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转向架新技术专题讲座PPT学习教案_第1页
机车转向架新技术专题讲座PPT学习教案_第2页
机车转向架新技术专题讲座PPT学习教案_第3页
机车转向架新技术专题讲座PPT学习教案_第4页
机车转向架新技术专题讲座PPT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机车转向架新技术专题讲座机车转向架新技术专题讲座第1页/共33页第2页/共33页第3页/共33页第4页/共33页第5页/共33页5、各型HXD机车总体布置特点l均采用中间走廊方式 600700(走廊宽度:mm)l均采用独立通风方式 侧墙、侧墙、侧顶盖l均采用单司机驾驶舱第6页/共33页第7页/共33页第8页/共33页第9页/共33页HXD2型机车转向架简介第10页/共33页HXD2型机车转向架简介第11页/共33页HXD2型机车转向架简介第12页/共33页HXD2型机车转向架简介各型轴箱免维护行程: HXD1 120万KM HXD2 100万KM HXD3 3040万KM第13页/共3

2、3页HXD2型机车转向架简介第14页/共33页HXD1、HXD3均采用轮盘式制动方式HXD2型机车转向架简介第15页/共33页径向转向架技术径向转向架技术第16页/共33页第17页/共33页l普通转向架与径向转向架 机车轮对定位的纵向刚度很大,这是为了传递纵向的牵引力所必须的。因此,转向架内的几根车轴总是保持平行,即使进入曲线也是如此。图1为普通三轴转向架通过曲线的情况,第1轴的车轮平面与轮轨接触点轨道切线的夹角称为前轴的冲角。由于冲角的存在,增大了轮轨间的横向作用力、使车轮易于爬轨,而且使轮缘和轨侧磨耗增加。图1 普通三轴转向架通过曲线的情况 径向转向架技术径向转向架技术第18页/共33页l

3、普通转向架与径向转向架 图2为径向三轴转向架通过曲线的情况,前轴和后轴都向曲线半径方向偏斜而占据径向位置,使冲角为零。冲角为零的好处是减少了轮缘的磨耗,减小了轮轨横向作用力,减小了车轮爬轨的危险性,减少了踏面与轨面间的滑动,从而改善曲线上机车的粘着性能。 图2 径向三轴转向架通过曲线的情况 径向转向架技术径向转向架技术第19页/共33页l机车径向转向架对机车径向转向架来说,轴箱纵向定位装置已不能用来传递牵引力了,而要另外增加一套牵引装置,称为牵引与导向功能的分离。l车辆径向转向架 车辆径向转向架结构及作用相对比较简单,其在70年代初便开始出现并陆续投入运用,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将其作为货车转向架的

4、一种重要形式。 径向转向架技术径向转向架技术第20页/共33页l 机车径向转向架 基于上述原因,机车径向转向架比较复杂,机车径向转向架的实际应用比车辆的晚了10多年。机车径向转向架分也为自导向及迫导向两类。自导向结构相对简单,应用较广。机车自导向径向转向架,是靠内外轮纵向蠕滑力形成的力偶来实现轮对的径向调节,与车辆自导向转向架机理相同,但具体实现方法有极大差异。 径向转向架技术径向转向架技术第21页/共33页 美国GM公司推出的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径向转向架技术第22页/共33页机车三轴径向转向架径向调整装置结构 1导向梁;2扭筒;3支承关节;4转臂;5中间连杆;6拉杆座。 径向转向架技术径向转向

5、架技术第23页/共33页与常规转向架相比,机车径向转向架有下述优点:曲线通过性能大大改善,轮缘及轨侧磨耗大大减轻,防止脱轨的安全性明显提高;直线运行横向稳定性与曲线通过性能达到良好的协调;曲线上的粘降减少,机车牵引性能明显提高。 径向转向架技术径向转向架技术第24页/共33页l机车径向转向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我国铁路曲线所占比例较大,轮轨磨耗非常突出,严重影响着铁路运输能力。发展机车径向转向架不仅有利于提高山区铁路、繁忙干线的列车速度和运能,也有利于提高运能。机车径向转向架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应用范围包括: 用于重载牵引,特别是多曲线区段的重载牵引; 用于多小半径曲线的山区线路; 用于提高

6、既有线路的列车速度,特别是曲线半径较小区段的提速; 地铁及轻轨线路的曲线半径较小,机车径向转向架可用于地铁及轻轨车辆的动车转向架。径向转向架技术径向转向架技术第25页/共33页l主动悬挂是指需要依靠附加的能源提供能量来支持机车车辆悬挂系统的工作的悬挂系统。又称有源悬挂。l主动悬挂系统根据机车车辆在轨道上的运行状态实时地主动改变其悬挂特性,使机车车辆在各种线路激扰作用下保持最优的动力学性能。l主动悬挂系统根据其所在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一系主动悬挂、二系主动悬挂;根据其作用方向的不同又可分为横向主动悬挂、垂向主动悬挂、纵向主动悬挂。主动悬挂技术主动悬挂技术第26页/共33页l主动悬挂系统主要由机械

7、悬挂单元、传感单元、控制单元和作动单元四大基本部分组成。机械单元:与传统的机车车辆悬挂系统一样,由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组成。传感单元:包括传感器及其放大调理电器,主要用于检测机械单元的输出,如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给控制单元提供整个车辆系统的状态信息。主动悬挂技术主动悬挂技术第27页/共33页l主动悬挂系统主要由机械悬挂单元、传感单元、控制单元和作动单元四大基本部分组成。 控制单元:一般采用数字计算器,对传感单元提供的信息根据一定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处理,给作动单元提供控制指令。它是主动悬挂系统的核心或“大脑”。 作动单元: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作动单元输出相应的物理量,如力、位移等,直接作用于机械悬挂单元,使车辆悬挂系统的特性保持最优。作动单元一般采用电动伺服、液压伺服和机电伺服装置。主动悬挂技术主动悬挂技术第28页/共33页l不同作动单元特点 电动伺服装置可直接利用压缩空气作为能源,实施方便,但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系统响应较慢; 液压伺服装置响应快,出力大,但需要增加液压站,投资大; 机电伺服装置以电为能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