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中考语文基础模拟四(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冠冕(min) 窒(zh)息 修葺(q) 咄(zhu)咄逼人B怠(di)慢 商酌(zhu) 府瞰(kn) 参(cn)差不齐C摇曳(y) 轩(xun)昂 蹒(pn)跚 纽捏(ni)作态D瞥(pi)见 睥(p)睨 诡谲(ju) 栩(x)栩如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B2018年4月4日,快递小哥雷海为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2、总决赛中夺冠,给我们最深的启示是:成功没有秘诀,只有不懈的坚持和努力。C南沙大桥两座主桥轻盈飘逸、风格统一,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勘称巧妙绝伦。D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物理课堂上经常高谈阔论,同学们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州市旅游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旅游业要成为广州支柱产业,总收入达5000亿元以上。B通过阅读格列佛游记,使我们了解了主人公格列佛先后到小人国、大人国、慧骃国和飞岛国旅行的经历。C广州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从3月20日开始对BRT沿线公共自行车进行了升级改造,让市民出行更便捷。D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课上
3、学习语文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学习语文。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通过中考,那些成绩优秀的人将获得一个更高的起点中考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新的学习阶段即将开始而那些在中考中落后的人,也有充足的时间来奋起直追,后发制人它代表一个旧的阶段已经过去ABCD5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在他们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作者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C“我在人群中看到千万个人,像你的眼,像你的头发,却不像你的脸。”该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修
4、辞手法。D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句子的主干是:身躯是“加工厂”)二、本大题共1题,每空1分,共10分。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散入珠帘湿罗幕,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3)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4)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5)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6) ,岁晏有余粮。(白居易观刈麦)(7)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中华诗文,源远流长。漫步其间,含英咀华;一次洗礼,一次收获;登临泰山,领略杜甫“ , ”的远大抱负;路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 ,
5、 ”的豪情壮志。 三、本大题共3篇文段,共32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9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乙)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
6、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注:与:从,跟。 人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7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1)往之女家 (2)以顺为正者 (3)语人曰 (4)天下恶乎定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9下列对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有很强的说服力,
7、甲乙两文都能体现这一特点。B甲文从“妾妇之道”开始立论,指出了公孙衍,张仪没有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C甲乙两文都是以对话行文,在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仁”的思想。D乙文通过苗“槁”与“兴”的对比,表现“雨”对苗的重要,也表现人民对明君的盼望。(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3题。(9分)如今,在人人都离不开网络的社会中,手机似乎成了人们的必需品。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习惯于抓住一切空当刷刷手机,以为这样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知晓天下事。可惜的是,由于手机上接收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很多人没有时间去仔细探究信息的内涵,甚至连辨别真假的功夫都没有,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渐渐地,有
8、些人发觉自己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学到的知识却越来越少,陷入了思维碎片化的困境。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或许,读书能够破解。读书使人专注。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沉醉其中,在他结婚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花轿快到家时,忽然发现新郎不见踪影,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早已忘却了今日是自己的大喜之日。“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可见,读书能够培养一个人的专注力。当你愿意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字时,你的思绪也将安定下来,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被书中的文字所吸引,眼下的文字在这安定思绪的作用下与记忆中的事物结合碰撞,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在他的思维之路上畅
9、行,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开出属于自己的“思想之花”。此时、此刻、此地,只有你与书。读书促人思考。尼尔波茨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谈道:“阅读过程能促进理性思维阅读文字意味着要跟随一条思路,这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相对于简要的告知类信息、视觉性强的图片、有趣的视频来说,书籍更能锻炼人的思维逻辑。为了使整个故事脉络变得清晰,读者在字里行间中寻找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追溯书中人物的所思所想,预测着下一情景的出现。读者在对整体文字的把控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思维的锻炼。耐心的思索、独立的思考、清晰的思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
10、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是一种情怀,更是这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的良药,尤其对于长期居于网络世界中的年轻人而言,十分需要读书这一份情怀,这一剂良药。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1第三段为什么不能删掉?(2分) 12第五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 1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2分)材料一:当你读书时,你能聆听到一些高贵灵魂的自言自语,会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材料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用到读书上,就是“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
11、18题,(14分)墙下短记 史铁生近些年我常记起一道墙,碎砖头垒的,风可以吹落砖缝间的细土。那墙很长,至少在一个少年看来是很长,很长之后拐了弯,拐进一条更窄的小巷里去。小巷的拐角处有一盏街灯,紧挨着往前是一个院门,那里住过我少年时的一个同窗好友。叫他L吧。L和我一度形影不离,我生命的一段就由这友谊铺筑。细密的小巷中,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我们一起走,冬天或夏天,风声或蝉鸣,太阳到星空。少年间的情谊,想来莫过于我们那时的无猜无防了。我曾把一件珍爱的东西送给L。是什么,已经记不清。可是有一天我们打了架,为什么打架也记不清了,但丝毫不忘的是:打完架,我去找L要回了那件东西。走过那道很长很熟悉的墙,夕阳正在
12、上面灿烂地照耀。我走进院中去喊L。L出来,听我说明来意,愣着看我一会,然后回屋拿出那件东西交到我手里,不说什么,就又走回屋去。结束总是非常简单,咔嚓一下就都过去。归途中我看看手上那件东西,珍宝转眼被处理成垃圾,我失去来时的热度。我独自回家,贴近墙根走。墙很长,很长而且荒凉。捡根树枝,边走边在那墙上轻划,砖缝间的细上一股股地垂流我内心沮丧而无以名状;一段情谊轻得飘散了,没有了。那很可能是我对于墙的第一种印象。随之,另一些墙也从睡中醒来。我摇着轮椅走街串巷,忽然一面青灰色的墙叫我怦然心动,我知道,再往前去就是我的幼儿园了。青灰色的墙很高,里面有更高的树。到幼儿园去必要经过这墙下。一见了这面高墙,退
13、步回家的希望即告断灭。那青灰色几近一种严酷的信号,令童年分外恐怖。这样的“条件反射”确立于一个盛夏的午后,所以记得清楚,是因为那时的蝉鸣最为浩大。那个下午母亲要出差到很远的地方去。我最高的希望是她可能改变主意,最低的希望是我可以不去幼儿园,留在家里跟着奶奶。但两份提案均遭否决,据哭力争亦不奏效。我哭声不停,母亲无奈说带我出去走走。“不去幼儿园!”出门时我再次申明立场。母亲领我在街上走,沿途买些好吃的东西给我,形势虽可疑,但看着走了这么久又不像是去幼儿园的路,牵紧着母亲长裙的手便放开,心里也略略地松坦。可是,好吃的东西刚在嘴里有了味道,迎头又来了那面青灰色高墙,才知道条条小路原来相通。虽立刻大哭
14、,料已无济于事。但一迈进幼儿园的门槛,哭喊即自行停止,心里明白没了依靠,唯规规矩矩做个好孩子是得救的方略。幼儿园墙内,是必定的一种“灾难”,抑或只因为这一个孩子天生地怯懦和多愁。我最记得母亲消失在那面墙里的情景:母亲是绕过那面青灰色的高墙走上了远途的,高高的树上蝉鸣浩大,高高的树下母亲的身影很小,在我的恐惧里那儿即是远方。我现在有很多时间坐在窗前,看远近峭壁林立一般的高墙和矮墙。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墙。我们都在墙里。我们有时千里迢迢汽车呀、火车呀、飞机呀,只为了去找一处不见墙的地方:荒原、大海、林莽甚至沙漠。但未必就能逃脱。墙永久地在你心里,构筑恐惧,也牵动思念。比如你千里迢迢地去时,鲁宾逊正千里
15、迢迢地回来。把所有的墙都拆掉的愿望自古就有。不行么?我坐在窗前用很多时间去幻想一种魔法,比如“啦啦啦,啦啦啦”很灵验地念上一段咒语,刷啦一下墙都不见。怎样呢?料必大家一齐慌作一团(就像热油淋在蚁穴)。然后大家埋头细想,还是要砌墙。砌墙盖房,不单为避风雨,因为大家都有些秘密,其次当然还有一些钱财。其实秘密就已经是墙了。肚皮和眼皮都是墙,假笑和伪哭都是墙。假设这心灵之墙可以轻易拆除,但山和水都是墙,天和地都是墙,时间和空间都是墙。为了逃开墙,我曾走到过一面墙下。我家附近有一座荒废的古园,围墙残败但仍坚固,失魂落魄的那些岁月里我摇着轮椅走到它眼前。四处无人,寂静悠久,寂静的我和寂静的墙之间,膨胀和盛
16、长着野花,膨胀和盛开着冤屈。我用拳头打墙,用石头砍它,对着它落泪、喃喃咒骂,但是它轻轻掉落一点儿灰尘再无所动。老柏树千年一日伸展着枝叶,云在天上走,鸟在云里飞,风路草丛,野草一代一代落子生根。我转而祈求墙,双手合什,创造一种祷词,出声地诵念、求它给我死,要么还给我能走路的腿但睁开眼,伟大的墙还是伟大地矗立,墙下呆坐一个不被神明过问的人。直到有一天我又跟那墙说话,才突然想起,达摩的面壁是不是这样的呢?接受限制。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搬家搬得终于离那座古园远了,不能随便就去,此前就料到会怎样想念它,不想最为思恋的竟是那四面矗立的围墙;年久无人过问,记得那墙头的残瓦间长大过几棵小树。但不
17、管何时何地,一闭眼,即刻就到那墙下。寂静的墙和寂静的我之间,野花膨胀着花蕾,不尽的路途在不尽的墙间延展,有很多事要慢慢对它谈,随手记下谓之写作。(选自我与地坛,有删改)14请分别概况“我”对儿时关于“墙”的两次回忆。(2分) 15“我”对荒废古园里的围墙先后有不同的态度,请分点概况。(4分) 16下面语句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赏析。(3分)母亲是绕过那面青灰色的高墙走上了远途的,高高的树上蝉鸣浩大,高高的树下母亲的身影很小。 17纵观全文,“墙”有着鲜明的象征意义,请对“墙”的丰富内涵谈谈你的理解。(2分) 18“拆掉墙”与“接受墙”,你更赞同哪一种做法?请简述理由。(3分) 四
18、、本大题共3题,共5分明天就要把书稿寄到列宁格勒,请州委文化宣传部审阅。如果他们同意给这部小说开“出生证”,就会把它送交出版社,那么一来想到这里,他的心不安地跳动起来。那么一来新的生活就要开始,这是多年紧张而顽强的劳动换来的。这本书的命运决定着保尔的命运。如果原稿被退回来,那么,他就完了,如果它的缺点是局部的,还可以由他进一步加工来消除的话,那么,他就马上开始新的进攻。母亲把沉重的包裹送到邮局去了。紧张期待的日子开始了。保尔一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焦急地等待着来信。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可是列宁格勒仍然没有回音。出版社的沉默越来越急人。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明显了,保尔觉得:如果他的著作遭到无条件的
19、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样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在这时候,他又想起了郊区滨海公园的那一幕情景。他反复地问自己:“为了挣脱铁环,争取归队,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有用,你是否尽了一切努力了呢?”他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我似乎已经尽了一切努力了!”许多天过去了,正在等待得难以忍受的时候,他那跟一样激动的母亲突然走进屋子,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那不是信,是由州委会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他日夜盼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19结合原著,选文中保尔“铁环已经
20、被砸碎”具体是指_。(1分)20保尔写作成功的原因有多种,请结合原著,说说有哪些因素?(2分) 21有位教育家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呢?请从两个角度,联系原著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五、本大题共1题,共43分22.作文(写作40分,书写3分)“位置”在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有这样的解释:(人或物体)所在的地方。(人或事物)在社会关系中或人们心目中所占的地位。职位。关于“位置”,你有过怎样的经历或思考?请以“位置”为题,或自拟包含“位置”一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21、500字的文章。(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标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四一、每题2分,共10分。1【答案】D【解析】A咄du。B府俯。C纽扭。2【答案】D【解析】A项,演绎:铺陈、表现的意思。其基本意义是 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由一般原理推演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使用恰当。B项,秘诀: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使用恰当;C项,巧妙绝伦是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使用恰当;D项,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使用不恰当。3【答案】C【解析】A项成分重复,“达以上”错误。B选项成分残
22、缺,“通过”和“使”不能连用。D选项语序不当,应为“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故选C。4【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排序。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把握关联词的搭配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首先通读几个句子,确定开头句是,既然是“起点”就应该预示着“旧的阶段已经过去”,“新的阶段即将开始”,剩下句,根据关联词“而”就可以确定先后关系。故排序为:A. 5【答案】A【解析】A项,“与其说毋宁说”是选择关系。故选A。二默写6.【答案】(1)狐裘不暖锦衾薄 (2)经纶世务者 (3)决眦入归鸟 (4)曲肱而枕之 (5)独坐幽篁里 (6
23、)吏禄三百石 (7)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阅读(一)【答案】7(1)“女”通“汝”,你(2)准则,标准(3)告诉(4)安定8(1)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2)(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9B【解析】7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语”:动词,告诉。通假字词,“女”通“汝”,你。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
24、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句是:这,这个。焉:怎么。反问句式。句补出省略的成分。望:远看。9B错误,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得出结论,公孙衍、张仪之流的所行“以顺为正”,是“妾妇之道”,不是“大丈夫之道”。【译文参考】(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
25、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乙)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26、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二)【答案】10读书是改善碎片化思维的良药。11不能删。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人们因为接触到信息越来越多,但学到的知识却越来越少,陷
27、入了思维碎片化的困境的论题。自然引出下文对读书能够破解困境的相关论述。内容上:指出读书是破解陷入思维碎片化的困境的方法,提出本文的论点。12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引用娱乐至死中的话充分论证了“读书促人思考”。更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说服力,使论证更有力。对比论证。把书籍和其他信息作比较,突出强调书籍更能促进人的思考,使读者印象深刻。13材料一:第四段。材料一说明读书时人是专注的,可以论证第四段的分论点“读书使人专注”。(意思对即可。)材料二:第五段。材料二主要说明读书能让人积极思考,可以论证第五段的分论点“读书促人思考”。【解析】10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28、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根据段“或许,读书能够破解。”和结尾“读书是一种情怀,更是这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的良药”概括出中心论点“读书是改善碎片化思维的良药。”11考查文段的作用。第段“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承接上文,“或许,读书能够破解。”引出下文“读书能帮助走出困境,读书作用的论述”。第段起到了承上启下。内容上,起到引出中心论点的作用。12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
29、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第段引用了尼尔波茨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说的话,这是运用了道理论证方法;将书籍和其他信息作比较,这是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读书能促进人的思考的重要性,更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说服力,使论证更有力。13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与探究。议论文中的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论据的位置确定,要根据论据内容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判断。材料一“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30、与第段“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是一致的,放在第段合适。材料二是将“读书与思考”要结合起来,与第段的分论点“读书促人思考”是一致,放在第段合适。(三)【答案】14(1)我和好友闹翻后,找好友拿回东西,失去了友谊,内心无比沮丧孤独。 (2)母亲出差,绕墙带我去幼儿园,让我明白唯有做好孩子才行,内心感到无助与恐惧。15(1)我用拳头打围墙,用石头砍它;(2)我祈求着墙,希望它还我能走路的腿;(3)我又跟墙说话,接受墙的存在;(4)我搬离那座古园之后,最为思恋的竟是那四面矗立的围墙。16(1)运用动作描写,“绕过”“走上”等动作,写出我看到母亲离去的不舍与心慌。(2)运用了对
31、比,用墙壁的“高”、树的“高”衬托出母亲身影的矮小,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害怕和不舍。(3)环境描写,渲染了夏日燥热的气氛,烘托出我被迫上幼儿园,不愿与母亲分别的怯懦。17象征了孤独、恐惧、秘密以及人生的苦难。18我更赞同“接受墙”。人生的苦难并非全无用,有时候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心智,帮助一个人成长。所以,与其哭喊咒骂,不如接受它的存在。【解析】14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概括。第一件事情是“我曾把一件珍爱的东西送给L。是什么,已经记不清。可
32、是有一天我们打了架,为什么打架也记不清了,但丝毫不忘的是:打完架,我去找L要回了那件东西。”“我内心沮丧而无以名状;一段情谊轻得飘散了,没有了。”第二件是“那个下午母亲要出差到很远的地方去。我最高的希望是她可能改变主意,最低的希望是我可以不去幼儿园,留在家里跟着奶奶。一迈进幼儿园的门槛,哭喊即自行停止,心里明白没了依靠,唯规规矩矩做个好孩子是得救的方略。”据此概括即可。15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文章的“我用拳头打墙,用石头砍它,对着它落泪、喃喃咒骂,但是它轻轻掉落一点儿灰尘再无所动。”“我
33、转而祈求墙,双手合什,创造一种祷词,出声地诵念、求它给我死,要么还给我能走路的腿”“直到有一天我又跟那墙说话,才突然想起,达摩的面壁是不是这样的呢?接受限制。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搬家搬得终于离那座古园远了,不能随便就去,此前就料到会怎样想念它,不想最为思恋的竟是那四面矗立的围墙”这些内容概括作答。16考查赏析语句的写法。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绕过那面青灰色的高墙走上了远途”是动作描写,“蝉鸣”是环境描写,渲染天气燥热及人物的恐惧心理;“蝉鸣浩大,高高的树下母亲的身影很小。”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作者因母亲要出差远去,自己
34、内心的不舍与恐慌。17考查对题目象征意义的理解。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字词的含意以及蕴含的感情。本文二至五段回忆儿时“和好友闹翻后,找好友拿回东西,失去了友谊,内心无比孤独”“墙很长,很长而且荒凉。捡根树枝,边走边在那墙上轻划,砖缝间的细上一股股地垂流我内心沮丧而无以名状;一段情谊轻得飘散了,没有了。”“墙”象征了内心的孤独;后来母亲出差,我舍不得,对去幼儿园充满了抗拒,内心非常无助、恐惧。结合语境“我最记得母亲消失在那面墙里的情景:母亲是绕过那面青灰色的高墙走上了远途的,高高的树上蝉鸣浩大,高高的树下母亲的身影很小,在我的恐惧里那儿即是远方”理解“墙”象征了内心的恐惧;由“其实秘密就已经是墙了。肚皮和眼皮都是墙,假笑和伪哭都是墙”分析“墙”象征秘密;结合“直到有一天我又跟那墙说话,才突然想起,达摩的面壁是不是这样的呢?接受限制。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理解,“墙”象征人生的苦难。18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藏文司法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检验卫生考试题型及答案
- 深圳中考联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笔试(2020-2024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财务税收面试题及答案
- 2025云南富源县禹泽园工程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服务人员49人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卷带答案解析2套试卷
- 才艺护士面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2025中化能源物流公司本部晨曦管培(工程建设方向)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2025上海长兴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聘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设备配备要求
- 医学免疫学 实验一 斑点印迹(Dot boltting)
- 急腹症CT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铁的单质》 课件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课件(PPT 49页)
- 大象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
- 《长城谣》说课课件
- 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教学设计
- 2022年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IPMP知识考核笔试试题
- 标准离婚协议书范文下载_范本范文
- DB34∕T 3964-2021 城市轨道交通钢轨打磨维修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