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_第1页
汽车构造(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_第2页
汽车构造(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_第3页
汽车构造(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_第4页
汽车构造(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汽汽 车车 构构 造造 机机 电电 工工 程程 学学 院院机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汽汽 车车 构构 造造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 汽汽 车车 构构 造造机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第一章第一章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第二章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第三章第三章 配气机构配气机构第四章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汽油机供给系统第五章第五章 柴油机供给系统柴油机供给系统第六章第六章 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控制系统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控制系统第七章第七章 车用发动机的增压系统车用发动机的增压系统第八章第八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第九章第九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润滑系统第十章

2、第十章 发动机点火系统发动机点火系统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发动机起动系统发动机起动系统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新型车用发动机新型车用发动机第一篇第一篇 汽车发动机汽车发动机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l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l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l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l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l化油器类型化油器类型l汽油供给装置汽油供给装置l汽油喷射系统汽油喷射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l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l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简单化油器与可燃

3、混合气的形成l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l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l化油器类型化油器类型l汽油供给装置汽油供给装置l汽油喷射系统汽油喷射系统一、一、功用功用 根据发动机不同情况的要求,配制一根据发动机不同情况的要求,配制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最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最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二、二、组成组成 1.1.燃油供给装置:燃油供给装置: 汽油箱汽油箱、汽油泵汽油泵、汽油滤清器汽油滤清器、油管。、油管。 2.2.空气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 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 3.3.可燃混合

4、气形成装置: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 化油器化油器。 4.4.废气排出装置:废气排出装置: 排气管道、排气管道、排气消音器排气消音器,三元崔化转三元崔化转换器换器。 油路油路:汽油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汽油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油管、化油器。器、油管、化油器。 气路气路:空气滤清器、化油器。:空气滤清器、化油器。第一节 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三、三、汽油汽油 使用性能指标:使用性能指标: 1.1.蒸发性蒸发性:影响混合气的形成质量。:影响混合气的形成质量。 用馏程表示:用馏程表示:10%10%蒸发温度、蒸发温度、50%50%蒸发蒸发温度和温度和90%90%蒸发温度

5、。蒸发温度。 2.2.热值热值:1kg1kg燃料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燃料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量。 3.3.抗爆性抗爆性:指汽油在发动机气缸中燃:指汽油在发动机气缸中燃烧时,避免产生爆燃的能力。汽油抗爆性烧时,避免产生爆燃的能力。汽油抗爆性的好坏程度一般用辛烷值表示。的好坏程度一般用辛烷值表示。第一节 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l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l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l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l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l化油器

6、类型化油器类型l汽油供给装置汽油供给装置l汽油喷射系统汽油喷射系统一、一、简单化油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简单化油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汽油和空气的自动计量、雾化、混合汽油和空气的自动计量、雾化、混合装置。装置。 喉管喉管:提高空气流速。:提高空气流速。 浮子室浮子室:控制油面高度。:控制油面高度。 量孔量孔:控制汽油的流量。:控制汽油的流量。 喷管喷管:喷出汽油。:喷出汽油。 节气门节气门:用以改变进入发动机气缸内:用以改变进入发动机气缸内的混合气量。的混合气量。第二节 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简单化油器的特性曲线简单化油器的特性曲线二、二、简单化油器的特性曲线简单化油

7、器的特性曲线 在转速不变时,简单化油器所供给的在转速不变时,简单化油器所供给的可燃混合气浓度随节气门开度(或喉管真可燃混合气浓度随节气门开度(或喉管真空度空度P Ph h) 变化的规律,称为简单化油器的变化的规律,称为简单化油器的特性。特性。 试验证明:可燃混合气浓度随节气门试验证明:可燃混合气浓度随节气门开度的加大,由稀变浓。开度的加大,由稀变浓。第二节 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l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l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l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

8、油机性能的关系l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l化油器类型化油器类型l汽油供给装置汽油供给装置l汽油喷射系统汽油喷射系统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可燃混合气的成分可燃混合气的成分: 用用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a表示。表示。 燃烧燃烧1kg燃料所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燃料所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a完全燃烧完全燃烧1kg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 a1 1 ,稀混合气;稀混合气; a1 1.111.11,过稀混合气,过稀混合气, a a0.880.88,过浓混合气过浓混合气, , 过稀过浓过稀过浓P Pe e,b be e。 4. 4.a

9、a=1.4=1.4为火焰传播下限。为火焰传播下限。 5. 5.a a=0.4=0.4为火焰传播上限。为火焰传播上限。 第三节 可燃混合器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在节气门全开条件下:在节气门全开条件下: 当当a a=0.85=0.850.950.95时时,发动机,发动机可得到可得到较大的功率较大的功率; 当当a a=1.05=1.051.151.15时时,发动机,发动机可得到可得到较好的燃料经济性较好的燃料经济性; 当当a a在在0.850.851.151.15范围内范围内,动力性和动力性和经济性都比较好经

10、济性都比较好。二、二、汽油机各种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份的汽油机各种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份的要求要求 1.1.汽车用汽油机工作特点汽车用汽油机工作特点 1 1)工况变化范围大工况变化范围大,负荷可从,负荷可从0-0-100%100%,转速从最低稳定转速最高转速,转速从最低稳定转速最高转速,有时工况变化非常迅速。有时工况变化非常迅速。 2 2)在汽车行驶的)在汽车行驶的大部分时间大部分时间内,内,发动发动机是在中等负荷下工作机是在中等负荷下工作的,轿车:的,轿车:40%40%60%60%;货车:;货车:70%70%80%80%。 第三节 可燃混合器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2.2.

11、各种工况时混合气成分的要求各种工况时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冷起动冷起动 温度低,转速极低,进入气缸的混合气中汽温度低,转速极低,进入气缸的混合气中汽油蒸气太少,混合气过稀。油蒸气太少,混合气过稀。 要求供给很浓的混合气(要求供给很浓的混合气(aa0.2-0.60.2-0.6)。 怠速怠速 转速很低,节气门接近关闭,吸入气缸的混转速很低,节气门接近关闭,吸入气缸的混合气量很少。残余废气量相对多,燃烧速度减慢合气量很少。残余废气量相对多,燃烧速度减慢甚至熄火。甚至熄火。 要求供给浓混合气(要求供给浓混合气(aa0.6-0.80.6-0.8)。 小负荷小负荷 节气门开度节气门开度2525以内,进入气缸的

12、混合气量以内,进入气缸的混合气量增多,汽油雾化、蒸发条件有所改善,残余废气增多,汽油雾化、蒸发条件有所改善,残余废气对混合气的稀释作用相对减弱。对混合气的稀释作用相对减弱。 为保证工作稳定性,仍提供浓混合气为保证工作稳定性,仍提供浓混合气(a a 0.7-0.90.7-0.9)。)。 第三节 可燃混合器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中负荷中负荷 汽车发动机大部分时间在中负荷工作。节气汽车发动机大部分时间在中负荷工作。节气门开度门开度25 25 8585。 提供经济混合气(提供经济混合气(aa1.05 1.151.05 1.15),),保保证较好的燃油经济性。证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13、。 大负荷、全负荷大负荷、全负荷 节气门接近全开或全开,汽车加速或克服较节气门接近全开或全开,汽车加速或克服较大外力,要求发动机发出最大功率。大外力,要求发动机发出最大功率。 提供功率混合气(提供功率混合气(aa0.85-0.950.85-0.95)。)。 加速加速 急加速猛踩节气门时,空气流量迅速增大,急加速猛踩节气门时,空气流量迅速增大,汽油因密度大,其流量增大要滞后一段时间。要汽油因密度大,其流量增大要滞后一段时间。要保证汽油量随空气量能迅速增大。保证汽油量随空气量能迅速增大。 第三节 可燃混合器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理想化油器特性理想化油器特性: 在一定转速下

14、,发动机所要求的混合在一定转速下,发动机所要求的混合气浓度随负荷变化的规律。气浓度随负荷变化的规律。 在小负荷和中负荷工况下,随负荷的在小负荷和中负荷工况下,随负荷的增加混合气成分由浓变稀。进入大负荷范增加混合气成分由浓变稀。进入大负荷范围直到全负荷工况下,混合气由稀变浓。围直到全负荷工况下,混合气由稀变浓。 第三节 可燃混合器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l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l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l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l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化

15、油器的各工作系统l化油器类型化油器类型l汽油供给装置汽油供给装置l汽油喷射系统汽油喷射系统典型化油器包括:典型化油器包括:主供油系统主供油系统怠速系统怠速系统加浓系统加浓系统加速系统加速系统起动系统起动系统 第四节 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一、一、主供油系统主供油系统 功能功能: : 提供提供常用工况常用工况( (除怠速和极小负荷除怠速和极小负荷) )使使用的可燃混合气用的可燃混合气aa 1.05 1.05-1.15-1.15。 空气量孔空气量孔: 引入少量空气,适当降低吸油真空引入少量空气,适当降低吸油真空度,抑制汽油流量增长率,度,抑制汽油流量增长率,使混合气的使混合气的

16、规律变为由浓变稀规律变为由浓变稀,以符合理想化油器,以符合理想化油器特性的要求。特性的要求。 燃油中渗入少量空气,喷出的油液燃油中渗入少量空气,喷出的油液呈呈泡沫状泡沫状,有助于燃油的雾化和蒸发有助于燃油的雾化和蒸发 。 第四节 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二、二、怠速系统怠速系统 功能功能: 在发动机在发动机怠速工况怠速工况下供给下供给浓混合气浓混合气以以维持怠速稳定性。使发动机从怠速工况圆维持怠速稳定性。使发动机从怠速工况圆滑过渡到小负荷工况而不致造成混合气突滑过渡到小负荷工况而不致造成混合气突然过稀,使发动机熄火。然过稀,使发动机熄火。 特点:特点: 怠速主喷口怠速主喷口:

17、 与主喷口并联。与主喷口并联。 怠速空气量孔怠速空气量孔: 功能与主空气量孔相同;还可防止虹功能与主空气量孔相同;还可防止虹吸作用。吸作用。 怠速过渡孔怠速过渡孔: 工况变化时,混合气浓度圆滑过渡。工况变化时,混合气浓度圆滑过渡。 第四节 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三、三、加浓系统加浓系统 机械加浓机械加浓: : 只有在只有在节气门开度达到节气门开度达到8080-85%-85%(大负(大负荷),推杆才顶开加浓阀。于是汽油便从荷),推杆才顶开加浓阀。于是汽油便从浮子室经加浓阀和加浓量孔流入主喷管,浮子室经加浓阀和加浓量孔流入主喷管,与从主量孔来的汽油汇合,一起由主喷管与从主量孔来

18、的汽油汇合,一起由主喷管喷出。使汽油的供给量增加,使混合气加喷出。使汽油的供给量增加,使混合气加浓浓( (aa 0.85 0.85-0.95-0.95) )。 第四节 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真空加浓真空加浓: 起作用取决于节气门之后的真空度。起作用取决于节气门之后的真空度。真空度较大时,加浓柱塞两端压力差克真空度较大时,加浓柱塞两端压力差克服弹簧力,使柱塞位于加浓气缸上部。服弹簧力,使柱塞位于加浓气缸上部。 大负荷大负荷(节气门大开度)和(节气门大开度)和小负荷小负荷(节气门小开度)(节气门小开度)低转速时低转速时,节气门之,节气门之后真空度较大,后真空度较大,真空加浓起

19、作用真空加浓起作用。 第四节 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四、四、加速系统加速系统 功能功能: 在在节气门突然开大节气门突然开大(加速)(加速)时时,及时,及时将一定量的额外燃油一次性地喷入喉管将一定量的额外燃油一次性地喷入喉管,使混合气临时加浓,以适应发动机加速的使混合气临时加浓,以适应发动机加速的需要。需要。 作用过程作用过程: 当节气门迅速开大时,由于活塞下移当节气门迅速开大时,由于活塞下移很快,泵腔油压迅速增大,使进油阀紧很快,泵腔油压迅速增大,使进油阀紧闭,同时顶开出油阀,泵腔内所存储的汽闭,同时顶开出油阀,泵腔内所存储的汽油便从加速量孔喷入喉管内,加浓混合油便从加速量

20、孔喷入喉管内,加浓混合气。气。 第四节 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五、五、起动系统起动系统 功能功能: 冷起动时冷起动时,在化油器内形成极浓的混,在化油器内形成极浓的混合气(合气(a=0.2-0.6a=0.2-0.6),),使进入气缸的混使进入气缸的混合气中油足够多,保证发动机能够顺利起合气中油足够多,保证发动机能够顺利起动。动。 工作特点工作特点: 起动时,阻风门关闭,节气门小开起动时,阻风门关闭,节气门小开度;通过阻风门边缘的缝隙流入的空气度;通过阻风门边缘的缝隙流入的空气量很少,在阻风门后方产生极大真空度。量很少,在阻风门后方产生极大真空度。主供油系统和怠速系统同时起作用

21、。真空主供油系统和怠速系统同时起作用。真空度大到一定程度时,自动阀打开,进入部度大到一定程度时,自动阀打开,进入部分空气,以免混合气过浓。分空气,以免混合气过浓。 第四节 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l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l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l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l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l化油器类型化油器类型l汽油供给装置汽油供给装置l汽油喷射系统汽油喷射系统一、一、化油器的分类化油器的分类 根据喉管处空气流动方向:根据喉管处空气

22、流动方向: 上吸式,应用较少。上吸式,应用较少。 下吸式,应用最广。下吸式,应用最广。 平吸式,多用于摩托车。平吸式,多用于摩托车。 根据重叠的喉管数目:根据重叠的喉管数目: 单喉管单喉管 多种喉管(双重、三重)多种喉管(双重、三重) 根据空气管腔:根据空气管腔: 单腔单腔 双腔并动:双腔并动: 双腔分动:双腔分动: 四腔分动:四腔分动: 第五节 化油器类型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二、二、化油器的操纵化油器的操纵 第五节 化油器类型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l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l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l可

23、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l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l化油器类型化油器类型l汽油供给装置汽油供给装置l汽油喷射系统汽油喷射系统一、一、汽油箱汽油箱 油箱油箱储备里程储备里程: 200-600: 200-600kmkm。普通汽车普通汽车一个油箱,越野车两个油箱。一个油箱,越野车两个油箱。 密封密封: :加油口盖上有加油口盖上有空气阀空气阀和和蒸气阀蒸气阀。 油面指示表传感器、出油开关和放油油面指示表传感器、出油开关和放油螺塞。螺塞。 第六节 汽油供给装置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二、二、汽油滤清器汽油滤清器 除去汽油中的除去汽油中的杂质杂质和和水分水

24、分。 滤芯类型滤芯类型:纸质滤芯纸质滤芯、金属片缝隙、金属片缝隙式、多孔陶瓷滤芯。式、多孔陶瓷滤芯。 纸质滤芯,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纸质滤芯,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采用最多。便,采用最多。 第六节 汽油供给装置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三、三、汽油泵汽油泵 功用功用:将汽油从油箱吸出,经管路和:将汽油从油箱吸出,经管路和汽油滤清器,然后泵入化油器浮子室,保汽油滤清器,然后泵入化油器浮子室,保证连续不断地供油。证连续不断地供油。 自动调节泵油量自动调节泵油量:浮子室、泵膜弹簧。:浮子室、泵膜弹簧。 第六节 汽油供给装置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l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

25、料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l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l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l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l化油器类型化油器类型l汽油供给装置汽油供给装置l汽油喷射系统汽油喷射系统 汽油喷射系统特点汽油喷射系统特点: : 优点优点: : (1 1)进气管道中没有狭窄的喉管,气)进气管道中没有狭窄的喉管,气流阻力小,流阻力小,充气性能好充气性能好,输出功率较大,输出功率较大; (2 2)混合气的分配均匀性较好混合气的分配均匀性较好; 第七节 汽油喷射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3 3)按工况而配制最佳的混合气

26、成分按工况而配制最佳的混合气成分; ; (4 4)具有良好的加速等过渡性能具有良好的加速等过渡性能; (5 5)降低油耗和排放降低油耗和排放。 发动机发动机功率可提高功率可提高5%5%10%10%; 油耗降低油耗降低5%5%10%10%; 有害废气减少有害废气减少15%15%20%20%。 缺点缺点: 系统复杂、成本高、维修较难,系统复杂、成本高、维修较难,对对燃油的洁净度要求较高燃油的洁净度要求较高。 第七节 汽油喷射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汽油喷射系统分类汽油喷射系统分类: (1 1)喷油位置:)喷油位置:进气道喷射进气道喷射、节气门节气门体喷射体喷射、缸内喷射缸内喷射(GDIGDI

27、)。)。 (2 2)喷油器数量:喷油器数量:多点喷射多点喷射(MPIMPI)、)、 单点喷射单点喷射(SPISPI)。)。 (3 3)喷射控制装置的形式:喷射控制装置的形式:机械控制机械控制式式、电子控制式电子控制式、机电混合控制式机电混合控制式。 (4 4)按喷油方式分:)按喷油方式分:连续喷射连续喷射、间歇间歇喷射喷射。 第七节 汽油喷射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汽油喷射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汽油喷射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 根据安装在发动机上的根据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各种传感器检各种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各种状态,经电脑的判断、计测发动机的各种状态,经电脑的判断、计算精确控制喷油器的喷油量算精确控制

28、喷油器的喷油量,使发动机在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均能获得合适浓度的可燃混不同工况下,均能获得合适浓度的可燃混合气合气。 组成组成:燃油供给、空气供给、电路控:燃油供给、空气供给、电路控制制 。 第七节 汽油喷射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一、一、L L型多点汽油喷射系统型多点汽油喷射系统 特点特点: 采用采用空气流量传感器,以空气流量为空气流量传感器,以空气流量为控制基础控制基础; 以空气流量与发动机转速以空气流量与发动机转速作为作为控制基控制基本喷油量的因素本喷油量的因素; 接受接受节气门位置、冷却液温度、空气节气门位置、冷却液温度、空气温度温度等传感器检测的表征发动机运行工况等传感器检测的

29、表征发动机运行工况的信号作为的信号作为喷油量的校正喷油量的校正,以提高发动机,以提高发动机的控制性能;的控制性能; 利用利用节气门开关节气门开关提供提供负荷范围信息负荷范围信息; 阻流板式阻流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负荷空气流量传感器负荷信息、信息、加速加速和和减速减速信息;信息; 冷起动喷油器冷起动喷油器和温度开关实现和温度开关实现冷起动冷起动加浓加浓; 辅助辅助空气阀空气阀以旁通方式提供以旁通方式提供怠速空怠速空气气; 设有设有氧传感器氧传感器闭环控制。闭环控制。 第七节 汽油喷射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 .燃油供给燃油供给: 1 1)汽油箱;)汽油箱; 2 2)汽油滤清器;)汽油滤清器; 3 3)电动汽油泵电动汽油泵; 4 4)喷油器喷油器; 5 5)燃油分配管;)燃油分配管; 6 6)压力调节器压力调节器; 7 7)冷起动喷嘴。)冷起动喷嘴。 第七节 汽油喷射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2.2.空气供给空气供给: 空气流量计空气流量计; 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 第七节 汽油喷射系统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3 3)电路控制电路控制: 电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