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_第1页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_第2页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_第3页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_第4页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新化实验学校 汪艳萍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生字,掌握课文中的生词。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来监生吝啬的人物形象。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4、感受名著魅力,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生形象。2、指导学生朗读好半文半白的课文。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感受名著魅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收集儒林外史及作者吴敬梓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板书课题,解题辨字理解“监生”,强调“监”读音和写法。2、了解严监生,设置悬念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阅读提示”告诉我,这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严监生是一个很

2、有钱的人。)想不想知道严监生到底有多少钱?(课件出示:这严致和是个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丫鬟无数,良田万亩,除此之外,在县城里还有铺面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儒林外史第四回)这么一个有钱的人,在他临死前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这篇课文所用的是清朝时期的白话文,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读起来比较拗口,所以一定要多读,看清每一个字,读准每一个词。把课文读通顺。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反馈检查检查词语认读,并理解词语,以上词语相当于现在的哪些词?郎中 已后 登时 记念哥子 侄子 穿梭 挑掉诸亲六眷 一声不

3、倒一声 揩揩眼泪 两茎灯草检查朗读。刚才我们理解了不懂的词,那么在读的过程中,感觉哪一句话最难读?还有没有感觉难读的句子?(指多名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纠正评价)以句子接力读的方式把整篇课文读一遍。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同学们,几百年过去了,吴敬梓先生笔下临死前的严监生,已成为定格在中国、国外许许多多读者脑海中的一个经典。人们提起严监生,会很自然地想起他的一个招牌动作,一个特写镜头。你能不能猜想一下:最能代表严监生形象的这个特写镜头是文中的哪一处描写?理解“两个手指”句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

4、头。能成为经典的文字一定是大有嚼头、值得我们细细口味的文字,我来读读这句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这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病人?”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他的病情吗?会读书的同学会联系上下文来加深理解。请同学们联系课文想一想,你还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严监生病入膏盲,奄奄一息?临死前的严监生病入膏盲了,无药可救了,奄奄一息了,多么难受,多么可怜!把这种感受送进这句话,一起读”2、找出文中描写严监生动作的句子,读一读。出示句子“三次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睛睁得溜圆,又把头女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了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从这三个句子,我没发现

5、,原来严监生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摇头。能不能有更简洁的表达方式?如果把这三处摇头的描写改成这样,好不好?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感受吴敬梓精湛的语言表达功力。(细致的动作描写能看出人物的心情,以极情绪的变化过程。让形象更生动具体,人物特点更鲜明。)途径:根据动作猜测心理活动,串联心理活动过程,感受形象特点。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句子。3、小结严监生吝啬的形象。一个家财万贯的大富翁,在临死之前,因牵挂点着的两根灯草而迟迟咽不下气,通过亲属三次猜错和刻画逼真的动作描写,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吝啬鬼。四、品读课文,感受“讽刺”手法。1、同学们,读到这儿,回过去想想,我们就是从严监生伸出的两个手指头和赵氏的揭秘

6、这些文字读懂他的吝啬的,出示改编版的文本,这样改好不好?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2、如果这样写,就不是语言大师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了,

7、你觉得差了些什么?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理解感受以下两点:A、严监生的动作与心理表现,与众我猜测形成的强烈对比,使人物吝啬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B、三次猜错的情节铺设,符合古典文学表述特点,也使情节显得曲折、生动,可读性强。我发现,在我国的古典小说中,有一些很有趣的“三”: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水浒传“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宋江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诸葛亮三气周瑜”、“刘玄德三顾划庐”小结:这三次猜测,使情节显得曲折、生动,既体现了作者的讽刺手法,又表现了中国人写文章读文章的心理。五、激发兴趣,拓展阅读。1、介绍儒林外史的文学价值和地位。2、拓展阅读推荐。夏洛

8、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 喜剧威尼斯商人)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板书设计临死前的严监生两个指头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位舅爷?两茎灯草!吝啬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杨丽灵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教学过程:一、简介名著,导入课题。1、简介儒林外史。(理解“儒林”。了解作者:吴敬梓。作者在这本书中刻画了一群可笑又可悲的古代读书人)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9、(板书:严监生)了解“监生”是对古代读书人的称号,他的“监生”是用钱买来的。3、感受“富有”(1)严监生可有钱了,我们来看看原著中对他家世的描述:出示: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2)学生读后谈谈感受。4、那他临死前是怎么过的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2、多读读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句子。比如: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三、深入文本,感受“吝啬”。1、快速默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来严监生病得很重?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

10、不得断气伸出两个手指头。(1)指导读好这个长句子。(2)面对严监生的病情,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3)诵读句子,从“总”这个字眼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严监生“总不得断气”,他究竟还有什么放不下呢?面对严监生的那两根手指,家人纷纷猜测,他们是怎么猜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1)学生分角色朗读大侄子、二侄子和奶妈的话。(2)他们猜对了没有?严监生有怎样的反应?出示句子:第一次: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伸着两根手指头。第二次: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越发指的紧了。依然是两根手指。第三次: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还是两根手指。(3)议一议:一个大富豪,临死前应该关心的是

11、什么?严监生这个大财主临死前关心的却是什么?四、回读课文,体会严监生的心理活动。1、谁知道他的心事?读赵氏的话。2、面对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你想用什么词语来评价严监生?3、为了那两茎灯草,严监生临死前怎么念念不忘的呢?出示大侄子,二侄子的猜测,他是怎么做的?(1)当大侄子猜想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时(生读: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那是怎么摇头的?对严监生来说,那两茎草灯烧去的只是,那两茎草灯烧去的只是那么点灯油吗?还烧去了他的什么?(2)当二侄子猜想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时(生读:)此时他想说什么?(3)面对侄子们的一再误解,此时此刻,吝啬的严监生会是什么心情?指导朗读句子。(4)

12、当奶妈猜想也许是因为两位时,(生读:他听了这话)没有人能理解严监生的心事,他把眼闭着摇头,这时一种什么样的心情?4、两根指头的意义,大家都不曾理解,如果此时严监生会说话,他会说什么?五、学习作者通过动作来体现内心活动的写法。1、大家刚才说的(写的)就是严监生的心理活动,作者就是通过他一个经典的动作,展开细致的描写,这叫什么描写?(细节描写)2、小练笔:抓住人物的一个动作来进行细致地描写。六、课外拓展1、了解文坛上的四大吝啬鬼。(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吝啬鬼中的阿巴贡;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2、课后阅读原著或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罗 亮一个游戏导入:老

13、师听说咱们班同学读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猜猜我是谁?(出示幻灯片孙悟空、晏子) 真了不起!为什么大家一下就能猜着了呢? (两个讲) 小结:看样子,要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物描写必须抓住特点!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中国古代一部经典名著儒林外史,聚焦这部作品中的一个精彩片段,一起来学学人物描写! 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1、正音: 2、监生是什么意思:是特指明清两代在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一个故事一、初读,感受人物形象 1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吗?老师给大家出一道判断题,请看大屏幕:“严监生是个穷光蛋。”同意吗?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到课文中寻

14、找蛛丝马迹,为你的判断寻找依据!开始吧!(你读的真细致啊!你真的很会思考!) 小结:种种蛛丝马迹,让我们看出严监生是个有钱人。他有钱到什么程度呢?老师这里有段资料: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问,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摘自儒林外史 2过渡:换到现在,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大富翁啊。(炫)这个有钱人他就要死了,严监生病到什么程度,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奄奄一息、病入膏肓、命悬一线、命在旦夕、生命垂危) 能把你刚才感受到的奄奄一息的信息传递给我。 能把你体会到的,送到句子里读出来,让我们一听就能看到那命悬一线的严监生? 到中秋以后,

15、医家都不下药了。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小结:真是病入膏肓啊!都要断气了,却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动作成了一个谜,让众人难以破解,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一找都有谁来猜?怎么猜的?(学生汇报) 过渡:严监生啊严监生,你奄奄一息,还吃力地伸着两个指头,总不得断气,原来是为了两茎灯草。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大侄子:(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

16、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如果你是严监生,你心里会怎么想:(23个学生说) 看老师抓住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来想象他的内心: 1、出示幻灯片,幻灯片圈词 2、(摇灯)大侄子呀大侄子,这两个指头是指那两茎灯草呀,太费油啦!怎么会是两个亲人呢?我把头摇了两三摇,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呢?我怎么断的了气啊!那么其他人在猜想的时候,严监生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小组合作(出示表格),请每个组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次猜测,也像老师这样抓住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严监生的内心,一起来完成学习单。合作学习开始!谁猜如何猜严监生的反应(抓动作、神态)我是严监生,我会想: 哪个组先来汇报,让我们看看严监生的反应,

17、听听他的内心。(谁汇报哪一段,就出示哪一段) B学生汇报: 还有哪个小组也讨论了这一段,你是严监生,你心里想。(二个组) 指导朗读:想得真好啊,你能把那幅画面读到我们眼前吗?(听你一读,我似乎看到了他的样子)你能读出当时的情景吗?(这命垂一线的严监生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啦)看来严监生真的了却心愿了。 我还想听听这个组的。那个组也有话说。 读到这里,孩子们,你们觉得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吝啬鬼、守财奴) 这真是一茎灯草不挑,两个指头不倒! 如果你是说评书的,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你会在这个片段中哪个地方说? 你太会体会了!多么高明的作家啊!短短三百多字就让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跃然纸上,还记得前

18、面的判断题吗?课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严监生是个有钱人,可那两茎灯草却给我们意外的结尾;那停在半空中的两根手指贯穿整个故事情节;文中没有吝啬之词,却让我们通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了他吝啬的内心,让这个吝啬鬼成为永恒的经典!一段表达 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方法,抓人物动作、神态等细节,来进行人物片段描写,像作者一样,写吝啬不提吝啬,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人物鲜明的特点。 范文: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得非常好!同学们,学方法i用方法,更多的方法来自于我们平时的阅读与实践。 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临死前的严监生导学单1、

19、初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谁来猜怎么猜严监生的反应严监生的心情大侄子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风面?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奶妈赵氏2、再读课文,展开想象,每一次猜测之后,严监生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大侄子猜想后,严监生心里想 ;二侄子猜想后,严监生心里想 ;奶妈猜想后,严监生心里想 ;赵氏猜想后,严监生心里想 ;3、细读课文,你觉得严监生是个 的人,说说你的理由?双语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初稿备课人谢意维时间20144辅助备课人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辅助备课人意见备课内容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2、出示儒林外史封面图片,师简单介绍。3、交待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就来了

20、解这本书中的一位人物。二、释题1、板书严监生:(1)学生跟着老师写“监” (2)指导学生读词语,并告知学生另一读音并组词。2、交流对监及监生的把握。3、补充完整课题、读题,并对课题质疑。三、初读初步感知人物。1、借助课文下方的注释,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2、检查自学的效果。(1)出示词语诵读;(2)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3、汇报人物留给你的印象(病重、吝啬)四、品读、感受病重。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如何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样子的?2、汇报并出示相关语句、朗读。(1)了解:这是对临死前的严监生的神态的描写。(2)从这个句子中你能明白了什么?3、寻找依据: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严监

21、生病重。4、汇报并展示语句诵读。5、积累词语: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严监生吗?五、精读、感悟“吝啬”1、引入:严监生已经病入膏盲,说不出话,只能用动作来表达他内心的牵挂。如果吴敬梓先生给了他一个招牌动作两个指头,接下来我们将目光一起投向他从被单里伸出来的两个指头。2、出示语句,学生朗读。3、思考:严监生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引起了屋子里的诸亲六眷的猜测,他们分别猜到了什么?猜中了吗?4、出示描绘严监生的动作的语句,学生体会(1)出示相应句子 (2)学生合作阅读(3)学生谈体会,严监生这三次摇头时的心态一样吗?5、融入自己的体会再读。6、提示谜底(1)学生朗读赵氏的话;(2)刚才是“总不得断气”现在

22、“登时没了气”,你感受到了什么?(3)过渡:严监生临死前念念不忘两茎灯草,就怕多那么一茎灯草费了油?是严监生家境贫寒?(从文中找依据,并出示原著中的语句。)(4)明确家财万贯的严监生是一个十足的吝啬鬼。7、总结:两茎灯草滋滋地烧着,它烧的不仅仅是油,也燃烧着严监生的心、生命,所以他怎能断了这口气呢?作者准确地抓住了他动作上的微妙变化,将一个鲜活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六、拓展延伸。1、了解严监生的大方,出示儒林外史中的语句。2、号召大家去读儒林外史。3、作业:(1)我眼中的严监生(写200字以上的阅读心得)。(2)作一份关于儒林外名的阅读记录卡。七、板书:正 副临死前的严监生 神态描写两个指头两

23、茎灯草 动作描写吝啬22.临死前的严监生 新化上渡中心小学 邹华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古白话文的情味,掌握阅读此类文本的基本方法。 2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揣摩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妙处。3、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加以品析,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而感受严禁生的人物形象。4通过感受严监生活灵活现的形象,激发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揣摩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妙处。引导学生由读人到写人。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加以品析,从而感受严禁生的人物形象。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课件、文章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