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八年级2013-2014下学期武汉市江汉硚口汉阳三区期中联合调研考试_第1页
(推荐)八年级2013-2014下学期武汉市江汉硚口汉阳三区期中联合调研考试_第2页
(推荐)八年级2013-2014下学期武汉市江汉硚口汉阳三区期中联合调研考试_第3页
(推荐)八年级2013-2014下学期武汉市江汉硚口汉阳三区期中联合调研考试_第4页
(推荐)八年级2013-2014下学期武汉市江汉硚口汉阳三区期中联合调研考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学有误的一组是 A彷徨(png hung) 嘉许(x) 暇(xi)想 呱(gu)呱坠地 B踌躇(ch6u ch) 尊崇(ch6ng) 狼藉(j) 面面相觑(q) C混饨(hn dn) 屏(bng)气 倏(sh)忽 幸(xng)灾乐祸 D倘佯(chng yng) 迄(q)今 深邃(su) 沁(qn人心脾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的翻过去,既不能 书中的意思,又不能 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 那些故事, 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A、 享

2、受 欣赏 咀嚼 获得 B、欣赏 享受 获得 咀嚼 C、咀嚼 欣赏 享受 获得 D、获得 享受 欣赏 咀嚼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从由作家转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者,使70岁的冯骥才常常要跟很多东西赛跑。 B.4月3日,纽约尼克斯官方宣布,林书豪已成功接受了佐藤半月板撕裂修复手术。 C是否能够真正弘扬武汉精神,是武汉实际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D3月19日,由中国地质大学主办,本报与武汉体育局协办的攀登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正式启动。4.下列选项中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对他人的行善,应该尽量避免伤害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 相反,牺牲自己帮助别人 却经常忘记强调,一个人在爱他人以前,先要爱自己,爱自

3、己的家人。 只有这样,爱心才是可持续的,更多人才能有能力付出爱心。 这样的善举不但无法长期坚持,也会让普通人敬而远之。我们习惯于将慈善和爱心形容为“奉献” A. B. C. 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古人的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或许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环境保护则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中国古代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古人强烈的环保意识。 传说从五帝时起,国家就设置了虞、衡机构。虞、衡就是专门负责环保工作的。据史料记载,舜帝时代,为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舜任命了九官二十二人,其中之一便是虞官伯益。伯益负责管理草木,治理山泽。这人很了不起,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喜

4、欢狩猎,喜欢与鸟兽打交道,谙熟鸟语兽习,把“驯养鸟兽”作为业余爱好。到了大禹时代,伯益又协助大禹治水、开垦种植、熟化土地等。南方的水稻就是从那时开始大面积种植的。 衡是虞的下设单位,它的工作比较具体,有林衡、川衡等。林衡负责巡视山林,植树造林,调拨护林人员和相关物资,还负责实施对相关人员的奖罚;川衡主要整治江河湖泊,保持水系畅通,既要抗旱,又要排涝。林衡和川衡在虞的领导和协调下,还要进行一些合作,譬如养山涵水、导流山洪等。 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禁令等形式下达。其中诏令毫无疑问是国家法律,不得违抗。礼多是民间的约束或者叫规约,律和禁令可能是地方政府颁布的,也可能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

5、。 “春三月,山林不登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g,捕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据说此禁令产生于大禹时代,最迟也在先秦。这和今天实施的季节性封山育林、江河禁捕如出一辙。礼记里的规定就更加具体,什么时候可以伐木,什么时候可以捕鱼,什 么时候可以网鸟,什么时候可以逮兽件件桩桩说得清清楚楚。不仅定性,而且量化;不仅制约黎民百姓,皇家也不例外,违者必究。 荀子王制更是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的先进理念,如“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2 / 6” 这些规

6、定,并非哪一朝代所有,而是各朝各代都以国家的法律形式诏令天下,如秦代的秦律田律、宋代的宋大诏令集等。 中国古人环境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古人崇尚自然,自给自足,不轻易杀生;二是国家颁发律令,主导环保,促进了民间的环保习惯的形成。 (文包光潜有删改)5.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机构。 B.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法律。 C.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理念。 D.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意识。6.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帝时代,虞官伯益负责管理草木,治理山泽,又协助大禹治水。 B.林衡和川衡工作比较具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不干涉。 C

7、.中国古代的一些环保法令,体现了“保护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的先进理念。 D.古人环保意识的形成,完全建立在古人崇尚自然的思想基础之上。7.依据文本内容判断,下列不能证明“古人重视环境保护”的一项是( ) A.为解决人口膨胀问题,西汉政府向西北迁徙了70万人,大片森林变成了农田。 B.礼记曲礼中规定:大夫不得整群地猎取鸟兽,士子不得捕猎幼兽。 C.旧唐书中记载:凡是打渔捕猎的活动,要按照当令时节进行。 D.唐代设置了虞部郎中、员外郎等职,主要负责京城绿化等工作。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问言语段,完成8-10题。 蝴蝶泉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

8、,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注释:山麓:山脚下。何巢阿:与下文陆参

9、戎都是作者的朋友。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闻之已久 闻:听说 B东向漱很穷而出 漱:冲刷 C .未知孰是 是:正确 D或言以花形相似 或:或者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至此又以时早来花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10下面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蝴蝶泉的所见所闻,记录蝴蝶泉的奇观胜景文笔洗练,生动传神。 B在作者笔下,蝴蝶泉的景物间有着和谐亲密之美、浓淡相宜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C虽然蝴蝶泉景致奇特,但若非五月,游人也并不多。 D在作者

10、笔下,蝴蝶泉之异有四:为泉,为树,为花,为蝶。4、 (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1)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2)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陕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 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语句。(8分,每空2分)(l)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2)纤纤擢素手, 。(迢迢牵牛星)(3)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五、(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一16题。小桥流水人家 春风三月,春雨霏霏,草长莺飞的明媚时节,故乡便踩着春风的节拍送入眼帘

11、。 那是一个有溪有水有野趣的静美之地,可那仅仅是在记忆之上。 记忆中,小桥,流水,院落,原野与宽广与悠长构成一幅三维而多彩的田园风景画。 故乡有一条小河,那时它是一条不知名的小溪河。 无名的小河,流经之地水质清澈、溪草茂密,河岸滩、石密集,河边柳竹成行,小河在柳竹的庇护下摆出一幅巨大洗练的银带一路向前,悠长宽广的一幅江南溪涧美景,一览无余的呈现。这样的景致总唤起人们美好的遐思与向往,于是,便有了依水而居的人家。 有水就定会有桥,水隔一方,桥连一脉,有了桥才有了生活的起伏和变化。 在河岸较窄的地方,一石板桥横亘于小河之上,远远看去,小桥厚厚墩墩,结实无比,三根桥柱牢固地支撑着上面敦实厚重的桥板。

12、小桥很平常,长不足十米 ,宽约两米,在广袤的农村,实属常见。但小桥却透出淡淡的质朴与古老,说它是石板桥,但经过岁月的洗涤却变成一条石沟桥,桥面被历史的刀锋深深的剜去形成一道沟壑,向世人道出小桥厚重的历史与沧桑。 据老辈人讲,这座小桥相脉承的石板路,是著名的“宗大路”,它起自何方,我不知晓,可路向北再行60里地便是大足县城,再向北行20多里为“宝顶山大佛湾”,那是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大足及那的石刻因路增添诸多神秘,路因石刻蒙上多彩的外衣,于是便蹴就孩童们从小就爱听老辈们讲的传奇故事,思绪也总在古战马是如何膘悍与强壮、乾隆皇帝下江南又是何等的盛世空前、安史之乱中的工匠是如何逃往那偏远之地开凿石像的

13、等等如影随形的暇想中荡来荡去。 记忆中,小桥两头岸石叠加,石依水而生,依岸而立,两棵参天榕树紧紧拥抱着坚硬的石坡,才使小桥有了铁定的基石与依靠,经风遇雨接受着时间的磨砺,使小桥突显几分韵致与质朴。小桥一端的榕树下,修有小房一间,为明清时期的青色砖瓦砌成,房内沿墙根修有马蹄形的石凳,老辈人说那是专为路人休憩而建的。小桥、大树、小房子、大石坡、小石块、流水、农家院落便组成一幅极具田园风光的乡间美景,于是这里的人们便以此为乐园,释放着心中的欢快与喜悦。 从上而下的流水经历一路的艰辛与洗涤,明澈而亮丽,清爽而甘甜,这是上天赐予的人间甘露。每每到春夏,溪美人畅,看水里的鱼儿浅戏水草,观桥下流水峰回路转,

14、看柳竹倒映河水的妩媚,逐柳絮飞舞的欢畅,都是农家人的乐子,农家院落里的大人孩子,便尽享这天赐的纯净与美好,于是寂静的乡间有了欢笑,生出了遐想,便有了一幅幅晨洗及晚霞落尘时的洗衣、淘菜、锄犁、浇灌、洗澡、捕鱼、打闹的人间美景,这样人欢溪畅、人勤春早的景致,总让世人羡慕与前往。 11可是这样的场景在记忆中并存的岁月短暂而苍凉,时代变迁,小河有了名姓,曰沱江水系的小安溪河,并用代号给予了标注,代号给予了小河的姓名,却给予不了故乡人的幸福,有名有姓的小河也生活得并不那么开心快乐。最先是河岸的人家将坚硬的石头开凿成条,纷纷搬自家院落,做着修房造屋的基料,农家人住上了新房,而大榕树却缺少了根基,不是被暴雨

15、盘根拔起,就是孤单萎靡而去;再不久小河的上游有了工厂,耸立起了大烟囱,乡间有了诸多喧嚣,田园风景有了诸多杂乱无章,清澈的溪水消逝,水草糜烂,鱼儿翻转着鱼肚,溪水散发着腥味,农家人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源泉,随后,两岸修葺的楼房人去楼空,仅留下年长者孤单的守护着它的辉煌与苍凉。12这样的侵占与剥夺无休无止,推土机、压路机的吼声宏大如钟,迫击着故乡人的心灵,驱赶着故乡人的生活,看着母亲愁容满面的脸颊,便知故乡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胜景,将永远封存在记忆深处了! 13阅读文本,说说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有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 14.研读文本,谈谈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6分) 15品味语言

16、,说说下面句中修辞(一种即可)的表达效果。(4分) 无名的小河,流经之地水质清澈、溪草茂密,河岸滩,石密集,河边柳竹成行。小河在柳竹的庇护下摆出一幅巨大洗练的像带一路向前,悠长宽广的一幅江南溪涧头景,一览无余地呈现。 16品读文本,作者对待家乡的方式给了你什么启迪?(4分) 六、(8分)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50年了,但雷锋精神却如同和煦的阳光,甘甜的雨露,温暖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也同样哺育和激励共代又一代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今年,随着学雷锋纪念日的到来,学校开展了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7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个选题。(4分) 18在本次活动

17、中,某小组同学搜集到以下新闻,请用一句话写出你探究的结论。(2分)【材料1】中新网 2月 28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完善考评措施,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纳入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材料2】据武汉晚报4月 2日报道,刚开园的东湖牡丹节出现不和谐一幕:牡丹园里名贵、的绿牡丹只开了 15朵花,工作人员1日发现,有4朵绿牡丹被游客偷偷摘走。园方不得不临时赶制一块警示牌。【材料3】前不久,我市某中学对全校高一年级段的261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学雷锋”抽样调查

18、,结果显示:五成学生不知道雷锋纪念日确切月期,六成学生认为雷锋精神正在逐步消失,七成学生在做好事时心存顾虑(3月 5日宁波日报)。探究结论: 19活动过程中,学校组织观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小明觉得看电影不如做习题实惠,你规劝他说:“ 。”(2分)7、 (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自感怀才不遇,工作散漫,业绩一般的公司员工,找了很多条理由去请求老板加薪,老板对他说:“很抱歉,我们这里的工资就这么多。” 一个工作繁忙的中年男子,平时总是抽出时间去进行自己喜欢的音乐创作,并且做出了一些成绩。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他微笑着回答说:“只要是真的喜欢,就总会有时间的。平时,人家

19、吃饭要一小时,我只用十分钟;人家晚上九点睡觉,我十一点才睡。我挤出时间进行音乐创作,仅此而已。” 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成功者总能找到成功的理由,失败者总能找到失败的借口。很多时候,当你开始为自己找借口时,就已经注定了事情的结局。 请以“成功不需要理由”为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2011-2012第二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A 2. C. 3.B 4.B 5. D 6. C 7. A 8. D 9. B 10.C 11.(1)两眼山泉汇聚成了方圆一丈左右的水潭,这就是先前我逆流而上的溪水的上游。 (2)泉上的大树

20、,一到四月初就开出像蝴蝶一样的花,(蝶花的)触角和翅膀生动逼真,和活的蝴蝶没有什么不同。 12.长河落日圆 札札弄机杼 波撼岳阳城 到乡翻似烂柯人 13.风景优美,历史悠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幸福。 14.小桥、流水、人家是故乡的标志,它们组成了“一幅极具田园风光的乡间美景”,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的具体体现,也是故乡曾经拥有而今已失的宝贵财富,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生活的愿景。 以之为标题,既交代文章内容,勾勒田园风光给人无尽美感,引人遐思,又表达了作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的向往,对人们破坏自然生活的反感之情。 15.【示例1】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故乡小河的静态的美丽,突出它水清草茂,滩多石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河对家乡的喜爱之情。【示例2】这句话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柳竹、小河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将河岸柳竹成荫,小河一碧如洗,欢快向前流淌的景象呈现在读者眼前。表达了作者对小河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16.围绕欣赏,关注,思索,行动答题即可。 示例】作者深爱他的家乡。他欣赏家乡的美丽,分析美丽的原因,关注家乡的变化,思索变化的根源,并写文章提醒人们要保护好故乡让它美丽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