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力资源统计学历年试题1资料_第1页
最新人力资源统计学历年试题1资料_第2页
最新人力资源统计学历年试题1资料_第3页
最新人力资源统计学历年试题1资料_第4页
最新人力资源统计学历年试题1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2005 年一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课程代号: 8407)、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24 分)1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A. 劳动报酬统计B产品销售统计C.职业技能开发统计D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是()A.统计报表B统计台帐C原始记录D.统计图表3企业人力资源包括()A.自费脱产学习人员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C.出国探亲人员D参加劳动的在校学生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在平等条件下的竞争实质上是()A 拥有的人

2、力资源的竞争B 企业规模的竞争C.资金的竞争D产品质量的竞争5 为反映企业人力资源文化素质的构成及变化,可按分组并编制的分布数列,然后进行分 析。()A 文化程度不同空间B 文化程度不同时间C 技术程度不同时间D 技术程度不同空间6 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标志是()A 人的体力水平 B 人的智力水平 C 人的体力和智力水平 D 人的文化水平7 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特点不包括()A 数量化B 定性化 C 模糊性8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 =出勤率 +出勤时间C 出勤率 =出勤时间 x 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9 衡量劳动保护工作水平的标准是()D 动态性B 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

3、 =出勤率 x 出勤时间D 出勤率 =出勤时间 +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A 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B 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和严重程度C 工伤事故的严重程度D 工伤事故的范围精品文档10 要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除提高各车间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外,还应增加()A 企业中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的车间的职工工资B 企业中劳动生产率水平低的车间的工人比重C 企业中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的车间的工人比重D 企业的工人人数11 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称为()A 工时定额 B 工作定额 C 产量定额D 服务定额12 计算生产能力,应选择()A 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C 车间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13 企业人

4、力资源考评范围是()A 全体生产工人 B 全体员工 C14 企业人力资源考评的总量指标常用()B 班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D 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全体基本工人 D 全体辅助工人 表示。A.年初人数B年末人数C年平均人数D.年中人数15 每百元工资的产品实物量指标与百元工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A 均是反映工资效益的产量成果B 前者是反映工资效益的产量成果,后者是反映工资效益的销售成果C 前者是一正指标,后者是一逆指标D 前者是反映工资效益的产量成果,后者是反映工资效益的账务成果16 为反映培训对象在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性,需将学员按()分组A 学员的身份、职业 B 学习程度 C 学习形式 D 学

5、习专业17 如果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增加,职工平均人数不变,则平均人工成本()A 增加B 减少 C 不变 D 有时增加有时减少18 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是 4995 元,基期人工成本总额是 1440 元,则人工成本增减率为 () A 247% B -247% C 347% D19 平均人工成本的计算公式是() A 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 除基期职工平均人数 C 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除报告期职工平均人数量20 本期期末完结件数是 5 件,本期处理件数是 本期申诉的劳动争议件数是()10 件 B 9 件 C 8 件 反映劳动争议普遍程度的指标是() 每千职工劳动争议件数 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数29%B 人工

6、成本总额除产品产量D 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除报告期产品产12 件,上期期末未完结件数是 8 件,则A21AC22D 7件B 平均每件劳动争议人数(件数)D 某项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AC23A24反映职工代表大会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其与企业经营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统计就是() 工会参与企业技术进步统计B 工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统计工会参与企业劳动竞赛统计D 工会参与企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二阶段是()统计分析 B 统计整理 C 统计调查 D 统计分组 回归方程可以说明在相关条件下两现象相关的()A 密切程度B 数量变化关系 C 可信程度 D 不可信程度二、多项选择题

7、(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 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25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是()A 计划 B 提高劳动生产率 C 提高劳动效益 D 统计人数 E 节约劳动26 年平均人数是指()A 报告年人数总和B 报告年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C 各季平均人数的平均数 D 年中人数 E 各月平均人数的平均数27 研究工程技术人员时间利用的一般方法有()A 线形分析法B 对比分析法C 模拟分析法D 相关分析法E 动态对比法28 下列工伤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属于直接损失的有()A 人身伤亡后支付的医疗费用B

8、事故造成的停产和减产损失C 丧葬及抚恤费用D 现场抢救费用 资源损失29 计算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指标时,应遵循的可变性原则有()A 计量单位可比B 时间范围可比C 计算方法可比D.空间范围可比E计算口径与范围可比30. 对劳动主产率(x,千元/人)和工资(Y,元)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Yc=10+70X, 则表明()A.劳动生产率每提高 1000元/人,工资增加80元B. 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000元/人,工资增加70元C. 工资每增加10元,劳动生产率提高 700元/人D. 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线性相关E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正相关31. 下列属于职业技能投资效果指标的有()A.工人平均技术等级提高

9、指标B职业技术培训收获率C. 平均合理化建议提高率D.企业技术革新成果提高率E徒工出师定级率32 .下列因素其变动会影响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变动的有()A.平均人工成本B.产品产量C平均职工人数D .原材料消耗量E单位产品人工成本三、综合论述题33 . (1)填齐工作时间构成关系图15 (直接填在表中即可),并用“倒算法”核算劳动者的实作工时。日历工作时间公休时间12缺勤时间加班加点3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4损失的 工作时间时间5(2)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与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分子项有何差别?企业劳动 定额完成程度指标与企业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指标分母项又有何差别?如何分别利用 这种差别用于分

10、析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四、因素分析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如果不能整除,请保留两位小数。)34 .分析资料:某企业 2000年4月份熟练工人每日在册人数为:111日608人,1222日612人,2330日为610人。其它资料如下:生产工人按熟 练程度分组平均人数(人)平均工资(元)3月f04月f13月x04月x1熟练工人600700750非熟练工人400870400450生产工人1000580分析要求:1. 计算表中所缺指标并填入表中;2. 分析熟练工人、非熟练工人及生产工人平均工资的变动;3. 计算生产工人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及分子

11、分母差额;4. 综合分析生产工人平均工资的变动及生产工人平均工资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五、综合计算分析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如果不能整除,请保留两位小数。)35 .某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与企业人均技术装备程度如下表所示:年份年设备能力(千瓦/人)劳动生产率(吨/人)1994250199535219964641997570199867319998822000984要求:1. 计算年设备能力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关系数,判断他们的相关方向及密切程度;2. 建立以年设备能力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年设备能力每增加1千瓦/人,劳动主产率平均变化多少?3. 若年设备能力为7千瓦/人,估计劳动生

12、产率为多少?答案及评分参考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24分)1、B 2、C 3 B 4、A 5、B 6、C 7、B 8 B 9、B 10、C 11、C12、A 13、B 14、B 15、A 16、B 17、A 18、A 19、C 20 B 21、A22、B 23 B 24、B二、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6分)25、BCE 26 BCE 27 BDE 28 ACD 29 BDE 30 BDE 31、 ACDE32、ABCE三、综合论述题(20 分)33、答案要点:(1)填表日历工作时间公休时间1制度工作时间2出勤时间缺勤时间加班加点3制度内实际工停

13、工时间非生产时间作时间4停工被利用时损失的工时间间作时间5全部实际工作时间(5分)全部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2分)(2)工人定额完成程度指标(A)=(合格品数量 +废品数量) (基本定额+洎口定额) (2分)实耗总工时=合格品数量 X基本定额 +实耗工时总数(合格品数量 +废品数量)X追加定额 + 废品数量级 X基本定额(2 分)实耗工时总数=企业劳动定额+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工时完成程度指标(B)占实耗工时的比重(C)企业劳动定额综合=合格品数量X基本定额(3分)完成程度指标(D)实耗工时总数+停工工时总数+非生产工时总数+缺勤工

14、时总数从A、B指标的分子看,工人定额完成率比企业定额完成率多了因劳动条件失常增耗时间部分,而且 A、B指标分母相同,故可利用分子的这种差别分析因劳动条件失常使企业 定额完成率比工人定额完成率少完成部分(3分)从B、D指标的分母看,企业定额综合完成率的分母比企业定额完成分母多了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和缺勤工时,而B、D指标分子相同,故可利用分母的这种差异分析由于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使企业定额综 合完成率比企业定额完成率少完成部分。(3分)四、因素分析题(20分)34、( 1)4 月份熟练工人人数 =608 X 11+612 X11 +610 X 8 =610(人)(2 分)304月份生产工人平均工

15、资 750 X 610 + 450 X 870 =573.65(元)(2 分)1480(2)计算分析所需资料列表如下:2007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课程代码8407)说明:本试卷和答案有的不全如 16、17题。因找不到原试卷,因此请你在书 上找到正确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A 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C 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是A 人力资源素质指标

16、 BC 人力资源考评与奖惩指标 DB 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D 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劳动报酬指标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指标3按“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统计企业人力资源总量,其主要目的是【 】A 保证资料具有及时性 B 保证资料具有条理性C 保证资料具有系统性D 避免重复和遗漏,保证资料的准确性4 在计算月平均人数时,遇到公休日和节假日的人数处理办法是【】A 不算 B 按当天加班人数算 C 按其前一天的人数算 D 按其后一天的人数算5 在企业人力资源增减变动统计中,期初人数(1),本期增加人数(2),本期减少人数(3),期末人数 (4) ,四者的关系是【】A (1)=(2)+(3)+

17、(4) B (4)=(1)+(2)一(3)C (4) =(1)+(3) 一(2)D (1)=(4)+(2) (3)】人的智力水平 D 人的能力水平6在现代社会,衡量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因素是【A.人的体力水平 B.人的文化水平C7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范围最广的一项综合指标是【 】A.能力B .体力 C .智力8下列时间属于工作时间的是【】A.上班路途时间B.午休时间C时间9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是【A.出勤工日数 B .制度工日数C日数10下列因素属于劳动过程因素的是【】D 文化程度工间操时间 D 下班自愿留下作好事的】全部实际工日数 D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A.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B

18、 .劳动组织制度C.生产场所设计D .卫生技术设备11. 某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538 元人,生产工人比重为 75. 77,则生产工人劳动 生产率为【 】A. 16538X 75 . 77 B . 16538X(1 75 . 77)C . 16538 D 、 16538(1-75 . 77)12. 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是()AB C D13. 按工时定额计算的工时定额完成率的计算公式是()AB C D14. 某零件定额工时为 8 分,工人工作 l 小时,完成 310 件产品,则完成定额工时A. 60 分 B . 60-10=6C . 8X 10=80 分 D . 60-8=7. 5 分1

19、5企业人力资源考评的范围是【】A.全体员工B .全体生产工人C基本生产工人16下列不属于工资总额范围的是A 计件工资 C 物价补贴 17实际工资指数的表达公式是【】A 货币工资指数X物价指数B用18(无)19 (无) 20二、多项选择题21下列人员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范围的是A 在本企业工作的再就业离退休人员D 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在校学生职工全体基本生产工人D管理人员和、 加班加点工资(无)D职工福利费【】B临时职工C、缺勤职工E 临时被其他企业借用的本企业22在工作时间统计中停工被利用的时间包括【 】A 制度工作时间 B 停工时间 C 、出勤时间 D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E.管理人员的停工时间

20、23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水平取决于【 】A .企业组织能力B 个体素质状况 C 、人力资源总体的组成结构D.人力资源的组合比例E 企业的组织结构24.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有【】A 计划定额 B工时定额C 、企业定额D 产量定额E临时定额25.下列不计人工资总额的范围的项目有【】A.奖金 B 创造发明奖C 社会保险费用D 离退休人员待遇的支出E加班费用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5分,共 lO 分)26. 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概念及特点。27. 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的考评方法。四、综合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第 28小题 12分,第 29 小题 8 分。共 20 分)28.

21、 试述工业企业中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指标形式及其适用性,并表述它们的计算公式。29. 试分析和论述职工工资水平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五、因素分析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分)30. 某企业的统计资料如下:II 产值(万元)丨 平均职工人数(人)丨I车间IIIII1111II基期(Qo) I报告期(q) I基期(To) I报告期 (T,) I甲800I 1080I 1000I 1200乙720I 1430I 800I1300I根据上述资料:(1)计算各个车间的劳动生产率指数及整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指数 ( 精确到百分比小 数点后 1 位)。(2)对整个企业的平均劳动生

22、产率指数从固定结构和结构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因素分 析(普通数精确到小数点后 2位,百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 2 位)。31某企业工资情况如下:II平均工资(元)丨职工平均人数(人)III1111II基期(xo) I报告期(x1) I基期(To) I报告期 (T。)I工人I 2000I 2500I 2800I 3500管理人员I 3000I 4000I 600I 800其他人员1 1I 15001I 20001I 6001I 70011 1全部职工1I1I1I 40001I5000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整个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工资及其指数,并对全部职工平均工资 指数进行因素分析 (普通数精确到小数点后 2位

23、,百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 2 位)2007年 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 课程代码 8407)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L、C2D3 D4 C5B6C7A8C9 D10B11C 12 B 13 D 14 C 15 A 16 D 17 B 18 B 19C 20 D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分)21 ABCE 22 ABCD 23 BCD 24 BE 25 、BDE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分) 26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是指为了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需

24、要,科学运用 经济计量、数学模型和统计等方法,对企业中作为经济要素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进行 综合分析与评价。 (3 分 )(2) 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具备以下特点:数量化,模糊性和动态性。(2 分 )27企业人力资源考评是指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工作成绩的质量和数量所进行的考察、 评审和鉴定。 (1 分) 企业人力资源考评方法分为两大类:(1) 企业人力资源定性考评方法,考评者利用个人感觉、印象和经验对企业人力资 源的工作能力、劳动态度和工作成绩等方面进行的考评。 (2 分 )(2) 企业人力资源定量考评方法:考评者应用数学方法、心理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 计算分析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状况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结

25、构的优化配置状况。(2 分 )四、综合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第 28小题 12分,第 29小题 8分,共 20分) 28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指标计算形式有:实物量、标准实物量、总产值、净产值和增 加值等劳动生产率指标。(1) 实物量劳动生产率:嘉燃 计算方法比较直观,只适合于单一产品的统计。 (2 分 )(2) 标准实物量劳动生产率一拯孽券囊襻 产品实物量标准化,能应用于产品规格不同的企业。 但只能适用于产品类别较单一的企业。 (2 分 )(3)总产值劳动生产率一活菇瀛 能够综合反映多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纯生产性指标,不能正确反映经济效益状况。 (2 分)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26、第1页(共 4 页)一 (4) 净产值劳动生产率一活熟,净产值:总产值一物质消耗, ,比总产值指标优越,能够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 (2 分 )(5) 增加值劳动生产率一活熬 增加值 =总产值一中间产品消耗 衡量企业生产成果的最好指标,被国际上广泛运用。 (2 分 ) 29 (1) 职工工资水平的增长源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2 分) 、(2) 从企业经营效益的角度看,职工工资的增长应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2 分 )(3) 从管理激励角度看,职工工资水平的增长可能会推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2 分 )(4)从技术角度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对缩短了职工工作时间,为工资水平的 提高提供了物质

27、基础。 (2 分 )五、因素分析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分)3 O-(1) 甲车间劳动生产率指数一嚣 = 装瓮:蒜 =1125Z (1 分) 。乙车间劳动生产率指数一嚣=是磊=器=122. 22% (i Of)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数一杀 =疑腥一堡螋 =巡=118 96(i Of)1520 1800 0 844.L 上 u。刁 u/u(2) 整个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可为:基期:昏:毒乌:善譬一0 844报告期:m乓乌:善譬:1. 004可变结构指数:K- 啪- 要勰 =11896 (1分)假定平均劳动生产率:扣瓷=0 . 8)1200+0. 9X13 0., 01200+

28、1300=O . 852 (1 分 )结构固成指数:酶黼=孕=糍=117. 84(2 分)结构影响指数:Kz= 黼:丢:蕊 0. 852 如 o. 95(2 分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2页(共 4页)K=K1X K2.118 . 96% 117. 84%X i00 . 95% (1 分)31 (1) 全部职工报告期平均工资:寺刀x1 T1籼一一Ei2760全部职工基期平均工资 x:骅=2075全部职工平均工资指数一争 =133OlZ (2 分)绝对数变化: x1 一墨 685(2) 全部职工假定平均工资又,:雩挚一;QQG丕圣墨塑土墨 QQQ丕璺QQt!墨QQ丕 ZQQ5000=

29、2090 (1 分 )结构固定指数及其绝对数影响结构固定指数=要黜=X更i=否2面760: 132 .。6% -绝对数影响:叉 l 一又 -2760-2090=670 (3分 )结构影响指数及其绝对数影响结构影响指数一黼;丽 2090 娟 072%绝对数影响:又一瓦 =2090-2075 15 (3分 )综合影响:133. 01% =132. 06%X ioo . 72%685=6704-15 (1 分 )六、综合计算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lO 分,共 20 分)32 (1) 日历工日数 =200X31=6200 (1 分 )制度工日数=200X (31 38)=4000 (1 分

30、)出勤工日数 =4000-150-3850 (1 分)制度内实际工日数 =4000 一 150 一 100+3060=3720 (1 分)全部实际工日数 =372QH-40=3760 (1 分)(2) 出勤率 =籍器: =: 9625Z(2 分)出勤时间利用率 =两 37 丽 20=9662% (1分)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 =虿 3 丽 720=93% (1分)2009年 1 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课程代码 840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31、均无 分。)、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劳动报酬 D、劳动效率)C、报告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A、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BC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D2、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A、劳动效益B、劳动生产率C3、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的月平均人数是(A、月中人数B、报告期中人数总和4、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体力水平B、体力与智力水平C、智力水平D化水平5、停工被利用时间在工作时间核算中应计入()A、损失时间B、非生产时间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D勤工时6、下列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A、工间操时间B

32、、上下班时间C、加班时间D育子女时间7、下列不包括在劳动保护措施项目名称表中的是()A、安全技术措施B 、个人防护用品C、宣传教育DD月初人数、文、缺、教、工业卫生技术措施8、按照工伤事故工作日损失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A 1-7 日 B 、 1-30 日C365日9、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效益的直接指标是(A、人均创利率B、工资利润率C、1-104 日D)、每面元产值中的工资含量、1-D 、净产值工资含量10、下列属于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的是()B 、C 、D、11、计算作业者实作工时时,属于“倒算法”计算的公式为()A、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

33、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B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C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D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12、劳动定额中的生产工人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是(13、2008年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货币工资)为3200元,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1.68%,则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实际工资水平约为()A 3574 元 B 、3200 元C、2865 元D、 2826元14、企业从业人员获取报酬的形式是()A、货币B、货币和实物C、证券D、工

34、资15、下列不属于在职培训的是()A、现场培训B 、脱产培训C、劳动后备培训D、继续教育16、如果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减少,职工平均人数不变,则平均人工成本()A、增加B 、减少 C 、不变 D、不能确定17、人工成本是围绕什么进行核算的?(A、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B 、企业的劳动投入C 、企业的生产经营D 、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值18、反映劳动争议严惩程度的指标是()A、每千职式劳动争议件数B件数的比重、C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件数D人数19、劳动争议件数与劳动争议处理件数的关系为(、某项争议件数占争议总、平均每件劳动争议涉及)期末未完结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

35、+本期申诉件数 +本期申诉件数 +本期申诉件数20、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 A、社会救助B 、社会优抚=本期处理件数=期末处理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末处理件数)C、社会保险+期初未完结件数 +期末未完结件数 +期末未完结件数 +期初未完结件数、社会福利21、一般的调查问卷应由四个要素组成,即题目、问卷具体内容、编号与()A、主题B、回答种类C、回答方式D、说明信或指导语22、统计台账登记统计资料的顺序是()A、工作流程B、管理层次C、原始记录D、时间23、从现象之间的联系来分析现象总变动的因素影响的分析方法,称为( )A、对比分析法B 、因素分析法C、平衡分析法D、动态分析法24、动态分析

36、一般需要对事物作连续较长时期的观察和分析,并采用的一系列分析指标和 方法是依据()A、时间数列B、平均发展速度C 、增长量D 、动态曲线图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 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未选均无分。25、市场竞争从表象上划分为()A、产品售后服务的竞争B、产品价格的竞争E、产品质量的竞争26、下列经济损失属于直接损失的有(A、事故造成的停产和减产损失 C事故罚款和赔偿费D救费用27、根据我国职业培训法规的规定,A就业前培训 B训28、人工成本一般包括(A保险福利费用C退休的退职人员的费用

37、 用29、企业劳动争议统计原则有( 劳动争议是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纠纷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主要是指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的争议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的有关劳动权利与义务问题的纠纷 劳动争议必须提出申诉C 、人才素质的竞争 D)B 、丧葬及抚恤费用、人身伤亡后支付的医疗费用职业培训分为(、转业培训少选或、产品包装的竞、现场抢、学徒培训)D、在岗培训、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生产资料费用E、转岗培、住房费ABCDE、30、企业社会保险统计指标包括 A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C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 疗保险统计31、原始记录的特点是( A记录时间的经常性C记录内容的综合性 体性3

38、2、编写统计分析报告,应注意主题明确,重点突出论点要准确,判断推理要符合逻辑注意提出办法和建议,不要侧重于全面总结 论述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试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有何含义? 计算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CE、33、34、四、劳动争议包括职工与职工之间发生的纠纷 ( )、集体福利统计、个人福利统计企业职工医、记录工作的群众性、记录内容的广泛性、记录项目的具、注意全面总结,、材料和观点要统不要侧重于分析问题20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 10分,共20分)2位小数;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指标总产值(万元)全部职工生产工人

39、基期20020001600(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35、某企业基期与报告期的总产值、生产工人人数与全部职工人数如下表:报告期100080005800问题:1. 分别计算基期、报告期的生产工人比重及其指数、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 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2. 分析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及生产工人占全员比重变动对凳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36、某企业工资等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指标计划实际增加额完成计划(%工资总额(千元)9001400平均人数(人)10001250平均工资(元)9001120增加值(千兀)11001500问题:1. 计算各项指标的增加额及完成计划率并氢计算结果填入表格

40、中的空白处;2. 运用相对检查分析法对该企业的经营效益与工资总额进行计算分析。五、综合计算分析题(本题 20分) (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37、某企业2007年12月份(31天)有分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 8小时,生产工 人月平均人数为800人,其它情况如下:项目缺勤工日停工工日非生产工日加班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合计900400320660280问题:1.计算该企业的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制度工日数;出勤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全部实际工日数。2. 分析计算该企业的时间(工日)利用情况的基本分析指标;3. 分析计算该企业的加班(工日)强度。(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

41、算步骤)2009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 2B 3C4C5C 6D 7B 8C9A 10D 11D 12A13C 14B15B 16B 17B 18D 19C20C 21D 22D 23B 24A二、多向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5ABE 26BCDE 27ABCDE 28ABCE 29BCD 30ACE 31ABDE32ACD三、论述题33、试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指标体系。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现象和过程,需用一些列的统计指标,从不同方向和层 面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这些有联系的统计指标群体形成 了企

42、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人力资源数量和素质统计(1分),数量方面包括静态和动态方面,素质方面包括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方面;2. 企业人力自语昂的生活日分配统计( 1 分),生活日主要分为工作日和 非工作日两部分;3. 劳动环境和劳动保护统计( 1 分),主要包括劳动环境统计,劳动保护 措施统计,工伤事故统计和职业病统计;4.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的统计( 1 分),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指标是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5. 劳动定额统计( 1 分),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产品工时消耗统计和 劳动定额统计构成企业劳动定额统计的基本内容;6. 劳动报酬统计

43、( 1 分),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无论是以货币 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其实质都是工资;7.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统计( 1 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想 求生存求发展,必须不断应用新技术与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 质量和档次;8. 企业人工成本统计( 1 分),企业人工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 组成部分。研究人工成本水平,分析影响人工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为 企业采取得力措施,不断降低人力费用提供依据,促进企业竞争能力的 进一步增强;9. 劳动关系的统计( 1 分),劳动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有利益就 有矛盾,劳动关系的统计研究劳动者参与情况和结果,分析评价劳动仲 裁

44、的作用10. 企业社会保险的统计( 1 分),企业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及其直系亲 属在遇到各种风险时能获得物质帮助,维持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 度。3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有何含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的 基本步骤有哪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它是指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在科学理论知道下,运用统计定量分析方法 对所研究的企业人力资源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的工作过程。( 2 分) 特点有:以人力资源统计数据为分析依据,要将数据与企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情 况相结合,不能离开实际而单纯就数论数。基本步骤包括:1. 确定分析题目,拟定分析提纲

45、( 2 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要 目的明确,有针对性,题目应该体现分析的目的;分析提纲的内容要包 括分析的目的和要求、所要研究的问题、分析所需用的资料及其来源、 所用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等。2. 搜集、整理、鉴别资料( 2 分)。在统计分析阶段要搜集、整理一些补 充材料;资料使用前要进行鉴别;运用资料进行分析时要对资料进行整 理3. 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2 分)。在掌握丰富资料的基础上,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矛盾,分析矛盾, 认识事务的规律性,进而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4. 写出分析报告( 2 分)。根据分析结果,写出有数字、有情况、有观点、 有

46、论据、有建议的统计分析报告,即使提供给有关部门和领导,作为其 了解情况、制定政策、编制计划和指导工作的依据。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5、1)基期生产工人的比重=1600/2000=80% (0.5分)报告期生产工人的比重 5800/8000=72.5%( 0.5分)生产工人在全部职工中的比重指数 =72.5%/80%=90.63%( 0.5分) 基期生产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200万/1600=1250元/人(0.5分) 报告期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10000000/5800=1724.14元/人(0.5 分)生产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指数 =1724.14/1250=1.38 ( 0.

47、5分) 基期全员劳动生产率=200万/2000=1000元/人(0.5分) 报告期全员劳动生产率=1000万/8000=1250元/人(0.5分) 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1250/1000=1.25( 0.5分)2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员劳动生产力提高了25% ( 0.5分)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 =(1724.14*72.5%)/( 1250*72.5%) =138%说明生产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了38% (138%-100%,使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绝对数提高了 343.75元/人(1724.14-1250)*72.5%。 总产量提高了 275万343.75*8000。( 2.5分)生产工人

48、占全部职工比重指数=90.63%说明生产工人的比重降低 了 9.37%,是报告期全员劳动生产力水平的绝对数比基期降低了93.75元/人 1250*( 72.5%-80%。总产量减少了 75 万元(8000*93.75 )。( 2.5 分)36、1)指标计划实际增加额完成计划(%)工资总额(千9001400500:155.56:元)10001250250125.00平均人数(人)9001120220124.44平均工资(元)11001500400136.36增加值(千元)表格中每个数字0.5分,工资总额的增加额=1400-900=500 (千元)(0.5分),完成计划=1400*900=156%

49、(0.5 分)平均人数的增加=1250-1000=250人(0.5分),完成计划=1250*1000=125% (0.5 分平均工资增加额=1120-900=220元(0.5分),完成计划=1120/900=124%(0.5 分增加值增加额=1500-1100=400 (千元)(0.5分),完成计划=1500/1100=136% (0.5 分)2)员工工资的可变组成指数为124%表明员工工资提高了 24%员工人数 增加了 250人,增加值增加了 400千元。(0.5分)计划百元工资的增加值=计划生产的增加值/计划支付工资总额(百元)=1100000/9000=122.22。( 0.5 分)实际

50、百元工资的增加值=实际生产的增加值/实际支付工资总额(百元)=1500000/14000=107.14。( 0.5 分)可见,实际每百元的工资增加值比计划的减少了15.08 (107.14-122.22 )。( 0.5 分)工资总额疾患相对完成程度 =1400/ (900*136.36%)=114.08%(900*1.3636=1227.24 )工资总额相对超支绝对额 =1400-1227.24=127.76 元 工资总额相对超支率 =127.76/1227.24=14.08%1. 综合计算分析题( 20 分)37 、1)日历工日数 =日历天数 *每天人数 =31*800=24800工日( 2

51、 分) 公假工日数 =工日天数 *每天人数 =8*800=6400工日( 2 分) 制度工作工日数 =制度工作工日数 *每天人数 =23*800=18400工日( 2 分) 出勤工日=制度工作工日数 -缺勤工日数=18400-900=17500工日( 2 分)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 =出勤工日 -停工工日 +停工被利用工日 -非生产 工日=17500-400+280-320=17060工日( 2 分)全部实际工作工日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 +加班加点工日 =17060+660=17720工日( 2 分)2 )企业时间利用情况包括: 出勤率=出勤工日/制度工作工日 =17500/18400=95.11%(2分) 出勤时间利用率 =制度内时间工作工日 / 出勤工日 =17060/17500=97.49% (2 分)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 / 制度工作工日=17060/18400=92.72%(2 分)2. 加班强度 =加班工日 /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 =660/17060=3.87%(2 分)2009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及答案(课程代码840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