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酶化学_第1页
第六章酶化学_第2页
第六章酶化学_第3页
第六章酶化学_第4页
第六章酶化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第一部分酶化学 酶的概述酶的概述 酶的作用机制酶的作用机制 酶促动力学酶促动力学 酶的应用及发展酶的应用及发展一、酶催化作用的特点一、酶催化作用的特点二、酶的化学本质及组成二、酶的化学本质及组成三、酶的命名与分类三、酶的命名与分类四、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四、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生物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生物反应功能的蛋白质大分子及核酸。反应功能的蛋白质大分子及核酸。 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相比,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相比,其共性有其共性有:1、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2、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3、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降

2、低反应的活化能:l活化能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l分子由常态转变为活化状态所需的能量。在一分子由常态转变为活化状态所需的能量。在一定温度下定温度下1mol 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自由能。l通常要高出非生物催化剂催化活性的通常要高出非生物催化剂催化活性的1061013倍。倍。2h2o22h2o + o21mol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 5106molh2o21molfe+2 610-4molh2o2l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一种或或一类一类十分相似的反应。十分相似的反应。l底物(底物(substrate ,s):酶作用的物质:酶作

3、用的物质。l绝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只作用:只作用一种一种底物。底物。l相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作用于:作用于一类一类底物。底物。 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底物,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种底物,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并催化某种类型的反应。这种质,并催化某种类型的反应。这种特性称为酶的专一性,又叫做酶的特性称为酶的专一性,又叫做酶的特异性或选择性。特异性或选择性。酶作用的酶作用的专一性专一性结构专一性结构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族(基团)专一性族(基团)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族族(基团)(基团)专一性:可作用于一类或一些结构很相似专一性:可作用于

4、一类或一些结构很相似的底物。的底物。rcoo- +r oh + h+酯酶酯酶:rcor + h2oooch2ohohohoh15-葡萄糖葡萄糖苷酶苷酶o r+h2ooch2ohohohohoh15+ roh绝对专一性:只能作用于某一底物。绝对专一性:只能作用于某一底物。脲酶脲酶:h2ncnh2 + h2oo2nh3 + co2胰蛋白酶的基团专一性胰蛋白酶的基团专一性消化道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l酶只能催化一种立体异构体发生某种化酶只能催化一种立体异构体发生某种化学反应,而对另一种立体异构体则无作学反应,而对另一种立体异构体则无作用。用。l凡使凡使pr变性的因素都可使酶破坏变性的因素都可使酶破坏,l

5、酶在温和条件下作用。酶在温和条件下作用。 (四)(四)l如:抑制剂、反馈抑制、酶原激活、激如:抑制剂、反馈抑制、酶原激活、激 素等。素等。(五)、有些酶的活性与辅酶、辅基五)、有些酶的活性与辅酶、辅基 及金属离子有关。除去,酶失活。及金属离子有关。除去,酶失活。1、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元素组成与分子量元素组成与分子量 化学结构与空间结构;化学结构与空间结构;理化性质理化性质:两性性质;胶体性质;两性性质;胶体性质;变性失活;可被蛋白酶分解;结晶;测序。变性失活;可被蛋白酶分解;结晶;测序。2、某些某些rna具有催化活性具有催化活性,将本质为将本质为rna 的酶称的酶称核酶(核酶(

6、ribozymes)。(一)酶的命名一)酶的命名酶的命名有两种方法:系统名、惯用名酶的命名有两种方法:系统名、惯用名惯用名:命名原则惯用名:命名原则根据酶催化反应的性质来命名。根据酶催化反应的性质来命名。如催化水解反应的酶如催化水解反应的酶-水解酶水解酶 催化氧化反应的酶催化氧化反应的酶-氧化酶或脱氢酶氧化酶或脱氢酶 催化转移氨基的酶催化转移氨基的酶-转氨酶转氨酶根据被作用的底物兼顾反应的性质来命名。根据被作用的底物兼顾反应的性质来命名。根据酶的来源命名。如细菌淀粉酶、胃蛋白酶。根据酶的来源命名。如细菌淀粉酶、胃蛋白酶。系统名系统名: 根据酶催化反应的类型分为六大类:分别用根据酶催化反应的类型

7、分为六大类:分别用1,2,3,4,5,6编号编号1、氧化还原酶类、氧化还原酶类 2、转移酶类、转移酶类 3、水解酶类、水解酶类 4、裂分酶类、裂分酶类 5、异、异构酶类构酶类 6、合成酶类、合成酶类 根据底物的性质和反应键的性质,每一类又可分为若干亚类及根据底物的性质和反应键的性质,每一类又可分为若干亚类及次亚类。仍然用次亚类。仍然用1,2,3,编号。编号。 在次亚类中编号。在次亚类中编号。: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 ec 1. 1. 1. 27ec(enzyme commision)第1大类,氧化还原酶第1亚类,氧化基团choh第1亚亚类,h受体为nad+该酶在亚亚类中的流水编号 每个酶有两个名

8、称每个酶有两个名称:系统名、惯用名系统名、惯用名l惯用名惯用名:简单、便于使用;:简单、便于使用;l系统名系统名:明确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明确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 反应的性质。反应的性质。(1)、单纯酶)、单纯酶(简单蛋白质):(简单蛋白质): 其活性仅取决于其蛋白质结构。其活性仅取决于其蛋白质结构。 如:蛋白酶、淀粉酶等。如:蛋白酶、淀粉酶等。 辅因子辅因子(cofacter):热稳定的非蛋白小分子。热稳定的非蛋白小分子。l按分子组成:按分子组成: 金属离子金属离子:mg2+、mn2+ 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nad + 、nadp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烟酰胺腺嘌呤

9、二核苷酸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辅酶辅酶(coenzyme): 结合较结合较松松,可透析去除可透析去除; 辅基辅基(prosthetic grup): 结合较结合较紧紧,透析不易除去透析不易除去。酶蛋白酶蛋白负责专一性;负责专一性;辅因子辅因子负责电子、原子或基团转移。负责电子、原子或基团转移。 同一辅因子可与多种不同酶蛋白结同一辅因子可与多种不同酶蛋白结合,显示不同催化活性。合,显示不同催化活性。(1)、单体酶:)、单体酶:一条肽链构成。一条肽链构成。(2)、寡聚酶:)、寡聚酶:几条到多条肽链(相同或不同)几条到多条肽链(相同或不同) 组成。组成。(3)、多酶体系:)、多酶体系:几种酶彼

10、此嵌合的复合体,几种酶彼此嵌合的复合体, 有利于一系列反应连续进行。有利于一系列反应连续进行。 l (enzyme commision) (1) 、氧化还原酶、氧化还原酶 (2)、转移酶)、转移酶 (3)、水解酶)、水解酶 (4)、裂解酶)、裂解酶 (5)、异构酶)、异构酶 (6)、合成酶)、合成酶ec 为为 enzyme commision 酶学委员会缩写酶学委员会缩写 (一)酶的分类(一)酶的分类1. 氧化还原酶类氧化还原酶类:主要是催化氢的转移或电子传递的氧化主要是催化氢的转移或电子传递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反应。ah2 + b(o2)供氢体供氢体 受氢体受氢体a + bh2(h2o2,h

11、2o)根据受氢体的性质,氧化还原酶类可分为:根据受氢体的性质,氧化还原酶类可分为:(1)脱氢酶类)脱氢酶类:催化直接从底物上脱氢的反应。:催化直接从底物上脱氢的反应。ah2 +ba +bh2(需辅酶需辅酶或辅酶或辅酶)(2)氧化酶类)氧化酶类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h2o2:ah2 + o2a + h2o2(需需fad或或fmn)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h2o:2ah2 + o22a + 2h2o(3)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roo + h2o2ro + h2o + o2(其它)(其它) (4)加氧酶(双加氧酶和单加氧酶)加氧酶(双加氧酶和单加氧酶)o2

12、+ohohc=oc=oohoh(顺,顺顺,顺-已二烯二酸)已二烯二酸)2. 转移酶类转移酶类:催化化合物中某些基团的转移。:催化化合物中某些基团的转移。ax + ba +bx根据根据x分成分成8个亚类:转移碳基、酮基或醛基、酰基、糖基、个亚类:转移碳基、酮基或醛基、酰基、糖基、烃基、含氮基、烃基、含氮基、含磷基(激酶含磷基(激酶)和含硫基的酶。和含硫基的酶。 已糖激酶已糖激酶 葡萄糖葡萄糖 + atp - 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 adp mg+3. 水解酶类水解酶类:催化加水分解作用。催化加水分解作用。 ab + h2o aoh + bh4. 裂解酶类裂解酶类:催化非水解性地除去基团而形成

13、双键的反应催化非水解性地除去基团而形成双键的反应或逆反应。或逆反应。ch3c=ocoohcc键ch3c=oh+ co2 (脱羧酶、醛缩酶)co键ch2coohhochcoohhccoohhoocch+ h2o(脱水酶)(脱水酶)cn键coohchnh2ch2coohcoohchhccooh+ nh3(脱氨酶)(脱氨酶)5. 异构酶异构酶:催化催化 各种异构体之间的互变。各种异构体之间的互变。ab常见的有消旋和变旋、醛酮异构、顺反异构和变位酶类常见的有消旋和变旋、醛酮异构、顺反异构和变位酶类。6. 合成酶类合成酶类:催化有催化有atp参加的合成反应参加的合成反应。a + b + atpab +

14、adp +pi(一)(一)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概念:概念:活性中心:活性中心:酶分子中能同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酶分子中能同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空间部位。的空间部位。羧肽酶的活性中心羧肽酶的活性中心l实验:实验:酶蛋白经酶蛋白经水解切去部分肽水解切去部分肽链后,残留部分链后,残留部分仍有活性。仍有活性。l说明:说明:参与催化参与催化反应的只是其中反应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即一小部分,即活活性中心。性中心。活性中心即酶分子活性中心即酶分子中在三维结构上中在三维结构上相互靠近的几个相互靠近的几个aa残基或其上的残基或其上的某些基团。某些基团。活性中心以外的部活性中心以外的部分对酶催化次要分对酶催

15、化次要但对活性中心形但对活性中心形成提供结构基础。成提供结构基础。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中心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中心(1、仅为酶体积的很小部分;、仅为酶体积的很小部分;2、具有一定的空间构象;、具有一定的空间构象;3、s与与e靠次级键结合;靠次级键结合;4、是由特定空间构象维持、是由特定空间构象维持的一个的一个裂隙裂隙。酶促反应机理酶促反应机理溶菌酶活性中心1、通过研究专一性底物判断确定、通过研究专一性底物判断确定e活性中活性中心的结构;心的结构;2、用化学修饰法共价修饰、用化学修饰法共价修饰e分子的一些功分子的一些功 能基团,以查出哪些基团是活性必需的;能基团,以查出哪些基团是活性必需的;3、x-

16、衍射直接探明活性中心。衍射直接探明活性中心。酶促反应机理酶促反应机理二、酶原的激活二、酶原的激活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酶原。酶原转变成有活。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酶原的激活。这个过程实质上。这个过程实质上是酶活性部位形成和暴露的过程。是酶活性部位形成和暴露的过程。在组织细胞中,某些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可在组织细胞中,某些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可保护分泌这种酶的组织细胞不被水解破坏保护分泌这种酶的组织细胞不被水解破坏。缬缬 天天 天天天天天天赖赖缬缬 甘甘组组缬缬 天天 天天天天天天赖赖甘甘 组组ss缬缬ss提问:为什么不直接以酶形式存在

17、呢?提问:为什么不直接以酶形式存在呢?答案:保护正常组织不受伤害。答案:保护正常组织不受伤害。活性部位三、三、同工酶同工酶(isoenzyme)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在蛋白质分子的结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在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的一组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ldh)mhmm mmm4hmmmm3hmmhhm2h2mhhhmh3hhhhh4既是抗体又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既是抗体又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l酶的催化作用,过渡态,活化能酶的催化作用,过渡态,活化能l中间产物学说中间产物学说l决定酶作用专一性的

18、机制决定酶作用专一性的机制l过渡态互补过渡态互补l抗体酶抗体酶l使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使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一一 酶的催化作用与分子活化能酶的催化作用与分子活化能化学反应自由能方程式化学反应自由能方程式g =h -ts( g是总自由能的变化,是总自由能的变化, h 是总热能的变化,是总热能的变化,s是熵是熵的变化)的变化)当当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当当g0,反应能自发进行。,反应能自发进行。活化能活化能:分子由常态转变为活化状态所需的能量。是指分子由常态转变为活化状态所需的能量。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温度下,1mol 反应物全部进入活化状态所需的自反应物全部进入活化

19、状态所需的自由能。由能。促使化学反应进行的途径:促使化学反应进行的途径:1. 用加热或光照给反应体系提供能量。用加热或光照给反应体系提供能量。2. 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酶和一般催化剂的作用就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酶和一般催化剂的作用就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使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需的活化能,从而使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度加快。速度加快。1、学说认为:、学说认为:当酶催化一化学反应时,首当酶催化一化学反应时,首先先 e和和 s结合形成中间产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 es,然后它,然后它再分解成产物再分解成产物p并释放酶并释放酶e。1)中间产物比底物需较少的活化能就可分

20、)中间产物比底物需较少的活化能就可分解成产物并放出酶。解成产物并放出酶。2)es 决定酶促反应速度。决定酶促反应速度。3)中间产物形成的实验依据:)中间产物形成的实验依据:1.同位素同位素32p标记底物法(磷酸化酶与葡萄糖结合);标记底物法(磷酸化酶与葡萄糖结合);2.吸收光谱法(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结合)。吸收光谱法(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结合)。a:未结合底物未结合底物b:e-s中间复合物中间复合物(一)(一)锁钥学说锁钥学说:1894年年e.fischer 提出:提出:s分子或分子或其一部分像钥匙其一部分像钥匙一样楔入一样楔入e活性活性中心部位。中心部位。 此学说强调此学说强调e与与s结构

21、互相吻合结构互相吻合(刚性模板刚性模板)。1958年年koshland 提提出:当出:当e与与s接近时,接近时,e蛋白受蛋白受s分子的诱分子的诱导,其构象发生有导,其构象发生有利于利于s结合的变化结合的变化,e与与s在此基础上互在此基础上互补契合、进行反应。补契合、进行反应。 pauling提出提出过渡态理论认为过渡态理论认为: e与与s的过渡态互补,亲和力最强,释的过渡态互补,亲和力最强,释放的结合能使放的结合能使反应活化能反应活化能降低,有利于降低,有利于s 跨越能垒,使反应加速。跨越能垒,使反应加速。证明证明:人工合成了过渡态类似物;人工合成了过渡态类似物; 用过渡态类似物制备出抗体酶。

22、用过渡态类似物制备出抗体酶。 s分子向分子向e活性中心靠近,且趋向活性中心靠近,且趋向e催化部位,催化部位,使活性中心这一局部区域使活性中心这一局部区域s增加,并使增加,并使s分子分子发生扭曲,易于断裂,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发生扭曲,易于断裂,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度。从而加快反应速度。lx衍射证实:衍射证实:e使使s分子中敏感键中某分子中敏感键中某些基团的电子密度些基团的电子密度变化,产生电子张变化,产生电子张力力,使其发生变形,使其发生变形,更易于断裂。更易于断裂。酶高效的因素酶高效的因素a:s变形变形b:s和和e都变形都变形指指e分子上某分子上某些基团作为质些基团作为质子供体

23、和质子子供体和质子受体对受体对s进行进行(广义的)酸(广义的)酸碱催化。碱催化。1、醛的水合作用2、肽的水解作用酶高效的因素酶高效的因素 e分子中的亲核基团提分子中的亲核基团提供电子,对供电子,对s中亲电子中亲电子的碳原子进行攻击,的碳原子进行攻击,生成生成es使反应活化能使反应活化能降低,降低,s可越过较低的可越过较低的能垒而形成产物。能垒而形成产物。酶高效的因素酶高效的因素一:酶活力的测定:一:酶活力的测定: 1. 酶活力(酶活性酶活力(酶活性enzyme activity): : 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用酶所催化的某一用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反

24、应速度的快的快慢来表示酶的含量和存在。慢来表示酶的含量和存在。酶促反应速度的测定:酶促反应速度的测定:(1)测定单位时间底物的消耗量)测定单位时间底物的消耗量(2)测定单位时间产物的生成量)测定单位时间产物的生成量(1)、酶活力单位()、酶活力单位(active unit, u,i.u):): 特定条件下(特定条件下(25 ),在),在1分钟内能转分钟内能转化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微摩尔底物的酶量。(2)、酶的转换数()、酶的转换数(katal,kat):): 在最适条件下(在最适条件下(30 ),每秒钟可使每秒钟可使1mol底物转化的酶量。底物转化的酶量。 1 kat = 6107 i.u:

25、 指每指每mg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一般用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一般用 u/ mg蛋白表示。蛋白表示。 (4)、)、用反应用反应初速度初速度( v ) 来表示来表示:l 测单位时间内、单测单位时间内、单 位体积中底物减少位体积中底物减少 或产物增加量来表示或产物增加量来表示 浓度浓度/单位时间单位时间.酶促反应动力学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及影响此速度的各种因素的科学。度及影响此速度的各种因素的科学。1.酶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酶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在底物足够过量,不含抑制酶活性的在底物足够过量,不含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

26、的因素时时 v=k e (二)酶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二)酶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在有足够底物足够底物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v = k e 本人认为不完善本人认为不完善 v0 = k e原因:原因:1.逆反应速度增加逆反应速度增加2.底物底物浓度下降浓度下降3.酶会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失活酶会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失活4.产物成为酶的产物成为酶的抑制剂抑制剂svvmax一级反应 v = k s零级反应 v = k e michaelis & menten根据中间产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出表示酶促反应中底物学说推导出表示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关系的公式称物浓度与反应速度关系的公式称 。米氏方程:米氏

27、方程:km + sv s=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根据中间产物学说: 式中k1,k2,k3分别为各反应常数,可知: es形成速度= k1 e s es分解速度=(k2, + k3 ) es当反应达恒稳态时,二速度相等,即: k1 e s =(k2, + k3 ) ess + e es e + pk1k2k3整理并令:由于e 与es之和为总的酶浓度et ,即: et= e + es e = etes将代入:esk1= =e s (k2, + k3 )kmes=(etes) skm整理得:酶促反应速度由es决定,而= k3 es es=将代入整理得:es=etskm+sk3=etskm+sk3此时达到最

28、大反应速度vmax: vmax= k3 et 将代入,得米氏方程:当s 升高,所有e为s所饱和时,即: et =es=skm+svmaxa、 km s 时时: =vs/ km 初速度与初速度与s成正比的成正比的一级反应。一级反应。b、若若skm 时时: =v 零级反应零级反应c、若若s = km 时时: =1/2v 酶反应速度与酶反应速度与s的关系的关系a、概念概念: 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 物浓度物浓度。b、单位单位: mol/l 或或 mmol/l c、意义意义: km是酶的特征性物理常数。是酶的特征性物理常数。 只与只与e性质有关,与性质有关,与

29、e无关;测无关;测km可鉴别酶。可鉴别酶。 在一定条件下某酶对某一底物有一定的在一定条件下某酶对某一底物有一定的km值。值。 因此,测某酶的因此,测某酶的km数值,可鉴别酶数值,可鉴别酶。同一同一e有几个有几个s就有几个就有几个km, km最小的为最适最小的为最适s或天然或天然s。km大,大,e与与s亲和力弱;亲和力弱; km小,小, e与与s亲和力强亲和力强。d、实际用途:、实际用途: 1)可由所要求的)可由所要求的v求求s;例:求反应速度达最大反应速度例:求反应速度达最大反应速度99%时的底物浓时的底物浓度度 2)根据已知)根据已知s求该反应求该反应v。99%v=vskm +s=s99km

30、将米氏方程两侧取倒数,以将米氏方程两侧取倒数,以1/对对1/s作图得直线作图得直线,得得lineweaver-burk方程:方程:lineweaver-burk作图法作图法(双倒数作图法)(双倒数作图法)km求法求法: 1、量截距;、量截距; 2、量一个截距求斜率、量一个截距求斜率l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范围内(0-40) e活性随温度上升而加快;活性随温度上升而加快;l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温度达到一定高度(60 以上)以上)e活性不再增高,活性不再增高,反而下降。反而下降。酶的影响因素酶的影响因素 因因e种、种、e源不同而异。源不同而异。 (2)、温度影响酶促反应的机理:、温度影响酶促反应的机理

31、:1)低于低于最适温度:反应最适温度:反应速度随温度上升速度随温度上升而而加快;加快;2)高于高于最适温度:最适温度:e蛋白蛋白随温度上升而变随温度上升而变性失活。性失活。酶的影响因素酶的影响因素l例例1、 蔬菜干制蔬菜干制 (霸王花、黄花菜霸王花、黄花菜) l酶促褐变条件:酚酶、酚类底物、酶促褐变条件:酚酶、酚类底物、o2l例例2、 加工豆奶加工豆奶 l豆腥味产生条件:脂氧化酶、油脂、豆腥味产生条件:脂氧化酶、油脂、o2l例例3、 加工绿茶加工绿茶 l工艺:鲜叶工艺:鲜叶 杀青杀青 揉捻揉捻 干燥干燥l红茶加工工艺:鲜叶红茶加工工艺:鲜叶 萎雕萎雕 揉捻揉捻 发酵发酵 干燥干燥(1)、最适、

32、最适ph: 超出则酶活下降。超出则酶活下降。 植物、微生物:植物、微生物: 最适最适ph: 4-6.5 ; 动物动物: 最适最适ph:6.5 -8l为酶特性之一、受各种为酶特性之一、受各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酶的影响因素酶的影响因素1)ph影响影响e活性中心及附近有关基团的解活性中心及附近有关基团的解 离离,使之,使之易易或或不易不易与与s 结合;结合;2)ph影响影响s的极性基团的极性基团,从而影响这些基,从而影响这些基 团与团与e的结合;的结合;3)过酸、过碱可)过酸、过碱可使酶变性失活使酶变性失活。酶的影响因素酶的影响因素(1)、概念、概念:凡能提高酶活力的物质称激活剂。凡能提高酶活力的

33、物质称激活剂。 (2)、种类:、种类:1)无机离子的激活作用:)无机离子的激活作用: 作为作为活性部位的组分活性部位的组分; 作为作为辅助因子的组分辅助因子的组分; 由由无机离子无机离子与与e、s或或es结合引起。结合引起。 如:如:mg2+、ca2+、co2+、mn2+等。等。酶的影响因素酶的影响因素: 包括还原剂(使二硫键还原)、包括还原剂(使二硫键还原)、 edta(去除重金属杂质)等。(去除重金属杂质)等。 激活酶原激活酶原、解除抑制剂的抑制作用解除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如:如:pr与重金属离子结合,解除抑制剂的与重金属离子结合,解除抑制剂的 抑制。抑制。酶的影响因素酶的影响因素(1)、概

34、念:、概念:l抑制剂(抑制剂(inhibitor, i ) : 凡与凡与e结合后,使结合后,使e的活性部位结构和的活性部位结构和性质改变而引起性质改变而引起 e活性降低或丧失的物活性降低或丧失的物质,叫质,叫 。l抑制作用抑制作用(inhibition): 任何使任何使e活性降低或丧失的作用统称为活性降低或丧失的作用统称为.酶的影响因素酶的影响因素1)不可逆抑制:)不可逆抑制: 通常通常 i 以较牢固的共价键与以较牢固的共价键与e蛋白中的基蛋白中的基团结合团结合,引起,引起e失活。失活。l透析、超滤不能除去透析、超滤不能除去 i 。酶的影响因素酶的影响因素:l有机磷、烷化剂:作用于有机磷、烷化

35、剂:作用于ser、thr的的-oh; 如:有机磷农药、二战毒气等作用于催如:有机磷农药、二战毒气等作用于催 化乙酰胆碱水解的胆碱酯酶,引起化乙酰胆碱水解的胆碱酯酶,引起 一系列神经中毒症状;一系列神经中毒症状; 临床用羟肟酸缓解症状。临床用羟肟酸缓解症状。常用农药常用农药: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有机汞农药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有机汞农药抗菌素抗菌素: 酶的影响因素酶的影响因素li与与e的结合往往是非共价键结合的结合往往是非共价键结合,是可,是可逆结合,可用透析法除去逆结合,可用透析法除去i。l可逆抑制根据可逆抑制根据i与与s的关系分三类:的关系分三类: 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

36、制: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酶的影响因素酶的影响因素 i 在在分子结构上与分子结构上与s类似类似, i与与s竞争性竞争性与与e结合,使酶促反应速度下降。结合,使酶促反应速度下降。 但,若但,若s高,则此效应减小高,则此效应减小。酶的影响因素酶的影响因素 e + s s e e+p + i ei特点:特点:i与与s结构类似;抑制程度取决于结构类似;抑制程度取决于 i和和s以及与以及与e的亲和力;可通过增加的亲和力;可通过增加s来减轻或解除抑制。来减轻或解除抑制。li占了占了s的位子;的位子;l e与与i或或s结合后构结合后构象发生变化,象发生变化,l产生不利于另一个产生不利于

37、另一个结合的构象。结合的构象。药物设计的依据。药物设计的依据。如磺胺、如磺胺、对氨基苯甲酸(paba)对氨基苯磺酰胺ls与与i可可同时结合同时结合在在酶的不同部位上,酶的不同部位上,形成形成esi,因此酶,因此酶活性降低。活性降低。l此类此类 i 与与e活性中活性中心以外的基团结合,心以外的基团结合,其结构可能与其结构可能与s无无关。关。酶的影响因素酶的影响因素l改变酶结构和性质;改变酶结构和性质;lvmax减小;减小;l抑制取决于抑制取决于 i。非竞争抑制的通式反竞争性抑制作用反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必须在酶与底物结抑制剂必须在酶与底物结合后才能进一步形成合后才能进一步形成esi复合物。复合

38、物。s + eese + p + iesie+pv = v1 + iki skm1+ iki+ ssvkmkml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vmax不变;不变;km增大,增大, 增加增加s可克服。可克服。l非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 km 不变;不变; vmax减小,减小, 增加增加s不可克服。不可克服。 反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 vmax减小减小;km减小减小(1)、概念:、概念: 亦称亦称变构酶变构酶,是一类重,是一类重要的调节酶。要的调节酶。 一般为寡聚酶(两个以一般为寡聚酶(两个以上亚基组成),易发生构上亚基组成),易发生构象改变。其上有二个重要象改变。其上有二个重要部位:部位: 活性

39、部位活性部位和和别构部位别构部位asp转氨甲酰酶1)活性部位:)活性部位: 负责负责e对对s的结合与的结合与催化;催化;2)别构部位:)别构部位: 可结合调节物,负可结合调节物,负责调节酶反应速度责调节酶反应速度 。 这两部位可在不同亚基这两部位可在不同亚基或同一亚基不同部位上或同一亚基不同部位上。1)概念:)概念: 当当s或或s以外的物质与以外的物质与e的别构部位非共价的别构部位非共价 结合后,通过结合后,通过e分子构象的变化影响分子构象的变化影响e催化催化 活性的效应称活性的效应称 。 引起别构效应的物质。分两种:引起别构效应的物质。分两种:l别构激活剂别构激活剂: 正协同,加快反应速度的

40、,多为正协同,加快反应速度的,多为s 。 如:如:atp对对atcase(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l别构抑制剂:别构抑制剂: 负协同,减慢反应速度,多为代谢终产物。负协同,减慢反应速度,多为代谢终产物。 如:如:ctp对对atcase。3、别构酶动力学曲线:大多数别构酶不大多数别构酶不符合米氏方程。符合米氏方程。1、非调节酶曲线、非调节酶曲线2、正协同别构酶、正协同别构酶3、负协同别构酶、负协同别构酶曲线2中s的变化所引起的速度变化的反应几乎是“全”或“无”l分离纯化分离纯化l酶的应用酶的应用(一)目的:(一)目的: 1、为了研究酶的理化性质或鉴定酶;、为了研究酶的理化性质或鉴

41、定酶; 2、作为生化试剂或药物。、作为生化试剂或药物。(二)根据酶在体内作用的部位分:(二)根据酶在体内作用的部位分: 胞外酶、胞内酶;胞外酶、胞内酶;(三)步骤:(三)步骤: 选材选材破碎破碎抽提抽提分离纯化分离纯化保存保存酶在细胞中的分布:酶在细胞中的分布: 胞外酶:水解酶类,易收集,不必破碎细胞,胞外酶:水解酶类,易收集,不必破碎细胞,缓冲液或水浸泡细胞或发酵液离心得到上清液缓冲液或水浸泡细胞或发酵液离心得到上清液即为含酶液。即为含酶液。 胞内酶:除水解酶类外的其它酶类,需破碎胞内酶:除水解酶类外的其它酶类,需破碎细胞,不同的酶分布部位不同,最好先将酶存细胞,不同的酶分布部位不同,最好先

42、将酶存在的细胞器分离后再破碎该细胞器,然后将酶在的细胞器分离后再破碎该细胞器,然后将酶用适当的缓冲溶液或水抽提。用适当的缓冲溶液或水抽提。 原则:原则: 在增加酶得率和纯度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高温、过酸、在增加酶得率和纯度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高温、过酸、过碱、剧烈的震荡及其它可能使酶丧失活力的一切操作过过碱、剧烈的震荡及其它可能使酶丧失活力的一切操作过程。程。尽最大可能保存酶的活力。尽最大可能保存酶的活力。分离提纯:分离提纯:1.1.酶的抽提:将酶溶解出来就称为抽提。酶的抽提:将酶溶解出来就称为抽提。 胞外酶:固体培养的菌体加水或适当缓冲溶液浸泡过滤即可。胞外酶:固体培养的菌体加水或适当缓冲溶液浸

43、泡过滤即可。液体培养的菌体将发酵液离心分离除去菌体收集离心液即液体培养的菌体将发酵液离心分离除去菌体收集离心液即可。可。 胞内酶:先破碎细胞,再用水或适当的缓冲溶液抽提。胞内酶:先破碎细胞,再用水或适当的缓冲溶液抽提。 2. 2.酶的纯化:酶的纯化: 纯化的关键是维持酶的活性,因为随着酶的逐渐提纯,一些天纯化的关键是维持酶的活性,因为随着酶的逐渐提纯,一些天然的可保持酶活力的其它成分逐渐减少,酶的稳定性变差,所以然的可保持酶活力的其它成分逐渐减少,酶的稳定性变差,所以整个纯化过程应维持低温。整个纯化过程应维持低温。(1 1)酶的沉淀方法:与蛋白质的沉淀方法相同,常用:)酶的沉淀方法:与蛋白质的

44、沉淀方法相同,常用:a a盐析法:常用硫酸铵盐析,有分段盐析和一次性盐析两种方法。盐析法:常用硫酸铵盐析,有分段盐析和一次性盐析两种方法。b b有机溶剂沉淀法:用乙醇、丙酮等。应低温操作,溶剂少量分有机溶剂沉淀法:用乙醇、丙酮等。应低温操作,溶剂少量分批加入。批加入。(2 2)酶的纯化方法:)酶的纯化方法:有吸附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等。有吸附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等。3.3.酶的结晶:酶的结晶:纯化以后的酶液再次沉淀,仍采用沉淀法。纯化以后的酶液再次沉淀,仍采用沉淀法。4.酶的保存:酶的保存:一般在一般在-20以下低温保存。以下低温保存。 注意:注意:

45、l 低温;低温;0-5,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在-15 -20;l 加加edta,防止金属离子使酶失活;,防止金属离子使酶失活;l 加巯基乙醇,避免酶蛋白巯基氧化失活;加巯基乙醇,避免酶蛋白巯基氧化失活;l 不要过度搅拌。应常测酶活。不要过度搅拌。应常测酶活。 酶的应用酶的应用工业上酶应用的优点:工业上酶应用的优点:1. 专一性高,副反应很少,后处理容易。专一性高,副反应很少,后处理容易。2. 催化效率高,酶用量少。催化效率高,酶用量少。3. 反应条件温和,可以在近中性的水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条件温和,可以在近中性的水溶液中进行反应。4.酶的催化活性可以进行人工控制。酶的催化活性可以进行人工控制

46、。缺点:缺点:1.酶易失活,酶反应的温度、酶易失活,酶反应的温度、ph、离子强度等要、离子强度等要很好控制。很好控制。2.酶不易得到,价格昂贵。酶不易得到,价格昂贵。3.酶不易保存。酶不易保存。l1 1、酶在工业中的应用不断扩大。、酶在工业中的应用不断扩大。l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l1)1)、酿造米酒、酿造米酒 浸米浸米蒸饭蒸饭拌曲拌曲装缸装缸糖化发酵糖化发酵压榨压榨成品成品l l 酒曲酒曲l2)2)、果葡糖浆酶法生产:、果葡糖浆酶法生产:l 液化酶液化酶 糖化酶糖化酶 葡萄糖异构酶葡萄糖异构酶 l 淀粉乳淀粉乳-糊精糊精-葡萄糖葡萄糖-果葡糖浆果葡糖浆l3)3)、果汁澄清:、果汁澄清:l 果胶酶果胶酶l 果汁果汁-澄清果汁澄清果汁l酶在轻工、化工领域的应用:酶在轻工、化工领域的应用:l1)1)、蛋白酶用于皮革工业的脱毛。、蛋白酶用于皮革工业的脱毛。l2)2)、-淀粉酶、纤维素酶用了牛仔服的生产。淀粉酶、纤维素酶用了牛仔服的生产。l3)3)、碱性蛋白酶、碱性脂肪酶应用于洗涤剂的生产。、碱性蛋白酶、碱性脂肪酶应用于洗涤剂的生产。l2 2、酶在医学中应用、酶在医学中应用l1)1)、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l2)2)、酶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不断扩大。、酶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不断扩大。 l 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