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1 与朱元思书》研讨课教案_8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1 与朱元思书》研讨课教案_8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1 与朱元思书》研讨课教案_8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1 与朱元思书》研讨课教案_8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1 与朱元思书》研讨课教案_8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21与朱元思书课型新课课时序数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授课日期课 标解 读与教 材分 析【课标要求】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教学内容分析: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风光。读来音节和谐如一篇文笔清丽韵味隽永的小诗。该

2、文描绘的景物特色鲜明,诗情画意,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情景交融,辞章俱佳,自然流畅。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俱以写景见长,在传神贴切的刻画周围景物里,自然融情于景。故梁书里称赞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简单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2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读通大意。3通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1情境导人法: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气氛,激发学习趣味。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理解美、欣赏语言美、体会作者的高洁情趣。 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

3、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结合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对比阅读,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悟能力。情感 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抓住关键词汇,把握景物特点。2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难点1抓住关键词汇,把握景物特点。2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媒 体教 具录音机课时2课时教 学 过 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设计(一)有一首赞美富春江的诗歌: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这首小诗短短明句28字,

4、写尽了桐庐风景,写活了富春江的风韵。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仪用144字也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旎风光,这篇如诗的短文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骈文家吴均的这篇与朱元思书。 二、尝试句读,初读课文1尝试给本文加标点断句。展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乌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2)尝试给原文加标点。加标点的

5、过程,就是初步理解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原文的标点。看课本,明确标点答案。(3)认识骈文,了解作者。 加标点的过程里,我们有没有发现该文的句式特点? 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如下列句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所以本文读起来音节和谐铿锵有韵。 吴均就是一位著名的骈文家。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新,韵味隽永。 出示吴均

6、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清。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4)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明白的,讨论探究,师生交流明确。三、理清背诵思路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学生分七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

7、:第1段!孑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山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寓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总领全文)学生齐读第1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2

8、学生明确:第2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异水 千丈见底 水之清急湍猛浪 水之急学生齐读第2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3学生明确:第3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商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

9、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竟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宥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1s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

10、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中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奇山 高山寒树 树之奇负势轩邈 山之势泉鸟蝉猿 山之音息心忘反 山之力横柯疏条 林之密学生齐读第3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四、学生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课文。板 书设 计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2选择“山”或“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壮丽的景色,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写景文字。教 学反 思来源:&中教*网#%2014

11、-2015学年度八 年级 班 语文 教案课题与朱元思书课型新课课时序数备课人张春霞审核人杨佳芬授课人授课日期课 标解 读与教 材分 析【课标要求】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教学内容分析: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风光。

12、读来音节和谐如一篇文笔清丽韵味隽永的小诗。该文描绘的景物特色鲜明,诗情画意,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情景交融,辞章俱佳,自然流畅。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俱以写景见长,在传神贴切的刻画周围景物里,自然融情于景。故梁书里称赞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简单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2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读通大意。3通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1情境导人法: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气氛,激发学习趣味。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理解美、欣赏语言美

13、、体会作者的高洁情趣。 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结合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对比阅读,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悟能力。情感 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抓住关键词汇,把握景物特点。2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难点1抓住关键词汇,把握景物特点。2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媒 体教 具录音机课时2教 学 过 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第2课时一、背诵导入找三名学生背诵与朱元思书。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感受作

14、品的意境美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美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水之异、山之奇,突出水的清澈、湍急,突出山的挺拔峻秀。 2提问:本文为我们呈现了怎样一种意境?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文章第1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澄澈,境界开阔,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总揽胜景,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独有形象,特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其水光山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人胜,油然而生向往之情。下文先写“异水”,作者以精练清新的笔触,从静、动两个方面来描绘富春江的江水之美,着重突出肃静的秀丽美和飞动的雄奇美,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地展示出富春江水千姿百态、“天下独绝”的个性特征。接着写“

15、奇山”,从四个方面写山,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生辉。水有山相映,便充满灵性;山有水相映,便增其生机。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色,又把它们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新而又深幽的“独绝”意境,人若置身其间,纵目骋怀,无不为富春江绝美的景色陶醉倾倒而心旷神怡了。 三、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学生自由发言。 S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

16、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S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S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沽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

17、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四、揣摩语言,赏析文章的语言美1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2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教师展示)(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8、(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明确:(1)“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融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2)“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3)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丽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

19、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可以说是“看似寻常最奇谲,成如容易实艰辛”。(4)“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5)“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代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6)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的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l且势别具一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