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课件_第1页
xx小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课件_第2页
xx小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课件_第3页
xx小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课件_第4页
xx小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xx 项目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i目目 录录1综合说明综合说明.11.1项目概况.1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功能分析与评价.3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4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41.5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41.6水土保持监测.41.7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51.8结论与建议.52方案编制总则方案编制总则.82.1方案编制的目的.82.2编制原则.82.3编制依据.92.4水土流失防治标准.112.5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113项目概况项目概况.123.1工程特性.123.2项目功能及规模.123.3项目区现状.143.4项目总体布局.153.5施工规划.193.6工程

2、占地.213.7土石方平衡及取土、弃渣规划.214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234.1自然概况.234.2社会经济概况.254.3水土流失概况.25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305.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305.2工程建设合理性评价.315.3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325.4结论与建议.346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366.1工程占地.366.2防治责任范围的界定.366.3水土保持防治分区.367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预测.387.1影响因子分析.347.2预测时段的划分.387.3预测范围及分区.387.4预测内容

3、和方法.397.5水土流失预测.407.6综合分析.44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458.1防治目标.458.2水土保持方案.458.3防治措施设计.488.4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安排.549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579.1监测目的.579.2监测的意义.579.3监测规划.579.4监测成果及其报送.599.5监测的实施.6010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6210.1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6210.2 效益分析.6811 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7011.1 组织领导与管理措施.7011.2 保障措施.7111.3 资金来源

4、及管理.7311.4 监督保障措施.7312 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7512.1 结论.7512.2 建议.7513 附件附件.7613.1 附件 1 委托书.7613.2 附件 2 相关附件.7613.3 附件 3 投资估算附表.7613.4 附件 4 附图.7611综合说明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项目概况1.1.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xx 项目是由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一住宅区,项目位于交界处,东面与 xx 市中心城仅一河之隔,不到 5 分钟步行路程。项目地块紧靠新城路、河堤路,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本项目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消费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城央高档社区与郊区社区的区

5、别,城市中心区居住城央社区所带来的居住环境、生活配套、教育配套和升值潜力的全新感受。是以住宅为主的高级建筑区,除住宅楼外,另设有商业设施及公共设施。项目总征用地面积 24.74hm2,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56.90hm2,规划建设用地根据功能区划分:住宅用地 11.40hm2,商业及公建配套用地 1.87hm2,道路广场用地2.81hm2,绿化用地 8.66hm2。项目总挖方量 2.58 万 m3,总填方量 47.00hm3,挖方主要来源于场地平整开挖及周边挡土墙的土方开挖,填方主要外购。xx 项目项目总投资额 16.80 亿元,其中土建投资 10.80 亿元。21.1.2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6、xx 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北纬 22.2922.52,东经 112.28113.25)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天不见雪,属南亚热带气候,靠近南海,受海洋影响大,有显著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春季多雨,潮湿;夏季炎热、时有暴雨;秋季晴多云,气候干爽;冬季较暖、光线充足。年平均日照 l789 时,年日照率达 40.1%日照时数,带来太阳幅射热量大,年平均幅射量 l04.08 千卡/cm。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8,最高温度 37.8,最低温度为 1,年平均降雨量 l756mm 左右,夏秋多台风暴雨,无霜期为 354 天,冬春有冷空气侵袭,无霜期长;年平均风速 2.1m/s,常年主导风向偏北风,次

7、主导风向偏南风。项目区位于 xx 市 xx 连南罗江围,属平原低丘区,原地形高程在 3.23.6m 之间,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土壤以赤红壤为主,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根据 2006 年广东省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结果,xx 市水土流失面积共50.0km2,其中自然侵蚀 16.78km2,占总侵蚀面积的 33.6%,人为侵蚀 33.22km2,占总侵蚀面积的 66.4%,造成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降雨径流自然面蚀、开发区建设以及坡耕地。1.1.3前期工作和设计进展情况前期工作和设计进展情况1.1.3.1前期工作概况前期工作概况2011 年 3 月,受业主委托,xx 诺诚工程咨询有限

8、公司完成了xx 峻廷湾项目申请报告 ;2010 年 12 月,取得了项目的土地用地许可证 。2011 年 6 月初,项目区局部已经开始进行了场平施工,经过清表及挖填施工,目前已有部分地表裸露,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1.1.3.2方案编制情况方案编制情况本项目建设不可避免将引起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单位 xx 华盈投资有限公司委托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写工作,旨在达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控制水土流失,保障本项目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保障项目建设与项目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接收委托后,我院立即组织人员对项目区进行踏勘

9、,对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3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现状进行了专项调查,收集了项目区有关社会经济、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资料,在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于 2011 年 6 月底编制完成了xx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本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得到 xx 市水利局及 xx 华盈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表示感谢!1.1.4项目所在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项目所在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本项目位于 xx 市,属广东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执行建设类项目二级防治标准。1.1.5方案设计深度

10、和设计水平年方案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所处的阶段要求相适应。由于本项目为立项审批阶段,本方案的设计深度应为可研设计阶段深度。本项目于 2011 年 6 月开始进行场平施工,计划于 2015 年 12 月完工,分三期建设。根据规定,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平年定为工程完工后的第 1 年,即 2016 年。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功能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功能分析与评价(1) 本项目建设不存在绝对或严格限制性因素,选址基本合理。(2)工程占地类型中以旱地及其他草地为主,没有占用基本农田,占地类型符合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取得了用地

11、许可证;(3)经过土石方平衡后,本工程需借方44.42万m3,无弃方。土石方挖填利用科学合理,有利于保持水土,基本符合水土保持对开发建设项目的建设要求。下阶段应进一步论证场地竖向布置设计,尽量减少借方数量。(4)从施工条件方面来看,项目区周边路网发达,交通便利,不需要新建临时道路,避免了土石方的开挖回填和对地表植被的破坏;(5)施工工艺方面,大型机械的使用,加快了工程进度,减少了松散土方堆放的裸露时间,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量;(6)主体工程设计了部分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在保证主体工程建设和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保持了水土。4综上所述,本项目从水土保持角度看,项目建设可行。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

12、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依照“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原则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 25.00hm2,其中项目建设区 24.74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直接影响区面积为 0.26hm2。按照本项目的施工进度安排和施工特点,结合各施工区的水土流失的类型及预测的水土流失强度来划分,共分为一期块区、二期块区、三期块区 3 个区,再将各地块分别划分为建筑区、道路广场区、绿化用地区 3 个分区进行防治。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 24.74hm2。预测施工期水土流失总量为 3591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33

13、91t。水土流失发生主要时段为施工期,应做为重点防治时段,且以建筑区和道路广场区水土流失量最大,须作为水土流失重点部位。1.5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各分区防治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区:主体工程设计已有排水工程等措施 ,本方案已对其进行分析论述, 并且需要补充必要的工程措施以及临时防护措施。新增工程措施包括为避免浪费,剥离表土作为后期绿化用土;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设计包括 设置修建临时排水沟、修建沉砂池及编织土袋拦挡等措施。道路广场区:主体工程已有排水等设计。本方案主要进行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设计,修建临时排水沟等措施。绿化用地区:主体工程已有植物措施设计,

14、本方案不再增加防治措施 。本方案实施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工程量有:排水管网 6150m,排水沟620m,开挖 967m3,浆砌石 595m3,浆砌石挡墙 11419m3,混凝土挡土墙 2068m3,美化绿化 8.66hm2,剥离表土 25980m3,临时排水沟土方开挖 1496m3,土工布8619m2,沉沙池土方开挖 264m3,沉沙池砖衬砌 84m3,编织土袋挡墙 25980m3。1.6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分为背景监测、施工期监测和自然恢复期监测,2011 年 6月2016 年 8 月。根据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和对周围环境5构成严重威胁的位置、地段,

15、初拟布设以下固定监测点进行定点监测:一期地块在南侧进口处布设 1#监测点,在东北侧河堤路进出口布设 2#监测点,在中部建筑区布设 3#监测点。二期地块在南侧进口处布设 4#监测点,在西侧新城路进出口布设 5#监测点,东侧道路挡墙布设 6#监测点,中部景观绿地布设 7#监测点。三期地块在北侧进出口布设 8#监测点,在中部建筑区处布设 9#、10#监测点。监测方法采用地面观测法、巡查、调查监测法相结合的方法;监测内容为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管理的监测;监测频次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为每 10 天 1 次,水土流

16、失危害每半月 1 次,其它内容为每月 1 次。1.7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本工程水保总投资 1700.77 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列投资 1348.68 万元,方案新增水保投资 352.09 万元。新增投资中,工程措施 2.22 万元,施工临时工程费235.96 万元,独立费用93.98 万元,基本预备费19.93 万元,本工程不需缴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通过实施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六项防治指标计算值均可达到或超过防治目标值。1.8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1.8.1结论结论从水土保持角度看,本项目不存在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中规定的绝对或严格限制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只要按

17、要求落实好防治措施,就能有效控制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8.2建议建议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建议在下个阶段的工作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在主体工程的设计中,尽量优化施工布置和施工工艺;同时对建设区的开挖要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减少边坡开挖和填筑高度。(2) 工程已经开始场平施工,目前主体工程未布设任何防护措施,建议施工单位立即按设计方案布设相关防护措施。6(3)为了使方案设计更优化,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监督管理更有效,建议加强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并在主体工程监理招标时应要求配备水保监理工程师。(4)应严格执行方案

18、实施的保障措施,建立一个在组织上、技术上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完善的保障体系,加强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5)落实“三同时”制度,使水土保持设计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6)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落实施工临时工程,特别是靠近沙坪河河堤路与新城路处的临时防护措施。2(7)工程拆迁完成后,准备进行场平施工,建议立即委托工程拆迁完成后,准备进行场平施工,建议立即委托具有乙级以上监测资质具有乙级以上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水土流失监测。的单位进行水土流失监测。7 方案编制总则方案编制总则2.1方案编制的目的方案编制的目的由于该项目所涉及的建设内容较多,施工作业范围广,工程填方数量较大,故主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形

19、成大量新的裸露地表和边坡,在雨水冲刷和重力侵蚀等作用下,结构松散的裸露面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填筑土石方和占压土地等施工行为可能导致项目区植被遭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给项目区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通过编制本方案,一方面,结合对工程影响区域水土保持现状的调查,根据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防治责任范围内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进行预测、分析,并按照预防为主、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从水土保持的角度,论证主体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使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尽可能减少径流泥沙对周边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落实本方案的水保措施,对保证工程建设

20、的顺利进行和安全生产,更好地发挥主体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再者,也是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能够得到具体落实的保证,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水土保持监督和验收的依据之一。2.2编制原则编制原则为了保证水土保持方案的质量,在方案编制过程中,我们将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布置上遵循:(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水土保持方针,尽量减少项目建设对原有地貌及植被造成的破坏;(2)完善主体工程中水土保持措施,并结合当地水保规划,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相结合;(3)将改善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恢复植被和美

21、化项目区环境放在重要地位,适当考虑经济效益;(4)方案的编制还应符合国家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的总体要求。同时,水土保持工程必须遵从“三同时”原则。82.3编制依据编制依据2.3.1法律法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0 年修订,2011 年 3 月 1 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2 年 8 月 29 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2 年 10 月 28 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1993 年第 120 号令)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

22、9 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7 年 8 月 29 日)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1998 年第 253 号令) ;(8)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 (广东省人大 1998 年 11 月 27 日通过)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8 年) ;(10)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广东省人大 1993 年9 月 16 日) ;(11)广东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 (粤府【1995】95 号) 。2.3.2部委规章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 (1995 年 5 月

23、 30 日水利部令第 5 号) ;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水利部令第 12 号)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2002 年 10 月 14 日水利部令第 16 号) ; (4)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 (水利部令第 24 号,2005年) ;(5)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水利部令第 25 号,2005 年) ;(6)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9 号,2004年) 。92.3.3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水利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环保局水保【19

24、94】513 号文)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国务院国发【2000】38 号文);(3)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国发【1993】5 号) ;(4)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国务院国发【1998】36 号文) ;(5)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制格式的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水利部保监【2001】15 号) ;(6)关于印发的通知 (发改价格2007670 号) 。(7)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办函【2002】154号) ;(8)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 (水利部、水保【2004】332 号文) ;(9)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

25、决定 (国发【2004】28 号) ;(10)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水保【2007】184 号) ;(11)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 (粤水保2009187 号) ;(12)关于印发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省级配套制度的通知 (粤水水保2010126 号) ;(13)关于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通告的通知 (广东省水利厅粤水农【2002】23 号) ;2.3.4技术标准技术标准(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2008) ;(3) 防洪标准 (

26、GB/50201-94) ;(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GB/T16453-2008) ;(5)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 ;(6)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 (SL73.6-2001) ;10(7) 水利水电工程量计算规定 (DL/T5088-1999) ;(8)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277-2002) 。2.3.5技术资料技术资料(1)xx 峻廷湾项目申请报告 (xx 诺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1 年 3 月) ;(2)xx 土地利用规划报告 ;(3)广东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 ;(4)xx 流域规划报告 ;(5)广东土壤 (广东省土壤普查

27、办公室,1993 年 4 月) ;2.4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本项目位于 xx 市,属广东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执行建设类项目二级防治标准。2.5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2.5.1设计深度设计深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所处的阶段要求相适应。由于本项目为立项审批阶段,本方案的设计深度应为可研设计阶段深度。2.5.2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本项目已于 2011 年 6 月开始场平施工,计划于 2015 年 12 月完工,分三期建设。根据规定,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平年为定为工程完工后第 1 年,即 2016 年。

28、113项目项目概况概况3.1工程特性工程特性项目名称:xx 项目项目性质:新建工程地理位置:项目位于 xx 市中心区和 xx 交界处,其东面与 xx 市中心城仅一河之隔,距离中心区不到 5 分钟步行路程。项目地块紧靠新城路、河堤路,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体位置见图 3-1。建设规模:项目区规划总用地面积 24.74hm2(其中规划路等占地面积 2.81hm2) ,项目设计总建筑面积 56.90 hm2,包括商业及住宅产品,公建配套设施齐全,区内共设 3894 个停车位,总绿化面积 8.66hm2,绿化率 35.00%。建设投资:项目总投资额 16.8 亿元,其中土建投资额 10.8

29、 亿元。建设工期:计划于 2011 年 6 月动工,2015 年 12 月底完工,计划分三期建设。3.2项目功能及规模项目功能及规模xx 项目位于 xx 市中心区和 xx 交界处,规划总用地面积 24.74hm2(其中规划路等占地面积 2.81hm2) ,项目设计总建筑面积 56.90hm2,包括商业及住宅产品。本项目地与 xx 中心区一桥之隔,即将通过新环路与中心区连为一体。本项目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消费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城央高档社区与郊区社区的区别,城市中心区居住城央社区所带来的居住环境、生活配套、教育配套和升值潜力的全新感受。是以住宅为主的高级建筑区,除住宅楼外,另设有商业设施及公

30、共设施。项目总征用地面积 24.74hm2,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56.90hm2,共建有 80 栋住宅楼。项目配套建有垃圾收集站、公厕,并设置有居委会、文化活动站、卫生站、邮政所、小区户外文体设施、小区警务室、污水处理设施等等。规划居住户数 3894户,规划总居住人数为 13629 人,用地范围内设有地下停车库和室外停车位,有停车位 3894 个。12项目区用地总体规划详见附图 2。项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3-1,项目配套设施建设情况见表 3-2。图 3-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表 3-1 项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合计备注一规划总征地面积m22473821住宅用地m21139742商

31、业及公建配套m2186773道路用地m2281474绿化用地面积m286584二总建筑面积m2568979三总建筑密度%25四容积率2.3五总住户数户3894六总人数人13629七绿地率%35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6.35九机动车停车位个3894十土石方量1土方开挖总量万 m32.582土方填筑总量万 m347.0013表 3-2 项目区配套设施情况表项目设施名称建筑面积(m2)医疗卫生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50.09小区文化室649.19文化教育幼儿园3800.00社区居委200.6社区管理299.97行政管理社区服务站200.09公共厕所80.44邮政所100.15垃圾收集站50.78市政

32、公用变电房530商业设施12384.35其他配套设施131.68总计18677.343.3项目区现状项目区现状项目位于 xx 市中心区和 xx 交界处,其东面与 xx 市中心城仅一河之隔,距离中心区不到 5 分钟步行路程。项目地块紧靠新城路、河堤路,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根据现状调查,现有地块主要以其他草地为主,地块内分为一、二、三期建设,地形地貌见图片 1图片 2。项目区已对地块进行施工,已破坏了原有的地貌及植被,由于施工过程中未对周边进行临时防护,松散的土体形成自然放坡形式,在雨水冲刷下,存在人为侵蚀现象。图片 2:项目区现状图片 1:项目区现状143.4项目总体布局项目总体布局

33、3.4.1总体规划布局总体规划布局项目充分考虑楼盘的定位与布局,将园林景观作为建筑空间的延伸,使建筑能充分融合到环境之中,环境设计采用自然或与规则或相结合,立足于现代景观,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个整体。建造一个有建筑特色和优美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采用条理清晰的人车分流模式,快速便捷顺利,尽量避免交叉、干扰。3.4.2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整个小区布置保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小区规划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现状,根据合理布局的原则,区内平面布置四大功能区:即住宅区、道路区、公建配套及附属设施区和公共绿地区。建设用地根据用地功能可分为住宅区、公建区、道路区和公共绿地区,总占地面积 24.74hm2,其中

34、住宅用地 11.40hm2,公建用地1.87hm2,道路用地 2.81 hm2,公共绿地 8.66hm2。项目总平面规划见附图 2。项目区用地平衡表详见表 3-3。表 3-3 用地平衡表用地名称面积(hm2)比例(%) 住宅用地11.4046.07公建用地1.877.55 公共绿地8.6635.00道路用地2.8111.38 规划总用地24.74 100 (1)住宅区住宅户型的单体平面根据业主之面积要求、市场情况及景观朝向等因素进行设计,户型在满足通风采光及景观因素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四围方正,方便使用提高实用率。所有的房间均有良好的采光与通风窗,既能够有效地组织南北对流通风,形成穿堂风,改善自然

35、环境的效果。户内空间拥有良好的景观,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项目区内设 3894 个机动车停车位。地下车库车位就近安排,使每个住户的停车位都靠近其建筑地下室的出入口。15(2) 商业及公建配套附属设施区商业及公建配套附属设施区主要布置于小区入口两侧,主要包括卫生站、文化活动站、户外体育活动场地、社区服务中心、肉菜市场、邮政支局、幼儿园等。良好的公建设施不仅方便了区内居民出行也丰富了居民的生活,满足各区的住户需要。 (3)道路广场区小区内 57m 宽道路全长约 5km,用地面积 2.81hm2。主要为区内入口主干道及连接各组团内部道路,道路系统力求做到人车分流,车流路线力求简单直接。机动车流线沿各

36、个组团外围布置,组团中央结合景观设计为步行系统,交通设计体现人性化。各组团还布置消防车道,满足紧急使用。为方便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原则布置在市政道路附近并邻近公共绿地。人车流线清晰分隔,交汇点设有良好视角,并设置警告标志,以防人流车流发生冲突。项目区内道路均连接至所有住宅入口,小区内道路在高层区域内基本实现人车分流,路面均为水泥砼路面,道路纵坡坡度 0.3%,横向坡度 1.5%。汽车在进入小区入口后大部分入地下车库停放,地面在入口处设少量室外停车场,沿城市道路设置的商业空间外均设置了临时停车位,保证商业的良好使用。(4)绿化用地区绿化设计结合现场展开设计,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交融。使得自然景观

37、人文化,人文景观自然化。水体的景观设计也是设计重点,水体景观将利用水体流动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小区各组团内部通过建筑的围合形成不同的院落空间,各院落空间通过架空层连接,景观得到相互渗透。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小区内、外规划了高品质绿化环境,特别是宅旁绿地面积大,绿化立体层次丰富,花园内设置尺度宜人的园灯、座椅、花坛、花架,配以草坪、灌木及常绿乔木,实现立体绿化,宅旁绿地主要以常绿乔木、灌木和草坪相结合,使各个住宅区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并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降低周边对居住区的影响。对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奔波于繁忙都市的创业者提

38、供一个回归自然和反璞归真的理想去处,满足人们居住、亲近大自然的需要。小区内的环境通过建筑成组布置自然而然围合成不同的院落空间,各院落间通过首层架空连接,保证小区最好的环境氛围,人均公共绿地为 3.6m2,规划设计绿16地率达到了 35.0,提供一个优秀的生态景观小区给住户。各绿化指标详见表 3-4。表 3-4 绿地指标表项目单位数值规划总用地hm224.74绿地总面积hm28.66公共绿地hm23.96宅旁绿地hm23.85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hm20.31道路绿地hm20.54人均公共绿地m2/人6.35绿地率%35.003.4.3地下建筑地下建筑项目区地下建筑主要为人防区域及地下停车位,项

39、目区内设 3894 个机动车停车位。地下停车位分布情况见表 3-5。表 3-5地下停车位分布情况表地块停车位(个)一期191二期1672三期2031合计38943.4.4竖向竖向规划规划现项目地块平整的地面绝对标高为 3.2-3.6m,东侧河堤标高为 8.3-8.4m,规划路标高 8.7-9.15m,高差在 5-6m,所以需要抬高小区场地标高,以便将来车辆从规划道路进入小区。同时由于该用地曾受洪水影响,为防洪需要,将场地内标高提升至与南侧规划路相当水平 9m 高程,可以避免整个小区成为洼地,以提高整个小区的防洪能力。3.4.5给水系统规划给水系统规划小区给水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区外管网由供水部

40、门建设。从新环路与河提西17路市政自来水干管上各接驳一路总进水管,管径为 DN150。室外给水系统连成环状。小区内根据用水性质分别设置水表。水表入口压力超过 0.35Mpa 的楼层设减压阀,住宅和商业部分分开计量,采用一户一表。各单体室内生活给水系统直接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3.4.6排水系统规划排水系统规划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室内污水、废水采用分流制,室外生活排水、雨水采用分流制。该区红线外东侧规划布置有沙坪镇污水处理厂,故本区不设污水处理站。本区室内污水排放为粪、污分流制,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室外小区污水管网,然后排入东侧红线外污水提升泵站,经跨河大桥流入新环路现有市政合流管,最后排入沙

41、坪镇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水根据地形就近排入小区雨水管道,室外道路及场地设置雨水口及检查井,间距约 30m。中心湖及独立水景区均设控制水位标高溢水管口。管道在改变管径、方向、坡度处、支管接入处和管道交汇处都设检查井,检查井的间距不大于 30m,靠近水体的雨水经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经调蓄后排入小区雨水管网,然后排入本区北侧雨水提升泵站,最终排入沙坪河(雨水收集后流入集水泄就近排入沙坪河主河道,当水位高于沙坪河水位时候,通过自动闸门自排,当沙坪河水位高于集水塘水位,通过泵站抽排)。平时水体贮水作为景观用水,洪涝期由溢流管排入小区雨水管网。3.4.7电力工程规划电力工程规划1)负荷等级:本工程用电负

42、荷为二级负荷2)电压等级:按照我国现行的电压标准,新区内按二个电压层次考虑,高压为 10kV,低压为 380V/220V。3)供电电源:区内设置 30 个开闭所,开闭所的接线力求简化,一般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4)变电所位置及主容量的确定,根据本新区用电负荷的预测和分布情况,考虑到供电半径运输方便,合理的进行变电所配置。5)导线敷设方式:10kV 主干电缆采用 120mm2电缆引至综合楼所配电房及箱式变电站。变配电所或箱式变电站的 380/220V 馈出电缆截面,根据建筑物用电负18荷而定,一般不宜超过 185mm2。10kV 电缆与 380/220V 电缆在道路的同侧敷设。电力电缆一般在道

43、路人行道下敷设,埋深 0.7m。同一路径电缆少于 8 根时,采用直埋方式敷设,920 根电缆宜采用电缆沟敷设。本工程优先采用电缆桥架沿地下层车道敷设。3.4.8电信工程规划电信工程规划沿住宅小区周边城市规划道路上已预埋的电信管道。 电信电缆采用穿厚 PVC 管埋地敷设方式,原则上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人行道下敷设,埋深 0.7m。电缆在转弯或分支处宜根据需要设置人、手孔井,直线段人、手孔井距离 3080m。本工程优先采用电缆桥架沿地下层车道敷设。3.5施工规划施工规划3.5.1施工交通施工交通本工程新城路、河堤路紧靠项目地块,施工中的东西向新环路由地块中部穿过,交通非常便利。本工程的施工便道主要是

44、利用项目区内主干道的道路用地,主要是用于建筑材料的运输,运输条件良好。3.5.2施工工区施工工区施工场地主要布置砼拌和系统、临时仓库、临时生活房屋等,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各个施工场地变动性较强,不适宜大面积定点布置,因此将施工生产、生活区全部布置在项目征地范围内,分别在各个建设区布设,不需另行征地和防护。3.5.3天然建筑材料天然建筑材料(1) 石料、砂料xx 市附近有众多石场供应石料,西江沿岸有较多的砂场,所供应的砂石料纯净,级配良好,能满足该项目建设的使用要求。(2) 水泥、钢材及木材项目建设所需的水泥、钢材及木材等建筑材料,可在毗邻的建筑材料集散地的佛山市及全广东省范围内选购。(3) 土

45、料 项目所需土料在 xx 市合法料场购买,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供方负责。193.5.4施工工艺施工工艺 由于防洪需要,场地标高提升至与南侧规划路相当的高程 8.79.15m,本工程土石方量主要为填方工程量。首先在场地周边采用挡土墙拦挡,场地经初步平整后,进行地下室的基础施工,基础施工完成后,紧接进行地下室的施工,在地下室混凝土浇筑完毕并达到强度后再进行土方填筑施工。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采用机械化施工为主,适当配合人力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1)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开挖主要有场地平整、建筑地基、地下车库等。基础开挖采用自上而下分层的方式,土方开挖分层平均高度 2

46、10m。土石方堆放于开挖区周边,便于后期填筑。3m3挖掘机开挖土方,88kW 推土机配合集土,装 15t 自卸汽车运输。(2)土石方填筑 土石填筑主要包括道路区、公共绿地填筑、公共建筑设施区填筑等,可直接利用土石开挖料。填筑时,选择比较干燥的粘性土或砂料,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下层应选用水稳定性较好的砂砾填筑,对于用细粒土填筑的路堤边坡,要避免地表水侵入填土内部,防止因土质过于潮湿而使边坡或路基失去稳定。采用 3m3装载机自开挖区挖装 15t 自卸汽车运输,人工摊铺,2.8kW 蛙式打夯机夯实。3.5.5项目建设计划项目建设计划本工程总工期共 54 个月。工程于 2011 年 6 月正式开工,至

47、 2015 年 12 月底完工。项目施工进度表见表 3-6。本工程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占地 8.81hm2,西北侧为大面积农田、鱼塘,东侧为河堤西路,南邻新环路。总建筑面积为 4.61hm2。二期占地 6.01hm2,西北为现有乡村道路,南邻新环路,东侧为大面积农田、鱼塘。总建筑面积 22.56hm2。三期地块占地 7.10hm2,北邻新环路,西侧为新市政路,东侧为现有乡村道路。总建筑面积约 29.72hm2。表 3-6 xx 项目施工进度表工作阶段计划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20一期项目施工阶段2011.62012.6二期项目施工阶段2012.72013.12三期项目施工阶段2014.12015.

48、123.6工程占地工程占地根据总规方案图和用地红线图,项目总建设用地为 24.74hm2,在总征用地范围内,包括旱地 11.69hm2,其他草地 15.37hm2,坑塘水面 0.68hm2。各项区域占用土地类型及面积详见表 3-7 所示。表 3-7 工程占地面积表 单位:hm2地类旱地其他草地坑塘水面合计用地性质备注一期4.874.730.339.93永久征地二期3.283.5206.80永久征地三期3.544.120.358.01永久征地合计11.6912.370.6824.74永久征地3.7土石方平衡及取土、弃渣规划土石方平衡及取土、弃渣规划3.7.1土石方平衡土石方平衡本项目的规划坚持以

49、生态概念为主题,表现出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理解,道路、建筑群均依现状地形兴建,以减少土方工程量和地表扰动面积,满足每个地块对景观的要求。为防洪需要,将场地内标高提升至与南侧规划路相当高程。每幢建筑区均独立建造,相互间通过项目区内道路连接,建筑群开挖土方可作为公共绿地用土和道路区填方。本工程总开挖方量为 2.58 万 m3,总填方量为 47.00 万 m3。开挖方主要来源于住宅区平整及绿化用地区土方开挖。回填方主要为满足防洪要求提升场地的土方回填。地下部分为人防区域结合车库,所有挖方均用于区内回填。土石方平衡具体见表 3-8,土石方流向框图见图 3-4。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土石方填筑量较大,工程开挖料

50、主要以粘土、砂土为主,粘土和砂土可直接进行利用,通过调配土石方,无弃方。表 3-8 土石方平衡及流向表 单位:(万 m3)挖方填方调入调出外借弃方一期1.0318.8017.77二期0.7213.1612.44三期0.8315.0414.2121合计2.5847.0044.42图 3-4 土石方流向框图 (单位:万 m3)3.7.2取土、弃渣规划取土、弃渣规划 本工程填土拟采用外购的方式,所有挖方均用于区内回填,无弃渣。224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4.1自然概况自然概况4.1.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项目位于广东省江门 xx 市 xx,行政区划隶属于 xx 市。xx 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地

51、理坐标为北纬 22.2922.52、东经l12.28113.25,与南海、顺德隔江相望,325 国道、江鹤和佛开高速公路、江肇公路纵横贯穿全市,水陆交通便利。其中沙坪镇位于 xx 市中部,325 国道南北贯穿全镇,广开高速公路从旁而过,江鹤高速和江鹤一级公路连接共和。4.1.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4.1.2.1区域地形地貌及项目区原状地貌情况区域地形地貌及项目区原状地貌情况xx 地质构造属华南褶皱系粤中凹陷,有亚婆髻背斜、白水坑复背斜、茶山单斜、大昆仑单斜、那水向斜;断裂有恩平-新丰深断裂带、西江大断裂,其中恩平新丰深断裂带在市内自南而北纵贯全境,为境内最重要的区域性断裂。xx 地形东西宽,南北狭

52、长,中部山峰绵亘,丘陵起伏,地势自西略向东倾斜东部低平,北最低,最低大埠围,海拔仅 1m。丘陵主要分布在市境东北、中南部,面积达 1003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 90.5%;海拔 500m 以上山地 23.3km2,占全市总面积 2.1%,其中皂幕山主峰亚婆髻海拔 807.5m,为全市最高山峰;冲积平原面积为 82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 7.42%,主要分布在古劳、沙坪。4.1.2.2项目区现状地貌情况项目区现状地貌情况项目区位于 xx 市 xx 连南罗江围,属平原低丘区,原地形高程在 3.23.6m 之间,地形起伏变化不大。4.1.3气象水文气象水文xx 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温和,雨

53、量充沛,冬天可见霜,不见雪,属南亚热带气候,靠近南海,受海洋影响大,有显著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春季多雨,潮湿;夏季炎热、时有暴雨;秋季晴多云,气候干爽;冬季较暖、光线充足。年平均日照 l789h,年日照率达 40.1%日照时数,带来太阳幅射热量大,年平均幅射量l04.08 千卡/cm。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22.8,最高温度 37.8,最低温度为 1,23年平均降雨量 l756mm 左右,夏秋多台风暴雨,无霜期为 354 天,冬春有冷空气侵袭,无霜期长;年平均风速 2.1m/s,常年主导风向偏北风,次主导风向偏南风。4.1.4河流水系河流水系xx 市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分散,市内的主要河道有

54、8 条,主河道长 221km,共计流域面积 1108km2。流域面积在 100km以上的有 5 条,分别是沙坪河、宅梧河、靖村水、双桥水和址山河;除沙坪河属西江一级支流外,其余均属潭江水系。潭江发源于阳江县牛围岭山,自西向东流经恩平、开平自开平牛湾区升平流入新会市,到双水区附近折向南流,经银洲湖出崖门,注入黄茅海。项目区内无大的河流水系通过,项目区东侧为沙坪河。沙坪河源于皂幕山,流经沙坪北侧,于杰洲附近注入西江。长 37.6km,流域面积 324 km2。项目区水系分布见图 4-1。图 4-1:项目区水系图4.1.5土壤植被土壤植被项目区成土母质主要有花岗岩、砂页岩和少量的石灰岩。主要土壤类型

55、为赤红壤。项目区地带性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植被以果林和杂林为主,大部分为次生乔灌木及杂草,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桉树等,人工树种以经济果林为主,主要有荔枝、龙眼、柑桔、香蕉等,其中次生林大部分为树龄510 年的桉树。项目区主要为旱地、坑塘水面和其他草地等。24照片 4-1 项目区土壤 照片 4-2 项目区植被4.2社会经济概况社会经济概况xx 市总面积 1108.3km2。201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160.62 亿元,增长 1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12.64 亿元,增长 3.6%;第二产业增加值 89.86 亿元,增长 17.5%;第三产业增加值 58.1

56、2 亿元,增长 9.9%。三大产业的比例是7.9:55.9:3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3638 元,增长 11.7%。 “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8%,人均 GDP 年均增长 12.9%。4.3水土流失概况水土流失概况4.3.1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现状4.3.1.1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根据广东省水土保持三区划分通告,本项目建设用地区域属于广东省水土流失治理重点防治区划分中的重点监督区(见图 4-2:广东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图) 。水土流失容许值 500t/km2a。根据 2006 年广东省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结果,xx 市水土流失面积共50.0km2,其中自然侵蚀 16.7

57、8km2,占总侵蚀面积的 33.6%,人为侵蚀 33.22km2,占总侵蚀面积的 66.4%,造成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降雨径流自然面蚀、开发区建设以及坡耕地。4.3.1.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2011 年 6 月中,我院技术人员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植被情况、水土流失状况等进行了调查。根据现状调查,项目区部分地块已进行了土地平整施工,地表裸露,现根据建设项目是否对地表造成扰动及扰动情况,将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分成以下两类:(1) 已开工部分水土流失现状一期项目地块已经开始场地平整,而且基本平整完毕,虽然本区局部地段边坡防护、植草绿化、排水等防治措施未及时实施,但建设单位在场地汇水口处布置了较有效的拦挡

58、措施,通过现状调查看来,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对周边的农田、道路暂时尚未造成大的影响。(2)未开工部分水土流失现状25根据实地查勘,未开工部分占地面积约 15.0hm2,占地类型基本为旱地、其他草地等,底层草被起到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没有明显水土流失痕迹,水土流失情况属微度,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在区域水土流失容许值(500t/km2a)以内。照片 4-3 已开工部分裸露现状 照片 4-4 未开工部分现状4.3.2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给城市和乡村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人为活动使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地表土壤失去保护,造成表土流失。特别是遇雨产生径流冲刷,使下游河床逐年淤高,不能发挥

59、其应有的工程效益,并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转而造成水土流失区的工农业生产产值低下,人们生活贫困等恶性循环现象。项目位于 xx 市中心区和 xx 交界处,项目区周边区域有道路、鱼塘等,若防护不当,项目建设将对周边交通道路与鱼塘造成不良影响。4.3.3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及主要经验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及主要经验4.3.3.1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xx 市属广东省水土保持分区中的沿海及珠江三角洲丘陵台地侵蚀区,人为水土流失比较突出。近年来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积极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为该区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近年来的采石取土、开发基建、筑路等诸多原因,新的水土流失又不断产生,土壤侵蚀量比过

60、去更多、更快、危害也更大。开发建设是造成近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治理必须采取综合防治之路,特别是城市水土流失。本工程区域内周边布置有挡土墙、截排水沟,区内布置有绿化用地,地面硬化等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效果较好。264.3.3.2同类工程水土保持治理经验为更好的做好本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我们对我院编制水保方案的多个产业基地开发项目进行了调查,对其水土保持治理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得出主要经验如下。(1)管理经验 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管理,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贯彻水土保持方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加强管护、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三同时”防治原则,即水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