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资料-完整版_第1页
免疫学资料-完整版_第2页
免疫学资料-完整版_第3页
免疫学资料-完整版_第4页
免疫学资料-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1、关于免疫,错误的是 :D 对抗体总是有利的2、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 :D 识别和排除一切抗原异物的功能3、首先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 :A中国4、首先利用凝集放映诊断伤寒病的学者: B Widal5、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 :A 特异性6、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什么区结合的特异性 :D 超变区7、抗原抗体反应中,抗体的合适浓度是 :C 与抗原相对而言8、抗原抗体反应比例不合适出现的沉淀物减少的现象称为 :C 带现象9、一般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温度为 :A 3710、平衡常热K是表示抗原抗体反应的 :D 可逆性11、下列哪

2、类抗体与相应抗原表位的亲和力最强:B IgM类12、影响抗原抗体反应速度的因素是:C 温度13、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大的是 :D 疏水作用力14、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小的是 :B 范登华引力15、在抗原抗体反应中,通常使用什么溶液作抗原抗体稀释液 :D 0.85%NaCl溶液16、由于抗原过量导致抗原抗体结合物减少的现象为:B 后带17、由于抗体过量导致抗原抗体结合物减少的现象为 :A 前带18、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B 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存在共同抗原表位所致19、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最终出现肉眼可见沉淀现象,其原因是A 从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20、要从组织和细胞匀浆中粗提某种蛋白抗原

3、,最常用又简便的分离方法:A 盐析法21、蛋白质抗原首次免疫接种后,最好间隔多长时间再进行第二次免疫:B 10-20天22、鉴定抗体的小脚,最好采用下列哪一种方法 :C 双向免疫扩散法23、纯化特异性抗体时,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除去杂抗体 :D 免疫亲和层析法24、根据抗原分子所带电荷不同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称为 :C 离子交换层析法25、单克隆抗体目前效果较好的纯化方法: A 亲和层析法26、颗粒型抗原免疫接种方法一般采用 :B 静脉注射27、免疫小鼠采血通常采用 :D 摘除眼球或断尾法28、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可长期存活者是:B 融合的脾细胞与瘤细胞29、制备人工抗原时,最常用于偶联半抗原的载

4、体 :D 牛血清白蛋白30、完全佐剂的组成 :E 卡介苗+液体石蜡+羊毛脂31、较长时间(45年)保存抗体,通常采用 :E 真空干燥保存32、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 :C 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33、玻片凝集实验 :B 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3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玻片凝集试验 :E 血清抗体效价测定35、试管凝集试验的效价判断标准是依据出现肉眼可见的如下凝集现象 :C “+”36、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 : B 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37、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抗体与融化琼脂混合的温度 :C 约5038、单向琼脂扩散法可用于 :D 抗原定量39、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的散射信号值产生于B

5、单位时间内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最快时间段40、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是将: A 抗体混入琼脂板内,然后打孔加入抗原41、免疫电泳(IEF)是 :A 区带电泳与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技术42、速率散射比浊法之所以能比传统的沉淀反应试验大大地缩短时间,主要是因为 :A 在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一阶段判定结果43、散射比浊法的特异性好于透射比浊法,其原理是 :E 避免了杂信号的影响44、测定半抗原或药物,常用 :D 速率抑制免疫比浊法45、哪种沉淀试验常用于两种抗原的性质分析: C 双向扩散试验46、免疫电泳法常用于 :B 抗原组分鉴定47、对流免疫电泳是 :B 定向加速的双向扩散试验48、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阴极

6、移动原因是 :C 电渗作用49、与免疫固定电泳最类似的沉淀试验室 :A 免疫电泳50、透射免疫比浊法 :C 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被其中IC折射的光的强度51、放射免疫分析的创建者和创建时间 :B Berson和Yallow与1959年创建52、最理想且临床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 A 125I53、释放射线核素 : D 3H54、直接标记法制备放射性标记结合物时,常用的氧化剂为 :A 氯胺T55、关于直接法制备放射性标记结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常用的氧化剂是氯胺T56、有关放射性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是指结合于抗原上的放射强度占总放射强度的百分率57、有关放射

7、免疫分析原理的描述,正确是 :D 反应平衡时,游离放射性强度(F)与待测Ag量成正比58、表示抗体的特异性指标是 :D 交叉反应率59、反映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的能力的指标是 :B 亲和常数(常用K值来表示)60、反映标记抗原结合于抗体的放射强度占总放射强度的百分率的指标是 :B 免疫活性61、表示单位质量标记物的放射强度的指标是 :C 比放射性62、融合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B/F分离技术特点的方法是 :D PR试剂法63、与放射免疫分析相比,免疫放射分析最显著特点是 :C 反应属于非竞争性结合64、关于免疫放射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反应体系中,相对于抗原,标记抗体是过量的65、与RIA比较,I

8、RMA最突出的特点是 :B 非竞争结合,使IRMA灵敏度更高66、如下有关荧光免疫技术完整正确的提法 : A 直观性检测抗原和抗体67、下列哪项方法不属于荧光免疫显微技术类型 :B 夹心法68、荧光抗体间接法应标记 :D 抗抗体69、荧光显微技术常用于检验血清中各种自身抗体和多种病原体抗体的方法是:B 间接法70、荧光抗体间接法可检测 :E 抗原和抗体71、在荧光显微镜检查中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是: E 非特异性荧光染色72、临床药物浓度检测的首选方法 :B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73、最适合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荧光物质 :E 镧系稀土元素(Eu 3+)74、下列酶-底物-颜色反应组合中,正确的

9、是 :C 、APP-NPP黄色75、EMIT测定可以测定 :B 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76、属于均相酶免疫测定的方法是:D 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77、反应结束时,阴性对照管的呈色最强,此情况常见于 :B 竞争法ELISA78、双位点ELISA中吗,造成抗原测定值低于实际含量的常见原因是 :D 待测物过浓79、间接法ELISA中,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 :A 固相抗原-抗体-酶标二抗80、关于酶免疫技术的特点,正确的是 :C 底物经酶催化后的成色,使酶标记免疫反应结果得以放大81、关于固相化抗体的制备,正确的是:B 化学偶联法包被抗体,可有效提高包被抗体的结合量、均一性和牢固程度82、酶免疫技术用于样品中

10、抗原或抗体的定量测定是基于 :C 含酶标记物的免疫复合物中酶可催化底物成色,其颜色的深浅与待测物含量相关83、关于HRP,描述正确的是 :D 酶变性后,其RZ值不变84、均相酶免疫测定的基本特征是 :A 反应平衡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酶活性会发生变化85、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物质不包括 :D 血清IgG含量86、常用的HRP发光底物为 :A 鲁米诺或其衍生物87、常用的ALP化学发光底物为 :C、 AMPPD88、电化学发光剂为 :E 三联吡啶钉89、不需酶催化反应即可发光的发光底物是 :B 吖啶酯90、关于微粒子荧光酶免疫测定检测AFP,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C 发光底物为AMPPD91、化学发

11、光免疫分析的标记物为 :C、 吖啶酯92、参与三联吡啶钉电化学发光过程的物质是 :B 三丙胺93、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中队鲁米诺和过氧化氢起催化作用的酶是 :B HRP94、关于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检测血清HCG含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C 标记物是ALP-抗HCG抗体95、血清总IgE的定量分析不能采用的方法是: C 散射比浊免疫测定96、有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血清AFP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标记物是吖啶酯标记抗AFP抗体97、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放大作用的机制主要是 :A 亲和素有四个部分,可同时结合多价的生物素化衍生物98、BAS法BAS放大系统应用于间接法ELISA时,以下哪一

12、种成分被生物素化:B第二抗体99、有关胶体金颗粒大小特性的正确描述 :C 胶体金颗粒越大,呈色越深100、免疫层析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大分子抗原(b),层析条的待测样品结果判读处应包被 :B 、抗b抗体101、用于包被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载体膜质控条(线)的物质是: A 抗免疫金抗体102、关于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双抗体夹心法结果正确的判读 :B 出现两条棕红色条带者为试验结果阳性103、关于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竞争法结果正确的判读C 无棕红色质控条带出现为试验失效104、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来源于: B dot-ELISA105、免疫金(银)光镜染色技术中,常用的金离子(Au+)还原剂为 :A 对苯二

13、酚106、关于免疫金银染色的描述,错误的是 :E 阳性结果为桔红色颗粒沉积107、免疫电镜技术中,最常用的免疫染色技术 : 金免疫技术108、免疫组化技术的关键步骤是 : 免疫染色109、每个亲和素能结合多少个分子的生物素 : 4 110、去除过度标记的荧光抗体最好用 : 离子交换层析法111、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主要是指 :C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112、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层液的最佳密度为 : E 1.077113、用Ficoll-hypaque分层液分离PMBC,分离的PMBC层位于试管的 :C 血浆层与分层液之间114、能与SRBC结合形成E花环的细胞主要是 :A、 T细胞115、用小

14、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检测T细胞,其结果代表的是 : A 、T细胞总数116、表示淋巴细胞的活力常用 :A 活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117、用腹腔渗出法可从动物的腹腔渗出液中分离出 : E 巨噬细胞118、活细胞经台酚蓝染色后呈 :D 不着色119、荧光标记法计数外周血B淋巴细胞,检测的特有的表面标志是: D 、SmIg120、仅能使T细胞发生淋巴母细胞转化的因子是 : A 、PHA121、能使B细胞和T细胞发生淋巴母细胞转化的因子是:B 、PWM122、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下列何种细胞的功能 :B 、B细胞123、包被有抗Ig抗体的亲和板,其吸附的是 : B 、B细胞124、Ficol

15、l-hypaque液分离淋巴细胞是一种 :A 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125、Ficoll-hy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的主要成分是: D 聚蔗糖+泛影葡胺126、检测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的方法是 : A 、NBT还原试验127、能够用细胞增殖法检测的细胞因子是 :D、 IL-6128、生物学检测法最重要的优点是 :D 活性单位测定129、免疫化学测定法最重要的优点 : A 高特异性130、能够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的细胞因子 : C、 IFN131、检测IL-2的依赖细胞株是 :C 、CTLL132、检测人干扰素的指示细胞株 :E、 Wish133、可测定单个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方法 : D、 ELI

16、SPOT134、流式细胞仪的单参数数据显示方式是 : C 分布直方图135、关于前向散射光信号,正确的是: B 可排除各种碎片对被检测细胞的干扰136、关于流式细胞仪,错误的叙述是 :D 只有一种数据显示方式137、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常用方法是 :E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138下列哪项试验没有补体参加 :D 、ADCC试验139、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补体是哪种动物血清 :C 豚鼠新鲜血清140、下列哪项试验不能用于补体缺陷的过筛诊断 :A、 CDC试验141、在单个补体成分溶血活性测定中,用氨水处理是为了去除哪个补体成分: C、 C4142、免疫学检测质控品应具备的以下特征,但不包括

17、 : B 纯品并准确定量143、在ELISA定性检测实验中,室内质控图应记录 :B 质控物的S/CO比值144、关于免疫学测定的质量控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C 免疫学测定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准确性和各实验室结果具有可比性145、放射免疫分析使用定值控制血清目的在于 : A 评估每次实验的准确性146、对室内质控数据应进行周期性评价的时间 : C 每月进行147、超敏反应的本质是 :B 异常的免疫应答148、不能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 :C 同种异型抗原149、下列属I型超敏反应性的疾病 :B 荨麻疹150、I型超敏反应目前最好的诊断方法 : E 皮内实验+特异性IgE

18、测定151、导致新生儿溶血症的不完全抗原 :A、 Rh抗原152、皮内试验出现假阳性时,可能是由于 : A 皮试液浓度过高153、能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持续痉挛的介质 : D 白三烯154、下列哪种超敏反应疾病的发生与致敏淋巴细胞或补体无关:A 过敏性休克155、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为 :B .I、II、III型超敏反应156、下列哪些细胞表达高亲和力的FcERI :E 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157、皮肤试验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C 特异性TDTH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158、关于Rh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引起溶血的抗体为新生儿体内IgM抗体159、关于新生儿A

19、BO溶血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进入胎儿体内的抗体为IgM160、新生儿溶血症可能发生于: D 、Rh-母体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161、能使胎儿或新生儿Rh+红细胞溶解破坏的抗体:B 免疫抗体IgG162、“OT”试验临床上常用于 : E 、具有A和B的作用163、下列对自身抗体的论述哪一项是正确的:C 非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也可检出自身抗体164、以下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是 : C 类风湿关节炎165、病理性自身免疫应答发生机制有下述哪项?: E 以上全都对166、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病机理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D 抗促甲状腺受体的抗体167、重症肌无力主要有哪型超敏反应发病机

20、制参与 :B、 II型超敏反应168、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主要有哪型超敏反应发病机制参与: C 、IV型超敏反应169、与III型超敏反应发病机制有关的自身免疫病 :C 系统性红斑狼疮170、风湿性心脏病被认为是以下列哪一项引起的 :D 抗同心脏有交叉反应性的A族链球菌抗原的抗体171、以下哪项不是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E 免疫抑制剂常不能使病情缓解172、下列哪项不属于结缔组织型的自身免疫病? :D 重症肌无力173、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系统针对 : E 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的损伤并出现临床症状174、II型超敏反应发病机制相关自身免疫病是: B 重症肌无力175、主要有II型超

21、敏反应发病机制参与的自身免疫病是 :A、 Grave氏病和重症肌无力176、主要有III型和IV型超敏反应发病机制参与的自身免疫病 :C 系统性红斑狼疮177、与强直性脊柱炎有关的HLA基因型主要是 : D 、B27178、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关的是:C 抗线粒体抗体179、属于隐蔽抗原的是 :A 精子180、属于与肾小球基底膜成分有交叉抗原的是: D、 EB病毒181、单克隆蛋白 :B 无免疫活性18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易发骨质损坏 :C 骨髓瘤细胞增生浸润18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肾功能损害 : B 、M蛋白沉积于肾脏所致184、轻链病 :D 血和尿中可同时检出相同型免疫球蛋白轻链片段1

22、85、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常出现 : B 血中Ig升高186、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首选检测是 :D 血清蛋白区带电泳187、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时,血清蛋白电泳可出现特征性区带:C 高:宽大于2:1的高尖蛋白峰188、免疫电泳可以鉴定:A 、M蛋白的类型189、热沉淀法检测本周蛋白 : E 不能确定轻链的型别190、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主要表现 :C 高粘滞血症191、正常人总免疫球蛋白的两种轻链型基本恒定,k:入约为: B 2:1192、以下何种免疫缺陷发生率最高 :B、B细胞免疫缺陷193、DiGeorge综合症是 :B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194、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为何种缺陷: D C1

23、抑制剂19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缺乏,一般应考虑何种病 : C 免疫缺陷病196、评价B细胞功能的试验是 :B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测197、哪种方法可检测细胞免疫缺陷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C 淋巴细胞对PHA的应答198、某人体检发现血清HIV抗体阳性,说明其患有 : C 需做确诊试验199、下列关于选择性IgA缺乏症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E 应用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有较好疗效200、下列哪种病不属于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 : D 、DiGeorge综合症201、Bruton综合症患者反复持久的细菌感染常发生在: C 半岁-2岁202、HIV的确认试验为 : B 免疫印迹法测HIV抗体203、

24、慢性肉芽肿是哪类疾病 :D 吞噬细胞缺陷病204、检测白细胞内杀伤功能的方法是 :A 四口坐氮蓝还原试验205、下列哪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发生率最高 :B 选择性IgA缺乏症206、Boyden小室常用于测定 :B 白细胞趋化功能207、肿瘤特异性抗原:D 是仅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抗原208、以下关于癌胚抗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E 它是一种分泌性胚胎抗原209、肿瘤细胞的“漏逸”是指 : C 由于集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产生不能赶上肿瘤细胞迅速生长的速度,致使大量生长的肿瘤细胞不能被有效清除210、关于对肿瘤的排斥作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E 以上全部211、下苏有关系的组合是哪

25、项: A、 AFP-肿瘤相关抗原212、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的特点是A 无明显的个体、组织特异性、但有明显的病毒特异性213、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 :A 是细胞介导免疫的非特异性组成成分214、关于体液免疫抗肿瘤作用机制错误的是:E 通过B细胞上的SmIg与肿瘤抗原结合,直接杀伤肿瘤细胞215、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是: D 嗜碱性粒细胞216、具有特异性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是 :A、 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217、下列哪项可用于辅助诊断某种恶性肿瘤 :A 检测抗EB病毒抗体218、以下关于甲胎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D 它是一种膜结合性胚胎抗原219、能检出肿瘤特

26、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是: D 黑色素瘤细胞220、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 A 甲胎蛋白(AFP)221、EB病毒与下列相关的肿瘤 :A 、B细胞淋巴瘤、鼻咽癌222、乙型肝炎病毒与下列相关的肿瘤:D 宫颈癌223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和供受者间高度相关的指标D 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合程度224、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哪种排斥最严重 :B 超急排斥225、超急排斥主要的排斥因素: C、 ABO血型抗体226、临床PRA值高的肾移植易产生超急性排斥反应,一般作为可否移植界线的PRA值为 :C、 30%40%227、在临床开展最多、效果最好的器官移植 : E 肾脏移植228、临床对组织配型要求最为严

27、格的器官移植 : C 骨髓移植229、临床上进行的器官移植主要是 :E 同种异基因移植230、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主要见于 :C 骨髓移植231、移植排斥反应主要介导的细胞:B 、T淋巴细胞232、异种移植成功最大障碍是 :A 超急性排斥反应233、肾移植组织配型中,HLA- 位点的相容性对移植后果影响最大:D 、DR234、排斥反应中受损伤的靶器官主要是 : C 移植物的内微血管235、兄弟姐妹间交换的移植均称为 : A 同种移植236、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是: B 免疫应答 二、填空题:1. 免疫的三大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2. 机体生来就具有及接受抗原物质

28、接触后获得的免疫功能称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有特异性 、比例性 和可逆性。4. 抗原抗体反应的温度一般以15-40为宜,最适温度为37。5.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电解质、PH与温度。6. 根据抗体制备的技术方法不同进行区分,人工制备的抗体可分为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三大类型。7. 抗血清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抗体效价、抗体特异性、抗体纯度和抗体亲和力的四个方面。8. 凝集反应的类型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种类型。9. 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可用于已知抗原型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可用于输血前的交叉配血试验。

29、10. 免疫沉淀反应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在适当条件下出现沉淀物的现象。11. 免疫浊度测定的基本原理是抗原抗体在特殊缓冲液中快速形成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出现浊度,并可根据其推算出抗原或抗体的量。12. 速率散射比浊法是测定单位时间内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最快时间段的散射信号值,此时的散射信号最强,速率散射信号值最大。13. 免疫浊度测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反应体系中必须始终保持抗体过量。为此,掌握抗体的浓度是关键。14. 放射免疫技术类型主要包括RIA和IRMA。15. IRMA主要有单位点法和双位点法两种类型。16. RIA的优点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和准确性好,缺点有污染和试剂有效期短。

30、17. 荧光免疫技术的主要类型包括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和荧光免疫测定技术。18. 荧光素标记抗体的方法有搅拌标记法和透析标记法。19. ELISA方法类型主要有双抗体夹心法、 间接法、竞争法 、捕获法。20. ELISA中三种必要试剂是固相的抗原或抗体、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酶的反应底物。21. 均相酶免疫测定技术的类型主要有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和克隆酶供体免疫分析技术。22. 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类型主要有酶桥法、PAP法、双桥PAP法和APAAP法。23.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根据发光方式不同分为化学发光酶免疫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24. HRP常用的发光底物为鲁米

31、诺;ALP常用的发光底物为AMPPD和4-MUP。25. 发光酶免疫分析常用的标记酶有ALP和HRP,根据酶促反应底物不同,发光酶免疫分析可分为荧光酶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26. 金免疫技术主要有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金免疫测定技术,前者包括免疫金(银)光镜染色技术和免疫金电镜染色技术;后者包括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和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27.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方法学类型有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和间接法。28. 为了消除待测血清标本中非特异性IgG的干扰,斑点金间接免疫层析法测抗体常设设计成反流免疫层析法。29. PBMC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30. B细胞表面特异的标志有SmIg。

32、31. 常用的测定淋巴细胞活力的方法是台盼蓝染色法。32. 去除单个核细胞悬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常用方法有黏附去除法和羰基铁粉吞噬去除法。33. 测定细胞因子的方法可分为生物学测定法、免疫化学测定法和分子生物学测定法,其中生物学测定法检测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其结果以活性单位/毫升(U/ml)表示。34. 细胞生物活性测定包括细胞增殖法、靶细胞杀伤法、细胞病变抑制法和趋化活性测定法等方案。35. 检测细胞增殖程度常采用的试验方法有3H-TdR掺入法和MTT比色法。36. 流式细胞仪的组成包括流动室与液流驱动系统、激发光与光束成形系统 和 细胞信号检测与分析处理系统 三部分。37. 流式细胞仪的散射光

33、参数包括FS和SS。其中FS 信号反映细胞的大小,常用于排除样品中各种碎片对被检测细胞的干扰;SS信号反映细胞内部结构的形态学信息,常用于区分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38. 补体结合系统中有指示系统、补体和反应系统三个系统参与反应。39. 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目的是评价实验室常规测定的准确度,使实验室的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室内质控可控制检测过程,其目的是监测和控制实验室常规 操作的精密度。40. 室间质量评价的方式包括发送质控物进行调查和现场调查,评分方法可分为绝对评分和相对评分两种模式。41. 表达高亲和性FC RI的细胞有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42. 皮内试验主要适用于

34、I型和VI型超敏反应。43. 补体不参与I型和VI型超敏反应。44. 抗体参与I型、II型 和III型超敏反应。45. 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活性介质有组胺、缓激肽、白三烯等。46.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与II型超敏反应和III型超敏反应有关。47. 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并有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8. 自身免疫病可通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被动转移。49. 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常能检出自身抗体和自身反应性T细胞。50.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或免疫组织异常增生引起的机体病理损伤称为免疫增殖病。51. 本周氏蛋白是尿中游离的免疫

35、球蛋白轻链,此蛋白在PH5.0的条件下,加热至50-60时出现沉淀,加热至90时重新溶解。52. 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B细胞缺陷性疾病,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53. AIDS的典型特征为AIDS相关症候群 、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及神经系统损害。54. 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临床上包括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性联高IgM综合征、选择性IgA缺陷及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55. z重要的胚胎抗原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56. 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主要分为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两类。57. 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一般分为超急性排斥 加速性排斥、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四种类

36、型。58. 受者体内抗供者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抗体可采用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进行检测。59. 移植的组织或器官称移植物,提供移植的个体称供体,接受移植的个体称受体。60. 移植的类型可根据供受体间相互关系分为自体移植、同基因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异种移植四类。三、名词解释: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免疫并非总是对机体有利,如果免疫功能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则将对机体造成损害。2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3.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它既可以发生在体内,也可以发生

37、在体外。4 .带现象:在抗原抗体反应等价带前后,由于抗体或抗原过量,上清液中可测出游离的抗体或抗原,形成的沉淀物少,不出现可见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带现象。5 .单克隆抗体: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6 .佐剂:是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7. 效价(滴度 titer):血清标本进行一系列倍比稀释后进行反应,以出现明显凝集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即滴度(效价)。8 .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是指细菌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结合形成凝集的现象。现也指颗粒

38、化抗原或抗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的反应。9.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的抗原和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而出现的沉淀想象。10.凝胶内沉淀试验:又称凝胶扩散,是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分别放入凝胶内进行扩散,两者在比例合适的位置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环。11.放射免疫分析(RIA):是以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和待测抗原竞争结合一定量的特异性抗体,待测抗原量与抗原抗体复合物放射性强度呈反比,用来测定待测抗原含量的一种竞争免疫学方法。12.免疫放射分析(IRMA):是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与待测抗原发生非竞争性结合反应,待测抗原量与抗原抗体复合物放射性强度呈正比,从而测定待测抗原含量的一种

39、非竞争免疫学方法。13. 荧光免疫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与荧光检测技术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标记免疫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直观性。14.酶免疫技术:是指利用酶的高效催化和放大作用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标记免疫技术。15.包被:是指将抗原或抗体固相化的过程。16.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是将化学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免疫分析技术。该方法不仅具有发光分析的高灵敏度和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而且还具有分离简便,可以实现自动化分析的特点,包括发光酶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7.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是采用以催化反应参与发光的酶如HRP或ALP作为标记物

40、,标记检测用的抗原或抗体,待测标本与检测试剂进行免疫反应后,形成酶标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在复合物上的酶催化其底物发生反应并产生发光效应。18. BAS:生物素-亲合素系统是一种以生物素和亲合素具有的多级放大结合特性为基础的实验技术,它既能偶联抗原抗体等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又可被荧光素,酶,放射性核素等材料标记。19.免疫金:是指胶体金与抗原(抗体)的结合物。20.免疫金标记技术:是指利用胶体金颗粒标记特异性蛋白,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从而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检测。21.免疫电镜技术(IEM):是利用高电子密度的颗粒性标志物(如胶体金,铁蛋白等)标记抗体,或

41、用经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反应能产生高电子密度产物者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对抗原抗体反应中的高电子密度标记的抗原(抗体)进行亚细胞水平定位的技术。2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是免疫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细胞群,也是进行T细胞和B细胞分离纯化的重要环节。23.E花环试验:T细胞表面有特异性绵羊红细胞 (SRBC) 受体,即E受体。将T细胞与SRBC按一定比例混匀,置4至少2h或过夜,T细胞表面的E受体能与SRBC结合形成以T细胞为中心,四周环绕SRBC的花环样结构,镜检计数可得总花环(Et)形成率,亦即T细胞的百分率。24.依赖细胞株:是

42、指人们为检测某一种细胞因子而筛选的,该细胞株的分裂增殖只依赖于某一种细胞因子的存在,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细胞增殖程度呈正相关。若培养基中缺乏这种细胞因子,依赖株则不能存活。25细胞因子活性单位:细胞因子使相应细胞达到最大程度增殖的50时所需细胞因子的含量称为细胞因子的一个活性单位。26流式细胞术(FCM):是以流式细胞仪为检测手段的一项能快速,精确的对单个细胞理化特性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新技术。27. 补体结合试验(CFT):抗原抗体复合物可结合补体,而游离的抗原或抗体则不能,以溶血素和绵羊红细胞作为指示系统,指示补体是否被结合,从而可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它可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43、也可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28准确度:即待测物的测定值与其真值的一致性程度。准确度不能直接以数值表示,通常以不准确度来间接衡量。对一分析物重复多次测定,所得均值与其真值或参考靶值之间的差异亦即偏差,即为测定的不准确度。29室内质量控制(IQC):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连续评价本实验室工作的可靠程度,目的是监测和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以确定测定结果是否可靠、可否发出报告的一项工作30.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31超敏反应:是已致敏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发生的异常或病理性的免疫应答,表现为不同形式的生理功能紊乱

44、或组织细胞炎症性损伤。32自身免疫: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自身组织的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33自身免疫病: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的损伤并出现临床症状。34单克隆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时,由于单株浆细胞异常增殖所产生的大量理化性质十分均一的免疫球蛋白,称为单克隆蛋白(monoclonal protein,MP或M蛋白),M蛋白多无免疫活性,又称副蛋白(paraprotein)。35本周蛋白:尿中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此蛋白在pH5.0的条件下,加热至5060时出现沉淀,继续加热至90后又重新溶解,故又称凝溶蛋白。36.免疫缺陷病(imm

45、unodeficiency disease,IDD)是由于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因素造成的免疫系统在发育、分化、代谢或相互调节的不同环节上发生障碍,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临床上表现为以感染为主的一组综合征。37.肿瘤抗原是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38肿瘤标志物:指肿瘤组织细胞产生的,或在肿瘤组织刺激下,正常组织细胞由于功能、代谢异常而产生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正常值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39移植:将身体的某一部分(如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途径移到同一个体或另一个体的特定部位,并使其继续存活的方法。40.排斥反应:移植排斥反应是针对移植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46、从而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或受者机体损害的过程。41.移植抗原:不同个体间进行器官或组织移植时,引起排斥反应发生的,代表个体特异性的抗原。主要有MHC抗原、mHC抗原、血型抗原、组织特异性抗原。四、问答题1简述免疫功能失调时的异常表现。答:一、免疫防御:是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和外来抗原性异物侵袭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即抗感染免疫。在正常情况下,可防御或消灭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或其他异物的侵害,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在异常情况下,如果防御反应过低(或缺如),机体易出现免疫缺陷病;如果防御反应过高可出现超敏反应。二、免疫稳定: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体内损

47、伤、衰老或变性的细胞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若免疫稳定功能失调,则可出现自身免疫病。 三、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如果免疫监视功能失调,则可发生肿瘤或病毒持续性感染。2. 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答: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这种特性是由抗原、抗体分子空间构型所决定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沟槽分子表面的结合。3.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答: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五种类型: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产生的凝集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

48、体结合所产生的沉淀反应;抗原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所致的细胞溶解反应;细菌外毒素或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所致的中和反应;免疫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等。4简述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主要步骤。答:单克隆抗体是应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制备的,其主要操作步骤包括抗原免疫、亲本细胞的选择和制备、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克隆化、杂交瘤细胞体内接种或体外增量培养、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与鉴定5试述免疫血清应如何进行纯化。答:免疫血清的纯化主要是指提纯免疫血清中的IgG并去除无关的杂抗体。提纯IgG类抗体的方法有:硫酸胺盐析法粗提、离子交换层析法和亲和层析法,采用亲和层析法提取IgG时,可使用纯化抗原或葡萄球菌蛋白A交联Se

49、pharose 4B制成层析柱。另外,还可通过吸附法获得单价特异性抗血清。方法是将不含特异性抗原的杂抗原与戊二醛等双功能试剂混合制成固相吸附剂,以吸附免疫血清中的杂抗体或将杂抗原交联于Sepharose 4B上,通过亲和层析去除杂抗体。6叙述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答:杂交瘤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这种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即既能够分泌抗体又能在体外长期繁殖,经过克隆化后成为单个细胞克隆,分泌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7 简述间接血凝试验的基本原理答:间接血凝试验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人的O

50、型红细胞或绵羊、家兔的红细胞制成抗原致敏的红细胞,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有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可出现肉眼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现象,又称被动血凝试验。8简述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原理(又称Coombs试验)、类型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答:Coombs试验又称抗人球蛋白试验,其原理是不完全抗体多半是7S的IgG类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牢固结合,但在一般条件下不出现可见反应,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二抗体,连接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特异抗体,可使红细胞凝集。Coombs试验有二种类型:(1)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红细胞结合的不完全抗体。(2)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

51、体。9.简述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答:(1)原理:待测抗原从局部含有定量抗体的凝胶内自由向周围扩散,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在两者比例合适的部位,形成白色沉淀环,沉淀环的大小与抗原的浓度呈正相关。(2)技术要点:将抗体和热融化琼脂(约50)混合,倾注成平板。待凝固后在琼脂板上打孔,孔中加入已稀释的抗原液,和不同浓度的抗原标准品,置37温箱,2448h后观察孔周围沉淀环。量取沉淀环直径,通过抗原标准品,计算待测抗原的浓度。10.免疫浊度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类型?答:(1)基本原理:免疫浊度测定是将液相内的沉淀试验与现代光学仪器和自动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分析技术。当可溶性抗原与

52、相应的抗体特异结合,在二者比例合适、并有一定浓度的电解质存在时,可以形成不溶性的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出现浊度。这种浊度可用肉眼或仪器测知,并可通过浊度推算出复合物的量,即抗原或抗体的量。(2)类型:按测量方式可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按测定速度可分为速率比浊法和终点比浊法。11.评价RIA中常用的B/F分离技术。答:(1)吸附法:是用吸附剂吸附小分子游离的Ag(F),离心沉淀,大分子的结合物Ag-Ab(B)留在上清中,以达到分离目的。如用葡聚糖包被活性炭颗粒,效果更好。优点:方法简便、分离迅速、分离完全、价廉,尤其适用于小分子抗原和半抗原的分离;缺点:分离效果和重复性常受吸附剂、相

53、对表面积、被吸附抗原分子大小、电荷分布及其作用时间、温度、离子强度、pH值等因素影响。(2)化学沉淀法:RIA反应条件接近抗体的等电点,加入聚乙二醇等蛋白质沉淀剂可破坏蛋白分子表面的水化层而使蛋白沉淀,从而分离B与F。优点:方法快速、简便、沉淀完全;缺点:非特异沉淀游离标记物较多,受温度和pH影响较大。(3)双抗体法:利用抗抗体和Ag-Ab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形成更大免疫复合物,离心沉淀即可分离B与F。优点:特异性强,非特异结合少,操作方便,可重复性好;缺点:反应时间长,沉淀物较少,抗抗体用量大。(4)PR试剂:将双抗体法和PEG结合起来的沉淀法,可弥补各自的不足,分离效果好,适用范围广。(5

54、)固相分离法:将抗体或抗原结合在固相载体上,利用固相抗体或抗原分离B和F,具有简便、快速、适合于自动化分析等特点,已逐步取代传统的液相分离方法。12.比较RIA和IRMA的特点并进行方法学评价。答:(1)IRMA与RIA的区别:IRMARIA标记物质抗体抗原标记物用量过量限量反应方式直接结合竞争性结合B、F分离方法固相抗体法等第二抗体法等(2)方法学评价:RIA:优点是敏感度高,能测到g/L,甚至可测到ng/L或pg/水平;特异性强,与结构类似物质间的交叉反应少;准确性好,重复性好,批间批内误差低;用血量少。缺点是放射性核素对环境和实验室污染;放射性核素易衰变以及放射性标记物不稳定,导致试剂有

55、效期短。IRMA:优点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标记物稳定,标记容易;结果稳定。缺点是抗体用量偏多,且抗体的特异性纯化较难,如用单克隆抗体可克服这些缺点。 13试述荧光偏振免疫测定基本原理。答:荧光偏振免疫测定基本原理: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是利用荧光素经偏振光照射而跃入激发态,在回复至基态后可释出光子,经偏振仪形成偏振荧光,荧光偏振强度与荧光分子的大小成正比的关系而建立的免疫分析技术。14.简述ELISA的基本原理、方法类型及应用。答:(1)基本原理:抗原或抗体预先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测定时,将受检样品(含待测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一定程序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形成抗原或抗体

56、复合物;反应终止时,固相载体上酶标抗原或抗体被结合量(免疫复合物)即与标本中待检抗体或抗原的量成一定比例;经洗涤去除反应液中其他物质,加入底物进行显色,最后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有色产物量即可确定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2)方法类型及应用:双抗体夹心法:用于检测抗原,适用于检测两个或两个以上抗原决定基的多价抗原;间接法:用于检测抗体;竞争法:用于抗原和半抗原的定量测定,也可对抗体进行测定;捕获法:用于血清中某种抗体亚型成分(如IgM)的测定。15 .简述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答: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电化学发光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技术,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实际上包括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ECL是电启动发光反应。化学发光剂三联吡啶钌Ru(bpy)32+标记抗体,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磁颗粒分离技术,根据三联吡啶钌在电极上发出的光强度的大小对待测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或定性验测。16.化学发光与荧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简述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答:化学发光和荧光的根本区别是形成激发态分子的激发能原理不同,荧光是发光物质吸收了激发光后使分子产生发射光,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能使分子激发产生的发射光。化学发光反应系统中以化学反应为基础,首要条件是吸收了化学能而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或原子必须能释放出光子或者能将能量转移到另一个物质的分子上并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