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四)生物的变异与进化_第1页
期末复习(四)生物的变异与进化_第2页
期末复习(四)生物的变异与进化_第3页
期末复习(四)生物的变异与进化_第4页
期末复习(四)生物的变异与进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生物(必修二)期末复习课堂讲义 2014-01-07高二生物(选修)期末复习(四) 变异的应用与进化论【课标扫描】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B);基因重组及其意义(B);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B);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C);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A );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A);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A);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B);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知识网络】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 的 、缺失或 引起的 的改变。基因突变 外因:某些外界环境条件(物理、化学因素等)或者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影响宿主

2、细胞的DNA等)等作用。原因 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局部的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特点 性、随机性、 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实例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应用 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其发生 。 意义 是 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 来源;是生物进化的 概念 指在生物体进行 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 自由组合型 减分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随之自由组合。 类型基因重组 交换型 减数分裂 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 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 应用 杂交育种 是将两个和多个品种的优良

3、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意义 是生物变异的来源,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使排列在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使遗传性状发生改变 染色体 变异 染色体变异 4. 个别染色体增减染色体组成倍增减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减 染色体 变异 染色体组 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方法 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染色体组(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完整的非同源染

4、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2)特点:在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染色体的特点: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不同生物其染色体组数和每个染色体组所的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大小都是不同的。 (3)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别: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同一种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或生物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有四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个。 4单倍体与二倍体、多倍体的判定 关键是看生物体由什

5、么发育而成。(1)如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不论其细胞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该生物都叫单倍体。因此,单倍体可以含一个染色体组,也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 (2)如由合子(如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就叫多倍体。5多倍体(1)多倍体产生的原因: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是细胞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聚变)或生物内部因素的干扰,纺锤体的形成受到破坏,以至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就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秋水仙素(2)人工诱导多倍体形成的过程: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分裂周期细胞染色体(2n)正常复制

6、,不能形成纺锤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4n)多倍体植株(3)秋水仙素的作用: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6、几个概念的比较(1)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比较项目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概念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举例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在植物中很常见,动物中极少见。自然条件下偶尔出现。特点常见类型茎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含量高。植株弱小,高度不育。应用一般用于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2)基因重组、基因

7、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本质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或染色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发生时期及其原因减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细胞。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出现多倍体;或减数分裂时,偶然发生染色体不配对不分离,分离延迟等原因产生染色体数加倍的生殖细胞,形成多倍体条件不同个体之间的杂交外界条件的剧变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外界条件的剧变和内部因素的

8、相互作用意义是生物变异和产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杂交育种,导致性状的重新组合,从而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诱变育种可培育出新品种利用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可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利用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还可进行基因定位研究和实施染色体工程的研究,有针对性地选育动、植物新品种1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基因互换)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方法 培育纯合子植株:杂交自交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表现型自交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培育杂合子品种:一般是选择纯合的双亲杂交

9、子一代。物理诱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等处理后,再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化学诱变:亚硝酸、硫酸二乙酯处理后,再选择。先将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将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从中选择优良植株。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筛选获得优良个体优点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加速育种进程获得硕大的营养器官,提高产量和营养物质的含量定向培育新品种,育种周期短;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缺点选育时间较长,局限于同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有利变异少,须

10、大量处理实验材料技术性强,并要与杂交育种结合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在动物方面难以开展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安全性问题多,有可能引起生态危机实例用高秆抗锈病小麦与矮秆不抗锈病小麦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用紫外线、X射线综合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用花药离体培养选育小麦“京花一号”用普通西瓜培养三倍体无籽西瓜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2杂交过程中基因型的纯化(1)若选育的优良性状是隐性性状,则出现此性状的个体既可稳定遗传。(2)若选育的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获得此品种则需要连续自交,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隐性遗传病 人类常

11、见遗传病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类红绿色盲症单基因 遗传病 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多基因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2人类遗传病的5种遗传方式及其特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遗传特点实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白化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软骨发育不全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色盲、血友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代代相传,交叉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抗VD佝偻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人类中的毛耳二遗传病

12、的监测和预防1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2)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3)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4产前诊断: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3各种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和判断方法(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对正常的夫妇生出患病的女儿,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常见的有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镰刀型细胞贫

13、血症、白化病等。 说明:如果子代是儿子患病,只能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该致病基因究竟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还需要进一步推理。(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对患病的夫妇生出正常的女儿,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 常见的有软骨发育不全、多指、并指、短指等。说明:如果子代是儿子正常,只能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该致病基因究竟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还需要进一步推理。(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隔代遗传;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常见的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白眼等。说明:父亲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儿子的致病基因

14、一定来自母亲;母亲的致病基因可以通过女儿传递给外孙。(4)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连续遗传母亲正常,儿子一定正常;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常见的有果蝇红眼、抗性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等。(5)伴Y染色体遗传:全男性遗传,即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如下图),这种情况极易判断,只要有一个女性患病,即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常见有的鸭蹼病、人类印第安毛耳、外耳廓多毛症等。三人类基因组计划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2研究的对象:人的24条染色体上的全部DNA序列,22(常染色体)+X+Y3已获数据:人类基

15、因组由约31.6亿个碱基对组成,已发现的基因约有3.0万-3.5万个。(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 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类型 地理隔离:同一物体之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

16、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地理隔离 自然选择 生殖隔离物种形成过程:种群 小的种群 基因频率改变 新物种(3)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共同进化 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原因: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选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生物多样性 内容: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化石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中性突变学说:大量的基

17、因突变是中性的,导致生物进化的是中性突变的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争论:物种的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其中影响力最广泛和深远的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理论。一基础知识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1)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

18、重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有可能有害。(2)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具有有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增加,具有不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减少,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3)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提醒:因地理隔离造成两个亚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应为同一个物

19、种,因为东北虎和华南虎仍能进行交配并繁殖可育后代。两个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特别要注意突变和基因重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异发生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了选择作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诱发害虫产生抗药性发生。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形成过程: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然选择的方向是不同的,不同的选择方向形成不同的生物类型,最后形成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物种,其基因库中

20、的基因组成也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了遗传基因的多样性。(2)多样性的内容: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提醒: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反过来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影响基因多样性。(3)共同进化:是指生物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如猎豹和斑马。共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巩固练习】一、单选题【例题1】(2010江苏高考)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

21、异性状的纯合个体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卷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例题2】(08年高考广东卷)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 )(多选)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1. (2013海南卷)22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 B 2 是由其等位基因 B1 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 B基因 B1 和B2 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2、 C基因 B1 和B2 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D基因 B1 和B2 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4.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例题1】(08年高考宁夏)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纯合体

23、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例题2】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自由组合时,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能够进行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都能够改变基因的结构C基因重组发生在初级精(卵)母细胞形成次级精(卵)母细胞过程中D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同源染色体的互换也是基因重组。5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

24、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7子代不同于亲代的性状,主要来自基因重组,下列图解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A B C D5MstII是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它总是在CCTGAGG的碱基序列中切断DNA。下图显示了用MstII处理后的正常血红蛋白基因片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起初的正常血红蛋白基因中有3个CCTGAGG序列B若血红蛋白基因某一处CCTGAGG突变为CCTCCTG,则用MstII处理该基因后将产生 3个DNA片段C将MstII酶用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诊断,若产生三个DNA片段,则血红蛋白

25、基因是正常的D将MstII酶用于的基因诊断,若产生四个DNA片段,则血红蛋白基因是正常的6(2011年安徽卷)4.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A 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引起基因突变B 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C 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D 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7(08南通市二次调研)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B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缺失

26、,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C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出现或多或少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DDNA的复制和转录的差错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1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C)6(13福建卷)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 14 号和一条 21 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8 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

27、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10. (2011海南生物卷)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1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A该计划的实验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B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D该计划的实验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2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

28、区隔离B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C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1. (2012江苏)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A. 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B. 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C. 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 DNA 序列D. 该计划的实施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解析:人类很多疾病与遗传有关,A正确;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B错;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的全部DNA

29、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C错;该计划也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D错。2. (2012江苏)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20.(2011年江苏卷改编)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I-2 C-2有一种基因型,一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若一4与一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

30、211. (11年广东卷)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多选)A、定向突变 B、抗生素滥用 C.、金属-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 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它细菌获得耐药基因例题1(2012江苏)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 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 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2. (2012年苏北四市联考)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

31、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3. (2012海南卷)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例题2(2013,天津)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

32、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 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例题3 (2012福州调研)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

33、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例题4(2013,江苏) 下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16.(多选)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

34、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4亿前年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3(2012上海卷)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A30%,21% B30%,42%C70%,21% D70%,42%13吸烟有损健康。香烟中所含放射性物质居食品之首,烟叶中有镭226、钋222、铅210、等放射性物质,一位每天吸一包烟的人,其肺部所接受的放射性相当于200次X射线和r辐射,镭

35、、钋、铅本身就是致癌物质。放射性辐射更是致癌的重要因素,放射性辐射致癌的原因可能是( ) ADNA中的碱基对的改变 BDNA中的碱基对的增加CDNA中的碱基对的减少 D基因发生了重组8(2011年江苏卷)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多选) 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6(13江苏卷)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 高产、感病; 低产、抗病; 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

36、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A.利用、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B.对品种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中获得c3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猫叫综合症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化引起的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15(2013广东卷)(16 分)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一对夫妇生有一位重型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分析发现,患儿血红蛋白 链第 3

37、9 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突变(CT)。用 PCR 扩增包含该位点的一段 DNA 片段l ,突变序列的扩增片段可用一种限制酶酶切为大小不同的两个片段 m 和 s;但正常序列的扩增片段不能被该酶酶切,如图 11(a)。目前患儿母亲再次怀孕,并接受了产前基因诊断。家庭成员及胎儿的 PCR 扩增产物酶切电泳带型示意图见图 11(b)。(终止密码子为 UAA、UAG、UGA。)(1)在获得单链模板的方式上,PCR 扩增与体内 DNA 复制不同,前者通过_解开双链,后者通过_解开双链。 (2)据图分析,胎儿的基因型是_(基因用 A、a 表示)。患儿患病可能的原因是_的原始生殖细胞通过_过程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从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患病是由于_。 (3)研究者在另一种贫血症的一位患者链基因中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该突变导致链第102 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如果_,但_,则为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症的致病位点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 【答案】(1)热变性原理 解旋酶 (1)Aa 母亲 减数分裂 翻译过程中的第 39 位氨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