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实验:水稻品种类型识别_第1页
作物学实验:水稻品种类型识别_第2页
作物学实验:水稻品种类型识别_第3页
作物学实验:水稻品种类型识别_第4页
作物学实验:水稻品种类型识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水稻品种类型识别水稻品种类型识别 一、稻的分类一、稻的分类1、稻属分类、稻属分类稻属稻属稻属: 禾本科作物中最重要的属之一.稻属植物起源于南半球1亿3千万年前的冈瓦纳古大陆,随古大陆的分裂而广泛分布到温湿的热带非洲、南美、南亚、东南亚和大洋洲。 普通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有一共同的祖先,而后在亚洲和非洲独立、平行演化,即多年生野生稻一年生野生稻一年生栽培稻。野生稻(20个野生种) 栽培稻 亚洲栽培稻:(普通栽培稻) 仅在西非,丰产性差,但耐瘠性强。无籼、粳之分。世界各地均有,占栽培稻面积的99%以上。有籼、粳之分。非洲栽培稻: (光身稻 )普通野生稻普通野生稻普通栽培稻普通栽培稻栽培稻起源于野生

2、稻栽培稻起源于野生稻2、我国栽培稻种的分类、我国栽培稻种的分类 我国栽培稻由于分布区域辽阔,栽培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多样,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下,出现了繁多的适应各稻区和各栽培季节的品种。丁颖曾根据它们的起源、演变和栽培发展过程,把我国栽培稻种分为5级。 亚种(籼/粳) 群(晚季稻/早、中季稻) 型(水稻/陆稻) 变种(粘稻/糯稻) 品种(栽培品种) 籼亚种籼亚种(基本型)(基本型) 粳亚种粳亚种(变异型)(变异型)普通栽培稻普通栽培稻 晚季稻晚季稻 (基本型)(基本型)早、中季稻早、中季稻(变异型)(变异型) 水水 稻稻(基本型)(基本型) 陆陆 稻稻 (变异型)(变异型)粘稻粘稻品种品种

3、糯稻糯稻品种品种粘稻粘稻品种品种糯稻糯稻品种品种 水水 稻稻 (同上)(同上) 陆陆 稻稻 (同上)(同上) 晚季稻晚季稻(基本型)(基本型)早、中季稻早、中季稻(变异型)(变异型)(以下全部同上)(以下全部同上)(以下全部同上)(以下全部同上)粳粳稻稻籼籼稻稻旱稻旱稻深水稻深水稻浮水稻浮水稻水稻水稻 粘稻和糯稻区别主要在于胚乳淀粉性质胚乳淀粉性质的不同。项目糯稻粘稻米粒食泽乳白色,无腹白,略透明,有光泽,一般腹白明显。淀粉组成含支链淀粉98%以上,几乎不含直链淀粉直链淀粉15-30%,支链淀粉70-85%。碘液反应淀粉吸碘性很小,遇碘反应呈棕红色淀粉吸碘性很大,遇碘反应呈蓝色二、籼粳亚种的分

4、类方法及形态特征二、籼粳亚种的分类方法及形态特征 1 1、籼粳亚种的分类方法、籼粳亚种的分类方法 加藤等加藤等(Kato et alKato et al,19281928)以形态特征、杂交亲和性与血清)以形态特征、杂交亲和性与血清反应为依据,最早将将亚洲栽培稻(主要为中、日居多)分籼、粳两反应为依据,最早将将亚洲栽培稻(主要为中、日居多)分籼、粳两个亚种,奠定了稻种分类的基础;个亚种,奠定了稻种分类的基础; 松尾松尾(MatsuoMatsuo,19521952),综合了多种性状,最后以粒型为主分将),综合了多种性状,最后以粒型为主分将世界稻种分为世界稻种分为A A(日本型,粳)、(日本型,粳)

5、、C C(印度型,籼)、(印度型,籼)、B B(爪哇型);(爪哇型); 盛永盛永(MorinagsMorinags,19601960)则分为籼、粳、)则分为籼、粳、BuluBulu、AusAus为栽培稻的为栽培稻的四个生态种。四个生态种。 我国我国程侃声程侃声(19841984,19851985) 及及GlaszmannGlaszmann(19861986) 都认为爪哇都认为爪哇型只是冈彦一(型只是冈彦一(OkaOka,19581958)文中的热带岛屿型粳稻,达不到种或亚种)文中的热带岛屿型粳稻,达不到种或亚种的水平,仍的水平,仍分籼、粳两个亚种分籼、粳两个亚种。项目项目等级及评分等级及评分0

6、 01 12 23 34 4稃毛稃毛短短硬(直)硬(直)齐(匀)齐(匀)稍长稍长硬硬稍齐稍齐中或较长或仅有疣状突中或较长或仅有疣状突起起不太齐不太齐略软略软长长稍软稍软欠齐或不齐欠齐或不齐长长乱乱软软抽穗时壳色抽穗时壳色绿白绿白白绿白绿- -黄绿黄绿浅绿浅绿绿绿1-21-2穗节长穗节长2cm2cm2.1-2.5cm2.1-2.5cm2.6-3cm2.6-3cm3.1-3.5cm3.1-3.5cm3.5cm3.5cm叶毛叶毛甚多甚多多多中中少少无无长宽比长宽比3.53.53.5-3.13.5-3.13.0-2.63.0-2.62.5-2.12.5-2.12 2酚反应酚反应黑黑灰黑或褐黑灰黑或褐黑

7、灰灰边及棱微染边及棱微染不染不染表一、鉴别性状的级别及评分(表一、鉴别性状的级别及评分(程侃声,形态指数法)程侃声,形态指数法)籼稻籼稻粳稻粳稻 有时一个品种某一性状很难分为籼稻和粳稻,可以将各项目的分数加起来后,有时一个品种某一性状很难分为籼稻和粳稻,可以将各项目的分数加起来后, 0 08 8分为籼(分为籼(H H) 9 913 13 分为偏籼(分为偏籼(HH) 14141717分为偏粳(分为偏粳(KK) 18182424分为粳(分为粳(K K)籼稻籼稻粳稻粳稻形形态态特特征征叶形叶形叶片较宽叶片较宽叶片较窄叶片较窄叶色叶色( (地力、施氮水平、生育期有关)地力、施氮水平、生育期有关)淡绿淡

8、绿浓绿浓绿顶叶开角(顶叶开角(自然状态自然状态)大大小小叶毛叶毛多多少或无少或无芒芒多数有芒,少数有短芒直生多数有芒,少数有短芒直生多数有长芒或短芒,芒多数有长芒或短芒,芒略呈弯曲状略呈弯曲状稃毛稃毛稀或短,散生稀或短,散生密而长,集生稃尖或棱密而长,集生稃尖或棱上上抽穗时壳色抽穗时壳色浅绿泛白浅绿泛白均匀稍深均匀稍深穗颈伸出度穗颈伸出度( (穗颈长)穗颈长)短,由包颈不出到短,由包颈不出到6cm6cm长,约在长,约在5-15cm(?)5-15cm(?)之间之间第一穗节的长度第一穗节的长度多数多数2.5cm3cm3cm谷粒形状谷粒形状细长,扁平细长,扁平短圆,宽厚短圆,宽厚着粒密度(趋势)着粒

9、密度(趋势)小小大大2 2、籼稻与粳稻主要形态特征、生理特征比较、籼稻与粳稻主要形态特征、生理特征比较籼稻籼稻粳稻粳稻生生理理特特性性发芽速度发芽速度较快较快较慢较慢抗寒性抗寒性不耐寒,易烂秧不耐寒,易烂秧较耐寒,不易烂秧较耐寒,不易烂秧抗旱性抗旱性较弱较弱较强较强分蘖力分蘖力较强较强较弱较弱耐肥性耐肥性矮杆较耐肥,高秆不耐肥矮杆较耐肥,高秆不耐肥耐肥耐肥落粒性落粒性强强难难抗病性抗病性较强较强较弱较弱米质米质出米率低,碎米多,粘性差,出米率低,碎米多,粘性差,胀性大胀性大出米率高,碎米少,出米率高,碎米少,粘性大,胀性小粘性大,胀性小谷粒在苯酚中谷粒在苯酚中易着色(黑色、灰黑)易着色(黑色、

10、灰黑)不易着色不易着色2 2、籼、粳稻主要形态、生理特征比较、籼、粳稻主要形态、生理特征比较 取试样二份,各100粒,先浸于清水中6h,倒去清水注入1苯酚溶液,浸12h,取出用清水冲洗,放在吸水纸上经一昼夜,鉴定种子染色程度,谷粒染色分五级:不染色、淡茶褐色、茶褐色、深茶褐色、黑色。此法可以鉴别籼粳稻,一般籼稻染色深,粳稻不染色或染成浅色深,因籼、粳型不同品种染色均有深浅之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凡不染色者均属粳稻。图1-5 稻穗的形态籼稻稻穗粳稻稻穗粳稻稻谷籼稻稻穗粳稻稻穗籼稻稻谷粳稻稻谷 我国籼稻种植面积大和总产量均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我国籼稻种植面积大和总产量均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

11、和总产量70%75%,但江苏省籼稻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不到,但江苏省籼稻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不到10%。南方大部分稻区的人习惯吃籼稻米;北方稻区的人则习惯食用粳稻米。南方大部分稻区的人习惯吃籼稻米;北方稻区的人则习惯食用粳稻米。 2001-2005我国粳稻生产概况总产量(万吨)种植面积(亿亩)单产(kg)年份水稻粳稻粳稻%水稻粳稻粳稻%水稻粳稻粳稻%200117758.14863.527.394.321.0524.37410.9410.6799.94200217454475227.234.231.0324.43412.61429.33104.05200316641.82410924

12、.694.110.921.95404.94408.67100.92200417908.84958.427.694.261.0324.25420.71482.67114.73200518059.25187.928.734.331.0925.19417.35481.33115.33平均17564.44774.1627.154.251.0224.04413.30442.53106.99熟期早熟中熟晚熟株高高:120cm中矮:100cm穗粒性状大穗型多穗型遗传组成杂合与否 杂交稻常规稻产量品质高产种优质种 稻种分类的最后一级是栽培品种。裁培品种是经长期人工培育和选择而成的,其经济性状明显优越,主要表现

13、在谷秆比率高,第二次枝梗数和颖花数增加,每穗结实率多,抽穗成熟整齐,粒重增大,不易落粒,株型改良,群体物质生产量高等。从栽培品种演进和利用出发,品种分类如下 :三、栽培稻种分类三、栽培稻种分类相差5-7天,约1个叶龄籼稻籼稻粳稻粳稻剑叶叶长(剑叶叶长(3 3个最高穗,个最高穗,原始原始+ +平均值平均值)剑叶叶宽(剑叶叶宽(3 3个最高穗,个最高穗,原始原始+ +平均值平均值)叶色叶色(目测)(目测)顶叶开角顶叶开角(3 3穗,目测,穗,目测,分自然、穗拉直分自然、穗拉直)披垂度(披垂度(叶尖与茎秆连线与茎穗轴夹角叶尖与茎秆连线与茎穗轴夹角,不做不做)叶毛叶毛(手测)(手测)芒芒(目测)(目测

14、)稃毛稃毛(目测)(目测)穗颈长穗颈长(3 3个最高穗,个最高穗,原始原始+ +平均值平均值)落粒性落粒性(手测(手测, ,用力握紧)用力握紧)籽粒长度籽粒长度(每品种各测(每品种各测1010粒,粒,平均值平均值)籽粒宽度籽粒宽度(每品种各测(每品种各测1010粒,粒,平均值平均值)粒形粒形(长宽比,(长宽比,平均值平均值)1-21-2穗节长穗节长(3 3个最高穗,个最高穗,可不做可不做)作作业业根据测定结果,说明每个品种哪些性状仍具该类型品种典型特征,哪些不明显?根据测定结果,说明每个品种哪些性状仍具该类型品种典型特征,哪些不明显?植株:植株: 株高:株高:田间调查指自地面到最高穗穗顶端的高

15、度;室内考种,田间调查指自地面到最高穗穗顶端的高度;室内考种, 从分蘖节位到穗顶端的高度,不包括芒。单位:从分蘖节位到穗顶端的高度,不包括芒。单位:cm。 株型:株型:主要依据分蘖角度划分,分蘖角小于主要依据分蘖角度划分,分蘖角小于15度为紧凑型,度为紧凑型, 15 到到45度为中间型,度为中间型,45到到75度为松散型,度为松散型, 大于大于75度为度为 匍伏型。匍伏型。茎粗度:茎粗度:用地上第二节间直径表示。用地上第二节间直径表示。穗层整齐度穗层整齐度:指主茎与分蘖穗高度差异程度。主茎与最低有效:指主茎与分蘖穗高度差异程度。主茎与最低有效分蘖穗高度相差在半穗长度以内的为整齐;相差在分蘖穗高

16、度相差在半穗长度以内的为整齐;相差在1穗长以穗长以上的为不整齐;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整齐度中等。上的为不整齐;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整齐度中等。 附:田间考察内容叶片叶片 叶色:叶色:分蘖盛期记载,分淡绿色、绿色、深绿色、分蘖盛期记载,分淡绿色、绿色、深绿色、 叶尖紫色、叶尖紫色、 叶缘紫色、紫色等。叶缘紫色、紫色等。 叶鞘色:叶鞘色:分蘖盛期记载,分绿色、紫色线条、分蘖盛期记载,分绿色、紫色线条、 淡紫和紫色。淡紫和紫色。 叶片卷曲:叶片卷曲: 剑叶角度:剑叶角度: 剑叶长、宽剑叶长、宽: 叶毛叶毛:有:有无、蔬密。 附:田间考察内容穗部: 穗型:穗型: 蜡熟期调查,依穗上枝梗松散程度分为紧密型、松散型及一般蜡熟期调查,依穗上枝梗松散程度分为紧密型、松散型及一般型。依穗的弯曲程度分为:直生穗(穗轴不呈弧型),垂头穗(近穗型。依穗的弯曲程度分为:直生穗(穗轴不呈弧型),垂头穗(近穗端部弯曲),弧型穗(全穗斜弯),半圆型(从穗基部起弯成半圆),端部弯曲),弧型穗(全穗斜弯),半圆型(从穗基部起弯成半圆),弯型(近穗茎弯下)等五种。弯型(近穗茎弯下)等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