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及其变化_第1页
1物质及其变化_第2页
1物质及其变化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物质及其变化【本章学习要求】( 1)了解物质的聚集状态和相,掌握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及其计算;( 2)学会利用理想气体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液体的蒸气压、液体沸点的含义;( 4)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明确其含义。( 5)熟悉盖斯定律和标准生成焓,会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热效应。1 1 物质的聚集状态通常物质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存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变。1.1.1气体气体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扩散性和可压缩性。气体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弱,气体分子无规则地快速运动。通常, 气体的存在状态几乎与它们的化学组成无关,致使气体有许多共同性质。气体的存在状态主要决

2、定于四个因素,即气体的V 、 p、 T 、 n。1.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 是分子本身没有体积, 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的假想气体。虽然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理想气体,但是在高温低压下,真实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很小, 分子本身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略而不计。在高温低压下气体的n、 p 、 V与 T之间具有下列关系:pV = n R 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pPaVm3; - 热力学温度, K; 气体的物质的量,mol;摩尔气体常数。体积,TnR-压强, ;已知 1mol 理想气体在 T=273.15K , p =101325Pa 的情况下 V=0.02241383m 3

3、 。则有:RpV101325Pa0.02241383m 38.31441Pa m3/(molK)nT1mol273.15K如果pR 8.31441J/(mol K)V以焦耳为单位,则因为 nm ,所以式( 1-1 )又可表示为:p V = m R T(1-2 )MMp M = m RTRT(1-3 )VR的数值与气体的种类无关,所以也称通用气体常数。【例 1-1 】一个体积为40.0dm3 的氮气钢瓶在 25时,使用前压力为12.5M Pa 。求钢瓶压力1降为 10.0M Pa 时所用去的氮气质量。解:使用前钢瓶中氮气的物质的量:n1p1 V12.5 106 Pa40.0 103 m3RT8.

4、314 J /(mol K)(273.15202 mol25) K使用后钢瓶中氮气的物质的量:p2 V10.0 106 Pa40.0 103 m3n28.314 J /(mol K)(273.15161molRT25) K所用氮气的质量:m(n1 - n2 ) M(202161) mol28.0g/mol1.1 103 g = 1.1kg1.1.1.2 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现在讨论由几种理想气体组成的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种气体的p 、 V 、 T 关系。(1) 分压定律分压 :在同一温度下,某气体组分B 单独存在且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具有的压强称为该气体的分压 ,用 pB 表示。总压

5、:混合气体中所有组分共同作用于容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 总压 ,用 p 表示。1801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从大量实验中总结出组分气体的分压与混合气体的总压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道尔顿分压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有两种表示形式。第一种表示形式为: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等于混合气体的总压。例如,空气视为由氮气、氧气和氩组成的混合气体,则分压定律可表示为:ppO 2pN 2pAr即ppB(1-4 )道尔顿分压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低压下气体混合物中,某一组分的分压pB 等于其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 xB 与混合气体总压p 的乘积。pBpxB(1-5 )【例题 1- 2】 今有 293K 、3

6、0KPa 的氧气 1L和 293K 、 15KPa 的氮气 4L ,将这两种气体同时装入 3L 的容器中,温度仍为293K ,试求此混合气体的总压。解:这个问题要首先求出各个气体的分压。因为温度不变,可应用波义耳定律。即:230KP a 1L =pO 2 3L故 pO2= 1 0KPa15KP a 4L =pN2 3L故 pN 2 = 2 0KPa于是总压力为 p pO2pN2 = 1 0KP a 20KP a = 30KPa( 2)分体积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混合物所占有的体积称为总体积,用V 表示。在同一温度下,气体混合物中某气体组分B 单独存在并且具有与混合气体相同的压强时,所占有

7、的体积称为混合气体中该气体的分体积,用VB 表示。分体积定律:低压下气体混合物的总体积等于各组分的分体积之和。这就是阿马格分体积定律。VV1V2VB(1-6 )低压下气体混合物中,某一组分的分体积等于其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与混合气体总体积的乘积。VB xB V(1-7 )由公式( 1-5 )和( 1-7 )可以得出:pBVB( 1-8)xBVp所以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等于压力分数等于体积分数。【例题 1-3 】 25时,装有0.3MPa O2 的体积为1L 3 的容器与装有0.06M Pa N2 的体积为2L的容器用旋塞连接。旋塞打开,待两气体混合后,计算:(1) O2、 N 2 的

8、物质的量;( 2)O2、 N2 的分压;( 3)混合气体的总压; ( 4)O2、 N 2 的分体积。解:( 1)混合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没有发生变化:nO2p1 V10.3 106 Pa 1.010 3 m 3RT8.314 J/(mol K)(273.150.12 mol25) KnN 2p1 V10.06 106 Pa2.0103 m 3RT8.314 J /(mol K)(273.150.048mol25) K( 2) O2、 N 2 的分压是它们各自单独占有3dm 3 时所产生的压力。当O2 由 1dm 3 增加到 3dm 3时:3pO 2p1 V10.3MPa 1dm3V3dm30.1

9、MPa当 N 2 由 2dm3 增加到 3dm 3 时:pN2p2 V20.06MPa2dm3V3dm30.04MPa( 3)混合气体的总压 :p pO2 pN20.1MPa0.04 MPa 0.14MPa( 4) O2、 N2 的分分体积 :VOpO23dm30.1MPa2.14dm3V2p0.14MPaVN2pN230.04 MPa0.86dm3V3d m0.14 MPap1.1.2液体液体内部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小得多,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强。液体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而无一定形状。与气体相比,液体的可压缩性小得多。1.1.2.1液体的蒸气压蒸发 : 在液体中分子运动的速率及分子具有的能

10、量各不相同,速率有快有慢,大多处于中间状态。液体表面某些运动速率较大的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足以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而逸出液面,成为蒸气分子,这一过程叫做蒸发 。密闭容器中的液体,一方面,液体分子进行蒸发 变成蒸气分子;另一方面,一些蒸气分子撞击液体表面会重新返回液体,这种与液体蒸发现象相反的过程叫做凝聚 。起初, 当空间没有蒸气分子时,凝聚速率为零,蒸发速率比较大,随着液面上蒸气分子逐渐增多,凝聚的速率也随之加快。当达到平衡时,蒸发和凝聚这两个过程仍在进行,只是两个相反过程进行的速率相等而已。平衡应理解为动态的平衡,绝不意味着物质运动的停止。液体蒸发蒸气凝聚此时,在液体上部的蒸气量不再改变,蒸气便具

11、有恒定的压力。在恒定温度下, 与液体平衡的蒸气称为饱和蒸气,饱和蒸气的压力就是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蒸气压是液体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某温度下,蒸气压大的物质为易挥发物质,蒸气压小的为难挥发物质。如25 时,水的蒸4气压 3.24KPa ,酒精的蒸气压为5.95 KPa,则酒精比水容易挥发。 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物质蒸气压的大小就与液体的质量及容器的形状、体积无关。图 1-1液体物质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示意图1.1.2.2液体的沸点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沸腾时的温度叫做该液体的沸点 。如果此时外界压力为101.3 kPa,液体的沸点就叫正常沸点 。

12、例如, 水的正常沸点为100 ,乙醇为 78.4。在图 1-1 中,从四条蒸气压曲线与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压力为101.3 kPa 的直线的交点,就能找到四种物质的正常沸点。显然,液体的沸点随外界压力而变化。若降低液面上的压力,液体的沸点就会降低。在海拔高的地方大气压力低,水的沸点不到100,食品难煮熟。 用真空泵将水面上的压力减至3.24kPa时,水在25就能沸腾。对于一些在正常沸点下易分解的物质,可在减压下进行蒸馏,以达到分离或提纯的目的。1.1.3固体固体可由原子、 离子或分子组成。 这些粒子排列紧凑,有强烈的作用力 (化学键或分子间力),使它们只能在一定的平衡位置上振动。因此固体具有一定

13、体积、一定形状以及一定程度的刚性(坚实性)。升华 : 少数固体物质受热时不经过液体阶段可直接变成气体的现象叫做升华 。例如:( 1)放在箱子里的樟脑精,过段时间后变少或者消失,同时箱子里充满其特殊气味。( 2)在寒冷的冬天,冰和雪会因升华而消失。凝华: 一些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直接变成固体,这一过程叫凝华。 例如: 晚秋降霜就是凝华过程就是凝华过程。5固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液体一样,固体物质也有饱和蒸气压,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绝大多数固体的饱和蒸气压很小。应用: 利用固体的升华现象可以提纯一些挥发性固体物质如碘、萘等。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无定形体)两大类,多数固体物质是晶体。与非晶体比较,

14、晶体有以下特征。(1) 有一定的几何外形 (2) 有固定的熔点 (3) 各向异性晶体的某些性质具有方向性,像导电性、传热性、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等,在晶体的不同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例如,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平行各层的方向上其导电、传热性好,易滑动,又如,云母沿着某一平面的方向很容易裂成薄片。与晶体相反,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几何外形,又称无定形体。例如,玻璃、橡胶、塑料等,它们的外形是随意性的。其次,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如将玻璃加热,它先变软,然后慢慢地熔化成粘滞性很大的流体。在这一过程中温度是不断上升的,从软化到熔体,有一段温度范围。再次,非晶体没有各向异性的特点。但是,晶体和非晶体并非不可互

15、相转变。在不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可以形成晶体,也可以形成非晶体。例如,二氧化硅能形成石英晶体(也称水晶),也能形成非晶体燧石及石英玻璃;玻璃在适当条件下,也可以转化成晶态玻璃。1.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1.2.1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化学反应进度1.2.1.1化学反应热效应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新键的生成又会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变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若旧键的断裂所吸收能量小于新键生成所放出能量,反应过程总会有能量放出。反应的热效应: 若发生化学反应时,系统不做非体积功,且反应终态与反应始态的温度相同,则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反应的热效应。

16、恒容热效应QV 在数值上等于系统的热力学能的变化量,即QV =U产物-U反应物 = U恒压热效应QP 在数值上等于系统的焓的变化量,即QpH- HH产物反应物若产物的焓小于反应物的焓,则反应过程中多余的焓将以热量形式放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 ;反之,若产物的焓大于反应物的焓,则反应过程中要吸收热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0 。61.2.1.2化学反应进度化学反应过程中放热或吸热多少都与反应进行的程度有关。化学反应进度 , 用符号表示, SI 单位为 mol ,将反应系统中任何一种反应物或产物在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的变化nB 与该物质的计量系数B 之比定义为该反应的反应进度。定义式为 :nBB以合成

17、氨反应为例,若反应前 (时间 t=0 )n1( N 2)= 10 mol, n 1( H2 )=30 mol ,n1( NH 3 )= 0 mol 。反应到 t 时刻 n2( N 2 ) = 8 mol, n 2( H2 ) =24 mol , n2( NH 3 ) = 4 mol 。对于反应式N2+3H2=2NH3= n 2( N 2) n1( N 2) /N=( 8 10) /( 1) mol = 2 mol2= n 2( H 2) n1( H 2) /H2= ( 24 30) /( 3) mol =2 mol= n 2( NN 3 ) n1 ( NH 3 ) /NH 3 =( 4 0)

18、/2 mol = 2 mol对同一化学反应方程式,采用哪一种物质表示反应进度均是相同的,所以反应进度适用于同一化学反应的任一物质。上述合成氨系统若反应方程式写成1/2N 2 + 3/2 H 2 = NH 3,则求得=4 mol 。化学反应进度是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对应的,所以在使用反应进度时,必须注明具体化学计量方程式。= 1mol ( nB )的意义:表示各物质按化学计量方程式进行了完全反应。1.2.2 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的关系式。例如下列反应在热化学标准状态及298.15K 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Fe( s) + 1.5O 2( g) = Fe2O3( s)H

19、 m = -8241KJ mol 1该式表明 2 mol固体铁和 1.5mol 氧气在 101.3KPa 和 298.15K下完全反应生成 1mol三氧化二铁时,放热 8284KJ 。H m 表示在指定温度下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IUPAC 推荐选择298.15K 作为参考温度。所以通常在手册查找的有关热力学数据大都是298.15K时的数值。上标“”表示标准态。7H m 下标“ m”表示参与反应的各物质按指定方程式完全反应,反应进度= 1mol 。所以H m 的单位为 KJmol 1。热化学方程式按如下规范表示:( 1)写出化学方程式并且配平。同一反应以不同计量系数表示时,反应的热效应也就不同。

20、H2 ( g) + 1O2 ( g) = H 2O( g)H m = -241 . 825 KJ mol 122H2 ( g) + O 2( g) = 2 H 2O( g)H m = -483 .65 KJ mol 1( 2)注明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因为聚集状态不同,热效应也不同,可在每个分子式后面加括号标明其聚集状态。通常气体以(g)、液体以( l )、固体以( s)表示。固体中若有不同晶型,还应标明晶型。例如:S(斜方) + O2 ( g) =SO2( g)H m = -296.9 KJmol 1S(单斜) + O2 ( g) =SO2( g)H m = -297.2 KJmol 1(

21、 3)反应热效应写在方程式右边。恒容热效应和恒压热效应分别用U 和 H 表示。( 4)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力(主要指温度)。 因为温度对反应热效应有很大的影响,若不特别指明,则指温度298K 、压力为100KPa 。1.2.3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进行工艺设计的重要数据。获得化学反应热效应最直接的方法是实验测得,但是并非所有的化学反应热效应都能通过实验测定得到,某些反应伴随着副反应发生,难以直接测得其热效应。例如:C(石墨) + 1/2O 2 ( g) = CO ( g)这个反应常常伴随着CO 2( g)生成的副反应,因此其热效应就不宜测定。这样就产生了间接计算热效应的问题。盖斯定律:在相同条

22、件下(等容或等压),任一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或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效应总是相同的。只要把热化学方程式视为代数方程式进行四则运算,求出指定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按同样的运算方法处理,即可求出相应的热效应。1.2.4标准摩尔生成焓在热力学标准态和指定温度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 某物质的等压热效应,称为该物8质在该温度下的标准生成焓,记作f H m 。例如,在 25及 100KPa 下C(石墨)+ O2 ( g) = CO 2 ( g)H 298 = -393.5 KJ mol1则 CO2 ( g)在 25时的标准生成焓f Hm (CO 2 ,g) =-393.5KJ mol 11N2

23、 ( g) 3H 2( g) = NH 3 ( g)H 298 = -46.19KJmol 122则 NH 3 ( g)在298K 时的标准生成焓f H m ( NH 3( g)= -46.19 KJ mol 1按标准生成焓的定义,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反应物必须全部是稳定单质。即指在一定温度和100KPa 时最稳定的单质,例如,石墨、金刚石和无定形碳三者比较,25 下石墨为稳定单质。因此C(石墨)+O2 ( g) = CO 2 ( g) 1H 298 = -393. 5 KJ molC(金刚石)+O2 ( g) = CO 2( g)1H 298 = -395 . 4 KJ mol前者的热

24、效应是CO 2( g)的标准生成焓,而后者不是,两式相减可得到单质金刚石的标准生成焓:C(石墨) = C(金刚石) 1fH m ( C(金刚石) =1.896 KJ mol( 2)各种稳定单质(在任意温度下)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例如,C(石墨)是最稳定的碳的单质,所以C(石墨)的生成焓是f H m ( C(石墨) =0H2( g)的生成焓f H m ( H2( g) = 0( 3)产物必须是 1 mol 物质。 例如,由石墨生成一氧化碳的热化学方程式2C(石墨)+ O 2 ( g) = 2CO ( g)1H 298 = -221.08 KJ mol则 CO( g)的标准生成焓为fH m (C

25、O,g) =1H298 =1 ( -221.08 KJ mol 1) = -110.54KJ mol 122对于任一化学反应aA+ bB = yY+ zZ ,如果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都是已知的(可查附表二),其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通式为:H myfH m (Y)zfH m (Z)afH m (A)bf H m (B)H mvBfH m (B)【例题 1-4 】 计算 298K 时反应CH4 (g)+2O 2(g) CO2(g)+2H 2O(l)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9解:查附表二得:H(C O,g) = -393.51 1KJ1;1 ;fm2molf H m (H 2 O,l)

26、 = -285.838 KJ molf H m (O2 ,g) =0 KJ mol 1 ;f H m (CH 4 ,g) =-74.848 KJ mol 1H m = -393.511 + 2( -285.838 ) -( -74.848) = -890.339 KJ mol 1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气体的分压?什么是气体的分体积?2、分压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分体积定律的内容是什么?3、压力分数、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如何?4、何谓饱和蒸气压?饱和蒸气压与液体的沸点有什么关系?5、什么是标准生成焓f H m ?如何利用物质的生成焓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6、晶体有哪些特征?7、什么是热化学方程

27、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该注意什么?8、盖斯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盖斯定律的应用。9、判断下列两组反应,在298K 和标准压力下的恒压热效应是否相同,并说明理由。( 1) H2 ( g) +Br 2 ( g) 2HBr ( g), H2( g) +Br 2( l ) 2HBr ( g)( 2) SO2( g) +1/2O 2( g) SO 3( g), 2SO2 ( g) + O 2( g) 2SO3 ( g)习题1、在 0.0100 m 3 容器中含有2.50 10-3 mol H 2 , 1.00 10 -3 mol He 和 3.00 10 -4 mol Ne ,在 35时总压为多少

28、?解:p(H2 ) =n(H2 )RT=2.50 10-3mol8.314 J mol-1K-1 (273 + 35)K= 640 PaV -30.0100 m3-1 (273 + 35)Kp(He) =n(He)RTmol-1= 256 PaV= 1.00 108.314 J mol K0.0100 m3n(Ne)RT-4-1-1(273 + 35)Kp(Ne) =mol8.314 J mol K= 76.8 PaV= 3.00 100.0100 m3p 总 = p(H2) + p(He) + p(Ne) =640 + 256 + 76.8 = 973 (Pa)2、 0时将同一初压的4.00

29、LN 2 和 1.00LO 2 压缩到一个体积为2.00L 的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为 255.0KPa ,试求:(1)两种气体的初压;10解:() T条件下(V +V )=p总Vp( 4.00+1.00) =255.0 2.00p初=255. 02. 00p初O2N2初1 0 2 K P a( 4.00+1.00 )(2)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解: pO2 =p总VO2=255.01=51KPaV +V5O2N2pN2 =255.051=204KPa(3)各气体的物质的量。解: nO2=pO2VO2=1021031.0010-30.0449 molRT8.314273.15nN2=

30、pVVV1021034.0010-30.180mol22 =RT8.314273.153、在 25时,将电解水所得的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54.0g,注入60.0L 的真空容器内,求氢气和氧气的分压各为多少?54.0g ,需电解54.0g3mol )。解:电解水所得的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54.0g 水( n水 =18g / mol由电解方程式2H 2O电解2H2+O 2知,电解 3mol水,可生成 3mol 氢气和 1.5mol 氧气,即共生成 4mol 气体,依理想气体方程:pVnRTpnRT4.5 8.314298.15 185911Pa185.911K PaV160.0 103pO2pxO

31、2185.911K Pa34、排水集气法得到的气体是饱和水蒸气与某种纯净气体的混合气体,设混合气体遵循理想气体方程,在 常温常压 下用排水法收集到H 20.2500L ,问收集到的H2 物质的量和干燥的H2 体积多大? ( 已知 298K 下水饱和蒸气压为3.167kPa )解: pHppH101.3253.167 98.158KPa22 OnHpH2VH298.1580.25RT8.3140.0099 mol2298p98.158xH2H20.969p101.325VV总 x0.25000.969 0.241LH2H211【或 VHnH2RT 0.0099 8.314 2980.241L】p

32、H98.158 103225、在 291K 和 100KPa 条件下将2.70L 含饱和水蒸气的空气通过CaCl 2 干燥管。完全吸水后,干燥空气为 3.21g。求 291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解: n总p总V总1001032.7 10-30.112molRT8.314291n空气m空气3.21g0.111molM 空气29g / moln水n总 -n空气0.112mol -0.111mol =0.001moln水 RT0.001 8.314291p水V2.7010 3898.87 Pa6、将氮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通入盛有足量固体干燥剂的瓶中。刚通入时, 瓶中压强为 101.3 kPa。放置数小时

33、后,压强降到99.3 kPa 的恒定值。( 1)求原气体混合物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 2)若温度为 293K ,实验后干燥剂增重 0.150 10-3 kg ,求瓶的体积。 (假设干燥剂的体积可忽略且不吸附氮气)解:( 1)由题意知:p(总 )=101.3 kPa ,p(N 2)=99.3 kPa,所以, p(H2O)=101.3-99.3=2(kPa)p(N2 )99.3;1 0.98 0.02x(N 2 )101.30.98 x(H 2O)p( 总)( 2)由题意知: m(H 2O)= 0.150 10-3 kg=0.150gn(H 2O) RT0.1508.314 29310.150

34、10 3 m 3V1810.150Lp(H 2O)2 1037、已知下列数据( 1) Zn ( s) +1/2O 2( g) = ZnO ( s)( 2) S(斜方) +O2 ( g) = SO 2( g)( 3) SO2 ( g) +1/2O 2 ( g) = SO 3( g)( 4) ZnSO 4( s)= ZnO ( s) + SO3 ( g)-1H m = -348.0 kJ mol-1H m = -296.9 kJ mol-1H m = -98.3 kJ molH m =235.4 kJ mol -1求 ZnSO 4 ( s)的标准生成热。解: ZnSO4( s)的生成反应为(5)

35、Zn ( s) + S (斜方) + 2 O2 ( g) = ZnSO 4( s)12(5) =(1) +(2) +( 3) - ( 4)f Hm ( ZnSO 4 ( s) ) = H m ( 1) +H m ( 2) +H m ( 3) -H m ( 4)-1=-348.0-296.9 -98.3-235.4=-978.6 kJ mol8、常温常压下 B2 H6( g)燃烧放出大量的热B 2H 6( g) +3O 2( g) = B 2O3( s) +3H 2O( l)H m = -2165 kJ mol-1相同条件下 1 mol 单质硼燃烧生成B 2 O3 ( s)时放热636kJ ,

36、H 2O( l )的标准生成热为-285.8kJ mol -1 ,求 B 2H6( g)的标准生成热。解:由题意知,B2 O3( s)的标准生成热为- 1272 kJ mol -1B 2H 6( g) + 3O2( g) = B2O3( s)+3H2O( l )f H m0- 1272 kJ mol -13( -285.8)kJmol -1- 1272 kJ mol -1+ 3( -285.8)kJmol -1 -f H m = -2165 kJ mol-1解得: f H m = 35.6kJ mol -1答: B2H6( g)的标准生成热为35.6kJ mol-1 。9、铝热法的反应方程式为:8Al ( s) +3Fe3 O4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