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4TSI发动机新技术解析增压冷却系统和双节温器_第1页
大众4TSI发动机新技术解析增压冷却系统和双节温器_第2页
大众4TSI发动机新技术解析增压冷却系统和双节温器_第3页
大众4TSI发动机新技术解析增压冷却系统和双节温器_第4页
大众4TSI发动机新技术解析增压冷却系统和双节温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冷11诫储液堆 拎站裁游坏泉Y30进气歧管内的;?期小茨私止回同 止回關(单向鰐)靠压力来 兀闭以助H我幼机閔的 冷却港流进塔爪冷审蕭水冷式屮冷器大众1.4TSI发动机新技术解析1. 增压系统该款发动机的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机械结构与大众集团常规的增压系统没 有根本的变化,但其冷却方式却有了很大的创新: 采用了水冷式的中冷器。此外单独设计了一个 小型水箱安装在进气歧管内用来冷却增压后的空气, 以适当降低 进气温度,增加充气效率。由这一大一小两个水箱及一个安装在发动机前部的电动冷却液循环泵构成了全新的增压冷却系统,它与用于发动机本体的冷却系统共用防冻液,但又通过单向阀相互隔开,互不影响,详细结构如

2、图1、图2、图3 所示。节擁詢的作増是尽可能的将 塔压冷却系蜒岭发动机本体 冷却系城的冷却蔽的混舍Ml泠丄卩后的堺山肩的空气进气歧汙内的冷卯小水第 冷囚液回水酊未冷如的増山后的空气;會却液进木冷胡栽術昨V50国2进气歧世内的冷山小水箱进气歧管图3密封条在安装进气气管 内的冷刼小水科 m时候一定要注 g密封条的安 s.要先材密封 条安装亦小朮箝 L再将小水箱 安装进进气歧菅增压系统的机械结构中,其叶轮和涡轮的直径分别达到了 37mm和41mm , 相应速度更快,旁通阀直径达到了 26mm,1250r/min 的时候就可以达到最大 扭矩的80%,最大有效增压压力可达到1.8bar(1bar=105

3、Pa),增压控制元件可 以单独更换。增压系统的控制方面有4个重要的传感器:增压压力传感器 G31和进气温 度传感器G299整合为一体;增压压力传感器G71和进气温度传感器G42整合为一体,如图4所示增压压力传感器G31和进气温度传感器G299的作用是检测并控制增压压力,保护发动机,当温度超差时降低增压压力;增压压力传感器G71和进气温度传感器G42的作用是监控进气量,监测最终进气温度。2个进气温度传感器 的共同的重要作用就是控制冷却液循环泵, 当2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差小于8 C的时候,冷却液循环泵被激活。当二者温差小于2 C的时候,OBD报警灯会点亮;而当二者同时失效的时候,会用默认值替代,此时

4、增压压力和动力性都会下降。表1 1. 4TSI发动机主要技术参数1排量1390L缸体/缸盖材料铸铁/铝合金129kg呂 功率96kw/500Or/min扭矩220N -ni/1750-3500r/ninI压缩比飞10 - 1燃油要求93号国HI或以上增压方式废气涡轮增压排放标准欧IV冷却液循环泵安装位置如图5所示,它的运行条件比较复杂,除上述以外, 还会在如下情况下运行:到冷却器和涡门増压器冷却液循环泵50从永冷式中冷器来启动发动机后的短时间内;发动机停止工作后0480s(依据具体情况而不同);输出扭矩持续在100N . m以上时;发动机每工作120s,冷却液循环泵工作10s ;进气温度传感器

5、G42持续超过50 C。这里还要注意,在更换防冻液时,要使用专用工具VAS6096抽真空加注或 使用专用诊断仪VAS5052A的引导功能驱动冷却液循环泵运转, 以便为冷却系 统排气,避免产生气阻。2. 发动机冷却系统该款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和增压系统的冷却几乎是隔离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 防冻液初装量是4.3L,缸盖中的防冻液容量大概可以占到总量的 2/3。其最大特 点是装备了双节温器,分别控制缸盖和缸体的冷却液循环, 保持缸体的温度比缸 盖的温度稍高,这样可以降低曲柄连杆机构的摩擦,提高充气效率,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爆震的倾向,以求更好地发挥出发动机的性能。如图6、图7、图8所示,节温器1(采用

6、双行程节温器,以便更精准的进行 控制)负责缸体循环系统,节温器 2负责缸盖循环系统。图6节温SS节温器支架节温器2缸体循环系统冷却液温度传感SG62节温器支架其具体工作控制过程如下。温度87 C时:两个节温器都关闭,发动机可以迅速升温,冷却液流经水泵、缸盖、节温器支架、小水箱、机油冷却器、冷却液储液罐,如图9所示。图9温度在87 C105 C时:节温器1打开,节温器2关闭,缸盖温度保持在80 C,缸体温度继续上升,冷却液流经水泵、缸盖、节温器支架、小水箱、机油冷却器、冷却液储液罐、散热器,如图 10所示图10温度在105 C时:两个节温器都打开,缸盖温度保持在87 C,缸体温度保持在105 C,冷却液流经水泵、缸盖、节温器支架、小水箱、机油冷却器、冷却液储液罐、散热器、缸体、废弃再循环阀,如图11所示。1311冷却系统中的冷却风扇控制形式仍旧采用同P Q35平台车型原理一致的发动机电脑脉宽信号控制方式。3. 供油系统:凸枪辑I的闷X讨1川口騒曲筒压系连蛭岛H爼的血小讯住说涯儿力翩氐何卿狀耳接能轨的商乩涯舒与传统TSI发动机的结构基本一致,低压端的燃油泵仍由油泵控制单元控制,高压端的高压泵由进气凸轮轴驱动,高压压力一般在35100bar,高压泄压压 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