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年第 6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6 2010(总第 202期)JOURNALOFXIAMENUNIVERSITY(Arts SocialSciences)GeneralSerialNo.202“小大之辩 ”与 “有无之辩 ” 庄子 逍遥游 新析林榕杰(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5)摘 要:在庄子 逍遥游中, “小大之辩”揭示了“逍遥游”的主体, 因此也可说是“逍遥游 ” 主体之辨。 “小大之辩”还涉及与“逍遥游”相关的时空大小之辨。 至人、神人、圣人都可说是逍遥游的主体, 从某种意义上讲至人高于神人、神人高于圣人。 庄子的“大言”是与“大知”相联系的, 人们
2、可借助其“大言”走向“逍遥”与“无为”, 因此其“大言”并非无用。 惠子认为庄子的“大言”大而无用, 与他仅有“小知”而无“大知”有关。 在逍遥游中 , 为充分理解“逍遥游 ”以及 “小大之辩”,需结合“有无之辩” 。 “小大之辩”从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局限性大小之辨, 而“有无之辩”可说是在特定方面局限性有无之辨。关键词:庄子 逍遥游;小大之辩;有无之辩中图分类号:B2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 -0460(2010)06 -0060 -07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第一篇就是 逍遥游 。此篇揭示了 庄子 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即作为篇名的“逍遥游 ”。这一篇阐述 “逍遥游 ”主要包含两个视角
3、:一是 “小大之辩 ”, 二是 “有无之辩”。所谓 “有无之辩”,是对“有待 ”与“无待”、“有用 ”与“无用”、“有穷 ”与“无穷”等之间区别的概括。以往论者往往重视前一视角 ,而忽视了与之相关的后一视角。本文在结合这两个视角展开论述时,还会把庄子思想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贯穿起来,比如“至人”、“神人”与 “圣人 ”、“言 ”与“知”等等,这样也有助于读者对 “逍遥游”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一、“小大之辩 ”与 “逍遥游 ”的主体、时空及其他逍遥游 篇幅不算太长 ,但由于作者的意思主要通过并不很易于理解的 “寓言”、“重言 ”、“卮言 ”等形式表达, 加上不同寓言、重言、卮言之间的关系在把握上难
4、度更大,因此历来有种种不同解读。该篇肯定有一主旨,作者通过各寓言、重言、卮言等从不同角度阐述这一主旨 ,因此我们也应通收稿日期:2010 -06 -18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道学精华集成”(09JZD0005)作者简介:林榕杰, 男, 福建福州人,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有无之辩”, 也可作“有无之辨”, 今从逍遥游中“小大之辩”作“有无之辩” 。 60过各寓言、重言、卮言等从不同角度把握其主旨。另外,将逍遥游全篇划分为若干部分并分别弄清各部分的大意也有助于我们逐步把握该篇的主旨。关于逍遥游的层次划分, 以往有几种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该篇可划分为两部
5、分 ,比如刘坤生在庄子九章中提出从鲲鹏变化和大鹏南飞到“三无 ”境界为一层次, 可称为总论;其后的三个寓言是对总论的说明及展开。1 这种看法与张默生在庄子新释一书中表达的观点基本一致。还有人包括释德清认为该篇可划分为三部分:从篇首到 “圣人无名”为 “寓言 ”, 从 “尧让天下于许由 ”到“窅然丧其天下焉”为第二部分 ,其后的第三部分为 “卮言 ”。笔者也认为该篇可划分为三部分 :从 “北冥有鱼 ”到“此小大之辩也”为第一部分,从 “故夫知效一官 ”到 “窅然丧其天下焉”为第二部分, 从“惠子谓庄子 ”到“无所可用, 安所困苦哉”为第三部分。下面按顺序来分析这三个部分。逍遥游 第一部分末尾点出
6、了“小大之辩”,这是该部分的核心之一 。这样 ,我们分析这一部分时也就应围绕这一核心。而 “小大之辩 ”与 “逍遥游 ”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呢? “小大之辩 ”其实揭示了“逍遥游 ”的主体 ,因此也可说是 “逍遥游”主体之辨逍遥游主体是 “大者 ”,而 “小者 ”则不能说是逍遥游主体。该部分首先讲到鲲化而为鹏之事。鲲、鹏都是大者 , “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 “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鲲化为鹏代表什么意义呢? 成玄英的解释是 :“故化鱼为鸟, 欲明变化之大理也。” 2 鲲化为鹏, 表明大者之变化 从无翼变成有大翼且从游于海中转为飞于天上 ,这样就进入了一个远为广大的空间。“是鸟也 ,
7、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从北冥往南冥就方位而言是否有特殊的意义呢? 成玄英认为: “所以化鱼为鸟, 自北徂南者,鸟是淩虚之物,南即启明之方;鱼乃滞溺之虫, 北盖幽冥之地 ;欲表向明背暗 ,舍滞求进 ,故举南北鸟鱼以示为道之迳耳。” 3 成玄英重视“南北之辨 ”,并将南北与“明暗 ” 联系起来,认为自北往南表示向明背暗。不过对大鹏的“逍遥游 ”而言 ,真正重要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 而不是由暗向明。鹏的飞翔是极高的, 逍遥游中称它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在这样的高空中飞翔 ,它又能看到什么呢 ?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由这句话可推知鹏的高飞使其进
8、入一个从地面看来是 “远而无所至极”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中它的视野没有任何的阻碍。地上的生物其视野毕竟受到地面的局限, 而高飞的大鹏则突破了这种局限。它不仅近乎 “游于无穷 ”,还由此而“视于无穷”乃至 “知于无穷 ”。关于鹏的飞翔, 逍遥游中还提到了风:“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 ,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可以这样认为, 鹏的飞翔是离不开风的, 并需要 “积厚 ”之风。但这是否表示鹏“有待”呢? 刘坤生认为 “舟大而不能行是受制于水浅, 而鹏飞待风的风却是大鹏自己培育而成的”, 因此大鹏可说是“无待”。 4 此说不够正确。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 , 大鹏能飞于如此高空 ,
9、也就不在风中而是在风之上飞翔了其下则是九万里厚之风 而这种风应是不会止息的。说如此大风是鹏 “培育 ”而成的有些牵强。鹏固然需乘风而飞翔 ,而其所乘大且能不失其所乘可说是其“无待”的表现。后文接下来提到大鹏 “背负青天 ”,这仍是说它飞之高 ,而 “莫之夭阏 ”的意思是说“什么也伤害不着它, 阻挡不着它了”。5这里有必要思考一个问题 :鲲、鹏二者是否都为逍遥游的主体呢? 就此问题可能有三种答案:一是认为鲲、鹏都不是逍遥游的主体 ;二是认为鹏是逍遥游的主体而鲲不是, 这样大者未必都是逍遥游的主体 ,而鲲化为鹏可说是大者从非逍遥游主体化为逍遥游主体;三是认为鲲、鹏都是逍遥游的主体 ,鲲是指逍遥游于
10、海之大者,鹏则是指逍遥游于天之大者。成玄英疏中有:“昔日为鱼 ,涵泳北海;今时作鸟, 腾翥南溟 ;虽复昇沈性殊, 逍遥一也。” 6 不过二者当说是不同层次的逍遥游主体 而鹏属于更高层次的主体。对这两种主体来说, 其 “逍遥游”的空间是不同的 ,鹏所 “逍遥 61游 ”的青天远较鲲所“逍遥游 ”的北冥为大。因此可以说, 由鲲化为鹏是主体突破其原来所在的空间进入一个新的更大的乃至无穷的空间。那么 ,上述三种答案究竟哪种更为可取呢? 考虑到本篇的一个主旨是和逍遥游与否相联系的 “小大之辩 ”,而鲲与鹏间一般认为并不存在 “小大之辩 ” , 这样二者之间也不应该存在逍遥游与否之别。因此 ,笔者更倾向于
11、最后一种观点。庄子未将鲲与其他小而能游者比较, 但将鹏与蜩、学鸠、斥鴳等小而能飞者比较 前者飞得高且远 ,后者飞得低且近。它们飞翔的空间其实也可看做生存的空间是有重大差异的 :小者其飞所至亦小 ,而大者其飞所至亦大。蜩、学鸠等并非没有意识到其生存空间是较小的, 但它们并不想突破这一空间 ,并认为像鹏那样飞翔于远为广大的空间是无用的。它们对鹏并不理解 ,反而笑道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蜩、学鸠等与鹏的区别不仅是在其飞翔空间(生存空间 )上的差异, 还在其“知 ”方面的不同 蜩、学鸠等之“知 ”为 “小知 ”,不足以知鹏之飞, 也不足以知鹏之“知”,且不足以知“逍遥游 ”。与蜩、学鸠等比较起来
12、, 鹏可说是有 “大知 ”的。另外, 它可说是 “游于无穷 ”的 ,而这也是 “逍遥游 ”的一个重要方面。就 庄子 中 逍遥游这一篇而言, 其中的 “逍遥游”一方面是指大者 (就主体而言 )之 “逍遥游 ”,而小者之“游 ”不能称为 “逍遥游 ”;另一方面是指大处 (就空间而言 )中之 “逍遥游”,小处中之“游”也不能称为 “逍遥游”。 “逍遥游 ”包含有消除或突破种种局限之意, 因此它也就应与“大者 ”、“大处”相联系。关于逍遥游中 “小大之辩 ”,除涉及形体大小、空间大小、“小知”与 “大知 ”外 ,还包括“小年”与 “大年 ”等。庄子提出:“小知不及大知 , 小年不及大年 ”。前面提到的
13、鹏、蜩等可分别视为 “大知 ”、“小知”的象征,这种“大知”、“小知”是与其飞翔空间 (生存空间 )的大小相联系的。此外, “大知 ”、“小知”还与特定主体生存时间的长短相联系, 换句话说 , “知”是受到 “年 ”的限制的 。庄子提出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此小年也 ”, 说明 “小知 ”是受到 “小年 ”限制的。他还举出 “大年 ”的代表, 那就是 “上古有大椿者 ,以八千岁为春 , 八千岁为秋 ”。这种大椿之 “大知 ”显然会与“朝菌”之“小知”形成鲜明对比。 “大知”突破了“小知 ”所具有的局限 ,可以说 “小知”的局限性大而 “大知 ”的局限性小。而 “逍遥游”是针对 “
14、大知”来说的 ,并可说是有“大知”者的 “逍遥游”。逍遥游 第一部分讲鹏的“逍遥游”除涉及 “小大之辩 ”外 ,还涉及 “有无之辩 ”。鹏与蜩 、学鸠之间有 “小大之辩 ”,人也是有“小大之辩”(包括 “小知 ”、“大知 ”之辨 )以及 “有无之辩 ”(包括“有待 ”、“无待”之辨 )的。这是 逍遥游一篇随后要讲述的问题。二 、“小大之辩 ”、“有无之辩 ”与至人 、神人 、圣人在 逍遥游第二部分, 作者围绕 “小大之辩”、“有无之辩 ”引出了至人 、神人与圣人。庄子由蜩、斥鴳等物中之 “小者”讲到人中之 “小者 ”,指 “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 ”, 这里所谓 “知”应是
15、 “小知 ”,所谓“行 ”、“德”也可做类似理解。 此处林希逸的解释是 :“此三等人各以其所能为自足 ,其自视亦如斥鴳之类。” 7 可以说这几种人的自足、自是 ,不过是 “小知 ”、“小德”者的自足、自是, 因而是不足称的。至于与他们形成对比的人 ,庄子首先举出宋荣子。后者“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或可见其“知 ”已超出世间“小知 ”。此处成玄英疏为 :“荣子率性怀道 ,謷然超俗 ,假令世 释德清认为:“鲲化鹏, 正喻大而化之之谓圣 也。 然鲲虽大, 乃块然一物耳 , 谁知其大? 必若化而为鹏, 乃见其大耳。”参见释德清:庄子内篇注,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16、版, 第 3页。 这样, 除“小知”与“大知”之辨外, 庄子实际上又提出“小行”与“大行” 、“小德”与“大德”之辨。 62皆誉赞 ,亦不增其劝奖, 率土非毁 ,亦不加其沮丧 ,审自得也。” 8 宋荣子可说是突破了世间荣辱、毁誉的局限。他除了“辩乎荣辱之境”外 ,还 “定乎内外之分”。 不过 ,宋荣子仍有其不足 , 于是逍遥游中又提到了 “御风而行”的列子 , “夫列子御风而行 ,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郭象注为“苟有待焉, 则虽御风而行 ,不能以一时而周也 ”。列子仍是“有待者 ”需要待风而行 ,且他不能游于无穷,而是在较短时间内就要返回。他的 “御风 ”与大鹏的 “培风”应是有重要
17、差别的。而人中还有“无待”者,他们是 “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他们固然有所乘、所御, 但与列子的所御还是有区别的。这是因为他们所乘、所御大而能不失其所乘、所御 , 而这正是 “无待 ”与“有待”的重要区别所在。此处“游无穷”除了有空间上的意义外,或许还有时间上的意义 。我们可以说, “无待 ”者是 “逍遥游”的主体,且他们应属于突破空间(乃至时间)的局限者。在逍遥游一篇中,作者进而提出:“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他对三者所作的概括都是否定形式的。三者应分别与 “有己者 ”、“有功者 ”、“有名者 ”相对 这些都应该说是有待者。还要指出的是,至人、神人、圣人应是
18、有区别的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至人高于神人,神人高于圣人。这在下文中还要详细加以论述。关于“圣人无名”,尧与许由的对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含义。尧欲将天下让给许由 ,并说 “日月出矣 ,而爝火不息, 其于光也 ,不亦难乎 ! 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 不亦劳乎 ! 夫子立而天下治, 而我犹尸之 ,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对此许由的回答是 :“子治天下, 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 ,吾将为名乎? 名者 ,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尧提到了“日月”与“爝火”等 ,看来他似乎知道 “小大之辩 ”,然而以他的 “知”其实不足以真正了解 “小大之辩 ”(尤其是与 “逍遥游 ”相关的 “小大之辩 ”)
19、。许由似弃天下之大而取“一枝 ”之小 (他说 “鹪鹩巢于深林 ,不过一枝 ”),看似不知“小大之辩 ”,然而以他的 “知”其实足以知 “小大之辩 ”,他的 “知 ”可说是 “大知 ”。他以其 “大知 ”而能不求名 ,从而达到 “圣人无名”的境界。许由与尧之间不仅有 “大知 ”、“小知 ”之别 , 还有 “逍遥 ”与 “不逍遥 ”之异。许由并不在乎“名 ”,也就摆脱“名 ”的束缚与局限而实现了特定的 “无待 ”, 并由此而 “逍遥 ”。他又说 “予无所用天下为 ”,这其实说出了他与尧区别的一个关键之处。可以这样说, 对许由而言 “逍遥游 ”是摆脱“天下”束缚的“逍遥游 ”,而尧则未能摆脱 “天下
20、”的束缚。后者并不足以知许由 既不足以知许由的 “大知 ”,又不足以知许由的“逍遥游 ”。他与许由之间的“小大之辩”, 从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真伪 “圣人 ”之辨。在 庄子 一书中 ,曾在以下两处提到了许由:“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汝? 意而子曰 :尧谓我 :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 许由曰 :而奚来为轵? 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 ,而劓汝以是非矣 ,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大宗师)“啮缺遇许由, 曰 :子将奚之 ? 曰: 将逃尧 。曰 :奚谓邪?曰 :夫尧 , 畜畜然仁 , 吾恐其为天下笑。后世其人与人相食与 ! ” (徐无鬼)从这两处可以看到,许由直接表达出对尧的否定,并且
21、认为遵从尧之“仁义”、“是非 ”是不能实现 “逍遥游”的。另外, 许由并不认为尧真正实现了天下之治, 相反后世会出现 “人与人相食 ”的局面 。上述这些有助于我们对逍遥游 中尧与许由对话的理解 。从 庄子 逍遥游 中讲到的 (与尧形成对比的 )许由可以看出该篇思想与 老子思想的一个重大差别那就是该篇作者不再追求圣人之治在天下的实现。他的 “无为 ”(与 “逍遥”相关的“无为”)更多地与 “无为之隐 ”而不是 “无为之治 ”相联系了 。 成玄英疏为“荣子知内既非我, 外亦非物, 内外双遣, 物我两忘, 故于内外之分定而不忒也 ”。 参见郭庆藩:庄子集释, 北京:中华书局 2004年版, 第 18
22、页。 63除许由所代表的圣人外, 逍遥游中还通过接舆与连叔的话谈到了神人。根据肩吾的转述,接舆对神人所作的描述是:“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 ,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 吸风饮露。乘云气 ,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他的话被肩吾称为“大而无当”、“不近人情”。以肩吾的“小知”是不可能相信接舆的“大言 ”,他与接舆的差别也是“小知”与 “大知 ”的差别(他与连叔的区别也类似)。他不足以知接舆所说的神人 ,正如蜩等不足以知鹏一样。接舆所言神人“不食五谷”或是指其无欲, 而他们与俗世的人是有重要差异的。其“乘云气 ,御飞龙”超过了列子的“御风 ”,当近似于 “乘天
23、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而其 “逍遥游”是 “游乎四海之外”的 ,这与“游无穷 ”当是相通的。 与上文提到的大鹏相似 , “游于无穷”也应是与 “知于无穷”相联系的,因此神人也可说是突破空间(乃至时间)的局限而拥有“大知 ”的。连叔对接舆的话进行了补充, 他对神人的描述先讲了神人之德 “之人也 ,之德也 ,将旁礡万物以为一 ”。这样的神人可以说是 “得万物”的, 而其“德”则可认为属于 “大德 ”, 不同于上文提到的“德合一君”者的 “小德 ”。他们不会“弊弊焉以天下为事 ”这就与许由相似。连叔还说神人 “物莫之伤 ,大浸稽天而不溺 ,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物莫之伤 ”是非常值得关
24、注的 ,它或可看做 “逍遥游”的前提,并是“逍遥游 ”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鹏与蜩、学鸠等的另一个区别那就是鹏的高飞使其不可能受到任何小者的伤害 ,而蜩、学鸠等并不能实现 “物莫之伤 ”。连叔还提到 “是其尘垢秕糠 ,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这样又由神人引出尧舜, 并将他们加以比较。林希逸对此的解释是 :“谓此人推其绪余 ,可以做成尧舜事业, 岂肯以事物为意!” 9 张默生的解释与之近似:“言出其所遗之糟粕, 犹足以化导尧舜,使其进于无为之治也 ”。10 这样看来,神人非不能做成“尧舜事业”,而是其不愿为此。如果将许由作为 “无名 ”的圣人的代表 ,他与藐姑射山上的神人应还是有差别的。逍遥游中还提到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 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有机废气净化设备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金华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招聘考古人员考试试题【答案】
- 宁波甬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北京京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项目团队绩效评估方法
- 检察参考资料机关介入安全事故调查之思考
- 消防员合同协议书范本
- 项目部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内容分工
- 未来教室中的营养健康智慧方案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小学暑假安全教育主题家长会 课件
- 2025年佛山市南海区图书馆招聘题库带答案分析
- 初一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 GMP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玻璃器皿检定规程
- 三年级英语阅读理解(打印)
- 多彩全动画像素游戏风格PPT模板
- GB/T 4169.19-2006塑料注射模零件第19部分:浇口套
- GB/T 31586.1-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准则第1部分:拉开法试验
- 领导干部的决策力与执行力
- 史上最全最权威妇产科icd编码培训【版】课件
- 运梁便道施工技术方案(填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