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例HIVAIDS流行因素调查分析_第1页
37例HIVAIDS流行因素调查分析_第2页
37例HIVAIDS流行因素调查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7 例 HIV/AIDS 流行因素调查分析论文网 作者:梁翠玲,吴君,邹刚2011-9-116:09:59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流行病学 预防 感染 控制 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的、严重破坏人的细胞免疫系统、以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为特征 的慢性传染病。由于目前尚无法治愈,亦无有效的疫苗用于预防,故艾滋病已 成为社会严重的公共问题以及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目前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已处于快速增长期 1, HIV 感染率及 AIDS发病率呈 不断上升趋势。 20052008年间,我院 HIV初筛实验室已检测

2、出 37例 HIV抗 体()病例,每例均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实验室进行 确认试验, HIV抗体均呈阳性反应。为了解 HIV/AIDS 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 征,探讨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现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防保科 收集、保存的 37 份 HIV/AIDS 报告卡和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37 例患者来自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和住院病人,有完整的 HIV/AIDS 病例报告卡和个案调查表。1.2 方法 全部患者血清采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类免 疫缺陷病毒 HIV(12 型)抗体诊断试剂盒(双抗原夹心酶联免

3、疫法)进行初 筛。初筛阳性者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实验室进行确认试 验。2 结果2.1 流行特征2.1.1 患者基本情况 37 例中,无症状的 HIV病毒感染者 29 例,出现反复 发热、腹泻等临床不适的 AIDS患者 8 例。自愿咨询检测而检出 6 例,因其它疾 病就诊或住院而检出 28 例,产检发现 2 例。男 27 例,女 10 例,男女之比为 2.7 1。年龄最小者 28天,最大者 80岁,3岁及 3岁以下幼儿共 3例。文化 程度:小学 14 例,初中 16 例,高中 4 例,中专及以上学历 3 例。婚姻:未婚 15 例,已婚有配偶 14例,离异或丧偶 8例。职业:无业

4、人员 13例,公共场所 服务人员 11 例,农民 4 例,个体商业 4例,民工 3 例,退休 1 例,在职职员 1 例。户藉:本市及市辖区居民 16 例,外来流动人口 21 例。2.1.2 不同年份各科室检查 HIV/AIDS 情况 2007 和 2008 年发现的病例较 多。以呼吸科检出的病例最多,见表 1。2.1.3 感染途径 37 例中,非婚性接触占 43.24%;静脉注射毒品 15 例,占 40.54%,见表 2。表 1 2005 2008年各科室初诊 HIV/AIDS 结果(略)表 2 各种途径感染 HIV 病毒情况(略)2.2 临床表现 无症状的 HIV病毒感染者 29例,8例 A

5、IDS患者中,出现一 种或一种以上临床表现:原因不明发热持续 1 个月及以上者 5 例,最近 3 个月 内体重下降 10%以上者 2 例,原因不明腹泻持续 1 个月及以上者 4 例,反复发 作的单纯疱疹 3 例,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3 例,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2 例,成人 鹅口疮 1 例。3 讨论3.1 HIV/AIDS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本组病例中,以男性患者为主,男女之 比为 2.7 1。感染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 43.24%(16/37 );静脉注射毒 品者次之,占 40.54%( 15/37 ),与有关报道的我国现有 HIV/AIDS 中吸毒人群 占 44.3%相近 2 。文化程度较

6、低的无业人员和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感染率较 高,其次是农民、个体商业者及民工 , 文化程度较高者感染率最低。3.2 加强 HIV/AIDS 宣传教育,采取各种防治措施,降低 HIV 感染 本组病 例中,以无症状的 HIV 病毒感染者为主,占 78.38%( 29/37 )。大部分是因其 他疾病就诊或住院、或术前检测而检出 HIV抗体阳性,只有 6 例是自愿咨询检 测而检出,说明人们对艾滋病的危害及其防治知识了解不够,因此,开展 HIV 咨询检测服务、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 知水平,使之自觉主动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预防 HIV 病毒感染是非常 必要的。同时,通过

7、对临床医务人员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 员对艾滋病的警惕也是非常必要的。对表现有反复发热、消瘦、腹泻、真菌感 染、贫血等多系统感染症状者,应进行 HIV 血清检测,及早发现、及早诊断, 控制传播,减少医原性感染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有 3 例 HIV病毒感染者年龄分别为 26 天、 1岁、3岁,感染途 径均是由 HIV 阳性母亲怀孕时经宫内传播给胎儿而致。由此可见,加强婚前和 孕期 HIV 检测、咨询非常必要和重要。国外研究表明 3,有效的教育有助于推迟首次性交年龄,接受性教育的人更有可能推迟性行为的发生,降低性 行为的频率,而且更多地采取保护措施 4。因此,加大高危人群(流动人

8、口、无业人群、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力度 和范围,提高其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有助于降低人群 HIV 感染率。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强制戒毒、避免共用注射器,可有助于降低吸毒人 群 HIV 感染的机会。参考文献】 1 程玉萍,华川 .我国 HIV/AIDS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 J.中国误诊杂 志,2004,4(5):696-697. 2 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中国艾滋病疫情 与防治工作进展 R. Geneva: WHO,2006. 3 Baldo M, Aggleton P, Slutkin G. Does sex education lead to earlier or increased sexual activity in young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Programe on AIDSR. Geneva: WHO,1993. 4 Peersman GV, Levy JA. Focus and effectiveness of HIV-prevention efforts for young people J. AIDS,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