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课件_第1页
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课件_第2页
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课件_第3页
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课件_第4页
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混凝土工程预制构件、现浇构件、构筑物、了解混凝土工程预制构件、现浇构件、构筑物工程的定额项目划分,定额的有关规定,从总体工程的定额项目划分,定额的有关规定,从总体上把握这部分的项目内容。上把握这部分的项目内容。2、掌握混凝土工程现浇构件、预制构件和构筑物、掌握混凝土工程现浇构件、预制构件和构筑物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工程量计算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工程量计算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3、掌握混凝土现浇构件、预制构件掌握混凝土现浇构件、预制构件(预应力构件预应力构件)钢筋制安钢筋制安工程量,预埋铁件制安工程工程量,预埋铁件制安工程4、 掌握现浇钢筋混凝

2、土基础钢筋工程量计算,掌握平法图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工程量计算,掌握平法图集基本内容,并学会应用。集基本内容,并学会应用。 5、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梁钢筋工程量计算,掌握平法图集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梁钢筋工程量计算,掌握平法图集基本内容,并学会应用。基本内容,并学会应用。 6、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柱钢筋工程量计算,掌握平法图集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柱钢筋工程量计算,掌握平法图集基本内容,并学会应用。基本内容,并学会应用。 7、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楼梯、墙等构件钢筋工程量计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楼梯、墙等构件钢筋工程量计算,掌握平法图集基本内容,并学会应用算,掌握平法图集基本内容,并学会应用。 重

3、点与难点 理论联系实际依据定额的有关规定结合施工图的具体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依据定额的有关规定结合施工图的具体内容的列项操作应用。的列项操作应用。 现浇混凝土基础、现浇混凝土梁板等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现浇混凝土基础、现浇混凝土梁板等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 现浇混凝土板、墙、楼梯等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现浇混凝土板、墙、楼梯等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 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识图。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识图。 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应用及识图。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应用及识图。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应用及识图。现浇钢筋混凝土梁钢筋工程量计算

4、规则应用及识图。 现浇钢筋混凝土柱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应用及识图。现浇钢筋混凝土柱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应用及识图。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应用及识图。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应用及识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钢筋工程量计算钢筋工程量计算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一一、基础混凝土计算、基础混凝土计算1 1现浇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现浇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和伸入承台基础的桩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和伸

5、入承台基础的桩头所占体积。头所占体积。2 2基础基础有肋带形混凝土基础,其肋高与肋宽之比在有肋带形混凝土基础,其肋高与肋宽之比在4:14:1以内的以内的按有肋带形基础计算。超过按有肋带形基础计算。超过4:14:1时,其基础底按板式基时,其基础底按板式基础计算,以上部分按墙计算。础计算,以上部分按墙计算。箱式满堂基础应分别按无梁式满堂基础、柱、墙、梁、箱式满堂基础应分别按无梁式满堂基础、柱、墙、梁、板有关规定计算,套相应定额项目。板有关规定计算,套相应定额项目。设备基础除块体以外,其他类型设备基础分别按基础、设备基础除块体以外,其他类型设备基础分别按基础、梁、柱、板、墙等有关规定计算,套相应的定

6、额项目计梁、柱、板、墙等有关规定计算,套相应的定额项目计算算二二、柱混凝土计算柱混凝土计算 按图示断面尺寸乘以柱高以按图示断面尺寸乘以柱高以m m3 3计算。柱高按下列规定确定计算。柱高按下列规定确定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楼板上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从楼层的楼板上表面)算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从楼层的楼板

7、上表面)算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无楼层者,从柱基上表面至柱顶。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无楼层者,从柱基上表面至柱顶。 构造柱按全高计算,与砖墙嵌接部分的体积并入柱身体积内构造柱按全高计算,与砖墙嵌接部分的体积并入柱身体积内计算。计算。依附柱上的牛腿,并入柱身体积内计算依附柱上的牛腿,并入柱身体积内计算柱计算公式 V=SH 实例见教材 注意注意:构造柱截面积计算三三、梁混凝土计算梁混凝土计算 按图示断面尺寸乘以梁长以按图示断面尺寸乘以梁长以m m3 3计算,梁长按下列规计算,梁长按下列规定确定:定确定: 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 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8、。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梁与混凝土墙连接时,梁长算至混凝土墙的侧面。伸入墙内梁与混凝土墙连接时,梁长算至混凝土墙的侧面。伸入墙内梁头,梁垫体积并入梁体积内计算梁头,梁垫体积并入梁体积内计算。梁计算公式 过梁:V=SL 现浇过梁 L=门窗洞口宽度+500 预制过梁 门窗洞口宽度1500 L=门窗洞口宽度+720 门窗洞口宽度=1500 L=门窗洞口宽度+480 圈梁: V=SL 圈梁截面:注意L形截面计算 圈梁长度:外墙上按外墙中心线长计算,内墙上按内墙净长线计算。 单梁、井子梁、框架梁: V=SL 伸入墙内的梁头和梁垫并入梁体积内计算;梁与柱相连时,梁长算至柱侧面;主梁与次梁相

9、连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挑梁:伸入墙内部分并入圈梁计算.四四、板混凝土计算板混凝土计算 按图示面积乘以板厚以按图示面积乘以板厚以m m3 3计算,其中:计算,其中: 有梁板包括主、次梁与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有梁板包括主、次梁与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 无梁板按板和柱帽体积之和计算。无梁板按板和柱帽体积之和计算。 平板按板实体体积计算平板按板实体体积计算 现浇挑檐天沟与板(包括屋面板、楼板)连接时,以外墙现浇挑檐天沟与板(包括屋面板、楼板)连接时,以外墙为分界线,与圈梁(包括其他梁)连接时,以梁外边线为为分界线,与圈梁(包括其他梁)连接时,以梁外边线为分界线。外墙边线以外或梁外边线以外为

10、挑檐天沟。分界线。外墙边线以外或梁外边线以外为挑檐天沟。 各类板伸入墙内的板头并入板体积内计算。各类板伸入墙内的板头并入板体积内计算。预制板补现浇板缝时(现浇板带),按平板计算。预制板补现浇板缝时(现浇板带),按平板计算。五五、墙混凝土计算墙混凝土计算 按图示中心线长度乘以墙高及厚度以按图示中心线长度乘以墙高及厚度以m m3 3计算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及,应扣除门窗洞口及0.3 m0.3 m3 3以外孔洞的体积,墙以外孔洞的体积,墙垛及突出部分并入墙体积内计算。垛及突出部分并入墙体积内计算。六六、其它混凝土计算其它混凝土计算 整体楼梯包括楼梯踏步、休息平台、平台梁、斜梁及楼梯的连接梁,按水平投

11、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伸入墙内部分不另增加。 阳台、雨篷(悬挑板),按伸出外墙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伸出外墙的牛腿不另计算。带反挑檐的雨篷按展开面积并入雨篷内计算。S=(3.0-0.12*2)*(2.7+0.2+1.5-0.12) 七七、预制构件混凝土计算预制构件混凝土计算1.1.预制砼工程量均按图示实体体积以预制砼工程量均按图示实体体积以m m3 3计算,不扣除构件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铁件及小于内钢筋,铁件及小于300mm300mm300mm300mm以内孔洞面积。以内孔洞面积。( (空空心板的孔洞体积应扣除心板的孔洞体积应扣除) )2.2.预制桩按桩全长(包括桩尖

12、)乘以桩断面(空心桩应扣预制桩按桩全长(包括桩尖)乘以桩断面(空心桩应扣除孔洞体积)以除孔洞体积)以m m3 3计算。计算。 3.3.砼与钢杆件组合的构件,砼部分按构件实体积以砼与钢杆件组合的构件,砼部分按构件实体积以m m3 3计算计算,钢构件部分按吨计算,分别套相应的定额项目。,钢构件部分按吨计算,分别套相应的定额项目。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钢筋工程量计算钢筋工程量计算 (一)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二)(二) 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三)(三) 砼构件钢筋、预埋铁件工程量计算砼构件钢筋、预埋铁件工程量计算(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一)钢筋工程量计

13、算规则 1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算。 2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个计算。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

14、长=构件长-保护层*2+弯勾长*2+弯起钢筋增加值(L)*2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要求: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1.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见下表: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C20C25- C45C50C20C25- C45C50C20C25- C45C50一201515302525303030二a-2020-3030-3030b-2520-3530-3530三-3025-4035-4035附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板墙壳中的分布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

15、中相应数值减10,且不应小于10;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2. 箍筋的弯勾长度箍筋的弯勾长度: 平钩( 180 ) 6.25d ; 直钩( 90 ) 3.5d ; 斜钩( 135 ) 4.9d 3. 弯起钢筋增加长度弯起钢筋增加长度: 30 : 0.268H0; 45 : 0.41H0; 60 : 0.585H04. 箍筋长度箍筋长度: 封闭方箍封闭方箍 箍筋长度=2*(长+宽)+20d 或=构件截面外边周长-8倍保护层厚+27.8d 箍筋根数的确定箍筋根数的确定: N= (构件长 - 保护层) / 间距 +1 二 各种构件钢筋计算方法 基础基础 (一)(一) 条形基础条形基

16、础 1、横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一般为616mm;间距为120250mm。 2、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一般为56mm;间距为250350mm。 3、条形基础的宽度B1600mm时,横向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减至0.9B,交错布置,如图2-3示。图15-6-1条形基础 (二)独立基础(二)独立基础 1、独立基础系双向受力,其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为100200mm。沿短边方向的受力钢筋一般置于长边受力钢筋的上面。当基础边长B3000mm时(除基础支承在桩上外),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减为0.9B交错布置。 2、现浇柱下独立基础的插筋直径、根数和间距应与柱中钢筋相同,下端宜做成直弯钩,放在基础的钢筋网上,

17、如图2-5示。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仅四角插筋伸至基底。插筋的箍筋与柱中箍筋相同,基础内设置二个。现浇柱下独立基础配筋 梁的平法标注梁的平法标注 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 原位标注内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所有纵筋)、梁下部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集中标注表示:集中标注表示:框架梁KL1,3跨,一端有悬挑,截面为300*600;箍筋为I级钢筋,直径8,加密区间距为1

18、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均为两肢箍;上部通长筋为2根直径22的二级钢;原位标注表示:原位标注表示:支座1上部纵筋为4根直径22的二级钢,支座2两边上部纵筋为6根直径22的二级钢分两排,上一排为4根,下一排为2根;第一跨跨距3600,下部纵筋为3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第二跨跨距5800,下部纵筋为4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以后类推。580036002800梁平法表示图C25砼,3级抗震3600200 200梁的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梁的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 1)平法楼层框架梁常见的钢筋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长L=各跨长之和左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度+

19、搭接长度 锚固长度取值: 当支座宽度保护层大于等于LaE且大于等于0.5hc+5d时,锚固长度=max(LaE,0.5hc+5d); 当支座宽度保护层=0.4Lae=Lae=0.5Hc+5d梁配筋l(悬梁长)=1.5Hb=500=1.5Hb=50015d=Lae=0.5Hc+5d=Lae=0.5Hc+5d15d 支座支座2两端上部一排筋两端上部一排筋2b22: L=Ln(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3+支座+Ln/3 = (5800-200*2)/3+400+ (5800-200*2)/3 = 4000 支座支座2两端上部二排筋两端上部二排筋2b22: L=Ln(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4

20、+支座+Ln/4 =(5800-200*2)/4+400+(5800-200*2)/4 =3100360036005800280015d12d5050HcLn1/3Ln/3Ln/3Ln/4Ln/4Ln/3Ln/4Ln/4Ln3/3Ln/3=0.4Lae=Lae=0.5Hc+5d梁配筋l(悬梁长)=1.5Hb=500=1.5Hb=50015d=Lae=0.5Hc+5d=Lae=0.5Hc+5d15d支座支座3两端上部一排筋两端上部一排筋2b22: L=Ln(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3+支座+Ln/3 = (5800-200*2)/3+400+ (5800-200*2)/3 = 4000支座支

21、座3两端上部二排筋两端上部二排筋2b22: L=Ln(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4+支座+Ln/4 =(5800-200*2)/4+400+(5800-200*2)/4=3100支座支座4两端上部一排筋两端上部一排筋2b22: L=Ln/3(Ln为净跨值)+支座宽+悬梁长-BHC = (3600-200*2)/3+400+2800-200-25 = 4042360036005800280015d12d5050HcLn1/3Ln/3Ln/3Ln/4Ln/4Ln/3Ln/4Ln/4Ln3/3Ln/3=0.4Lae=Lae=0.5Hc+5d梁配筋l(悬梁长)=1.5Hb=500=1.5Hb=500

22、15d=Lae=0.5Hc+5d=Lae=0.5Hc+5d15d第一跨下部纵筋第一跨下部纵筋3b18: L=Ln+支座宽-BHC+max(Lae,0.5Hc+5d) +max(15d, Lae-支座宽+BHC) =3600-2*200+400-25+35*18+ 15*18 =4205+270第二跨下部纵筋第二跨下部纵筋4b18: L=Ln+max(Lae,0.5Hc+5d)*2=(5800-200*2)+2*35*18 =6660第三跨下部纵筋第三跨下部纵筋3b18: L= Ln+max(Lae,0.5Hc+5d)*2=(3600-2*200)+2*35*18 =4460右悬梁下部筋右悬梁下

23、部筋3b18: L= 悬梁长-BHC+15d =(2800-200)-25+15*18 =2845360036005800280015d12d5050HcLn1/3Ln/3Ln/3Ln/4Ln/4Ln/3Ln/4Ln/4Ln3/3Ln/3=0.4Lae=Lae=0.5Hc+5d梁 配 筋l(悬 梁 长 )=1.5Hb=500=1.5Hb=50015d=Lae=0.5Hc+5d=Lae=0.5Hc+5d15d箍筋尺寸:箍筋尺寸: L1=300-2*25+2*8=266 L2=600-2*25+2*8=566箍筋根数计算:箍筋根数计算:第一跨箍筋根数:第一跨箍筋根数: N=2*Round(1.5H

24、b-50)/间距+Round(Ln-2*1.5*Hb)/间距+1 =2*Round(1.5*600-50)/100+Round(3600-400-2*1.5*600)/200+1=2*9+7+1=26根第二跨箍筋根数:第二跨箍筋根数: N=2*Round(1.5*600-50)/100+Round(5800-400-2*1.5*600)/200+1 =2*9+18+1=37根第三跨箍筋根数:第三跨箍筋根数:(同第一跨同第一跨 ) N=26根右悬梁箍筋根数:右悬梁箍筋根数:N=Round(2800-200-2*50)/100 +1 =26根总根数总根数:N=26+37+26+26=115根3 6

25、 0 03 6 0 05 8 0 02 8 0 015d12d5 05 0H cL n 1 / 3L n / 3L n / 3L n / 4L n / 4Ln / 3L n / 4L n / 4L n3/ 3Ln / 3 = 0 . 4 L a e = L a e = 0 . 5 H c + 5 d梁 配 筋l ( 悬 梁 长 ) = 1 . 5 H b = 5 0 0 = 1 . 5 H b = 5 0 015d = L a e = 0 . 5 H c + 5 d = L a e = 0 . 5 H c + 5 d1 5 d柱的钢筋柱的钢筋 柱是承受压力和弯矩的构件,一般分为纵向钢筋与箍筋。

26、柱中纵向钢筋用来帮助混凝土承受压力,箍筋能阴止混凝土的横向变形,且稍能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还可以使纵向钢筋定位,组成钢筋骨架。 5 0 05 0 05 5 05 0 05 0 03 2 0 03 2 0 03 2 0 03 2 0 01 0 0 0基 础 顶 面顶 层 屋 面三 层 楼 面二 层 楼 面一 层 楼 面5 5 01 2 b 2 5K Z 11 2 d边 柱 柱 头(与 梁 上 部 纵 筋 搭 接)1 0 0截 面一、柱纵向受力钢筋一、柱纵向受力钢筋1、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不少

27、于4根,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产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 (2)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梁的有关规定取用。 (3)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4)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2、现浇柱中纵向钢筋的接头,应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宜设置在柱的弯矩较小区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每边钢筋不多于

28、4根时,可在一个水平面上连接,如图a;柱每边钢筋58根时,可在二个水平面上连接。(2)下柱伸入上柱搭接钢筋的根数及直径,应满足上柱受力的要求;当上下柱内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应按上柱内钢筋直径计算。(3)下柱伸入上柱的钢筋折角不大于1:6时,下柱钢筋可不切断而弯伸至上柱搭接,如图b;当折角大于1:6时,应设置插筋,如图c或将上柱钢筋锚在下柱内,如图d。 说明(a)上下柱钢筋搭接 (b)下柱钢筋弯折身入上柱 (c)加插筋搭接 (d)上柱钢筋伸入下柱 3、顶层柱中纵向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层中间节点的柱纵向钢筋及顶层端节点的内侧柱纵向钢筋可用直线方式锚入顶层节点,其自梁底标高算起

29、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且柱纵向钢筋必须伸至柱顶。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不足时,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并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如图a;当柱顶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柱纵向钢筋也可向外弯折,如图b。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纵向钢筋直径)。 顶层柱中纵向钢筋的锚固 说明:(a)柱纵向钢筋向内弯折 (b)柱纵向钢筋向外弯 (2)框架顶层端节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相应部分弯人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使用,如图a,共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La;其中,伸入梁内的外侧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外侧纵向钢筋全部截面面积的65%。梁宽范围以外的柱外侧纵向钢筋宜沿节点顶

30、部伸至柱内边,并向下弯折不小于8d后截断;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二层时,可不向下弯折。当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梁宽范围以外的纵向钢筋可伸入现浇板内,其长度与伸入梁内的柱纵向钢筋相同。说明:(a)柱外侧纵向钢筋弯人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用 (3)框架梁顶节点处,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弯入柱内与柱外侧纵向钢筋搭接,如图b,其搭接长度竖直段不应小于1.7La。当梁上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1.2%时,弯入柱外侧的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满足以上规定的搭接长度,且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d(d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直径)。柱外侧纵向钢筋伸至柱顶后宜向节点内水平弯折

31、,弯折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柱外侧纵向钢筋直径)。说明:(b)梁上部纵向钢筋弯入柱内与柱外侧纵向钢筋搭接二、柱箍筋二、柱箍筋 1、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锚固长度La,且末端应做成135度弯钩,弯钩末段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在绑扎的骨架中不应大于15d( 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在焊接的骨架中不应大于20d。 3、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说明:(a)方柱箍筋(b)(c)方柱复合箍筋 (d)(e)矩形柱复合箍筋 (f)

32、圆柱箍筋 (g)圆柱复合箍筋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度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5、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如图。6、柱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内的箍筋间距应符合“钢筋连接”的规定。 说明:(a)方柱箍筋(b)(c)方柱复合箍筋 (d)(e)矩形柱复合箍筋 (f)圆柱箍筋 (g)圆柱复合箍筋平法柱钢筋计算 1.基础部

33、分钢筋计算 基础插筋L=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弯折a(大于等于150)+基础钢筋外露长度Hn/3(Hn指楼层净高)+搭接长度(焊接时为0) 2.首层柱钢筋计算: 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基础柱钢筋外露长度Hn/3+本柱层钢筋外露长度max(大于等于 Hn/6,大于等于500,大于等于柱截面长边尺寸)+搭接长度(焊接时为0)平法柱钢筋计算 3.中间柱钢筋计算: 柱纵筋长L=本层层高下层柱钢筋外露长度max(大于等于Hn/6,大于等于500,大于等于柱截面长边尺寸)+本柱层钢筋外露长度max(大于等于 Hn/6,大于等于500,大于等于柱截面长边尺寸)+搭接长度(焊接时为0) 4.顶层柱钢筋计算: 柱纵

34、筋长L=本层层高下层柱钢筋外露长度max(大于等于Hn/6,大于等于500,大于等于柱截面长边尺寸)屋顶节点梁高+锚固长度锚固长度确定分为三种:当为中柱时,直锚长度LaE时,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的直锚长度(即伸入梁内的长度)不=Hn/3) =200+(1000-100)+(3200-500)/3 =200+1800 6b25: L2=底部弯折+基础高+基础顶面到上层接头的距离+纵筋交错距离 =200+(1000-100)+(3200-500)/3+Max(35d,500) =200+2675L1L2 一层:一层: 12b25: L1=L2=层高-基础顶面距接头距离+上层楼面距

35、接头距离 =3200Hn/3+Max(Hn/6,Hc,500) =3200-900+5=2850 二层:二层: 12b25: L1=L2=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上层楼面距接头距离 =3200-ax(Hn/6,Hc,500)+Max(Hn/6,Hc,500)=3200-550+550=3200 三层:三层: 12b25: L1=L2=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上层楼面距接头距离 =3200-ax(Hn/6,Hc,500)+Max(Hn/6,Hc,500) =3200-550+550=3200L1L2顶层:顶层:2b25: L1=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梁高+柱头部分 =3200-Max(H

36、n/6,Hc,500)-500+Hb-BHC +1.5Lae-(Hb-BHC)=3200 550-500+ (500-30)+1.5*35*25-(500-30) =2620+8432b25: L2=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本层相邻纵筋交错距离) -梁高+柱头=3200-(Max(Hn/6,Hc,500+Max(35d,500)-500+Hb-BHC +1.5Lae-(Hb-BHC) =3200-(550+35*25)-500+(500-30)+1.5*35*25-(500-30)=1745 +843L1L2 柱内侧纵筋8b25: 4b25: L1=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梁高+柱头部分

37、 =3200-Max(Hn/6,Hc,500)-500 + Hb-BHC +12d =3200-550-500 +500-30+12*25 =2620+300 4b25: L2=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本层相邻纵筋交错距离) -梁高+柱头 =3200-(Max(Hn/6,Hc,500) +Max(35d,500)-500 + Hb-BHC +12d =3200-(550+35*25)-500+(500-30)+12*25 =1745 +300 箍筋图示箍筋图示基础顶面嵌固部位梁顶面梁顶面梁顶面nnn底层柱根加密=Hn/3加密加密加密加密加密加密加密加密=柱长边尺寸(圆柱直径),取其最大值h

38、c抗震、QZ、LZ箍筋加密区范围(Hn为所在楼层柱净高) 箍筋计算箍筋计算 B边 550-2*30+2*8=506 H边 550-2*30+2*8=506 箍筋根数: 一层:加密区长度 = Hn/3+Hb+max(柱长边尺寸,Hn/6,500) =(3200-500)/3+500+550=1950 非加密区长度=Hn- 加密区长度=(3200-500)-1950=750 N=Round(1950/100)+Round(750/200)+1=25 二层:加密区长度 =2*max(柱长边尺寸,Hn/6,500) +Hb =2*550+500=1600 非加密区长度=Hn- 加密区长度=(3200-

39、500)-1600=1100 N=Round(1600/100)+Round(1100/200)+1=23 三、四层同二层 总根数:N=2+25+23*3=96根 小 结1、各种柱钢筋工程量计算,首先应该把图纸读透,其次根据平法图集规定严格计算。2、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计算柱钢筋工程量的方法步骤。思考题:思考题:1、柱钢筋工程量如何计算?2、计算大作业框架柱工程钢筋工程量。剪力墙的钢筋剪力墙的钢筋 现浇钢筋 混凝土剪 力墙常用于剪 力墙结构及框加工一般剪力墙结构中,它除了承受结构自重和楼面活荷载处,还承受由风或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其配筋构造要求如下: 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

40、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 2、厚度大于160mm的剪力墙应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结构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当其厚度不大于160mm时,也宜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双排分布钢筋网应沿墙的两个侧面布置,且应采用拉筋连系;拉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的600mm。 3、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以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于500mm。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 4、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弯折10d后截断(d为水平分布钢筋直径)。 当剪力墙端

41、部有翼墙或转角墙时,内墙两测的水平分布钢筋和外墙内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翼墙或转角墙外边,并分别向两侧水平弯折15d后截断。在转角墙端处,外墙外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在墙端外角处弯入翼墙,并与翼墙外侧水平分布钢筋搭接。 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 5、剪力墙墙肢两端的竖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4A12的钢筋或2A16的钢筋;沿该竖向钢筋方向宜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为250mm的拉筋。 6、剪力墙洞口上、下两边的水平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分别不宜小于洞口截断的水平分布钢筋总积的1/2。纵向钢筋自洞口边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剪力墙洞口连梁应沿全

42、长配置箍筋。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在顶层洞口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范围内,应设置相同的箍筋。门窗洞边的竖向钢筋应接受拉钢筋锚固在顶层连粱高度范围内。 7、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结构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剪力墙中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部位,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可适当提高。墙身钢筋水平钢筋竖向钢筋墙端为端柱墙端为暗柱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基础层中间层顶层长度根数长度根数墙柱端柱暗柱墙柱暗梁连梁纵筋箍筋纵筋箍筋中间层顶层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43、: 长度:墙端为暗柱时: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暗柱与墙身暗柱与墙身相平相平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长度:墙端为端柱时: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端柱突出端柱突出墙身墙身墙身水平筋计算总结: 无论墙身转角为直角、丁直角、十字角

44、甚至斜交角,墙身水平钢筋的长度计算只区分墙端为端柱还是暗柱,总的来说就是墙身端为暗柱时,水平钢筋算墙长;墙端为端柱时,水平钢筋算净长+锚固。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墙身竖向钢筋 长度基础层,需要增加插筋。中间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顶层净高+锚固 根数墙净长-2*50 /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墙身拉筋 长度墙厚-2*保护层+弯钩 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注:墙净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水平方向间距*竖向间距。暗(端)柱钢筋: 纵筋基础层,需要输入插筋(格式同墙向竖向钢筋)中间层层高+伸入上层的长度顶层净高+锚固 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

45、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箍筋:自由组合暗梁 暗梁随墙走,故其钢筋计算很简单纵筋暗梁净长+锚固箍筋连梁 纵筋顶层连梁,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中间层连梁,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 箍筋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 纵筋 箍筋(肢数) 纵筋的计算 箍筋的计算 当两洞口间距小于锚固长度时,按左图进行处理端柱参见图集P47墙身竖向钢筋与洞口墙身拉筋 长度墙厚-保护层+11.9+2*D N = (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拉筋的个数同钢筋的排数无关

46、 剪力墙的楼层插筋下面就以一个实例来计算墙的配筋:下面就以一个实例来计算墙的配筋:返回 剪力墙身表达形式为剪力墙身表达形式为Qxx(x排),括号内为墙身所配置的水排),括号内为墙身所配置的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的排数(排数的规定见平法平钢筋与竖向钢筋的排数(排数的规定见平法03G101-1第第13页)。页)。 剪力墙身共有三种钢筋,水平钢筋、竖向钢筋和拉筋剪力墙身共有三种钢筋,水平钢筋、竖向钢筋和拉筋 。端柱、。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水平钢筋的计算比较简单,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水平钢筋的计算比较简单,拉筋尺寸及根数要依据具体设计来进行计算。拉筋尺寸及根数要依据具体设

47、计来进行计算。说明说明:1 .剪力墙剪力墙Q1,三级抗震三级抗震,C25砼砼,保护层为保护层为15,各层楼板厚度均为,各层楼板厚度均为1002. Lae, Lle 取值按取值按03G101-1规定规定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端柱15端柱剪 力 墙 身 表编号标 高墙厚水平分布筋 垂直分布筋拉 筋Q12排()30012200122006200基础顶面LaEllE楼板顶面llE楼板顶面基础层中间层(一、二层)顶层(三层)基础顶面返回手工计算结果如下:手工计算结果如下:基础部分纵筋: b12L =基础内弯折基础内弯折+基础内高度基础内高度+搭接长度搭接长度Lle = 240+(1200-

48、100)+1.6*Lae =240+(1200-100)+1.6*35*12 =240+1772根数:根数:N=排数排数*Round(墙净长墙净长-50*2/间距间距)+1 =2* Round (5200-50*2/200)+1 =2*27 =541772240返回一层:L =层高+上面搭接长度 Lle = 3200+1.6*Lae =3200+1.6*35*12 =3872根数: N=排数*Round(墙净长-50*2/间距)+1 =2* Round (5200-50*2/200)+1 =2*27 =54竖向钢筋:3872中间层:返回一层:一层:L =左端柱长度左端柱长度-保护层保护层+墙净

49、长墙净长+左端柱长度左端柱长度-保护层保护层+2*弯折弯折 = (400-15)+5200+(400-15)+2*15d =5970+2*15*12 =5970+180+180根数:根数: N=排数排数*(墙净高(墙净高/间距间距+1) =2*(3200-100)/200+1) =2*17 =34水平钢筋水平钢筋:5970180180返回一层:L =墙厚墙厚-2*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厚度+2*直径直径 = 300-2*15+2*6 =282根数:根数: N=墙高墙高/间距间距*墙净长墙净长/间距间距 =(3200-100)/200*(5200/200) = 416拉筋拉筋:二层同一层二层同一层28

50、2返回顶层:顶层:L =层高层高-保护层保护层+(Lae-板厚板厚+保护层)保护层) = 3200-15+(35*12-100+15) =3185+335根数同中间层:根数同中间层: N=54竖向钢筋:竖向钢筋:水平筋和拉筋同中间层水平筋和拉筋同中间层3185335返回板的钢筋 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底部受力筋 、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板的钢筋:板的钢筋: 受力筋受力筋 (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 ) 支座负筋支座负筋 分布筋分布筋 附加钢筋附加钢筋 (

51、(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 撑脚钢筋撑脚钢筋 (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单向板中钢筋板负筋示意图板负筋中的分布筋双向板配筋构造图板角部放射筋示意 洞口附加筋示意 一、受力筋一、受力筋 主要用来承受拉力。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 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