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距离水平距离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海海 拔:拔:相对高度相对高度:一、一、 等高线概念及特征等高线概念及特征1、地面高度的表达2 2、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及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及特点(1 1)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的绘制地图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而形成的封闭曲线称为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而形成的封闭曲线称为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
2、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20020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00100100 (1) (5)山等高线稀疏等高线稀疏缓坡缓坡等高线密集等高线密集陡坡陡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坡度的识别坡度的识别 坡度坡度 = 垂直相对高度垂直相对高度 / 水平距离水平距离“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只适用于同一幅图中只适用于同一幅图中 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坡度大小的判读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坡度大小的判
3、读坡度的大小可分三种情况进行判断坡度的大小可分三种情况进行判断(1 1)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距离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距离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小。(2 2)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范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3 3)根据比例尺判断)根据比例尺判断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
4、下,比例尺越大,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坡度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400500400500400山脊山脊400500400500500山谷山谷abccab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垂直相交交3、高度的判读、高度的判读(1)海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地图地图上的高度注记即是海拔上的高度注记即是海拔. 线上的点线上的点:可根据等高线可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等可根据等高线可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等高距的大小直接读出其海拔高距的大小直接读出其海拔. 介于两条
5、等高线之间点介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点:根据两侧的等高线根据两侧的等高线,读出大致读出大致范围范围. :若、两地都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若、两地都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两地的海拔差就是两地的海拔差:若点在等高线上,点不在等高线上,两地:若点在等高线上,点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点的海拔点海拔估计值的相对高度:点的海拔点海拔估计值()相对高度:()相对高度: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h:(n-1)d h(n+1)d,其中其中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为等高距50100300aa点的高度点的高度(一一)
6、 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的相对高度:1.陡崖顶的海拔:陡崖顶的海拔:2.陡崖底的海拔:陡崖底的海拔:250 h 30050 h 1005千米千米050100300a(一一) 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的相对高度:1.陡崖顶的海拔:陡崖顶的海拔:2.陡崖底的海拔:陡崖底的海拔:250 h 30050 h 100150h 25005千米千米50100300a(一一) 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的相对高度:1.陡崖顶的海拔:陡崖顶的海拔:2.陡崖底的海拔:陡崖底的海拔:250 h 30050 h 100150h 250a点的高度点的高度(二)陡崖陡崖a点的海拔点的海拔50 h 3005千米千米0f f :陡崖的相
7、对高度陡崖的相对高度h:假设重叠于某断崖处的等高线有假设重叠于某断崖处的等高线有n条,条,d为等高距为等高距,则则: (n-1)d hn-1)d h(n+1)d(n+1)dd d :陡崖顶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陡崖顶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aha+d (a为崖顶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大的为崖顶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大的)e e :陡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陡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b- d hb (b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小的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小的)例:例:如图如图1717为某地等高线分布图,为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已知已知a ab bc cd d,比较甲、乙、,比较甲、乙、丙、丁四地的海拔。丙、丁四地的海拔。解析
8、:解析:乙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低于d d ,甲低于,甲低于c c,丁低于丁低于b b而高于而高于c c ,丙高于,丙高于b b ,因,因此,四地的温度排序为丙丁此,四地的温度排序为丙丁甲乙。甲乙。图17(3 3)特例判读)特例判读:“:“大大小小大大小小”, ,两条数值不等的等值线之间的闭两条数值不等的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的值,如果与大的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值合等值线的值,如果与大的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值“大于大大于大的的”,如果与小的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值,如果与小的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值“小于小的小于小的”。200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500500
9、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和缓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和缓 500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米以上,等高线密集,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丘陵地形;丘陵地形;山地地形;山地地形;高原地形高原地形平原地形;平原地形;盆地地形盆地地形山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山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盆地、峡谷等陡坡、盆地、峡谷等。 山山体体的的不不同同部部位位山顶山顶山山脊脊缓缓坡坡陡陡坡坡鞍部鞍部山谷山谷山山 顶顶山山脊脊山山脊脊山山谷谷鞍部鞍部闭合曲线,闭合曲线,内高外低。内高外低。闭合曲线,
10、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外高内低等高线凸向低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中间高于两侧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于两侧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h峡谷峡谷h h300300400400河流两山脊间的狭窄部分,两山脊间的狭窄部分,是修建水库的最好选址。是修建水库的最好选址。500300400600100200当地政府准备在此修一座水库,则坝址应选(当地政府准备在此修一座水库,则坝址应选( ) a a、1-2 b1-2 b、1-3 c1-3 c、2-3 d2-3 d、2-4 2-4 bdd山脊山脊山谷山谷要领:等高线都呈要领:等高线都呈 字型,字型,山脊中山脊中 两侧两侧 ;山
11、谷两侧;山谷两侧 中中 。高高低低高高低低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山脊与山谷的区别山脊与山谷的区别山脊与山谷的区别山脊与山谷的区别穿越法穿越法100300200300100200山谷山脊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山脊山脊山谷山谷流水法流水法山脊与山谷的区别山脊与山谷的区别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 等值线共性:等值线共性:“凸高为低,凸低为凸高为低,凸低为高高”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 )300100200100300200300100200100300200要领:等高线都要领:等高线都 ;山峰山峰盆地盆地山峰中山峰中 外外 ;盆地外;盆地外 中中 。高高低低高高低
12、低闭合闭合山峰与盆地的区别山峰与盆地的区别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要领要领3 3:鞍部呈:鞍部呈 字型,陡崖等高线字型,陡崖等高线。8重合重合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鞍部与陡崖鞍部与陡崖abcd500300400600100200 图中四条河流中,水速最慢的是图中四条河流中,水速最慢的是 ()()a 河流中分布有瀑布的是河流中分布有瀑布的是 ()()c山坡上的小丘和洼地山坡上的小丘和洼地400300200400300200200300300400200300300400abab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50ab200150250100250300 解读:图中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解读:图中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
13、巧记等高线巧记等高线 请把你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形区。右边是请把你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形区。右边是该地形区的平面图,左边是它的等高线图,用你的拳该地形区的平面图,左边是它的等高线图,用你的拳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现什么?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现什么?(04江苏)江苏) 7、下图是四幅等高线示意图,、下图是四幅等高线示意图,能体现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意境的是( ) a.a图图 b.b图图 c.c图图 d.d图图d 读右图,图中等高线表示读右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下列小题答下列小题1.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图示
14、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a.东北东北 b.b.西北西北 c.c.东南东南 d.d.西南西南2.q2.q点对点对p p点的相对高度点的相对高度(h)(h)最大可以达到最大可以达到( (米米) )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3.3.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 a东北地区东北地区 b b东南地区东南地区 c c西北地区西北地区 d d西南地区西南地区 例例7.高考试题高考试题 (2003春考春考)bcc等高线地图判读中的等高线地图判读中的“五读五读”(1 1
15、)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地形走向(2 2)疏密程度)疏密程度密陡疏缓密陡疏缓。等高线间隔均。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是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是均匀坡均匀坡;等高线上;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密下疏,为凹坡凹坡;等高线下密上疏,为;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坡凸坡(3 3)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地势起伏大小大小(4 4)弯曲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为)弯曲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为山脊山脊;相反则为;相反则为山谷山谷(5 5)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高度不在正)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高度不在正常范
16、围内,其特点是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大于大的”或或“小于小于小的小的”某公安局获悉,某公安局获悉,一伙犯罪分子将驾车一伙犯罪分子将驾车经村越境潜逃。侦经村越境潜逃。侦察员小王奉命前往察员小王奉命前往村附近的小山上蹲点村附近的小山上蹲点守候,只有、守候,只有、三处适合隐蔽。请三处适合隐蔽。请读图,你认为何处可读图,你认为何处可以直接监视过往车辆以直接监视过往车辆的动向?的动向?情景设计情景设计 三、绘制出地形剖面图绘制出地形剖面图-200m-100m0m100m200m300m300m200m100m0m-100m-200m等高线等高线等深线等深线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17、方法-300m-300m步骤步骤1 1:定剖线:定剖线确定所要了解剖面的方向,定出剖面基线确定所要了解剖面的方向,定出剖面基线abab步骤步骤2 2:定比例:定比例确定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确定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 5、1010、1515、2020倍,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绘水平线mn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步骤步骤3 3:定基点:定基点
18、. . . . . . . . . . . .点出剖面基线点出剖面基线abab与等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一个交点向mnmn线上引线上引垂线。如图所示,从垂线。如图所示,从l l点点l5l5点,向点,向mnmn线引线引垂线。垂线。. . . . .步骤:画垂线步骤:画垂线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找出垂线找出垂线ll1515点点的相应高度。的相应高度。 步骤步骤5 5:画曲线:画曲线. . . . .用平滑曲线把用平滑曲线把ll点一直连到点一直连到1515点,即得点,即得ab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3 3、根据剖面图确定
19、观测点的通视情况、根据剖面图确定观测点的通视情况首先,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首先,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所穿过的最高等高线、最(如山峰、鞍部、陡崖)、所穿过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其次,注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其次,注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是否一致20052005文综一文综一3636题题:图图7
20、 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1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的整体地形特征。()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的整体地形特征。(1616分)分)aaaa剖面图显示的是山地中的一个宽广的河谷;剖面图显示的是山地中的一个宽广的河谷;bbbb剖面图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河谷;剖面图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河谷;cccc剖面图显示的是丘陵中的河谷。剖面图显示的是丘陵中的河谷。该小区域是山地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该小区域是山地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36、图、图
21、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答题要求答题要求答题范围答题范围进一步提取分析试题信息的类进一步提取分析试题信息的类型、结构、数量等,正确理解型、结构、数量等,正确理解设问限定的条件,组织答案。设问限定的条件,组织答案。(2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9 9分)分)限定条件限定条件作答作答方式方式答题范畴答题范畴 有发展耕作业、林业、果树业和开发水能的潜力。有发展耕作业、林业、果树业
22、和开发水能的潜力。 开发中应当避免陡坡垦荒开发中应当避免陡坡垦荒 ;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水土流失36、图、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进一步提取分析试题信息的类进一步提取分析试题信息的类型、结构、数量等,正确理解型、结构、数量等,正确理解设问限定的条件,组织答案。设问限定的条件,组织答案。多云雾,光照较多云雾,光照较弱,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弱,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地势高
23、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综合分析。远近等综合分析。 四、等高线地形图综合应用四、等高线地形图综合应用b.b.水文特征水文特征: : 等高线等高线密集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的河谷,河流流速快快,陡崖陡崖处有时形成处有时形成瀑布瀑布; 河流流量与流域河流流量与流域面积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流域内降水量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河流流出山口山口常形成常形成冲积扇冲积扇。a.a.水系特征:水系特征: 山地山地常形成常形成放射状放射状水系;水系;盆地盆地常形成常形成向心状向心状水系;水系;山脊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常形成
24、河流的分水岭分水岭;山谷山谷常有常有河流河流发育,发育,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相反。(2 2)与水系、水文结合:)与水系、水文结合:(3 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a a、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择在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择在“口袋形口袋形”的洼的洼地或小盆地。地或小盆地。(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坝址则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使坝身较短,避开断坝址则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
25、峡谷处,使坝身较短,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区等,依等高线高程定坝高,依水平距离定层、喀斯特地貌区等,依等高线高程定坝高,依水平距离定坝长,尽量少淹农田。坝长,尽量少淹农田。(工程量较小,节省投资,安全工程量较小,节省投资,安全)b b、海滨浴场、港口码头的位置、海滨浴场、港口码头的位置浴场一般选在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海滨缓坡沙岸;港口码头应选在港口码头应选在海水较深海水较深且且避风避风的海湾;的海湾;避开避开含沙量大的河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地势坡度较缓的地势坡度较缓的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c、确定公路、铁路线、确定公路、铁路线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较缓、距离、距离较短较短、弯路、弯路较较少少的线路,的线路,沿等高线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鞍部;尽量避免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地下溶洞区等,少占少占农田,农田, 少建少建桥梁。桥梁。d、确定引水路线和输油管道、确定引水路线和输油管道引水路线尽可能引水路线尽可能短短,尽量,尽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