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方法指导_第1页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_第2页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_第3页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_第4页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说的小说的考点考点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考点五、考点五、品味语言特色品味语言特色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考点七、独特探究创新考点七、独特探究创新v题型有:题型有:1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 2、小说中的、小说中的X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分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分析。3 3、X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有哪些性格特点?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有哪些性格特点? 4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

2、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v解题思路: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白描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节、白描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要求作答。 v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X是一个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么样,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答题步

3、骤v下定义(身份)下定义(身份)+ +做了哪些事做了哪些事+ +性格特征性格特征+ +社社会意义会意义vXXXX是一个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他怎么样,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什么情节),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想品质)。例题(一)例题(一)0808年广东卷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河的第三条岸2 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母亲”这一这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5 5分)分)思路:思路:描写人物的手法有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有哪些? 研读文本有关人物的描写部分。研读文本有

4、关人物的描写部分。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家庭妇女。(先用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先用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她对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语言和心理描写分析)(语言和心理描写分析)但对父亲,她虽不理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解,在物质方面是

5、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很容易偷到的地方。(行动描写分析)(行动描写分析)可见她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妇女(性格思想品质性格思想品质)。v20072007年海南宁夏卷年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林冲见差拨v13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 6分)分) v第一问(第一问(2 2分):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分):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的势利小人。v第二问(第二问(4 4分):分)

6、:对比法。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为“贼配军贼配军”、“贼骨头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久后必然发迹”。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第一,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第二,通过人物的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描写揭示人物的

7、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 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介绍和评价。 v题型有:题型有: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v 分析概括环境的特点;分析概括环境的特点;v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 v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

8、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 1、烘托人物的心情;烘托人物的心情;2 2、烘托周围的气氛;烘托周围的气氛;3 3、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4 4、暗示社会环境;暗示社会环境;5 5、突出主题;突出主题;6 6、交代故事发生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的时间、地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作答。v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X具体描写了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的抒情

9、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的情节发展。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常见手法v渲染烘托:用景物烘托人物内心世界,渲染烘托:用景物烘托人物内心世界, 渲染气氛。渲染气氛。v虚实结合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动静结合 运用各种修辞运用各种修辞 细节细节v时空顺序:远近结合时空顺序:远近结合 上下上下 正面侧面正面侧面高考例题v20082008年高考语文年高考语文( (浙江卷浙江卷) )v乌米乌米 俄阿俄阿马马高尔基高尔基v1919指出第指出第5 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自然段中景物描写

10、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 5分分 )v2、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的阿伊佩特里山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佩特里山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片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周围形成了一片肃穆静谧的气氛

11、。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

12、思漫漫的歌声。 乌乌米米 俄阿俄阿马马高尔基高尔基 v手法:手法: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v作用:作用: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乌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米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人物的命运。暗示人物的命运。 v指出第指出第2 2个文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个文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 5分分 )v3 3、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

13、请哪位老娘,差。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 ?老娘也熟知各家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抱腰的腰的”,不需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不需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老娘“吉祥吉祥”,接生顺当。,接生顺当。老娘家都供着送子娘老娘家都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

14、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 ?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会接生,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会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呢? ?都觉得这是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不屑为之。但也都觉得这是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不屑为之。但也不是绝对没有。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产科医不是绝对没有。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产科医生。生。 陈小手陈小手汪曾祺汪曾祺v【参考答案】【参考答案】(4

15、 4分)(分)(1 1)引出下文,为陈)引出下文,为陈小手的出场做铺垫,(小手的出场做铺垫,(2 2)展示社会环境,为)展示社会环境,为陈小手的悲剧命运做铺垫。(每个要点陈小手的悲剧命运做铺垫。(每个要点2 2分)分) 第第3 3个文段交待了当地特有的风俗个文段交待了当地特有的风俗和请老娘的种种和请老娘的种种“讲究讲究”,请简要概,请简要概括其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括其在文中的主要作用。(4(4分分) )例题(一)小说阅读训练二十年以后v小说两次写到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一阵冷飕飕的风”,有,有什么作用?(什么作用?(4 4分)分)v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v

16、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v每答对一点给每答对一点给3 3分。意思答对即可。分。意思答对即可。 v题型有:题型有: v1. 1.本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本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用一句话或简明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3.文中写了文中写了XX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v4.XX4.XX事物、事物、XX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v5.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或本文是如何展开的?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或本文是

17、如何展开的?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章作答。 v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作用,突出了突出了,表现了,表现了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总结:情节的作用:v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v2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v3 3、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为后面情

18、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v4 4、照应前文。、照应前文。总结上文、点明题意总结上文、点明题意v5 5、线索作用。、线索作用。v6 6、刻画、或发展、或表现人物性格。、刻画、或发展、或表现人物性格。v7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情节安排评价情节安排评价就全文来说有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一波三折式。作用作用: :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如二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就开头结尾来说有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首尾呼应式。作用作用: :使结构紧密、完整。使结构紧密、完整。如如雪夜雪夜开头结尾都写雪花飘舞,开头结尾都

19、写雪花飘舞,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就开头来说有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如如祝福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就结尾来说有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如如书法家书法家。此外,还有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悲剧、喜剧式等。等。例题例题 小说训练题小说训练题软弱的人软弱的人第第1 1题题: :v1 1、小说在情节安排方面有

20、什么特点?(、小说在情节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4 4分)分)v答案:小说情节曲折,一波三折,结尾答案:小说情节曲折,一波三折,结尾巧设突转。(巧设突转。(2 2分)分)【先答出特点是什么】【先答出特点是什么】“我我”再三扣除尤丽娅的工钱,得寸进再三扣除尤丽娅的工钱,得寸进尺,尤丽娅不敢言语,任其欺压,最后尺,尤丽娅不敢言语,任其欺压,最后才知道原来一切只是个玩笑。(才知道原来一切只是个玩笑。(2 2分)分)【再分析文中如何体现这个特点。】【再分析文中如何体现这个特点。】高考例题v20092009年宁夏卷年宁夏卷孕妇和牛孕妇和牛v(5 5)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

21、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8分)分)v(情节在文中的作用(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v(4 4)()(8 8分)分)v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 v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

22、重;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揭示了一个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要性,也表明在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识的不足。v观点二:这样写有些做作。观点二:这样写有些做作。 v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

23、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孕妇自己不会写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不必那么费劲,非要自己描画;不必那么费劲,非要自己描画;作为未来的母亲,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孕妇识不识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v题型有:题型有: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话概括作品的主题);读了全文后,文章让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你的一点体会);结

24、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v解题思路:解题思路:1 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 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人物形象的思想性 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3 3、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主题、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主题 4 4、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标题就有比喻义、

25、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标题就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小说的主题。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小说的主题。v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小说通过描绘XX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发 呼吁了呼吁了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v1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歌颂、赞扬、张扬什么。v2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v3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揭示什么人生道理。v4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对什么现象的反思。v5 5、表达、表达/ /表现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情

26、感。例题(一)例题(一)0808年广东卷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河的第三条岸1818、有人说,、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父亲”超越世俗的人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我”对对“父亲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谈你的看法。(6 6分)分)v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v1818如果说如果说“河的第三条岸河的第三条岸”是是“父亲父亲”超越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世俗的人生追求,“我我”对对“父亲父亲”的这种追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求既支

27、持,但又害怕、不理解【先答出何种态【先答出何种态度】度】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 “ “偷偷”食物;当全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我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家人都走了我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无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而去,当父亲接受你的提议后,我浑身战栗,而去,当父亲接受你的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把父亲

28、看作是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再谈看法】【再谈看法】v题型有:题型有: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v解题思路:解题思路:1 1、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2 2、通过分、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析小说的主要人物;3 3、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内容。常见的作用:常见的作用:1 1、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2 2、点明主题。、点明主题。v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 XX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二是与

29、主题相关的意思。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v题型有:多采用主观题题型有:多采用主观题1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象时所起的作用;2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意服务的;3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艺术审美情趣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v解题思路:解题思路:一、表达方式;二、结构方式;一、表达方式;二、结构方式; 三、表现手法;四、语言特色三、表现手法;四、语言特色v根据要求组织

30、语言表达: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1. 1.小说用了什么方法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 2.表达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 3.有何效果或作用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考点六、分析

31、写作技巧v(1 1)人称)人称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切感。第三人称: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自由。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v(2 2)叙述方式)叙述方式顺叙:顺叙:按某一顺序按某一顺序( (时间或空间时间或空间) )较清楚地进行较清楚地进行记叙记叙 倒叙

3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容更加充实补叙: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些交代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v(3 3)描写)描写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常用方法:常用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直接(正面)描写、侧面(间接)描写直接(正面)描写、侧面(间接)描写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

33、点,展示人物性格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品质。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v(3 3)描写)描写环境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主要作用:1. 1.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2.2.为人物出场作铺垫;为人物出场作铺垫;3.3.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4.4.推动情节发展。推动情节发展。 5. 5.揭示小说主题揭示小说主题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v()结构安排:()结构安排:(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v题型有:题型有:1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2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v解题思路:解题思路:1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