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1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与商业银行有何不同? 主要业务:(1)帮助筹资者设计与发行新证券,进行直接融资。(2)充当发行人与投资人的中介,代理客户买卖和承销股票、债券,从事自营买卖,进行股票、债券的国内外二级市场交易;(3)投资基金的发起和管理;(4)企业重组、兼并和收购;(5)项目融资顾问、投资顾问及其他顾问业务;(6)自有资本的境内外直接投资;(7)代理客户和为自身进行外汇买卖;(8)各种资产管理业务;(9)国内和国际货币市场业务,如同业拆借。区别:投资银行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这是区别商业银行的标志;2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职能和业务是什么?开发银行是指专门为经济开发提供长期投资或贷
2、款的金融机构。开发银行的主要业务A、资金来源(1) 政府投资(2) 发行债券(3) 吸收存款(4) 借入资金(5) 借入外资B、资金运用(1)贷款(2)投资(3)债务担保3. 什么是投资基金,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有何区别?基金公司是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再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从而为投资者谋取最高收益的投资型金融中介机构。一般把基金公司称为投资基金或共同基金。公司型基金:依公司法成立,通过发行基金股份将集中起来的资金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契约型基金:也称信托型投资基金,它是依据信托契约通过发行受益凭证而组建的投资基金。该类基金一般由基金管理人、基金保
3、管人及投资者三方当事人订立信托契约。4我国有哪些形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组织?(1)保险公司(2)信用合作社(3)财务公司(4)证券公司(5)信托投资公司(6)租赁公司(7)基金公司(8)典当公司第七章1、金融创新的动因有哪些?关于金融创新动因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哪几种?简述之。 动因:(1)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2)金融管制的放松(3)对增加资本的管制压力(4)不断加剧的金融竞争(5)客户的需求理论解释:(1)西尔柏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2)凯恩的规避性金融创新理论凯恩认为,因规避而产生的金融创新从来就与货币信用历史联系在一起。过去,金融创新是对交换媒介的短缺和金融危机的反应,最为明显的例子是
4、很早以前对限制高利贷法的规避,作为现代限制利率的先驱,限制高利贷法与美国20 世纪60 年代颁布的Q 条例没有多大的不同。对限制高利贷法的规避是支付高于利率允许的佣金,或者是在贷款发放时,要求贷款申请人将少量余额存入贷款银行。(3)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4) 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交易成本是作用于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需求产生对不同类型金融工具的要求,交易成本高低使经济个体对需求预期发生变化。交易成本降低的趋势促使货币向更为高级的形式演变和发展,产生新的交换媒介,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地降低交易成本就会刺激金融创新,改善金融服务,因此,可以说金融进化的过程,就是不断降低交易成本的
5、过程。(5)其他流派的金融创新理论A、财富效应理论B、金融中介创新理论C、金融创新的特征需求论D、货币因素说E、 结构变化说2、金融创新造成哪些微观和宏观经济影响,为什么? (1)金融创新的宏观效应A、金融创新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以及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B、金融创新与高科技创业投资发展C、金融创新与金融体制改革D、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E、金融创新与社会信用创造和扩大另外,新出现的许多支付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货币概念的内涵,在传统的辅币、钞票以及银行存款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可转让支付指令账户、自动转账服务以及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存单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创造的代替活期存款的支付手段,它们都具有货币的职
6、能,而成为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金融创新的社会信用创造和扩大效应更为明显。(2)金融创新的微观效应A、金融创新与风险转移B、金融创新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作的效率C、金融创新与价格发现3、如何用交易成本理论解释金融创新?交易成本理论把金融创新的源泉完全归因于金融微观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交易成本下降,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为它忽视了交易成本降低并非完全由科技进步引起,竞争也会使得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降低交易成本也有一定的作用。4、何谓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资产证券化仅指狭义的资产证券化。自1970年美国的政府
7、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完成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现在又衍生出如风险证券化产品。5、什么叫对冲基金? 采用对冲交易手段的基金称为对冲基金(hedge fund)也称避险基金或套期保值基金。是指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工具结合后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基金。它是投资基金的一种形式,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6、中国金融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哪些主要的创新成果?第一,创新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为了有效调控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人民银行采取了市场化和地方化相结合的方式来发行中央
8、银行的票据。第二,创新金融企业改革资金支持政策。第三,加快金融制度创新,稳步推进利率体系改革。第四,大力推进金融组织创新。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推进批准中行、交行、建行等商业银行建立基金管理公司,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第五,大力推进金融市场产品创新。近年来,人民银行在银行市场先后推出了企业短期融资券,丰富了金融市场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有效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金融需求。第六,创新金融服务体系。近年来加快了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很多试点。 7、金融创新带来的挑战有哪些? (1)金融创新对货币控制和金融控制带来了挑战金融创新的一个显著后果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金融
9、产品和金融机构的同质化。许多非货币金融资产具有了货币的部分特性,使货币层次划分、货币统计、货币量的经济含义等发生了变化,并使货币总量控制的难度增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挑战。另外,从金融监管角度看,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同质化还给原有的监管体系带来了麻烦,很容易造成一部分机构受到多重监管,而另外一部分机构却处于监管盲区的情况。(2) 金融创新与风险积累和传染首先,是利率风险的增加。在金融自由化与创新过程中,金融机构的负债结构发生变化,“固定利率负债”比例不断下降,“变动利率负债”比例不断上升,从而使金融机构的利率敏感性提高。其次,是负债的增加。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所 经营的业务范围扩大,许
10、多新兴的表外业务不断出现。表外业务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减轻了资本需求量的压力,但却增加了它们的负债,使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流动性风险。再次,是加大了支付风险。直接投资的兴起和“脱媒”危机的发生,使得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上升。竞争又引起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边际利润率下降,这些无不对它们的支付能力构成威胁。最后,是投机所造成的风险增加。金融创新为投机活动创造出了大批先进手段,这些投机手段的使用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和传染。8、解释金融创新与降低金融风险的关系。 首先,金融创新具有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的功能,70年代以来创新的金融工具,如NOW账户、可转让贷款合同等,在提高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同时,规避了利率
11、风险及信用风险等。其次,金融创新也制造了新的金融风险。表现在: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增大;金融创新增加了表外业务的风险;第八章1、中央银行是如何产生的?其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中央银行产生的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一般的商业应行演变而成。如英格兰银行另一种是由政府的设计下直接为担负中央银行职能而设立的。如美国的联邦储备系统英格兰银行的发展史:它成立于 1694 年,是最早的私立股份制银行。1)1833 年,英国国会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法偿资格。2)1844 年,英国首相皮尔主持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条例(又称皮尔条例)。3)1854 年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交换中心。4)到1872 年
12、,她又开始担负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从上述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在 1833 和1844 年间它已经朝独占货币市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854 年成为票据交流中心;1872 年担当了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到1928 年,只有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在流通中使用其它的全部退出流通领域。美国中央银行的发展史:1791 年,美国国会暂时批准了一家国民银行,但是在各个州银行的反对中于1811 年停业。1816 年成立了美国第二银行,它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于1836 年宣告终止。经过周密的研究,美国于1913 年通过了联邦储备条例,从而宣告了美国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2、中央银行的职能该如何描述?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银
13、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1)、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2)、要有可靠的信用基础(3)、维持一定的弹性银行的银行:(1)、集中保管各商业银行及其它存款机构的准备金(2)、组织全国范围内的清算。(3)、最后贷款人。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2)、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事务。(3)、为政府提供资金融通,以弥补政府在特定时间内的收支差额。3、简述中央银行资产业务。(1)、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2)、对政府的贷款业务(3)、金银、外汇储备业务(4)、证券买卖业务4、中央银行资产业务与其货币政策操作有何联系?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贷款业务、再贴现业务、证券买
14、卖业务、黄金外汇储备业务等。央行增加贷款、再贴现(调低再贴现率),正回购实际上就是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通过卖出证券,实际上就是收回市场上的货币,是紧缩的货币政策。5、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有哪些?各负债业务同中央银行的职能有何内在联系?负债业务:(1)、货币发行业务(2)、代理国库业务(3)、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内在联系:货币发行业务是履行发行的银行职能的具体体现;代理国库业务是履行政府的银行职能的具体体现;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是旅行银行的银行职能的具体体现。6、试述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意义。 (1)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是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三大基本工具之一。(2)央行买卖证券
15、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影响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调控基础货币,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体系内流动性总量适度、结构合理、变化平缓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的目标。(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九章1、商业银行是如何创造存款货币的? 假设:(1)银行只保留法定准备金,其余资金全部贷放出去,超额准备金为零;(2)客户的资金全部通过银行结算,没有提现的行为;(3)设法定准备金率为20%。假设 A 银行收到甲客户交来一张1000 元的支票,A 银行通过代收这张支票使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1000 元,同时在客户甲的存款账户上增记1000 元。这时A 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A 银
16、行资产 负债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1000 存款 1000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的要求,A 银行只需持有200 元的存款准备,其余的800元用于贷款。如果A 银行贷出800 元给乙客户,并使A 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等额减少800。这时A 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A 银行资产 负债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200贷款 800 存款 1000若乙客户用以支付丙客户的购货款,丙客户在B 银行开户,B 银行代收支票使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800 元;同时增记丙客户存款800 元。这时 B 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B 银行资产 负债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800 存款 800同样的道理,B
17、 银行贷款金额不得超过640 元。如果B 银行贷出了这样的金额,并使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等额减少,则B 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B 银行资产 负债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160贷款 640 存款 800同样道理,C 银行吸收的存款增加了640 元,并相应增加了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640 元,那么这个银行又有可能扩大贷款640(1-20%)=512 元。于是又有512 元的新的存款货币继续被创造出来。如此类推,银行D,E,将会依此吸收存款并相应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也就有可能按照准备率20%的约束条件扩大贷款并相应创造出新的存款货币。这一过程一直继续下去,直到最初存入A 银行的1000
18、元原始存款全部转化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后为止,即银行体系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总额等于原始存款(这是从增量的角度来说的),这时整个银行体系没有了超额准备金,银行体系也就没有了进一步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每次新增贷款,从而新增存款货币呈如下递减级数:10000(1-20%)=800(元)8000(1-20%)=640(元)6400(1-20%)=512(元)新增贷款,从而新增存款的总和为:800+640+512+0=4000(元)连同最初的 1000 元存款,存款总额为:1000+4000=5000(元)或1000/20%=5000(元)根据上述过程,可以清楚地区别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这对概念。在例子中,银行
19、A吸收的最初的1000 元存款是原始存款;在原始存款基础上通过发放贷款扩大出来的4000 元存款是派生存款;或与准备存款相对应的1000 元存款为原始存款,超过准备存款的4000 元存款为派生存款。2、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货币乘数的? (1)、影响法定准备金率的因素:(1)货币政策意向:经济过热时,货币当局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经济过冷时降低法定准备金率。(2)商业银行的存款构成:总存款中活期占的比例高低变化,总存款中实际上缴法定准备金率就会变化。(3)有些国家对于商业银行的规模大小和距离央行的远近不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比率也有别,存款在这些机构之间变动也会影响整个银行系统
20、的法定准备金率的高低变化。(2)、影响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因素:(1)市场利率的高低,决定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高低;(2)央行货币政策手段的告示作用,如预期将紧缩,利率会上升,那就先以超额准备金形式持有,等到利率上升时再用出去,反之则先花出去再说,超额准备金势必减少。(3)存款外流程度高低;(4)商业银行资产经营政策:稳健还是冒进。(3)、影响通货比率变动的因素:(1)财富变动效果:越富裕,用现金越少。(2)相对收益变动效果:非现金资产收益的上升,会减少人们对现金的持有,反之会增加对现金的持有(机会成本分析)。(3)相对风险变动效果:银行是否会倒闭,通胀是否加速,这都会影响人们持有现金及时消
21、费还是存款的决策。(4)金融业的发达程度,越发达使用非现金越方便就越没有必要持有现金,反之则要多持现金。(5)季节因素:节假日用现金多些,这是就我国现状的描述。(4)、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与存款总额的比例(与M1 正相关):(1)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高低与该比率呈反相关。(2)存款利率的高低及其结构(利率差距大小决定存款的分布)。3、如何推导出M1 的模型? 首先给定若干符号:R: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d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e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C流通中现金货币; Dd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Dt为定期存款;t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c流通中现金与
22、存款总额的比率,即现金漏损率或称通货比率。根据上述定义,我们有:M1=C+Dd (A)B=R+C (B)R=Ddrd+Dde +Ddtrt (C)C=Ddc (D)把C 和D 式代入(B)式,得:B=Ddrd+Dde+Ddc+Ddtrt=Dd(rd+e+c+ trt) (E)所以,Dd=1/(rd+e+c+ trt)B (F)M1的乘数m=M1/B=(1+c)/(rd+e+c+trt)从而M1=(1+c)/(rd+e+c +trt)B (G)4、央行怎样调控基础货币? 通过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
23、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建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当准备金制度普遍实行,中央银行拥有调整法定准备率的权力之后,就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而且是最猛烈的工具。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撕所作的政策性规定。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
24、一是对再贴现率的决定、调整。这种作用主要着眼于短期,调整货币供给量,由于再贴现率在利率体系中的关键作用,这种调整也具有告示效应。另一方面是对申请再贴现的资格的规定。其作用着眼于长期,主要能改变资金流向。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 operation)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5、怎样理解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共同决定的?从货币供给原理来说,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即 Ms=m Mb 。从货币供给量的形成过程来讲,它受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等的行为的影响。他们的行为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又受各种特别的因素
25、的制约。因此,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共同决定的。第十章1.评述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数量论是一种关于货币数量与货币价值及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货币理论。它的基本命题是:货币数量决定货币价值及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数量与物价关系的争论最初是由如何解释物价变动引起的。在16 世纪的重商主义时代,欧洲人在南美大陆发现了金矿和银矿,于是许多欧洲人涌向南美开采金银,随之大量的金银涌向欧洲,致使欧洲各国的物价大幅度上涨。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法国的博丹(1530 一1596)、英国的托马斯孟和意大利的达凡查梯(1529 一1600)等人均用货币
26、数量学说解释之。博丹认为,金银的价值与一般的商品价值相同,金银的数量增加,其单位价值就降低,用其交换的商品价值,自然就要上涨。达凡查梯认为,社会上一切物品的总量与流通的全部金银相等价。人们为得到物品,以满足多种需求,皆愿得到金银。假如其物品能对一国、一市或一人带来一定的效用,则此物品自然能值该国、该市或该人所有金银的相同的一部分。托马斯孟还把货币数量说扩大应用于货币的对外价值。他说,货币数量充足时,由于商品价格上涨而使汇价低落;货币数量缺乏时,也会由于商品价格下跌而使汇价上涨。这是后来购买力平价说的萌芽。大卫休谟(1711 一1776)也是著名的货币数量说的倡导者。他在1752 年发表的政治讲
27、话一书中写道,一切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与货币的比例决定的,任何一方发生变动,都会引起物价的涨落。如果商品增加,物价就下跌,如果货币增加,物价就上涨;如果商品减少或者货币减少,结果正好相反。他认为,物价并不决定于一国所有的商品和货币的绝对数量,而是决定于已进入流通或即将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在流通界流通的货币数量。货币数量说最初并不是货币需求的学说,但它演变成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却是其自身合乎逻辑的自然发展,因为这一学说所讨论的实际上就是商品交易所需之货币量问题,从而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问题。2.评述凯恩斯和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基于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
28、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学派对人们持币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做出深入的分析。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动机分析更为精确。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即灵活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资产的欲望。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为流动性
29、偏好理论。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于:一是强调利率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也有影响,二是认为利率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影响并非是使人们得出持币或持券的单一抉择,由于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意味着风险的存在,人们的抉择实际上是一个资产组合的比例和结构的选择问题。3.比较弗里德曼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不同点:(1)前提假设不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假设是:有效需求充足;金融市场完善,公众面临齐一的收益率;货物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生产要素具有可分割性;货币定义在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他做短期分析,即假设商品市场P不变,货币市场Ms不变。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假
30、设是:做长期假设,价格在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即价格变量在长期是变动的,影响着国民收入);货币量的层次是M2,包括货币和准货币。与凯恩斯不同,弗里德曼扩大了货币的涵盖内容,将货币定义在更广泛的层次上。(2)个人想法不同:凯恩斯认为:A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越高,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大。B货币的投机需求量与市场利率成反向变化。因此,凯恩斯推出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函数为:Md=aY-bi认为货币需求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成正方向变化,而与市场利率成反向变化。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持有货币的收益所影响。弗里德曼的货币
31、需求理论的函数比较复杂:Md/P=f(Yr,w,RmRb,Re,gP,u)其中,与P,Y,成正方向变化,与gP,Rm,Re,Rb,成反向变化。简化为:Md/P=f(Yr,I) 由此,凯恩斯与弗里德曼有了分歧点。MV=PY,V=Y/Md/P凯恩斯认为VY/f(Y,I),认为V是频繁变动的,而弗里德曼认为V是恒稳定的,根据是VY/f(Yr).(3)贡献不同:凯恩斯把货币需求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营业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并由此提出了“流动性陷阱”假说。相同点: (1)两者都是在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的基础上发展的,都一定程度上根据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加以研究,最后形成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和弗
32、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函数;(2)都认为货币需求量与收入与利率相关。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在形式上反映了凯恩斯的影响。(3)两者的理论都有鲜明的特色,都是一种创新,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很大的贡献;但两者也存在不足,受到挑战。4.评述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而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 ,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多少金币来实现它;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黄金却留在流通中,可使其他的商品得以出售,因此 ,货币流通速度可以当量。由此 :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数量 公式表明:货币的需要量与货币流通速
33、度成正比;与商品数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公式:M=PQ*V5.比较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与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一)与古典的货币数量论的比较不同点: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马克思认为是 PQ/V 决定M,P 是在生产领域决定的;古典货币数量论认为是M 决定P,是商品和货币在流通领域碰到一起决定的,主要决定于货币数量的多少。相同点:与费雪交易方程式在研究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方面基本相同;在研究纸币流通时,归根结底,货币供给都影响价格,在这点上至少相似。(二) 与凯恩斯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1)、研究角度方面,马克思研究的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研究除得出了交易性货币需求外,
34、还包括对于作为资产的货币的需求。(2)、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方面,马克思主要考虑收入等规模变量,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还考虑非货币财富收益率等机会成本变量。(3)、马克思直接考虑货币的流通速度作为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见其公式的分母),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都是间接考虑。(4)、马克思对于货币需求的分析是以简单商品生产为前提的,对于现代信用经济和金融经济情况下货币的需求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复杂些,设置的变量要多些。6.在今天的中国,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收入:收入与货币需求总量呈同方向变动。 在经济货币化的过程中,货币需求有增加的趋势。 2)价格: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
35、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固定的比率。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更多的影响货币需求的结构6)企业与个人对利率与价格的预期对利润的预期同货币呈同方向变化,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同货币 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7)财政收支状况收大于支有结余,对货币需求减少支大于收有赤字,对货币需求增加。 8)其他因素: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等。7.计算一下我国改革以来M1 的流通速度变化情况,并对其原因加以解
36、释 年份M1M2名义GDPV1V2M2/M2P/PGDP/GDP1978859.451070.033624.14.21683.38690.711.719791069.361350.354038.23.77632.990526.227.619801315.741715.264517.83.43372.633927.0267.819821656.562227.164862.42.93522.183229.842.45.219821885.112670.945294.72.80871.982319.931.99.119832165.043190.555934.52.74111.8619.541.51
37、0.919842845.244440.2471712.52031.61539.172.815.219853011.395196.578964.42.97681.725117.038.813.519863856.036718.1310202.22.64581.518629.2868.819874545.158382.6511962.52.63191.427124.787.311.61988548910099.614928.32.71971.478120.4818.511.319895836.411949.616909.22.89721.41518.3217.84.119906950.715293
38、.418547.92.66851.212827.982.13.819918633.319349.921617.82.5041.117226.522.99.2199211731.525402.226638.12.27061.048731.285.414.2199316280.434819.834634.42.12740.99337.3413.213.5199420540.746923.546759.42.27640.996534.5321.712.6199523987.160750.558478.12.43790.962629.4714.810.5199628514.876094.968593.82.40560.901425.266.19.6199724826.390995.374462.62.13810.8183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4491-3:2025 EN Metallic powders - Determination of oxygen content by reduction methods - Part 3: Hydrogen-reducible oxygen
- 西藏支教活动方案
- 河南焊工考试题及答案
- 国企金融考试题及答案
- 关于林果考试题及答案
- 股票期权考试题及答案
- 高考日语考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教学教案设计:安全用书包
- (正式版)DB15∕T 3643-2024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暴雨》
- (正式版)DB15∕T 3393-2024 《绿色勘查技术规程》
- 王琨《经营能量》内容介绍
- 3-6岁同伴交往能力量表
- 马克思主义新闻课件
- cdnl-mr08高温试验测量方法不确定度评定报告v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操作服务人员业绩考核指导意见
- 医院手术安排制度
- 《流浪狗之歌》教学设计蒋军晶
- EA211-6系列发动机技术培训ppt课件
- 事故后果模拟分析
- 2017子宫肌瘤教学查房ppt课件
- 洗碗(课堂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