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气周期提前1年结束面板企业减产降价忙自救_第1页
景气周期提前1年结束面板企业减产降价忙自救_第2页
景气周期提前1年结束面板企业减产降价忙自救_第3页
景气周期提前1年结束面板企业减产降价忙自救_第4页
景气周期提前1年结束面板企业减产降价忙自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景气周期提前 1 年结束面板企业减产降价忙自救当前的经济低迷期中,独有面板优势的台湾企业也遭遇 打击,惟有整机品牌与面板都具实力的日韩企业受影响较小。 可见,未来的市场竞争,拥有产业链整体优势的企业才能成 为赢者由于手握核心技术,世界上仅有的几家面板企业,日子 一向过得甚是惬意。然而,最近他们却面露愁容。IT时代周刊从可靠渠道获悉,5月份以来,液晶面板价格下跌近 20%。其中, 32英寸面板从 340 美元降到 280 美元以下, 52 英寸产品,由原来的 1400 美元跌至 900 美元。 同时,市场调查机构 DisplaySearch 的最新报告显示, 2008 年第一季度可能成为面板巨头

2、今年盈利的顶点,到年底时, 部分面板的价格降幅将达到 30%-45%。面板不断降价,某些切割尺寸的售价几乎接近成本,这 直接导致面板厂商的收入锐减,甚至亏损。对此,各大液晶 屏制造巨头采取各种措施自救。全球第四大液晶面板厂商台 湾奇美称,为了保住价格不再下跌,将削减生产规模。另一 面板巨头友达光电也透露,可能通过关闭某些生产线,来降 低产量。如果付诸实施,这将是友达近一年多来首次关闭生 产线。看到面板企业的盈利减弱,投资者开始抛售面板股。据 统计,6 月份,台湾面板业的五家上市公司市值已蒸发了2000亿元新台币。居于电视产业上游优势地位的面板厂商为何跌入低谷?需求减少液晶面板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

3、性波动特征,称为液晶周 期。它是指由于液晶面板市场供给和需求不断变化而引起面 板价格涨跌局面循环出现。“液晶周期是一种经济规律。 ”中意德诺科技顾问庞春 霖认为,它既受宏观经济的大势影响, 也受各种技术、 市场、 消费者嗜好等细小因素的左右,因此很难预测其发生时间, 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其实,从去年 3 月到今年 5 月,全球面板行业已经经历 了比较长的景气周期。在此期间,三星电子、LGD友达和奇美等全球液晶面板巨头收益颇丰,如LGD在过去4个季度获得了近 30 亿美元的净利润。转折由IT厂商引发。2008年6月份,惠普、宏基和戴 尔等品牌厂商发现上半年液晶显示器库存过高,于是减少采 购,还联

4、手减少库存量。同为面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三星公 司,过去面板的库存量维持在 1.5 个月,从 7 月份开始减少 到约 1 个月,它还取消了奇美、友达光电的部分代工订单。这些企业的行为,成为上游面板下调价格的诱因。但降 价的根本原因,业界认为是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 目前, PC 和液晶电视的销量都未能达到预期。 兴业证券研究 中心分析师时红表示,下游企业在去年年底对未来市场的乐 观预计使其库存上升。按照此前预测,欧洲杯和奥运会都将带来换机高峰,今 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将突破 1.4 亿台。然而事与愿违,现 在全球范围内消费紧缩,彩电销售量低于预期。据统计, 40 英寸以上的电视销售至少低

5、于预估数字3%以上。而在国内,四川大地震、房地产低靡和股市长期调整, 极大地降低了一些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而有关专家也 调整了今年国内平板电视的需求量预估,从原先的 1500 万 台调低到 1000 万-1200 万台。 创维集团彩电事业部总裁杨东 文表示,在整体经济不理想的环境下,老百姓不愿意购买耐 用消费品。产能过剩与全球液晶面板的需求减弱相对的是产能出现过剩。专 业研究机构甚至认为,本来应该在 2009 年出现供过于求的 形势已提前到来。去年,索尼与夏普合资建第 10 代面板生产线,今年年 初,索尼又联合三星新建一条 8代生产线。在2007年到 2008 年间,日韩面板业已经形成了“

6、索尼 -三星”、“东芝 -夏普 -先 锋”和“松下 -日立 -佳能”三大阵营。日韩面板阵营形成后,日韩彩电企业纷纷取消之前在中 国台湾的采购计划,转而向本国采购。如原来一直在友达、 奇美采购面板的东芝、三洋先后宣布向夏普购买。日韩企业转单的作法,使得台湾面板厂的产能严重过剩。 目前,台湾大概有超过 7000 万片液晶面板的年产能,占全 球六成份额,而其中 60%-70%的面板是供给日韩厂商。需求出现疲软,产能已经过多,可一些液晶面板厂和上 游生产线还在继续扩产。 DisplaySearch 在第二季季报指出, 估计有 20 座玻璃基板(制作面板的主要原材料)熔炉将于 今年上线,总数从去年第四季

7、度的 117 增加到 137 座,按面 积计算,今年全球液晶面板产能较去年增加25%。还有统计显示,到 2010年,全球范围内将新增 5-7条5代生产线, 增 幅 40%以上,其中包括投资 15 亿元的深圳群创。面板供给过多,市场处于买方主导,这造成价格持续下压力重重减产保价,是摆在面板企业面前的选择。韩国LGD已有此打算,台湾面板商已经作出行动。奇美电子宣布马上启动 减产机制, 7 月份开始,产能利用率降为 90%;友达光电也 放缓 6 代线与 7.5 代线的投产进度。台湾面板厂除了减产以及降价外,还通过与内地的彩电 企业建立联盟来舒缓压力。近来有消息称,友达和奇美可能 来大陆投建面板厂。这

8、两家台湾企业早前已在内地设立了液晶面板的模组 加工厂,如果再投建面板厂, 可以缩短供应时间, 节约成本, 也能带动大陆面板产业集聚,形成产业中心。目前,大陆上广电、京东方和龙腾光电三家面板企业, 只能提供五代线的小尺寸面板,液晶电视所要求的大尺寸面 板全部需要进口。内地彩电厂商庞大的面板需求,对台湾企 业无疑具有很大诱惑。“他们此举的根本原因是消化过多的产能。 ”中华液晶 网资深专家张新岗认为,台湾上游面板企业压力陡增,不得 不想尽各种办法缓解。涉足整机市场,成为台湾面板企业摆脱困境的另一种方法。最近,奇美首次在大陆推出自主品牌液晶电视。“尽管这种对产业链的垄断式经营,遭受诸多诟病,但 在行业

9、不景气时, 其优势显著。 它既可以将产品的品牌做大, 又能够自我消化一部分产能。 ”张新岗说。其实,夏普、索 尼、三星和 LG 等日韩企业早就兼具彩电生产和面板制造, 他们已将这种模式发挥到极致。不过,业界有人认为,台湾厂商进军大陆彩电市场,会 给大陆厂商带来不小的冲击,甚至会影响目前整机市场的格 局。一业内人士反驳,台湾厂商进军下游,在短期内对大陆 彩电不会造成影响。不过他们拥有上游资源,今后或许会把 整机品牌做大。中怡康市场总监彭煜也表示, “现在说对格 局形成影响还为时过早。 ”奇美投资自主品牌的液晶电视,实际上已有3 个年头。此前主要销往中国台湾地区和欧洲市场。从业绩来看,截至 去年,共销售 30 万台,仅占奇美每年 1500 万片液晶电视模 组产能的 2%。这对于其消化产能的帮助微乎其微。分析人士说,电视市场中,品牌认知度是相当关键的。 台湾企业在营销和渠道方面相对较弱,进军整机市场是一个 挑战。于今,台湾面板厂陷入困境,日韩面板处境不佳,国内 三家面板厂也感到寒气逼人。 2007 年开始, 国内液晶面板企 业展开了新一轮的投资,如京东方在成都的 4.5 代线,上广电的6代线。这些投资的资金计划在 A股募集,但现在市场不景气,融资可能成为泡影,更重要的是,未来他们可能还 要应对外资面板在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