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临江仙苏庠猎猎风蒲初暑过,萧然庭户秋清。野航渡口带烟横。晚山千万叠,别鹤两三声。秋水芙蓉聊荡桨,一樽同破愁城。蓼花滩上白鸥明。暮云连极浦,急雨暗长汀。(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上片开头两句点明时令是夏过秋至。一阵秋风扫着蒲叶而来,庭院中萧瑟的样子,表明清秋季节到来。句内照应,两句之间过渡自然。B上片中间一句意谓野外渡口还笼罩在未散尽的雾霭之中,渡船清晰地横在眼前;后两句说傍晚的山重重叠叠,离去的鹤留下几声鸣叫。C词的上片写风吹蒲柳,冷落的庭户,迷蒙、寂静的渡口,重叠的晚山,凄厉的鹤声,描绘了一幅清疏明远的初
2、秋傍晚图,为下文的抒情营造了氛围。D下片中间一句说滩边蓼花火红火红的,白鸥镶嵌其中,两种事物互相映衬,鲜丽明亮,句内颜色对比后的解说,落在了一个“明”字上。E下片最后两句绘景,天边的乌云连着遥远的水边,急雨密布,长长的水边平地也暗下来,意象暖色,也照应前面的“一樽”。【答案】BE【解析】B.“渡船清晰地横在眼前”不准确,原句是“带烟横”,说明渡船是模糊的、朦胧的。E.“意象暖色”分析不正确,应该是“意象冷色”。(2)结合全词,简要说说下片“一樽同破愁城”一句中“愁”的含义。是如何体现的?_【答案】悲秋之意,对家国沦亡的哀怨。“一樽同破愁城”表现了词人的“愁”如城一般坚固,只能借酒浇愁。词人将愁
3、与野航、渡口、晚山、鹤声、蓼花、白鸥一起写,描绘了一幅清疏明远的初秋傍晚图。所以,此“愁”为悲秋之意。另外结合时代背景,也有对家国沦亡的“愁”。【解析】理解词句中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以及诗歌的意象意境。“一樽同破愁城”之“愁”显然是悲秋之愁,家国沦亡之愁。具体解答时要结合野航、渡口、晚山、鹤声等意象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东平别前卫县李宷少府高适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选取最能表现春天时令的翩翩黄鸟、低垂的杨柳、
4、和煦的春风,勾勒出一幅明丽的春景图,以乐景衬悲情。B第二联一方面说李寀将远去“千里”,两人日后难以相见;另一方面追述两人的友情,自己与李宷并非一年半载短暂之谊,而是有交往“十年”的深厚感情。C第三联用字精妙,比如“远”字,不仅表现诗人极力眺望的神态,而且还曲折地传达出诗人内心产生的对朋友的陌生感。D第四联运用典故,说春光明媚,正如王徽之“乘兴”(乘其兴致)访戴逵,而友人去意已定,自是倍感“凄其”(心境凄凉)。E这首送别诗选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象,主要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选用平俗的词语,不尚雕饰,描绘出清新自然的场景。【答案】CE【解析】C.“传达出诗人内心产生的对朋友的陌生感”错误,应为“传达
5、出诗人内心的离别伤感”:因为山长水远,见面无由而产生的巨大怅惘和迷茫,从而在主观上产生一种遥远之感。E.“主要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不正确,应是“直抒胸臆”,如首联“悲”,尾联“凄其”。(2)颈联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_【答案】颈联表达的是云雾散开,朋友乘坐的帆船已经远离了,诗人骑着马在山路上缓慢前行。尾联作用:照应开头,突出其“悲”。【解析】诗句的意思要结合上下句理解;尾联的作用要注意结构上是照应开头,内容上是深化主题,要答出具体是什么主题(离别之悲)。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结客少年场行(唐)孔绍安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雁在弓前落,云从阵后浮。吴师惊燧象,
6、燕将警奔牛。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注】吴师惊燧象:春秋时,吴、楚大战,吴军打到了郢都。楚昭王让人在大象尾部系上火把冲向吴军,把吴军吓退了。燕将警奔牛:战国时燕攻齐,围即墨,齐将田单用牛千余头,灌脂束苇于牛尾,燃之,牛惊,突奔燕军,燕军大溃。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飘零、居无定所。(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突出结客少年侠客的形象特征;“横行”是纵横之意,“陇头”,古代之边疆。B“雁在弓前落”写结客少年本事的高超。“云从阵后浮”与“雁在弓前落”虚实结合,描绘了一幅较为广阔的场景,既写结客少年射箭本领的高超
7、,又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赞美之情。C“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是用典,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战例,从正面进一步来表现结客少年的军事才华。D“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是环境描定,写蓬草随风不停地飘转,河流封冻,水流滞止。E“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信心和宽慰。“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答案】CD【解析】C.不是“正面表现”,而是“侧面表现”其军事才华。D.不是环境描写,是以蓬草随风飘转,比喻结客少年四处飘零,以冰河封冻,比喻结客少年生不逢时,无用武之地。(2)请简要分析“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的妙处。_【答案】“转蓬飞不息”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结
8、客少年像“转蓬”一样四处飘零;“冰河结未流”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结客少年的运气像冰河一样还没化解开,时运不济。诗人通过这两句诗抒发了对结客少年空有一身本事却未能建功立业的不平和感叹,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感伤情怀。【解析】分析诗句的妙处需要从表现手法和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的角度入手。“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结客少年四处飘零时运不济。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空有一身本事未能建功立业的不平和感叹,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感伤情怀。4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柳絮二阕韩琦其一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一春情绪空缭乱,不是天生稳重花。其二絮雪
9、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首诗第一、二句中,“高楼”为人之所处,“长陌”系柳之所在,登高楼而望长陌,但见柳色如烟,远接天涯,这“不定家”的柳絮,纷纷扬扬,蒙蒙一片。B第二首诗第一、二句运用渲染手法,在广阔的空间背景下活现出“絮雪纷纷”的轻薄浮浪之态,用“乱愁萦困”比喻满天风絮,虚景实写,新鲜动人。C两首诗第一句都描写了柳絮漂泊不定、轻薄浮躁的特点。第一首第一句的“不定家”和第二首第一句的“不自持”,均采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柳絮这一特点。D第一首诗第三句中的“空”字使用精妙,一语双关,既写柳絮,又写诗人自己。柳
10、絮癫狂起舞,轻薄作态,当然是“空缭乱”;诗人不稳重,竟然对柳絮动情,也当然是“空缭乱”。E第二首诗第三、四两句语言活泼,运用普通的动词“穿入”“过”“作队”“飞”,巧妙地借来了色香,表现蜂儿追逐的快乐和轻捷,写得富有意趣。【答案】BD【解析】B.“虚景实写”错误,应是“实景虚写”。D.“诗人不稳重,竟然对柳絮动情”分析错误,实际是“诗人稳重却为柳絮动情,也自嘲为空缭乱”。(2)第二首诗中的“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_【答案】第二首第三、四句,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柳絮。柳絮穿过花枝,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引来无数蜂儿排队追逐。将柳絮的狡狯轻薄表现得极为形象。这两句
11、诗语言活泼有致,富有意趣。【解析】本题考查炼句能力。从表达技巧上分析,这两句诗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柳絮穿过花枝,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引来无数蜂儿排队追逐。从炼字的角度来看,由“穿入”而“过”,写出柳絮飘得极快。既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又活泼有致,引来了“无限蜂儿”成队追逐。诗句用“有时穿入花枝过”表现柳絮的狡狯轻薄,用“作队飞”表现蜜蜂的快乐和轻捷,精确传神,语言生动活泼。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注】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
12、“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诸多人生的波折变幻。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表达了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E“此心到处悠然”是说自己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表达了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游山
13、玩水,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答案】CE【解析】C.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E.“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错,此句表达的是词人无力改变世事,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_【答案】这两句词描绘了一幅湖水一碧万顷,天水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词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暗寓着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热切期待。【解析】按照题干要求,首先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展开联想,把这两句诗所描
14、绘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然后点明手法以及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最后阐明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宋)曹彦约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注】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1)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颔联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D尾联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丰富了诗歌的内涵。【答案】BD【解析】B.“回忆去年在吴门时”说法错误,这两句写的是眼前“留滞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与分析试题及答案
- 家居市场2025年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创新模式下的家居行业产业创新研究报告
- 电池生产厂家考题试题及答案
- 家具行业设计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实践探讨试题及答案
- 职业防护测试题及答案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在施工现场安全教育与培训中的应用报告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全球流媒体市场2025年竞争格局及内容创新模式深度报告
- 电脑采购面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音乐试题及答案
- JB/T 20173-2016辊压干法制粒机
- 外科护理学题库(中专)
- 电动葫芦(行车)检查记录表
- DB2110T 0004-2020 辽阳地区主要树种一元、二元立木材积表
- 100以内进位加法练习题1
-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每日“防高坠三检”检查记录表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 住建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解读培训课件
- 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链讲座课件(44张PPT)
- 水文学习题和答案解析
- 西安交通大学赵进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8-9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