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这种心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朝向反应(反射)就是由这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经典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立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一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音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立即停止,狗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两耳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大,四肢肌肉紧张,心
2、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具体地讲,脑内发展的外抑制是朝向反射形成的机制,而主动性内抑制过程消退抑制的产生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索科洛夫的朝向反应及如何解释(匹配理论)索科洛夫在朝向反应的
3、研究中发现,它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功能系统。这一功能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它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这种反应的生理基础。具体地讲,这种机制发生在对刺激信息反应的传出神经元中,在这里将感觉神经元传入的信息模式和中间神经元保存的以前刺激痕迹的模式加以匹配,如果两个模式完全匹配,传出神经元不再发生反应。两种模式不匹配就会导致传出神经元从不反应状态转变为反应状态。儿童注意缺陷障碍(MBD)有些儿童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暴发性情绪变换,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行为问题,如打架、逃学、说谎、诈骗等。人类对这类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段历程。一百多年前
4、就曾经把这类儿童行为问题确定为多动症。50年代,发现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并不是这类儿童行为问题中的重要共性,有人提出这些行为问题可能是由于儿童早期或产程中,脑受到轻度损伤而造成的,称轻度脑损伤。美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手册1980年将这类儿童行为问题归类为注意缺陷障碍,认为注意缺陷是这类儿童共同的突出问题。这类儿童的主动性,随意注意能力极弱而被动性不随意过程过度活跃,所以很容易因外界条件变化而分散注意力。一、什么是联想学习、种类、特点联想式学习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兴奋之间,形成的联结而实现的学习过程。分三种类型:尝试与错误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三者的共同
5、特点是环境条件中哪些变化着的动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性,造成脑内两个或多个中枢兴奋性的同时变化,从而形成脑内中枢的暂时联系。因此3种学习模式统称联想是学习,包含外部动因间(CS-US)的联结、刺激-反应(S-R)联结和脑内中枢间的联结(暂时联结)。二、非联想学习两种非联想式学习模式:习惯化与敏感化。非联想式学习是因为行为变化仅由单一模式的刺激重复呈现而引起,与之相应在脑内引起单一感受系统的兴奋变化。什么是程序性学习?其必要的脑中枢位于哪?其经典代表实验是什么?无论是联想式学习还是非联想式学习,经过多次训练可以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这时的学习模式出现了新的特点,短潜伏期的快速反应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6、,其脑机制中最必要的中枢是小脑深部核。在生理心理学研究中,以兔瞬眼条件反射为其典型代表。认知学习:与经验式学习不同,高等灵长类和人类的许多学习过程,并不总是建立在重复的个体经验基础之上,往往一次性观察或摹仿就会完成。这种学习模式建立在视觉认知过程的基础之上,又可称认知学习。简述何为脑的等位论?用什么实验证明?1917年,美国学者拉施里着手研究动物联想式学习的脑定位问题,以寻求一些脑结构在联想学习中的作用,即脑的机能定位关系。然而,几十年的研究结果使他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大脑的等位性、整体性机能原则。不论损毁或切除的皮层部位有何不同,只要1050的大脑皮层损坏,动物学习行为就受到影响。其动物学习
7、障碍与损毁皮层部位的大小成正比。损毁50皮层就使动物完全丧失学习能力。拉施里的研究方法较为简单,存在许多不足,然而他的脑等位论思想却延续到现在。联络区皮层颞下回又可分两部分:远离枕叶的部分与三维物体的认知学习有关,与枕叶距离较近的部分与二维图形鉴别学习有关。对猴进行了延缓的物体不匹配训练。首先让猴观察一个圆柱体,当它将圆柱体移开就会发现下面有一小块食物。间隔10秒钟以后,猴的面前出现两个物体,一种是刚刚见过的圆柱体,另一个是未见过的长方形。这时猴移动长方体也会得到一小块食物,如果它移动曾见过的圆柱体,则得不到食物。训练几日,这种行为模式就得到巩固。对猴手术损毁与枕叶相邻的两半球颞下回,需对之进
8、行73次训练才能重新习得这种行为;而损毁与枕叶远隔部位的颞下回,则训练1500次仍不能重新学会这种行为模式。将行为训练中匹配时间间隔从10秒逐渐延长可达120秒,损毁与枕叶相邻的颞下回,不影响这种逐渐延长的延缓反应;损毁远隔枕叶的颞下回,则猴不能学习这种延缓的不匹配行为。根据这一实验结果,他们认为在认知学习行为和物体记忆中,远隔枕叶的颞下回具有重要作用。电刺激颞中回和记录颞下回神经元单位发放的实验研究,也证明了颞下回在不同颜色物体匹配学习和延缓记忆中具有重要作用。(考过论述)什么是延缓反应和交替延缓反应,它证明了什么问题?关于前额叶皮层与学习记忆的关系问题,1935年杰克逊的延缓反应实验,一直
9、被誉为经典研究的范例。让猴观察眼前的两个食盘,其中一盘内有食物,然后将两食盘盖起来再用幕布将它们遮起以避免猴盯食盘。几秒或几分钟后将幕布拿开,观察猴子首先打开哪个食盘盖。如果猴打开原先放好食物的食盘盖,它就会得到食物奖励。对实验程序稍加修改,只有当猴记住前一次获得奖励食盘的位置,下一次打开另一位置食盘的盖,才能再次得到奖励。这种行为模式称为交替延缓反应。延缓反应和交替延缓反应既是空间辨别学习模式,又是短时记忆的行为模式,即是时间、空间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正常猴对于不同延缓时间的延缓反应,甚至是几分钟的延缓反应,也很容易建立起来。但是,对双侧前额叶损伤的猴即使是建立12秒钟的延缓反应,也十分困难。前额叶皮层损伤引起短时记忆障碍,是导致延缓反应或交替延缓反应困难的主要原因。仔细分析延缓反应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将之归纳为两个不同的因素:空间辨别反应和时间延迟反应。只有两个因素同时存在,前额叶损伤行为障碍才能表现出来。如果仅仅要求动物进行空间辨别,则前额叶损伤并不影响这种行为模式的训练;对动物仅进行延缓条件反应不伴有空间辨别,这种行为模式也不受前额叶损伤的影响。由此可以认为,前额叶联络区皮层与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复杂综合功能有关。海马在学习中的作用辐射形8臂迷津证明空间辨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经济创业项目环保节能有限合伙人合作协议
- 高端养老社区委托经营管理及配套服务协议
- 《动画角色形象授权与品牌授权合作协议》
- 针对老城区改造的房产使用权保留及补偿协议
- 智能家居系统认证补充协议
- 水务设施融资租赁与运营管理协议
- DB42-T 2020-2023 河道疏浚砂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编制导则
-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领航讲堂-人文艺术名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初二生物课教师工作总结模版
- 北京版英语《Lesson 16》下载
- DB4206-T 41-2021 程河柳编加工技术规程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资质申请表
- 直销成功八步培训课程课件讲义
- 北京重点高中入学签约个人简历科技特长生模板
- 消保审查实施细则(2023年版)
- GB/T 2000-2000焦化固体类产品取样方法
- 功能材料概论-课件
- XX单线铁路隧道施工设计
- 叶曼讲《道德经》讲义第1~10章
- 地下车库地坪施工工艺工法标准
-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第三章代谢作用与发酵)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