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中心思想_第1页
文言文的中心思想_第2页
文言文的中心思想_第3页
文言文的中心思想_第4页
文言文的中心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的中心思想文言文的中心思想 文言文的中心思想、童趣1 写出本文的几个成语,并解释。明察秋毫:连极小的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庞然大物:体大而笨重的东西。怡然自得:高兴而满足的样子2 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再举出一个“物外之趣”的例子?你认为怎样才能成 为一个富有物外之趣的人?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保持童心和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认识美,发现 美,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儿时堆沙为碉堡的经历也是一种“物外之 趣”。由此可见,要拥有“物外之趣”,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保持童心和想象 力。b5E2RGbCAP二、口技1 本文多次描述了听众的反应,说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有何表达效

2、果?侧面描写;表现了精彩的演出对观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从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 者技艺的高超。2 .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待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艺 人的技艺有什么作用?文中前后两次交待了极简单的道具,首尾呼应。内容上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 发声,突出其技艺之“善,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的不凡。p1EanqFDPw三、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则故事对你有什 么启发? 太阳在早上和中午离人是远是近。因为他们判断的标准不同,一个以视觉为 依据,一个以触觉为依据。(1)知识是无穷的,即使是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不 管什么人都应不断完善自己。

3、( 2)应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而 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会不同。 DXDiTa9E3d四、三峡 三峡弓I用渔歌起到什么作用?突出了深秋“林寒涧肃”的清幽,表现了凄婉 感伤的情绪。 本文语言精致洗练,准确贴切,请选取文中一处作简要分析。如写春冬之景, 仅“素湍绿潭”四个字就把春冬的时候,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潭水碧绿,深沉宁静 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RTCrpUDGiT 本文是描绘三峡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的山水小品文,作者融情于景,表达 了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美丽山水的热爱和欣赏之情,以及

4、触景生情, 流露出淡淡的凄婉感伤之情。 5PCzVD7HxA五、桃花源记1 概括渔人的行踪: 桃园桃园 离开桃园发现拜访再寻2桃园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桃园人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 是什么?听渔人讲述外面战乱纷纷,人民生活痛苦,桃源人故“叹惋”;不愿外界的战争纷扰干扰破坏了桃花源安静祥和的生活。 jLBHrnAILg3作者生活在一个战乱纷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 桃源”?这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xHAQX74J0X寄托了作者对没有战争、和平安详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生 活的愿望。六、陋室铭 1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作者以“君子居之

5、,何陋之有”的陋室,表达了怎样 的情感?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怎样看待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 操?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答题即可七、记承天寺夜游1“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本文)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欢喜;寻求解脱的旷达的思想感情。八、核舟记 1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一一列举了核舟上雕刻的内容,并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其作 用是什么? 强调核舟的体积之小以及雕刻内容之丰富,赞美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LDAYtRyKfE2核舟的奇妙之处主要表现在两点,其一:是: 容量大;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九、与朱元思书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山河美景的感情,以及厌恶仕宦生活,寄情山水,淡泊恬静,摒弃名利的之 思想。十送东阳马生序 1文中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求学的艰苦?读书之艰从师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2当代中学生学习条件优越,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保持怎样的 苦乐观。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 长期“勤且艰”的学习,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不知比古人优越多少倍, 我们应该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古人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 Zzz6ZB2Ltk 十一、马说1本文托物言志,千里马喻,作者借“千里马”

7、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 的思想 感情。 dvzfvkwMI1人才;不识人才的统治者;对在位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愤懑。 2本文表面写千里马被埋没,实际写,这种写法。人才被埋没;托物言志。 3本文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 十二、岳阳楼记 1“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 对朋友的期望之情。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课后反思:课型 第 周 第 次课

8、日期十三、醉翁亭记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境界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 的旷达胸襟相似。 rqyn14ZNXI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排解郁闷及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十四、出师表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创业艰难的思想,效忠刘备父子的感情。 EmxvxOtOco2结合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为了汉室兴隆。体现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兴复汉室的决 心。3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四个;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四个;写出古人对诸葛亮 评价的诗句 说 ;写出你对诸葛亮的评价 SixE2yXPq5

9、三顾茅庐、舌战群儒、木牛流马、火烧赤壁;三顾茅庐、七星台借东风;草船借 鉴;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 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忠心耿耿的一代贤臣。 6ewMyirQFL十五、陈涉世家(1)对形势敏锐的洞察力,如文中他对形势的精辟分析,以及得出的“宜多应 者”的结论。(2)做事的细致周密,如起义前所作的“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以及开始起义时,“激怒其众”“ 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等精密的步 骤。(3)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如召令徒属时的一番话,既表明了自己反抗的坚定信 念,又有很强的鼓动性。 kavU42VRUs十六、生

10、于忧患 死于安乐 1本文谈了作者怎样的人才观?再结合历史上其他人物事例说说你对这种人才观 的看法。逆境造就人才的人才观。 (表态) 我同意作者的观点, (重申观点)只有经历一番 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举例) 仲尼厄而作 春秋,司马迁受宫刑写史记,曹雪芹举家食粥完成 红楼梦(总结)逆境可以激励奋斗,磨练意志, 战胜困境,往往会取得成功。 y6v3ALoS892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 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M2ub6vSTnP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出则无敌国

11、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围绕“物质生活优越了,仍需要忧患意识”回答即可。 0YujCfmUCw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翻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深入理解) 磨难对人的成长 有着重要的作用,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联系自身实际) 对我们而言, 成长道路上遇到一些苦难,未必是坏事,我们可以从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 才干。一味追求生活的平坦,往往是经受不住风雨洗礼的。 eUts8ZQVRd 十七、鱼我所欲也1 请举例谈谈你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而取义者也。”的认识。生命,也是我

12、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 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当需要抉择时我们应该重义轻利。例如南宋民 族英雄文天祥宁死不降、舍生取义,他这种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值 得我们学习。 sQsAEJkW5T2你认为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 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GMsIasNXkA十八、曹刿论战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中的“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第一段体现了曹刿怎 样的政治思想?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取信于民。 TIrRGchYzg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政治: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2 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战中还是战后,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 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7EqZcWLZNX爱国心责任感,“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非常谨慎稳重,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14、 “可矣。”遂逐齐师。” lzq7IGf02E十九、邹忌讽齐王纳谏1 邹忌是怎样成功劝说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 示。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弊 / 在于同学、父母、 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 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地接受。zvpgeqJ1hk2 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难,需要气度和胸怀。邹忌和齐王,你更欣 赏谁,为什么?邹忌:有勇气,讲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齐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 3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 映了他怎样的品质? 有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