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孔子(前孔子(前551前前479)名)名丘丘,字,字仲尼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教育家家。 论语论语是记载是记载孔子孔子及其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言行的书,是儒家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的重要经典著作。四书:四书:论语论语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孟子孟子五经:五经:诗诗书书 礼礼 易易 春秋春秋颛臾(颛臾(zhuny) 冉(冉(rn)有)有 社稷(社稷(shj) 彼相(彼相(xing)矣)矣 虎兕(虎兕(s)出于柙()出于柙(xi) 椟(椟(d)近于费(近于费(b) 相(相(xing)夫子)夫子字词正音
2、 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康”是谥是谥号,号,“子子”是尊称,前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 冉有(前冉有(前552年生,卒年不详)姓冉,名求,字子有,年生,卒年不详)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也称冉有,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季康子任岁。季康子任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臣,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臣,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参与季氏的事。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
3、,参与季氏的事。 季路(前季路(前542前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比孔子小年弟子,比孔子小9岁。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岁。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做季康子的家臣,后死于卫国内乱。因任于季氏,又称季路。做季康子的家臣,后死于卫国内乱。因任于季氏,又称季路。 文中人物文中人物孔子、冉有、季路、季氏孔子、冉有、季路、季氏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权臣家臣(学生)老师季氏冉有、季路孔子争权夺利礼治仁政文文 谋谋 武武 勇勇背景简介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
4、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
5、话。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明确:明确:季氏将要攻打季氏将要攻打( (附属国附属国) )颛臾,冉颛臾,冉有、季路两人拜见孔子,说道:有、季路两人拜见孔子,说道:“季氏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理解文章理解文章孔子曰: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明确:明确:孔子说: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颛臾,先代的
6、国君曾经任命它主你吧!颛臾,先代的国君曾经任命它主持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持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是鲁国的藩属,为什么要讨伐它之中,是鲁国的藩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呢?”1.1.对于对于“将伐颛臾将伐颛臾”一事,冉有和一事,冉有和 季路是怎样向孔子表述的?季路是怎样向孔子表述的?思考回答两个问题思考回答两个问题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写,说成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写,说成“有事有事”,接下来又振振有词地提出讨伐的理由,可见接下来又振振有词地提出讨伐的理由,可见他是赞同这场战争的。他是赞同这场战争的。孔子坚决反对讨伐,对二人当面斥责。孔子坚决
7、反对讨伐,对二人当面斥责。 先王以为东蒙主,先王以为东蒙主, 且在邦域之中矣,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是社稷之臣也不可伐不可伐不必伐不必伐不当伐不当伐2.2.孔子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孔子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冉有曰: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明确:明确:冉有说:冉有说:“季康子要这么做的,我季康子要这么做的,我们两人都不想呢。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曰: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焉用彼相矣?明确:明确:孔子说:孔子说:“冉求
8、!周任有句话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展现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行就要辞展现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行就要辞职职,( (盲人盲人) )站不稳却不去护持,将要站不稳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辅助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辅助的人呢?的人呢? 且尔言过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龟玉毁于椟中,是是谁之过与谁之过与? ”明确:明确: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木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木笼子里逃了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子笼子里逃了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孔子是怎么样责备冉有的?孔子是怎么样责备冉有的? 陈力就列,不
9、能者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将焉用彼相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中。引证引证类比类比比喻比喻冉有曰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后世必为子孙忧。”明确:明确:冉有说: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离季颛臾,城墙坚固,离季孙的封地费很近,现在不占领孙的封地费很近,现在不占领 ,日后一定,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曰孔子曰 :“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1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明确:明确:孔子说:孔子说:“冉求!君子厌恶那些不冉求!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分我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安之。明确:明确:( (若是若是) )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
11、便不会倾覆。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覆。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抚他们。使他们来了之后,就要治教化招抚他们。使他们来了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使他们安定下来。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而在萧墙之内也。 明确:明确:如今仲由和冉求辅助季孙,远方的如今仲由和冉求辅助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抚,国家人不归服,却不
12、能用文治教化招抚,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内使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内使用武力,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用武力,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国内呢。在鲁国国内呢。 古人一般房屋建筑结构古人一般房屋建筑结构孔子对冉有言论的批驳孔子对冉有言论的批驳正确之举:正确之举: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 无倾。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既来之,则安之。冉有、子路的三点错误:冉有、子路的三点错误
13、:(今由与求也,相夫子,)(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孔子的治国主张孔子的治国主张盖盖均均无贫,无贫,和和无寡,无寡,安安无倾。夫如是,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故远人不服,则修修文德文德以来之;即来以来之;即来之,则安之。之,则安之。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谋动干戈于邦内谋动干戈于邦内二人无德二人无德二人无能二人无能二人兴乱二人兴乱潜台词:潜台词: 答:本文记录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表明了孔子答:本文记录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表明了
14、孔子反对战争,坚持礼治,施行仁德、仁政的思想反对战争,坚持礼治,施行仁德、仁政的思想和主张。和主张。请大家想想本文的主题应当是什么?请大家想想本文的主题应当是什么?季季 氏氏 将将 伐伐 颛颛 臾臾将有事于颛臾将有事于颛臾 (将伐颛臾(将伐颛臾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尔是过与 批评冉有批评冉有 先王封国先王封国 邦域之中邦域之中 社稷之臣社稷之臣 抨击季氏抨击季氏 夫子欲之夫子欲之 (为自己辩解)(为自己辩解) 引名言引名言焉用彼相矣焉用彼相矣用比喻用比喻谁之过与谁之过与阐明为人立世的准则阐明为人立世的准则 追究二人过错追究二人过错 必为子孙忧必为子孙忧 (为季氏开脱)(为季氏开脱) 君子品质君子
15、品质 政治主张政治主张 揭穿阴谋揭穿阴谋 批评冉有批评冉有 提出主张提出主张 师德师德人德人德 政德政德 善善 良良 正正 直直 爱爱 国国 爱爱 民民冉有冉有 季路季路 孔子孔子 本文的思路本文的思路(不可伐)(不可伐) (不必伐)(不必伐) (不当伐)(不当伐) 19981998年年1 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月,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人类要在2121世纪生存下去,必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须回头2500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请你说说我们当代人,应该从本文或请你说说我们当代人,应该从本文或论语论语中获得什
16、么样的生存和发展的启示?中获得什么样的生存和发展的启示?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故孟子故里邹城市,里邹城市,位于山东省位于山东省南部,与孔南部,与孔子的故乡曲子的故乡曲阜毗邻,很阜毗邻,很早就被人们早就被人们合称为合称为“邹邹鲁鲁”。 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治家、教育家。他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后世多把他与孔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后世多把他与孔子并称并称“孔孟孔孟”。早年曾游历齐、宋、魏等国,曾任齐宣。早年曾游历齐、宋、魏
17、等国,曾任齐宣王客卿。孟子一书是记载战国时代孟子言行的。共王客卿。孟子一书是记载战国时代孟子言行的。共七篇,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基本上是七篇,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基本上是对话语录集。它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孟子游说各国时与各对话语录集。它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孟子游说各国时与各诸侯王以及其他一些人讨论各种问题的经过和彼此的重诸侯王以及其他一些人讨论各种问题的经过和彼此的重要言论。中心思想是要言论。中心思想是“仁义仁义”,提出,提出“省刑罚,薄税敛省刑罚,薄税敛”的仁政主张和的仁政主张和“民为贵,君为轻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书中的的民本思想。书中的文章笔带锋芒,长于辩论,善
18、用譬喻,颇富有雄辩家的文章笔带锋芒,长于辩论,善用譬喻,颇富有雄辩家的气概。无论从篇章结构和言辞文采上都较论语有了气概。无论从篇章结构和言辞文采上都较论语有了很大发展,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很大发展,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孟子孟子与与论语论语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并称并称“四书四书”,与,与“五经五经”(诗诗书书礼礼易易春秋春秋)并称,是儒家的)并称,是儒家的经典。经典。孟子与孟母三迁(先迁于坟,再迁于孟子与孟母三迁(先迁于坟,再迁于市,后迁于学)市,后迁于学)已学文章:已学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一 、第一段、第一段 1.
19、字词句重点:字词句重点: 凶、河东、河内凶、河东、河内 、无如、无如、 寡人之寡人之于于国也国也 则移其民则移其民于于河东,移其粟河东,移其粟于于河内河内 寡人寡人之之于国也(无如寡人于国也(无如寡人之之用心者)用心者) 察邻国察邻国之之政(邻国政(邻国之之民不加少)民不加少)于于之之译文译文:梁惠王说:梁惠王说:“我我对于对于国家,(总算)尽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移到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转移到河内;河东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遇到饥荒也是这样这样。考察考察邻国的政治,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没有像
20、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更减少,减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这是为什么呢?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这是为什么呢?”2. 梁惠王施行的政策是什么?困惑有哪里?梁惠王施行的政策是什么?困惑有哪里?于国尽心:移民于国尽心:移民 移粟移粟困惑在:民不加多困惑在:民不加多 第二、三、四自然段第二、三、四自然段 1. 注音:注音: 王好(王好(ha)战)战 弃甲曳(弃甲曳( y )兵)兵 2. 重点词句:重点词句: 好、请、填然鼓之好、请、填然鼓之 弃甲曳兵而走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百步而后止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译文: 孟子回答说:孟
21、子回答说:“大王大王喜欢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敲响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扔掉,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扔掉盔甲盔甲拖着拖着武器武器逃跑逃跑。有人有人逃跑了一百步逃跑了一百步然后然后停了下来,停了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凭自己只跑了五十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梁惠王说:“不行,不行,只不过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那也是逃跑啊。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
22、理,就不要指望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3. 梁惠王自谓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尽心于国”,问孟子,问孟子“民不加多民不加多”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没有正面回答呢?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没有正面回答呢?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问题,而是用设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问题,而是用设喻的方式,这样既不容易激怒对方,又便于喻的方式,这样既不容易激怒对方,又便于启发对方。启发对方。比喻梁惠王的治国与邻国之君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比喻梁惠王的治国与邻国之君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节
23、轻或重的区别4.孟子用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这个事例来比喻什么?这个事例来比喻什么?5.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一一句?句?这句话既回答了这句话既回答了“民不加多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的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能使
24、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第五、六段第五、六段 重点字词:重点字词: 1. 注音:注音: 胜(胜(shng)食)食 数(数( c )罟()罟( g ) 衣(衣(y)帛)帛 鸡豚(鸡豚( tn)狗彘()狗彘( zh )之畜(之畜(x) 庠(庠(xing)序)序 孝悌(孝悌(t) 然而不王(然而不王(wng)谷不可谷不可胜胜食食 数罟数罟 以以时时 可以可以衣衣帛矣帛矣 无无失其时失其时 庠序庠序 颁颁白者不负白者不负戴戴于道路于道路 然而然而不不王王者者 树之树之以以桑桑 申之申之以以孝悌之义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颁白者不负戴于于道路道路 未未之之有也有也 尽尽 密网密网 按照按照
25、 穿穿 通通“毋毋” 学校学校 同同“斑斑”,斑白。,斑白。 顶着东西顶着东西 这样却还这样却还 称王称王 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译文: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吃不完。密网密网不下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使百姓对生养死葬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
26、葬没有什么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穿丝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不要耽误它的繁殖时机,七十岁耽误它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反复讲给百姓听,给百姓听,须发花白须
27、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3.3.孟子在指出梁惠王的缺点之后,那怎样才能使民孟子在指出梁惠王的缺点之后,那怎样才能使民加多呢?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地孟子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引出自己“仁政仁政”的主张的主张。那么,那么,孟子的主张有哪些呢?孟子的主张有哪些呢? 措施措施 效果效果 不违不违 不可胜食也。不可胜食也。 主张一主张一 鱼鳖鱼鳖
28、不可胜食也。不可胜食也。 斧斤斧斤 不可胜用也。不可胜用也。 养生丧死无憾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王道之始侧重于发展农业生产侧重于发展农业生产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主张二主张二七十者衣帛食肉,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也(王道之成王道之成)除了要合理发展生产,制民之产外,还有教化百姓的主张除了要合理发展生产,制民之产外,还有教化百姓的主张第七段第七段1.1.注音:注音:饿殍(殍(pipio
29、o)2.2.重点字词:重点字词: 食食人人食食不知不知检检 涂涂有饿有饿殍不知殍不知发发 岁岁也也 王王无罪无罪岁岁 斯斯天下之民至焉天下之民至焉 狗彘食人食狗彘食人食而而不知检不知检 是何异于刺人是何异于刺人而而杀之杀之吃,动词;食物,名词。约束同吃,动词;食物,名词。约束同“途途”,道路。打开,道路。打开 年成年成 同同“毋毋”,不要。动词,归咎、归,不要。动词,归咎、归罪罪 则,那么则,那么 转折连词转折连词 递进连词递进连词第七段译文第七段译文:“(贵族家的)猪狗(贵族家的)猪狗吃吃人人所吃的所吃的食物食物,不知道,不知道制止制止;道路上道路上有有饿饿死的人死的人,不知道,不知道开仓赈
30、济开仓赈济。百姓死了,。百姓死了,就说: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为)年成年成(不好)。(不好)。这种说法这种说法与与拿刀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兵器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大王?大王不要归罪不要归罪于年于年成,成,那么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对比对比狗彘食人食狗彘食人食 诸侯贵族诸侯贵族涂有饿殍涂有饿殍 下层百姓下层百姓通过对比,写出了社会的通过对比,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同时也对梁惠王不平等,同时也对梁惠王自认为自认为“于国尽心于国尽心”的驳的驳斥斥劝勉梁惠王抛弃虐政,消除自满,施行
31、仁政,劝勉梁惠王抛弃虐政,消除自满,施行仁政,才能才能“天下之民至焉天下之民至焉”目目的的凶凶 (1)不吉祥,不幸不吉祥,不幸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以乱则凶(荀子荀子) (顺应自然的变化,(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险) (2)庄稼收成不好庄稼收成不好 河东凶亦然(河东凶亦然(寡人寡人之于国也之于国也)(3)凶残、残暴凶残、残暴 攘除奸凶(攘除奸凶(出师出师表表)(4)恐惧而喧嚷骚动恐惧而喧嚷骚动 敌入而凶(敌入而凶(国语国语)(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
32、而喧嚷骚动)而喧嚷骚动)察察 (1)观察、仔细看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徐而察之(石钟山石钟山记记) (2)考察考察 向察众人之议(向察众人之议(赤壁赤壁之战之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必以情(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察临国之政(察临国之政(寡人之寡人之于国也于国也)(3)考察后推荐考察后推荐 察臣孝廉(察臣孝廉(陈情陈情表表)(4)明智、精明明智、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答客难 )喻喻(1)告诉,使人告诉,使人知道知道 今将喻子五篇之诗今将喻子五篇之诗(汉书汉书)(2)明白、知道明白、知道 成语有成语有“家喻户晓
33、家喻户晓”(3)比喻比喻 王好战,请以战喻王好战,请以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4)通通“愉愉” 庄周梦为蝴蝶,栩栩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与(庄子庄子齐物齐物论论 )兵兵 (1)兵器、武器兵器、武器 兵刃既接(兵刃既接(寡人之寡人之于国也于国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过秦论) (2)军事、战争军事、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孙子兵法)(3)军队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廉颇蔺相如列廉颇蔺相如列传传)(4)士兵士兵 可汗大点兵(可汗大点兵(木兰木兰诗诗)直直(1)与与“弯弯”相对相对 木受绳则
34、直(木受绳则直(劝学劝学) (2)正确的、正直的正确的、正直的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直(指南录指南录后后序序) (3)面对、遇到面对、遇到 与单于相直(与单于相直(汉书汉书) (与单于相面对)(与单于相面对) (4)价值,后写作价值,后写作“值值” 系向牛头充炭直(系向牛头充炭直(卖卖炭翁炭翁)(5)副词,仅、只是。副词,仅、只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6)副词,径直、一副词,径直、一直。直。侯生摄敝衣冠,直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上载公子上坐(信陵信陵君窃符救赵君窃符救赵)(7)副词,竟然副词,竟然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为此廪廪也(论积贮论积贮疏疏)数数sh(1)数目、数量数目、数量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2)几,几个几,几个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毙之(狼狼)(3)命运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级教育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全球贸易的数字化趋势分析
- 三明市人民医院食管憩室切除术考核
- 漳州市人民医院用药错误防范考核
- 花茶公司年会策划方案
- 考察接待活动方案
- 红海企业年会活动方案
- 英语故事大王活动方案
- 美团圣诞节公司活动方案
- 线上教学教研活动方案
- 物业客服沟通技巧培训
- 中国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急诊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 2023年小学科学实验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 《水蓄冷工程设计规范》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教程教案全书电子教案整本书课程设计
- 高三英语人教版一轮复习复习课应用文写作信课时2教学设计
- 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监测-洞察分析
-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 高一女生安全教育
- 手术室夜班工作总结
- 2025营养指导员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