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四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_第1页
上海市四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_第2页
上海市四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_第3页
上海市四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_第4页
上海市四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市四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介绍1936第一次*创建了上海交通规划橫型 -支持内环线输世存项目* =轮综含交通规划193520092010第二次每年小样本调査第三次第四次世博交通调査-交通規划型*全面S新 -第二轮综合S通划*轨遒网培理划-犬工蘭期论证*上海tt市交通白皮书*综台交通型一期开S -+五编合S通规划*世tts通发展和保n方秦 上综合交通发故略*世博交通组织.运疔评e-+二五综合交通规划上海埃合交通#也=牌开*新城规划、公玄白15书尊毒屋勉城市交通是上海市民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1986 年、1995,持续更新综合作。为科学制订全市交通战略和规划

2、,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交通矛盾, 年、2004年和2009年,市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了四次全市性的综合交通调查 交通基础数据,内容涉及人员出行、车辆出行、货物运输、道路交通、公共交通、车辆停 放、交通信息、交通环境等方面,以及有关的城市基础信息。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揭 示交通发展内在规律,更新和优化交通预测模型,应用最新调查成果开展综合交通规划、 交通专项规划和热点问题研究,这些成果在本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1986年第一次综合交通调查为做好首轮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市政府于1986年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综合交通调查,也是国内城市首次开展的综合性交通调查。为上海市建立了比

3、较全面的交通数据基 础,开发了本市交通模型,是世界银行在上海贷款所承认的唯一的交通信息库。为编制第 一轮综合交通规划,内环高架等市政建设的前期研究,以及政府争取世界银行贷款、亚洲 开发银行贷款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分析结果,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2) 1995年第二次综合交通调查为适应城市新一轮发展要求,市政府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市交通大调查,专门成立了交 通调查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调查工作的执行。通过调查更新了原有调查数据,适应了城市 发展的要求,掌握的信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交通状况。调查数据为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等的编制以及上海重大 市政工程

4、建设的前期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为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基 础。还于1997年开始了一年一次的小样本交通调查,实现对交通数据的常年维护与更新。2006-(3) 2004年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更新了城市交通基础数据和交通模型,编制了上海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2020)、十一五”综合交通规划,同时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世博交通规划、轨道交 通近期建设规划等战略性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虹桥枢纽等重大工程前期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依据。同时,建立了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的长效机制,即建立持续收集各部门数据的采集网络,并每年增加一些补充调查,510开展一次综合性的交通调查。(4) 2009年第四次综合交通

5、调查为进一步系统了解本市交通的现状,科学制订全市交通发展规划和改善交通的对策措施,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市政府在2009年至2010年,组织本市交通专业部门和各有 关单位开展了第四次全市综合交通调查。在延续以往调查基本内容基础上,根据交通发展新特点扩充了大量调查内容,涉及24个具体调查项目。调查成果支撑了世博交通组织、十 二五综合交通规划、交通模型二期等重大项目研究工作,为南桥新城综合交通规划、公共 交通白皮书等专项规划提供了定量分析依据,并为公交三年行动计划评估、轨道交通客流 预测等各部门实际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2、上海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主要作用第四次全市综合交通调查成果包括24个调查项

6、目的分析报告、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交通数 据库等一批有价值的资料。通过调查及时更新了城市交通基础数据,分析研究城市交通发 展特征和趋势,调查研究成果已经在世博交通组织研究、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和各种专题 规划的分析、论证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为世博交通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次调查通过实施居民家庭入户调查,在轨道车站、16万对外枢纽、旅游景点等主要客流集散点的问询调查,和宾馆旅客问询等调查,回收了 份世博游客交通意愿调查问卷,全面掌握了不同类型游客参观世博会的意愿、参观时间、 交通方式等情况,为预先把握世博游客出行规律、优化世博交通保障方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比如,调查过程中我们首先向市民大致介绍了世博交通

7、的集约化组织策略,但仍有18%的市民计划使用小汽车前往世博园区,同时,63%以上的受访居民表示对停车换乘即P+R停P+R的出行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这些数据为深化世博园区周边管控措施、优化世博 车场布局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此外,通过第四次交通大调查全面掌握了全市道路、公共交 通、停车、对外客运等背景交通的运行情况,也为世博交通组织、管控措施的动态调整提 供了技术支撑。为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提供量化依据:通过调查获得了全面、细致的交通供求状况和出行特征数据,为评估、总结各种改善交通措施成效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同时,通过对十二五”交通发以往调查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准确把握交通发展规律与未来趋向,为制定 展目

8、标和措施提供了量化依据。比如,通过调查使政府部门对全市、中心城居民出行的公 共交通方式比重有了比较准确的掌握,获得了地面公交客流分布特征,居民换乘轨道交通 的方式、距离和时间等反映当前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一些重要数据,为公交三年行动计划 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撑,为 十二五”公共交通发展目标、任务的制定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本次调查形成的一些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还将进一步发挥对上海世博后交通发展的 指导作用,为市政府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应对交通热点问题提供参考依据,为开展各项交 通研究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3、上海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方法 信息化手段和新技术在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综合交通调

9、查的分析层次、调查效率也因此显著提高。2009年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24个调查项目中,半数 以上不同程度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完成:(1) 充分利用各部门既有信息系统,将客流和车流数据的采集范围由中心城扩大到上 海市域,由城市道路扩展到高速公路,由城市公共交通扩展到对外交通。(2) 在第三次调查研究基础上,开展手机定位技术在典型区域集散客流时间分布与来 源分析、人员出行轨迹分析等方面的实验性应用;(3) 在出租汽车出行 0D分析基础上,扩大 GPS定位技术在货车出行和出租汽车运 营指标分析,以及道路车速分析等方面的应用;(4) 首次利用一卡通”数据辅助公共交通客流分布、组合出行方式链、公共交通经济 性

10、等方面的分析;(5) 首次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关分析等。4、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实施方案、调查目的 上海市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正在完善的多模式交通服务体系和多样化的出行需 求,增加了交通行为本质特征分析的难度。本次调查需要对比前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数据, 在连续数据环境下分析居民出行行为特征变化趋势,建立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政策的 一体化交通模型,为制订城市交通规划,交通政策和管理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上海200941 号)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市综合交通调查的通知(沪府办 求,决定开展本次居民出行调查。本次居民出行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城市

11、交通动态,为制订城市交通规划,综合治理 交通提供基础资料。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所有在被抽中户的住宅单位中居住、共同生活的六周岁及六周岁以上的现有人口(包括保姆、雇佣、寄居者等)。本次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类型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家庭户:指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主在一个住宅单位中一起居住生活的人员所构成的户。单身居住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集体户:指不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主在一个住宅单位中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员所构成的户。三、调查内容户调查内容包括本户地址、总人数、本户户籍人数、非本户户籍人数、车辆拥有情况(含公车实际使用情况)、小汽车使用情况、住房建筑面积。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户口登记状况、出

12、生年月、性别、文化程度、工休日职业身份、个人月均收入(元)、是否参观世博会?打算何时参观?”、若去参观世博会将采用什么交通方式? ”、是否有意参加手机出行调查。个人出行情况包括出行次数、出发时间、出发地点、出发地点用地性质、到达时间、到达地点、到达地点用地性质、出行目的、同行人数、出行方式、400米以内的短出行次数、如使用轨道交通方式则轨道交通的起讫点、前后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四、调查的区域范围及调查样本本次调查范围为上海全市域,18个区1个县,样本分布在 203个乡镇街道,约1072个居委、村委(具体以样本选取结果为准)。本次调查样本的选取原则,是以被抽中的街道、乡镇为单位,采取每个街道、乡镇

13、抽取若干个居委(居委个数根据人口分布基数确定),被抽中的居委中确定56户为调查对象,并分为2个调查住户组。五、调查的组织领导本次居民出行调查由上海市交通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并确定调查方法、调查范围、审核认定调查样本、解决技术难题和处理日常事务;上海市统计局负责调查的具体实施。六、调查员的选调和培训此次调查的登记工作由调查员承担,调查指导员负责对调查员的业务指导和检查。被选调的人员要具有政治思想好、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群众信任、认真负责、有一定社会调查经验、身体健康,能胜任这次调查工作。这次调查采取两级业务培训办法。培训采取集中讲授的方法,即召开培训会议,讲授调查的目的、要

14、求、内容、方法,安排具体调查的事项,明确调查人员的岗位职责、任务,使调查人员全面掌握居民出行调查业务,全面了解居民出行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人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参加调查。七、调查登记本次调查的标准时间定为2009年9月18日凌晨2时至9月25日凌晨2时。调查员在标准时间前,做好编制底册工作,安排好调查线路和登记时间。调查登记从9月19日开始,9月25日完成。调查登记采取由调查员入户进行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员对调查对象在事先预约指定日期 的出行情况,按照调查表上的项目逐项进行询问,认真填写调查表。调查登记后,调查员 要对调查表认真复核,发现差错、疑问或漏填要立即改正,确保调查登记质量。调查指导

15、员对调查员经过复核送交的调查表要立刻进行检查,发现差错和疑问,应退回调查员核 实。任何人不能篡改调查表登记的内容。调查登记结束以后,将组织进行调查质量验收。八、地址类型代码和调查表编码 本次调查的地址类型代码,将根据调查员手册的规定进行,调查表在调查员认真复查无差 错、疑问,经验收后方可进行编码。编码员应在调查员中抽调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 担任。编码前,必须对编码员进行专业培训。九、调查资料的装订与管理 各区、县在调查登记结束以后,应及时地组织以调查小区为单位进行装袋,全部调查原始 资料,在调查结束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上报市统计局(人口与就业处),任何单位及个人 不得擅自对外提供。市第四次综

16、合交通调查办公室、市统计局共同负责调查数据的处理、 公布、解释、咨询、编辑出版工作。十、调查资料的计算机汇总 调查资料的计算机汇总工作由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办公室委托专业计算机信息公司 组织实施。卜一、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实施方案由上海市统计局负责解释。5、交通发展背景与出行特征2008年底全市总人口 2013万人,较2003年增加184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1888万人,增加176万人,流动人口 2125万人,增加8万人。内环线以内的常住人口逐步向外搬迁,目前约有 54%的常住人口居住在内外环线之间和外环线周边区域。近几年常住人口增长幅度较大区域主要位于外环线周边地区。X

17、.氓 5j4* hLU- -rflxXt r W H r* i居民出行时间分布变化交通出行的潮汐现象交通出行依然具有明显的 潮汐”现象,也就是上下班高峰时间大量的市民 沿着同一方向出行,造成轨道交通运能和道路通行能力不能满足需求,而相反方向的运能和通行能力则较为充裕。比如说,上班时间轨道交通1号线延长路站-中山北路站这一断面进中心区方向客流大约是相反方向的4.3倍,南北高架北延伸段进入中心区方向平均行程车速不到18公里/小时,而相反方向车速则 高达64公里/小时。1号钱24352423阴a2号线I9号践MS :人次/小铮旳闻简片,557P中心区4245工作日早高峰中心城轨道交通进出中心区断面客

18、流分布“平灼行糧车速是以谨蹈 便用音曲前综會痔虑rt 臥等讦程砥演,墓于霜段湄 童加枳的行程车連+:k(iVh沪闵髙架2.4沪南路工作日早高峰主要道路进出中心区方向平均行程车速出行方式构成出行方式是指出行者完成一次出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当一次出行使用一种 以上交通方式时,按交通方式优先级认定该次出行的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结构 受各种交通方式的特性、服务水平,城市形态和用地布局,交通管理政策等因 素影响,是反映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伴随出行构成呈多样化发展,居民出行对交通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也越发强烈。与2004年相比,轨道交通、小汽车、电(助)动车出行方式比重1有明显增长:轨道交通提高3.7个

19、百分点,比重达到7.7%;小汽车提高5个百分 点,比重达到20.9% ;电(助)动车提高13.1个百分点,比重达到20.5%。与全市相比,中心城居民出行对于公共交通的依赖程度更高,公共交通方48%。1S.3式比重2达到47%,上下班出行公共交通方式比重也高达34.2*个mUB电酣)越卓全市、中心城出行方式结构(不含步行)31指使用交通工具的出行方式构成2指使用交通工具的出行方式构成3公共交通包含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个体机动方式包含小客 车、大客车、摩托车上下班出行时间根据调查,中心城居民上下班平均花费的时间由2004年41.4分钟延长到43.2分钟,其中,使用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上下班所

20、花费的时间一般在1小时以上,使用小汽车方式约为46分钟,出租车、非机动车、步行等方式的上下班单程时间一般在半小时以内。分钟6S.71.61氐04S.540.128.915 .8tala.9亠纾OO O O O O O 血现推m m a中心城居民使用各种交通方式上下班的平均时间小汽车使用情况全市汽车日均出行量约为417万车次,较2004年增长68%,其中客车出行所产生的道路交通量较2004年增长了近一倍,给城市交通形成了非常大的压 力。小汽车使用强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平均每车每日行驶39公里,大约是伦敦 的1.3倍、东京的2.1倍。私人小汽车主要服务中长距离出行,但 5公里以下短 距离出行仍占有较

21、高比重,达到15%。私人小汽车平均每次行驶里程分布6、交通发展与运行情况公共交通系统截至世博会开幕,公共交通网络服务范围扩大,居民乘坐公共交通更加方便。上海轨道交通已经建成投运12条线、运营线路长度约420多公里,位居世界大 城市前列。目前,中心城(外环线以内) 42%的居民从家步行10分钟以内可到 达轨道站点,内环线内这一比例达到 71%,均较2004年的16%和 28%显著提 高,逐步接近国际大城市轨道交通覆盖水平。全市公交线路 1100余条,中心城 公交站点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6%,郊区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 95%,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地面公交网络。全市出租汽车总量5.8万辆,其

22、中,顶 灯出租汽车1由4.2万辆增长4.8万辆,增长14%。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医SPIIIQ:fc輩_?M_厂*2 s 一;产1 * 兰 hs*I:I-!*! _ illF +-:卜U r MWIF-B卜J心3 *-仆、I自1*4三、孔屈;ztNx矜ivJ-兰.E/l $ T-叫4 F尸门岸J:JbH*I in* *W I Jp-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提高。中心城使用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出行的居民,从家出发至目的地的全过程,包含步行、候车、乘车、换乘等环节的总的出行距离较2004年延长了 18%,但出行时间仅增长5%,使用公共交通网络的出行效率大大提高,轨道交通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23、。乎均EH行距高公里平均出打时耗5 5分钟中心城公共交通平均出行距离和时耗的变化(2004/2009)公交优惠乘车切实降低了市民出行成本。自2006年推出公交换乘优惠和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以来,受惠人群不断扩大,目前平均每天有超过280万人次享受公交乘车优惠,其中老年人免费乘车约为50万人次,政府平均每天用于补 贴公交换乘优惠的专项支出约为 330万元。市民出行对公共交通的依赖程度逐步提高。近年来,公共交通2客运量稳 步增长,全市居民平均每天乘车量接近 1600万乘次;其中,地面公交仍是公共 交通客运的主体,客运量接近 770万乘次;轨道交通客流增长最为迅速,平均 每天运送乘客516万乘次,是2

24、004年的4倍,世博会期间最大日客流超过了750万乘次;出租汽车作为常规公共交通的补充,日均客运量约为314万乘 次。与全市相比,中心城居民出行对于公共交通的依赖程度更高,公共交通方 式比重3已达到47%。公共交诵客运缽培长情况用旧的一?003交運右蕊-19站举匸2000 洛2004 羊.2007 舉+009 舉 JZOiTD 年a -a222-5 r 0=65*775-726237-J.K石口越来越多出行依赖于轨道交通与其他方式的组合。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轨道交通客运量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轨道 交通平均每天运送乘客516万乘次,最大一日客流超过了 750万乘次,

25、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目前,有53%的乘客通过步行到达轨道交 通站点,平均步行距离约为350米,基本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另外约有 47%距 离轨道交通车站较远的乘客,则通过地面公交、出租车、单位班车、小汽车、 电(助)动车、自行车等方式换乘轨道交通,其中使用地面公交换乘轨道交通的 乘客占33%。但目前由于受用地资源等因素制约,局部地区轨道交通与其他方 式之间的换乘设施配套并不充分,造成乘客换乘轨道交通并不方便。比如说,乘客在地面公交车站下车后步行到轨道交通车站的时间偏长,平均约为7.2分 钟。15-i 5210010 2CI 3050 GO轨道交通与其他方式组合出行量增长情况(2

26、004/2009)JK车及a* 3%涉行53%轨道交通乘客接驳方式1指按规定装置顶灯和计价器的中、小客车2含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3指使用交通工具的出行方式比重4不包含2009年试运营线路,包含磁悬浮道路交通系统路网承载能力显著提高。高速公路方面:上海公路网总长度已近 1.2万公 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778公里,基本形成了两环、九射、一纵、横、两联的格局。全市高速公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超过12公里,公路网密度 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84公里。城市道路方面:上海城市道路总长约 4400公里,其中中心城道路总里程3224公里1,全市建成黄浦江越江设施23处,中心城形成“桥12隧”的道路越

27、江体系;中心城初步形成三环十射”快速骨干道路网络。全市路网通行能力较2004年增长90%。IMCO 益里 沖沖 W soda? eoro HQ *個二.血0 noa iii-Hill紳1 1997 19 1939 2000 3001 KJ XO3 500* 却OS-|iooe 3007 F.:a 7 5:,全市道路里程增长情况(19952009)ill1 ItHia*s碉w中心城快速路和主干路网一V AqnI严-il-.L1.T-样200920M1995电(助)动车慢行交通出行量变化(2Wflnl 2009 2004步行 g1995/2004/200922337 JS冷勺24,齐 .*仝靈 :

28、!非机动车出行距离分布静态交通系统为全面掌握全市停车设施总量及构成情况,在上海市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成 果基础上,本次调查进一步开展了停车设施普查。根据停车设施功能,停车位 可划分为社会性停车位和专业运输停车位两类。社会性停车位指用于满足小客 车等各类社会性活动需求的停车场车位,专业运输停车场车位主要用于满足专业运输车辆停车需求的停车场车位。社会性停车位按规划性质分为配建停车场车位、社会专业停车场车位和路 内停车场车位三种类型;按用地性质分为居住类停车场车位和非居住类停车场 车位。按车位管理方式,社会性车位又可分为公共停车场车位、专用停车场车 位和路内停车场车位三种类型。本市配建停车场车位的发展

29、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90年前处于无序、缓慢的发展阶段,车位较少;1990年开始强制推行上海市停车场库建设管理规定和公共建筑停车场库设计标准后,车位增长逐步走入正轨;1997年随着配建标准的调整提高,车位开始迅速增长;2006年配建标准的再次提高则进一步推动了配建停车位的增长。目前,本市各类建筑配建停车位74.1万个,大约是2004年的2倍。其中,居住类建筑配建停车场车位由 2004年20.7万个增加至47.1万个,增长128%,占配建停车场车位比重为64% ;公建类、工业仓储类建筑配建停车场车位增加至 29.9万个,增长85%,占配建车位比重约为36%。8060|;1 r| 1| L|3L

30、| r|il1980年990 年2000年 2004 2000I - I中心城配建停车场车位增长情况(19802009)小汽车的快速增长使居住区夜间停车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调查,中心城居住区夜间停放车辆总量约为74.3万辆,但小区配建的停车位总数仅为47.1万个,也就是说,只能够满足60%左右车辆的停放需求。其余车辆中,约有 8%停放在小区周边道路或公共停车场,32%是占用小区内部空间停放,比如停放 在小区闲置的空地、绿地、小区内部通道等,给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且存在定的安全隐患。L 1小区内SS用地小区内部通B25.6%地 09%小E周谊人行B1.S%1210S忆4中 4.44.44.44.

31、44.6 心里 *.1IIIIIIII.加区拆路内车位7.6%公共停军埴n职;珂4中心城居住区夜间车辆停放方式货运交通系统2009年全市货运总量10.0亿吨,较2004年增长36%。全市共有沿海港口泊位1145个,内河港口泊位1186个,上海港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 5.9亿吨,较 2004年增长56% ;集装箱专用泊位38个,集装箱吞吐量2500TEU,增长72%。24个铁路货运站完成货物吞吐量 2809万吨,较2004年下降 27%。虹桥、浦东两场完成航空货邮吞吐量 298万吨,增长54%。全年汽车货 运量3.8亿吨,增长19%。g 吁 110.10.0&.2_ B.Q. I7.4H5,0 “

32、 一 *0 KH.1| P kJ1995 1996 1&07 1993 1999 2000 2D0t 2C02 2003 2004 2006 也心2V0t全市货物运输总量变化(19952009)2004年2009年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水路货运分担率快速 增长,由2004年51.5%提高到59.2% ;公路货运比重较2004年下降5.3个百 分点,2009年约占37.7% ;铁路货运分担率随货运量下降而加速下滑,由 5.3%下降到2.8% ;航空货运量增速较大,但由于基数较小,货运分担率维持 在0.3%左右。70% SO% gg 他3009 61.6%2004 甲9 6%全市货物运输

33、结构变化(1995/2004/2009)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结构不断优化,公-水中转比重由2004年74.2%下降到59.7% ;水水中转比重则显著提高,由2004年25.4%提高到40% ;铁路中转比重由0.4%下降到0.3%。集装箱公路集疏运主要依靠高等级道路,高速公路周转比重约为70%。长江口附近港区公路集疏运矛盾较为突出。100込200&華4002004 疋74 225 4集装箱集疏运结构变化(2004/2009)集卡交通量分布对外客运系统2009年全市对外旅客到发量4亿人次(日均109.7万),较2004年增长38%;其中,专业对外客运2.2亿人次(日均60.4万),增长33% ;经公

34、路道 口出入市境社会客车承担的客运需求增长更加迅速,较 2004年增长44%,全 年对外客运量1.8亿人次(日均49.3万)。褰对外客S霍求增怅情况(200/2009)*塔:方人和1S通方査3坨客运量*蓉远结松1 - 亠 - 2004 罕.2009 务2004 年.2OG9 罕2M4 竽*2009 e-专业对外客运16&44-22039+145.令00彳S5V12483-17905-134,4944峙*2902240034179, 5109. % -丁F n 鬥1賞屠T:专业对外客运量虹桥、浦东两场共4条跑道,2009年全年到发旅客5700万人次,较2004年客流增幅达59%。2009年铁路运

35、营里程355公里,“主3辅”共5个铁路客运站,到发旅客1.0亿人次,较2004年增长29%。2010年虹桥铁路客运站投入使用,沪宁、沪杭城际铁路正式通车后,上海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87公里,形成“3主3辅”共6个铁路客运站的格局。上海与杭州、南京最快出行时间分别缩短至38分钟和73分钟。2009年全市36个长途客运站到发旅客5990万人次,较2004年增长22%; 5个水路客运中心到发旅客175万人次,较2004年增长21%。专业对外客运量增怅情况(11995/2004/2009)罢位:万人次迁对师客运方就*19E3环53仏年口2009 岳7378-10174-公路长途,22664930*5紳:

36、民563S91”5700水路+_*145-I5.-专业对外客运合计eO3*t16544*TTJlr 亠bir A.MM*.和已(11 *0 20%1Mg,cr,何气1啊q3009年146.1J12004*147.629.8J2 IL7曲,+ t妙甲16S,527,6!认i 1专业对外客运结构变化(1995/2004/2009)对外道口交通流量2009年平均每天经23个主要市境公路道口出入本市的车辆总量约为26.9 万车次,较2004年增长57%。经对外道口出入市境车辆中,江苏方向与浙江方向流量比为2.3: 1,其中,汽车1流量比为2.6:1,与2004年基本持平。册仪:力仝欢/n12at对外道

37、口车流增长情况(1995/2004/2009)上海与长三角之间交通联系长三角交通往来日趋紧密。上海和江浙两省之间的日均客运量达到74.5万 人次,占全市对外客运总量的比重达到 68%。其中,采用小汽车方式经高速公 路往来于上海与江浙两省的客流大约占 58%,乘坐铁路的旅客约占22%,乘坐 长途客车的旅客占19%,目前公路运输是上海与江浙两省旅客运输的主体。葆泾22%2009年上海与长三角(江浙两省)客运方式结构1不含摩托车交通信息2006年以来,伴随上海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逐步推进,本市交通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是交通运行监控与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建立了覆盖市域范围内所有干路,由线圈检测、超

38、声波检测、摄像监控、GPS定位、手机定位等手段构成的现代化交通信息采集与监控体系。实现了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三个 领域的基础数据、实时数据、历史数据等在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整合与分析处 理。二是实时发布交通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面向公众通过可变信息标 志、交通电台、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即时发布道路路况、行程时间和停车场车位 等诱导信息。世博会期间,交通信息系统展现了传统交通指挥管理手段所不能企及的效 应,提高了交通指挥调度效率,展示了上海交通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主要 表现在通过提供交通运行现状,增强了世博道路交通指挥管理的针对性;通过预测预报世博客流,提高了公交运能运力调配的科学性;通

39、过发布世博交通综 合信息,促进了世博游客出行的便捷性。全市快速路及高速公路车辆检测设备分布全市快速路及高速公路交通摄像监控设施分布全市快速路及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分布卢淹区1221徐汇区22静安区562009年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分布交通能源与环境综合考虑城市公共交通与个体机动方式,2009年城市客运交通能源消费总量 约为513.8万吨标准煤,较2004年增长57%。个体机动交通是城市客运能源消 费的主体,能耗比重约为65%;出租汽车能耗比重也较高,占17%,轨道交通能耗仅占7%。35%in to J乍沁城市客运交通能源消费结构小汽车是机动车交通主要排放源。2008年全市机动车CO2排放量约为

40、1388万吨,其中,社会客车排放量占42%,出租汽车占15%,公共汽(电)氮氧化物车占13%,货车占30%。全市机动车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CO)、(NOx)、有机化合物(VOC)、可吸入颗粒物(PM)合计排放量54.5 万吨,其中小汽车排放量占49%。F5:弓池再凫/ I 阳I土粗汽车=13%机动车排放结构7、世博交通意愿调查结合第四次综合交通大调查开展,具体涉及居民出行调查、居民出行意愿调查、车站问询调查、对外枢纽交通调查、旅游景点交通调查及宾馆旅客调查共六个分项。通过人工问询的方式,对人们参观世博会的意愿、参观时间、交通方式的选择等进行调查,为预先把握世博游客出行规律提供参考借鉴。具体抽取

41、样本165979个,其中上海本地居民151249个,占91.1%,外地游客14730个,占8.9%。博会参观意愿世博交通意愿调查结合第四次综合交通大调查开展,具体涉及居民出行调查、居民出行意愿调查、轨道车站问询调查、对外枢纽交通调查、旅游景点交通调查及宾馆旅客调查共六个分项。通过人工问询的方式,对人们参观世博会的意愿、参观时间、交通方式的选择等进行调查,为预先把握世博游客出行规律提供参考借鉴。具体抽取样本165979个,其中上海本地居民151249个,占91.1%,外地游客14730个,占8.9%。据调查,52.5%的本地居民有参观世博会的意向,其中6.8%的人会多次参观。63.1%的外地游客

42、有参观世博会的意向,10.8%的人表示会多次参观。奉地民民45外越游茗S2.4%36 8%参观世博会的时间参观世博会的意愿世博交通意愿调查结合第四次综合交通大调查开展,具体涉及居民出行调查、居民出行意愿调查、轨道车站问询调查、对外枢纽交通调查、旅游景点交通调查及宾馆旅客调查共六个分项。通过人工问询的方式,对人们参观世博会的意愿、参观时间、交通方式的选择等进行调查,为预先把握世博游客出行规律提供参考借鉴。具体抽取样本165979个,其中上海本地居民151249个,占91.1%,外地游客14730个,占8.9%。调查显示,上海本地居民选择双休日参观世博会的比例最高,占33.6%,选择五一、端午及十

43、一等节假日的占 7.1%,54.9%的居民表示仍不确定参观时间。外地游客中,27.4% 的人选择在五一、端午及一等节假日参观,23.9%的人选择在双休日参观,34.9%的人仍不确定参观时间。计划参观世博会的外地旅客中,61.4%的人世博会期间将在沪逗留2-3天,5.6%的人当日往返,17.1%的人选择逗留4-7天。A 末 330%fid 0.5%工悻日工ft旧fl r*TWB7.11%参观世博会的时间选择当日往進15 6%外地游客计划在沪逗留时间抵达园区交通方式 世博交通意愿调查结合第四次综合交通大调查开展,具体涉及居民出行调查、居民出行意 愿调查、轨道车站问询调查、对外枢纽交通调查、旅游景点

44、交通调查及宾馆旅客调查共六 个分项。通过人工问询的方式,对人们参观世博会的意愿、参观时间、交通方式的选择等165979个,其中上进行调查,为预先把握世博游客出行规律提供参考借鉴。具体抽取样本海本地居民151249个,占91.1%,外地游客14730个,占8.9%。本地居民对抵达世博园区的交通方式进行选择时,44.5%的人选择乘坐轨道交通,17.5%的人选择私人小汽车,16.5%的人选择世博直达专线,11.8%的人选择乘坐公共汽车。外地游客选择乘坐轨道交通的占37.0%,选择世博直达专线的占24.3%,其次选择出租车的比63.4%的人表示例较高,约占17.3%。对本地居民是否接受在园区外围停车场停车换乘世博专线进行调查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