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_第1页
7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_第2页
7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_第3页
7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_第4页
7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本章要点本章要点 1、地形图的概念及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地形图的概念及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 2、经纬仪测图法。(重点)、经纬仪测图法。(重点) 难点难点 1、比例尺的精度及其用途;、比例尺的精度及其用途; 2、经纬仪测图法测图的过程。、经纬仪测图法测图的过程。 马莉、王国辉编写马莉、王国辉编写2l第一节第一节 地形图基本知识地形图基本知识l第二节第二节 地形图图式地形图图式l第三节第三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测图前的准备工作l第四节第四节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比例尺地形图 的常规测绘方法的常规测绘方法l第五节第五节 地形图的拼接、检地形图的拼接、检 查和整饰查和整饰l第六节第六节 全站仪数字化

2、测图全站仪数字化测图 技术技术l第七节第七节 航空摄影测量简介航空摄影测量简介l第八节第八节 地籍和房产测量简介地籍和房产测量简介3一一、 地形图概述地形图概述地球表面上的物体分为地物和地貌两大类。地球表面上的物体分为地物和地貌两大类。l地物地物地球表面自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地球表面自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l地貌地貌地面的高低起伏地面的高低起伏。 l地形地形狭义地讲是指狭义地讲是指地貌地貌,广义地讲是指,广义地讲是指 地物地物和地貌的总称。和地貌的总称。l地形图地形图研究地物、地貌状况及地面点之间的研究地物、地貌状况及地面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相互位置关系的地图的地图 (如(如图图7-1所示)。所示

3、)。 地形图具有广泛的用途,特别在各种工程建设地形图具有广泛的用途,特别在各种工程建设中,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中,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45 地形图是将地面上一系列地物与地貌,通过综地形图是将地面上一系列地物与地貌,通过综合取舍,按比例缩小后用规定的符号描绘在图纸上合取舍,按比例缩小后用规定的符号描绘在图纸上的的正射投影图正射投影图。l正射投影正射投影(等角投影)(等角投影)就是将地面点沿铅垂线就是将地面点沿铅垂线投影到投影面上,并使投影前后图形的角度保持不投影到投影面上,并使投影前后图形的角度保持不变,所以图纸上的地物、地貌与实地上相应的地物、变,所以图纸上的地物、地貌与实地上相应的地

4、物、地貌相比,其形状是相似的。地貌相比,其形状是相似的。l小区域的地形图是地面实际情况小区域的地形图是地面实际情况在水平面上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投影;l当测区范围较大时,则应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投当测区范围较大时,则应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投影面应为球面。影面应为球面。6l平面图平面图:仅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的地形图。仅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的地形图。l专题图:专题图:侧重反映某一专题内容的地形图(如地质侧重反映某一专题内容的地形图(如地质图、地籍图、土地资源图、房产图等);图、地籍图、土地资源图、房产图等);l线划图:线划图:用测量仪器在实地施测地面点位置用符号用测量仪器在实地施测地面点位置用符号

5、与线划描绘的地形图;与线划描绘的地形图;l影像图:影像图:采用航空摄影像片与手工(或计算机)描采用航空摄影像片与手工(或计算机)描绘线划的符号表示的地形图;绘线划的符号表示的地形图;l数字图:数字图:它是把密集的地面点用三维坐标存储在计它是把密集的地面点用三维坐标存储在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既可转化成各种比例尺的地形算机中,通过计算机既可转化成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也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和信息查询等。图,也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和信息查询等。7l1. 比例尺比例尺 地形图上任意线段长度(地形图上任意线段长度(d)与地面上相应线)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段的水平长度(D)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之

6、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般用分子为一般用分子为1的整分数表示,即的整分数表示,即 式中式中:M称为比例尺分母。显然,称为比例尺分母。显然,M就是将地球表面就是将地球表面缩绘成图的倍数。缩绘成图的倍数。l比例尺的大小是以比例尺的比值来衡量的,比例尺的大小是以比例尺的比值来衡量的,分数分数值越大(分母值越大(分母M越小),比例尺越大。越小),比例尺越大。MdDDd11(7-1)8 l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1:20万 ;l中比例尺:1:10万、1:5万、1:2.5万、1:1万;l大比例尺:1:5 000、1:2 000、1:1 000、1:500。 各种土木工程建设通常使用大比例尺地

7、形图。各种土木工程建设通常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 9 地形图上地形图上0.1 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地形图比例尺的精度地形图比例尺的精度。l地形图上所表示的地物、地貌细微部分与实地有地形图上所表示的地物、地貌细微部分与实地有所不同,其精确与详尽程度,受比例尺不同的影所不同,其精确与详尽程度,受比例尺不同的影响。响。l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如表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如表7-1所示。所示。 表表7-1 比例尺的精度比例尺的精度 比例尺比例尺1:5001:1 0001:2 0001:5 000比例尺精度比例尺精度(m)0.050.10.20.52.比例尺的精度

8、比例尺的精度10l根据比例尺精度确定实地量测精度根据比例尺精度确定实地量测精度。l 如在如在1:500地形图上测绘地物,量距的精度地形图上测绘地物,量距的精度:l D=5000.1mm=50mm=5cm;量距的精度只需取到量距的精度只需取到 5 cm即可,因为量得再精细,在图上也无法表示出来。即可,因为量得再精细,在图上也无法表示出来。l可根据用图的要求,选用测绘地形图的比例尺。可根据用图的要求,选用测绘地形图的比例尺。l 如某项工程建设,要求在图上能反映地面上如某项工程建设,要求在图上能反映地面上10 cm的的精度(即测图的精度为精度(即测图的精度为 10 cm),则应选用的比例尺则应选用的

9、比例尺: l M=D/0.1mm=100/0.1=1000 l 答:答: 测图比例尺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不应小于1:1 000 l 采用何种比例尺测图,应从工程规划、施工实际情采用何种比例尺测图,应从工程规划、施工实际情况需要的精度出发,不应盲目追求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因况需要的精度出发,不应盲目追求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因为同一测区范围的大比例尺测图较小比例尺测图更费工费时。为同一测区范围的大比例尺测图较小比例尺测图更费工费时。11 1、 分幅和编号分幅和编号图幅图幅:指图的幅面大小,即一幅图所测绘地貌、地指图的幅面大小,即一幅图所测绘地貌、地物的范围。物的范围。地形图的分幅地形图的分幅:分为两

10、大类:分为两大类: 梯形分幅法梯形分幅法:主要用于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主要用于中小比例尺地形图, 矩形分幅法矩形分幅法:主要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主要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l l 矩形分幅矩形分幅: 图幅一般为图幅一般为40cm40cm、50cm50cm或或40cm50cm,以纵横坐标的整公里数或整百米数,以纵横坐标的整公里数或整百米数作为图幅的分界线。作为图幅的分界线。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是以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是以1:5000比例尺为基础,比例尺为基础,按四种规格逐级扩展。按四种规格逐级扩展。12比例尺比例尺图幅大小图幅大小(cmcm)实地面积实地面积(km2)一幅一幅1:5000图幅包图幅包含相

11、应比例尺图幅数含相应比例尺图幅数1:5 0004040411:2 0005050141:1 00050500.25161:50050500.62564表表7-2 矩形分幅及面积矩形分幅及面积 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大小见表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大小见表7-2(以正(以正方形分幅为例)。方形分幅为例)。13 1)一般采用一般采用该图幅西南角的该图幅西南角的x坐标和坐标和y坐标坐标(以公以公里为单位)里为单位)加连字符来表示加连字符来表示( x-y )。 2)编号时坐标编号时坐标取位取位:1:5 000地形图,坐标取至地形图,坐标取至1 km;1:2 000、1:1 000地形图,坐标取至地形

12、图,坐标取至0.1 km;1:500地形图,坐标取至地形图,坐标取至0.01 km。 如一张如一张1:2000的地形图,其西南角的坐标的地形图,其西南角的坐标: x= 4 510.0 km和和y=45.5 km,其编号为,其编号为:4 510.0 45.5。l l 自由分幅编号自由分幅编号: 在工程建设和小区规划中一般以一定顺序编号,如可在工程建设和小区规划中一般以一定顺序编号,如可以以按行列式或自然序数法编号按行列式或自然序数法编号。在铁路、公路等线形工程中。在铁路、公路等线形工程中应用的带状地形图,应用的带状地形图,图的分幅编号可采用沿线路方向进行。图的分幅编号可采用沿线路方向进行。14

13、为了图纸管理和使用的方便,在地形图的图框外为了图纸管理和使用的方便,在地形图的图框外有许多注记,如有许多注记,如图名、图号、接图表、图廓等图名、图号、接图表、图廓等,见见图图7-2。 l l 图名和图号图名和图号 图名图名本幅图的名称本幅图的名称,常用本幅图内最著名的城,常用本幅图内最著名的城镇、村庄、厂矿企业、名胜古迹或突出的地物、地镇、村庄、厂矿企业、名胜古迹或突出的地物、地貌的名字来表示。貌的名字来表示。 图号图号图的编号图的编号。 图名和图号标在图幅上方中央。图名和图号标在图幅上方中央。 l l 接图表接图表 接图表:接图表:是本幅图与相邻图幅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是本幅图与相邻图幅之间位置

14、关系的示意图,意图,供查找相邻图幅之用。接图表位置是在供查找相邻图幅之用。接图表位置是在图幅图幅左上方,左上方,绘出本幅与相邻八幅图图名或图号。绘出本幅与相邻八幅图图名或图号。1516 图廓图廓图幅四周的范围线图幅四周的范围线,它有内外图廓之分。,它有内外图廓之分。 内图廓线内图廓线:地形图分幅时的坐标格网地形图分幅时的坐标格网,是测量边界线。是测量边界线。 外图廓线外图廓线:是距内图廓以外一定距离绘制的加粗平是距内图廓以外一定距离绘制的加粗平行线,仅起装饰作用。行线,仅起装饰作用。 坐标格网线的位置坐标格网线的位置在内图廓外四角处注有坐标在内图廓外四角处注有坐标值,并在内图廓线内绘有值,并在

15、内图廓线内绘有10cm间隔互相垂直交叉间隔互相垂直交叉的的5mm短线,表示坐标格网线的位置。短线,表示坐标格网线的位置。 在内、外图廓线间还注记坐标格网线的坐标值。在内、外图廓线间还注记坐标格网线的坐标值。l l 其它注记:其它注记:外图廓线之外,还应注明测量所使用外图廓线之外,还应注明测量所使用的平面坐标系、高程系、比例尺、成图方法、成的平面坐标系、高程系、比例尺、成图方法、成图日期及测绘单位等,供日后用图时参考。图日期及测绘单位等,供日后用图时参考。17一、地形图图式的概念一、地形图图式的概念l 地形图图式:地形图图式:在地形图中用于表示地球表面地在地形图中用于表示地球表面地物、地貌的专门

16、符号称为物、地貌的专门符号称为。l 比例尺不同,各种符号的图形和尺寸也不尽相同比例尺不同,各种符号的图形和尺寸也不尽相同。l 国家测绘局颁发的国家测绘局颁发的地形图图式地形图图式是一种国家标是一种国家标准,它是测绘、编制、出版地形图的重要依据,准,它是测绘、编制、出版地形图的重要依据,是识图、用图的重要工具。是识图、用图的重要工具。l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各部门也制定有专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各部门也制定有专用的或补充的图式。用的或补充的图式。 图图7-3是对是对1:2 000、1:1 000和和1:500地形图所规地形图所规定的定的地形图图式地形图图式的一的一部分。部分。18192

17、0地物符号分为四种类型:地物符号分为四种类型:1. 比例符号比例符号 (见图见图7-3) 将实际地物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按测图比例将实际地物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在图上的符号,称尺缩绘在图上的符号,称比例符号比例符号。这类符号用。这类符号用于表示轮廓大的地物,如房屋、农田等,一般用于表示轮廓大的地物,如房屋、农田等,一般用实线或点线表示。实线或点线表示。2. 非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 不按测图比例表示实际地物大小与形状的符号,不按测图比例表示实际地物大小与形状的符号,称称非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这类符号又称记号符号,实际是。这类符号又称记号符号,实际是放大了的符号,它只表示地物的位置,不能

18、表示放大了的符号,它只表示地物的位置,不能表示其形状和大小。如各种测量控制点、烟囱、路灯其形状和大小。如各种测量控制点、烟囱、路灯等。等。21 在宽度上难以按比例表示、在宽度上难以按比例表示、 在长度方向可以按比例表示在长度方向可以按比例表示的地物符号的地物符号,称半比例符号,亦称线状符号。此类符号用称半比例符号,亦称线状符号。此类符号用于表示线状地物,于表示线状地物,符号以定位线表示实地物体真实位置符号以定位线表示实地物体真实位置。 符号定位线位置如下:符号定位线位置如下: 成轴对称的线状符号成轴对称的线状符号: 定位线在符号的中心线,如铁路、定位线在符号的中心线,如铁路、公路、电力线等。公

19、路、电力线等。 非轴对称的线状符号非轴对称的线状符号: 定位线在符号的底线,如城墙、定位线在符号的底线,如城墙、 境界线等。境界线等。 4. 注记符号注记符号 (见图见图7-3) 具有说明地物名称、性质、用途以及带有数量、范围等具有说明地物名称、性质、用途以及带有数量、范围等参数的地物符号参数的地物符号,称称注记符号注记符号。如工厂的名称、植被的种如工厂的名称、植被的种类说明、特殊地物的高程注记、建筑物的种类和层数等。类说明、特殊地物的高程注记、建筑物的种类和层数等。22l 比例符号与半比例符号、比例符号与非比例符号比例符号与半比例符号、比例符号与非比例符号的的使用界限是相对的使用界限是相对的

20、。l 如某道路宽度为如某道路宽度为6m, 在小于在小于1:1万地形图上用万地形图上用半比例尺符号半比例尺符号表示表示, 在在1:1万及其以上大比例尺图上则用万及其以上大比例尺图上则用比例符号比例符号表示表示。l 总之总之: 测图比例尺越测图比例尺越大大,用,用比例符号比例符号描绘的地物越描绘的地物越多多; 测图比例尺越测图比例尺越小小,用,用非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或或半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描绘描绘的地物的地物越多越多。23 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对于一个地区可按起伏的变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对于一个地区可按起伏的变化分为四种地形类型:化分为四种地形类型:l 平地:平地:地势起伏小,地面倾斜角一般在地势起伏

21、小,地面倾斜角一般在3以下;以下;l 丘陵:丘陵:地面高低变化大,倾斜角一般在地面高低变化大,倾斜角一般在3 10;l 山地:山地:高低变化悬殊,倾斜角一般在高低变化悬殊,倾斜角一般在1025;l 高山地:高山地:绝大多数倾斜角超过绝大多数倾斜角超过25的。的。 表示地貌的方法有多种,表示地貌的方法有多种,对于大、中比例尺地形对于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主要采用等高线法。图主要采用等高线法。对于特殊地貌采用特殊符号对于特殊地貌采用特殊符号表示。表示。241. 等高线表示地貌原理等高线表示地貌原理 l)l) 等高线:等高线:是地面上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连成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的闭合

22、曲线。 l l 原理:原理:用一组等距用一组等距(h相等)相等)的水平面去切的水平面去切某高地,得到一组截交线。某高地,得到一组截交线。然后再将各截交线垂直投然后再将各截交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测图影到水平面上,并按测图比例缩小,就得出表示该比例缩小,就得出表示该地貌的等高线地貌的等高线 (如图(如图7-4)。)。25l等高距: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间的高差,称等高距等高距. .即即图图7-4中所示的水平中所示的水平截面间的垂直距离,用截面间的垂直距离,用h 表示表示. . 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距是相同的。l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在在工

23、程工程测量规范测量规范中,对等高中,对等高距作了统一的规定距作了统一的规定,这,这些规定的等高距,称为些规定的等高距,称为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如表,如表7-3。 地形地形类别类别 比例尺比例尺1:5001:1 千千1:2 千千1:5 千千平坦地平坦地0.50.512丘陵地丘陵地0.5125山地山地1125高山地高山地1225表表73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2) 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26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称称 , ,用用d d 表示。表示。 l l 地面坡度地面坡度 i :等高距:等高距 h 与等高线平距与等高线平距 d 的比

24、值,的比值,称为称为 ,用,用 i 表示表示。(。( i = h / d ) 因为同一幅地形图上因为同一幅地形图上基本基本等高距是相同的,故等高距是相同的,故等高线平距的大小将反映地面坡度的变化。等高线平距的大小将反映地面坡度的变化。 等高线等高线: 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大;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大; 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小;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小; 平距相同,坡度相等。平距相同,坡度相等。 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可判定地面坡度的缓陡。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可判定地面坡度的缓陡。27(1)首曲线:)首曲线: 按基本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称按基本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为首曲线,也称基本等

25、高线。用也称基本等高线。用线宽为线宽为0.15mm的细实线的细实线表示。表示。(2)计曲线:)计曲线: 由零米起算,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绘一条由零米起算,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绘一条加粗的等高线,称为加粗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计曲线。计曲线的。计曲线的线宽为线宽为0.3mm,其上注有高程值,是辨认等高线高程的依据。其上注有高程值,是辨认等高线高程的依据。(3)间曲线:)间曲线: 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而绘制的等高线,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而绘制的等高线,称称间曲线间曲线,用,用长虚线表示长虚线表示。(4)助曲线:)助曲线: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而绘制的等高线,称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而绘制的等高线,称助曲线助

26、曲线,用,用短虚线表示短虚线表示。间曲线和助曲线用于首曲线难以表示的重要而较小的地貌间曲线和助曲线用于首曲线难以表示的重要而较小的地貌形态形态。28 将地面起伏和形态特征分解观察,不难发现它是由一些典型将地面起伏和形态特征分解观察,不难发现它是由一些典型地貌组合而成的。地貌组合而成的。 (1)山头和洼地)山头和洼地山头山头:凡是凸出而且高于四周的单独高地叫山,大的称岭,小凡是凸出而且高于四周的单独高地叫山,大的称岭,小的称丘,山岭和山丘最高部位称的称丘,山岭和山丘最高部位称。 洼地洼地:比周围地面低,且经常无水的地势较低的地方称为凹地,比周围地面低,且经常无水的地势较低的地方称为凹地,大范围低

27、地称盆地,小范围低地称大范围低地称盆地,小范围低地称 。山山头头等高线等高线(图图7-5图图a): 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者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者 为山头;为山头;洼地等高线洼地等高线(图图7-5图图b):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 小于外圈者小于外圈者 为洼地。为洼地。区别山头与洼地,也可使用区别山头与洼地,也可使用示坡线示坡线。29示坡线示坡线:是一端与等高线连接并垂直于等高线是一端与等高线连接并垂直于等高线 的短线,用以指示低洼方向。的短线,用以指示低洼方向。30山脊山脊:是山顶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凸棱部分。是山顶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凸棱部分。图图7-6山脊线山脊线:

28、是山脊最高点连线是山脊最高点连线 (实线实线)。山脊等高线山脊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表现为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山谷:山谷:相邻山脊之间的低凹部分。相邻山脊之间的低凹部分。山谷线:山谷线:山谷最低点连线山谷最低点连线(虚线虚线) 。山谷等高线山谷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表现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 如如图图7-6所示(图所示(图a为山脊,图为山脊,图b为山谷)。为山谷)。 l l山脊线山脊线又称又称分水线:分水线:雨水会以山脊线为分界线流向两侧坡雨水会以山脊线为分界线流向两侧坡面。面。 l l山谷线山谷线又称又称集水线:集水线:雨水由两侧山坡汇集到谷底,然后沿雨水由两侧山坡汇

29、集到谷底,然后沿山谷线流出。山谷线流出。 l l山脊线山脊线和和山谷线山谷线合称为合称为地性线地性线(或(或地形特征线地形特征线)。)。31l 鞍部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凹地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凹地。鞍部既处。鞍部既处于两山顶的山脊线连接处,又是两集水线的顶端。于两山顶的山脊线连接处,又是两集水线的顶端。l 鞍部鞍部等高线等高线:是在一圈大的闭和曲线内,套有两组是在一圈大的闭和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和曲线。小的闭和曲线。 (4 4)陡崖和悬崖)陡崖和悬崖l陡崖陡崖:是地面坡度大于是地面坡度大于70 的陡坡的陡坡,甚至为甚至为90 的峭壁,的峭壁,l陡崖陡崖等高线等高线:在在该该

30、处非常密集或重合为一条线,因此处非常密集或重合为一条线,因此采用陡崖符号来表示,如采用陡崖符号来表示,如图图7-8。l悬崖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l悬崖悬崖等高线等高线:投影在平面上呈交叉状,见投影在平面上呈交叉状,见图图7-9。图图7-10为某地区的地势景观图和用等高线描绘的地形图。为某地区的地势景观图和用等高线描绘的地形图。 323334(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2)等高线为连续闭合曲线。等高线为连续闭合曲线。如不能在本图幅内闭合,如不能在本图幅内闭合,必定在相邻或其它图幅内闭合。等高线只能在内图必定在相邻或其

31、它图幅内闭合。等高线只能在内图廓线、悬崖及陡坡处中断;另外,遇道路、房屋等廓线、悬崖及陡坡处中断;另外,遇道路、房屋等地物符号和文字注记时可局部中断,其余情况不得地物符号和文字注记时可局部中断,其余情况不得在图幅内任意处中断。间曲线、助曲线在表示完局在图幅内任意处中断。间曲线、助曲线在表示完局部地貌后,可在图幅内任意处中断。部地貌后,可在图幅内任意处中断。 (3)等高线不能重合、相交,但在陡崖和悬崖处除外。等高线不能重合、相交,但在陡崖和悬崖处除外。 (4)同一幅图内,等高线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同一幅图内,等高线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则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则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

32、相等。 (5)等高线的切线方向与地性线方向垂直。等高线的切线方向与地性线方向垂直。 35一一. 搜集资料与现场踏勘搜集资料与现场踏勘 l l 搜集资料搜集资料: 测图前应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及各种测图前应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及各种测量成果资料:测量成果资料: 已有地形图的测绘日期、坐标系统、相邻图幅图已有地形图的测绘日期、坐标系统、相邻图幅图名、相邻图幅控制点;名、相邻图幅控制点; 本图幅控制点的点数、等级、坐标、相邻控制点本图幅控制点的点数、等级、坐标、相邻控制点位置和坐标、测绘日期、坐标系统及控制点的点之位置和坐标、测绘日期、坐标系统及控制点的点之记。记。 l l 现场踏勘现场踏勘: 了解测区

33、位置、地物地貌情况、通视、了解测区位置、地物地貌情况、通视、通行及人文、气象、居民地分布等情况,并根据收通行及人文、气象、居民地分布等情况,并根据收集到的点之记找到测量控制点的实地位置,确定控集到的点之记找到测量控制点的实地位置,确定控制点的可靠性和可使用性。制点的可靠性和可使用性。36 l l 根据测区地形特点及测量规范对图根点数量和根据测区地形特点及测量规范对图根点数量和技术要求,确定图根点位置和图根控制形式及其技术要求,确定图根点位置和图根控制形式及其观测方法等。观测方法等。 l l 确定测区内水准点数目、位置、连测方法等。确定测区内水准点数目、位置、连测方法等。 l l 测图精度估算、

34、测图中特殊地段的处理方法及测图精度估算、测图中特殊地段的处理方法及作业方式、人员、仪器准备、工序、时间等亦均作业方式、人员、仪器准备、工序、时间等亦均应列入技术方案之中。应列入技术方案之中。三三. 图根控制测量(见第图根控制测量(见第6章)章)37 地形图的测绘一般是在地形图的测绘一般是在野野外边测边绘外边测边绘,因此测图,因此测图前应先准备图纸。包括在图纸上绘制图廓和坐标前应先准备图纸。包括在图纸上绘制图廓和坐标格网,并展绘好各类控制点。格网,并展绘好各类控制点。1、图纸选择图纸选择 l l聚酯薄膜聚酯薄膜:一面打毛,厚度为:一面打毛,厚度为0.070.10mm, 优点:优点:伸缩率小于伸缩

35、率小于0.2。聚酯薄膜坚韧耐湿,。聚酯薄膜坚韧耐湿,沾污后可洗,便于野外作业,图纸着墨后,可直沾污后可洗,便于野外作业,图纸着墨后,可直接晒蓝图。接晒蓝图。 缺点:缺点: 有易燃,折痕不能消失等不足。有易燃,折痕不能消失等不足。 聚酯薄膜是透明的,测图前在它与测图板之间聚酯薄膜是透明的,测图前在它与测图板之间应衬以白纸或硬胶板。应衬以白纸或硬胶板。 l l白绘图纸白绘图纸:可用于小地区大比例尺测图。:可用于小地区大比例尺测图。38 为为将各种控制点根据其平面直角坐标值将各种控制点根据其平面直角坐标值x、y展绘在图纸上展绘在图纸上,因,因此此 可以到测绘仪器用品商店购买可以到测绘仪器用品商店购买

36、印制好坐标格网的图纸印制好坐标格网的图纸。 也也可在图纸上先绘出可在图纸上先绘出10cm10cm正方形格网,作为坐标正方形格网,作为坐标格网(又称方格网)。格网(又称方格网)。 按按下述两种方法绘制下述两种方法绘制:(1)对角线法)对角线法 (如如图图711所示所示) ; (如绘如绘50*50cm)v连接图纸两对角线交于连接图纸两对角线交于O点点;v 计算计算 半对角线长:半对角线长: v从从O点起沿对角线量取四段等长的线段点起沿对角线量取四段等长的线段OA=OB=OC=OD得得A、B、C、D,并连线得矩形,并连线得矩形ABCD。)37(36.35271.702505022cm取AO39v在矩

37、形四在矩形四条边上条边上自下自下向上向上或或自左自左向右向右每每10cm量取一分点;量取一分点;v连接对边连接对边分点,形成分点,形成互相垂直的互相垂直的坐标格网线坐标格网线及矩形或正及矩形或正方形内图廓方形内图廓线。线。 40 l l 坐标格网的检查:坐标格网的检查:对绘出坐标格网的要求是:对绘出坐标格网的要求是:v 方格的边长应准确,方格的边长应准确,误差不超过误差不超过0.2 mm;v纵横格网线应互相垂直,纵横格网线应互相垂直,方格对角线和图廓对角方格对角线和图廓对角线的长度误差不超过线的长度误差不超过0.3 mm。v超过允许偏差值,应改正或重绘。超过允许偏差值,应改正或重绘。l l 整

38、饰:整饰:擦去图幅内多余线条,只留下擦去图幅内多余线条,只留下图廓线、图廓线、四角坐标四角坐标、图号、图号、比例尺比例尺以及以及方格网十字交叉点方格网十字交叉点处处5mm长的相互垂直短线长的相互垂直短线(图图7-12)(2)绘图仪法)绘图仪法在计算机中用在计算机中用AutoCAD软件编辑好坐标格网图形,软件编辑好坐标格网图形,然后把图形通过绘图仪绘制在图纸上。然后把图形通过绘图仪绘制在图纸上。41 l l确定坐标格网左下角坐标值:确定坐标格网左下角坐标值:根据图幅在测区内位置根据图幅在测区内位置确定。确定。 如如图图7-12所示所示. l l展点展点: 用坐标展点仪展绘用坐标展点仪展绘:控制点

39、图根点按坐标绘在图纸上。控制点图根点按坐标绘在图纸上。 人工展点:人工展点:控制点控制点A坐标为:坐标为:xA=764.30 m , yA=566.15 m。首先确定首先确定A点所在方格位置为点所在方格位置为k l m n。自。自k和和n点向上用比例尺点向上用比例尺量量64.30 m,得出,得出a、b两点,再自两点,再自k和和l点向右用比例尺量点向右用比例尺量66.15 m,得出得出c、d两点,连接两点,连接ab和和cd,其交点即为,其交点即为A点在图上位置。点在图上位置。 l l检查检查:用尺量出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其:用尺量出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其长度误差在图上不长度误差在图上不应超过应超

40、过 0.3mm;相邻边构成的夹角与实测值之差要小于限差。相邻边构成的夹角与实测值之差要小于限差。42 l l展点展点xA=764.30 m , yA=566.15 m: 首先确定首先确定A点所在点所在方格位置为方格位置为k l m n。自自k和和n点向上用比点向上用比例尺量例尺量64.30 m,得,得出出a、b两点,再自两点,再自k和和l点向右用比例点向右用比例尺量尺量66.15 m,得出,得出c、d两点,连接两点,连接ab和和cd,其交点即为,其交点即为A点在图上位置。点在图上位置。 l l标注:标注:用规定用规定符号标出符号标出控制点控制点及及其其点号和高程点号和高程。43一一. 地形图测

41、绘基本原理地形图测绘基本原理 地形图测绘是以相似形理论为依据,地形图测绘是以相似形理论为依据,以图解法以图解法为手段,按比例尺的缩小要求,将地面点测绘到为手段,按比例尺的缩小要求,将地面点测绘到平面图纸上而成地形图的技术过程。平面图纸上而成地形图的技术过程。l 地形图测绘步骤地形图测绘步骤 : 测量和绘图测量和绘图 。l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即地形图测绘:即地形图测绘: 以图根点(控制点)为测站以图根点(控制点)为测站,测出测站周围碎,测出测站周围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比例缩绘于图纸上。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比例缩绘于图纸上。44 碎部点碎部点:碎部特征点碎部特征点,包括包括地物特征点

42、和地貌特征点。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 地物特征点:地物特征点:能够能够代表地物平面位置,反映地代表地物平面位置,反映地物形状、性质的特殊点位,物形状、性质的特殊点位,简称简称地物点地物点。如地物。如地物轮廓线的转折、交叉和弯曲等变化处的点;地物轮廓线的转折、交叉和弯曲等变化处的点;地物的形象中心:路线中心的交叉点,电力线的走向的形象中心:路线中心的交叉点,电力线的走向中心;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如中心;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如图图713所示。所示。 地貌特征点地貌特征点:体现地貌形态,反映地貌性质的体现地貌形态,反映地貌性质的特殊点位特殊点位即地面坡度变化的点,简称地貌点。即地面坡度变化的点,简

43、称地貌点。如山顶、鞍部、变坡点、地性线、山脊点和山谷如山顶、鞍部、变坡点、地性线、山脊点和山谷点等点等。如图。如图714所示。所示。454647水平距离和水平角水平距离和水平角是确定点的平面位置的两种基本是确定点的平面位置的两种基本量量. 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定: 就是就是测出碎部点测出碎部点与已知点与已知点间的水平距离以及与已知方向间的水平角。间的水平距离以及与已知方向间的水平角。 碎部测量的方法有:碎部测量的方法有: 极坐标法极坐标法(一角一距)、一角一距)、角度交会法角度交会法(二角)、(二角)、 距离交会法距离交会法(二距)、(二距)、直角坐标法直角坐标法(二互垂距)

44、。(二互垂距)。如如图图715所示,设所示,设A、B为已知控制点,为已知控制点,P为待测碎为待测碎部点。部点。4849 测定从测站到碎部点连线方向与已知方向测定从测站到碎部点连线方向与已知方向AB间间的水平角及测站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的水平角及测站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 1、d1或或 2、d2),即可确定碎部点的位置),即可确定碎部点的位置。它是碎部测它是碎部测量最常用的方法。量最常用的方法。(如如图图715所示所示)(2)角度交会法)角度交会法 从两个已知测站点从两个已知测站点A、B,分别测出到碎部点,分别测出到碎部点P方向和已知方向和已知AB方向间的水平角方向间的水平角 1、 2,即可在图,即

45、可在图上交会出上交会出P点。点。此法适用于碎部点较远或不易到此法适用于碎部点较远或不易到达的情况,达的情况,如如图图716河流的测绘。河流的测绘。5051 从两已知点从两已知点A、B分别量出到碎部点分别量出到碎部点P 的距离的距离d1 、d2 ,按比例尺在图上用圆规即可交出碎部点,按比例尺在图上用圆规即可交出碎部点P的位置的位置(如图(如图715所示)。此法适用于测量测离已知点较所示)。此法适用于测量测离已知点较近的碎部点。近的碎部点。(4)直角坐标法)直角坐标法 选选A为原点,以为原点,以AB方向为方向为x轴,量出碎部点轴,量出碎部点P 到到 x轴轴的垂距(的垂距(y值)和垂足点到值)和垂足

46、点到A的距离(的距离(x值),即可确值),即可确定其位置(如图定其位置(如图715所示)。此法适用于地物靠近所示)。此法适用于地物靠近控制点、周围有相互垂直的两方向且垂距(控制点、周围有相互垂直的两方向且垂距(y值)较短值)较短的情况。垂直方向可用简单工具定出。的情况。垂直方向可用简单工具定出。3. 碎部点高程的测量碎部点高程的测量测量碎部点高程可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测量碎部点高程可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52l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常规测绘方法有: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常规测绘方法有: 经纬仪测绘法经纬仪测绘法; 大平板仪法大平板仪法; 经纬仪和小平板仪联合法。经纬仪和小平板仪联合

47、法。l 经纬仪测绘法的基本工作是:经纬仪测绘法的基本工作是: l l 经纬仪测量经纬仪测量:在图根点上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在图根点上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置和高程。 l l 平板绘图平板绘图:根据极坐标原理在图板上确定碎部根据极坐标原理在图板上确定碎部点位,并注记高程,对照实地勾绘地形。点位,并注记高程,对照实地勾绘地形。53 1.测站上的准备工作测站上的准备工作 l l 安置经纬仪:安置经纬仪: 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A上上(如如图图7-17),量出仪器高量出仪器高i,测量竖盘指标差测量竖盘指标差x。记录员在。记录员在“地形测绘记录手薄地形测绘记录手薄”中记录中记录(如

48、如表表7-4所示所示),包括,包括表头的其他内容。表头的其他内容。 l l 定向:定向:以盘左照准相邻另一后视控制点以盘左照准相邻另一后视控制点B,配配盘盘0 00 00 作为零方向。作为零方向。 l l 检查:检查:用视距法检查测站到后视点的平距和高用视距法检查测站到后视点的平距和高差,防止用错后视点。差,防止用错后视点。 l l 安置平板:安置平板:平板安置在经纬仪附近,在图纸上平板安置在经纬仪附近,在图纸上用铅笔把测站点用铅笔把测站点a和后视点和后视点b连接起来作为连接起来作为零方向线零方向线,在在a点钉上小针并穿过半圆仪点钉上小针并穿过半圆仪(图图7-18)中心小孔中心小孔。54555

49、6 表表7-5 说明了一次立尺于说明了一次立尺于P点的测量工作过程,包括点的测量工作过程,包括观测、记录、计算、展点等。观测、记录、计算、展点等。(1)观测:)观测:观测员照准标尺,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观测员照准标尺,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上下视距丝读数上下视距丝读数l上上、l下下(或直接读取视距(或直接读取视距l)、竖盘)、竖盘读数读数L、中丝读数、中丝读数v 。(2)记录:)记录:记录员将观测读数依次记入手薄记录员将观测读数依次记入手薄表表7-4。对于实地绘图,也可不作记录。对于实地绘图,也可不作记录。(3)计算:)计算:记录员根据上下视距丝读数记录员根据上下视距丝读数l上上、l下下(或视(或视

50、距距l)、中丝读数)、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竖盘读数L和仪器高和仪器高i、测量竖、测量竖盘指标差盘指标差x、测站高程、测站高程HA,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平,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平距和高程。距和高程。57观测观测步骤步骤观测员的观测员的工作工作记录员、绘图员的工作记录员、绘图员的工作备备 注注1 1观测观测P P的水平度的水平度盘读数盘读数 用量角器在图上按用量角器在图上按 定出定出P P点的方向点的方向P P点立尺点立尺2 2读取标尺上的读取标尺上的上下视距丝读上下视距丝读数数l上上、l下下计算视距计算视距 ll=100(l下下l上上)3 3读取盘左竖盘读取盘左竖盘读数读数L L1 1)计算竖直角

51、)计算竖直角 和平距和平距D D2 2)按比例尺在)按比例尺在P P点的方向点的方向上量取上量取d d ,定出,定出P P点的位置点的位置 =90 L(顺时(顺时针刻划)针刻划)D=klcos2 4 4读取标尺上的读取标尺上的中丝读数中丝读数v v1 1)计算)计算P P点的高程点的高程2 2)在图上)在图上P P点附近注记高点附近注记高程程H=HAD tan iv表表7-5 一次立尺的测量工作过程一次立尺的测量工作过程 58表表7-4 地形测绘记录手薄地形测绘记录手薄点点号号视距视距Kl(m)中丝读中丝读数数V(m)竖盘竖盘读数读数竖直竖直角角 高差高差h(m)水平水平角角 水平距离水平距离

52、d(m)高程高程H(m)附附注注P65.21.3088 25 +1 34 +1.78114 07 65.284.6山山脊脊点点测站测站 : A 后视点后视点: B 仪器高仪器高 i=1. 30m 指标差指标差 x =1 测站高程测站高程 HA=82.78m591)绘图员转动量角器)绘图员转动量角器,将量角器上,将量角器上 角值角值(例中为(例中为114 07 )的刻划线对准)的刻划线对准零方向线零方向线(ab),此时量),此时量角器的零度刻划的直尺边便是该碎部点的方向。角器的零度刻划的直尺边便是该碎部点的方向。注意:当注意:当 180 时,找零度刻划直尺边;当时,找零度刻划直尺边;当 180

53、时,找时,找360 刻划的直尺边。刻划的直尺边。2)在找到的直尺边方向上)在找到的直尺边方向上,按比例尺量出平距按比例尺量出平距d,即可标出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即可标出碎部点的平面位置。3)在点的右侧注记高程在点的右侧注记高程H碎碎 。归零检查:归零检查:当一个测站上碎部测量中或搬站前,应当一个测站上碎部测量中或搬站前,应重新照准后视点重新照准后视点B进行检查,归零差不应超过进行检查,归零差不应超过4 。60(1)密切配合密切配合:测绘人员要分工合作,并须讲究工作测绘人员要分工合作,并须讲究工作次序,特别是立尺员应预先有立尺计划,选好跑次序,特别是立尺员应预先有立尺计划,选好跑尺路线,以便配合得

54、当,提高效率。尺路线,以便配合得当,提高效率。(2)讲究方法讲究方法:在测图过程中,应根据地物情况和仪在测图过程中,应根据地物情况和仪器状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主要的特征点应独立测器状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主要的特征点应独立测定,一些次要的特征点可采用量距、交会等方法定,一些次要的特征点可采用量距、交会等方法测定。如对于圆形建筑物可测定其中心并量其半测定。如对于圆形建筑物可测定其中心并量其半径即可;对于道路,可只测定一侧边线并量其宽径即可;对于道路,可只测定一侧边线并量其宽度即可。度即可。(3)布点适当。布点适当。61l 碎部点的分布和密度应适当。碎部点的分布和密度应适当。 碎部点过稀,不能碎部点过稀

55、,不能 详细反映出地面的变化,影响详细反映出地面的变化,影响成图质量。碎部点过密,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成图质量。碎部点过密,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影响图面的清晰。因此,影响图面的清晰。因此,选择碎部点应按照少而精选择碎部点应按照少而精的原则。的原则。碎部点适宜的密度取决于地物、地貌的繁碎部点适宜的密度取决于地物、地貌的繁简程度和测图的比例尺。简程度和测图的比例尺。 大比例尺测图的地形点,一般在图面上大比例尺测图的地形点,一般在图面上: 平均相隔平均相隔23一点为宜,具体规定见一点为宜,具体规定见表表77。l 地形点在图上的点间距:地形点在图上的点间距: 测规测规规定规定: 地面横坡陡于地面横

56、坡陡于1:3时,不宜大于时,不宜大于15mm;地面横坡;地面横坡为为1:3及以下时,不宜大于及以下时,不宜大于20mm。62l碎部点的最大视距碎部点的最大视距 用视距法测量距离和高差,其用视距法测量距离和高差,其误差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误差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为保证地形图的精度,为保证地形图的精度,要对视距长度加以限制要对视距长度加以限制。 各种比例尺测图时的最大视距见各种比例尺测图时的最大视距见表表76、表、表77。比例尺比例尺地形点间地形点间距距(m)最大视距(最大视距(m)地地 物物地貌点地貌点1:50015601001:1 000301001501:2 000501802501:5 00

57、0100300350比例尺比例尺最大视距(最大视距(m)竖直角竖直角12 竖直角竖直角12 1:500100801:1 0002001501:2 0003503001:5 0004003501:1 万万600600 表表7-6地形点间距和最大视距(工程测量规范)地形点间距和最大视距(工程测量规范) 表表7-7最大视距(新建铁路测量规范)最大视距(新建铁路测量规范) 63 临时测站:临时测站:在图根点不足或遇到地形复杂隐蔽处在图根点不足或遇到地形复杂隐蔽处时,需要增设地形转点作为测站。时,需要增设地形转点作为测站。测规测规规定可规定可用经纬仪视距法或交会法测设,可连续设置两个。用经纬仪视距法或交

58、会法测设,可连续设置两个。 用经纬仪视距法测设:用经纬仪视距法测设:施测边长不能超过最大视施测边长不能超过最大视距的距的2/3,竖直角不应大于,竖直角不应大于25 ;边长和高差均应往;边长和高差均应往返观测,距离相对较差不大于返观测,距离相对较差不大于1/200,高差不符值,高差不符值不大于距离的不大于距离的1/500。 用交会法测设:用交会法测设:距离不受限制,但交会角不应小距离不受限制,但交会角不应小于于30 并不大于并不大于150 。64 地形图的绘制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地形图的绘制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注意地物点、地貌点的取舍和概括,并应具有灵活注意地物点、地貌点的取舍和

59、概括,并应具有灵活的绘图运笔技能。的绘图运笔技能。1、地物的描绘地物的描绘l 地物的取舍:地物的取舍:规范中规定图上凸凹小于规范中规定图上凸凹小于0.4mm的的地物弧线可表示为直线。地物弧线可表示为直线。l 地物概括:地物概括:为突出地物基本特征和典型特征,为突出地物基本特征和典型特征,化简某些次要碎部。如在建筑物密集且街道凌乱窄化简某些次要碎部。如在建筑物密集且街道凌乱窄小的居民区,为突出居民区所占位置及整个轮廓,小的居民区,为突出居民区所占位置及整个轮廓,清楚地表示贯穿居民区的主要街道,清楚地表示贯穿居民区的主要街道,可以采取保持可以采取保持居民区四周建筑物平面位置正确,居民区四周建筑物平

60、面位置正确,将凌乱的建筑物将凌乱的建筑物合并成几块建筑群合并成几块建筑群,并用加宽表示的道路隔开的方,并用加宽表示的道路隔开的方法。法。 65 对于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连点成线对于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连点成线, 画线成画线成形;对于非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符号为准,单形;对于非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符号为准,单点成形;对于半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沿点连线,点成形;对于半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沿点连线,近似成形。近似成形。2、 地貌勾绘地貌勾绘 图图7-19(a)所示为一批测绘在图纸上的地貌特)所示为一批测绘在图纸上的地貌特征点,下面说明等高线的勾征点,下面说明等高线的勾绘过程。绘过程。(1)连接地性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