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讲义读书报告.doc_第1页
语法讲义读书报告.doc_第2页
语法讲义读书报告.doc_第3页
语法讲义读书报告.doc_第4页
语法讲义读书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法讲义读书报告语法讲义 读书笔记第一章语法单位【主要内容 】一、语素1、语素的定义 。语法系统里的基本符号是语素 。 语素可以定义为: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 。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都是单音节的 。象“琵琶、葡萄、蜈蚣、马达、沙发、罗嗦、萨其马、乌鲁木齐 ”等多音节的语素是很少的 。2、自由语素与粘着语素能单独成句的语素叫做自由语素,不能单独成句的语素叫做粘着语素 。3、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位置固定的语素叫做定位语素 ,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叫不定位语素 。前置定位语素永远不在句子末尾出现,后置定位语素永远不在句子的开头出现 。前置定位语素后头不能有停顿 ,后置定位语素前头不能有停顿。自由语素都是不定

2、位语素 ,粘着语素有的是定位语素 ,有的是不定位语素 。4、汉字与语素的关系汉字和语素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有的时候 ,一个汉字代表几个不同的语素 ,例如:(音)乐(快)乐(开)会(不)会盘(子)盘(货)有的时候 ,同一个语素用不同的汉字来代表。例如:吧=罢算=祘脉=脈此外,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 ,不代表任何语素,例如 “葡、萄、馄饨、蜈、蚣”。有的汉字本身虽有意义 ,但是在多音节单纯词里 ,它们只代表没有意义的音节 ,不代表语素 ,例如 “马达 ”里的“马”和“达”,“沙发 ”里的 “沙”和“发”。二、词1、语素是最基本的语法单位 。比语素高一级的单位是词。所有的词都可以看成是由语素组成的 。

3、2、由一个语素形成的词叫单纯词 ,由两个或更多的语素形成的词叫合成词。3、能够单独成词的语素成为成词语素 ,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称为不成词语素 。三、词组1、语素和语素组合成词 (合成词),词和词组合成词组,最简单的词组是由两个词组成的 ,词组可以独立成句 ,也可以是句子的一部分 。2、根据词组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可以吧词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偏正结构 、述宾结构、述补结构、主谓结构 、联合结构 、连谓结构 。3、层次分析法与中心词分析法。4、词的结构类与功能类 。四、句子1、句子是前后都有停顿并且带着一定的句调对完整的意义的语言形式 。如果一个语言形式的前头或后头没有停顿 ,那就不是

4、一个句子 。2、从结构上看 ,句子可以分成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主谓句是由主谓结构形成的句子 ,非主谓句是由主谓结构以外的构或是单个的词形成的句子。3、从功能上看,句子可以分成陈述句 、疑问句、祈使句、称呼句、感叹句五类 。【主要问题 】1、朱德熙先生依据能否单独成句 ,将语素分为自由语素与粘着语素 。但语素最基本的功能是构词,而不是构成短语或句子 ,语素可以跨越自身的构词功能,而直接成为短语或句子的组成成分吗 ?2、朱德熙先生还提出了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的概念:“有些语素和别的语素结合时 ,位置是不固定的,有时在前,又是在后,位置固定的语素交定位语素 ,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叫不定位语素 。”同样

5、,因为语素和语素只能组成合成词 ,或者是一个语素直接成词 (成词语素 )。但语素和语素决不能组合成词以上的语法单位,但语法讲义 对此的表述比较模糊 ,只是提到语素和语素结合时 ,但并未说组合成什么。当然按我们一般理解语素和语素只能组合成词,可从所举之例来看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这又怎么理解?例如 “吗”、“呢”,作者认为是后置定位语素,但“吗”、“呢”和别的语素结合时 ,这个组合体已经超越了词的范围 ,是否可以认为 “吗”、“呢”是以词的身份进入句子的 ,而并非语素 ?3、一个语素经常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 ,那么着几个义项就有可能分属不同的功能类别 。例如“老”“子”“化”等,在不同的条件下

6、 ,它们既可看做是定位语素 ,又可看做不定位语素 。“理化 ”、“化工 ”中的 “化”是定位语素 ,这种现象怎么解释?4、作者认为 “最”只能前置,不能后置(没有 “ 最”的格式 ),但“世界之最 ”、“中华之最 ”中的“最”却只能看做是一个后置成分 。5、朱德熙先生在讲句子的功能分类 ,对疑问句的说明是 :“疑问句的作用在于提问 ,它本身无所肯定,也无所否定 ,所以没有真假的问题 。”但众所周知,疑问句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划分出来的 ,只要带疑问语气的句子都属疑问句 。因此,反问句也是疑问句 ,然而反问显然是有所肯定或否定的 。6、朱德熙先生对祈使句的说明是 :“祈使句的作用是要求听话的人做某事

7、 。”但“不要说话了 !”之类也是祈使句 ,但表示不要做某事 。7、 “啤酒 ”、“苹果 ”、“莎翁 ”、“贝帅 ”、“费城”、“加州 ”等,它们只能进行单向替换 ,并且前一音节都是音译字 ,都是指外语中相应的人名 、地名,后一音节都是汉语成分 ,怎么确定这类词语的语素情况 ?8、实词、虚词的划分是否有意义 ?代词和副词到底是实词还是虚词 ?【补充】(吕叔湘汉语语法问题分析 )语素有三方面的问题 :大小问题 、异同问题以及与汉字的对应问题 。1、语素的大小问题 。有很多双音节词 ,里边是两个语素还是一个语素可以讨论,例如 “含胡 ”(比较含混 、胡涂),“什么”(比较这么 、那么、怎么),这是

8、语素大小问题,即语素的切分问题 。2、语素的异同问题一个语素可以有几个意思 ,只要这几个意思联得上,仍然是一个语素 。例如 :“工”有工作、技术、精巧等意思 ,都联系得上 ,只是一个语素 。如果几个意思联不上 ,就得算几个语素 。例如:“公”有共同、公平等意思 ,又有公 侯 、公 婆 、公的 母的 等意思,这两组意思联不上 ,就得算两个语素。有时候,几个意思联得上联不上难于决定 ,例如:快速、锐利的 “快”和愉快 、痛快的 “快”,这就是语素的异同问题 。3、语素与汉字的对应问题【研读心得 】朱德熙先生在这一章按照语言系统的层级性把语法单位分为语素 、词、词组、句子四大类 ,并分别对各自的分类

9、情况 、特点和用法进行了描写 。我们要学会掌握四种语法单位的定义、适用范围、之间的区别以及界定方法 。朱德熙先生根据汉语的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的特点,在讲汉语语法体系时 ,主张以词组为本位的原则,他认为词和词组之间是一种组成关系 ,而词组和句子之间则只是一种实现关系 ,词组本位比起词本为和句子本为更具简明性和严谨性 。这在区别以往的词本位和句子本位上体现出很大的优越性 。第二章词的构造【主要内容 】一、句法的词法1、语法分为句法和词法两部分 。句法研究的是句子的内部构造 ,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词法研究的是词的内部构造 ,以语素作为基本大薿问 。可见句法和词法是属于两个不同平面

10、上的东西 。2、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造方式有重叠 、附加、复合三大类 。二、重叠在研究重叠式的时候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重叠式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 (重音、变调);( 2 )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 ;( 3 )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三、附加1、把词缀粘附在词根上的构词方式叫“附加 ”。词缀都是定位语素 ,有前置的,例如 “第一 ”“第二”的“第”;也有后置的 ,例如上边举着的“着”“子”“们”之类,我们管前置的词缀叫前缀 ,管后置的词叫后缀 。2、词缀都是定位语素 ,因此所有的不定位语素,我们都不把它看成是词缀 。真正的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成分上头 ,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

11、,没有意义上的关系 。“性、式、自”的情形不是如此。四、前缀汉语的前缀主要有 :初、第、老。五、后缀汉语后缀主要有 :子、儿、头、们、的、着、了、过。六、复合1、复合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成分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式 。用符合方式构成的合成词叫复合词。汉语复合词的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基本上是和句法结构关系一致的 。主要有五种类型 :主谓式、述宾式、偏正式、述补式、联合式。2、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区别:( 1 )复合词的组成成分可能是粘着语素 ,也可能是自由语素 。一般来说 ,组成成分里有黏着语素的格式都是复合词 ,不是句法结构 。不过这是就不定位粘着语素说的 ,如果是定位粘着语素 ,整个格式也可

12、能是句法结构 ,整个格式是复合词 。( 2 )后一个音节是轻声的格式是复合词 。如果读轻声的音节是定位语素 。整个格式也有可能是句法结构。( 3 )不能扩展的是复合词 ,能扩展的是句法结构。( 4 )句法结构的意义是它的组成部分的意义的综合,复合词的意义却不一定能从组成部分的意义看出来。七、复杂的合成词如果直接成分本身不止一个语素 ,合成词的结构就复杂起来了 。在分析复杂的合成词的时候 ,要注意语素之间的层次构造和构词方式 。简称是一种特殊的复篇二 :语法讲义 ( 朱德熙著 ) 第二章词的构造的读书笔记浅谈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造方式语法讲义 第二章词的构造的读书笔记内容摘要 :朱德熙先生的 语法

13、讲义 是语法学界的最有权威的一部语法学著作 ,此书的第二章词的构造主要讲述的就是合成词的构造 ,朱先生对汉语构成合成词的三种方式 ,即重叠、附加、复合做了翔实的解释和深入的探讨 。本文仅就此书的第二章做一些基本内容的概述及阐述一下本人阅读此章节后的体会及其启示 ,另外提出几个阅读后的疑惑。关键词:词的构造,复合式,合成词,重叠式 ,附加式朱德熙先生的 语法讲义 可谓是语法学著作里面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具有极强的系统性 ,在语言学界也具有极高的声誉 。作者以现代语言学的眼光 , 用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结论 。并且该书建立了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 ,论述了语

14、法单位 、词的构造、词类、体词、谓词、代词、主谓结构 、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连谓结构等重要知识点 。可以说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特色吧 。语法讲义 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对一些语法现象论述得很详细 。一 语法讲义之“词的构造 ”的主要内容语法是可以被分为句法和词法两个部分的 ,句法研究的是句子的内部构造 ,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词法研究的是词的内部构造 ,以语素作为基本单位。可见句法和词法是属于两个不同平面上的东西:句法包括句子和词 ,而词法则是包括词和语素的。在这一章里面主要研究的是词的内部构造 ,即语素是怎样组合成为词的 。单纯词是由单个语素组成的,是没有构造问题的 ,因此此章节要

15、讨论的实际上就只是合成词的构造了 。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造方式有三种。作者在第二章的 2.2节至 2.6节就分别阐释了现代汉语合成词的这三种构成方式 。另外朱德熙先生在2.7节单独列出了复杂的合成词 。这一章的重点基本上就是 2.2 节至 2.6 节,可以说是主体部分吧 。 在 2.2 这一节之中 ,朱先生首先说明了研究重叠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就是重叠式的结构类型喝语音特征 ,即重音和变调 ;第二,就是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 ;最后一点讲的是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所在 。然后再随后的几个小节之中分别阐释了构造合成词的三种方式 。重叠词方面主要分为 :重叠式名词 、重叠式量词、重叠式动词

16、 、重叠式状态形容词和重叠式副词。而附加式的合成词的构词方法主要有前缀附加式和后缀附加式 。前缀主要有初 、第、老等等一些词,而后缀则有子 、儿、头、们、了、看、过、的、得等等一系列的后缀标志 。最后的一种构成合成词的方法,即复合式,它有五种类型 ,即主谓式、述宾式、偏正式、述补式、联合式。本章节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讲的以上的内容 ,由于朱先生在本章节里面叙述的非常的翔实 ,我在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 。二 读书体会及启示在 2.1 这一小节里面我第一次听到有词法和句法这两个概念 ,感觉比较新鲜 。后来看了朱先生的叙述,感觉这两个概念其实就是把我以前所知道的意思加以学术化后形成的一个学术词 。第二章

17、词的构造说到底就是研究合成词的构造方式是怎样的 。下面我就按照章节的顺序来谈一谈我的读了此章的一些体会和启示 。首先我谈谈构成合成词的三种方式。2.1重叠式名词(1)婶婶(2)星星(3) 蛐蛐例子 (1) 就是重叠式构成合成词里面的一种 ,即亲属的称谓 。(2) 中则是重叠式的名词 ;而(3) 则是重叠式合成词中的一种特例 ,音节的重叠 ,而不是像例 (1)(2) 的语素的重叠 。2.2重叠式量词(4)个个(5)本本(6)张张(7)条条2.3重叠式动词(8)想想(9)弄弄(10)管管(11)写写2.4重叠式状态形容词(12)小小儿的(13)好好儿的(14)大大方方(15)通红通红(16) 劈劈

18、啪啪以上的几个例子主要包括了重叠式状态形容词的四种类别 ,例(12)(13)是基式是单音节形容词(a) ,重叠形式是 “aa儿的 ”。例(14) 是基式是双音节形容词 ,重叠式是 “ aabb ”和“a里 ab ”两种样式 。例(15) 是基式是一类双音节状态形容词 ,重音在第一个音节上面 ,重叠式 abab 。例(16)是基式是双音节拟声形容词 ,重叠式是 aabb 。2.5重叠式的副词(17)恰恰(18)渐渐(19) 好好儿例(17) 和(18) 是单音节副词 ,例(19) 是单音节形容词 。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平时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重叠词竟然有这么多不同的类别 ,通过一番阅读之后更加领悟到了

19、朱先生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功夫之深。2.6 在附加式构成合成词里面 ,附加的方式可以分为前缀附加式和后缀附加式 ,这点我们应该不感到陌生 ,因为我们会时常碰到这类词 ,如“老大”,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前缀附加式的合成词 ,前缀附加式的标志就是 “老”这个字 ,“老”这个字在“老大 ”这个词中不包含任何的具体意义 ,只是一个标志而已。典型的前缀附加式的标志性的字包括“初、老、第”等等一些字 。而说到后缀附加式的合成词,我们更应该不感到陌生了 ,常见的有子 、儿、头、们、了、看、过、的、得等等一系列的后缀标志。2.7 在复合式的合成词这一小节里面 ,我觉得下面的五种结构类型倒是不让人感觉陌生 ,因为曾经

20、在现代汉语的课本里面的短语里面学过主谓短语,偏正短语等等几种类型 ,但是复合式合成词和短语还是用相当大的区别的 。2.8在复杂的合成词这一小节里面主要讲了一种特殊的复合词 ,原来就是平常所说的简称 ,如“北京大学 ”简称为 “北大 ”等等。当然紧缩式复合词和减缩式复合词都能起到简化的作用 ,但是也不能乱用,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含混 。例如 “华师 ”,我觉得这个简称就应该是华中师范大学的特有的减缩式复合词 ,是一种专有名词 ,而广东省的华南师范大学就不应该也简称 “华师 ”。三 阅读语法讲义 后的疑惑和质疑1. 在阅读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后 ,我也同时上网搜索了一些相关的资料 。感觉合成词里面应该

21、不应该还有一种同位式的复合短语类型,例如 “松树 ”、“昆仑山 ”、“巧克力糖 ”、“芭蕾舞 ”、“雪茄烟 ”这些词前面的一部分都可以单独拿出来用 ,并且和原词都是表达同样的意义的 ,但是现代汉语中却判断他们是偏正式的 ,不知道可否定义它们一个新的复合词结构关系 同位式呢 ?2. 朱先生在词的构造这一章的 2.1 这一小节里面提出了句法研究 ,句法研究就是研究句子内部构造 ,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区别是什么本书中并未提及 。参考文献 :朱德熙 ?语法讲义 ?商务印书馆 ?2009 年傅力 ? 复合式合成词中应该有 “同位型 ”的地位 ? 四川万县教育学院学报 朱德熙 ?语法答

22、问 ?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篇三:读书报告书名读书报告书名吕叔湘(1979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1982 )中国文法要略 ,商务印书馆朱德熙(1982 )语法讲义 ,商务印书馆朱德熙(1985 )语法答问 ,商务印书馆朱德熙(1980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商务印书馆 赵元任(1979 )汉语口语语法 ,商务印书馆王力(1985 )中国现代语法 ,商务印书馆陆俭明(2005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陆俭明 (2003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张斌胡裕树( 1989 )汉语语法研究 ,商务印书馆 张斌( 2005 )现代汉语语法十讲 ,

23、复旦大学出版社 邢福义(1997 )汉语语法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庆株编 (1999 )语法研究入门 ,商务印书馆邵敬敏等 (2009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邵敬敏(2006 )汉语语法学史稿 (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吴竞存等(1982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篇四 :语法讲义体会读朱德熙 语法讲义 的几点心得朱德熙的 语法讲义 出版于 1983 年 9 月,后多次在版。并对书中的观点有误之处加以订正 ,如朱德熙先生在重印序言中说 :“第七章把句首的处所名词和时间名词一律看成主语 (7.2 ),其实有的是状语 ,例如,屋里坐,明天见。这两类格式的区别可以从重音

24、的位置看出来 。屋里坐 明天见的屋里 明天 必须重读。如果处所词 、时间词作主语,重音只能落在后边谓语部分 。这一点是陆俭明同志告诉我的 。”朱德熙先生很有胆量承认自己的认识不足 ,是伟大学者的大胸怀 。语法讲义在我国学术界有很高的地位 ,构拟了以词组为本位的语法系统 ,是我国八十年代语法研究的一部具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力作 。直至今日其中的许多创见仍被学界加以借鉴和应用 ,是语法学界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 。两次读来 语法讲义 一书,仍有很多不明白之处,加上朱德熙先生也说过 ,有些问题为什么那么处理,道理没有交代清楚 。我理解的也更是一知半解的了,读后也没有什么见解 ,但对本书的知识体系和特

25、色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一、语法讲义的来源语法讲义 的底本是朱德熙先生 1961 年至 1962 年在北京大学讲授现代汉语语法 (二)这门课程的讲义。当时只有十四章内容 ,出版前增加了第十一章、第十四章、第十六章和第十八章几章的内容。二、语法讲义的结构框架语法讲义 共有十八章的内容 ,第一章语法单位是对整个语法体系内容的总体概括 ,有语素 、词、词组、句子。以下十七章的内容则是对其其进行的具体地 、详细地阐释 ,概念、分类及相关语法问题,有词的构造 ,词类,六大结构,复句以及省略和倒装 。第四章 、第五章、第六章、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第十六章又是第三章词类的子章部分 。三、语法讲义的突出特点(

26、一)词组为本位的观点 。汉语语法应以词组为本位 , 这是朱德熙先生首先提出并首先实践的 。他的语法讲义 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 。 而在 19 8 2 年发表的 语法分析和语钱体系 和语法答向 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述了这一观点 。所谓汉语语法应以词组为本位, 就是说 “ 由于汉语的句子构造原则跟词组构造原则墓本一致 , 我们就有可能在词组的基础上来描写句法 , 建立一种以词组为基点的语法体系”。同时,关于词类的划分 ,朱德熙先生强调了语法功能的重要性 ,认为意义在词类划分上不起作用。(二)否定兼语式 。连谓结构是谓词或谓词结构连用的格式。如,去/ 看病 把这类连谓结构记为 v1+n+v2 ,v

27、1 是前一个动词 ,n 是它的宾语 ,v2 是最后一个直接成分里的动词 。“不少语法著作把 n 指施事的一类称为递系式(或称兼语式 ),凡是 n 不指施事的 (包括 n 与v2 意义上没有直接联系的 )统称为连动式 ,并认为递系式的特点是其中的 n 具有双重身份 ,它既是前边 v1 的宾语,同时又是后边 v2 主语。连动式的特点则是 v1 和 v2 主语相同 。这种看法恐怕不一定妥当。如果当 n 指施事时,说 n 是 v2 的主语,那么当 n 指受事时 ,是不是说 n 是 v2 的宾语呢 ?其实不管 n 与 v2 之间意义上有什么样的联系 ,从结构上说 ,n 只是 v1 的宾语 。”朱德熙先生

28、否定了兼语式 ,把兼语式与连谓式合并,称作连谓结构 。书中又列出了几种连谓结构,这里不对书中的各种情况加以赘述了,只写大的类别:1.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 。例如,笑着跟我打招呼 。句中两个动词结构分别代表两个伴随着发生的动作,但中心在后者 ,前者说明后者的方式 。例如 ,闹着玩。后一个动作结构表示目的 。又如过了春节回学校,两个动词结构分别表先后发生的两个动作。 2. 由动词 “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 。例,我去买菜。“来”和“去”充任的连谓结构的前一个直接成分表示目的 。3. 由动词 “是”组成的连谓结构。动词 “是”组成的连谓结构指的是形式为 “是 +n +v”的连谓结构 。例

29、如 ,“是当地的一所中学把他请去了 ”。4. 由动词 “有”组成的连谓结构 。共有五种类型 ,分别列出例句 :( 1)有可能下雨 (2有事情做 (3 )有个青年叫小晚 (4 )有话慢慢说( 4)有病不能来 (5)有三尺长 。5. 由动词 “给”组成的连谓结构 。有三种基本类型 ,之间又可以转换。(1 )送一本书 / 给他和织了一件毛衣 / 给他(2)送给他一件 / 毛衣(3)给他 / 织了一件毛衣 。朱德熙先生的观点有他的学术理由 ,但我还是认为保留兼语式比较好 ,首先,可以降低各种连谓结构之间混淆的可能性 。其次,运用二分法来划分句子结构时 ,把兼语式也按照连谓结构来划分的话,逻辑上总还是有

30、不同的地方 。例如,大家选他当教授。如按连谓结构来划分的话还是应有不妥之处,第一个动宾结构中宾语 “他”与第二个动宾结构“当主席 ”之间应该还存有一层语法关系 ,暂不去考虑语义层面 ,他当主席是否已成事实 。(三)主语和谓语三方面的关系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可以从结构 、语义和表达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观察 。1. 从结构上看 ,在正常情况下 ,主语一定在谓语之前,两者之间的联系 ,跟其它各种句结构比较起来 ,要算是松散的 。这主要表现在两点上:第一, 主语和谓语之间往往可以有停顿,而且主语后头可以加上 “啊、呢、吧、嚜”等语气词跟谓语隔开 。 例如,这件事啊,得好好商量一下 。第二,只要不引起误解,主语

31、可以略去不说 。例如,(这孩子 )连他妈妈也不认识了 。2. 从语义上看 ,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很复杂的。那动词组成的谓语来说 ,主语所指的事物跟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主语指的事物是动作的发出者 ,即所谓施事 ;有的是受动作影响的事物 ,即所谓受事;有的是施事、受事以外的另一方 ,可以称为 “与事 ”;有的动作的凭借工具 ;有的主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 。其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 ,就是不要把主语跟动作的施事混为一谈 。例如,“我们开会 ”,与“我们”是主语;“车修好了 ”, “车”是主语。前一句的主语 “我们 ”是施事 ,后一句的主语“车”是受事。也是就说主语与施事或者

32、是受事无关。3. 从表达上说 ,说话的人有选择主语的自由 。同样的意思 ,可以选择施事作主语 ,也可以选择受事或是与事做主语 。这里又涉及到主语与话题的区分 ,主题属于话语语言学的范畴,是语用平面上的概念 ;而主语则属于语法学的范畴,是句法平面上的概念 。胡裕树 、范晓两位先生在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方平面一文中提出主语和话题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 一) 主语与作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语义上有选择关系 , 而话题除兼作主语者外 , 则没有这种关系 。动词 、形容词可以决定主语 , 而不能决定话题 。( 二) 话题出现于句首 , 而主语不一定出现于句首。( 三 ) 主语前边不能加介词 , 因

33、此介词结构组成的短语不可能是主语 ; 而话题前边有时可以加上一定的介词 。( 四 ) 话题和主语不重合时 , 话题处在主谓结构的外层 , 处在主谓句外层的话题在句法上可以叫做提示语。与日语不同的是,日语的话题和主语都是有符号标志的 ,不像汉语这么复杂 。话题有时又是和主语重合的 ,话题往往是说话人已经知道的事物 ,汉语有一种很强的倾向,即让主语表示已知的确定的事物 ,而让宾语去表示不确定的事物 。因此主语往往是有定的 ,具有周遍性的 ,宾语往往无定 。四、我在语法知识方面的新认识(一)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也能带某些宾语。主要有:1. 表示时量的 、动量或程度的宾语 。例如,休息了一会儿 。2.

34、表示运动终点的处所宾语 。例如,飞昆明 / 来北京/ 去学校 。3. 表示存在、出现或是消失的存现宾语 。例如 ,新到了一批货 。这些类型的宾语成为准宾语,与一般宾语相对 。( 二) 名动词。据我理解 ,名动词就是具有名词功能的动词 ,既可做谓语,又可以直接受名词修饰的动词但它还是动词 。例如,政治影响 / 思想准备 / 经济剥削 / 工作计划中的 “影响 ”“准备 ”“计划 ”。这样的名动词还有很多 。说到名动词 ,当然还得提到名形容词。与名动词的性质一样 ,兼有名词性质的形容词,既可作宾语 ,又可受副词修饰 。例如,机械,理想,规矩,道德,模范。名动词和名形容词是兼有名词性质的谓词 。(三

35、) “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书中讨论了 “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的不同位性。例如,开车的技术 / 开车的人 / 我开的车 。在“开车的人 ”里,“开车的 ”指称 “人”,“我开的 ” 指称 “车”。可是 ,在“开车的技术 ”里,“开车的 ” 不能指称 “技术 ”,可见 ,这一类格式不是同位的偏正结构。这类偏正结构中的中心语是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词。在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中也涉及到这个语法问题 ,只是叫法不同 。在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叫做 “动语 +的”结构,有着如下原则:“如果名词语 (中心语)是动词语 中动词的一个配价成分,这个中心语的名词性词语就可以省略不说,反之,则不可 ”。也就是说 ,“人”是动词“开”的一个配价成分 ,所以在 “开车的人 ”中“开车的”等于 “人”;“技术 ”不是动词 “开”的陪价成分,所以 “开车的 ”不能指称 “技术 ”。这与 “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的不同位性 ”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比 “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的不同位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