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封家书背后的故事孩子变了_第1页
1000封家书背后的故事孩子变了_第2页
1000封家书背后的故事孩子变了_第3页
1000封家书背后的故事孩子变了_第4页
1000封家书背后的故事孩子变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00 封家书背后的故事孩子变了!1000 封家书背后的故事孩子变了!初高中教育2015-06-19 17:18 家庭教育的前提是什么?对此, 教育专家、 老师、家长会有各自不同的观点。 在以往所有的家校观点中, 一般都强调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以及家长与老师的配合,而 唯独缺了一点: 孩子。作为家校互动这场大戏的主角, 孩子, 却常常被当作一个被动的小戏码,被忽略和绕开。在这样的 背景下,重庆一所中学策划的一道家庭作业,由于首次将孩 子置于家校互动的主体与核心地位,就显示出了特别的意义。 其一经推出,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孩子和家长中引发巨大 反响去年年末的一天,43岁的张春艳收到来自校讯通的

2、一条信息,大体意思是:本周,学校给孩子布置了一道特殊 的家庭作业,要求给父母写一封信,希望父母收到信后,也 能够回一封信给孩子。收到信息后, 她心情很复杂,“差不多 一年了吧,自己和儿子甚至都没好好聊次天,要我给娃儿写 封信, 写什么好呢?”张春艳在一家超市打工, 孩子上小学的 时候,她跟丈夫离婚了。 一个月不到 2000 块钱的工资虽少, 但省吃俭用还是租了间条件不错的房子,她希望儿子有个好 的环境学习。但这个目标似乎落空了,儿子从一年前开始, 成绩突然大幅滑落。与其他家长一样,为提高孩子成绩,她 用过很多方法,打过,骂过,怨过但由此换来的,不是 越来越好的成绩单,却是一个与妈妈关系越来越疏

3、远的儿子。 几天之后的一个周日,她下夜班回家,打开门,室内悄无声 息,儿子在他自己的小房内,外边饭桌上放着一只信封 她想起了校讯通上的那条信息,惶恐地走过去,拿起信封, 双手颤抖着取出里边那页薄薄的纸,有点不敢看朝夕相 处的儿子,会给妈妈写些什么?儿子在第一行写着:亲爱的 妈妈,这次给您写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说让我们给 父母写一封信,把平时想说的都说出来,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所以,平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妈妈,我知道您很苦,您一 个人抚养着我,每天很早起床去超市上班,很晚才回家,就 为了多赚点钱;其实有一次我在路上遇到过您,在地下通道 卖衣服的摊子上,您在买毛衣,我和同学经过那儿,可能您

4、 没看见我,我飞快地跑了,因为不知道如何跟您说话。我怕 去超市,怕看到您在超市卖力地杀鱼,怕看到您很辛苦地赚 钱来供我读书,给自己买便宜的衣服却要带我去专卖店买好 点的衣服;妈妈,您知道吗?我很怕您躲在房间里哭,我也 很怕您问起我的成绩,我自己压力也很大,可能因为不够聪 明怎么赶都赶不上去,每次拿回成绩单,我都觉得害怕,害 怕您骂我。我也很想成绩好,想以后您不用那么辛苦,我会 努力的。当张春艳看到“妈妈您辛苦了”这几个字时,心头长 时间积压的情绪,瞬间释放了出来!犹如在溺水中抓到的救命稻草一样,她不假思索地找来几张纸,趴在厨房饭桌上, 立刻给儿子回了一圭寸信。信中,既表达了自己与丈夫离婚后 独

5、自抚养他的艰辛,也写出了她每一次面对他糟糕成绩时生 出来的恐惧;她希望儿子能好好学习,学有所成,出人头地, 不要像妈妈一样,因为没有文凭只能永远辛苦打工她把几页满是错别字的信小心地装进信圭寸,等待着第二天儿子带 走它。“寄出”信之后的最初两天,就像等着一颗石子落到井 底,却始终没听到“砰”的一声响。张春艳忐忑地等待着,直 到第三天,她下夜班回家,发现桌子上盖着一碗热热的稀饭, 米粒还有点夹生。她端着碗,泪流满面,她想,儿子终于向 我打开了母子情感互动的那扇门。一封信,能改变什么?上 边这个故事,源自重庆七十九中校方“预谋”策划、精心布置 的一道家校互动作业;而这道作业的创意,则萌生于一次全 校

6、教学质量分析会。去年期中考试过后,学校开了一个教学 质量分析会。会上,每个班主任都代表科任教师作了分析发 言,一一提出问题。副校长廖兵发现,有好几个初三年级的 班主任不约而同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学生和家长之间沟 通的越来越少。学校如果单方面“要求”家长配合对学生进行 辅助教育,不但效果不好,常常还会“帮倒忙”。谁都知道, 初三,对孩子是一个关键时期,又站在青春期的门槛上,个 体独自意识和叛逆心理都开始萌动,这时候,如没有家长的 配合,对于孩子学习极为不利。怎么让家长来“配合”学校教育?家长该如何“配合”才对孩子有利?这时,如电光火石闪 过,廖兵突然想到了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廖兵的儿 子

7、成绩一直不错,对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也比较积极。没想到 到初三后成绩突然下滑,他悄悄通过老师和身边的同学了解 到:孩子似乎暗恋上了邻班一位女生。在校外,那个女生经 常出现的场所,都有他家小孩的身影一一那个女生最爱去的 小面馆里,儿子会要二两小面一直吃到那个女生来吃面或从 面馆门前经过;周末,他会把作业拿到德克士或肯德基去做, 因为那个女生喜欢在这两家快餐厅里喝冷饮、做作业得知这一“情报”,廖兵妻子失控了,当面质问儿子是不是在谈 恋爱,战争一触即发,她严厉指责儿子不争气,不理解父母 良苦用心;儿子则发火反驳说妈妈不讲理,乱扣帽子,说话 像抡棍子打人。由于第二天要出差,廖兵便想到写封信给儿 子,请班主

8、任代转。出差期间,他一直惴惴不安,担心自己 信中柔肠百结的文字能否让儿子接受。两天后,他出差回家,发现信被儿子夹在床头柜的一本书里,才终于放下心来:儿 子把信从学校带回家,也许就表示他接受了父亲的一片苦心。 当天晚自习后,他和妻子一起出现在儿子学校的门口,但儿 子没有理会他,也没有一个字提到那封信,径自一个人走在 前面;两天后,廖兵因为有事没再与妻子一块儿继续去接儿 子,据说孩子一出校门就问妈妈:“那个自认为写东西很了不得的人怎么没来?”这个故事的重点是一一初三毕业考试,儿子以 691.5 的总分进入市重点中学。听完廖兵讲述,同事们 都觉得眼前一亮。很快大家就在会上达成了共识:让全校各 个班的

9、老师,同时布置一道家庭作业,让孩子给家长写一封 家书。剩下的问题是,学生们会接受这种“旧式老套”的亲情 沟通方式吗?一千封“家书”的效应会后,全校每个年级的班 主任都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周末家庭作文,没有题目,内容 不限,但必须是真实的,这篇作文的形式,就是要孩子们给 父母写一封家书。据说,当班主任布置完这道作业时,全校 各个教室都像炸开了锅一样。初二年级汤嘉陵主任给新家长 报记者看了一篇考试作文,在这篇作文里,初二 .11 班杨玉 欣同学还原了“家书事件”的经过:“今天是星期五,汤老师竟 然要我们回去给父母写一封信,把自己平时想说但不敢说的 写下来,装在信封里并交给他们,还要让他们回一封信给我

10、 们。说实话,给父母写信,还是头一遭,我到底该写些什么 呢,一天都在为这事烦恼。”然而,烦恼归烦恼,既然是学校 安排的作业、 既然要求大家写出“平时想对父母说但不敢说的 心里话”、既然有老师撑腰那一一还怕什么!于是,孩子们开始把平时的烦恼和意见全部倾吐了出来,诸如:重复话 说得太多造成很大压力;家长总是以自己的想法来管教还不 准反抗太悲催一千封家书,从孩子手里,到家长手里, 再回到孩子手里,不需要鸿雁传书,不需要邮局辗转,在手 与手之间, 心与心之间, 父母与孩子之间, 家庭与学校之间,倏然间,就洞开了一扇门!所有那些信,都在讲述着一个大 致相同的故事。原来,平时孩子不愿意与家长交心,都是因

11、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姿势”不对!绝大多数家长都只看重孩 子的成绩排名和考试结果,却从不理解孩子学习的压力有多 大,还老爱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孩子比;缺乏平等交流,缺乏 换位思考家书真能抵万金。父母们收到十几年来孩子写 给自己的第一封信后都很激动。“有的家长是爸爸和妈妈都各回一封;有的家长是摆地摊的文化水平不高却很认真地给孩 子回信;还有的家长写了长达十三页的回信。”初三年级主任王荣芳告诉新家长报记者,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会有家长 告诉她,通过这次的一封家书,孩子开始改变了。那么,学 生们收到父母回信是什么心情呢?“我在信里控诉爸爸妈妈 那么多不对的地方,本以为会得到一顿臭骂,但回信中第一 句却是跟

12、我说对不起,说他们只顾赚钱却忽略了我,总是想 我成绩好了才有出息却不知道这些让我压力很大。”一位同学向新家长报记者复述当时收到信的心情:我边看边流泪,原 来我和他们之间,还有如此深的误解啊,如果不是这封信, 或许我永远无法解决和爸爸妈妈之间的隔阂。再次开质量分 析会,各班老师都普遍反映说,孩子们有变化了!或许是因 为手写的信件如白字黑字“证据”可以“立此存照”,或许是跟父 母之间的沟通障碍打通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变化十分明显, 很多同学的学习自觉性大大增加。初三某班的杨老师告诉新家长报记者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早上上班时,他发现一位家 长在校门口等他多时。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孩子变了。杨 老师以为

13、是孩子病了要请假,说打个电话来就行了,不需要 亲自跑一趟。没想到那位家长拉着杨老师的手激动地说:不 是生病了,是孩子这几天变化太大了。这是一位进城做蔬菜 生意的家长,每天起早摸黑,一直和孩子关系很僵,说不上 话。孩子也因为自己家长是卖菜的,觉得没有面子,周末也 不愿意帮父母的忙。这次家书活动,因为他们两口子文化不 高,所以给孩子的回信字数也不多, 只写了这样一段话:“儿 子,我们进城做菜生意,不为各人,只为你来城市长长见识。 我们希望你好好读书,不像我们这样生活。我和你妈妈每天 都摆摊,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照看你。你说你要读职高, 我和你妈妈商量过了,只要你今后过得好,我们可以想办法 多卖些

14、菜来供你。”就是这短短几句话,让孩子仿佛变了一个 人。原本,他自从上了初中,就不再主动与父母交流,更是 从来没出现在父母的菜摊上。但在收到爸爸回信后的第一个 周末,他突然自己来到菜摊,像小时候一样帮着拿塑料口袋, 帮父母为顾客装菜了。这位家长说:我们看他手冷得发抖, 收摊后,就在路边摊上给他买了一个充电的暖手袋。回家后,孩子蒙着头就睡了,我将暖手袋烧热后,让他妈妈悄悄塞进 孩子的被窝里。结果孩子在被子里拉住妈妈的手亲了一下, 伸出头来说:妈妈,你啷个晓得我冷呢? “那一瞬间,他妈妈 完全没法止住眼泪因为,孩子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没和 她说话了! ”纵深如何让家长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家 校互

15、动,不可绕开“主角”一千封家书带来的反馈,迄今仍在 发酵;让学生与父母互写家书,也成了七十九中的特色保留 家庭作业。不过对七十九中开展的家校互动活动来说,家书 作业,其实只是众多探索之一中国家长的误区说起七十 九中的家校互动尝试,还要回溯到 2013 年。当时,九龙坡 区教委提出了“家长教育行动计划”,要求全区所有中小学都 要开展相应活动,增加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帮助家长更 深入了解孩子,正确把握孩子的发展状态,科学合理地引导 孩子成长,引导家长真正成为家庭教育的参与者、实践者。 为此,七十九中分管德育、主抓家庭教育的李国义副校长和 德育主任张静反复琢磨:学校怎么才能实现与家长的无痕对 接?

16、李国义副校长介绍说,之前学校尝试过各种帮助家长和 孩子沟通的活动,比如老师家访,但多数时候都是扑空。 80 后家长,不论什么职业,都是早出晚归一族,跟孩子沟通的 时间根本没有。但如果学校想和家长沟通,绕开学生,那就 成了一厢情愿,绕开了“主题”,就变成了主角在旁边,学校 和家长冒充主角作秀!“中国家长普遍存在一种误区,”廖兵 说,比如每个父母都用生命在爱孩子,希望他过得幸福,希 望他有所成就, 但期望的同时, 却又一直不肯撒手, 不信任, 每天的交流除了“作业做了没?牛奶喝了没?考试怎么样?”就没有别的话了,怎么能不引起孩子抵触?“此外,还有一部 分家长认为,孩子既然到了学校,学得好不好,就完

17、全是老 师的问题了。这类家长,在撇清家庭教育责任的同时,实际 上也放弃了家庭教育的良机。”“这时,学校与家长之间,就 会出现某种真空,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廖兵说教育, 不只是学校的事如何才能弥合这两者之间的真空地带?“从 家长这里无法找到切入点,就从学生身上入手。”学校家庭教 育骨干教师周怡设计了一堂爱心课程,叫“遇见你我”,还特 别邀请到专家在学校进行体验课教学活动,让孩子敞开心扉, 坦露自我。课程开了几次,孩子们似乎也有了一些改变,但 家长反应不明显。“要多理解孩子,多和孩子交流,父母素质、 家庭氛围、生活习惯等均是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强调家校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希望 学校家长双方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去探索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有的放矢地寻求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教育方法。为了能够让家 长和学校沟通更顺畅,学校还举行了体验式培训活动,丢掉“老师说家长听”的方式,采用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学生的感 受,学生表演情景剧,家长们做游戏、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亲身感受和体验“你心目优秀的孩子应该是怎么样的”? “所 有这些活动的目的,都是希望家长能够有所理解:教育,不 应该只是学校的事情,家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