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混凝土试验成果集试验名称:姓名:学号:试验老师:任课老师:手机号码: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1 超筋梁受弯实验报告 .11.1实验目的 .11.2实验内容 .11.3构件设计 .11.3.1构件设计的依据 .11.3.2试件的主要参数 .11.3.3试件加载估算 .21.4实验装置 .31.5加载方式 .41.5.1单调分级加载方式 .41.5.2开裂荷载实测值确定方法 .41.6测量内容 .51.6.1混凝土平均应变 .51.6.2钢筋纵向应变 .51.6.3挠度 .51.6.4裂缝 .61.7实验结果整理 .61.7.1荷载 挠度关系: .61.7.2荷载 曲率关系: .71.7.3荷载 纵筋应
2、变关系: .81.7.4裂缝发展情况描述及裂缝照片.91.8实验结论 .101.9实验建议 .112 梁斜拉破坏试验报告 .122.1实验目的 .122.2实验内容 .122.3试件的设计 .122.3.1试件设计的依据 .122.3.2试件的主要参数 .122.3.3试件加载预估 .132.4实验装置 .142.5加载方式 .162.6测量内容 .162.6.1混凝土平均应变 .162.6.2纵向钢筋应变 .162.6.3挠度 .172.7实验结果整理 .172.7.1荷载 挠度关系: .172.7.2荷载 曲率关系: .182.7.3荷载 纵筋应变关系: .192.7.4裂缝发展情况描述及
3、裂缝照片.202.8试验结论 .212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3 适筋梁受弯性能试验设计 .223.1试验目的 .223.2试件设计 .223.2.1试件设计依据 .223.2.2试件的主要参数: .223.3试验装置和加载方式 .233.3.1试验装置 .233.3.2加载方式 .243.4量测内容、方法和工况 .253.4.1混凝土平均应变 .253.4.2纵向钢筋应变 .253.4.3挠度 .263.4.4裂缝 .263.5 相关计算书 .264 思考题 .284.1两点集中力加载的简支梁可能的破坏模式有哪些?如何预估其极限荷载?.284.2梁受剪破坏特征? .284.3梁受弯破坏特征? .2
4、94.4若采用位移计测应变,如何处理得到应变值?.294.5何谓平截面假定?试验中如何验证?.294.6对于 HRB335/HPB235钢筋,其屈服应变大致是多少? .294.7进行试验试件设计时,应采用材料标准值还是设计值?为什么?.305 附录:材料试验记录表 .315.1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315.2混凝土棱柱体试块轴心抗压强度.315.3钢筋拉伸试验数据 .313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1 超筋梁受弯实验报告1.1 实验目的通过试验研究认识超筋混凝土梁在弯矩作用下开裂、裂缝发展到破坏的全过程,掌握测试混凝土受弯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1.2 实验内容对超筋梁构件跨中施加对称集中力,使其
5、中部受纯弯,逐级加载至破坏。观察并描述该过程中,裂缝的产生与发展。记录、分析各阶段钢筋混凝土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1.3 构件设计1.3.1 构件设计的依据根据梁正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 和界限受压区相对高度b 的比较可以判断出受弯构件的类型:当b 时,为适筋梁;当b 时,为超筋梁。界限受压区相对高度可按下式计算:0.8bf y10.0033E s其中在进行受弯试件梁设计时,fy 、Es 分别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钢筋受拉强度标准值和弹性模量;进行受弯试件梁加载设计时,fy 、 Es 分别取钢筋试件试验得到钢筋受拉屈服强度标准值和弹性模量。1.3.2 试件的主要参数试件尺寸实测值:b hl 1
6、22 205 1830mm ;测读次数123平均截面宽度 b121122122122截面高度 h201206207205构件长度 l18001805180318031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混凝土强度等级:C20;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235 (纯弯段无箍筋)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试件的配筋情况见下图;1.3.3 试件加载估算l=1830mm,b=122mm,h=205mm,fyk=335N/mm2 ,Es=2.0105N/mm2ftk=1.54N/mm2,fck,=13.4N/mm2,Ec =2.55 104N/mm2h0=179mm,As=760
7、mm2开裂弯矩估算EEs7.843EcA2 E As0.4767bhMcr0.292(1 2.5 A )ftkbh 2kN m5.053Pcr4M cr20.21kN2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极限弯矩估算0.8 f yk As1 f ck bh0 (0.80.6214b )f yk Assf yk0.8239.3N / mm2b0.8M u1 f ck bh02 (1 0.5 )s Ash0 (10.5 )22.44kN mPu4M u89.76kN1.4 实验装置为本试验进行梁受弯性能试验采用的加载装置,加载设备为千斤顶。采用两点集中力加载,在跨中形成纯弯段,由千斤顶及反力梁施加压力,分配梁分配荷
8、载,压力传感器测定荷载值。梁受弯性能试验,取 L=1800mm , a=100mm , b=600mm , c=400 mm (此为设计值)。3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1.5 加载方式1.5.1 单调分级加载方式试件的加载简图和相应的弯矩、剪力图见上图所示。梁受弯试验采用单调分级加载,每次加载时间间隔为5 分钟。在正式加载前,为检查仪器仪表读数是否正常,需要预加载,预加载所用的荷载是分级荷载的前2 级。对于超筋梁,在加载到开裂试验荷载计算值的90以前,每级荷载不宜大于开裂荷载计算值的20;达到开裂试验荷载计算值的90以后,每级荷载值不宜大于其荷载值5;当试件开裂后,每级荷载值取10的承载力试验荷载计
9、算值(Pu)的级距;在加载达到承载力试验荷载计算值的90以后,每级荷载值不宜大于开裂试验荷载值的5;实际试验中,各级荷载分别为:0 10kN 20kN 30kN 40kN 70kN 破坏1.5.2 开裂荷载实测值确定方法本实验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确定开裂荷载:放大镜观察法4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用放大倍率不低于四倍的放大镜观察裂缝的出现;当加载过程中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前一级荷载作为开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开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次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实测值。荷载挠度曲线判别法测定试件
10、的最大挠度,取其荷载挠度曲线上斜率首次发生突变时的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的实测值。1.6 测量内容1.6.1 混凝土平均应变在梁跨中一侧面布置 4 个位移计,位移计间距 40mm,标距为 150mm,以量测梁侧表面混凝土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分布规律,测点布置见下图。1.6.2 钢筋纵向应变在试件纵向受拉钢筋中部粘贴电阻应变片,以量测加载过程中钢筋的应力变化,测点布置见下图:1.6.3 挠度对受弯构件的挠度测点应布置在构件跨中或挠度最大的部位截面的中轴线上,如下图5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所示。在试验加载前,应在没有外荷载的条件下测读仪表的初始读数。试验时在每级荷载下,应在规定的荷载持续试件结束时量测构件
11、的变形。结构构件各部位测点的测度程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宜保持一致,各测点间读数时间间隔不宜过长。1.6.4 裂缝试验前将梁两侧面用石灰浆刷白,并绘制50mm 50mm 的网格。试验时借助放大镜用肉眼查找裂缝。1.7 实验结果整理为了简化数据处理过程,在荷载达到最大值之前这段时间内,取10 组数据;达到峰值以后,再根据荷载特征情况取4 组数据;加上最大值1 组,共 15 组数据进行分析。现将取值时间罗列如下:14:16:52 14:17:03 14:22:54 14:22:59 14:26:2414:29:02 14:56:11 15:01:15 15:02:52 15:03:0315:03:08
12、 15:04:27 15:04:50 15:05:15 15:05:301.7.1 荷载 挠度关系:荷载测定值应变测点应变测点应变测点挠度(kN)10-110-210-70-0.02-0.008-0.0410.02710.239-0.208-0.075-0.4370.295520.725-0.29-0.13-0.8410.63120.313-0.29-0.133-0.8450.633530.221-0.334-0.181-1.2540.99656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40.212-0.392-0.236-1.7111.39770.433-0.522-0.416-4.1243.65590.003-0
13、.534-0.483-5.7375.228591.984-0.546-0.522-6.6566.12295.453-0.557-0.53-7.0076.463596.939-0.553-0.526-7.266.720592.728-0.553-0.557-8.9918.43679.104-0.553-0.557-10.90210.34770.516-0.549-0.561-11.43310.87869.112-0.557-0.557-11.51410.957本实验设计时考虑了考虑支座沉降的影响,梁的实际挠度为:应变测点10-7 的测量值减去 10-1 和 10-2 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了方便绘图
14、,将挠度取为正值,得荷载挠度曲线如下。由上图可以看出在荷载较小时,梁的刚度基本保持不变,荷载 挠度曲线大致呈直线,在荷载达到 40kN 时曲线出现转折点,说明此时混凝土开裂。而且曲线斜率减小说明开裂以后梁的刚度减小。1.7.2 荷载 曲率关系:荷载测定值应变测点应变测点应变测点应变测点曲率(kN)10-310-410-510-600.004-0.0040-0.004-0.007110.239-0.0160-0.0040.0040.017620.725-0.063-0.0160.0080.0160.069720.313-0.063-0.01200.020.07327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30.221
15、-0.103-0.0190.0040.0280.115640.212-0.103-0.0350.0160.0360.122670.433-0.142-0.1170.0360.0910.205690.003-0.205-0.160.040.1220.288591.984-0.10314.0630.3030.1260.202195.453-0.1114.0590.2990.1460.225996.939-0.10714.0630.3030.1460.223292.72814.72114.0630.3030.1979.10414.72114.0670.2110.23770.51614.71714.0
16、590.1950.24569.11214.71714.0670.1830.253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各级荷载下,各应变测点的测值基本关于其高度成线性比例关系。由此可见平截面假定是合理的。显然,应变测点10-3 和应变测点10-4 由于应变计的脱落突然产生了较大的位移,测得数据为问题数据,因此表中后四行的曲率不予计算。荷载为90.003 kN 时,应变测点10-3 的测量值突然增大,导致曲率计算值偏大。以下是扣除这些问题数据后获得的荷载 曲率关系图。1.7.3 荷载 纵筋应变关系:荷载测定值34-134-234-334-434-534-6平均应变(kN)010161918223419.810.2
17、3991115106868610698.320.725203240247183252199220.720.313203240246185253198220.88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30.221326369375290360342343.740.212483521527431506529499.570.43310301081102889193311541019.590.0031346142613531167121515231338.391.9841446154814611255130516581445.595.4531500161715291303136517371508.596.93915261
18、66015741333140817951549.392.7281567196617001356161419841697.879.1041418224516661247185519541730.870.5161311226515451153184518421660.269.1121289226015141133183618161641.3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纵筋的应变与荷载值基本保持线性关系,说明了此超筋梁中纵筋过多,在梁发生破坏时,钢筋应力还是不能达到屈服响度。1.7.4 裂缝发展情况描述及裂缝照片随着荷载增加,在梁受拉区先出现裂缝(此时荷载为40kN )。且裂缝的数目增加,但没有发展成宽度较
19、大的裂缝。而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发生开裂,宽度和数目都迅速发展,直至压区混凝土压碎,梁破坏。9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梁上部混凝土压碎超筋梁破坏时形态1.8 实验结论实验所得极限承载力为96.9kN ,与计算结果89.8kN 相比很接近,误差在10%以内。10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说明超筋梁加载过程符合平截面假定,且实际材料性质与设计值相差不大。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超筋梁变形能力很差,且破坏形式为脆性破坏,具有突然性。1.9 实验建议为了更好的确定超筋梁的破坏形态,以及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应用同样的实验材料,在同等试验环境下进行平行对比试验,以得出准确的结果。而且可以考虑改变集中荷载的施加位置,
20、以研究不同荷载作用点对超筋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11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2 梁斜拉破坏试验报告2.1 实验目的通过试验研究认识钢筋混凝土梁在剪力作用下发生斜拉破坏的全过程,掌握测试混凝土受弯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2.2 实验内容控制梁的抗剪承载了小于抗弯强度,且发生斜拉破坏。构件跨中施加对称集中力,逐级加载至破坏。观察并描述该过程中,裂缝的产生与发展。记录、分析各阶段纵筋、箍筋及混凝土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2.3 试件的设计2.3.1 试件设计的依据根据剪跨比 和弯剪区箍筋配筋量的调整,可将试件设计为剪压、斜压和斜拉破坏。进行试件设计时,应保证梁受弯极限荷载的预估值比剪极限荷载预估值大。2.3.
21、2 试件的主要参数构件尺寸(矩形截面):b hl 120 200 1800mm ;实测值见下表:测读次数123平均截面宽度 b120.6120.5122.0121.0截面高度 h225.6216.0233.0224.9构件长度 l1803.51802.51803.01083.0构件净跨度:1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300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试件的配筋情况见下图和下表:12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配筋情况加载位预估受预估受剪极限弯极限试件置荷载荷载试件特征b( mm编号PuQPuM)(kN)(kN)QC斜拉破坏? 6
22、250(2)2 182 106005069斜拉破坏试件2.3.3 试件加载预估抗弯承载力分析:?182=?102?2222?4?4508.68?=157?=?018?= 178?= ?15?取2计算 nb1 =?1 +0.618?0.0033?= ?2.4%?=0=?= 0.72% = 0.2%?=?013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 1.253 (? ?经计算有?,故纵筋未能屈服:? ?) = 0.705? = 0.798 ?2 ?= 19.4kN?(1 ? 0.412 ?) + ?m? 0?0? 0? =?0.3= 64.80?因而,预估极限荷载为?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分析:s=50mm= 0.00
23、09?,?受集中荷载,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为:1.75? =?+ 1?=600= 3.37 3取3该梁计算剪跨比178? ? + ?0? 0?,把相关数据带入上式,得:?斜= 22.91?/2 = 32.4 ?故理论上来说,斜截面会出现斜拉破坏。理论承载力:?= 22.91 2 = 45.82?2.4 实验装置下图为进行梁受剪性能试验采用的加载装置,加载设备为千斤顶。采用两点集中力加载,在跨中形成纯弯段,由千斤顶及反力梁施加压力,分配梁分配荷载,压力传感器测定荷载值。梁受剪性能试验,取 L=1800mm ,a=100mm , b=600mm , c=400 mm 。14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1试
24、验梁; 2 滚动铰支座; 3 固定铰支座; 4支墩; 5 分配梁滚动铰支座; 6 分配梁滚动铰支座; 7 集中力下的垫板; 8 分配梁; 9 反力梁及龙门架; 10千斤顶;(a)加载简图( kN , mm)( b)弯矩图( kNm )(c)剪力图( kN )15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2.5 加载方式试件的加载简图和相应的弯矩、剪力图见上图所示。梁受弯试验采用单调分级加载,每次加载时间间隔为5 分钟。在正式加载前,为检查仪器仪表读数是否正常,需要预加载,预加载所用的荷载是分级荷载的前2 级。对于超筋梁,在加载到开裂试验荷载计算值的90以前,每级荷载不宜大于开裂荷载计算值的20;达到开裂试验荷载计算值
25、的90以后,每级荷载值不宜大于其荷载值5;当试件开裂后,每级荷载值取10的承载力试验荷载计算值(Pu)的级距;在加载达到承载力试验荷载计算值的90以后,每级荷载值不宜大于开裂试验荷载值的5;实际试验中,各级荷载分别为:0 10kN 20kN 30kN 40kN 50kN 破坏2.6 测量内容2.6.1 混凝土平均应变在梁跨中一侧面布置 4 个位移计,位移计间距 40mm,标距为 150mm,以量测梁侧表面混凝土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分布规律,测点布置见下图。2.6.2 纵向钢筋应变在试件纵向受拉钢筋中部粘贴电阻应变片,以量测加载过程中钢筋的应力变化,测点布置见图 3.6.5。16混凝土试验实验报
26、告图 3.6.5 纵筋应变片布置2.6.3 挠度对构件的挠度测点应布置在构件跨中或挠度最大的部位截面的中轴线上,如图3.6.6所示。在试验加载前,应在没有外荷载的条件下测读仪表的初始读数。试验时在每级荷载下,应在规定的荷载持续试件结束时量测构件的变形。结构构件各部位测点的测度程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宜保持一致,各测点间读数时间间隔不宜过长。2.7 实验结果整理为了简化数据处理过程,在荷载达到最大值之前这段时间内,取10 组数据;达到峰值以后,再根据荷载特征情况取4 组数据;加上最大值1 组,共 15 组数据进行分析。现将取值时间罗列如下:16:30:26 16:41:56 16:55:04 17:
27、10:51 17:19:1317:22:58 17:36:56 17:37:34 17:38:05 17:38:1917:38:23 17:38:37 17:38:56 17:39:21 17:39:402.7.1 荷载 挠度关系:荷载测定值应变测点应变测点应变测点挠度17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kN)10-110-210-70.1650.0080.0080.0040.00410.074-0.263-0.012-0.3550.217520.065-0.393-0.083-0.7750.53729.891-0.648-0.216-1.3580.92640.047-0.652-0.22-1.8551.
28、41950.038-0.679-0.267-2.4912.01859.864-0.691-0.338-3.3072.792570.599-0.715-0.322-4.9054.386580.342-0.715-0.326-6.3485.827582.489-0.738-0.322-7.3026.77282.654-0.738-0.334-7.5677.03178.278-0.738-0.334-8.5548.01870.186-0.754-0.338-10.1159.56960.442-0.746-0.33-11.88511.34751.277-0.75-0.33-13.99713.457本实
29、验设计时考虑了考虑支座沉降的影响,梁的实际挠度为:应变测点10-7 的测量值减去 10-1 和 10-2 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了方便绘图,将挠度取为正值,得荷载挠度曲线如下。由上图可以看出在荷载较小时,梁的刚度基本保持不变,荷载 挠度曲线大致呈直线,在荷载达到 30kN 时曲线出现转折点,说明此时混凝土开裂。而且曲线斜率减小说明开裂以后梁的刚度减小。2.7.2 荷载 曲率关系:18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荷载测定值应变测点应变测点应变测点应变测点曲率(kN)10-310-410-510-60.1650.0040.0120.080.0040.000010.074-0.0040.0160.0920.0080.010620.065-0.055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理】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
- 家庭智能化改造方案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保健调理师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地理】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解析版)
- 制造业产线优化提升方案
- 热浸镀工5S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宝玉石琢磨工5S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铁路车辆钳工工艺创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绘图仪器制作工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木片装饰市场供需分析报告
- 2023三基三严考试题库及答案
- GB/T 90.2-2002紧固件标志与包装
- 管理者角色认知与转换课件
- 2023年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题库附答案(完整版)
- 护理管理学考试题库与答案
- 建筑防火设计-教学课件作者-主编-李耀庄-徐彧-建筑防火设计课件
- 静脉输液风险评估
- 水力发电厂生产安全性评价
- 全国质量奖现场汇报材料(生产过程及结果)课件
- 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同步练习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