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总复习复习_第1页
地貌学总复习复习_第2页
地貌学总复习复习_第3页
地貌学总复习复习_第4页
地貌学总复习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貌学地貌学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第二章第二章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 第三章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第四章第四章 流水地貌流水地貌 第五章第五章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 第六章第六章 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第七章第七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冰川与冰缘地貌 第八章第八章 海岸地貌海岸地貌 第一章 绪 论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三、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三、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四、地貌学的实践意义四、地貌学的实践意义五、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五、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章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第一节第一节

2、 全球构造地貌全球构造地貌第二节第二节 海底的构造地貌海底的构造地貌第三节第三节 陆地的构造地貌陆地的构造地貌第一节第一节 全球构造地貌全球构造地貌一、地球的形状一、地球的形状二、大陆与海洋二、大陆与海洋三、全球构造地貌的形成三、全球构造地貌的形成四、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四、内外力作用的关系第二节第二节 海底的构造地貌海底的构造地貌一一 洋底构造地貌洋底构造地貌二二 大陆边缘构造地貌大陆边缘构造地貌第三节第三节 陆地的构造地貌陆地的构造地貌 一一 陆地构造地貌分区陆地构造地貌分区 二二 陆地构造地貌类型陆地构造地貌类型 三三 地质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地貌第三章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风化作用与坡

3、地重力地貌第一节第一节 风化作用与风化壳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第二节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坡地重力地貌第二节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坡地重力地貌一、块体运动的力学分析一、块体运动的力学分析二、块体运动二、块体运动 第一节第一节 坡面流水及其形成的地貌坡面流水及其形成的地貌 第二节第二节 沟谷流水及其形成的地貌沟谷流水及其形成的地貌 第三节第三节 河流的作用河流的作用 第四节第四节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 第五节第五节 河口地貌河口地貌 第六节第六节 流域地貌流域地貌 第一节第一节 坡面坡面及其形成的地貌及其形成的地貌 一、坡面径流的形成与作用一、坡面径流的形成与作用 二、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二、坡面径流作用

4、形成的地貌第二节第二节 沟谷水流及其形成的地貌沟谷水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一、沟谷的发育一、沟谷的发育 二、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组合二、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组合 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第三节第三节 河流的作用河流的作用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二、河流的侵蚀二、河流的侵蚀(river erosion)(river erosion)三、河流的搬运三、河流的搬运(transportation)(transportation)四、河流的沉积四、河流的沉积(sedimentation)(sedimentation)第四节第四节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fluvial land

5、form)(fluvial landform) 一、河谷的基本形态一、河谷的基本形态 二、河床地貌二、河床地貌 三、河漫滩三、河漫滩 四、阶地四、阶地 五、河谷的不对称五、河谷的不对称第五节第五节 河口地貌河口地貌一、河口及其分段一、河口及其分段二、河口水动力特征和泥沙运动二、河口水动力特征和泥沙运动三、三角洲三、三角洲第六节第六节 流域地貌流域地貌 一、水系和水系类型一、水系和水系类型 二、分水岭的迁移和河流袭夺二、分水岭的迁移和河流袭夺 三、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化三、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化 第一节 喀斯特作用 第二节 喀斯特地貌 第三节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第二节第二节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 一、地表

6、喀斯特地貌一、地表喀斯特地貌 二、地下喀斯特地貌二、地下喀斯特地貌第一节 喀斯特作用 喀斯特作用(喀斯特作用(Karst ProcessKarst Process)一、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一、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二、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二、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三、喀斯特水的动态三、喀斯特水的动态第三节第三节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一、岩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一、岩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二、岩溶地貌发育的地带性二、岩溶地貌发育的地带性第六章第六章 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第一节第一节 风沙流风沙流 第二节第二节 风蚀地貌风蚀地貌 第三节第三节 风积地貌风积地貌 第四节第四节

7、荒漠的类型荒漠的类型 第五节第五节 黄土地貌黄土地貌第一节第一节 风沙流风沙流 定义: 含沙的气流称为风沙流。含沙的气流称为风沙流。 一、风沙运动的力学分析一、风沙运动的力学分析 二、起动风速与起沙风二、起动风速与起沙风 三、风沙运动形式与输沙率三、风沙运动形式与输沙率第二节第二节 风蚀地貌风蚀地貌 一、风蚀作用一、风蚀作用(wind-erosion)(wind-erosion) 二、风蚀地貌形态二、风蚀地貌形态 (一)石窝(一)石窝(tafoni)(tafoni) (二)风蚀蘑菇和风蚀柱(二)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三)风蚀谷和风蚀残丘(三)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四)风蚀雅丹(四)风蚀雅丹(yad

8、an)(yadan) (五)风蚀洼地(五)风蚀洼地(wind erode basin)(wind erode basin)第三节第三节 风积地貌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风积地貌(wind accumulated landform)(wind accumulated landform): 一、风积作用一、风积作用(wind accumulation process )(wind accumulation process ) 二、风积地貌二、风积地貌 三、沙丘的移动三、沙丘的移动 第五节第五节 黄土地貌黄土地貌( (loess landform) ) 一、黄土的分布与特征一、黄土的分布与特征 二、黄土的

9、成因二、黄土的成因 三、黄土地貌的类型三、黄土地貌的类型第七章第七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冰川与冰缘地貌冰川的形成与演变冰川的形成与演变冰川作用与冰蚀地貌冰川作用与冰蚀地貌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冰川堆积地貌冰缘地貌冰缘地貌第三节第三节 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冰川堆积地貌 一、冰川的搬运与堆积一、冰川的搬运与堆积 二、冰碛物的特征二、冰碛物的特征 三、冰碛地貌三、冰碛地貌 四、冰水堆积地貌四、冰水堆积地貌 五、冰川地貌的组合五、冰川地貌的组合第四节 冰缘地貌 一、冻土及其分布一、冻土及其分布 二、冻融作用与冻融堆积二、冻融作用与冻融堆积 三、

10、冰缘地貌三、冰缘地貌第八章第八章 海岸地貌海岸地貌 第一节第一节 海岸的动力作用海岸的动力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 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 第三节第三节 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地貌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地貌 第四节第四节 堆积海岸与海岸堆积堆积海岸与海岸堆积 第五节第五节 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 地形地形或或地貌地貌( (landform) ) 是指是指地球表面地球表面由由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塑造而形成的塑造而形成的多种多样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的外貌或形态。 地貌学地貌学( (Geomorphology) ) 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是研究地球

11、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育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形态地球表面形态,即各,即各种各样的地形。种各样的地形。二二.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地貌形态地貌形态地貌成因地貌成因地貌演变过程地貌演变过程地貌空间地貌空间分布规律分布规律二二.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一一) ) 地貌形态地貌形态2 2、地貌基本形态类型、地貌基本形态类型 (1 1)平原)平原(Plain)(Plain) 指地面较平整指地面较平整( (一般平均坡度小于一般平均坡度小于7 7),最高点),最高点一般在边缘,且一般没有坡度大于一般在边缘,且一般

12、没有坡度大于1010和高差大于和高差大于30m30m的坡坎形态。的坡坎形态。 (2 2)台地)台地(Platform)(Platform) 指具有较陡的台坡指具有较陡的台坡( (一般坡度大于一般坡度大于1010)和坡度)和坡度较缓的台面(一般坡度小于较缓的台面(一般坡度小于7 7),台面水平投影面),台面水平投影面积一般大于台坡投影面积,台坡高差大于积一般大于台坡投影面积,台坡高差大于30m30m的形态。的形态。 台坡高差小于台坡高差小于100m100m的一般划为低台地;大于的一般划为低台地;大于100200m100200m的划为高台地。的划为高台地。 二二.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学的研究内

13、容( (一一) ) 地貌形态地貌形态2 2、地貌基本形态类型、地貌基本形态类型 (3 3)丘陵丘陵(Hill)(Hill) 指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其高差一般小于指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其高差一般小于200m200m。 一般采用一般采用单指标单指标高差高差来划分丘陵类型:来划分丘陵类型: 缓丘缓丘 20m20m 低丘低丘 2050m 2050m 中丘中丘 50100m 50100m 高丘高丘 100200m100200m二二.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一一) ) 地貌形态地貌形态2 2、地貌基本形态类型、地貌基本形态类型 (4 4)山地山地(Mountain)(

14、Mountain) 指地势相对高起、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其海拔一般指地势相对高起、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其海拔一般大于大于500m500m、起伏高度大于、起伏高度大于200m200m。 一般采用一般采用双指标双指标划分山地类型:划分山地类型: 海拔海拔 起伏高度起伏高度 低山低山 5001000m 5001000m 小起伏小起伏 500m500m 中山中山 10003500m 10003500m 中起伏中起伏 5001000m 5001000m 高山高山 35005000m 35005000m 大起伏大起伏 10002500m 10002500m 极高山极高山 5000m 5000m 极大起伏极

15、大起伏 2500m 2500m 二二.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二二) ) 地貌成因地貌成因 内力通常都起着构成地表大型地貌骨架内力通常都起着构成地表大型地貌骨架的作用,的作用,或隆起成为高山高原,或下沉成为或隆起成为高山高原,或下沉成为海洋盆地,从而增大地势起伏。海洋盆地,从而增大地势起伏。 而外力作用主要是将地表夷平,使高地蚀而外力作用主要是将地表夷平,使高地蚀低,低地填高,从而减小地势起伏,塑造出低,低地填高,从而减小地势起伏,塑造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外力地貌。各种丰富多彩的外力地貌。 二二.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两种力量两种力量同时出现,彼此消长同时出现,彼

16、此消长, ,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相互相互影响影响, ,共同形成地貌。共同形成地貌。 在地球表面长期演化过程中,内、外力作用在地球表面长期演化过程中,内、外力作用无论在数量上或强度上都无论在数量上或强度上都同等重要同等重要,两者趋于,两者趋于动动态平衡态平衡,所以,全球构造地貌仍然保持着一个大,所以,全球构造地貌仍然保持着一个大致均衡的旋转椭球体。致均衡的旋转椭球体。 但在某个具体时期和某个具体地区,这二种但在某个具体时期和某个具体地区,这二种作用力总是不平衡的。作用力总是不平衡的。 第二章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第一节第一节 全球构造地貌全球构造地貌第二节第二节 海底的构造地貌海底的构造地貌第三节

17、第三节 陆地的构造地貌陆地的构造地貌构造地貌的定义构造地貌的定义: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主要主要是由是由岩石圈构造运动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造成的地面形态地面形态。 各级构造地貌之间的内在联系各级构造地貌之间的内在联系: : 它们在成因和体系上相互联系它们在成因和体系上相互联系, ,低级的构造地貌低级的构造地貌从属从属于于高一级的构造地貌高一级的构造地貌, ,构成有规律的构造地貌体系。构成有规律的构造地貌体系。 一、地球的形状一、地球的形状二、大陆与海洋二、大陆与海洋三、全球构造地貌的形成三、全球构造地貌的形成 四、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四、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全球有三条活动构造地貌带:全球有三条活动构造

18、地貌带: (1 1)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 (2 2)地中海)地中海- -喜玛拉雅山脉带喜玛拉雅山脉带 (3 3)洋脊裂谷带)洋脊裂谷带 它们共同的它们共同的特点特点是是: : 地形高差起伏悬殊地形高差起伏悬殊 新生代岩层发生显著变形错位、地层显著变质新生代岩层发生显著变形错位、地层显著变质 火山与岩浆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火山与岩浆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 (1 1)洋底深海平原区洋底深海平原区 (2 2)大陆上由古老地盾构成的高原和平原)大陆上由古老地盾构成的高原和平原 (3 3)中生代或古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山地)中生代或古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山地 它们共同的它们共同的特点特点是

19、是: : 地形高差起伏较小地形高差起伏较小 新生代岩层变形错位不强新生代岩层变形错位不强 很少火山与岩浆活动,地震活动弱很少火山与岩浆活动,地震活动弱 四四. .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一方面外力作用直接破坏构造地貌一方面外力作用直接破坏构造地貌 另一方面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又受另一方面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又受到构造运动的制约。到构造运动的制约。主要表现:主要表现:1 1、是发生侵蚀作用、是发生侵蚀作用, ,还是堆积作用取决于新构造垂直还是堆积作用取决于新构造垂直运动的方向。运动的方向。2 2、外力作用的速度和强度与新构造运动的强弱成正比。、外力作用的速度和强度与新构造运动

20、的强弱成正比。第二节第二节 海底的构造地貌海底的构造地貌一一 洋底构造地貌洋底构造地貌二二 大陆边缘构造地貌大陆边缘构造地貌第二节第二节 海底的构造地貌海底的构造地貌 一一 洋底构造地貌洋底构造地貌 ( (二二) )大洋盆地大洋盆地 1.1.海岭海岭 是大洋盆地内部大型正地形的总称。按成因类型划分,是大洋盆地内部大型正地形的总称。按成因类型划分,海岭可分为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和陆壳海台。海岭可分为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和陆壳海台。 (1 1)火山海岭火山海岭 火山串联的海底山脉火山串联的海底山脉 (2 2)断裂海岭断裂海岭 断裂活动造成的海岭。断裂活动造成的海岭。 (3 3)陆壳海台陆壳海台 是一些

21、地壳厚度较大,并有中间型地壳或花岗岩质陆壳是一些地壳厚度较大,并有中间型地壳或花岗岩质陆壳的台状高地。的台状高地。 第二章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第一节第一节 全球构造地貌全球构造地貌第二节第二节 海底的构造地貌海底的构造地貌第三节第三节 陆地的构造地貌陆地的构造地貌第三节第三节 陆地的构造地貌陆地的构造地貌 一一 陆地构造地貌分区陆地构造地貌分区 二二 陆地构造地貌类型陆地构造地貌类型 三三 地质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地貌陆地的构造地貌陆地的构造地貌 一一 陆地构造地貌分区陆地构造地貌分区 (一)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一)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二)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二)板块

22、内部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三)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造地貌(三)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造地貌陆地的构造地貌陆地的构造地貌 一一 陆地构造地貌分区陆地构造地貌分区 (一)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一)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1.1.新生代褶皱山带新生代褶皱山带 2.2.大陆裂谷带大陆裂谷带陆地的构造地貌陆地的构造地貌 一一 陆地构造地貌分区陆地构造地貌分区 (二)板块(二)板块内部内部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1. 1.褶皱褶皱- -断块山断块山 2. 2.断块山与断陷谷断块山与断陷谷陆地的构造地貌陆地的构造地貌 二二 陆地构造地貌类型陆地构造地貌类型 (一)山地(一)山地

23、(二)高原和平原(二)高原和平原 (三)盆地(三)盆地 (四)丘陵(四)丘陵第二节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坡地重力地貌n重力地貌(重力地貌(Gravity landformGravity landform):):n坡面上的风化碎屑、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坡面上的风化碎屑、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或整体沿坡向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或整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n块体运动块体运动(Mass movement)(Mass movement):n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称为块体运坡地重力所移动

24、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称为块体运动。动。一、块体运动的力学分析一、块体运动的力学分析n(一)岩土体抗剪强度(一)岩土体抗剪强度n(二)坡面上的土粒岩屑或石块的运动(二)坡面上的土粒岩屑或石块的运动n(三)块体运动的整体位移(三)块体运动的整体位移第二节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坡地重力地貌二、块体运动二、块体运动n(一)蠕动(一)蠕动n(二)崩塌(二)崩塌n(三)滑坡(三)滑坡二、块体运动二、块体运动(二)崩塌(二)崩塌(Collapse)1 1、定义、定义 在在陡峻的山坡陡峻的山坡上,巨大的上,巨大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岩体、土体或碎屑层层,主要在,主要在重力重力作用下,常常突然发生沿坡向下作用下,常

25、常突然发生沿坡向下急急剧倾倒、崩落剧倾倒、崩落现象,在被脚处形成现象,在被脚处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倒石堆或岩屑堆talustalus。二、块体运动二、块体运动(二)崩塌(二)崩塌(Collapse)2 2、崩塌的特点、崩塌的特点(1 1)运动速度快;)运动速度快;(2 2)运动不依附固定的面或带;)运动不依附固定的面或带;(3 3)运动状态:倾倒、翻转、跳跃等运动形式,运动中)运动状态:倾倒、翻转、跳跃等运动形式,运动中岩体崩解,整体性完全被破坏;岩体崩解,整体性完全被破坏;(4 4)垂直位移量大于水平位移量。)垂直位移量大于水平位移量。二、块体运动二、块体运动(二)崩塌(二)崩塌(Collap

26、se) 3 3、崩塌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崩塌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1 1)崩塌的形成条件)崩塌的形成条件 地貌条件:高陡的悬崖地貌条件:高陡的悬崖 岩性条件:坚硬的岩石岩性条件:坚硬的岩石 构造条件:地质构造及其组合方式构造条件:地质构造及其组合方式 气候条件:强烈的物理风化、差异风化气候条件:强烈的物理风化、差异风化 二、块体运动二、块体运动(二)崩塌(二)崩塌(Collapse) 3 3、崩塌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崩塌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2 2)触发因素)触发因素 暴雨暴雨 强烈的冰雪融化强烈的冰雪融化 地震地震 爆破爆破 人工开挖坡脚人工开挖坡脚 二、块体运动二、块体运动(二)崩塌(

27、二)崩塌(Collapse) 4 4、崩塌的类型、崩塌的类型 根据发生崩塌的坡地根据发生崩塌的坡地组成组成物质、物质、地貌部位地貌部位及其及其运运动特征动特征,可划分为,可划分为: 崩塌崩塌( (山崩山崩) ) 散落散落 塌岸塌岸 二、块体运动二、块体运动(二)(二)滑坡滑坡(Landslide)1 1、定义、定义 坡面上大量坡面上大量土体土体、岩体岩体或其他或其他碎屑堆积碎屑堆积,主要在,主要在重重力和水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滑动面整体下滑整体下滑的现象称的现象称为滑坡。为滑坡。二、块体运动二、块体运动(二)(二)滑坡滑坡(Landslide)2 2、滑坡的运动特征

28、滑坡的运动特征 1 1)运动速度差异大,从极快到极慢;)运动速度差异大,从极快到极慢; 2 2)滑坡体依附固定的面或带滑动;)滑坡体依附固定的面或带滑动; 3 3)滑坡体沿滑动面作整体运动;)滑坡体沿滑动面作整体运动; 4 4)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量。)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量。(二)滑坡(二)滑坡3 3、滑坡的地滑坡的地貌特征貌特征1 1)滑坡体)滑坡体 2 2)滑动面或滑)滑动面或滑动带动带 3 3)滑坡后壁)滑坡后壁(slip cliff)(slip cliff)与滑坡台阶与滑坡台阶4 4)滑坡舌与滑)滑坡舌与滑坡鼓丘坡鼓丘5 5)滑坡湖与滑)滑坡湖与滑坡洼地坡洼地6 6)滑坡裂隙)滑

29、坡裂隙二、块体运动二、块体运动(二)滑坡(二)滑坡(Landslide)4 4、滑坡的力学机制及其形成条件、滑坡的力学机制及其形成条件1 1)滑坡滑动的力学机制)滑坡滑动的力学机制2 2)滑坡的形成条件)滑坡的形成条件3 3)促使滑坡滑动的原因)促使滑坡滑动的原因二、块体运动二、块体运动(二)滑坡(二)滑坡4 4、滑坡的力学机制及其形、滑坡的力学机制及其形成条件成条件1 1)滑坡滑动的力学机制)滑坡滑动的力学机制 K=滑力矩总抗滑阻力矩1122DGRBADGfK=1,斜坡体处于极限平衡斜坡体处于极限平衡;K1,斜坡处于稳定状态斜坡处于稳定状态;K1,斜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斜坡处于不稳定状态。f

30、=Ntg+ C(二)滑坡(二)滑坡4 4、滑坡的力学机制及其形成条件、滑坡的力学机制及其形成条件2 2)滑坡的形成条件)滑坡的形成条件A A、地貌条件、地貌条件B B、斜坡物质组成、斜坡物质组成C C、地质结构面、地质结构面 D D、地下水的作用地下水的作用 (二)滑坡(二)滑坡4 4、滑坡的力学机制及其形成条件、滑坡的力学机制及其形成条件3 3)促使滑坡滑动的原因)促使滑坡滑动的原因A A、改变斜坡形态、改变斜坡形态B B、降雨与地下水位的变化、降雨与地下水位的变化C C、震动影响、震动影响二、块体运动二、块体运动(二)滑坡(二)滑坡(Landslide)5 5、滑坡的类型及其发展阶段、滑坡

31、的类型及其发展阶段1 1)滑坡的类型)滑坡的类型2 2)滑坡的发展阶段)滑坡的发展阶段3 3)古滑坡的识别)古滑坡的识别流水地貌概述流水地貌概述(二)、坡面径流作用(二)、坡面径流作用坡面径流作用带及其形成的地貌坡面径流作用带及其形成的地貌坡积裙坡积裙倒石堆倒石堆形成原因形成原因物质组成物质组成堆积特点堆积特点 坡积裙与倒石堆的比较坡积裙与倒石堆的比较 崩塌堆积地貌崩塌堆积地貌(倾卸式急剧堆积)(倾卸式急剧堆积)坡面径流形成坡面径流形成的堆积地貌的堆积地貌碎石与土混杂堆积,碎石与土混杂堆积,石块或以块石主。石块或以块石主。由粉砂、砂和块砾由粉砂、砂和块砾等碎屑物质组成。等碎屑物质组成。自顶部向

32、前缘,机自顶部向前缘,机械组分械组分由细变粗由细变粗。结构松散、杂乱、结构松散、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多孔隙,大小混杂无层理。无层理。自顶部向前缘,机自顶部向前缘,机械组分械组分由粗变细由粗变细。碎屑物的磨圆度很碎屑物的磨圆度很差,分选性不好。差,分选性不好。稍具层理结构,有稍具层理结构,有透镜体。透镜体。第一节第一节 坡面坡面及其形成的地貌及其形成的地貌第二节第二节 沟谷水流及其形成的地貌沟谷水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一、沟谷的发育一、沟谷的发育 二、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组合二、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组合 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一、沟谷的发育一、沟谷的发育(二)(二)沟谷发育的

33、三个阶段及其特点沟谷发育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1 1、切沟、切沟切沟的宽、深均可达切沟的宽、深均可达1212米;横断面呈米;横断面呈V V形,沟缘较明显;形,沟缘较明显;纵剖面与坡面一致,沟床多陡坎和跌水。纵剖面与坡面一致,沟床多陡坎和跌水。2 2、冲沟、冲沟冲沟的沟头有陡坎、跌水,横剖面呈宽展冲沟的沟头有陡坎、跌水,横剖面呈宽展V V形,冲沟纵剖形,冲沟纵剖面与沟身所在坡面不一致,沟底纵剖面呈凹弧曲线。面与沟身所在坡面不一致,沟底纵剖面呈凹弧曲线。3 3、坳沟、坳沟坳沟的沟缘不明显,沟底纵剖面坡度相当平缓,沟床上坳沟的沟缘不明显,沟底纵剖面坡度相当平缓,沟床上有沉积物,形成宽浅的干谷有沉积物,形

34、成宽浅的干谷第二节第二节 沟谷水流及其形成的地貌沟谷水流及其形成的地貌二、二、 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组合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组合 (一)沟谷流域地貌组合(一)沟谷流域地貌组合、集水盆:、集水盆: 沟谷上游的小型盆状集水洼地,常有小型侵蚀沟谷发育。沟谷上游的小型盆状集水洼地,常有小型侵蚀沟谷发育。 2 2、沟谷主干:、沟谷主干: 集水盆地水、沙的通路,常有跌水发育。集水盆地水、沙的通路,常有跌水发育。 3 3、洪积扇:、洪积扇: 沟谷洪水出山口后,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以沟口为沟谷洪水出山口后,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以沟口为顶点的半圆形扇状堆积体。顶点的半圆形扇状堆积体。洪积扇的三个相带洪积扇的

35、三个相带以砾石为主的堆积体以砾石为主的堆积体由砾石、砂和粉砂组成由砾石、砂和粉砂组成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组成物质较粗,分选组成物质较粗,分选差,透水性强差,透水性强 组成物质较扇顶为细,组成物质较扇顶为细,砂层中常见砂层中常见交错层理交错层理。组成物质较细,具有组成物质较细,具有水平水平、波状层理波状层理3 3、洪积扇的变形、洪积扇的变形 (2 2)新构造运动与洪积扇变形)新构造运动与洪积扇变形 A A、叠置式洪积扇、叠置式洪积扇 B B、串珠状洪积扇、串珠状洪积扇 C C、不对称侧叠式洪积扇、不对称侧叠式洪积扇上升上升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二)

36、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二)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1 1、碎屑条件、碎屑条件2 2、水源条件:、水源条件:3 3、地形条件:、地形条件:大量的固体松散物质为泥石流的发大量的固体松散物质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育提供物质基础。物质基础。暴雨、冰雪大量融化或湖泊、水库溃暴雨、冰雪大量融化或湖泊、水库溃决为泥石流的暴发提供水动力条件。决为泥石流的暴发提供水动力条件。陡峻的沟坡、比降较大的沟床有利于陡峻的沟坡、比降较大的沟床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和启动。泥石流的形成和启动。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四四)泥石流形成的)泥石流形成的地貌类型地貌类型 1 1、源头和上游地区:、源头和上游地区

37、: 以侵蚀作用为主,横剖面呈宽而陡的槽形。以侵蚀作用为主,横剖面呈宽而陡的槽形。 ( (形成区,即松散物质区形成区,即松散物质区) ) 2 2、中游地区:、中游地区: 以搬运作用为主,形成沟谷或峡谷。以搬运作用为主,形成沟谷或峡谷。 (流通区流通区,即通过区),即通过区) 3 3、下游地区下游地区 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砾石垄岗或泥石流扇。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砾石垄岗或泥石流扇。 (堆积区堆积区,山口堆积区),山口堆积区)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二)环流(二)环流 河道水流除向下游运动外,还存在着河道水流除向下游运动外,还存在着垂直于主流垂直于主流方向方向的的横向运动横向运动,表层的横向水与底层横向水流的方,表层的横向水与底层横向水流的方向相反,如不考虑纵向水流的影响,在过水断面上,向相反,如不考虑纵向水流的影响,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