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Q195拉丝用方坯钢气泡缺陷的工艺措施_第1页
解决Q195拉丝用方坯钢气泡缺陷的工艺措施_第2页
解决Q195拉丝用方坯钢气泡缺陷的工艺措施_第3页
解决Q195拉丝用方坯钢气泡缺陷的工艺措施_第4页
解决Q195拉丝用方坯钢气泡缺陷的工艺措施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决Q195拉丝用方坯钢气泡缺陷的工艺措施【摘要】柳钢转炉炼钢厂初次采用顶底复吹转炉-LF精炼炉-7机7流方坯流程生产拉丝用Q195钢,连铸坯存在气泡缺陷。通过分析气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工艺措施,消除了气泡缺陷及连铸水口结瘤。关键词 连铸 Q195拉丝用钢 气泡 水口结瘤 工艺措施 1. 前言Q195拉丝用钢是低碳低硅钢,连铸成小方坯后,轧制成线材盘条,供用户拉成丝制作铁钉。用户要求钢材要有良好的拉拔成材性能(见表1)。表1 力学性能要求牌号抗拉强度Rm,N/mm2断后伸长率A11.3, %冷 弯试验180,d=弯心直径Q19541030d=0表2 熔炼成分要求熔炼成分(%)牌号CSiM

2、nPSAsQ195GB/T70120080.120.300.250.550.0350.0400.080内控Q1951GS0.070.100.350.0300.0300.080目标0.060.060.280.0300.0300.080注:Cr、Ni、Cu等残余元素各不大于0.30%,Mn的含量是用户要求0.35%,无下限要求。 成分设计碳、硅、锰含量较低(见表2)。虽然对铝成分没有要求,但因钢种硅成分较低,因而只能用铝进行脱氧。根据以往的经验,铝镇静钢容易出现连铸水口结瘤,尤其是转炉连铸系统为定径小水口(柳钢4号方坯定径水口直径=16mm),且保护浇铸条件不佳,尤其容易出现堵水口现象,一般很少浇

3、铸铝镇静钢;但若铝加入量不足,又容易因脱氧不良而造成气泡缺陷。脱氧程度在生产实际中较难把握,控制不当有可能出现连铸水口堵塞或者铸坯因脱氧不良而产生气泡。实践证明:柳钢转炉炼钢厂初次采用120吨顶底复吹转炉-LF精炼炉-165mm165mm 7机7流方坯流程试验生产该钢种,铸坯存在严重气泡缺陷的问题(见图1),给产品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废品,给炼钢厂造成重大损失。为了解决上述工艺矛盾,探索行之有效,又容易掌握,可操作性强的工艺措施显得非常重要。2. 存在问题及分析资料表明,铸坯出现气泡的可能性有3种:一是钢中含外来气体超标,二是一是钢中含水蒸气超标,三是钢水脱氧不良1。钢中气体含量主要受原

4、材料影响,生产该钢种与其它钢种的原材料条件并无明显差异,可排除第一种因素。水蒸气超标主要来自于原材料潮湿、设备漏水等因素,通过认真排查,没有发现原材料潮湿和设备漏水,因而也可排除第二种导致气泡的可能性。产生Q195拉丝钢的各种条件如原材料、转炉、精炼炉、连铸机设备状况等与生产普通钢种都无明显差异,普通钢种都没有出现气泡缺陷,唯独Q195拉丝钢出现严重气泡,说明导致该钢种出现气泡缺陷的原因只有脱氧不良这一种可能。根据资料,钢水自由氧含量6010-6,浇铸成铸坯后会形成皮下气泡2。另据资料,钢中酸溶铝6010-6时,小方坯浇铸时会有Al2O3夹杂析出导致水口堵塞3。但对钢液经行钙化处理可以减少铝镇

5、静钢水口结瘤现象4。为了找到脱氧深度控制的依据,笔者进行了脱氧理论计算:图1 铸坯气泡缺陷低倍照片 由于Q195拉丝钢成分的特点是硅低、锰低,钢液氧含量主要由铝控制,根据铝脱氧反应:可计算出不同温度下与目标O= 4010-6平衡的铝含量(见表3)。表3 不同温度条件下与4010-6 O平衡的铝含量温度/15501560157015801590160016101620163016401650铝/%0.0019 0.0023 0.0029 0.0036 0.0044 0.0054 0.0066 0.0081 0.0099 0.0121 0.0147 图2为铝氧平衡图。图2:不同温度下Al-O平衡图

6、由图2可知,铝-氧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极大。精炼过程温度高达1650,通过以上计算可知,精炼过程钢中的铝要控制在14710-6左右,才能使钢水氧含量控制在4010-6左右,并且保证在精炼连铸过程中钢液不析出氧,即铸坯不产生气泡。初次生产Q195拉丝钢时,也考虑到合理控制脱氧深度的必要性,即控制4010-6左右的钢水自由氧含量及6010-6以下的Al含量,才能保证既没有铸坯气泡缺陷,又没有连铸堵水口的现象。实际生产中钢水氧含量也是按目标范围控制的,但为什么还出现严重的气泡缺陷?分析原因是钢水精炼过程中底吹氩搅拌强度不足,钢水成份、氧含量不均,定氧结果没有代表性,误导精炼过程控制所致,实际钢水氧含量远

7、比测定值高。另纯铝镇静钢随精炼温度的升高,吸氧动力大3,精炼加热到最高温度后,钢液出现较大幅度回氧,若钢中没有足够的剩余铝,自由氧必然升高。综合上述考虑,提出了整改工艺措施。3. 整改工艺措施(1)提高转炉终点命中率,减少后吹,出钢前延长后搅时间,提高后搅强度,降低出钢时钢液含氧量,减少脱氧产物生成量。(2)脱氧合金化采用铝-硅复合脱氧,减少高熔点夹杂物生成的数量。(3)精炼过程中加强氩气搅拌,延长精炼强搅时间,促进成分、温度的均匀化。(4)精炼过程酸溶铝控制在15020010-6之间,确保在最高精炼温度下(1650)钢液脱氧良好,避免在后续工序过程中析出过剩氧。同时在在后续的精炼、镇静、浇铸

8、过程中,钢中的铝含量由于二次氧化烧损,最终也会落在6010-6左右,有利于连铸的顺利进行(见表4)。(5)强化钙处理工艺,对夹杂物进行变性球化处理,解决水口堵塞问题。(6)延长喂线后软吹氩时间,促进夹杂物上浮并去除。表4:整改前后钢成份控制平均值对比/%CSiMnPSAl改进前0.0610.0190.2760.0170.0170.0027改进后0.0560.0310.1870.0120.0090.00564. 实施效果采取上述措施后,铸坯气泡缺陷全部消失,连铸水口堵塞现象也没有出现,生产非常顺行,解决了连续生产和铸坯质量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铸坯质量见图3。也为生产方坯铝镇静钢摸索了成功的经验。图3:工艺改进后铸坯低倍照片5. 结语(1)脱氧不良是铸坯存在严重气泡缺陷的主要原因。(2)在精炼温度下,必须保证钢液中的铝含量在15020010-6左右,才能保证在后续的镇静、浇铸过程中,没有饱和自由氧析出。并能保证在浇注后钢液中铝含量控制在6010-6左右,使浇注能够顺利的经行。(3)合理控制不同精炼阶段的吹氩强度,才能保证成分、温度均匀化,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为精炼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并能促进Al2O3夹杂物的有效上浮和排除。(4)对钢液经行钙化处理,是解决连铸水口堵塞的有效保障。参考文献:1、何矿年,连铸板坯气泡问题初探,南方金属,20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