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古筝历史起源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古筝历史起源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古筝历史起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古筝历史起源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古筝历史起源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 古筝 历史起源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 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算起来,它已经有 2500 年以上的历史了。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一共10级。战国时期盛行于 秦 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传 .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 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 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症卫, 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筝乃真秦之声也,故

2、而历来就有秦筝之名,但是若从行文 来看,又有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那就是 击瓮、叩缶 与郑卫桑间 对 举,而弹筝、搏髀又与韶于、武象对举,因此接下去就有 今弃 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 的犯戒。这儿 的对举显然不是为了文采,而所对举的乃是乐于舞 的形式和内容,所谓 郑卫之音,就是 桑间濮上,乃是郑国和卫国的民间音乐, 就由此可见 叩缶、击瓮 乃是秦国当时的民间音乐,就是 韶虞 就是 韶箫,也就是孔子听了后赞之为 三月不知肉味 的韶。也有说法为: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人。还 有一句古话叫 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 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

3、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器也越来越轻 便,筝这种体形庞大、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所以眼下人们见 到的筝都是以乐器的形式出现的,形态优美,并附有装饰。据说此乐为大虞所作。以上所指的乃是音乐;这音乐显然不是民 间音乐,而是宫廷音乐。由此可见,至迟于嬴政当政之时,秦国已用 韶箫 替代了筝,筝当时属于宫廷所用的乐器了,它理当比缶、瓮高 雅一些。至于 搏髀,于之想对举的乃是 武象。这武,也就是 大武,乃是乐舞,是周人歌颂武王伐纣的。由此可见,搏髀 当是秦国的宫廷乐舞。李斯所举之例,证明秦国宫廷所用的歌、舞、乐 都是别国的,为反驳政治上不用客卿张本。其那文已经提及,李斯进 呈谏逐客书乃是公元前 237年,因此,筝在秦国的流行当是在 此之前。筝的产生就相对完善也就理当比李斯书谏逐客书要早一 些。关于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说 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 分瑟为筝 之说:秦俗薄恶, 姐妹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 。当然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 而外,还有兄弟争瑟,以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这些大同小异的传说也 正好说明这些说法的不可靠。此外就常识而言,瑟分为二就就成了破 瑟,岂能算筝?若将瑟破为二而修补成筝,恐怕远比制作筝、瑟要难 吧?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其发音的性质而得名,刘熙释名中 筝,施 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