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语文教学呼唤常识归来_第1页
钱梦龙语文教学呼唤常识归来_第2页
钱梦龙语文教学呼唤常识归来_第3页
钱梦龙语文教学呼唤常识归来_第4页
钱梦龙语文教学呼唤常识归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教学呼唤 常识回归常识回归被人们遗忘的、最基本的常识被人们遗忘的、最基本的常识往往能给人们带来最真实的力量。往往能给人们带来最真实的力量。 韩韩 车炳直常识的力量车炳直常识的力量一、一、语文教学是怎样逐渐远离语文教学是怎样逐渐远离 常识的?常识的? 1 1、不可捉摸的不可捉摸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 2 2、扑朔迷离的扑朔迷离的“定性定性”难题难题 3 3、食食“洋洋”不化不化的的理论引进理论引进 11 1、不可捉摸的、不可捉摸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 (1 1)玄学化)玄学化 (2 2)泛化)泛化 2 所谓语文素养其实就是人的一种生活质量。语所谓语文素养其实就是人的一种生活质量

2、。语文素养不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而是一个哲学概念,文素养不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而是一个哲学概念,它在语文生活理论的观照下,被升华为一种表达人它在语文生活理论的观照下,被升华为一种表达人的语文生活境况的文化范畴。它的核心,是对语文的语文生活境况的文化范畴。它的核心,是对语文的生活意义的的生活意义的“批判态度批判态度”。这种对语文生活意义。这种对语文生活意义的的“批判态度批判态度”,是建立在关于语文的生活意义的,是建立在关于语文的生活意义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生活的素养,其核心,就是人的语素养,就是语文生活的素养,其核心

3、,就是人的语文生活方式。它标志着人的语文生活的质量。文生活方式。它标志着人的语文生活的质量。 3 一位专家一位专家 关于关于“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界定界定(玄学化)提高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的1717项基本要求项基本要求(泛化)10.爱国主义精神、乐于合作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乐于合作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意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意识。 12.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13.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14.基本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基本的信息技

4、术和信息处理能力。 15 开放的视野、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开放的视野、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16.自信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信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17.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 4 2 2、众众说纷纭说纷纭的的“定性定性”难题难题 及及新课标新课标的解决方案的解决方案 “实践性实践性”、“社会性社会性”、“时代性时代性”、“模糊性模糊性”、“言语性言语性”、“语言性语言性”、“文学性文学性”、“审美性审美性”、“人文性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5 新课标新课标的的权威论断尚可商量权威论断尚可商

5、量 (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并非语文课程所独有 ; (2)“两性”关系的表述容易导致“二元对立”的误读。 6 3 3、食洋不化的理论引进食洋不化的理论引进 1980年代:年代: “三论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当下:当下: 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解构主义、 阐释学、接受美学,主体间性、阐释学、接受美学,主体间性、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7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始终是平等的,师生始终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指导谁的问不存在谁指导谁的问题题。教师并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6、,。教师并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教师是单教师是单脑,学生是群脑脑,学生是群脑。教师不过是学生读的一。教师不过是学生读的一本书,本书,而学生也是教师要读的一本书。而学生也是教师要读的一本书。 8 我们己经走得太远我们己经走得太远以致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以致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 纪伯伦纪伯伦 9 9二、语文教学究竟是干什么的?二、语文教学究竟是干什么的? 世界各国都在中小学开设语文课,世界各国都在中小学开设语文课,并把它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这门课并把它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这门课程虽然各国有不同的命名,但实质都程虽然各国有不同的命名,但实质都一样,一样,即即: 对下一代进行本民族语言的对下一代进行本民族语言

7、的教育教育。 10 美国美国 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阅读阅读和和英语英语两科。阅读主要是通过各种类两科。阅读主要是通过各种类型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学习型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英语主要是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英语主要是学习拼写、语法、篇章、修辞、标点等习拼写、语法、篇章、修辞、标点等语言知识和听说写作等技能。两门学语言知识和听说写作等技能。两门学科的关系是互补的。科的关系是互补的。 11 法国法国 一直重视母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重视母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提出要流利地阅读并能正确地理解,能提出要流利地阅读并能正确地理解,能掌握简单的拼写规则,

8、懂得并使用最基本的掌握简单的拼写规则,懂得并使用最基本的语法规则,学会正确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语法规则,学会正确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初中的法语课程,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初中的法语课程,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强调阅读中的分析理解。高中语文教育要求强调阅读中的分析理解。高中语文教育要求使学生能够准确自如地运用法语,并使学生使学生能够准确自如地运用法语,并使学生受到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教育受到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教育。 12 日本日本 对中小学国语教学提出明确要对中小学国语教学提出明确要求:求:“教育内容在精选基本事项的同时,教育内容在精选基本事项的同时,应该进一步明确语言教育的立场,以求

9、应该进一步明确语言教育的立场,以求表达能力的提高。表达能力的提高。”新大纲将语文的结构新大纲将语文的结构分为分为“语言事项语言事项”和和“表达及理解表达及理解”两个两个领领域。前者是讲授语言规律和法则,后者域。前者是讲授语言规律和法则,后者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交际能力。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交际能力。 13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10、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字。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 14 各国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和表述尽各国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和表述尽管各不相同,但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对下管各不相同,但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对下一代进行母语教育的基础课程的定位是一代进行母语教育的基础课程的定位是完全一致的。完全一致的。这就回到了这就回到了一个常识性的一个常识性的判断:判断: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使学生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使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

11、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15 如果我们这样定位语文教育的如果我们这样定位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排基本任务,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排除那些使语文课程越变越复杂的除那些使语文课程越变越复杂的“附加值附加值”,使语文教育变得尽,使语文教育变得尽可能可能简单一些、明了一些,面目简单一些、明了一些,面目可亲一些可亲一些。 1616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就是就是“语文的素养语文的素养” 2、对语文课程、对语文课程“定性定性”是多此一举是多此一举 3、尊重本民族在长期的母语教育、尊重本民族在长期的母语教育 实践中积累的宝贵遗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遗产 17学生在语文课上是通过什么途径学生在语文课

12、上是通过什么途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的? 18 一篇篇选作课文的文质兼美的范文,是运一篇篇选作课文的文质兼美的范文,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它们为学生学习祖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它们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提供了最直观的样板。因此,国语言文字提供了最直观的样板。因此,语语文课的核心内容就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这文课的核心内容就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这些范文些范文,从而从而对学生进行母语教育。对学生进行母语教育。 19 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读书,则其功至伟其功至伟。 叶圣陶叶圣陶 20 把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局限在母语教育,把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局

13、限在母语教育,是不是把语文教育的内容简单化、狭窄化了?是不是把语文教育的内容简单化、狭窄化了? 提出这样的疑问,源于对母提出这样的疑问,源于对母语教育特点的误解语教育特点的误解 21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生面对的不是一堆抽象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生面对的不是一堆抽象的语言符号,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思想、人文内涵的言的语言符号,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思想、人文内涵的言语作品。语作品。 因此,只要学生真正学会了阅读,就不仅可以学因此,只要学生真正学会了阅读,就不仅可以学到规范的民族语言,而且必能从文本语言所蕴含的丰到规范的民族语言,而且必能从文本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文化信息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从而全

14、富的思想、文化信息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和思想品德修养面提升语文素养和思想品德修养。(这事实上就是所(这事实上就是所谓的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可见,可见,只有着眼只有着眼于母语学习的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于母语学习的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两性统一两性统一”。) 22 本族语是对学生进行普通教育的本族语是对学生进行普通教育的基础。本族语本身包含着使学生得基础。本族语本身包含着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最大可能性。到全面发展的最大可能性。 苏达尼洛夫苏达尼洛夫 2323 例证例证1 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这雷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这雷峰塔的倒掉峰塔的倒掉 现

15、在,它居然倒掉了,则普天现在,它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 24 生生:课文第四段课文第四段“现在,它居然倒掉了现在,它居然倒掉了”,我认为应,我认为应该该把把“居然居然”改为改为“果然果然”。因为作者是一直希望雷峰塔。因为作者是一直希望雷峰塔倒掉倒掉 的,现在的,现在“果然果然”倒掉,语气好像顺一点。倒掉,语气好像顺一点。 师师:你你“居然居然”敢于为鲁迅改文章,真是勇气过人敢于为鲁迅改文章,真是勇气过人! 这问题挺高级的,请大家发表意见。这问题挺高级的,请大家发表意见。 生:生:我同意改为我同意改为“果然

16、果然”。“果然果然”表示塔倒是在意表示塔倒是在意料之料之 中,因为塔是终究要倒的嘛!作者是早就料定它要倒中,因为塔是终究要倒的嘛!作者是早就料定它要倒 的的, “居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用在这里是有些不合适。表示出乎意料,用在这里是有些不合适。 师:师:好啊,又有一位主张为鲁迅改文章的勇敢者!好啊,又有一位主张为鲁迅改文章的勇敢者! (笑)到底要不要改?我想再引用前一堂课上一位同学(笑)到底要不要改?我想再引用前一堂课上一位同学 的话:的话:“鲁迅写文鲁迅写文 章是不会乱来。章是不会乱来。”(笑)鲁迅这里(笑)鲁迅这里用用 25 “居然居然”,总有用,总有用“居然居然” 的道理,大家是不是也站

17、在的道理,大家是不是也站在鲁迅鲁迅的立场上替他想想。的立场上替他想想。 生:生:我认为用我认为用“居然居然”比比“果然果然”好。好。 师:师:好,你为鲁迅辩护,如果先生还在,我想他会高好,你为鲁迅辩护,如果先生还在,我想他会高 兴的。不过你要讲出理由来。兴的。不过你要讲出理由来。 生:生:“塔是终究要倒的塔是终究要倒的”,这是必然的,作者又希,这是必然的,作者又希望望 它倒掉,但是塔毕竟是不大会倒的,现在雷峰塔这么快它倒掉,但是塔毕竟是不大会倒的,现在雷峰塔这么快 就倒掉了,是出乎意料的,当然要用就倒掉了,是出乎意料的,当然要用“居然居然”。 师:师:言之成理!我再做一点补充。大家看,紧接着言

18、之成理!我再做一点补充。大家看,紧接着 “居然居然”这一句,下面是什么句子?这一句,下面是什么句子? 生:生:(齐读)(齐读)“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 如?如?” 26 师:师:“居然居然”表示雷峰塔倒掉这件事出乎意料表示雷峰塔倒掉这件事出乎意料地发生了,普天下的人民则为之无比欣喜,有一地发生了,普天下的人民则为之无比欣喜,有一个成语恰好能够表达人民这种出乎意料的欣喜的个成语恰好能够表达人民这种出乎意料的欣喜的感情,你能说出这个成语吗?感情,你能说出这个成语吗? 生:生:喜出望外。喜出望外。 师:师:你真行!我现在宣布:你为鲁迅辩护成功你真行!我现在宣布:你为

19、鲁迅辩护成功!(笑)(笑) 语文教学的思想、人文因素是学生自己从文语文教学的思想、人文因素是学生自己从文 本的字里行间本的字里行间 “ “读出来读出来”的,不应该是教师刻的,不应该是教师刻 意意“渗透渗透”进去的。进去的。 2727 只要语文教育真正着眼于语言的学习,那么只要语文教育真正着眼于语言的学习,那么那种游离于文本语言之外,架空文本进行的所那种游离于文本语言之外,架空文本进行的所谓谓“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和喋喋不休的烦琐分析、空洞说和喋喋不休的烦琐分析、空洞说教,就失去了立足之地。所谓教,就失去了立足之地。所谓“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统一”,也只有在以语言学习为目标的教学过

20、,也只有在以语言学习为目标的教学过程中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同时,由于认定了母程中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同时,由于认定了母语教育这个目标,也就可以简化教学头绪,彻语教育这个目标,也就可以简化教学头绪,彻底摆脱多少年来强加给语文教育的种种底摆脱多少年来强加给语文教育的种种“额外负额外负担担”,有利于语文教育轻装前进。,有利于语文教育轻装前进。 28语言学习的核心是培养语感语言学习的核心是培养语感 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叶圣陶叶圣陶 语感是不经由逻辑路径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语感是不经由逻辑路径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的能力。 语感的养成,靠

21、不断的语言实践和读写经验的语感的养成,靠不断的语言实践和读写经验的积累。积累。 语感敏锐的人,一接触语言文字,就能立即产语感敏锐的人,一接触语言文字,就能立即产生丰富的直感,并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生丰富的直感,并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30 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仍然是阅读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仍然是阅读 阅读教学中重视对范文的诵读,重视对范文语言的涵泳、揣摩、品味,是获得语感的必由之路。 30 例证例证2师:师:昨天请同学们自读少年中国说,这堂课想昨天请同学们自读少年中国说,这堂课想 先听听大家对这篇文章的总的印象。请随意说,先听听大家对这篇文章的总的印象。请随意说, 有什么印象就说什

22、么。有什么印象就说什么。生:生:这篇文章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我觉得并不难这篇文章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我觉得并不难 懂。有些句子虽然不完全理解,但我感觉到作者懂。有些句子虽然不完全理解,但我感觉到作者 的感情很强烈。的感情很强烈。生:生:文章写得热情奔放,用了很多排比句,读起文章写得热情奔放,用了很多排比句,读起 来很有劲。来很有劲。生:生:作者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字里行间有作者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字里行间有 一种自豪感,读了使人振奋。一种自豪感,读了使人振奋。师:师:你们能不能具体说说,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劲,你们能不能具体说说,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劲, 哪些句子使人振奋。哪些句子使人振奋。 31

23、生:生:第二段写老年人和少年人的不同性格,一句写老第二段写老年人和少年人的不同性格,一句写老 年,一句写少年年,一句写少年. 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师:师:什么叫什么叫“很有意思很有意思”?生:生:一句句对比,一句句对比,很新鲜很新鲜生:生:这一段里还用了大量的排比句。这一段里还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师:师:读有时候感觉怎么样?读有时候感觉怎么样?生:生:觉得有气势。觉得有气势。生:生:我觉得结尾处一些句子读起来顺口,而且有鼓舞我觉得结尾处一些句子读起来顺口,而且有鼓舞 人心的力量。不过,里面有些句子我还不大懂。人心的力量。不过,里面有些句子我还不大懂。师:师:既然不大懂,怎么还会受到鼓舞?既然不大

24、懂,怎么还会受到鼓舞?生:生:好像有一点感觉好像有一点感觉有些句子我翻译不出来。有些句子我翻译不出来。 32 师:师:哦,这叫做哦,这叫做“跟着感觉走跟着感觉走”(笑)。你所谓的(笑)。你所谓的“不懂不懂”,大概是指不会翻译,是吗?(生点头)其实,你感受到了作者大概是指不会翻译,是吗?(生点头)其实,你感受到了作者的热情,这就是一种理解,不过这种理解靠的不是理性的分析,的热情,这就是一种理解,不过这种理解靠的不是理性的分析,而是靠直接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而是靠直接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语感语感”,它有时候比,它有时候比理性的分析更重要。读文言文,我倒宁可要你们对文章有一种理性的分析更

25、重要。读文言文,我倒宁可要你们对文章有一种准确、生动的感觉,而不要为了翻译而忽略这种直接的感受。准确、生动的感觉,而不要为了翻译而忽略这种直接的感受。要知有些文言句是很难用现代语对译的,这篇文章最后的一些要知有些文言句是很难用现代语对译的,这篇文章最后的一些句子,就很难翻译得不走样,因为它是韵文,跟一般的散文句句子,就很难翻译得不走样,因为它是韵文,跟一般的散文句子不一样。你既然已经从这些句子感觉到了一种鼓舞人心的力子不一样。你既然已经从这些句子感觉到了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说明你已经大体上读量,说明你已经大体上读“懂懂”了,也说明你有很好的语感。了,也说明你有很好的语感。33 三、语文教学还要

26、不要训练?三、语文教学还要不要训练? 34 为训练正名!为训练正名! 训练,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实践活动,训练,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实践活动, 语文训练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读写语文训练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读写 听说实践听说实践。 训练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训练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 35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特设语文课以语文课以训练训练之之。最终目的为:。最终目的为:自能自能读书读书, 不待老师讲;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自能作文,不待,不待老师改。老师改。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学之成功。 叶圣陶 36 训练是怎样逐渐训练是怎样逐渐 丧失其合法身份丧失其合法身份 的?的? 37 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