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历史与文化古都文化课件ppt_第1页
邯郸历史与文化古都文化课件ppt_第2页
邯郸历史与文化古都文化课件ppt_第3页
邯郸历史与文化古都文化课件ppt_第4页
邯郸历史与文化古都文化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邯郸简介邯郸简介历史沿革历史沿革邯郸文化邯郸文化邯郸简介邯郸名称由来邯郸名称由来邯郸地势简介邯郸地势简介邯郸水系简介邯郸水系简介邯郸名称的由来邯郸邯郸一词最早出现在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晋,织絇邯郸,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晋,织絇邯郸,终身不言卫。终身不言卫。”)。)。古称邯(赵古称邯(赵 邯郸县。从邑,甘声。邯郸县。从邑,甘声。说文说文。朱曰。朱曰:“今直隶广平府邯今直隶广平府邯郸县,甘地有邯山。郸县,甘地有邯山。”)邯郸地名由来之现解邯郸地名由来之现解一般以一般以汉书汉书地理志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 源:源:“邯郸山,在

2、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 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郸。邯郸名称的由来张晏张晏对于对于“邯郸邯郸”一名起源含义的解释一直被后人奉为圭臬,世代一名起源含义的解释一直被后人奉为圭臬,世代沿用沿用 。邯郸市博物馆馆长邯郸市博物馆馆长郝良真郝良真对此持有异议。他

3、说,据考证,春秋战国对此持有异议。他说,据考证,春秋战国时期,时期,“邯郸邯郸”地名的正式写法是地名的正式写法是“邯邯 丹阝丹阝”。战国时期通行的写。战国时期通行的写法是法是“甘丹甘丹”。 秦朝时期有了秦朝时期有了“邯单邯单”的写法,汉代已逐渐定型为的写法,汉代已逐渐定型为“邯郸邯郸”,并沿用至今。并且,并沿用至今。并且,“邯郸邯郸”二字一直为地名专用字。二字一直为地名专用字。“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邯郸一名写作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邯郸一名写作邯丹邯丹 阝阝,张晏解释的,张晏解释的单单是山脉尽头的意思,不足以说明是山脉尽头的意思,不足以说明邯丹阝邯丹阝二字的初始含二字的初始含义。义。”郝良真

4、说,郝良真说,“再说张晏是曹魏时期人,所生活年代距春秋战再说张晏是曹魏时期人,所生活年代距春秋战国已有几百年,国已有几百年, 因此我认为张晏的说法值得商榷。因此我认为张晏的说法值得商榷。” 郝良真说,他曾数次到邯郸市区附近的紫山考察,亲见几米、十数郝良真说,他曾数次到邯郸市区附近的紫山考察,亲见几米、十数米高的浅紫红色大石块堆积在山顶,是否可以推测,米高的浅紫红色大石块堆积在山顶,是否可以推测,“邯丹阝邯丹阝”或或“甘丹甘丹”的得名,有可能与紫山的得名,有可能与紫山 或紫山的别峰明山或紫山的别峰明山(曾称邯山曾称邯山)以及以及山岩呈紫红色有着直接的关系。山岩呈紫红色有着直接的关系。“邯丹阝邯丹

5、阝”或或“甘丹甘丹”的初始含义的初始含义是因为是因为“邯山邯山”呈紫红色而得名呈紫红色而得名 。邯郸名称的由来 张晏是三国时代曹魏人,确凿的张晏是三国时代曹魏人,确凿的“邯郸邯郸”其实可以追溯得更早,其实可以追溯得更早,1965年,在侯马年,在侯马出土了大量以璧或璋为材质的盟书,对于出土了大量以璧或璋为材质的盟书,对于盟书的内容,学界有着多种解读,但多盟书的内容,学界有着多种解读,但多 认为这些盟书的主盟者是是春秋末期,占认为这些盟书的主盟者是是春秋末期,占据晋阳地区,史称赵简子的赵鞅,其诛讨据晋阳地区,史称赵简子的赵鞅,其诛讨的对象,则是占据邯郸地区邯郸午之子赵的对象,则是占据邯郸地区邯郸午

6、之子赵尼,盟书上多次出现尼,盟书上多次出现“邯郸邯郸”二字,也即二字,也即 是说,邯郸城的名称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已是说,邯郸城的名称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确定,邯郸二字作为地名,近三千年沿袭确定,邯郸二字作为地名,近三千年沿袭不变,纵观九州,没有一个城市地望如此,不变,纵观九州,没有一个城市地望如此,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侯马盟书图版及摹本,右为委质类侯马盟书图版及摹本,右为委质类156.21中地名中地名“邯郸邯郸” 邯郸地势简介 邯郸市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邯郸市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以京广铁路京广铁路为界,

7、西部为中、低山丘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海拔最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海拔最高1898.7米,最低米,最低32.7米,相对高差米,相对高差1866米,总坡降为米,总坡降为11.8。全市自西。全市自西向东大致可分为五级阶梯:向东大致可分为五级阶梯:西北西北部中部中山区、西部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山区、西部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中部盆地区、东部冲积平原。中部盆地区、东部冲积平原。 邯郸市水系简介 邯郸境内的河邯郸境内的河流属于海河水系,流属于海河水系,主要有北部的洛河,主要有北部的洛河,中部的滏阳河、南中部的滏阳河、南部的漳河及卫河等,部的漳河及卫河等,洛河出自武安系部

8、,洛河出自武安系部,滏阳河源于峰矿区滏阳河源于峰矿区黑龙洞,这些河流黑龙洞,这些河流不仅有水利功用,不仅有水利功用,也是可贵的旅游资也是可贵的旅游资源。源。 滏阳河属滏阳河属海河流域海河流域子牙河系,发源于子牙河系,发源于太行山太行山东麓邯郸东麓邯郸市市峰峰矿区峰峰矿区和村,在邯郸市境内段为最上段,自东武仕水和村,在邯郸市境内段为最上段,自东武仕水库流经库流经磁县磁县、邯郸县邯郸县、邯山区邯山区、丛台区丛台区、永年县永年县、曲周县曲周县、鸡泽县鸡泽县至邯邢边界长约至邯邢边界长约119公里,流域面积公里,流域面积2747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东武仕水库坝下其中东武仕水库坝下2407平方公里。滏

9、阳河地处邯郸市腹平方公里。滏阳河地处邯郸市腹心地带,西部为太行山余脉的丘陵区,西心地带,西部为太行山余脉的丘陵区,西高东高东低,地面纵低,地面纵坡坡1/4001/1000,东部为,东部为冲积平原冲积平原。 漳漳 河是现在河是现在安阳安阳和和邯郸邯郸的分界线,的分界线,卫河卫河支流。位于支流。位于中国中国河北省、河北省、河南河南省之间。源出晋东南省之间。源出晋东南 山地,有清漳河与浊漳山地,有清漳河与浊漳河两源。清漳河大部流行于河两源。清漳河大部流行于太行山太行山区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区,区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区,泥沙泥沙较少,水较清。浊漳河流经山西黄土地区,水色浑浊。较少,水较清。浊漳河流经山西黄土地

10、区,水色浑浊。两源在两源在河北河北省西南边境的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向东流至省西南边境的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向东流至馆陶入卫河。馆陶入卫河。 邯郸历史文化沿革邯郸在商周时的发展邯郸在春秋时的发展邯郸在春秋时赵国的发展邯郸在汉朝时的发展邯郸在三国以后的发展邯郸之历史文化沿革邯郸之历史文化沿革 邯郸城邑,肇起于商殷 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 春秋时为晋地 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晋定公十二年(前500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邯郸在春秋时代先属卫,后归晋。 邯郸之历史文化沿革 秦灭赵,置邯郸郡。 公元

11、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于邯郸,为赵国都城长达158年之久。 邯郸之历史文化沿革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于邯郸,为赵国都城长达158年之久。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立张耳为赵王,建立赵国,都城设年)立张耳为赵王,建立赵国,都城设在襄国(邢台),辖常山、巨鹿、邯郸三郡。不久刘邦除赵国,在襄国(邢台),辖常山、巨鹿、邯郸三郡。不久刘邦除赵国,将赵国一分为三:常山郡、钜鹿郡、邯郸郡,九年,刘邦封其爱将赵国一分为三:常山郡、钜鹿郡、邯郸郡,九年,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辖地为邯郸郡(后更名赵国),并重建邯郸宫城,子如意为赵王,辖地为邯郸郡(后更名赵国),并重建邯郸宫城,富丽堂皇温

12、明殿即建于此时。一直到西汉后期,邯郸城有富丽堂皇温明殿即建于此时。一直到西汉后期,邯郸城有“富冠富冠海内,天下名都海内,天下名都”之称,是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之称,是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河南南阳)齐享全国五大都会盛名,从战国到东汉,邯都、宛(河南南阳)齐享全国五大都会盛名,从战国到东汉,邯郸兴盛长达郸兴盛长达500年之久年之久。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一位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为了使国家强很有作为的国君,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他勇于革新,奋发图强。大起来,他勇于革新,奋发图强。赵武灵王发现,赵国将士穿宽袖赵武灵王发现,赵国将士穿宽袖长袍,乘战车作战

13、,行动不便,长袍,乘战车作战,行动不便,而胡人紧衣短袖,利箭快马,行而胡人紧衣短袖,利箭快马,行动灵敏。于是力排众议,带头穿动灵敏。于是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学骑射,对作战方式进行胡服,学骑射,对作战方式进行改革,变车战为骑战,推行改革,变车战为骑战,推行“胡胡服骑射服骑射”,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终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高,终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胡服骑射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顺应历是赵武灵王顺应历史潮流、勇于学习外族长处的一史潮流、勇于学习外族长处的一大创举,被传为千秋佳话,历来大创举,被传为千秋佳话,历来为人称道。为人称道。 胡服骑射胡服骑射邯郸之历史文化沿革 邯郸至邯郸

14、至西汉西汉末仍为全国五大都城之一,末仍为全国五大都城之一,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 混战,邯郸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 。 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邺城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中心南移,邯郸此时沦为一般的县城,隶属于魏郡。 邯郸之历史文化沿革 三国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邯郸属广平郡,年)邯郸属广平郡,东晋后又改属魏郡。东晋后又改属魏郡。 隋唐隋唐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尔小县。武安郡

15、和紫州,衰落而成蕞尔小县。 邯郸之历史文化沿革 宋金宋金时属洺州,北宋末年,因长期的战乱,逐时属洺州,北宋末年,因长期的战乱,逐渐衰落渐衰落。 元代元代隶属于广平路,明清时期隶属于广平府隶属于广平路,明清时期隶属于广平府(治所邯郸永年县广府镇)(治所邯郸永年县广府镇) 邯郸文化邯郸文化鸡泽毛遂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北齐石窟文化建安文化广府太极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边区革命文化鸡泽毛遂文化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

16、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 前往楚国游说,最终说服楚王出兵解赵之围。毛遂自荐图磁山遗址磁山遗址* 在武安市磁山镇东南在武安市磁山镇东南约约1公里的名河北岸台地上。为公里的名河北岸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距今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距今约约7500年。以其为代表的华北年。以其为代表的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被命名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被命名为为“磁山文化磁山文化”,突破了新石器,突破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因其时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磁山文化磁山文化考古挖掘现场博物馆中之文物红盂及支座红盂及支座

17、赵文化 赵文化有两重特性,既是一种华夏文化,又是赵文化有两重特性,既是一种华夏文化,又是一种戎狄文化,是华夏文化和戎狄文化互相交融的一种戎狄文化,是华夏文化和戎狄文化互相交融的一个结果。一个结果。 首先赵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因为赵文化是首先赵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因为赵文化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区域接触的结果,所以它本身是开通过不同的文化区域接触的结果,所以它本身是开放的。放的。 第二,赵文化是一个进取的文化。因为赵文化第二,赵文化是一个进取的文化。因为赵文化本身是不同文化相结合的结果,相互之间多有所吸本身是不同文化相结合的结果,相互之间多有所吸取,多有所借鉴,所以它是一个进取的文化。取,多有所借

18、鉴,所以它是一个进取的文化。 第三,赵文化也是一个包容、融合的文化。华第三,赵文化也是一个包容、融合的文化。华夏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而戎夏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而戎狄文化是一种草原的游牧型文化,这两种完全不同狄文化是一种草原的游牧型文化,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互相冲突的结果,就形成这样一个独特的、的文化互相冲突的结果,就形成这样一个独特的、有两重性格的赵文化,所以它是一种能够互相包容有两重性格的赵文化,所以它是一种能够互相包容的、能够融汇的文化的、能够融汇的文化 使邯郸成为赵文化、梦文化使邯郸成为赵文化、梦文化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

19、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 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构造奇巧,被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从娲皇宫开凿的石窟和摩崖刻经考察,它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后经历代相继扩修,逐渐形成今日规模。相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女娲的诞生之日,每当此时举办娲皇庙会,来自周边数省的游客云集此地祭祀女娲。千百年以来,流传在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形成了丰富的神秘文化,在 中原大地远近闻名。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展现了女蜗在洪荒之世,与自然抗争、改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精神,表现出中华

20、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涉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女娲文化之乡”。 娲皇宫娲皇宫娲皇宫前之女娲像娲皇宫前之女娲像北齐石窟文化 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响堂寺石窟始凿于东魏晚期,主要洞窟完成于北齐时期(550577年)。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期(550559年),北齐 建都于邺(今临漳)和晋阳(今太原)两地,文宣帝经常往来于两都之间,响堂山为其必经之地,因这里山清水秀,景色优美,文宣帝在此广拓宫苑,凿窟建寺,兴 盛一时。 其后,隋、唐、宋、明各时期均有续凿。石窟分南北两处,现存石窟16座,其中10座为北齐所凿,计有造像4500余尊,并有大量的刻经和部分摩崖 造像。 响堂

21、山石窟位于邯郸峰矿区里面有众多佛教经典雕像响堂山石窟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响堂山石窟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安文化建安文化 曹魏建安文化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 在东汉未年至隋统一的400年问,为北方著名的古都, 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而显名于世,东汉末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在邺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主体的邺下文人集团,辞赋慷慨,谈诗论文,开一代风格刚健,情调激越之文风,留下了大量的词赋文论作品,在中国 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

22、地位。地处黄河之北的邺城,散布在漳河之滨的百余座东魏北齐皇陵和众多的寺庙遗址,书写着它曾经的辉煌。铜雀三台和邺城的建筑格 局,对隋唐长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后世的都城建筑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金凤台在三台村西,原名金虎台,金凤台在三台村西,原名金虎台,是三台最南边的一座,为东汉建是三台最南边的一座,为东汉建安安18年(公元年(公元213年)曹操所建。年)曹操所建。据史书记载,台高据史书记载,台高8丈,有屋丈,有屋135间。现存的金凤台夯土遗址比较间。现存的金凤台夯土遗址比较完整,南北长完整,南北长122米,东西宽米,东西宽70米,高米,高12米。台的南侧有清顺治米。台的南侧有清

23、顺治八年修建的文昌阁,八年修建的文昌阁, 阁前镶有金阁前镶有金凤台匾额,门前有北朝石刻螭首凤台匾额,门前有北朝石刻螭首一对,造型古朴,雕工精细。阁一对,造型古朴,雕工精细。阁后碑亭内名人题咏碑碣甚多,其后碑亭内名人题咏碑碣甚多,其中元代邺镇金凤台洞清观首创之中元代邺镇金凤台洞清观首创之碑,碑额雕六龙盘结,古碑,碑额雕六龙盘结,古 雅别致,雅别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碑亭北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碑亭北边有有53级石阶,拾阶而上,便可达级石阶,拾阶而上,便可达金凤台项。台顶现有文物陈列室,金凤台项。台顶现有文物陈列室,陈列着邺城及其附近出土的珍贵陈列着邺城及其附近出土的珍贵文物。在石级西侧有一文物

24、。在石级西侧有一 个地洞,个地洞,是曹操的藏兵洞,可通到磁县的是曹操的藏兵洞,可通到磁县的讲武城。讲武城。 邺城三台铜雀台 铜雀台在金凤台北,为三台之主台,建安铜雀台在金凤台北,为三台之主台,建安15年(公元年(公元21年)曹操所建,台高十丈,有屋年)曹操所建,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为曹操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与姬百余间,为曹操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与姬妾宫女歌舞欢乐之所,也是兵家战略要地妾宫女歌舞欢乐之所,也是兵家战略要地。 邺城三台冰井台 冰井台是曹操三台(铜雀、金虎、冰井)之一。位置见冰井台是曹操三台(铜雀、金虎、冰井)之一。位置见铜雀台条。建安十九年(公元铜雀台条。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25、)建于铜雀台北。因年)建于铜雀台北。因上有冰井而得名,高八丈,有屋上有冰井而得名,高八丈,有屋 一百四十间,南距铜雀一百四十间,南距铜雀台六十步。中间有阁道式浮桥相连结。铜雀台与金凤台台六十步。中间有阁道式浮桥相连结。铜雀台与金凤台之间的联系也是这样。所以三个台每台既有独立性又是之间的联系也是这样。所以三个台每台既有独立性又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冰井台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冰井台 上有三座冰室,每个冰上有三座冰室,每个冰室内有数眼冰井,井深十五丈,储藏着大量的冰块、煤室内有数眼冰井,井深十五丈,储藏着大量的冰块、煤炭、粮食和食盐。(水经注)炭、粮食和食盐。(水经注) 后赵石虎(约后赵石虎(约

26、335年)也用这些冰井贮藏过冰块。到年)也用这些冰井贮藏过冰块。到夏天最热时拿出来分给大臣们吃。从后赵、前夏天最热时拿出来分给大臣们吃。从后赵、前 燕至东魏、燕至东魏、北齐对三台都不断加以整修,比曹魏初建时还好。(光北齐对三台都不断加以整修,比曹魏初建时还好。(光绪绪临漳县志临漳县志特别是在北齐天保七年(特别是在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征用工年)征用工匠三十万,对三台大加整修,竣工后把匠三十万,对三台大加整修,竣工后把 “冰井冰井”改名改名“崇光崇光”。(。(北齐书北齐书 帝记帝记 文室文室) 北宋时,冰井台上还有曹魏初建时的铁梁。韩琦在安阳筑休北宋时,冰井台上还有曹魏初建时的铁梁。韩琦在安阳

27、筑休逸台,从冰井台上搬走四根铁梁。韩琦筑台曰:逸台,从冰井台上搬走四根铁梁。韩琦筑台曰:“休逸台得魏冰休逸台得魏冰井台铁梁四为柱。井台铁梁四为柱。”安阳县志卷十三安阳县志卷十三。 元代许有壬还亲眼看到过冰井台。但到了至正五年(元代许有壬还亲眼看到过冰井台。但到了至正五年(1345年)年)冰井台就被漳水冲毁一角,台身残高三丈,周围仅一百多步。冰井台就被漳水冲毁一角,台身残高三丈,周围仅一百多步。(河朔访古记河朔访古记)。至明朝中期,冰井台还遗迹可循,)。至明朝中期,冰井台还遗迹可循,“旧基旧基略无可见者,今惟三废台存略无可见者,今惟三废台存”。(嘉靖。(嘉靖彰德府志彰德府志) 崇祯三年(崇祯三年

28、(1630年)吕维祺在年)吕维祺在登铜雀台二首登铜雀台二首诗中说:诗中说:“所谓南城、北城、金凤、冰井皆不可复识,惟见孤台荒庙,漳所谓南城、北城、金凤、冰井皆不可复识,惟见孤台荒庙,漳水汤汤而已。水汤汤而已。”他说的他说的“孤台孤台”指的是铜雀台,实际就是现在的指的是铜雀台,实际就是现在的金凤台。从吕诗跋语中可知,冰井台在明末已被漳水冲毁。金凤台。从吕诗跋语中可知,冰井台在明末已被漳水冲毁。 冰井台是冰井台是1700多年以前曹魏时建筑的,用以贮藏冰块、煤炭、多年以前曹魏时建筑的,用以贮藏冰块、煤炭、粮食等物,准备在紧急时应用,实有战备意义。粮食等物,准备在紧急时应用,实有战备意义。中国煤炭史中

29、国煤炭史载:载:“中国曹魏冰井台是贮藏煤炭最早的地方。中国曹魏冰井台是贮藏煤炭最早的地方。” 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杨式和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成为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从这里走遍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动。太极拳以集武术、医术、导引术为一体的科学的人体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重视和喜爱,广府的

30、太极拳文化已成为中国的国粹而载入史册。被国家授予“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之乡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太极拳圣地”。如今,以杨露蝉和武禹襄为代表的广府太极文化,已成为河北乃至中国向世界传播健康和友谊的纽带。影视剧广府太极传奇在广府实地拍摄广府太极文化武禹襄武禹襄杨露禅杨露禅磁州窑文化 磁磁 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且达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且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一直延续,至今仍有烧造,是我国古一直延续,至今仍有烧造,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我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

31、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瓷窑之国著名的民间瓷窑之 一,它的名号,一,它的名号,仅次于官窑的五大名窑。磁州窑以生仅次于官窑的五大名窑。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无不兼用,并且窑工们创造剔、填彩无不兼用,并且窑工们创造 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不仅仅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不仅仅是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是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代同时也为宋代 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语典故文化 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到家乡。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邯郸学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