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_第1页
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_第2页
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_第3页
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_第4页
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目: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摘要:天津某区位于渤海湾西岸,地处海河下游,河网密布,洼淀众多,为典型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伴随某区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出现面积锐减、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系统的研究了国内外湿地进展,以及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临界理论,结合天津某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湿地类型特征,分析了天津某区湿地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战略目标和原则,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该区域湿地资源高效利用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使湿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关键

2、词:天津某区;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Research of Protecting And Develop-Utilizing Wetland in Tianjin Costal New AreaAbstract: Tianjin costal new area wetland is the typical coastal wetland ecosystem. It lies to the west of Bohai gulf and lower reaches of Haihe River.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fragile wetland ecosystem w

3、ith rapid developing of people and social-economy in Binhai new area occurred the wetland square reducing, water contamin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ng and so on. The thesis mainly researches wetland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theory of protecting and develop-utilizing wetland,

4、 and the wetland resource characteristic in Binhai new area. To analyse wetland questions, according to wetland development goals and principles put forward relevant proposals. The paper conducts high effective to wetland resource and protect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at makes the society, e

5、conomy and ecology composite benefits maximum. Key words: Tianjin costal new area;wetland resource;protection and dvelopment目 录1湿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1国外湿地研究进展(1)1.2中国湿地研究进展(2)2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理论探析(3)2.1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3)2.2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临界”理论(4)2.2.1“湿地临界”概念的基本含义(4)2.2.2湿地临界判定的探析(5)2.2.3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临界”的现实意义(6)3天津某区湿

6、地特征分析(6)3.1天津某区自然资源特征(7)3.2天津某区社会经济特征(7)3.3天津某区湿地类型(8)3.4湿地类型结构的变化(9)4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10)4.1自然湿地大量丧失(10)4.2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10)4.3湿地水资源缺乏(11)4.4湿地生态环境污染(11)4.5湿地结构改变导致生态功能丧失(11)5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战略对策(11)5.1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战略目标(11)5.2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原则(12)5.3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12)5.3.1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一般对策(12)5.3.2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

7、利用的对策(13)6总结(14)参考文献:(15)1湿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拉姆萨尔(Ramsar)公约将之定义为:“湿地是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刘青松.湿地与湿地保护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1971年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6国在伊朗Ramsa:签署了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重要湿地公约,即拉姆萨尔公约,其宗旨是通过国际合作,挽救世界上快速消失的湿地,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特别

8、是保护水禽主要栖息地的湿地。1982年在印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湿地研讨会,会后出版了湿地生态与管理,与会代表文章涉及湿地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产力等诸方面研究,标志着全球湿地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2 年在俄亥俄州主办了国际湿地会议,会后出版大型论文集“全球湿地新旧世界”。至1993年6月,已有77个国家和地区加入,全世界己有610个地点(超过4. 4 x 107ha)的湿地列入名录。湿地公约除保护了许多国际上重要的湿地以外,不仅增强了政府和公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还引发了一些重要的科研工作,如编写湿地名册,对重要的湿地作权威性的评述及为湿地保护的决策问题提供基础王宪礼,李

9、秀珍.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生态学杂志,1997,16(1):58-62。公约使得全世界进入到一个重视湿地保护,合理开发湿地的历史新纪元,是湿地保护和开发的里程碑。1.1国外湿地研究进展美国是世界上湿地分布相当广泛,且湿地研究比较先进的国家。美国湿地研究始于19世纪末叶,当时H. C. Cowles( 1899)和E. N. Transeau( 1903)等少数人研究了北部的淡水湿地和泥炭地。20世纪50-70年代,美国湿地的研究领域向海岸带扩展,重点是海滨盐化湿地和红树林沼泽,这一时期美国湿地研究的重点在资源方面。1977 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专门的湿地保护法规。美国的湿地编目始于1979

10、年,在推进湿地编目与制图的同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倍受重视,湿地保护研究尤为突出,促进了湿地政策与立法的研究。美国和加拿大联合推行“北美湿地管理计划”,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内湿地管理学的发展孙广友. 美国湿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1997,17(1):87-90。1986年W. J. M itsch和 J. G. Gosselink合著的湿地代表了现代美国湿地综合研究的最新水平。由于欧洲芬兰、丹麦、荷兰、瑞典、挪威、爱尔兰、英国、苏联、德国等拥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对沼泽、泥炭的研究在这些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造诣。国际上成立了国际泥炭协会(IPS),已召开了9次国际会议,在长春召开

11、的“94湿地环境与泥炭地利用国际讨论会” 2,对泥炭保护与开发利用做出了许多贡献。欧洲各国湿地研究的成果,奥地利的Kosz 使用费用- 效益分析来确定建立Donau auen 国家园不同方案的经济影响殷康前,倪晋仁.湿地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1998,18(5):539-546。英国的Mahby 等研究了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评价方法,借鉴美国的湿地评价方法,在法国、爱尔兰、西班牙以及英国,进行多国间河岸湿地的对比研究,制定出一个欧洲湿地政策 鄢帮有.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资源科学,2004,26(3):61-68。欧洲湿地研究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的微量元素的迁移,湿地在全球变化

12、中的作用,湿地的环境净化功能等方面2。1.2中国湿地研究进展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熊代群,李发生.中国湿地资源的可持续性管理C./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 。中国的湿地研究始于60年代对沼泽的研究。1961年东北师范大学的柴岫和郎惠清分别在地理杂志、人民日报等刊物上撰文倡导沼泽研究。80年代初,只有东北师大和中科院的关注湿地的学者建立教研室进行沼泽泥炭的研究。直至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湿地问题,“湿地”这一概念广

13、泛流行。1992年8月,中国正式加入湿地公约。1995年,由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长主编中国湿地研究的出版和中国科学院湿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湿地研究己经提到议事日程,该书收录了中国科学院众多湿地科学工作者的论文,内容涉及湿地的基本理论,湿地的结构、功能、动态变化,湿地的环境效益分析,湿地的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基本代表了中国湿地研究的最高水平,迄今为止是国内较为重要的一部有关湿地研究的论著2。依据湿地公约确定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中国已列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有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海南东寨港、青海鸟岛、江西都阳湖、湖南东洞庭湖、香港米埔等7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被列人国际人与生物圈( M

14、AB)网络的有江苏盐城海滩湿地保护区。加人“东亚一澳大利亚涉禽保护网络”的有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上海崇明东滩,加人“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的有兴凯湖、黄河三角洲、都阳湖、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人“雁鸭类迁飞网络”的有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近年来,我国累计丧失滨海湿地约219 万hm2 ,占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 %;湖泊个数已从20 世纪50 年代的2 800 个下降到80 年代的2 350 个,面积减少了11 %;黑龙江三江平原沼泽,解放初的500万hm2减至现在的113万hm2,面积减少了78%。湿地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严重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利用过

15、度,使系统内能量流和物质流中断或不畅,削弱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有序性。最终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渐降低或者丧失。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湿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湿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短期内不容易再生和更新,对湿地的可持续性利用的要求很高。2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理论探析事物是矛盾的综合体,对一定的区域而言,保护与开发利用是相互矛盾的。在某区湿地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确定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比重?如何使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更加协调、更加有力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6、核心问题是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必须控制在湿地的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上,重点探讨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临界理论”。2.1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皮.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年。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得以持续的限制条件下,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益能达到最大化;社会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不超过生态环境承载力;生态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是寻找一种生态系

17、统和土地利用的最佳空间构形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整体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达到最大;地理学中强调的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并认为其核心是人地关系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涵达到了新的高度,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其内涵可以从高层次、中层次和低层次上理解韩振旺.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硕士论文,河北工业大学,2002,1 。(1) 高层次,可持续发展是保持人与自然的共同协调进化,达到共同繁荣。自然指天然、人工自然和人化资源,人类与整个大自然界即是“天一人”之间的关系。(2) 中层次,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不仅符合局部人口利益而且符合

18、全球人口利益的发展。地球和人类,是“人一地”的关系。这个层次包含着人类在时间和空间的公平性,满足广义的高效率性,生态持续性和全球共同性原则。(3) 低层次,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是在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合理的持续利用、全面保护的条件下,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低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区域的发展,是达到人与人、人与地的协调统一,共同繁荣,重点是“人一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天津某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处在低层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人为因素为主,提高人们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合理利用或破坏后及时采取弥补措施,不是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能估量整体效益,最终达到资源的持

19、续性开发利用。2.2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临界”理论 “临界”概念属于物理学的范畴,即一物体因外部条件的累积变化,其物质形态接近或达到发生质变的边缘状态,这种状态称作“临界状态”,使达到“临界状态”的外部条件的集合,称作“临界条件”。2.2.1“湿地临界”概念的基本含义湿地的“临界”,当自然变迁或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使得某一湿地生态系统已不在能维持其正常功能的发挥,如生物多样性保护、高生物量产出、物种遗传、气候调节、蓄洪防涝等功能,则称该湿地生态系统及其依赖湿地生存的生物物种,面临“临界”状态,即该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临界”点。湿地的“临界规模”,从湿地的空间范围讲,能够保证该湿地生态系

20、统正常发挥其各种功能所必须保持的湿地的最小面积,即湿地面积的“临界规模”;而从湿地生物种群数量角度讲,能够保证在该环境下生存的各生物物种正常繁衍的最小种群数量,即这些生物物种的“临界规模”。湿地临界依据在某一开发方式与开发规模下,经济活动的净效益与生态破坏的损失之间的关系,评价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尺度。如果净效益低于生态成本,表明湿地开发进一步开发不合适,应有所限制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实现湿地资源的恢复;如果净效益高于生态成本,可进一步开发湿地,做到湿地资源功能和效益的充分发挥。湿地临界,是在湿地生态系统中,人们依据一定的自然资源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的标准,通过评价湿地开发所获得的经济净效益与

21、因开发造成的经济损失(生态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还有湿地恢复、保护以及科学研究费用)的生态成本,并充分考虑某些功能所要求的湿地类型和湿地规模最低限度要求的前提下,比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对立统一的均衡状态,寻求在一定时间段内,一定开发方式下,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相对稳定的均衡点。 因此在本研究中,借用“临界”概念,把在湿地开发中所关注的湿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综合考虑,将达到上述三个效益的平衡点或平衡状态视为湿地开发与保护的“临界”。2.2.2湿地临界判定的探析研究湿地临界判定问题,在于湿地生态系统因开发利用造成的态势偏离正常轨道或超越临界值的情形,通过湿地资源预警系统反映出来,以此警示

22、人们该采取具体的保护措施,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湿地临界判定原则:一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二是要对湿地价值进行判断;三是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因素;四是要在多种评价要素中抽取影响湿地功能与效益的主要要素。湿地临界的判定依据主要在于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三个方面:即关于湿地生态资源本身特性的生态效应准则;关于需求层次的社会心理准则;关于成本效益核算的经济学准则。生态学准则,是从自然科学角度判断湿地是否可持续利用的客观标准,湿地临界的生态学准则即生态阈。人们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时应选择保持生态可持续性的利用方式,按照生态生产力再生产的客观要求,保持湿地生态的典

23、型特征,保持生态结构的相对稳定。生物学临界标准的确定比较成熟的方法有逻辑斯蒂曲线。根据对湿地生态效应的测量,可以制定一系列临界标准,如湿地开发面积比例、地表水排放量、地下水抽取强度、污染强度、区域的人口承载量等约束指标。生态学准则的根本要求在于,任何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的经济活动,都不得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社会学准则,任何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都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层次需求。在贫困阶段,生产力较低,但对物质需求相对较高,对资源环境造成的破坏相对较重,且湿地开发的经济收益可能低于生态成本,但人们还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对湿地资源实施保护。进入小康阶段,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实力增

24、强,人们不仅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而且有经济和技术能力,对湿地生态系统实施恢复与保护,能做到湿地开发效益与生态成本相平衡甚至大于。在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时,从社会学角度考虑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临界标准。这个临界标准一般设定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经济学准则,湿地开发与保护的经济学标准依据资源开发(开发方式、开发规模、开发时限等)所形成的经济净效益,主要反映了资源利用强度变化与资源产出供给费用(包括生态损失)变化间的关系,以及利用强度、利用方式的变化等。经济学准则,最重要是边际净收益应小于生态破坏的边际净损耗。一般来说,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正面的促使进化的效应;负面的导致其退化的效应。判断对于人

25、类活动引起的湿地资源变化是否具有合理性,依赖于人类对自身利益的认识提出两条判定原则:一是是否有利于人类的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人类所需要的典型湿地资源得以保存和持续演进。2.2.3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临界”的现实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展,人类对湿地资源的干预与破坏越来越严重。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发展经济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湿地资源具有特殊的经济属性,人们能以较少的投人换取较多的物质产出,导致了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关湿地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在学术界和生产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歧。对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的现状,不能像美国等发达国家只是保护而不开发。

26、结合中国的国情,如果对湿地垦殖区域完全放弃目前已经存在的各类农业生产方式或土地利用方式而无条件地实施湿地全面恢复战略,面对着数以百万或千万的农业人口的就业出路和生活出路,显然此战略目标难以实现,也即在考虑湿地资源保护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问题;然而如果对生态功能已遭严重破坏的湿地系统不实施保护或恢复战略,对现存湿地资源继续进行无节制的开发,导致湿地资源彻底消亡,各项功能彻底丧失,反过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然不应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目标。依我国基本国情,纯粹的湿地保护是难以实现的,因而当务之急是进行湿地开发的阈值研究,找出保护与开发之间相互协调的临界点。如何协调上述矛盾,正

27、是本研究力图通过寻求湿地开发与保护之“临界”来解决的问题,这也正是研究湿地“临界”的现实意义。3天津某区湿地特征分析天津滨海新区地处华北平原北部、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部临海地区,面积约2270平方公里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和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在2006年审批通过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对滨海新区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图1 2007年某区湿地分类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

28、、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李晨枫,杜晓雅.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类型变化及其影响分析J.测绘科学,2010年11月第35卷第6期:125,164-1653.1天津某区自然资源特征天津某区是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374-611mm。地处海河下游,水系发达有蓟运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海河、马厂减河、独流减河、子牙新河、北排水河以及黑储河、北塘排污河、大沽排污河、八米河、青静黄排水渠和沧浪渠等。大中型水库有9座,包括营城水库、黄港水库、北塘水库、东丽湖、官港水库、北大港水库、钱圈水库、李二湾水库和沙井子水库等。某区湿地植物,共有46科,135属,232种。新区分布的植物中草本植

29、物占多数,木本的乔木和灌木极少,植物群落特点是优势种多,覆盖度大,生活型齐全,盐生植物占优势。常出现的单优建群种有盐地碱蓬、碱蓬、樟毛、芦苇和西伯利亚白刺等8。新区水域面积达554. 261万ha, 占地表面积24.42%,水产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发达,在城市边缘带,是发展水域休闲旅游的天然胜地。天津某区内拥有108平方公里的荒地,开发费用低廉。新区内和临近地区有渤海油田和大港油田。新区内的长芦盐场是中国最大的海盐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1/4。地下热水资源分布面积800多平方公里,热水总储量200亿吨。天津某区土地、油气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均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湿地的生态环境,水产养殖与盐场相对要求有良

30、好的自然环境,新区的生态保护也将随资源的开发而受到重视。天津某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洼淀众多属于典型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湿地自然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面积较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3.2天津某区社会经济特征天津某区是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海城市带的交汇点,依托三北、面向东北亚,连接海内外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新区腹地广阔、航线众多,是我国北方亚欧大陆桥最近的起点。某区拥有北方最大港口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是全国唯一聚集了港口、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地区,它们互为依托、紧密相联,发挥了巨大的功能整合效应成为天津市经济发展的新龙头,成为最大的经济

31、增长点。新区交通运输体系完整快捷,天津港有各类泊位14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1个,有中国最大的集装箱专用码头和散装杂货码头,新区内13条高等级公路,京津塘和塘津高速公路等,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是中国四大航空货运中心,发挥着首都第二机场的作用,新区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某区总人口105.35万人(人口白然增长率3.78)左右,其中非农业人口78.99万人。人口密度为464.14人/Km2。新区人口结构较优越,有如下特征:新区人口65岁以上10. 12%,15岁以下为17.74%,而青壮年72.14%,基本上属于成年型社会结构。非农业人口76.6%,人口素质相对较高。新区劳动力和人才资源丰富,新

32、区现有从业人员55.31万人,为各类企业提供劳动力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8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天津统计年鉴,2009。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指标继续在全国53个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居第一,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1年领跑。保税区充分发挥国际贸易、保税仓库和物流分拨功能,全年完成进出区货物总值417亿美元,增长26%4。表一 某区94-08年产业结构的变化(%)年份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年份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199430.0967.921.99200230.0769.180.75199528.9769.071.96200332.6266.680.70199628.3170.181

33、.51200432.9966.420.60199729.9568.761.29200531.8667.690.45199835.3863.331.29200629.6969.920.38199934.5564.411.05200728.0171.690.30200031.1367.940.93200827.3572420.24200131.3567.790.86(数据来源:历年天津统计年鉴)1994年2008年某区的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优势,比重在63.33%-72.42%之间,第三、第一产业则分别为27.35%-35.38%之间和0.24%-1.99%之间。可见,某区的产业结

34、构呈稳定的“二、三、一”型。2008年,某区三次产业完成产值之比为0.24:72.41:27.35。从产业结构比例来看,第三相对第一产业滞后,这与现代国际港口大城市不很相称。现代国际化城市突出特点是大规模的与国际接轨的物质流、人口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这些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第三产业作为支撑。过高的二产比例必然带来相对较高的能耗、物耗以及较大的污染排放,对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加快发展滨海生态旅游业,提高第三产业比例,降低第二产,有利于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3.3天津某区湿地类型由于某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区域内形成大量的湿地,根据RS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2008年某区共拥有湿地206 600 hm

35、2,占某区总面积的59.8%(总面积为3455.5 km2 )。参考国际湿地公约和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根据湿地的定义和自然属性,依据地貌、水文、土壤、气候等指标,将某区湿地分为人工湿地,自然湿地(河流、湖泊、近海及海岸和沼泽湿地)类型。表二 天津市某区1997年和2008年湿地类型和面积对比湿地类型1979年2008年面积/hm2 比例/%面积/hm2 比例/%人工湿地44919.27 21.7176089.60 36.83河流湿地16923.06 8.1814712.75 7.12湖泊湿地 8950.41 4.33 2694.51 1.30近海及海岸湿地.06 56.87.15 48.70 沼

36、泽湿地18451.62 8.92 12389.57 6.05总面积 .42 100.58 100(数据来源:孟伟庆,李洪远等论文天津某区湿地退化现状及其恢复模式研究) 1979年,某区的人工湿地面积为44 919.27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21.71%,到2008年,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到76 089.60 hm2,增加了31170.33 hm2,比例增加15.12%,在湿地总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人工湿地增加近一倍,在自然湿地类型中,湖泊湿地减少最多,近海及海岸湿地次之,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略有减少。总体而言,自然湿地面积减少量大于人工湿地的增加量,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1501.17 hm2。3

37、.4湿地类型结构的变化杜林芳研究新区湿地景观类型变化,主要特征是自然湿地和农用地呈减少趋势,盐田、养殖区、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8年间(99-07)沿海滩涂、河流及河口水域面积减少了16 225. 58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13 855. 68hm2。自然湿地主要流向人工湿地中的养殖区、盐田、水库等湿地景观。杜林芳,冯仲科,刘东云,唐雪海,吴根松.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39-5442,5460表三 1993-2006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系数1水库2盐田3滩涂4坑塘5河流6浅海7淡水养殖8咸水养殖9沟架10城建用地11湿地植被12造

38、陆未开发地13其他未利用地93-98-5.05-1.9-13.34.265.140.2136.894.957.833.0415.70.09-17.8798-041.74-171.43-1.9-1.3-13.98-1.9-7.57.41-4.78.76.4104-0642.831.21-3715.813.80.66-2.15-113.4415.9-5.159.2-10.8(数据来源:李晨枫和杜晓雅的论文天津市某区湿地类型变化及其影响分析)湿地各类土地利用各年动态系数变化,1993年原面积中仅15.8%得以保留,41.3%转为浅海,9.4%开发为盐田、9%咸水养殖,6.9%利用为淡水养殖;2004

39、年的原有滩涂中,10%转移为城建用地,56.7 %受潮位的影响转移为浅海;而另有约占7%的原淡水养殖、6.8 %的原咸水养殖转移退化成为滩涂用地许健民.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湿地评价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博士论文,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6。在新区建立初期,开发主要集中于内陆农用地结构转移方面,表现为其他植被、滩涂、其他未利用地转移为淡水养殖,一方面提高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天津滨海的湿地资源;开发后期,以2004-2006年为主,开发聚焦到扩大城建范围,表现为大面积的滩涂、其他未利用地被开发建设为造陆未开发地、城建用地和养殖水面。4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天津某区湿地是一种独

40、特的生境和重要的土地资源。由于湿地发育于陆地和水生两大生态系统之间,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受到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本身就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其二,某区湿地生态系统大多距离城市建成区较近,伴随着某区人口的快速增加,必定使湿地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其三,新区三大产业比重分配,以第二产业重工业为主,对物质流和能源流的消耗大,生态环境污染较严重。因此,天津某区湿地资源存在诸多问题,有自然湿地面积大量丧失、湿地资源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足水质污染、湿地生态环境污染及湿地功能的退化等。4.1自然湿地大量丧失通过对表二的分析可知自然湿地面积大量减少。近海及海岸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天津港的扩建以及某区进行大规模

41、的围海造地。除了面积的减少,在湿地生态水量也大幅度减少。根据2006年统计调查数据,2006年某区水库设计库容6.911亿m3,实际蓄水量仅为1.065亿m3,将入境水量、境内入河水量、排海水量及湖库占有水量做出平衡,可推测出某区现状湿地占有水量为3.1亿m3,其中水库蓄存水量为1.065亿m3,河道、养殖水量及自然湿地蓄存量为2.0411亿m3。按蒸发渗漏量1m计,湿地生态年缺水约2.08亿m3。由于生态用水缺乏,导致河道长期处于污染状态,湿地干枯和缺乏置换水量,水生态系统受损,生态功能降低。孟伟庆,李洪远,王秀明,李姝娟,吴璇.天津滨海新区湿地退化现状及其恢复模式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

42、0,17(3):144-1474.2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资源的野蛮利用,如投毒设网掠捕水禽、收集鸟蛋、毒鱼、炸鱼、排水捕鱼等,导致湿地动物资源减少,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大肆围垦湿地、开垦荒地,会使水禽栖息地减少,围垦不仅缩小了湿地也使湿地植被群落结构变化,生物量减少,水情发生变化,鱼类产卵和育肥场遭到破坏,大批湿地生物遭到毁灭。盲目开发滩涂,滩涂区域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滩涂生态环境,滩涂区域的人工养殖区的过度开发,不仅破坏了许多水生生物的栖息、繁殖空间,而且由于N, P的污染导致海水的富营养化,出现赤潮现象。非法采掘贝壳堤,大量挖掘贝壳砂,用做饲料添加剂销往各地。裱口村把开采牡蛎作为村办企业对外

43、销售的重要内容。由于机械化采掘,致使仅存的贝壳堤和牡虾滩己有多处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利用不当导致的土壤侵蚀,使河流和湿地大量淤积,面积减少,蓄水滞洪功能减弱。盲目引进物种可能会导致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或威胁。4.3湿地水资源缺乏从1949-2001年天津年平均降水量减少了近100mm。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天津年均温升高了近10。随着天津市工业企业向某区转移,新区工业用水量剧增,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超采率达39.4%)等因素,使湿地的水源补给受阻。河流上游工业和农牧业截留用水不断增加,导致下游湿地逐渐干枯和水质变坏,淡水资源短缺。大港区南部的沧浪渠、北排水河两岸,由于河道水质污染。汉沽区

44、内的污水库与营城湖水库仅有几米宽的一堤之隔,污水外溢,严重影响周围及营城湖水库区的生态环境。4.4湿地生态环境污染大港区南部的沧浪渠、北排水河两岸,由于河道水质污染,造成两岸土壤退化,几乎见不到木本植物,只有一些长势较差的芦苇。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少,此河段及沿岸土壤的生态环境及生物群落受到严重破坏。大港区的油田开发,造成了作业油井区域中底泥油含量的超标,土壤及河道随处可见油沫和重油团块,落地油及泥浆的污染,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盲目发展旅游业和道路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造成湿地破碎化和岛屿化,改变湿地作为珍禽栖息地的功能。水利工程建设,防洪、灌溉等水利工程减少了湿地水量和面积,尤

45、其是有效栖息地面积,导致湿地岛屿化,阻碍了鱼类洄游以及湿地与河流之间的正常物质交换,改变湿地动植物种类组成,使生物多样性减少。4.5湿地结构改变导致生态功能丧失在某区内大多数的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出于防汛的需要,对大部分河流采取了顺直河道加大河宽、疏挖河床、修建护岸河流截弯取直、衬砌河道等措施,虽然提高了防洪安全度。但自然河流变成了人工水渠,导致河流区域内水生植物消失,深潭及浅滩消失或规模缩小、河宽增加导致水深减少、断面形状单一化导致流速单一化、河床材料大多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石护岸,滞流区减少、滩地的平整和自然裸地减少。河床坡降的改变使泥沙的输送量输送形态都发生变化,影响到上下游的栖息地,生物

46、生存条件被破坏。135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战略对策5.1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战略目标根据天津某区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现状,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自然湿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湿地保护已不仅仅是保护区的建立和与水禽有关的重要湿地的管理,而是从景观和生态系统范围的保护与管理,需要跨地区和全球的合作。保护湿地应该首先考虑保护湿地的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变化都将影响湿地的未来,如果没有水,湿地将不复存在,也就无从谈起

47、保护湿地的生物和环境。因此保护湿地的水资源,应该成为湿地保护的主要目标。近期目标:制定某区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和湿地可持续利用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建设国家级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试验示范区;争取将滨海湿地湿地列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长期目标: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的法律、法规及其政策体系;使具有国际或国家重要意义的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并形成完善的湿地保护网络;1探索出适宜该区域湿地保护、开发及恢复的模式,完善湿地保护管理、监测体系,恢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效地发挥湿地综合效益,造就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良好环境。5.2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原则天津某区

48、湿地保护与开发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需依据当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原则,以指导某区的产业优化配置及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可行性对策。具体原则如下:(1) 遵循与湿地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的原则。(2) 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郝未宁.天津滨海新区环境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1):54-56(3) 根据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和分布实施的原则。(4) 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坚持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5) 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树立新型湿地环保理念的原则。(6) 坚持湿地开发规模小于湿地临界的原则。5.3天津某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5.3.1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一般对策面对天津某区湿地的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