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几何光学PPT课件_第1页
chap几何光学PPT课件_第2页
chap几何光学PPT课件_第3页
chap几何光学PPT课件_第4页
chap几何光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讲复习上讲复习概念概念 自然光、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光的双折射、自然光、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光的双折射、 o光光 e光及区别、旋光性、布儒斯特定律光及区别、旋光性、布儒斯特定律.asin = (2k+1) /2 (明)asin = k (暗)dsin = k衍射衍射2xfa 单缝衍射单缝衍射光栅衍射光栅衍射中央明纹宽度中央明纹宽度:偏振偏振马吕斯定律马吕斯定律 I=I0 cos 2第1页/共36页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几几 何何 光光 学学四大基本定律1、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光线是直线)。2、独立传播定律:从不同光源发出的光束,以不同的方向通 过空间某点时,彼此

2、互不影响,各光束独立传播。3、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且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分居法线两侧) 4、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且: n1sini1=n2sini2 i1为入射角;i2为折射角; n1为第一种介质折射率;n2为第二种介质折射率。第2页/共36页1. Spherical Surface Refraction (球面折射球面折射)1. Refraction at a spherical surface (单球面折射单球面折射 ) 单球面是两种媒质的分界面,它是球面的一部分;单球面是两种媒质的分界面,它是球面的一部分; 光线

3、在此单球面上折射光线在此单球面上折射 ,其折射规律是一般光学其折射规律是一般光学 系统成像的基础。系统成像的基础。第3页/共36页1). Formula of a object and its image (物像公式物像公式)由折射定律,有由折射定律,有 n1sini1=n2sini2将将i1和和 i2代入(代入(1)式得)式得:n1( +)= n2 (-) 近轴光线近轴光线( 0,实像实像v0;半径与半径与入射光线在不同侧入射光线在不同侧 r0实物实物 u0,虚像虚像v0;半径与半径与入射光线在同一侧入射光线在同一侧 r0虚物虚物 u0;半径与半径与入射光线在不同侧入射光线在不同侧 r0虚物

4、虚物 u0,虚像虚像v0;半径与半径与入射光线在同一侧入射光线在同一侧 r0IrOn2n1OIn2n1OIn2n1IrOn1n2第6页/共36页F2f2The focus & the focal length (焦点和焦距焦点和焦距)得第一焦距得第一焦距1121nfrnn第二焦距第二焦距2221nfrnnF1第一焦点,第一焦点,即:u=f1, v=1221nnnnuvr代入物像公式F2第一焦点,第一焦点,即:u=, v=f2,代入物像公式可得 f1F1第7页/共36页焦度表示了折射面的折射本领焦度表示了折射面的折射本领 (dioptric power).SI单位:屈光度单位:屈光度(diopt

5、er,D), f 的单位为的单位为m时时, 焦度单位为焦度单位为m-1, 1D=1m-1.第一焦距第一焦距1121nfrnn第二焦距第二焦距2221nfrnn焦度焦度 122112nnnnffr 1211nnnfr 2212nnnfr 第8页/共36页用焦距表示的折射公式用焦距表示的折射公式:1221211nnrru nnv nn121ffuv单球面折射的高斯公式单球面折射的高斯公式:1221nnnnuvr两边同除以两边同除以(n2-n1)/r , 得得:1221211n rn rnnnnuv由物像公式:第9页/共36页例例14-1 14-1 圆柱形玻璃棒圆柱形玻璃棒( (n n=1.5)=1

6、.5)的一端是半径为的一端是半径为2cm2cm的凸的凸球面。球面。(1)(1)求棒置于空气中时,在棒的轴线上距离棒端外求棒置于空气中时,在棒的轴线上距离棒端外8cm8cm的物点所成像的位置。的物点所成像的位置。(2)(2)若将此棒放入水若将此棒放入水( (n=1.33)=1.33)中时,物距不变,像距应是多少(设棒足够长)?中时,物距不变,像距应是多少(设棒足够长)?8cmnn0r =2cm解解:(1) 棒在空气中棒在空气中,n1=1, n2=1.5 , r =2cm, u=8cm215 . 15 . 181v代入公式代入公式(2) 棒在水中棒在水中,n1=1.33, n2=1.5 , r =

7、2cm, u=8cm代物像入公式代物像入公式233. 15 . 15 . 1833. 1v得得 :v = -18 cm, 即在棒前18cm处成一虚象。虚象。得得:v =12 cm, 即在棒内距棒端12cm处成一实象实象第10页/共36页2. Coaxial Spherical System (共轴球面系统共轴球面系统)曲率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以上折射面组成的光曲率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以上折射面组成的光学系统。学系统。SI1I2I3成像方法:逐次成像法u1v1u2d12将 u2=d12-v1 推广1(1)nn nnudv可得过渡关系:逐次成像:先求出第一透镜所成的像,将此像作为第二透镜的物,

8、再求出第二次所成的像,依次类推,直到求出最后一个透镜的像,即是物体通过透镜组后所成的像。第11页/共36页例例14-2 14-2 玻璃球玻璃球( (n) )半径为半径为10cm,一点光源放在球前,一点光源放在球前40cm处。求近轴光线通过玻璃后所成的像。处。求近轴光线通过玻璃后所成的像。解解:对第一折射面对第一折射面u1= 0.4m, r = 0.1m, n1=1, n2由物像关系由物像关系:解得解得 v1=0.6m 对第二折射面对第二折射面u2=d12-v1=0.2-0.6= - 0.4m, r = - 0.1m, n1=1.5, n2= 1 0.20mn=1.5111.51.5 10.40

9、.1v 则则 解得得 v2=0.114m1.511 1.50.40.1vP1P2O0.40mI20.114mI10.40m第12页/共36页2. Lens (透透 镜镜) 具有两个规则球面具有两个规则球面( (或其他表面或其他表面)-)-折射面的共轴折射面的共轴球面系统叫做透镜。球面系统叫做透镜。根据其几何形状可将透镜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央厚、根据其几何形状可将透镜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央厚、边缘薄的,叫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凸透镜(convex lens)convex lens); ;另一类是中央另一类是中央薄、边缘厚的,叫做薄、边缘厚的,叫做凹透镜(凹透镜(concave lens)conca

10、ve lens)。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使通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使通过它的平行光线会聚,称为过它的平行光线会聚,称为会聚透镜(会聚透镜(converging converging lens)lens);另一类则使入射的平行光线发散,称为;另一类则使入射的平行光线发散,称为发散透发散透镜(镜(diverging lens)diverging lens)。第13页/共36页会聚:使平行光会聚会聚:使平行光会聚 发散:使平行光发散发散:使平行光发散 连接透镜两折射球面曲率中心的连线叫连接透镜两折射球面曲率中心的连线叫光轴光轴。透。透镜两表面上在光轴上的间隔为

11、镜两表面上在光轴上的间隔为透镜的厚度透镜的厚度。若透镜的。若透镜的厚度和焦距、物距、像距、球面曲率半径相比很小,厚度和焦距、物距、像距、球面曲率半径相比很小,从而可以将其厚度忽略不计时,则称此透镜为从而可以将其厚度忽略不计时,则称此透镜为薄透镜薄透镜(thin lens)thin lens);若其厚度不能忽略,则称它为;若其厚度不能忽略,则称它为厚透镜厚透镜(thick lens)thick lens). .第14页/共36页1.薄透镜公式(薄透镜公式(d0 发散透镜发散透镜 0单位单位:fm 屈光度屈光度(D);1D=100度度将将f 代入薄透镜公式得代入薄透镜公式得:111uvf薄透镜公式

12、薄透镜公式的高斯形式的高斯形式r1r2n0n0f1F1f2F2第21页/共36页2.薄透镜组合薄透镜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薄透镜组成的共轴系统,称为薄透两个或两个以上薄透镜组成的共轴系统,称为薄透镜组合。物体通过透镜组后所成的像的位置,可应镜组合。物体通过透镜组后所成的像的位置,可应用薄透镜公式,采用用薄透镜公式,采用逐次成像法逐次成像法求出。求出。oII1v1= - u2u2= -v1u1= uv2= vu2=d12-v1第22页/共36页oII1v1= - u2u2= -v1u1= uv2= v对紧密接合的两个薄透镜,即设透镜组的厚度对紧密接合的两个薄透镜,即设透镜组的厚度 d=0。12111

13、1uvff两式相加,得两式相加,得:u2=d12-v1对一镜:对一镜:111111uvf11111 uvf(1)即对二镜:对二镜:12111 (2)vvf222111uvf即第23页/共36页令:令:12111ffff 系统的等效焦距系统的等效焦距用用1、 2分别示两镜的焦度分别示两镜的焦度,则有则有 =1+2例:测某一镜片焦度,可用已知焦度的透镜与未知例:测某一镜片焦度,可用已知焦度的透镜与未知 焦度透镜密接,使焦度透镜密接,使 1+ 2 =0则则 1 = - 2第24页/共36页例11-3 凸透镜L1和凹透镜L2的焦距分别为20cm和 40cm,L2在L1右边40cm处。在透镜L1左边30

14、cm 处放置某物体,求经透镜组后所成的像。(1)作图法作图法L1L2F2F2F1第25页/共36页(2)计算法计算法经透镜经透镜1成像成像:20113011v得:得:v1=60cm 实象实象21112040v得:得:v2=40cm 实象实象u1=30cm , f1=20cm, 经透镜经透镜2成像成像:答:在第二透镜后答:在第二透镜后40cm40cm处成一实像处成一实像. .d12=40cm, u2=d12-v1=40-60= -20cm, f2= -40cm第26页/共36页3.厚透镜厚透镜 (其厚度不可以忽略)其厚度不可以忽略)方法:方法:可利用共轴系统基点可利用共轴系统基点(cardina

15、l point) (cardinal point) 的概的概念,可求光线通过厚透镜的成像规律。即共轴系统存念,可求光线通过厚透镜的成像规律。即共轴系统存在三对基点,只要知道三对基点的位置,就可以用作在三对基点,只要知道三对基点的位置,就可以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物与像的关系。图法或计算法求出物与像的关系。(2)B1B2A1 f2f1一对主焦点:一对主焦点:F1 ,F2一对主点:一对主点:H1,H2一对节点:一对节点:N1 ,N2三对基点:三对基点:H1F1(1)N1(3)N2F2A2H2第27页/共36页F1F2H1H2N1N2(1)(2)(3)B1B2A2A1 f2f1uv利用三对基点作图成像:利用三对基点作图成像:若系统两边介质相同,则若系统两边介质相同,则 f1=f2,节点与主点重合节点与主点重合物象关系满足式:物象关系满足式:111uvf与薄透镜相同与薄透镜相同第28页/共36页4. Cylindrical lens (柱面透镜柱面透镜)第29页/共36页I1IiI2S第30页/共36页S1SiS2I第31页/共36页1). Spherical aberration (球面相差球面相差)5. The aberration of lens (透镜的相差透镜的相差)远、近轴光线不能汇聚于一点远、近轴光线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