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燃烧基本理论燃烧基本理论第1页/共44页第2页/共44页第3页/共44页第4页/共44页实验证明实验证明第5页/共44页第6页/共44页一般,对于100m的大颗粒,且挥发分含量较多的煤,在慢速加热的条件下(100/s),煤中的挥发分有可能在颗粒周围达到着火条件而首先发生均相着火。对于较小煤粒及快速加热条件下,则可能是煤表面首先着火,这就是非均相着火。 第7页/共44页第8页/共44页第9页/共44页第10页/共44页第11页/共44页第12页/共44页第13页/共44页第14页/共44页第15页/共44页0, 022tdTddtdT, 0dtdT022tdTd第16页/共44页放热与散
2、热曲线-2-10123456780500100015002000温度热量散热放热ABCn某一容器内煤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单位时间内由于氧化反应放出热量(放热速率Q放)、单位时间内散失热量(散热速率Q散)与混合气体温度的关系为: nQ放 = Kexp(-E/RT)nQ散 = K(T-T0)放热曲线与散热曲线相切的点C叫着火点,该时的温度(Tc)叫着火温度 ,即在一定条件下燃料稳定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温度并不是一个定值。当氧化反应速率加大(即放热速率很高)或散热速率降低时,均能使着火温度降低。 气体燃料实验气体燃料实验第17页/共44页第18页/共44页第19页/共44页chK,0第20页/共44页
3、coK,coK,)(,sfKKoccho第21页/共44页第22页/共44页 a b c d 第23页/共44页关于着火方式研究的结果关于着火方式研究的结果 1#挥发份失重温度曲线00.0040.0080.01205001000温度()失重(g/min)1#固定碳失重温度曲线00.0050.010.0150.020.02505001000温度()失重(g/min)1# 煤样失重温度曲线00.010.020.0305001000温度()失重(g/min)1#挥发份失重时间曲线00.0040.0080.0120204060时间(m i n )失重 ( g/min)1#固定碳失重时间曲线00.005
4、0.010.0150.020.025010203040时间(m i n )失重(g/min)1#煤样失重时间曲线00.010.020.0302040时间( m in)失重(g/min)第24页/共44页表表2.5. 煤的着火方式实验结果煤的着火方式实验结果煤分类 无烟煤 贫 煤 烟 煤煤编号 1# 2# 6# 7# 8# 11# 3# 4# 5# 9# 10#着火方式 非均相 非均相 非均相 联合 联合 联合 均相 均相 均相 联合 联合 从表2.5可见,对不同煤质,着火机理不同,无烟煤均为非均相着火,贫煤及部分烟煤为均相非均相联合着火,还有部分烟煤是均相着火。但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本实验中煤的
5、加热速度是100/秒,因此此结果反映的是煤粉在低加热速度下的低温燃烧着火机理。 从图2.8趋势可以推断,提高加热速度,烟煤着火机理将由均相着火向联合着火过渡。这就是说,在实际分解炉生产中,烟煤的着火机理也应是均相非均相联合着火。 第25页/共44页3#煤焦着火-500501001500100200t(s )dT/dt或d2T/dt2127#煤焦着火-20002004006008000100200300400t(s )dT/dt或d2T/dt212 在该点之前,温升速率逐渐降低,相当于固体颗粒的纯加热过程;在该点附近,温升速率变化较小,表明着火过程;在该点之后,温升速率又逐渐增加,这是化学反应生
6、成热的作用结果,表明焦炭已被点燃,着火过程完成。 d2T/dt2=0这点的物理意义这点的物理意义曲线1:dT/dt-t关系曲线曲线2:d2T/dt2-t关系曲线第26页/共44页各煤焦的各煤焦的E、 值值 cK, 0煤分类无烟煤贫煤烟煤煤编号1#2#6#7#8#11#3#4#5#9#10#温度715680711691687701623513623636599活化能E kcal/mol57.243.056.547.045.551.228.614.828.731.224.6 (10-3)(kg/sm2atm)1.610.431.540.620.550.930.120.040.120.150.08第
7、27页/共44页煤分类无烟煤贫煤烟煤煤编号1#2#6#7#8#11#3#4#5#9#10#T1()484420383206333309319190278294266T2()696629637557590573550546572582577T3 ( )715680711691687701623513623636599第28页/共44页第29页/共44页第30页/共44页第31页/共44页1焦炭未燃核燃烧遵守等密度缩核模型的假设,即t=0 时,rc=r0,t=tf(燃尽)时,rc=0。在燃烧过程中, 不变。燃烧仅发生在焦炭核表面。 2焦炭未燃核之外是灰壳,灰壳内O2的扩散系数为 Dh t=0 时,
8、灰壳厚度 =0, t=tf (燃尽) 时, 3由于分解炉内煤粉燃烧属于低温燃烧,本文假设在焦炭粒表面仅发生C+O2=O2的反应ch0rh裹灰缩核模型假设第32页/共44页 焦炭燃尽特性及燃尽过程焦炭燃尽特性及燃尽过程 煤焦粒的多相燃烧过程主要包括下面的三个过程:1氧气由边界层向焦粒外表面扩散2氧气通过孔隙扩散到颗粒内部3氧分子与碳原子发生氧化燃烧反应因此在本文假设的模型中,上面三个过程可以理解为:1环境中氧气由边界层向灰层表面扩散2扩散至灰层表面的氧气又通过灰层孔隙扩散至未燃炭粒表面3未燃炭粒表面发生C+ =C的氧化燃烧反应 2第33页/共44页drdcDrm24121242ccrrDdcrd
9、rm第34页/共44页122111)(4rrccDm当氧气由环境扩散传质至灰层表面时,上式中, =, = (环境氧浓度) = , = (灰表面氧浓度)则氧气的扩散速率 1r1cc2r0r2chc)(40hccrkm当氧气由灰层表面向未燃炭核表面扩散时,上式中 = , = (t时刻炭核半径) = , =则在灰层内 扩散速率 1r0r2rr1chc2cc2rrccDmhh11)(40Ckrmcob242在炭粒表面,若以氧气的消耗速率KbO2来表示炭粒的燃烧速度,则:第35页/共44页根据稳态时通过产物层各个球面的传质速率为一常数的条件,由式3.4、3.5、3.6,消去不便测量的Ch和m,可得炭粒表
10、面氧气的浓度 )1 (1002rrDrkkkrrCChcc)11(111114)1 (1400200222rrDkrkrCrrDrkkkrrCkrmhChcccob第36页/共44页)11(111114)1 (1400200222rrDkrkrCrrDrkkkrrCkrKhChcccobcb若以炭粒中的碳的消耗速度来表示燃烧速度,则 式中:为碳消耗量与氧消耗量的比例,对仅发生C+ CO2的反应,12/320.375。当、C+ CO2反应共存,则根据文献,在730-1170K温度范围,CO和CO2两种产物的比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两种产物的比值: 22)/6240(2500/2RTExpCOCO
11、w由式可见,随着的减小,炭粒的燃烧速度降低。 第37页/共44页.炭粒燃尽时间计算炭粒燃尽时间计算根据假设,炭粒为球形颗粒,炭粒的消耗速率为 ,则: cbdtrddtdmccobcb)(3342CkdtdrdtdrrCkrcccc2244Ckrmcob242 为扣除灰分量后的炭粒密度,即球粒单位体积内的可燃物质量 c)1 (1/002rrDrkkkrrCkdtdrhcccc第38页/共44页)231 (6)1 (3)1 (13032020303000rrrrDrrrkrrrkcrthcc3000)(1)1 (1rrAmAmmRff燃尽度 式中: m指t 时刻燃尽度为R时煤粒的重量, m0 指燃
12、烧开始时煤粒的重量, Af为煤中灰分含量(wt%)。 hccDRRrRkrkRcrt62)1 (333)1 (13/2003/10)631(000hccfDrkrkcrt燃尽时,t=tf,根据假设,炭粒半径 r=0, 1R第39页/共44页)1 (1400222rrDrkrrCkrmhcccob3、总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参数、总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前面以知而用总反应速度常数K表示,煤粒燃烧速度又可表示成:对比3.8式与3.26式,可以确定总反应速度常数K的表达式 KCrob2042) 1(1000220rrDrkrkrrhc第40页/共44页1)1 (1)1 (13/1003/2RDrkrkRhc可见,总反应速度常数与煤粒的燃尽度有直接关系。反应开始, r=r0, R=0 krkc011随着燃尽度的提高,总反应速度常数减小,当炭燃烧趋于结束时,可燃炭粒半径r0,R1,总反应速度常数趋于0。 第41页/共44页Rkcrtc320kcrtcf320即在边界层扩散传质过程控制的情况下,反应时间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教案
- 室内拆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试卷教案
- 企业常见安全事故教案
- 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2025-2026学年)
- 口腔溃疡专业医学知识宣讲教案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讨论版本教案
- 如何管理弱电施工进度试卷教案(2025-2026学年)
- 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光合作用应用教案
-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前景
- 幼儿园数学启蒙教学方案与评价标准
- 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
- 体育设施安装成本控制分析-洞察分析
- 低空经济政策与产业生态研究报告(2024年)
-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 环境保护自检自查检查表
- 苏炳添人物介绍运动体育介绍人物经历流线历程动画精美课件
- 2024年秋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终考期末大作业案例分析1-5答案
- 通信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汇编(2023版)-定额质监中心
- TSG ZF001-2006《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财务报表(共27张课件)
- 高等传热学全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