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全章导学案_第1页
有理数全章导学案_第2页
有理数全章导学案_第3页
有理数全章导学案_第4页
有理数全章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1正数和负数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 、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3、阅读课本13页(重点是第一页的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 3吨; 7米

2、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 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 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 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 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这样的数叫做 数;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例如上面的3、8、47,这样的数叫做 数;规定:数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2)活动: 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

3、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3)阅读P4练习前的内容: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m表示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表示 ;记录账册中的2300元表示 ,1800元表示 。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 正数,也 负数。3)练习 P3第一、二题(直接做在课本上)三、巩固提高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 0.6, +, 0, 3.1415, 200, 754200,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4、 拓展延伸A组 1任意写出3个正数: ;任意写出

4、 3个负数: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0.5万元表示 67000元表示 。 3已知下列各数:,3.14,+3065,0,-239则正数有_;负数有_ 4如果向东为正,那么 -50m表示的意义是( )A向东行进50mC向北行进50mB向南行进50mD向西行进50m 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BO是最小的正数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6给出下列各数:-3,0,+5,+3.1,2004,+2008其中是负数的有 ( )A2个B3个C4个D5个B组1零下15,表示为_,比O低4的温度是_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

5、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地,最低处为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C组1写出比O小4的数,比4小2的数,比-4小2的数 解: 2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解:五、总结反思1.1.1正数和负数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1、通过对“零”的意义的探讨,,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3、通过探究,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学习重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习过

6、程一、 自主学习1、 在中,正数有 ,负数有 。2、 如果水位升高5m时水位变化记作+5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记作 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 m。3、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的意义.4、如果向西走12米记作+12米,则向东走-120米表示的意义是_5、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300.05(单位:毫米),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30毫米,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_毫米,最小不低于标准尺寸_毫米 二、.合作探究活动1:请你用带有刻度的尺子量一量课桌的长和宽,并将超过1米有部分用正数表示,不足1米的部分用负数表示,长为 米 ,宽为 米。(精确到0.1米)活动

7、2:例题学习 例 (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 kg,小华体重增长 kg,小强体重增长 kg. (2)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美国 , 德国 , 法国 , 英国 , 意大利 , 中国 .3、 巩固提高 1、 完成课本P4练习(请同学们直接做在课本上)。2

8、、 完成课本P5习题1.1(请同学们直接做在课本上).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0是正数不是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自然数; 0是最小的自然数; 0是最小的数; 0既是正数也是负数;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0是偶数。 A、3 B、4 C、5 D、6 4、利润计算公式是: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小亮利用此公式计算爸爸经营的商店在某一天的利润为-25元,请问:-25元的利润的意义是 。5、 若向西走10米记作10米,如果小明从A地先走12米,再走16米,又走20米,最后走20米,这时小明所在的位置是

9、:在A地的 边 米处。小明共走了 米。四、知识拓展1、观察下面一列数:根据排列规律,这列数中的第100个数是 ,第2011个数是 ,第2n个数是 ,第2n+1个数是 (n为非零自然数)。2、观察下列各数: 1,-2,-4,-6,根据排列规律,这列数中的第100个数是 ,第2011个数是 ,第2n个数是 ,第2n+1个数是 (n为非零自然数)。五、阅读思考 1、阅读课本第6页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完成下列问题:(1).零件的直径是.,表示零件直径最大为 mm,最小为 mm时,在这个范围内的产品为合格的产品。(2)直径为30.032mm的零件是 产品,直径为29.985的零件是 产品。(3)某

10、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2. 张大妈在超市买了一袋洗衣粉,发现包装袋上标有这样一段字条:净重:8005g张大妈怎么也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请你帮张大妈解释一下。六、总结反思1.2.1有理数导学案 学习目标:1、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能够准确区分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数学思想。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学习难点:有理数的分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我们所学的数可分以下五类: 、 、 、 、 。2、请把下列小数化为分数: 0.5= ; 3.2= ; 0.25= ; = 。

11、3、按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数(除0外,各写5个):正整数: ;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负整数: 。2、 合作探究1、 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 。2、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 。 即有理数包括: 、 、 、 、 。3、 有理数的分类: (1)按整数、分数分类: (2)按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分类:有理数 有理数数 三、巩固提高1、 完成课本P6练习(直接做在书上)。2、正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正分数集合、负分数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有理数集合吗?为什么? 解: 。3、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自然数集合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

12、正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非正数集合 ;非负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0是整数;自然数一定是整数;整数一定是自然数; 正数、0、负数都是有理数;整数都是有理数;分数都是有理数;小数都是有理数。 A、2 B、3 C、4 D、5 5、填空: 、 和 统称为整数; 和 统称为分数; 、 、 、 和 统称为有理数; 和 统称为非负数; 和 统称为非正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看作 。 四、总结反思1.2.2数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数轴的概念及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

13、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学习重点: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学习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自主学习1、 观察温度计,体会数、形对应右图中第个图表示 的温度是 ;第个图表示 的温度是 ;第个图表示的温度是 ;2、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二、合作探究1、数轴的三要素: 、 、 。 定义:规定了 、 、 的一条直线叫做数轴。2、 请你画一条数轴:3

14、、 在你所画的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0, -2,3,1.5, -3.5. 4、 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解:点A表示的数是 ,点B表示的数是 ,点C表示的数是 ,点D表示的数是 , 点E表示的数是 , 归纳: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 边,与原点的距离是 个长度单位;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 边,与原点的距离是 个长度单位。三、巩固提高1、 画出数轴并表示出下列有理数:、下列数轴的画法正确的是( )B102-1A1 D0-12C0-23三、指出数轴上A、B、C、D 、E点分别表示什么数?1234560-1-2-3-4-5ABCDE 4、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

15、位于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5、与原点距离等于5的点有 个,表示的数是 。6、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与点A相距两个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 。7、从数轴上表示1的点出发,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点B,则点B表示的数是,再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则点C表示的数是。8、数轴上的点A表示3,将点A先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表示的数是 ,终点到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9、在数轴上P点表示的数是2,现在将P点向右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后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这时P点必须向移动个单位到达表示3的点。10、在数轴上P点表示的数是-4,现在将P点在数轴移动6个单位所得的

16、点表示的数是 。四、总结反思:相反数导学案 学习目标:1、 了解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2、 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3、 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学习重点: 相反数的概念学习难点: 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多重符号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 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5, 2,5,2 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 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 与原点的距离是0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 二、合作探究1、 设a是一个正数(如图),请在数轴上把表示a的点表示出来。 表示a的

17、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表示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2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的点有个 ,它们分别在原点的,表示为和,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3、 观察和,和,和的特点,不同点是,相同点是。4、 定义: 叫做互为相反数。5、 和互为相反数,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6、 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的关系是:。7、 在任意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新数是原数的。如:(+4.8)= ; ()= ; +(5)= ; +(+9)= ; (10)= , 0= .三、巩固提高1、完成课本P11 两个练习(直接做在书上)2、(+5)表示的相反数,即(+5)=; (5)表示

18、的相反数,即(5)=。3、2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4、化简下列各数:(68)= (+0.75)= ()= (+3.8)= +(3)= +(+6)=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数和负数互为相反数 B、任何一个数的相反数都与它本身不相同C、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相反数 D、数轴上原点两旁的两个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 四、拓展迁移 1、(3)的相反数是。2、已知数轴上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并且两点间的距离是6,点A在点B的左边,则点A表示的数是,点B表示的数是。3、已知a与b互为相反数,b与c互为相反数,且c=-6,则a=4、一个数a的相反数是非负数,那么这个数a与0的大小关

19、系是a0.5、数轴上A点表示-3,B、C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且点B到点A的距离是2,则点表示的数是点C表示的数是6、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任何数都不等于它的相反数;符号相反的数互为相反数;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若有理数a,b互为相反数,那么a+b=0;若有理数a,b满足a+b=0,那么,互为相反数;若有理数a,b互为相反数,则它们一定异号。A 、2个 B、3个 C、4个 D、5个7、如果a=a,那么a表示的数是 , 数a表示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是 .8、若19与2x+互为相反数,求x的值。8、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把-11,12,11,-2,-12,2分别填

20、入六个正方形,使得按虚线折成的正方体后,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会计算一个数的绝对值; 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学习重点: 绝对值的概念学习难点: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自主学习1、5的相反数是 , 表示这两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 。2、小刚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的点O先向东走50米到点A,再向西走80米到点B,若规定向东为正。请问:点A表示的数为 米,点B表示的数为 米,小刚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在点O 米处,小刚两次共走的路程是 米。3、小明家在学校正东2千米处,小红家在学校正西2千米处,若规定以学校

21、为原点,向东为正,那么小明家表示的数为 千米,小红家表示的数为 千米;放学后两人同时从学校出发,以相同的速度行走,你认为谁先到家 。二、合作探究1、 观察:一组数10与-10,它们是一对互为 ,它们的 不同, 相同2、小结:绝对值的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 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 . 练一练: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解:;3、归纳: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 ,0的绝对值是 (1)当是正数时, ;(2)当是负数时, ;(3)当=0时, ; 练一练:若=10,则= ; 若=10,则= ;4、 非负性: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即 0 。 练一练:若 三、归纳内化四、拓展延伸

22、1、 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5的绝对值是 。2、绝对值等于10的数有 个,它们是 3、若,则= ;若,则=绝对值等于3的数有 个;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个,它们是;、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是 ;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是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C、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D、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符号相反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符号相反且绝对值相等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越靠右; 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远。 A、 B、 C、

23、D、 7、若a=b,则a、b的关系是 ( ) Aa=b Ba=-b Ca+b=0或a-b=0 Da=0且b=08、 若,则 ;若,则 ;若,则 。9、若x+ x=0,则x一定是 ( ) A负数 B0 C非正数 D非负数10、11、若。:绝对值-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导学案 学习目标: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会比较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大小 学习重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学习难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及较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填空: ; ; ;2、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时,正数在原点的 边,负数在原点的 边。3、比较大小:3 8, -3 -8, 4 0, 0, -

24、7 二、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P13观察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周中最低气温是 ,最高气温是 ;将14个温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是: ;将这14个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观察上述数轴表示的有理数,它们从左到的顺序,就是从 到 的顺序,即数轴表示的有理数,左边的数 右边的数。练一练:6 5,3 8,1 0, 1 9,3 0。3、 归纳:(1) 正数 0,0 负数,正数 负数; (2) 两个负数,绝对值 。4、 总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也就是从 到 的顺序,即: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要小即:利用数轴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异号的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 ;同号

25、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 ,或说,两个负数,绝对值小的反而 。3、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 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解:(1)(),()。由正数大于负数,()()() (3)先化简, (.)= ,= . 0.3 , (.) 四、拓展迁移 1、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1)(+2); ; (2).2、将下列各数按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用”号连接起来.4、 比较: a与3a的大小.五、总结反思:有理数加法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够熟练的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能够运用加法法则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 有理

26、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学习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一、自主学习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一物体从原点出发,利用数轴填空:1、物体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结果向 运动了 m,列算式为: ;2.物体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结果向 运动了 m,列算式为: ;3.物体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结果向 运动了 m,列算式为: ;4.物体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结果向 运动了 m,列算式为: ;5.物体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结果向 运动了 m,列算式为: ;6.物体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0m,结果向 运动了 m,列算式为: ;7.物体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0m,结果向 运动了

27、 m,列算式为: 。二、合作探究根据上述七个算式,请你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 ,并把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并用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4、一个数同0相加, 。三、学以致用例1 计算:(1)(3)+(9); (2) (5)+13; (3) 0+(7); (4) (4.7)+3.9.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 :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 球,失 球,净胜球数为 + = = ;黄队共进 球,失 球,净胜球数为 +

28、= = ;蓝队共进 球,失 球,净胜球数为 + = = .四、巩固提高1、用算式表示下面的结果:(1)温度由4上升7; (2)收入7元,又支出5元.解:2、 填空:(1)(3)+(5)= ; (2)3(5)= ;(3)5+(3)= ; (4)7(7)= ;(5)8(1)= ; (6)(8)1 = ;(7)(6)+0 = ; (8)0+(2) = .3、计算: (1) 15+(22); (2)(13)+(18); (3)20(14);(4)1.7 + 2.8 ; (5)2.3 + (3.1); (6)()+(); (7)1+(1.5); (8)(3.04)+ 6 ; (9)+().五、拓展迁移

29、1、填空:(1)若a0,b0,那么ab 0(2)若a0,b0,那么ab 0(3)若a0,b0,且ab那么ab 0 (4)若a0,b0,且ab那么ab 0 2当a = 1.6,b = 2.4时,求a+b和a+(b)的值.3已知a= 8,b= 2. (1)当a、b同号时,求a+b的值; (2)当a、b异号时,求a+b的值. 六、总结反思1.3.1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学习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及其运用。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一、自主学习1.小学时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 .2.猜一猜:在有理数的加法中,这两条运算律仍

30、然适用吗? .3.计算(1)30+(-20)= = , -20+30= = ; (2)8+(-5)+(-4)= =_, 8+(-5)+(-4)= =_. 二、合作探究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 即 a+b= 2、加法结合律: 即 (a+b)+c= .三、学以致用例1 计算:(1)16 +(25)+ 24 +(35). (2)。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四、巩固提高1计算:(1)(7)+ 11 + 3

31、 +(2); (2)13(12)17(18);(3) 3 +(5)+ 12 +(1)+(9); (4)5.6(0.9)4.4(8.1)+(1); (5)(0.3)+ 3.1 +(0.6)+(3.1)+ 0.3; (6) 7、 (8)4.4(8)11(9) (10) (1)(+2)(-3)(-4)(5)(+6)(-7)(-8)(97)(+98)(-99)(-100)2最小的正整数为a、绝对值最小的数为b、最大的负整数为c,求a+b+c的和.3、绝对值不大于10的数有几个?它们的和是多少?五、总结反思1.3.2有理数的减法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 2、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法

32、则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3、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过程中,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学习难点: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加法运算.一、自主学习1、某地一天的最高温度为4,最低温度是3 ,这天的温差是 ,算式为 .2、某地一天的最高温度为-1,最低温度是3 ,这天的温差是 ,算式为 .3、某地一天的最高温度为0,最低温度是3 ,这天的温差是 ,算式为 .二、合作探究1、探究: +(-3)=4, 4-(-3)= , 4+(+3)= , 4-(-3) 4+(+3) 9-8= , 9+(-8)= , 9-8 9+(-8); ()+(+)

33、= , ()()= , ()() ()() (8)+(4)= , (8)(+4)= , (8)(4) (8)(4) 0+()= , 0()= , 0() 0(+); 0(5)= , 0(5)= , 0(5) 0(5);2、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 。 用字母表示为: 。三、学以致用例 计算: (1) (3)(5); (2) 07; (3) 7.2(4.8); (4)3.三、巩固提高A组:1、完成课本P23 练习2计算:(37)(47); (2)(53)(+16); (3)(210)87;(4)1.3(2.7); (5)6.08(2.83); (6)(2.7)3.7;(7); (8)(2)(1);

34、(9)(66)7; (10)(15)(28).3分别求出数轴上下列两点间的距离:(1)表示数8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B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若a0,b0,则ab0 B、若a0,b0,则ab0C、若a0,b0,则a(b)0 D、若a0,b0,且,则ab0.5、若x0,则等于( )A、x B、0 C、2x D、2x6、(1)当b0时,a,ab,ab中,最大的是 ,最小 ; (2)当b0时,a,ab,ab中,最大的是 ,最小 7、若则 。五、总结反思1.3.2有理数的减法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会利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学习重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计算:(1)(2)(3)(4)(5); (2)(2)(3)(4)(5)3、 仿照上题的解题方法计算:(20)(3)(5)(7)二、合作探究 1、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abcd 2、式子:(-20)+(+3)+(+5)+(-7)是 , , , 这四个数的 ,为了书写简单,可把式子:(-20)+(+3)+(+5)+(-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