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九下桃花源记word导学案_第1页
沪教版语文九下桃花源记word导学案_第2页
沪教版语文九下桃花源记word导学案_第3页
沪教版语文九下桃花源记word导学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桃花源记导学案年级:初二科目:语文执笔:李化亮审核:备课时间: 2006 年 10 月 27 日上课时间: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掌握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部分文言常用词语。2、掌握故事情节,了解创作方法,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3、学习记叙的详略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学习时间: 3 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任务: 朗读课文,掌握古今词义的变化, 积累词语,掌握故事情节。第二课时主要任务:了解方法,理解作者寄托的感情,详略的写法。第三课时主要任务:背

2、诵课文,巩固练习。第一课时授课过程 :课前导学:1、查词典,掌握成语世外桃源的含义。2、查资料,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事迹。3、预习时至少读课文5 遍,而且必须是朗诵,不能默读。一、检查预习的情况。1、写出成语“世外桃源”的含义。2、交流查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3、指定学生分段读课文,要求认真欣赏并作出适当的朗读评价。(包括背景)二、自主学习1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在下面:2、一词多义:复前行()不复出焉()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便舍船()屋舍俨然()寻向所志()寻病终()处处志之()寻向所志()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3 、一义多词: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缘溪行便扶向路便要还家延至其

3、家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三、合作探究学习1 、学生参照注释,逐字逐句精读,尽量自己读通。确有疑难,小组中探讨解决,不能解决的向老师提问。2 、掌握下面的古今异义词:芳草鲜美:古义:今义: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阡陌交通古义:今义: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来此绝境古义:今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遂与外人间隔古义:今义:见太守 ,说如此古义:今义:屋舍俨然古义:今义:缘溪行古义:今义:3、找出出自本文的七个成语,写在下面:4、理清课文的结构线索:(

4、 1)本文以什么作为叙事线索?( 2)本文主要记叙的是什么内容?( 3)写出渔人的行踪:四、课堂小结: 桃花源实在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如果你也是在无意中进入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你会怎么样呢?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五、课堂检测: 1、用“ /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后遂无问津者2、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朝。文章虚构了一个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3、桃花源记以为线索,按照桃源,桃源,桃源的顺序叙述了渔人的,层次清晰。六、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授课过程一 、预习导航1、辩明字音垂髫()发髻()俨然()阡陌()()

5、诣太守()两鬓()邑人()豁然()遂()骥()郡下()、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4)欣然规往:二、自主学习1 、将“渔人”、“村人”两词准确的填入文中括号内。()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

6、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三、用采访的形式熟悉课文内容,深化理解。由学生设计采访提案, 讨论想提出的问题。 课堂模拟采访现场, 受访者与采访者均可由学生扮演。采访一、对象:桃源人1、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吗?2、请问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3、你能对我们观众朋友说说你们桃花源居民的风俗习惯吗?4、在节目的最后,请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点或你们的感受。5. 有一个渔人无意中来到这里,能说说你们见到他当时的感受吗?6. 他回去的时候你们对他有什么希望没有?7. 如果你知道他出去后就直接去报

7、告太守, 让太守派人来, 你们有什么想法?还会让他回去吗?以下为观众自由提问时间。采访二、 对象: 武陵渔人 .你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见到桃花源时,你有什么感受? .桃源人给你什么印象? .你有没有想过就留在桃花源不出来了? .你对太守说这件事是出于什么想法呢?(甚至不是县令) .怎么后来就再也没有人问起这件事了,你觉得是为什么呢?以下为观众自由提问时间。采访三、对象:陶渊明(设计目的: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 . 写这样一篇文章,您是出于什么动机呢?据我所知,您所处的时代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真有这么一个桃花源吗?. 为什么安排渔人去报官?. 为什么把桃花源设计成找

8、不到了呢?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照应开头;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没有。增强神秘色彩。(渔人不守信用的惩罚 )以下为观众自由提问时间。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最球, 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 ;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神州大地,山川锦绣,人民富足,陶

9、渊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五、教(学)后记:第三课时授课过程:一、背诵课文阶段指导背诵:首先要理清渔人的行踪,请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渔人的行踪,然后再进行背诵。二、巩固练习1、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回答问题。( 1) 用语段中原句回答A 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B 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C 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D “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E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2)从这两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写下来。(3)村人皆叹惋的原因是()A为渔人费了很大周折才到这里而叹惋。B 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

10、而叹惋。C 为外界的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 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4)这两段中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 ()()()()(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意思是什么?(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 7)从这两段中找出两个成语:2、课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的句子是:,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3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响应的成语,并用成语造句。( 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成语:造句:( 2)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造

11、句:4、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5、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诣太守,说如此。 ”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7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着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4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8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这种社会理想, 你有什么看法?三、 课外延伸1、读桃花源诗体会其中的感情桃花源诗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

12、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2、五柳先生传(节选)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 固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

13、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注 会意:体会文中的要旨。造:往,到。吝情:隐瞒真情。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教(学)后记:美文阅读轻点关门(1)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 门外站着一对夫妻。 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 哦,原来是邻居啊! 赶紧往屋里让。(2)李先生连忙摆手: “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请你们帮忙。 ” 我说:“千万

14、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 “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 ”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3)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 “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 ” 听完后,我心里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4)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我发现我们单元的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的时不时“咣

15、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有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和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5)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这些年大家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5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 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 想必是叩头

16、叩的。(6)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 不起啊。”生活就是这样,。1、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1)第一次:。( 2)第二次:。2 、文章第( 2)段画线句子表现了李先生的什么心情?3、文章第( 3)段中“我心里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4、李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的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把第( 6)段画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生活就是这样,。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 至 6 题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 节选 ) 杨振宁 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 “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

17、名词,在报上经常可以看到。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这 甲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 我个人有深深的感受。 因为我是在中国出生、 成长,念完了中学、 大学,还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之后才到美国去的; 博士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然后做研究、教书,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 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 不一样的,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这 乙 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 我认为,这两种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我觉

18、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30% 40的学生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了他自由, 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 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 可是亚洲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后面 30 40的学生有益处。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可以成才, 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学生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有亲身的体验。记得我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念研究院,两三天后就看见很多同学都非常聪明,随便讲什么题目好像都知道, 当时我觉得美国的学生很厉害。 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因为他们对名词知道得很多, 可是如果你连问他三个问题, 他就回答不上来了。 所以到了考试的时候, 我们的分数比他们的高得多。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究竟哪一种教育哲学比较好呢 ?或者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着重哪一种教育哲学 ?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美国的学生,那就要鼓励他多进行一些有规则的训练; 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6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