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渝水区珠珊镇总体规划简介_第1页
新余渝水区珠珊镇总体规划简介_第2页
新余渝水区珠珊镇总体规划简介_第3页
新余渝水区珠珊镇总体规划简介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余市渝水区珠珊镇总体规划简介1. 规划目的为落实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与新余市南部片区空间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的要求,统筹新余袁河经开区产业平台建设,缓解珠珊镇集镇建设用地矛盾,引导乡村地区“就地城镇化” , 全面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特编制新余市渝水区珠珊镇总体规划 (2015-2030),指引袁河经开区装备制造园与珠珊集镇建设。2. 规划期限本次总体规划期限确定为:近期2015-2020 年,远期 2021-2030 年。3. 规划层次与范围珠珊镇规划范围分为二个层次。镇域袁河以南,珠珊镇行政辖区覆盖的范围,总面积约 45.47 平方公里

2、,涉及 17 个村委会, 2 个管理处, 100 个自然村。其中包括,花田村、洋津村、纱笼村、当上村、庄上村、丰溪村、石山村、沙头村、洞头村、丁家村、潭口村、西岸村、洲下村、鹏湖村、郭家村、院田村、垱下村、云州管理处和石洲管理处。规划区范围珠珊镇老镇区与新余市南环路以南,洋津村、纱笼村、当上村、庄上村、石山村等行政村的行政辖区范围,规划面积为 26.11 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含珠珊老镇区, 以及西至经开大道, 北至新周铁路与环城南路、 东至吉新公路,南至规划南环快速路的区域范围,规划面积 6.85 平方公里。4. 发展定位(1)城市近郊新集镇打造珠珊新集镇,塑造与新余中心城区设施

3、共享,资源流动性高,紧密衔接的近郊区。(2)赣西地区现代装备制造基地与专业物流基地打造与中心城区袁河工业平台、新钢产业园、良山特钢产业园协调互补、产业一体化、联动发展的赣西地区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公铁联运”与“现代物流”结合,打造以钢铁工业企业为核心服务群的专业物流基地。(3)城郊休闲的联动区以珠珊镇的生态空间及农业空间为载体,开发农业休闲旅游,与九龙山乡以及良山镇的休闲旅游业联动发展,打造新余市近郊旅游目的地。5. 主导产业第一产业,重点发展优质水稻、花卉苗木、特色种养殖等产业。第二产业,重点发展现代装备、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产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商贸服务为

4、主的生活性服务业以及休闲农业旅游。6. 镇域三类空间划定与管控(1)生态空间重要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及生态旅游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保全生物多样性和维护自然生境,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空间,其中包括包括依法设立的国家级、省级及以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重点公益林等相关区域。生态空间总面积 29.01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国土面积的 63.79%。(2)农业空间以农业生产功能、限制建设为主的空间,体现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区域,发展特色农果业的基地,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场所。农业空间总面积 9.9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国土面积的 21.78%

5、。(3)城镇空间以城镇开发功能、重点建设为主的空间,珠珊镇城镇空间集中在洋津、沙笼和当上三个行政村,是新余南部片区的重要增长极,装备制造园产业平台的主要空间载体,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区域。城镇空间总面积6.56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国土面积的 14.43%。7. 镇域三线划定与管控(1)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空间内划定, 必须严格保护、禁止开发建设的各类自然生态空间的边界,是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必须严守的底线。规划区生态红线主要由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水库及袁惠渠周边湿地划入生态红线区域,依据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划珠珊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510.31 公顷,占总用地 11.22%。(2)永久基本农田边

6、界在农业空间内划定,结合最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基本农田划定,珠珊镇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646.05 公顷,占总用地 14.21%。永久基本农田边界依法划定后,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永久基本农田边界的,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3)城镇开发边界城镇空间内划定,至 2030 年用于规范和引导城镇型开发和建设活动划定的地域,包括已建区和近中期拟拓展的建设用地范围,是规模约束前提下对城镇建设区可能形态的空间预留,是城镇基础设施保障的主要地区,是城镇建成区扩展的极限范围以城镇建设用地为基

7、础,由上位规划划定。不含珠珊老镇区城镇发边界范围 776.02 公顷,占总用地 17.07%。8. 镇域空间结构规划镇域形成“一带三组团”的空间结构,包括以南环路为界被纳入中心城区的北部集镇建设用地。一带,为生态休闲与旅游产业带,功能为农业发展、休闲旅游、生态维育带。三组团,分别为装备制造园、板桥组团与老镇区组团。9. 城镇性质新余市城郊一体化区域,江西省袁河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0. 城镇建设规模近期 2020 年,人口规模 1.50 万人,用地规模约 324.63 公顷,其中珠珊老集镇 7.84 公顷,板桥 100.05 公顷,装备制造园 216.74 公顷。远期 2030 年,人口

8、规模 2.75 万人,用地规模 501.64 公顷,其中珠珊老集镇 28.87 公顷,板桥 71.75 公顷,装备制造园 401.02 公顷。11. 镇区功能结构规划形成“二心三组团”的空间结构。二心,分别为珠珊镇行政中心和装备制造园服务配套中心。三组团,分别为珠珊镇区、现代装备制造园和板桥组团。12.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形成以珠珊老镇区、板桥组团为核心的东部服务组团和装备制造园为核心的西部产业组团。(1)打造产业平台合理产业布局,建设装备制造园,为袁河经开区的产业南拓提供空间;尊重自然地形地貌,利用山水系自然元素,形成绿网,打造绿色宜业园区。(2)存量优化,梳理城镇功能引导板桥工业园企业向装备

9、制造园集聚,板桥工业园逐步退二进三更新为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作为珠珊新镇区的建设用地,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质。老集镇改善道路交通,增加商业服务设施、体育设施和公共绿地,提升人居环境。(3)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保留现状卫生院,在板桥组团新建行政、文化和商业设施,提高镇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和服务水平,结合现有的中学和小学,打造珠珊镇新的核心区,增强城镇集聚力,提升城镇形象。珠珊镇区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占镇建人均建占规划设用地用地类别用地名称用地面积设用地总用地(平方米 /(%)(%)人)城乡居民点用地501.64100182.4265%H12镇建设用地501.64100182.4265%R居住用

10、地75.1614.9827.33R21二类居住用地75.1614.9827.33公共设施用地26.45.279.60C1行政办公用地3.550.711.29C2教育机构用地11.992.394.36CC3文体科技用地0.690.140.25C4医疗保健用地1.40.280.51C5商业金融用地5.851.172.13C6集贸市场用地2.920.581.06M生产设施用地278.1655.45101.15M3三类工业用地278.1655.45101.15H1仓储用地23.614.718.59其中WW1普通物流仓储用地23.614.718.59H道路与广场用地57.8711.5321.04SS1城

11、市道路用地57.111.3820.76S2广场用地0.770.150.28T对外交通用地0.90.180.33T1公路交通用地0.90.180.33工程设施用地7.131.422.59UU1供应设施用地4.110.821.49U2环卫设施用地3.020.601.10绿地32.416.4611.79GG1公园绿地30.656.1111.15G2防护绿地1.760.350.64H2区域交通设施6.741区域公用设施用地105.4914H3新余陵园98.5其中垃圾焚烧厂6.99合计建设用地613.8779E1水域9.64EE2农林用地152.51合计非建设用地162.1521总计规划总用地776.0

12、21002030 年规划城镇人口2.75 万人13. 镇区道路网络规划规划将吉新公路、经开大道、天工南大道和南环快速路作为对外联系的区域交通主干道。规划形成“一横两纵”的道路主干骨架,一横为横一路,两纵为装备制造园的纵一路和腾飞路以及新镇区的板桥路。14. 镇区供水工程规划规划采用单位用地指标法进行预测,测算总用水量约1.8 万立方米 /日。镇区给水主干管沿横一路、 纵一路、腾飞路、北环路、新华路等主次干道敷设。主干管管径 DN400DN300,配水管管径 DN200DN160;配水管管材采用PE 管。规划在主次干道上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120 米,尽量设在交叉口路上。给水管道覆土厚度及与

13、其他管线净距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15. 镇区排水体制近期板桥组团和珠珊老镇区采用雨污合流,完善污水管网建设,远期统一改造为雨污分流制。装备制造园近、远期均采用雨污分流。16. 镇区污水工程规划预测远期最高日污水量约1.4 万立方米 /日,平均日污水量约为1.1 万立方米 /日。规划完善镇区的污水管网建设,至规划期末,污水收集率达到 100%,近期污水排至新余市城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规划新建珠珊污水处理厂,位于装备制造园、袁河南岸,用地面积约 2.62 公顷,规模 5 万立方米 /日。沿横一路、北环西路、北环东路、月华路及袁惠渠南岸敷设截污干管,沿其他主次干道布置污水干管和支管,规划区污水由截

14、污干管收集后统一汇至新余市城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管管径为D400-D600。规划区污水由截污干管收集后统一汇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尾水排入袁河。17. 镇区雨水工程规划雨水排放采用重力流原则,经雨水管网收集后就近排入自然水体,对地势低洼处雨水无法直接排出的地区应设排涝泵站。珠珊老镇区和板桥组团近期以排水明渠和暗渠为主,远期统一改造为雨水管网;装备制造园区域统一敷设雨水管网,与道路同期建设。雨水管道基本沿道路铺设,为减小埋深排水干管坡度一般等同道路坡度,在部分地段坡度变陡处,依据计算,缩小 12 级管径。18. 镇区供电工程规划预测至 2030 年,镇区用电负荷约89MW ,电力负荷密度平

15、均每平方公里达到20MW 。以 220kV 珠珊变为主要电源, 110kV 板桥变为中转电源。保留现状 220kV 珠珊变,电源接自新余电厂。新建 110kV 板桥变,位于板桥工业园,主变容量3*50MV A ,电源接自 220kV珠珊变。单回或双回共杆220kV 高压走廊宽度30-40m,边导线至建筑安全距离15m。单回或双回共杆110kV 高压走廊宽度 15-25m,边导线至建筑安全距离10m。19. 镇区燃气规划规划采用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天然气为主要气源,从新余天然气门站引入。液化石油气为辅,以满足天然气管道暂时敷设不到区域的用气需求。规划供气范围包括珠珊老镇区和装备制造园。至 2030

16、年天然气气化率为90%。至 2030 年,天然气耗气总量约905 万 Nm3/年,液化石油气耗气总量约293 吨/年。规划天然气长输管道由仙来高中压调压站出线,沿吉新公路接入,在北环东路以北、袁汇渠南侧,设置一座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用地面积约0.3 公顷,设计规模 1.5 万 Nm3/d。采用中压单级管网供气,中压干管沿区内主次干道敷设。20. 镇区通讯工程规划(1)电信预测至 2030 年,镇区电话装机需求数量约2 万部。(2)邮政根据规划区的总体布局及人口密度,改扩建现有邮政所,以满足居民、企事业单位用邮的需求。镇区逐步增加邮政服务网点,在镇区主要街道、公共场所设置邮筒、邮箱、报刊发售点。

17、 居住小区内每 400 户可集中设立信报箱群。 缩短服务半径,方便居民用邮,同时做好集群报箱的建设。(3)广播电视预测至 2030 年,镇区有线电视用户数量约1.9 万户。21. 镇区环境保护规划规划镇区内大气环境整体划分为二类功能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浓度限值。规划珠珊镇区地表水划分为类和类两个类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相应标准。规划声学环境分为4 类区,分别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相应标准值。22. 镇区环卫工程规划预测至规划期末本区生活垃圾总产量约为60 吨/d。本区生活垃圾与生产垃圾采用分离收集制

18、度。远期生活垃圾收集率达 100%。危险固体废弃物集中运往新余市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统一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率和综合利用回收率达 100%。规划新建 1 座环卫所,位于装备制造园,用地约0.8 公顷,设置环卫车辆停放场及检修工棚,配备环卫车辆和环卫工具等设施。大、中型(2 吨以上)环卫车辆按每 5000 人一辆配置。保留现状小型垃圾转运站,于装备制造园新建1 座小型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不小于 1000 平方米,转运能力20 吨/日。23. 镇区消防规划规划保留现状消防站,并改造为一级普通消防站。建站标准按照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 152-2011)相关规定执行。消防给水管道与市政给水

19、管道合用,采用低压给水系统。同一时间火灾次数按 2 次考虑,一次灭火用水量 75L/s。根据消防用水量确定城市道路下消防给水支管不小于 DN200,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24. 镇区防洪排涝规划规划镇区袁河段按 50 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排涝标准为 10 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干。规划区内雨水采用排水明沟和自然排水相结合的方式排出,区内沿场地边坡底、道路侧均设置有排水明沟, 将雨水及场地内汇水有序地引出区外汇入自然水系。对规划区内生态水系进行保留, 局部改道、拓宽和加深,结合汇水点布局带状水系,沿保留水系预留生态绿带,可做为自然蓄洪用地;加砌生态驳岸,增加雨水调蓄容量和行洪、泄洪能力。25. 镇区人防规划按“平战结合、平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