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采薇》教案大全_第1页
高中语文《采薇》教案大全_第2页
高中语文《采薇》教案大全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料来源:来自本人网络整理!祝您工作顺利!高中语文采薇教案大全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辛、剧烈的思乡心情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缘由,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成功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采薇教案大全,盼望大家喜爱! 高中语文采薇教案大全一 一、教学目的: (一)学问目的: 结合课下说明,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根底上,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 把握诗歌的思想主旨,理解诗歌意思; 3、通过老师引导可以较好地多角度鉴赏最终一个章节之美。 (二)力量目的: 1、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

2、家园之思; 2、通过学习可以娴熟的背诵诗歌; (三)情感目的: 在诗歌的整体理解和诵读中,让同学体会诗中戍卒家园之思与保家卫国勇敢坚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老师点拨,借助说明,提炼内容,把握课文内容; 2、立足于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理解主人公冗杂的心情。 3、同学在教师引导下,能独立阅读、独立思索,根本可以与文本、编者、教师、同学绽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教学难点: 立足于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理解主人公对家园之思的深切之情。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争论法;文本研习法 五、课时支配: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寒冬,阴雨霏霏,雪

3、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曲折,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辛的军旅生活,剧烈的战斗场面,很多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2、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觉,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安静的田园中穿过,而经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斗这个宏大的幽灵,始终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斗,始终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久话题如今,我们来学习小雅采薇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斗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实冗杂的人生百味。 二、介绍诗经

4、学问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顺敦厚。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 今日我们就来接着学习诗经里的诗歌。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 ,反映了 西周 初期到 春秋 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相貌。 诗经佚名,传为 尹吉甫 采集、 孔子 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 西

5、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 小雅 和 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 周颂 、 鲁颂 和 商颂 。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斗与徭役、压迫与抵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名称由来 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 孔子 曾屡次提到这个名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1?。“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2? 司马迁 用的也是这个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3? 因为

6、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三百一十一首,为了表达便利,就称作“ 诗三百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 汉武帝 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的原因。 产生年月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 西周 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已在 春秋 时期,整部诗经的时代,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的地域,以 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4?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局部描写农业消费。 大雅也是西周时代的诗,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 小雅产生于

7、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5? 创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化民间搜集民间歌谣,把可以反映人民快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局部。6?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局部。尚书记载, 豳风鸱鸮 为周公旦所作。2021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 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表达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亲密关系。7-8? 创作背景 史记载:“ 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

8、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9?。这里所讲的虞夏之贡虽未必可信,但周代的祖居之地宜于农业却是实情。“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说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豳风七月完好地表达出一年之中的农事活动与当时社会的等级压迫关系。另外,在诗经中的南山 、楚茨、大田、丰年、良耜等篇中,都有农事的记载。 农业的进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 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宗教信仰与社会政治融为一体,这就是诗经中为什么会有很多祭祀性颂诗与雅诗的社会

9、根底。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乱担心之中。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相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相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风俗方面的动人篇章。6? 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首之多,后来只剩下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孔子编纂诗经之后,

10、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 之一, 七十二贤 之一的 子夏 ,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 申培公 ,齐人 辕固生 和燕人 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如今只剩外传10卷。当今世上流传的诗经,那么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的毛诗。6? 注本 重要的注本有毛诗正义、宋 朱熹 的诗集传、清 马瑞辰 的毛诗传笺通释、清 陈奂 的诗毛氏传疏、今人 程俊英 的诗经释注、今人余冠英 的诗经选译等。10? 内容 编辑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局部。 风有 十五国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局部,有对爱情、劳动

11、等美妙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生气。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6? 雅分 大雅 、 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挖苦诗。小雅 中也有局部民歌。 颂那么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训练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加劝说力。

12、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以上三局部,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6? 风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日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秦、齐、韩、赵、魏),大局部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 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 风谣 。 十五国风分别是: 周南 十一篇、 召南十四篇、邶bi风十九篇、鄘yng风十篇、卫风十篇、王风十篇、郑风二十一篇、齐风十一篇、魏风七篇、唐风十篇、秦风十篇、陈风十篇、桧风四

13、篇(桧即“郐kui)、曹风四篇、豳bn风七篇。其中周南中的关雎 、 桃夭 ,魏风中的 伐檀 、 硕鼠 ,秦风中的 蒹葭 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6? 雅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共三十一篇。 雅为周王畿内乐调。 大雅 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 宣王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大雅的作品大局部作于西周前期,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 焉,有 大雅 焉。 小雅共有七十四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局部诗歌与

14、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斗和劳役的作品。6? 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 卷阿 、民劳,小雅有 鹿鸣 、采薇、斯干等。 颂篇 对于颂的说明,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胜利告于神明者也。 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说明,“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奏象舞也。 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

15、 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局部是舞曲。6? 颂的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 噫嘻 等 小结:我们先来进展一个小嬉戏,文学常识抢答。 请听题: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主义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 2,诗经共有多少首诗?-305首 3,诗经共分为哪几个局部?-风、雅、颂 4,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三个?-赋、比、兴 5,它所收录的诗歌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6,“风包括了多少个地方的民歌?又叫什么?-15个,“十五国风 ?三、整体感知诗歌 1、集体诵读,提示同学留意个别字词读音。 (诵读提示: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节奏韵律特别明显,一般采纳二二节拍,如“采薇

16、/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板书生字词) 玁狁(xin yn) 不遑(hung) 靡盬(m g ) 四牡骙骙(ku) 小人所腓(fi) 孔疚(ji) 载(zi)渴载饥 象弭(m) 雨(y)雪 2、自由诵读。 四、合作探究 (一)品尝情感 采薇表现了士兵内心丰富的情感,通过诵读,你感受到哪些情感?结合详细的诗句说说。 (同学沟通,然后发言,老师归纳) 明确: 1、对战斗的不满、厌倦,家乡之思; 2、憎恨仇敌,同仇敌忾; 高中语文采薇教案大全二 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大目的:培育同学阅读分析文言文的力量 详细的目的: 1、结合课文说明并参考工具书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

17、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化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逐句理解课文中相关词语在文中的语境意义,品尝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4、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法 留意问题:老师深钻教材,细心备课,努力进步课堂的点拨引导力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问前提详解 1、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根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宏大的思

18、想家和训练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见严格遵守“礼,特殊强调“仁,对我国古代训练事业做出了重大奉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局部及小雅的少局部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苦痛,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绘爱情婚姻的悲欢,

19、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现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相关资料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根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经常采纳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用法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芒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擅长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转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状况。“比是“

20、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方之意。而“兴那么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拟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二、让同学提早预习课文。尤其是重点字词,句式,文章大体翻译。 三、课文检查重点(串讲课文时,需重点强调的学问点) (一) 重点词句 1.通假字 (1) 岁亦莫止( ) (2) 彼尔维何( ) (3) 维常之华( ) (4) 彼路斯何( ) (5) 象弭鱼服( ) (6) (xian)狁孔棘( ) 2.词类活用

21、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3.古今异义 (1) 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德差的人。) 4.一词多义 (1)作: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开头。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高中语文采薇教案大全三 教学目的: 1、可以娴熟朗读本诗。 2

22、、可以找出本诗中的意象。 3、可以分析出本诗所囊括的边塞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找出意象,通过诗句分析情感。 教学难点:可以分析出本诗所囊括的边塞诗的情感。 课型:争论探究型 教学方法:诵读法、争论法、合作探究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数: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个问题的引领:课堂导入 问题:大家学习过哪些描写战斗诗句? 明确:(由同学和老师共同完成)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问题:同学

23、们说的以上诗句表现了处于战斗中的人们的冗杂情感,那么,我们今日要学习的采薇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二、一个思索的空间:熟读成诵,整体感知 课下已经支配同学做充分预习。读准字音,整理文言学问,疏通文意。 1、同学共享沟通预习成果。 个别同学朗读。 检查梳理本课重点语言学问。 1字音: 靡(m) 室 玁(xin) 狁(yn) 不遑(hun) 靡(m) 盬() 小人所腓(fi) 象弭(m)鱼服雨(y)雪霏霏 2字义: 靡室靡家(无) 岁亦莫止(同“暮,年底) 靡使归聘(探问、问候)岁亦阳止(农历十月) ? 忧心孔疚(很,特别)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雨雪霏霏(下雪) 维常之华(同“花) 彼路斯何(同“辂,

24、大车) 同学齐读。 2、播放幻灯片配乐朗读 三、一个沟通的平台:合作探究,互动沟通 板块一:找出意象 问题:这首诗都有哪些意象? 明确:(幻灯片同时图片展现) 采薇-野菜名 猃狁-民族名称 彼路(通“络)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车 四牡业业。-马 象弭-弓 鱼服-箭袋 总结:从这些意象我们能看出这首诗歌是表现军旅生活的。以表现古代军人生活为题材的诗就称为边塞诗。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板块二、分析情感 1、合作探究问题:采薇都表达了什么情感?找出语句根据。 同学合作探究,小组沟通。 明确: = 1 gb3 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靡使归聘。曰归曰归,岁亦阳止。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 2 gb3 抒发参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戎车既驾,四牡业业。一月三捷。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 3 gb3 边塞参军生活的艰辛。-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载饥载渴。我戍未定。 = 4 gb3 对敌人的仇恨。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 5 gb3 对久战不休的厌倦和历尽艰辛的苦涩。-王事靡盬。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总结:敌人入侵,犯我边疆;征人离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