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设计提要项目设计提要 1.11.1 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背景 1.1.11.1.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xx 县位于湘中偏西南,地处东径 1103811015,北 纬 27002740属祁邵丘陵向雪峰山地过渡地带。东靠新 邵西接洞口,南与 xx 县、武冈接壤,北同新化、溆浦毗邻。总 面积 2886km2,全县辖 26 个乡镇 1005 个行政村(居委会) ,总人 口 119.99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03.901 万人,占总人口的 86.6%,共有耕地面积 67.03 万亩,其中水田 53.926 万亩,占耕 地面积的 80.45%,旱地 13.104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1

2、9.55%,农 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 0.56 亩。2010 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 70.4 亿 元,农业生产总值 28.34 亿元,人均 gdp5449 元,农民人均年纯 收入达到 1780 元。是 xx 市粮食主产区之一,属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 年) 确定的粮食产能大县, 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富硒稻基地县,湖南省粮食生产大县、 养猪大县,是一个“粮-油-烟叶-生猪”型的农业大县。近年 来,xx 市委、市政府以及 xx 县委、县政府均将优质稻产业列为 重点扶持的产业,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并将 xx 县富硒稻生 产列为 xx 市“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内容

3、。 2009 年以来,为进一步发展富硒稻这一主导产业,xx 县决 定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互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 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整合发改、农业、水利、国土、交通、 农机、能源等其他部门涉农项目和支农资金,xx 县“十二五”规 划以西洋江流域、木瓜山水库渠系和相应的乡镇水库为主要水源, 以扶持 xx 县的优质富硒稻和特色烟叶产业为目的,沿西洋江流 域规划五个项目区,项目区规划总面积 10 万亩,计划从农业基 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等方面集中投入,实现规模开发、集中治理。 2012 年,根据上级农发办的安排,xx 县进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 设示范项目县。通过比较,xx 县决定将位于西洋

4、江流域项目区内 的南岳庙乡林家、许家田垅为中心作为 2012 年度高标准农田建 设示范项目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该项目区为 xx 县优质富 硒稻主要生产基地,是西洋江流域项目区的核心建设区域,项目 区的建设主要突出三个特点:一是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 的特点;二是突出支农资金整合,以农业综合开发为龙头,整合 全县国土、发改、交通、水利、能源、农业、畜牧、农机、科技 等其它单位涉农项目 14 个;三是突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加强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 xx 优质富硒稻产业的发展。 项目区内的现有水利设施基本上是上世纪 70 年代建设的, 至今运行已有 40 多年,部分工程老化损

5、毁严重,已建渠道尚未 衬砌,渗漏、垮塌,灌溉、排洪能力不足,渠系水利用系数仅 0.4,已不能满足项目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所需,项目区供需 水矛盾日益突出,是造成粮食中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xx 县是全国优质富硒稻基地县,南岳庙乡项目区是 xx 县粮 食主要产区之一。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党中央、 国务院加强农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 举措,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根据稳 粮增收的需要,以及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方针的实施,结 合项目区工程及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问题。因此在项目区进行

6、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规定。 1.1.21.1.2 项目设计依据项目设计依据 本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 (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 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 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 的通知 国农办2009163 号; (2)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 准实施细则; (3)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4)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5)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范sl/t2461999; (6)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

7、4。 1.21.2 项目范围、规模、主要建设内容项目范围、规模、主要建设内容与工期与工期 1.2.11.2.1 项目范围项目范围 项目区位于 xx 县东南部南岳庙乡境内。东西向 7.9 km,南北 向 5.0km,区域面积 39.5 km2;辖南岳庙乡花冲、塘现、林家、南 清、南田、南岳庙、许家、白石、栗塘、新河 10 个行政村,是典 型的丘岗山区和小平原地区。区域内总耕地面积 1.7964 万亩, 其中水田面积 1.5185 万亩,旱土面积 0.2779 万亩。水田面积中 均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中等的优质稻田。 1.2.21.2.2 项目规模项目规模 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1.25 万亩,使

8、之成为优质富硒稻生产基 地。 1.2.31.2.3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 (1)水利措施 计划计划对白茅垅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维修加固拦河坝 1 座, 硬化衬砌渠道 36.40km,改造山塘 15 口。 (2)农业措施 计划平整土地 0.2 万亩,主要为人工细部平整,小丘改成方 格大丘,修筑硬化田埂;种植绿肥面积 0.1 万亩,主要为种苕子、 满眼花混合绿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3)林业措施 为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山土资源,经实地勘测, 项目区西洋江两岸需营造水土保持林 500 亩,植欧美杨大苗 0.8 万株,项目区田间干道两旁植大叶樟绿化大苗 0.14 万株,排洪渠 道两旁

9、植大叶樟绿化大苗 0.06 万株。 (4)科技措施 技术培训:计划举办优质稻栽培新技术培训班 4 期,共培训 农民 3370 人,发放技术资料 0.2 万份,利用农科教中心,重点 培养种、养专业户和技术能手,传授先进的种养技术,传播最新 信息。 示范推广:计划在项目区内推广“湘晚籼 17 号”优质富硒 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面积 0.2 万亩。 (5)田间道路 计划维修、新建田间道路 10.59km(其中干道 3.77km,支路 6.82km),提高项目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1.2.41.2.4 建设工期建设工期 本项目工程施工工期计划 180 天,具体时间 2012 年 10 月 1 日至 20

10、13 年 3 月 31 日。其中施工准备及施工扫尾各占 15 天, 主体工程施工期从第一年 10 月 15 日至次年 3 月 15 日,在此期 间完成全部施工项目。 1.3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3.11.3.1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项目计划总投资 1700.0 万元,其中水利措施 1273.89 万元, 农业措施 313.11 万元,林业措施 24.0 万元,科技推广措施 48.0 万元,其他工作及措施 41.0 万元。 1.3.21.3.2 资金筹措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总投资 1700.0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 1070 万元,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416 万元,群众

11、自筹资金 214 万元。 1.41.4 项目预期效益项目预期效益 1.4.11.4.1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按规划设计内容全部建成后,项目区经济效益将有明显提高。 经分析,预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年可新增稻谷产量 125 万公斤, 油料 25 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 475 万元。 1.4.21.4.2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 项目区建成并达到设计能力后,将有效改善区域内的农业生 产条件和生态条件,高标准农田建设 1.25 万亩,改良土壤 0.3 万亩,新增有效水量 18 万 m3,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将大批 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 使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

12、上来,对促进土地流转,使 土地向种粮大户和种粮能手集中,提高粮食产量和商品粮生产率 以及对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4.31.4.3 生态效益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增加水土保持林 0.05 万亩,增加森林覆盖 率,提高植被对水土含养作用,调节气候,缓解干旱对区域内的 威胁。 1.4.41.4.4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 该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 8%,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效 益费用比大于 1。说明该工程各项经济指标较好,且有较强的抗 风险能力,建议工程尽快实施。 1.51.5 组织实施和管理组织实施和管理 xx 县委县政府成立“xx 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 ,负责

13、宏 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项目区成立“xx 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 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 ,由县农发办、水务局、项目区 所在地党委政府等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设办公室、技术部、财 务部等职能工作机构,负责本项目的具体实施、财务和质量监督 及建设勘测管理等工作。 以各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工程项目实施工作小组,负责本村境 内劳动力调配、土地使用、自筹资金筹措、纠纷处理等事项。项 目区建成经验收合格后,根据工程的型号等级及控制范围,移交 给相应机构管护,办理好移交手续及由项目区内相关管理部门承 接的接管手续,督其建立有关管理维护制度,把责任落到专人, 确保项目工程正常运行,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14、效益。 根据“谁受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管护经费, 其维护经费的来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受益户分摊收取的相 应费用解决。 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每年对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建后管护情 况进行检查,对管护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对 建后管护搞得不好,造成影响的,要对责任人实行经济和行政处 罚。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2.12.1 自然概况自然概况 2.1.1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 xx 县西南部的南岳庙乡, 东西向 7.9 km,南北向 5.0km,区域面积 39.5km2;辖南岳庙乡花冲、塘现、林家、南清、 南

15、田、南岳庙、许家、白石、栗塘、新河 10 个行政村, 距 xx 县 城区 23km,距 xx 市区 73km,g320 线穿境而过,项目区交通方便。 2.1.22.1.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 量充足、雨量集中、气温多变、夏秋多旱、暑热期长、严寒期短。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461.3 小时,多年平均气温 16.7,极端 最高气温 39.3,极端最低气温-8.4,年平均无霜期 275 天, 最长 319 天;多年平均降水量 1400.8mm,年最多降水量 2133mm,年最少降水量 926.4mm;多年平均蒸发量 1254.4mm,平 均相对湿

16、度为 81%。 2.1.3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为丘陵地带典型的河谷小平原和丘岗地形,田土耕作 土壤为砂壤土,深层土以黄壤土、粘土为主。土层深厚,中性偏 酸,稍粘带砂,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中等,耕作层厚度均在 500mm 左右,且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 育。 2.1.42.1.4水源情况水源情况 项目区内主要水利工程设施有:小型水库白茅垅集雨面积 2km2,正常库容 100 万方、小型水库集雨面积 3.3km2,正常库 容 22.9 万方,山塘 120 处,有效库容 146 万 m3;引水坝 6 处, 可供水总量 1295 万 m3(设计水平年

17、可供水量) ,但由于当时建设 标准低,一直没有全面完善地进行配套,工程老化,渗漏严重。 在运行过程中,白茅垅水库成为病险水库,控制蓄水,山塘、渠 道经常出现滑坡、崩塌、淤积,灌溉效益逐年递减。 2.1.5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内有总耕地面积 1.7964 万亩,其中水田面积 1.5185 万亩,旱土面积 0.2779 万亩。水田面积中均为土壤肥沃,有机 质含量中等的优质稻田,如经过增施有机肥,改良灌溉方式等改 造,地力的提高、耕地的增产,效果将十分明显,开发潜力巨大。 具体详见表 2-1、2-2。 2.1.62.1.6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项目区的自

18、然灾害主要干旱和洪涝,雨季易涝、旱季易旱, 几乎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洪涝。据 xx 县志显示,该区域多 年平均降水量 1400.8mm,且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大多集中在 4-7 月份的雨季,约占全年总数的 70-80%,雨季结束后,进入高 温少雨期,夏旱、秋夏连旱频频发生。几乎是小旱年年有,三年 一大旱,干旱严重挫伤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 发展。同时,由于地势平坦、排水设施不畅,每逢雨季,极易受 涝。 项目区土地资源统计表项目区土地资源统计表 表 2-1 单位:亩 其中 村名 总耕地 面积水田旱土 林地备注 花冲 240418205841893 塘现 206417882762

19、005 林家 183815932452008 南清 184516092361560 南田 158813832052096 南岳庙 154613282181686 许家 161013552551432 白石 176714892781009 栗塘 167014142562158 新河 163214062261672 合计 1796415185277917519 项目区作物布局、现状产量表项目区作物布局、现状产量表 表 2-2 村名 水稻 (亩) 经济作物 (亩) 水稻产量 (万公斤) 备 注 花冲 1820584120 塘现 1788276138 林家 1593245136 南清 16092361

20、33 南田 1383205118 南岳庙 1328218111 许家 1355255119 白石 1489278130 栗塘 1414256118 新河 1406226125 合计 1518527791248 2.22.2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2.2.12.2.1 人口及劳力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内 10 个行政村,共有人口约 1.6458 万人,其中农业 人口 1.6014 万人,劳动力 1.033 万人,其中经常外出从业人员 约 0.4 万人,具体详见表 2-3。 项目区人口、劳动力统计表项目区人口、劳动力统计表 表 2-3 单位:人 村名总人口农业人口劳动力备注 花冲 20702042

21、1327 塘现林家 12301198827 南清 169315551011 南田 1051905570 南岳庙 198819471266 许家 183218191110 白石 167416621080 栗塘 169116861045 新河 174717391130 合计 164581601410330 2.2.22.2.2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由于气象和水利基础设施等因素制约,项目区内的耕地使用 状况比较差。在现有的 1.5185 万亩水田中,只有 0.987 万亩能 够栽种双季稻并能得收成,占水田面积的 65%,其它只能是以 “稻-油、稻-麦”间种或干脆种一季

22、后荒芜,土地复种指数相当 低。旱土以种植红薯、玉米、花生为主,但收成微薄,商品率低。 具体详见表 2-4。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表 2-4 单位:亩 耕地面积(亩)作物种植结构 涉及村名 小计 其中:中 低产田 旱地人均耕地双季稻单季稻 春季旱作 物 秋季旱作 物 其它作物 合计 17964151852779987053152168 2779528 花冲 240418205841.16 1182638456 584111 塘现 206417882761.39 1150638215 27652 林家 183815932451.49 1037556191 24547

23、南清 184516092361.09 1090519184 23645 南田 158813832051.51 900483160 20539 南岳庙 154613282180.78 850478170 21841 许家 161013552550.88 860495199 25548 白石 176714892781.06 968521217 27853 栗塘 167014142560.99 920494200 25649 新河 163214062260.93 913493176 22643 2.2.32.2.3 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生产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产技能、农业装备 有了

24、较大改善。杂交水稻普及率达 70%,土地的耕作以人、畜为 主;化学肥料普遍施用;病虫害预警预报由县、镇农技站发布, 各农户分散自行防治;农田灌溉采用自流灌溉,用水量大;农田 耕整和少量小型运输工具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农民素质的制约,项 目区内农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基本上还是手工操作,规模种 养基地少,机械化水平低,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农产品商品率 不高,附加值低,与现代农业发展尚有较大差距。 2.2.42.2.4 地方财政收入与农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与农民收入 项目区内,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烤烟、谷物、玉米、花生、 红薯等农产品。2010

25、 年,由于受干旱影响粮食普遍减产,粮食总 产量仅 1.63 万吨,红薯、辣椒、玉米等经济作物 20 余吨,出栏 牲猪 0.3 万头、肉牛 100 头,鲜鱼 1.5 万公斤,农业生产总值 2132 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24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940 元, 略高于全县人均水平。 2.2.5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该项目区隶属 xx 县南岳庙乡,该乡设有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乡水管站、乡林业站、乡畜牧水产站、乡农机站、乡动物检疫站、 乡经管站及庄稼医院等农业科技服务站所和一处农科教中心,每 个行政村设有病虫测报员、疫情监测员、气象信息员、农事预报 员等专门人员及墙

26、报专栏,定期或不定期发布有关信息,基本形成 了一个机构健全、组织有序、反应灵敏、方法有效的农业服务体 系。现有农技专业人员 60 人,其中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 10 人, 助理职称的 40 人。 2.32.3 现有基础设施现有基础设施 2.3.1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有小型白茅垅水库一座,水库集雨面积 2km2,正常 库容 100 万方;小型老鼠铺水库一座,集雨面积 3.3km2,正常 库容 22.9 万方,山塘 120 处,有效库容 146 万 m3;引水坝 6 处, 可供水总量 1295 万 m3(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 ,但水库、山塘工 程质量较差,老化损毁比较

27、严重、白茅垅水库为病险水库、坝体、 坝基渗流严重。加上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之后,村级集 体经济比较薄弱,投入能力不足;基层管理主体意识也有所淡化, 造成原有水利设施老化损毁现象比较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 问题突出。 2.3.22.3.2 田间工程现状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内有灌溉渠道 20 条,长 26.8km,田间渠尚未修建, 已建灌排渠道绝大部分为土渠,建设标准低、质量不高,且经过 几十年的运行,已严重老化,渠道崩垮淤塞,蓄水、输水、排洪 功能已不能正常发挥,水利用系数低,旱涝保收面积日益萎缩,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当脆弱。 2.3.3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农业机械及农机

28、服务设施 项目区内有 30 台农用耕整机,347 部人力打稻机,70 台动 力打稻机,3 台联合收割机,手扶拖拉和盘式农用运输机 48 台; 农机服务以农机站为主,项目区设有 5 处维修服务点。 2.3.42.3.4 交通与电力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内 g320 公路贯穿其中,各村均有公路(乡、村道)相 通,交通比较便利。各村组已通程控电话,村、组安装电话约占 30%。项目区内乡、村、组低压电网覆盖率均为 100%,村民照明、 农副产品加工均以电力为主要能源。项目区内交通、电力能够满 足施工要求。 第三章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

29、展的制约因素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1.13.1.1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土法上 马,民工上阵,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建设标准较低、质量 不高,且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已严重老化,渠道渗漏、崩垮、淤 塞,已严重危及工程的正常运行,蓄水、输水、排洪功能已不能 正常发挥,水利用系数低,旱涝保收面积日益萎缩,抵御自然灾 害的能力相当脆弱。田间道路少,机械化耕作水平低,先进农业 机械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水平难以显著提高。 3.1.23.1.2 土壤质量退化、粮食产量降低土壤质量退化、粮食产量降低 由于项目区内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

30、理使用以及农村生活 污水大量排放,致使耕地质量退化,部分土壤中腐植质含量减少, 团粒结构紧密,透气性差,微生物活动较弱,缺少农作物生长的 营养要求,中低产田面积逐年增大,粮食产量降低。 3.1.33.1.3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项目区农民单家独户进行生产,商品意识不强,各类农产品 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优质稻产前产后没有质量安全监控能力, 抗风险能力低下。农产品转化率不高,很难提高附加值。项目区 范围内除水稻之外,其它经济作物所占农产品的比率较小,农业 基地数量少、规模小。 3.1.43.1.4 农业科技贡献率偏低农业科技贡献率偏低 项目区内农作物品种老化,栽培技术落后,种植品

31、种单一, 产品处理方式保守,生产效益低下。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学科技、 用科技的意识有待增强。 3.1.53.1.5 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现代农业建设和合作组织建设尚处起步阶段,极需规范和加 强管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滞后,组织程度低,在一定 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没有完善的信息服务 体系,缺少规范的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 3.2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3.2.1 是保证和提高现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总体需要是保证和提高现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总体需要, ,是农民增是农民增 产增收的基础保障。产增收的基础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32、中心任务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农村生产力,项目区人多地少,降水分布不均,洪旱灾害频 繁是制约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主 要因素之一。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尤其是随着项目区农业结构 战略性调整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发展, 种植业从过去以粮食为主兼顾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逐步发展为 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以 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全面发展的多元结构。新型农 业对灌排基础设施的依存程度更高,对灌溉保证率和灌水方法与 技术提出更多新的要求,由于长期以来对农田水利建设缺乏统一 规划和必要的投入,致使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薄

33、弱。尽管近年来 政府出台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水利,但项目区仍有许多耕地得不到 灌溉,大部分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农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靠 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因此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才能从根本 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民增产增 收。 3.2.23.2.2 是推动规模开发,发展主导产业的需要是推动规模开发,发展主导产业的需要 优质富硒稻是 xx 县的优势主导产业。xx 县集中力量建设农 业综合开发规模开发项目区,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主导产业。本 项目作为规模开发项目区的重要部分,致力于发展优质富硒稻这 一主导产业,将有力促进规模开发的发展,推动全县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 3.2.

34、33.2.3 农田水利建设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农村“三农三农”问问 题的需要。题的需要。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是粮食的基础,有水就有粮,要有粮 必须有水,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xx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是 水资源的使用大户,农业又以粮食生产为主,同时从“三农”问 题来讲,首先是粮食生产,维护和巩固国家安全的战略目标要求 必须把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基础工程才能构筑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面对当前新形势,认真贯彻国务院“强农、惠农、支农”政策, 不断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确保国家粮食生 产安全,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3.2.43.2.4 农田水

35、利建设对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起着农田水利建设对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起着 重要作用。重要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也是 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刚性指标,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 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成为我国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问题不 仅制约当地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使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因此必须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河道治理,水环境整治 等,把治山与治水,保水源与净水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 结合起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2.53.2.5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水资源高效利用和

36、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的需要。的需要。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 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础产业,水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针对 xx 县水资源现状、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高度重视水,重新认识水,认真解决好水的问题,坚持水利 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统筹规划,标本 兼治,综合治理,协调发展的原则,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转变 治水思想,牢固树立水利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重点,按照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综合规划,合

37、理配套,高效利用 水资源,提高政府在水利领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 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工程的实施使得区内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提高水的利用率,改善灌溉条件,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增加 农业灌溉技术科技含量,为建设“优质、高效、高产”农业的目 标奠定基础。因此,该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3.3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3.13.3.1 有很强的开发潜力有很强的开发潜力 1)项目区水源充足,供水保证率高。 项目区位于西洋江下游,项目区以上控制集雨积 398km2,占 西洋江全流域面积的 94.5%。且项目区内有小型白茅垅水库, 集雨面积 2

38、km2,正常库容 100 万方、小型水库集雨面积 3.3km2,正常库容 22.9 万方,山塘 120 处,有效库容 146 万 m3;引水坝 6 处,可供水总量 1295 万 m3,水源十分充足,供水 保证率高。 2)项目区为 xx 县粮食主产区,地势较平坦,土地集中连片, 便于机械化生产,适宜于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现代农业, 规模开发潜力大。项目区有 g320 公路贯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大。 3.3.23.3.2 有坚强的政策支持有坚强的政策支持 xx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大力开展高 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提出了产业富民的口号,并出台了一

39、系列 扶持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对产业化项目从土地、税收等方面予以 优惠。目前,xx 县委、县政府已将优质富硒稻(米)基地建设定 为重点扶持的产业,并将 xx 县优质富硒稻生产列入“十二五” 时期重点项目,计划有目的的发展、培育、扶持一批农产品精加 工龙头企业。这样,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国家增税、农民 增收、企业增利,达到国家、农民、企业“三赢” 。 3.3.33.3.3 有积极的开发热情有积极的开发热情 项目区干群参与农业开发积极性高,开发前景看好。县乡村 三级领导高度重视该项目区建设,备加珍惜这千载难逢的机遇, 分别成立了专门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将其做为为民办实事、做 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

40、已进行了认真调查摸底、精心调研选点和 广泛宣传发动等前期工作。项目区群众历来思想比较活跃,想发 展、盼发展,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在听取各级描述项目建设美好 蓝图后,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纷纷表示乐意按照上级 的统一部署安排筹资投劳建设自己的家园。 3.3.43.3.4 经济分析上可行经济分析上可行 该项目总投资 1700 万元,通过计算分析,经济内部收益率 为 14.9%,大于 8%,经济净现值为 476 万元,大于零,经济效益 费用比为 1.24,大于 1。说明该工程各项经济指标较好,且有较 强的抗风险能力,经济上可行。 3.3.53.3.5 技术力量满足需要技术力量满足需要 县农业开发

41、办长期从事田间水利工程建设,拥有经验丰富的 专家以及一批技术人员,技术力量雄厚。在多年从事水利勘测设 计、规划建设及施工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几年 来,在实施工程建设中,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经过 不断的摸索和技术积累,广大技术员掌握了一套成功解决水利渠 道问题的经验,造就一批技术过硬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 验。这些成功经验为项目区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实施提供技术保 障。 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4.1 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南岳庙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位于资水赧水蓼水西 洋江支流下游。工程区域位于 xx 县西南

42、部的南岳庙乡, 东西向 7.9 km,南北向 5.0km,区域面积 39.5km2;辖南岳庙乡花冲、塘现、 林家、南清、南田、南岳庙、许家、白石、栗塘、新河 10 个行 政村,是典型的丘岗山区和小平原地区。区域内总耕地面积 1.7964 万亩,其中水田面积 1.5185 万亩,旱土面积 0.2779 万亩, 水田面积中均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中等的优质稻田。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 量充足、雨量集中、气温多变、夏秋多旱、暑热期长、严寒期短。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461.3 小时,多年平均气温 16.7,极端 最高气温 39.3,极端最低气温-8.4,年平均无霜期

43、 275 天, 最长 319 天;多年平均降水量 1400.8mm,年最多降水量 2133mm,年最少降水量 926.4mm;多年平均蒸发量 1254.4mm,平 均相对湿度为 81%。该地区位于丘陵山地,森林覆盖率一般。 项目区位于西洋江流域下游。工程分布于西洋江两岸,西洋 江河长 89km,河流坡降 4.73,流域面积 421km2。项目区以上 398km2,占西洋江全流域面积的 94.5%。西洋江发源于 xx 县黄花 脑,流经 xx 县:隔鱼洞、大水田、源江湾、苏家洞、五星公社、 张家庙、横板桥、南岳庙,于洞口县双江流入平溪。流域位于越 城岭与雪峰山之间,海拔高程 250600m,地势北

44、高南低,西洋 江从项目区穿境而过。 项目区内主要水利工程设施有:小型白茅垅水库集雨面积 2km2,正常库容 100 万方;小型老鼠铺水库集雨面积 3.3km2, 正常库容 22.9 万方;山塘 120 处,有效库容 146 万 m3;引水坝 6 处,可供水总量 1295 万 m3(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 ,项目区现 有水利设施情况见表 4-1。 4.24.2 供需平衡分区供需平衡分区 项目区耕地面积为 1.7964 万亩(其中水田面积 1.5185 万亩, 旱作物面积 0.2779 万亩) ,经设计人员实地察勘结合水源工程的 情况,设计灌溉面积 1.25 万亩(全为水田面积) 。共分两片,其 中

45、白茅垅片包括花冲、塘现、林家、南清、南田、南岳庙等六村 共计 8000 亩,许家片包括许家、白石、栗塘、新河等四村共计 4500 亩。 4.34.3 项目区现状水平年供需平衡情况分析项目区现状水平年供需平衡情况分析 现状年选择 2010 年,通过对 xx 县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分 析,项目区设计平水年径流深为 465.7mm,引水坝来水量 18535 万 m3,可供水量 1295 万 m3;山塘来水量 605.5 万 m3,合计整个 项目区可用于灌溉的来水量 1900.5 万 m3。现状年净灌溉用水量 730.9 万方,灌区水系利用系数仅为 0.35,毛需水量 2088 万方, 不满足要求。

46、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 表 4-1单位:万 m3 白茅垅水库小型水库山塘河坝 片名库容来水量座数库容来水量处数 有效库 容 来水量处数来水量 可供水 量 白茅垅片 10093.1222.9153.76986372.6418535705.3 许家片 5160232.9218535589.7 合计 10093.1222.9153.7120146605.56185351295 4.44.4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情况分析供需平衡情况分析 4.4.14.4.1 灌溉定额计算灌溉定额计算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表 3.1.

47、2,并结合农业综合开发的实际情况,本次设计采用设计灌 溉保证率取 85%,根据灌区内主要农作物水稻及旱作物的生长期 为 810 月。设计中采用 xx 县气象站 19612002 年共 42 年实 测 410 月 7 个月的降水资料,通过采用皮尔逊型曲线适线进 行频率分析计算,求得 85%的设计灌溉保证率是 1979 年。具体计 算成果见表 4-2、表 4-3。 xxxx 县气象站年降水量成果表县气象站年降水量成果表 表4-2单位: mm 年份 一月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11月 12月全年 196120.4 60.0 153.3 288.6 197.2 258.9

48、 114.5 213.2 156.8 51.2 90.7 77.9 1683 196222.1 38.9 125.1 144.2 201.1 152.1 24.6 156.2 121.6 121.3 54.9 68.3 1230 19635.3 113.2 93.2 54.5 176.2 90.0 10.3 24.5 87.3 58.5 166.9 46.6 926.4 196461.3 93.3 127.8 245.1 134.2 263.5 98.8 89.0 37.9 70.6 20.8 43.8 1286 1966103.8 27.3 118.7 200.4 101.0 188.5 1

49、56.3 8.2 0.1 179.7 48.1 37.8 1170 196826.1 45.4 220.3 233.8 90.8 357.1 100.6 173.2 94.3 18.9 24.3 66.4 1451 1969119.4 7.2 73.9 61.6 212.8 159.8 95.6 156.5 5.7 257.4 96.1 9.2 1255 197092.9 114.6 240.2 126.4 270.6 178.7 252.0 179.8 157.9 67.4 56.4 70.0 1807 197141.6 39.0 76.1 105.3 192.6 168.9 39.5 16

50、7.2 13.8 41.6 27.2 32.3 945.0 197213.2 81.7 81.4 151.6 167.3 175.0 79.5 73.9 146.7 99.8 109.4 118.4 1298 197370.6 55.4 82.9 259.3 330.8 267.0 178.3 246.7 61.8 175.2 82.6 0.7 1811 1974109.6 62.9 38.8 167.5 161.2 157.4 176.1 61.6 66.8 50.4 13.9 55.3 1121.6 197538.3 56.6 137.2 208.1 479.3 121.6 96.2 17

51、3.6 63.3 43.4 165.3 36.1 1619 197634.2 66.9 116.2 154.3 168.8 182.1 102.6 127.1 43.0 134.0 74.7 31.5 1235 197776.6 58.1 76.9 148.3 320.6 235.0 87.1 136.3 54.0 141.5 38.1 50.4 1423 197867.7 11.3 105.9 106.1 261.3 162.6 55.7 166.1 97.6 77.3 115.5 73.1 1300 xxxx 县气象站年降水量成果表县气象站年降水量成果表 续 表4-2 单位: mm 年份

52、一月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11月 12月全年 197982.4 67.2 90.2 160.7 183.4 179.7 49.1 147.0 62.2 3.4 6.2 15.2 1046.8 198060.8 150.9 119.4 203.1 181.8 66.0 61.4 149.3 103.5 109.4 16.2 37.7 1260 198159.5 81.7 109.1 248.8 248.6 321.1 188.2 40.0 61.4 154.8 213.4 7.4 1734 198238.9 161.3 68.9 175.3 103.9 227.2

53、 51.8 179.5 189.0 111.9 166.6 50.2 1525 198396.8 146.9 84.7 120.9 127.1 102.7 90.0 120.0 130.3 64.2 55.4 68.9 1208 198450.7 30.7 110.1 189.0 323.6 96.5 21.8 192.0 18.7 102.5 48.7 72.5 1257 198540.9 174.8 142.5 88.3 103.9 52.1 87.0 193.0 46.3 49.7 89.2 43.4 1111 198660.2 74.8 102.1 141.6 96.9 356.6 2

54、45.8 148.7 96.2 71.6 102.7 20.5 1518 198778.0 61.6 78.9 136.1 163.4 168.2 154.4 141.2 111.2 203.4 140.4 2.7 1440 198871.4 117.0 137.2 205.3 175.5 299.4 143.6 175.0 92.9 38.9 0.6 8.5 1465 1989139.6 111.5 73.7 147.0 316.1 217.9 139.6 38.3 118.6 49.6 83.7 32.1 1468 199055.7 123.6 272.0 132.7 177.3 220.

55、3 39.9 38.5 46.1 30.6 29.7 82.6 1249 1990121.5 91.6 170.6 159.7 222.8 225.4 77.9 13.2 110.8 187.9 111.9 45.1 1538 1991155.5 76.2 266.4 97.0 101.8 139.7 125.8 142.2 14.5 130.9 134.7 63.2 1448 1993111.5 113.0 128.3 80.8 332.1 162.8 184.4 126.3 81.7 124.3 50.8 55.0 1551 199427.2 94.6 129.9 179.0 163.9

56、291.7 323.1 565.6 30.9 226.2 22.4 78.9 2133 199575.4 95.3 118.3 103.7 96.9 278.2 18.4 112.1 91.3 116.2 50.2 16.5 1172 199659.2 38.1 206.2 204.5 161.3 107.5 308.8 159.3 9.2 78.8 47.2 22.6 1403 1997106.0 137.6 184.9 158.2 192.0 143.6 147.6 76.9 99.9 194.6 111.7 95.8 1649 1998130.9 113.1 188.4 103.8 17

57、1.3 260.7 30.0 33.0 33.5 60.7 27.4 28.8 1182 199934.7 13.5 72.8 161.9 219.2 156.9 127.9 271.3 141.6 97.8 68.2 0.0 1366 200055.9 58.3 253.1 209.5 173.8 181.6 121.2 93.5 70.0 196.0 34.2 28.6 1476 195971.8 154.6 144.1 149.8 316.7 193.1 36.9 63.5 59.8 86.7 93.6 106.5 1477 200197.0 61.2 86.0 190.6 137.4

58、198.5 124.2 91.3 33.3 82.1 133.9 55.7 1291 200296.9 57.2 142.4 173.4 246.3 216.5 154.7 306.4 135.4 183.3 24.3 167.3 1904 xxxx 县气象站年降水量县气象站年降水量 4 4 月月1010 月排频计算表月排频计算表 表 4-3 年份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11 月12 月4 月10 月升序排名频率 1961288.6197.2258.9114.5213.2156.851.290.777.91449714.812.38 1962144.2201.1152.124.6156.2

59、121.6121.354.968.31044.3749.224.76 196354.5176.29010.324.587.358.5166.946.6714.8752.937.14 1964245.1134.2263.598.88937.970.620.843.81003.7788.449.52 1966200.4101188.5156.38.20.1179.748.137.8920.1797.7511.9 1968233.890.8357.1100.6173.294.318.924.366.41159.4806.9614.29 196961.6212.8159.895.6156.55.725

60、7.496.19.21054.7879.5716.67 1970126.4270.6178.7252179.8157.967.456.4701359.2883.5819.05 1971105.3192.6168.939.5167.213.841.627.232.3788.4910.2921.43 1972151.6167.317579.573.9146.799.8109.4118.41121.6920.11023.81 1973259.3330.8267178.3246.761.8175.282.60.71602.4928.41126.19 1974167.5161.2157.4176.1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