
36、降低农业国的国内支持水平。美国和凯恩斯集团想从根本上解决国际农产品市场扭曲的原因。正是因为国内支持,才导致缔约方扩大国内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生产大量过剩。这使得出口的时候采用出口补贴,在国际市场销售本国生产过剩的农产品,其它缔约方只好实行市场准入,以限制农产品进口。v美国和凯恩斯集团之所以坚决主张削减国内支持,主要是因为这两个主体的农业本身具有比较优势。比如美国,农产品生产严重过剩,其农产品出口占据国际市场农产品的1/4。虽然美国也有国内支持,但不多,而且削减农业支持是符合其根本利益的。凯恩斯集团的情况类似。v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各方面都同意对国内支持措施进行限制和削减。由于国内支持措施种类很多
37、,不同措施的作用很不相同,因此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办法,将所有国内支持措施,按照对生产和贸易影响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类别,并做出了不同的规定。v因为将国内支持认定为向本国农产品和农产品生产者的财政性支出,类似于补贴,因此借鉴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的“交通灯”分类法。SCM协议是分成红,黄,绿三色。农业协议分为黄,蓝,绿,用三色灯区分对国际贸易扭曲程度不同的国内支持。 v扭曲贸易而需要长期约束和削减的政策被放入“黄箱”(以示警告)。v只有最小的贸易扭曲作用且不需要约束的政策被放入“绿箱”(可以继续实行)。v不立即受约束的“蓝箱”政策是作为政治工具与限产计划(美国的“差价补贴”和欧盟的“补偿性支付”)有关的直
38、接支付而创造出来的。1、黄箱政策(、黄箱政策(AMBER BOX POLICY)vWTO农业协定将那些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政策称为“黄箱”政策,要求各成员对它们进行削减。“黄箱”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政策措施:价格支持;营销贷款;按产品种植面积补贴;牲畜数量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补贴;对贷款的补贴。 v黄箱补贴实质上,是以农产品价格补贴形式对农产品生产者进行直接支付。实行这种国内支持形式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的目标价格补贴,又叫差价补贴。v由政府事先确定某些农产品高于支持价格的目标价格,以此作为计算差价补贴的基础。在农产品收获后,如果农产品生产者以低于目标价格的价格水平出售农产品,则可获得政
39、府的差额补贴,这实际上是一种最低保护价。 v这些国内支持,必须纳入综合支持总量(AMS),以AMS为基础,进行削减。vAMS:Aggregate Measurement of Support。以货币形式表示的、有利于基本农产品生产者的对一农产品提供的年度支持水平v减让基础:国内综合支持量AMSv减让基期:1986-1988年v减让承诺:AMS必须以1986-1988年的平均水平为基础,自1995年开始,发达国家在6年内逐步削减20%的AMS,发展中国家在10年内逐步削减13%的AMS v微量允许:国内支持总额不超过该产品生产总值(或农业生产总值)的5%(发展中国家为10%),就无须削减其国内支
40、持v根据WTO秘书处统计,成员 国通报的基期AMS为1977.2亿美元, 发达国家占90%以上, 其中欧盟为 923.9 亿美元、日 本354.7亿美元、美国 238.8亿美元, 三者相加占总通报量的76.7% 。 2、绿箱政策(、绿箱政策(GREEN BOX POLICY)v“绿箱绿箱”政策是政府在执行某项农业计划时,政策是政府在执行某项农业计划时,其费用应通过其费用应通过公共基金公共基金资助,而不是从消费资助,而不是从消费者身上转移而来,没有或仅有最微小的贸易者身上转移而来,没有或仅有最微小的贸易扭曲作用,对生产的影响很小的支持措施,扭曲作用,对生产的影响很小的支持措施,以及不具有给生产者
41、提供价格支持作用的补以及不具有给生产者提供价格支持作用的补贴措施。贴措施。 v农业协定规定了两条基本标准:该项支持应当是通过政府公共政策提供的(包括政府税收减免),而不是来自消费者的转移。这是因为消费者转移意味着价格扭曲和贸易扭曲。该支持不能具有或产生与价格支持相同的效果,因为价格支持具有直接的贸易扭曲效果。 v“绿箱”政策的共同特点是:要有透明性,即事先有明确规定和标准,不能是随意的;不能与生产类型和产量高低挂钩;不能与价格有关 v9大类(P40)3、兰箱政策(、兰箱政策(BLUE BOX POLICY)v为了适应欧盟和美国,以便尽早结束乌拉圭为了适应欧盟和美国,以便尽早结束乌拉圭回合谈判。
42、农业协议规定,一些与生产限制回合谈判。农业协议规定,一些与生产限制计划有关的计划有关的“黄色黄色”政策支持可以放在被称政策支持可以放在被称为为“蓝箱蓝箱”的特殊政策中,得到免除减让。的特殊政策中,得到免除减让。“蓝箱蓝箱”政策措施是价格支持的特例,是指政策措施是价格支持的特例,是指在实行价格补贴时,以农民控制生产数量为在实行价格补贴时,以农民控制生产数量为前提。前提。 v“蓝箱”政策措施可以免于削减义务,但它必须满足下列要求之一:是按固定面积或产量提供的补贴;享受补贴的产品数量不超过基期(即19861988年)平均生产水平的85%;按固定的牲畜头数所提供的补贴。v通知世贸组织实行“蓝箱”国内支
43、持的成员仅28个,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欧盟的补偿支付政策和美国的差价支付措施。这是乌拉圭回合农业多边谈判美欧妥协的结果,欧盟将生产补贴改为收入补贴,为欧盟改革共同农业政策给了一点缓冲时间。v“蓝箱”政策措施现在只有欧盟采用。总结第一,几乎所有的国内支持,不管是“黄箱”政策、“蓝箱”政策还是“绿箱”政策,都会或多或少地扩大国内生产、扭曲国际市场农产品贸易。国内支持的直接后果是导致缔约方或成员国内某些农产品生产扩大以致自给自足、甚至生产过剩。这使有的在农业生产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成为农产品的净出口国。为了促进多余农产品的出口,这些国家需要提供大量出口补贴,压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反过来,进口国又
44、需要提高进口壁垒,提高这些进口农产品在进口国的国内价格。这些行为,都严重扭曲了国际市场农产品的价格和农产品贸易秩序。第二,免于削减的国内支持有绿箱,蓝箱,微量允许的黄箱。v美国的国内支持主要集中在绿箱政策,每年都维持在75% 以上;日本的绿箱政策支持约占50%;欧盟的绿箱政策和蓝箱政策支持各占25%左右。v目前来看,与基期相比,美日 欧三大经济实体的绿箱政策支持增加显著: 美国在1986-1988年的绿箱支持为261亿美元,1995年增加到 460亿美元,日本由229亿美元增加到329 亿美元,欧盟由 119亿美元增加到242亿美元。v在实施期间, 欧盟的蓝箱政策支持削减了大约三分之一,美国仅
45、在19995年使用了蓝箱政策。第三,需要削减的黄箱方面,欧盟和日本用于黄箱政策的支持占国内支持的50%以上, 其中日本在1998,1999年削减显著,主要转向绿箱政策支持。在实施期内,欧盟和日本的黄箱政策逐年递减。v美国只有在1995-1996年的黄箱政策支持是减少的,在1997年以后是不断上升的,特别是 2002年新农业法案把支持力度提高到每年190亿美元左右。 (三)出口补贴(三)出口补贴v根据农产品根据农产品出口业绩出口业绩给予的补贴。很多国家给予的补贴。很多国家为了促进农产品出口,会对该产品出口提供为了促进农产品出口,会对该产品出口提供补贴,将出口价格压低到国际市场价格水平补贴,将出口
46、价格压低到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以下。由于出口补贴直接给予出口行为,是以下。由于出口补贴直接给予出口行为,是最容易产生贸易扭曲的政策。最容易产生贸易扭曲的政策。1、减让基期:1986-1990年;实施期限:从1995年开始,发达国家为6年,发展中国家为10年。2、减让承诺的出口补贴:6类(P41)3、出口补贴减让承诺。出口补贴减让方式有两种,即数量减让和价值减让。(1)数量减让。以1986-1990年的平均水平为尺度,在实施期结束时,发达国家将补贴的农产品出口数量减少21%,发展中国家减少14%;(2)价值减让。以1986-1990年的平均水平为尺度,在实施期结束时,发达国家将出口补贴的支出额减少3
47、6%,发展中国家减少21%。三、多哈回合的农业谈判三、多哈回合的农业谈判v世界银行的研究世界银行的研究(World Bank 2002)表明表明,尽管农产尽管农产品贸易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小,但是世界品贸易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小,但是世界农产品市场自由化的潜在收益可达农产品市场自由化的潜在收益可达2 480亿美元,亿美元,远高于制成品自由化的潜在收益,这主要因为高收远高于制成品自由化的潜在收益,这主要因为高收入国家对农产品实行高水平的保护。因此,在乌拉入国家对农产品实行高水平的保护。因此,在乌拉圭回合达成农产品贸易协定之后,圭回合达成农产品贸易协定之后,WTO启动了多哈启动了多哈回
48、合贸易谈判,其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农产品贸易展回合贸易谈判,其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农产品贸易展开。开。v农业谈判是多哈回合最先开始的部分。多哈回合2002年才全面开始,但农业谈判就先在2000年3月开始了。预计2005年结束。由于以美国和凯恩斯集团为首的农产品出口国为一方和以欧盟和日本为首的农产品进口国为另一方的两大利益集团严重的分歧,谈判一直未能如期推进。v(一)市场准入v(二)国内支持v(三)出口补贴v(四)谈判方(一)市场准入关税削减的总的立场:主要谈判方都已同意一般农产品按阶梯方式削减关税,越是高关税越是要大幅度地削减。(1)美国,凯恩斯集团,发展中国家:大幅度削减(2)日本,欧盟:基本上同意
49、以谈判案文为基础进行谈判,并表示可以按60%的水平削减关税,却强调要以新兴发展中成员削减非农产品关税为交换条件。(二)国内支持(二)国内支持v主要谈判方虽然都同意按阶梯方式削减扭曲贸易国内支持的农业补贴,但美国和欧盟一致态度消极,并且都以发展中国家扩大非农产品市场开放为前提。v从农业补贴的规模看,欧盟农业补贴为600亿欧元,属于第一阶梯,按谈判案文应该削减75%或85%v美国为482亿美元,属于第二阶梯,按谈判案文应该削减66%或73%。v其中高的削减比例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低的削减比例分别体现了欧盟和美国的立场。v目前,欧盟只许诺削减70%,这不仅没有达到发展中国家要求的85%以上,而且
50、也没有达到谈判案文要求的75%。v美国虽然同意削减削减69%,但印度和巴西认为美国削减的幅度远远不够。v另外,美国的棉花补贴非常高,严重损害了非洲棉农和中国1.5亿棉农的利益,因此贝宁、布基纳法索、乍得和马里对美国的让步程度非常失望,中国也强调美国只有先取消棉花补贴才能与发展中成员谈判棉花关税问题。(三)出口补贴(三)出口补贴v在出口补贴的问题上,成员所关心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有效降低出口补贴,其次是如何处理如出口信贷、政府对出口风险提供担保等具有出口补贴作用的措施v大幅度削减出口补贴的建议得到了以美国和凯恩斯集团为主的成员的有力支持,其农产品竞争力较强,主张全面终止一切形式的出口补贴,至少要大幅
51、度削减出口补贴,比如在下一个执行期开始时,一次性削减出口补贴的50%,然后在一定时期内全面停止出口补贴的使用。v此建议面临着欧盟等一些高补贴国家和部分净进口国家的反对。欧盟则主张渐进式地削减出口补贴,而且不同意完全终止或一次性大幅度削减出口补贴。v发展中国家建议,在多哈回合谈判进行过程中,继续按乌拉圭谈判的农业协定规定的方式逐步削减出口补贴,并在谈判结束后2006年后的3年内终止使用出口补贴,但应给予发展中国家执行的灵活性 (四)谈判方(四)谈判方v谈判伊始,讨价还价沿袭了乌拉圭回合的格局,主要在美国、欧盟和日本之间进行。v但坎昆会议中发展中国家组成三大集团,以集体力量抗衡发达国家,打破了美欧
52、发达国家垄断谈判的局面。2004年重开谈判以来,印度和巴西成为主要谈判方并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讨价还价就开始在美国、欧盟与印度、巴西之间进行。v21国集团:包括巴西、印度、中国等在内的21国集团,代表了世界上63的农村人口,51的世界总人口,农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v拥有77个成员的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 v拥有52个成员的非洲联盟v以孟加拉国为首的3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结成联盟 v2008年7月23日,中国第一次成为主要谈判方,进一步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谈判地位。由此,WTO谈判形成了美国、欧盟和20国集团(以印度、巴西和中国为代表)三方对峙、互相利用、互相牵制的基本格局。v在最
53、近的谈判中,主要谈判方特别是美国、欧盟和印度因各自的政治原因都未能主动让步,是谈判破裂的根本原因。1、美国的强硬立场、美国的强硬立场v美国在农业谈判中之所以在跳小步舞,原因:(1)国内的政治压力,特别是面临大选,农场主选票至关重要的情况下,布什政府为保证共和党的胜利不得不考虑农场主的利益。(2)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贸易逆差扩大和产业竞争力下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泛滥越来越严重。v2008年5月通过20072012年农业法案决定在5年内向国内农作物种植业提供总额高达2900亿美元的补贴,其中直接的农业补贴为400亿美元,用于十几种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和价格保护。美国的新农业
54、法案继续实施扭曲贸易的农业政策,与多哈回合的目标背道而驰。v尽管美国农业新法案一出台就立即遭到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布什总统也行使了否决权,但是国会的力量还是战胜了行政力量,又一次说明在美国的会府斗争中,总统的谈判权还是受制于国会的。2、欧盟的强硬立场、欧盟的强硬立场v在农业问题上,欧盟各国的利益根本不同,因此也存在着内部斗争。v法国等成员采取强硬态度,不断对欧盟谈判代表施加压力。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国和农产品出口国,也是享受欧盟农业补贴最多的国家,其每年的农业补贴多达400亿欧元,占欧盟农业补贴总额的2/3左右。因此,多哈回合谈判开始之日起,法国就一直反对大幅度削减农产品关税特别是农业补贴,不
55、断对欧盟谈判代表施加压力。v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德国总理默克尔也都认为目前达成协议的时机尚不成熟。尽管存在内部利益冲突,但为了维护欧盟的政治利益,欧盟的谈判代表仍不能不考虑各成员特别是法国的立场。3、印度的强硬立场、印度的强硬立场(1)经济上,农业落后。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农业劳动力则接近就业总人数的60%,农林渔业生产占GDP的23%。但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在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印度一直处于粮食进口的状态。为此印度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发展,提出了确保粮食自给和力求扩大出口的战略目标。在工业方面,印度大多数的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平均关税为34.9%。这意味
56、着无论在特殊农产品保护方面,还是在非农产品市场开放方面,印度都不得不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2)政治上,国大党守势。国大党政府在国会处于守势,农业政策还关系到印度社会和现政权的稳定。正因为如此,印度谈判代表才表现出强硬的立场。4、中国让步余地小v中国在加入世贸时已就农产品作出巨大承诺,并且一直在大幅降低农业关税。中国入世前农产品关税54,2008年15左右。而目前世界农产品关税的平均水平是62。v国内支持负数,出口补贴为零,进口关税低,开放程度大。2007年拉米访华的时候,中国表示无力。四、中国的农业保护四、中国的农业保护(一)入世前中国的农业保护(一)入世前中国的农业保护1、市场准入、市场准入
57、v农产品供给以国内生产为主,自给自足。对进口农农产品供给以国内生产为主,自给自足。对进口农产品严格限制。入世前,中国的农业保护普遍高于产品严格限制。入世前,中国的农业保护普遍高于WTO发展中成员国发展中成员国(1)高关税。如大豆、稻米、小麦等,)高关税。如大豆、稻米、小麦等,1999年普通年普通关税关税180,即使优惠关税也有,即使优惠关税也有114,还有,还有17进进口增值税。口增值税。(2)实施的非关税措施种类繁多,主要有进口许可)实施的非关税措施种类繁多,主要有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动植物检疫、食品卫生检疫等等,证、进口配额、动植物检疫、食品卫生检疫等等, 2、国内保护。对农业的国内支持
58、上,长期负保护。v1980年代,通过定价政策、农业税、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农村储蓄、利息倒挂等,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净转移财政性资金1400亿元。v1990年代,政府有增加农业投入,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但与市场价还是差距较大。并且,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大,也抵消了政府对农产品提价的积极作用。v投资过度向工业部门倾斜,农业部门投资严重不足,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很不完善,农业抗灾能力小,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和各种不合理负担,使农民收入低下,最终影响了农民生活和生产水平提高,加剧了中国农业的弱质程度。(二)入世后中国的农业保护(二)入世后中国的农业保护v中国有占人口50%左右的农业人口,但是目前中国
59、对农业的国内支持还不到农产品总产值的2%。v农业专家马晓河曾经指出,中国农业50年来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数千亿元的原始资本积累,现在中国刚刚具备了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却遇到世贸组织规则的种种限制。中国将不能像发达国家以前那样,对农业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护,而只能在世贸组织框架之内,利用有限的空间扶持本国农业的发展1、市场准入。v入世后,中国失去大部分非关税保护手段,国内仅剩下关税这一项保护措施。关税作为中国保护农业的主要手段,开放谈判时,又首要承诺降低,因此设置的关税普遍较低,对农业保护空间非常有限。v中国的主要大宗农产品,包括大米、小麦、玉米,确定的上限约束关税,加入之日约束税率74,200
60、4年最终约束税率65。尽管与其它国家相比,这一税率比较低,但对中国农产品仍起到重要保护作用。2、国内支持方面(1)黄箱政策。19961998为基准期,中国的国内支持措施为负值,因此不需要承担国内支持的减让义务。v我国1993-1995年特定农产品综合支持量为-872.43亿。这是由于中国农产品的国家收购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引起的。 vWTO允许发展中国家在黄箱补贴中,8.5的微量允许标准,中国应积极利用。这是50亿美元的国内支持空间。目前,中国的黄箱政策在基准期,农业总产值只有3.3,离8.5还有很大距离。(2)绿箱政策v目前国内支持,2/3是绿箱补贴,但绝对数字较小。由于绿箱补贴是允许的,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检测题型【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
- 水产养殖业质量监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思路与举措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高频难、易错点100题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预测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45人笔试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能力提升题库(培优b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综合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高分题库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难点解析
-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答案
- 肖婷民法总则教学课件
- 教育培训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模板
- 2025保密协议范本:物流行业货物信息保密
- 2025卫星互联网承载网技术白皮书-未来网络发展大会
- 顺丰转正考试题库及答案
- 半导体行业面试问题及答案解析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全套教学课件
- DB15T 2618-2022 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
- 2025至2030年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