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术的组成结构_第1页
张仲景术的组成结构_第2页
张仲景术的组成结构_第3页
张仲景术的组成结构_第4页
张仲景术的组成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张仲景术的组成结构二 人类个体差异气质分型理论模型(共十八型:男 女各九宫卦命。已有)三 人体三阴三阳配脏腑天度气数图(已有)四 人体三阴三阳配脏腑部位图(已有)五 人体三阴三阳六病生成演化耗散结构图(已有)仲景方术在中医临床规范化诊疗模式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研究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仲景方术天机心法仲景生于汉季,“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 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只有站在汉代历史角度去审视伤寒论 才能明白理解仲景撰著的原意和方法,违反这一原则研究伤 寒论其结果必然与仲景思路格格不入。仲景方术的产生具有 早期医学的显著特色,它是在天人合一,三才一体,道法自 然,以及病乃先天医学观等哲学思想指导下,采

2、用独特的象 数思维方式,寓阴阳于象数,寄变化于神奇,贯通三才之道 而置河洛八卦于一体,以数定象,因数明象,务穷宇宙人生造化之秘“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仲景将人 置于天地时空大环境中加以观察和思考,根据日月运行以成 岁的规律及其对人的影响,特别重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性, 因万物的形成发展过程就是时间,而时间和空间具有高度统 一的规律,要掌握生命的发展规律,唯有考察时间的变化, 从而建立起时空划分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人分阴阳,男 女有别,老少各异,人类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人物 之本出乎性情,性情之理甚微而玄,仁义礼智信善恶贪痴九 质之徵,非圣人之察其能究之乎”?人类个体

3、先天遗传气质差 异无不影响着疾病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预后,所以建构人类 个体差异气质分型理论模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中西医学最 大的差别就在于此,仲景先师的高明之处是在天人合一整体 观思想指导下,运用分类比较方法,将时间和空间,人类个 体,个体生命演化周期,疾病,方证等诸多因素,层层进行 分类辨别,“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 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 六故也,”最终“观其病(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神农尝百草,医药有方,黄帝问天师,调剂多术, 然亦有不疗之疾,究其因,病乃先天医乃后天,先天生成病, 后天变化证,治病要治先天,河洛八卦昭示下的仲景方

4、术可 愈废疾,起大病,济世活人。人体三阴三阳配脏腑六病生成演化耗散结构图(简称九变十 化气数图) 九乘十一乘四等于 396 条方法论太阳 厥阴 阳明 少阴 少阳 太阳 太阴 阳明 少阴 太阳 厥阴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4/9 3/8 2/7 1/6 9/5 8/4 7/3 6/

5、2 5/1 4/9 3/8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1 10 19 28 37 46 55 64 73 82 91病乃先天 ,医乃后天 先天生成病 ,后天变化证 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仲景曰:人生天地一百年修短有数 命系星辰十八位祸福无 差(说明:上图是阴阳九型十八种人类个体差异气

6、质分型即 男女卦命各九。阳男 8/4 太阳之人的气数图,为直观用阿拉 伯数字表示, 1/6 阳明 2/7 太阴 3/8 太阳 -中风 4/9 少阳 5/1 少阴 6/2 阳明 7/3 厥阴 8/4 太阳 -伤寒 9/5 少 阴)伤寒论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张仲景不但以方名,而且还以术著,千古不传之秘张仲 景术的发现可以轻松解读伤寒论,张仲景方是伤寒论的精品, 而张仲景术才是伤寒论的神品,仲景方术验于临床如桴鼓之相应人类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先天遗传缺陷是造成疾 病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分类比较思想是仲景撰著伤 寒论的理论依据,人类个体在生老病死生命演化过程中呈有 序性、动态性在逐渐发展变

7、化,其变化规律以九变十化的形 态呈现不同的周期,三阴三阳所表示的是人体部位的分类, 疾病的分类,以及生命周期的分类,同时还表示人类个体差 异气质分类,研究伤寒论必须研究河洛八卦象数学说才能明 白仲景学说之真谛。陈毅元帅是现代医学误诊误治的牺牲品据知识博览报 载”一九七零年七月,陈毅经常腹泻,腹部隐痛。医生给他吃止 痛片,多日毫无效果。十月二十一日经周总理同意,陈毅从 庐山回到北京治疗。一九七一年一月十六日上午八时,陈毅 因右下腹痛,第二次住进解放军总医院, 误诊为”亚急性阑尾 炎”,先按阑尾炎切口,切开后发现不是阑尾炎。周总理为了挽救陈毅的生命,亲自指示,将陈毅转到北京日坛医院。总 理每天都在

8、关心着陈毅的病情变化,他根据汇报情况,亲笔 批准北京日坛医院为陈毅做胃肠短路手术,该院对陈毅的病 情非常重视,十二月三日做了胃肠吻合和胃造口等手术。一 九七二年一月六日深夜十一时五十五分,陈毅元帅在北京日 坛医院与世长辞了”。终年七十一虚岁。用仲景方法可知:陈毅元帅气质分型是 9/5 少阴人,气数图 示早在 1964 年 64 岁时就患有太阴病, 随着疾病的演变和转 化,直至 1970 年 70 岁时发作太阴里虚寒病转少阴寒化证之 腹泻,腹痛,其病位在胃 2 肺 7,兼及脾 5 肾 1 ,理应按仲 景方法处大剂建中理中四逆辈热药而温补之,方可解除病痛, 怎奈医生误诊为阳明里实热之“亚急性阑尾炎

9、”和肠癌,而置 人于死地。使用仲景方术可以精准辩病位,定病性,还可以 预知其几十年后要患何病征,未病先防。仲景诊侍中王仲宣 预知其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的医学佳话即是明证。与 仲景同代的华佗也精于此道,广陵太守陈登得病,华佗治之 而愈,并正确预后”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三 期( 3*9 ,即 9 年为一期) 27 年后陈登之病果复发,苦无良 医而死。陈毅气数图示: 9/5 8/4 7/3 6/2 5/1 4/93/8 2/7 64 岁太阴病1/6 65 岁9/5 66 岁8/4 67 岁7/3 68 岁6/2 69 岁5/1 70 岁少阴证揭开仲景方术的神秘面纱仲景曰:病乃先天,

10、而医乃后天, 先天生成病, 后天变化证。 观其病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东汉大医张仲景以撰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而著称于 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在 伤寒论 自序中曾二次提到“方 术”一词,批评当时的人“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而自己 却“余宿尚方术”。无独有偶,后世诸多医家也曾提到“方术” 一词,太平御览有“仲景方术,今传于世”之句,清陈士杰 在重刻金匮玉函经序中称“仲景当汉季年, 笃好方术以拯 夭横。”清陈世铎在辩证奇闻凡例 中亦云“祖父素好方术”。 那么仲景先师为何如此崇尚方术呢?明白“方术”的内涵对研 究仲景学说至关重要。其实,方者,技也,术者,数也。方 术就是方技和术数的合称。秦汉时众多

11、方术士所专长的服饵, 烧炼,医,卜,星,相等诸术统称为方术。稽考古文献, 方术一词在先秦时本指治道之术, 庄子天下 云“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唐代道士成玄英疏“方,道也,自 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史记秦始皇本 纪有“悉召文字方术士甚众, 欲以兴太平”的记载。后汉书 立有方术传将医术与卜筮诸术同归为一类。刘勰文心 雕龙书记就此曾云“方者隅也。医药改病,各有所立,专精 一隅,故药术称方。”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称“方技者,皆 生生之具, 王官之一守也。 太古有歧伯, 俞跗,中世有扁鹊, 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汉兴有仓公 。”汉书艺文志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并称为方技,耐人

12、寻 味。汉书艺文志中还有一处提及方技,云“侍医李柱国校 方技。”颜师古注云“方技,医药之书。”后来方技一词渐渐与方术混用。 而“术数”一词最早出现于内经上古天真论 有“法 于阴阳,和于术数”句。班固汉书艺文志总序中说”术数 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 史官已废久矣, 其书既不能具, 虽有其书而无其人 盖有因而成易,无因而成难,故因旧书以序术数为六种”。综上所述 ,医经 ,经方 ,房中,神仙等属方技的范畴 ,而命 ,卜,相等 推算人事灾疾 ,占断吉凶诸术属术数范畴。 方术的内涵可谓博 大精深。张仲景博通五术山医命卜相,不但以方名,而且还以术 著,岂止“垂妙于定方”。伤寒杂病论原著十六卷是用方术

13、结合形式写成的。其方的部分依据的是汤液经法 ,而术 的部分是采用三元九宫太乙术加以推算而成的 396 条方 法论。仲景仙逝后,仲景亲传弟子山西河东人卫讯和魏太医 令山西高平人王熙,字叔和开始收集整理仲景遗论,将伤 寒杂病论的 396 条方法论撰次为张仲景方 15 卷流传 于世,而千古不传之秘三元 -上中下三元共 180 年; 九宫 -河洛之九宫;太乙 -五运六气;术即张仲景术 1 卷秘不示人。千八百多年来,医坛学子都在张仲景方的辩证论治上 下功夫,而从无人问津研究寻觅张仲景术 ,此犹未识仲 景之道, 未尽仲景之真传也。 余由是搜歧黄之秘, 探伤寒 之源,博极群书,历时十五载寒暑(花费 30 万

14、),足迹走遍 大半个中国,方获仲景之术,方得仲景之真传也。其后运用 仲景方术进行了大量的临床验证,其效如桴鼓之相应。时至 今日,仲景奇方以活人无数,而仲景异术却鲜为人知。目睹 世人疾苦,今将仲景方术公之于世,以求证于博雅诸君。余 在此大声疾呼, 张仲景方是伤寒论的精品,而张仲景 术才是伤寒论的神品。 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曾撰文称“张仲 景伤寒论既有辩证论治的学问,也有辩证知机的奥妙, 两个层次则有高下之分,精粗之别,不可混为一谈。”张仲景术是开启仲景学说大门的一把钥匙,谁拥有了这 把钥匙,谁就可以登堂入室,一窥仲景堂奥,苦涩难懂的伤 寒论 396 条方法论就会由模糊转向清晰,由误解转向明白, 由

15、肤浅走向深刻。诸如三阴三阳六病实质,三阴三阳排序, 发病与传变,合病与并病,提纲与非纲,以及 396 条方法论 的来源和含义等学术难题都会活泼泼的呈现在您的面前,使 您无不惊呼“张仲景真神人也,原来医道通仙道”!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编目排序真相自伤寒论问世以 来,由于张仲景术秘不示人,所以造成伤寒论研究史上 诸多疑难未能尽释,而三阳三阴六病编目排序即是其中之一。 已故伤寒大家胡希恕老先生穷毕生心血学用经方,临床疗效 显著,活人无数,但一直没有明白伤寒论六病的排序和 经方治病的精神实质,其亲传弟子冯世纶,张长恩在其编著 的中国汤液经方 287 页称“伤寒论六经的排列次序,虽不 得确知著书人的用意何

16、在,但三阳篇和三阴篇,均把半表半 里置于最末, 我们认为这多少有意义示人以辩六经之道”。 日 人丹波元简亦云“盖欲明仲景阴阳之义,必先审素问热论 之旨,三阳三阴之目所由出也。夫三阳三阴之目,虽取之于 彼,而其义则自有不同矣,故学者胸次必先了然于此,而始 可读仲景书耳”。丹氏之论极是, 仲景对三阳三阴的理解和应 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新, 仲景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三阴三阳之谓人”。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编目排序来源于 人类个体先天遗传气质差异分型 (十八型之一) 下的阳男 8/4 太阳伤寒之人的九变十化气数图中, 伤寒杂病论之名也 来源于此,以示人辩病证而论治之道,但不是六病传变顺序 和路线

17、,学者当明之。此图的公布可释千古疑难,于仲学研 究不无小补。太阳 阳明 少阳太阴 少阴 厥阴-三男八8/47/3 6/25/14/9 3/8 2/71/6 9/5 8/4 7/3女七男逆7/36/2 5/14/93/8 2/7 1/69/5 8/4 7/3 6/2女顺6/25/1 4/93/82/7 1/6 9/58/4 7/3 6/2 5/15/14/9 3/82/71/6 9/5 8/47/3 6/2 5/1 4/94/93/8 2/71/69/5 8/4 7/36/2 5/1 4/9 3/83/82/7 1/69/58/4 7/3 6/25/1 4/9 3/8 2/72/71/6 9/5

18、8/47/3 6/2 5/14/9 3/8 2/7 1/61/69/5 8/47/36/2 5/1 4/93/8 2/7 1/6 9/59/58/4 7/36/25/1 4/9 3/82/7 1/6 9/5 8/4一三五七九天数之中五,二四六八十地数之中六 天五地六合成十一,五脏六腑之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病乃先天医学观是仲景撰著的立论依据 源远流长的 道家和道教文化奠定了中医药学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其 影响是巨大的,而病乃先天医学思想就是典型的道教医学观, 古之为道者必须兼修医术, 以达借医传教, 以医弘道之目的 仲景生于汉季,秉承道家医学思想,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基 础上又

19、有自己的创新,将毕生的临证实录撰成千古不朽医著 伤寒杂病论 16 卷 396 条方法论,以示人辩病证而论治 之道,“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 思过半矣。”大匠示人以规矩,但不能使人巧。仲景仙逝后, 历代注释之著如汗牛充栋,但大都是各呈己意,少有深得仲 景之旨者,什么“伤寒论是详于寒而略于温”,什么“伤寒脉浮 滑,此以表有热, 里有寒之里有寒是错简”等, 都是未识仲景 之道的见仁见智之说,如此之论不胜枚举,究其因是后人不 知仲景著书的原意和立论根据。下附三则名人患病轶事,以证病乃先天医学观的潜在科学价 值及其在疾病的预防控制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一陶弘景道教经典云笈七签载“陶

20、弘景 年二十九时,于石头城忽得病,不知人事,而不服药,不饮食。经七日, 乃豁然自差,说多有所睹见事,从此容色瘦瘁,言音亦跌宕 阐缓,遂至今不得复常”。余用仲景方法:陶氏气质分型是 5/1 少阴之人,气 数图示 29 岁时患太阴阳明合病,病位在胃肾,胃弱肾虚而 生痰,痰迷心窍 ,故不知人事,而不服药,不饮食,其经 七日而愈者,人体有自愈机制也。患此怪病者,当以治痰为 先,痰去则病除,仲景有方有法,学者自明。陶氏气数图示: 5/14/93/82/7 太阴1/6 阳明合病二傅山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载“朱衣道人者,阳曲傅 山先生也 。先生六岁,啖黄精,不乐谷食,强之,乃复饭。”余用仲景方法:傅山,傅青

21、主先生气质分型是 7/3 厥阴之人,在 6 岁时患厥阴太阴并病,厥阴病“饥不欲食”兼 太阴病里虚寒“食不下”,肝胃寒而肺气热, 呈寒热错杂之证, 故不乐谷食,强之乃复饭,何独喜啖益气健脾滋阴黄精药, 天性使然也。傅氏气数图 7/3 厥阴病6/25/14/93/82/7 太阴证三严嵩严嵩年谱引耳新艺术卷 8 载:“分宜(严嵩生 于 1480 庚子 - 兑宫)朝退,忽暴疾,家人救不苏。京师名医 延请略遍,而服药都不少效,举家皇皇,且欲议后事。有彭 孔者,善医而甚无名,闻而自荐。入视,修一剂,谓分宜夫 人日饮此, 当呕出多痰, 痰去,至夜半方醒, 明晨可全无事, 若吾来迟,即无济矣。诸医咸自笑之。煎

22、服有顷,果呕痰数 升,再服,复睡去,至三更忽能言, 次日遂愈。 其年 63 岁。余用仲景方法:严嵩气质分型是 7/3 厥阴之人, 63 岁逢九之年正患阳明太阴合病, 其病也在胃肾, 与陶氏相同, 胃弱肾虚而生痰,痰迷心窍,故不省人事,痰去则病愈。严 嵩功高盖主,显赫朝野,京师名医束手无策,而民间草泽医却起死回生,所以,自古中医之真髓在民间,仲景学说之真 传也在民间。3/8严氏气数图 7/3 6/2 5/1 4/92/7 1/6 阳明病9/58/47/36/25/14/93/82/7 太阴证以上三人之病同中有异,气数使然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 之用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传气数图,学会仲景方术可济

23、 世活人,何乐而不为。学中医需要悟性,学仲景方术更离不开悟性,三 阳三阴六病生成演化耗散结构图揭示出疾病的本质和演变 发展规律,那就是一种疾病在动态有序变化中可出现不 同的证,而不同的病在各自的动态有序变化中又可出现相同 的证,同病可以异治,异病可以同治, 以病证为转移“观其病 (脉)证,知犯何逆,随(病)证治之,” 仲景把征候同方 剂直接联系起来,建立了方以病证而立,方与病证一体的有 机联系,合病证而治之万无一失。仲景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 居高临下,高瞻远瞩,观其气数图就可知过去现在未来,不 治已病治未病,这才是上工的水平。千古不传之秘张仲景术在网上发表,有 违师训,但医乃仁术,目睹世人疾苦,

24、目睹众多仲景学说崇 尚者苦无入门之捷径, 故公开部分内容, 以告当代之治医者, 并以告当代仲景方术的有缘者,还伤寒杂病论的本来面 目。耗散结构理论诺贝尔奖应该颁给哲人老子“什么是生命的本 源,这一问题,不仅医家需要解决,哲人也极为关注,因为 它关系到对生命的把握和维护,对此,老子从哲学的宏观视 野,作了明确,肯定的回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 ”人乃万物之一,人的生命原于道。 老子这一宇宙演 化模式和人的生命本源论,虽然在细节上模糊不清,难以考 实 。”摘自儒道佛与中医药学道生一一生二1/6 9/5 8/4 7/36/25/14/93/82/75/14/93/89/58/47/

25、36/22/71/68/47/36/25/14/93/82/71/69/57/36/25/14/93/82/71/69/58/46/25/14/93/82/71/69/58/47/35/14/93/82/71/69/58/47/36/24/93/82/71/69/58/47/36/25/13/82/71/69/58/47/36/25/14/92/71/69/58/47/3 6/2 5/1 4/9 3/8 二生三三生万物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人体是个动态平衡静态稳定的三维立体耗散结构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云:“数之 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 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

26、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其矩,环而 成其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 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九九八十一者, 乃阴阳之大数 也。勾广三股修四3/82/71/69/58/47/36/25/14/92/71/69/58/47/36/25/14/93/81/69/58/47/36/25/14/93/82/79/58/47/36/25/14/93/82/71/68/47/36/25/14/93/82/71/69/57/36/25/14/93/82/71/69/58/46/25/17/34/93/82/71/69/58/45/14/93/82/71/69/58/47/36/24/9

27、3/82/71/69/58/47/36/25/1径隅五返老还童大道至简的仲景方术蕴涵着生命的数理仲景方术是检验治医者临证水平的试金石人类已陷入疾病治疗的误区,自山西王叔和卫汛以下千古无一人通晓仲景之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中医之真髓在民间,仲景学说之真 传也在民间。大医者, “一遇其人之病,先审其人之气质, 按其人之性情,据其人之居处服习,观其病证,以得其致病之原与夫病 之所在,然后随节气,就方舆,切脉对症,而投之以药,无不有随手而效者”凡医者,“不解素问为何文,九卷为何意,略知药性,拘守成方,究之胸中不通,指下不明,不论其人之形气与天行 之节候,致病之根源,是以投之剂而多死者”。仲景方术是检验治医者临证水平高低的试金石。下面是 两则名医临证医案,余用仲景方术加以检验便可知治医者临 证水平高低和临床诊治是否规范准确。火神派传人吴佩衡医案:杨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