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血细胞形态PPT课件_第1页
lm血细胞形态PPT课件_第2页
lm血细胞形态PPT课件_第3页
lm血细胞形态PPT课件_第4页
lm血细胞形态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血细胞的生成血细胞的生成 血细胞的发育规律血细胞的发育规律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点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骨髓象中类似细胞的鉴别骨髓象中类似细胞的鉴别一、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一、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特点及形态特点第1页/共102页 多能造血干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 多能造血祖细胞多能造血祖细胞 成熟细胞成熟细胞 幼稚细胞幼稚细胞 原始细胞原始细胞1.1.血血 细细 胞胞 的的 生生 成成u多能造血干细胞: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 多向分化的能力 存在于骨髓,脐带血第2页/共102页 原始细胞原始细胞 幼稚细胞幼稚细胞 成熟细胞成熟细胞 早幼早幼 中幼中幼 晚幼晚幼粒细胞系列粒细胞系列 原粒原粒

2、早幼粒早幼粒 中幼粒中幼粒 晚幼粒晚幼粒 粒细粒细胞胞红细胞系列红细胞系列 原红原红 早幼红早幼红 中幼红中幼红 晚幼红晚幼红 红细红细胞胞 单核细胞系列单核细胞系列 原单原单 幼单幼单 单核单核细胞细胞巨核细胞系列巨核细胞系列 原巨原巨 幼巨幼巨 巨核巨核细胞细胞淋巴细胞系列淋巴细胞系列 原淋原淋 幼淋幼淋 淋巴淋巴细胞细胞 原浆原浆 幼浆幼浆 浆浆细胞细胞血细胞的成熟过程血细胞的成熟过程各系成熟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第3页/共102页骨髓穿刺骨髓穿刺第4页/共102页2.血细胞的发育第5页/共102页u胞体大小胞体大小 大大 小(巨核、早幼粒例外)小(巨核、早幼粒例外)u胞核大小胞核大小 大大

3、 小(巨核例外)小(巨核例外) 核仁核仁 有有 无无 染色质染色质 细致细致 粗糙粗糙 核形核形 圆形圆形 椭圆形椭圆形 肾形肾形 杆状杆状 分叶分叶u胞浆量胞浆量 少少 多(淋巴细胞例外)多(淋巴细胞例外) 染色染色 深蓝深蓝 变浅,甚至变红(淋巴细胞例变浅,甚至变红(淋巴细胞例外)外) 颗粒颗粒 无无 有(红系例外)有(红系例外)血细胞的发育规律血细胞的发育规律第6页/共102页原始细胞与成熟细胞比较原始细胞与成熟细胞比较 胞体大胞体大 胞核大胞核大 核染色质细致核染色质细致 有核仁有核仁 胞浆深蓝胞浆深蓝 胞浆常无颗粒胞浆常无颗粒 浆量少浆量少原始细胞的特点:第7页/共102页 粒细胞系

4、列粒细胞系列 红细胞系列红细胞系列 单核细胞系列单核细胞系列 淋巴细胞系列淋巴细胞系列 浆细胞系列浆细胞系列 巨核细胞系列巨核细胞系列3.3.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要求:学会区分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第8页/共102页 胞体直径10-20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呈淡紫红色,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如薄沙分布,无浓集。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蓝色。胞质量较少,呈透明的天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多无颗粒。原粒细胞原粒细胞 型型第9页/共102页原粒细胞原粒细胞II型型第10页/共102页 胞体直径12-25m,较原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有时

5、可见瘤状突起。胞核大,呈圆形椭圆形或一侧凹陷,核常偏于一侧或位于中央。核染色质开始聚集,较原粒细胞粗,核仁清晰可见。胞质内含有数量不等,大小形态不一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早幼粒细胞第11页/共102页 胞体直径10-20m ,圆形。胞核椭圆形,一侧开始为扁平或略凹陷,其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常小于1/2,核常偏于一侧,呈紫红色。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常无。胞质量多,呈淡红、淡蓝色;内含细小,大小较一致的淡紫红色中性颗粒。中性中幼粒细胞第12页/共102页 胞体直径15-20m,较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大,圆形。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内满布粗大,大小一致,橘红色的嗜酸性颗粒。嗜酸性中幼

6、粒细胞第13页/共102页 胞体直径10-15m,比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小,圆形。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质及核上内含有少量粗大,大小形态不一的深紫红色嗜碱性颗粒。嗜碱性中幼粒细胞第14页/共102页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第15页/共102页中性晚幼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6m,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型,其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为1/23/4。核常偏于一侧,核染色质粗糙呈小块,出现副染色质,核仁消失。第16页/共102页嗜酸性晚幼粒细胞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6m,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其他方面基本同中性晚幼粒细

7、胞。第17页/共102页嗜碱性晚幼粒细胞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4m,胞核呈肾形,轮廓不清,胞质内及核上可见嗜碱性颗粒。第18页/共102页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5m,胞核凹陷更加明显,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大于3/4,形态弯曲呈粗细均匀的带状。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副染色质明显、透亮,核两端钝圆呈深紫红色。第19页/共102页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1-16m,胞核与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相似,胞质中充满嗜酸性颗粒。第20页/共102页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2m,胞核呈模糊杆状,胞质内及核上有少许嗜碱性颗粒。

8、第21页/共102页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4m, 胞体呈圆形,胞核分叶状,常分为2-5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胞质丰富,呈淡红色,浆内充满中性颗粒。分叶核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另一种划分标准是核桥(即核最窄处小于最宽处的1/3)。第22页/共102页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1-16m,胞体直径胞核多分为两叶,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第23页/共102页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2m,胞核可为3-4叶或分叶不明显,胞质内及核上有少许嗜碱性颗粒。第24页/共102页粒细胞系列粒细胞系列 胞体圆形胞体圆形 颗粒

9、和胞核有明显的变化规颗粒和胞核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律原粒早幼粒中晚幼粒第25页/共102页原红细胞原红细胞 胞体直径15-25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于一侧,核染色质呈紫红色颗粒状,核仁1-3个。胞质少,深蓝色且不透明,有油画蓝感,核周常形成淡染区,胞质中无颗粒。第26页/共102页早幼红细胞早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10-18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浓集呈粗颗粒状,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比原红细胞稍增多,为不透明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无颗粒。瘤状突起和核周淡染区仍可见。第27页/共102页中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8-15m ,圆形。胞核圆形,

10、居中,占细胞1/2。核染色质凝聚成条索状或块状。核仁完全消失。胞质量多,无颗粒。由于血红蛋白形成增多而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胞质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蓝灰色,灰红色)。第28页/共102页晚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7-10m ,圆形。胞核圆形,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凝聚呈紫黑色的团块状(称为碳核),胞质量多,淡红色或灰红色,无颗粒。第29页/共102页成熟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胞体平均直径7.2m,呈双凹圆盘状,无核,胞质淡红色,中央部分为淡染区。第30页/共102页红细胞系列红细胞系列 胞体、胞核胞体、胞核 圆形圆形 胞浆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胞浆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胞浆中无颗粒胞浆中无颗粒第31

11、页/共102页 原单核细胞原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4-25m,圆形或不规则,有扭曲、折叠,有时可有伪足。胞核圆形,稍凹陷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曲。核染色质疏松纤细,呈细丝网状,为淡紫红色。核仁1-3个,大而清楚。胞质较其他原始细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毛玻璃样,其中可有空泡,颗粒无或少见。第32页/共102页幼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5m ,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有伪足。胞核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有凹陷切迹。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呈丝网状,核仁有或消失。胞质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可见空泡和细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第33页/共102页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2-20m,圆形或不规则,常

12、可见伪足。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马蹄形,或S形等。核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小块状。胞质量多,呈灰蓝色半透明毛玻璃状。胞质内可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胞质内常有空泡。第34页/共102页单核细胞系列单核细胞系列胞体、胞核较大且不规则胞体、胞核较大且不规则胞浆较丰富、灰兰色胞浆较丰富、灰兰色胞核染色质疏松胞核染色质疏松第35页/共102页原始淋巴细胞原始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8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核膜厚,核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核仁1-2个,清楚,染成淡蓝色。胞质很少,淡蓝色,无颗粒,近核处可有一透明区。第36页/共102页 幼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6m,圆

13、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核仁模糊或消失,核染色质较原淋细胞粗。胞质少,淡蓝色透明,偶有少许嗜天青颗粒。第37页/共102页淋巴细胞淋巴细胞(1)大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2-15m 。胞核椭圆形,常偏于一侧;核染色质致密均匀呈深紫红色;核仁消失。胞质较多,呈清澈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2)小淋巴细胞:胞体直径6-9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类圆形或有小切迹;核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极少,呈淡蓝色,常无颗粒。第38页/共102页淋巴细胞系列淋巴细胞系列 胞体、胞核小胞体、胞核小 胞浆量少胞浆量少第39页/共102页原浆细胞原浆细胞胞体直径12-25m 。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

14、,占胞体的1/2以上,偏位或居中;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呈紫红色;核仁2-5个。胞质量多,呈深蓝色、不透明,有核旁淡染区,无颗粒,可有空泡。第40页/共102页幼浆细胞幼浆细胞 胞体直径12-16m 。常呈椭圆形。胞核圆形,常偏位;核染色质较原浆细胞粗,染呈紫红色;胞质丰富,呈深蓝色、不透明,常有空泡及核旁半月形淡染区,偶有少许嗜天青颗粒。第41页/共102页浆细胞浆细胞 胞体大小不一,直径8-15 m 。常呈椭圆形。胞核圆形、较小,占胞体1/3以下,核常偏位;核染色质聚集呈块状,副染色质呈淡红色形似龟背状,少数呈车轮状;胞质丰富,呈深蓝色、不透明,有泡沫感,有时胞质均呈红色或胞质边缘呈红色

15、。常有空泡及核旁半月形淡染区,偶有少许嗜天青颗粒。第42页/共102页浆细胞系列浆细胞系列 胞核圆形、偏位胞核圆形、偏位胞浆丰富、深兰色、胞浆丰富、深兰色、 核旁淡染区、泡沫浆核旁淡染区、泡沫浆第43页/共102页原巨核细胞原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15-30um,圆形或不规则.胞核较大,圆形或不规则,常有凹陷,折叠,胞核1-2个;核染色质粗,排列紧密,分布不均匀,染成紫红色;核仁2-3个,常不清晰,呈淡蓝色.胞质较少,呈深蓝色,无颗粒,常可见指状胞质突起,细胞周边常有血小板附着.第44页/共102页幼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30-50um,常不规则.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有重叠或扭曲,呈肾形或分叶

16、状;核染色质颗粒粗,排列紧密,常无核仁.胞质较丰富,深蓝或淡蓝色,近核处出现少许细小的淡紫红色颗粒而使胞质呈淡红色,常有伪足状突起,有时细胞周边可有血小板附着.第45页/共102页颗粒巨核细胞颗粒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40-70um,有的可达100um以上,常不规则.胞核巨大.胞质丰富,胞质中充满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而呈淡红色.周边可有少许血小板附着.第46页/共102页 产血小板巨核细胞产血小板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40-70um,有时可达100um,胞核巨大且不规则.核染色质呈团块状,胞浆极丰富,淡红色,颗粒可聚集呈蔟.胞膜不清晰,其内外侧常有聚集的血小板.第47页/共102页裸核巨核细胞裸核巨核

17、细胞 胞核同产血小板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的胞浆解体后,释放出大量血小板,仅剩一细胞核,故称为裸核巨细胞.第48页/共102页血小板血小板 星形,圆形或椭圆形,无细胞核,胞质淡蓝色或淡红色,中心部位有细小,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由于血小板具有聚集性,故骨髓片中的血小板常成堆存在.第49页/共102页巨核细胞系列巨核细胞系列胞体、胞核巨大且不规胞体、胞核巨大且不规则则胞浆量、颗粒极丰富胞浆量、颗粒极丰富第50页/共102页 骨髓象中有许多相似的细胞,分类时存在着一定困难,在熟练掌握各种细胞形骨髓象中有许多相似的细胞,分类时存在着一定困难,在熟练掌握各种细胞形态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它们的区别要

18、点,才能正确划分其归属。态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它们的区别要点,才能正确划分其归属。 下面介绍常见类似细胞的鉴别。下面介绍常见类似细胞的鉴别。第51页/共102页 原始粒细胞与原始红细胞的鉴别原始粒细胞与原始红细胞的鉴别第52页/共102页原始红原始红第53页/共102页原始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原始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原始单核细胞的鉴别原始单核细胞的鉴别第54页/共102页原始淋巴细胞原始淋巴细胞第55页/共102页单核细胞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的鉴别单核细胞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的鉴别第56页/共102页第57页/共102页第58页/共102页第59页/共102页中幼红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的鉴别中幼红

19、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的鉴别第60页/共102页中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第61页/共102页形态上不典型细胞的划分形态上不典型细胞的划分 造血细胞发育过程是造血细胞发育过程是连续连续的,阶段的划分是人为的,可以看见介于两个阶段的的,阶段的划分是人为的,可以看见介于两个阶段的“过渡型过渡型”细胞。细胞。 通常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发育之间是彼此同步的,但有时也可能速度不同,称为通常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发育之间是彼此同步的,但有时也可能速度不同,称为“核浆发育不平衡核浆发育不平衡”。第62页/共102页 一般认为无论胞核或胞质,凡出现下一阶段细一般认为无论胞核或胞质,凡出现下一阶段细胞特征的细胞

20、,应归为较成熟阶段的细胞;胞特征的细胞,应归为较成熟阶段的细胞; 极难鉴别介于两个系统之间的细胞,在正常情极难鉴别介于两个系统之间的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如介于浆细胞与幼稚红细胞之间的细胞,况下如介于浆细胞与幼稚红细胞之间的细胞,可划分为可划分为红细胞系红细胞系; 介于淋巴细胞与幼稚红细胞之间的细胞,在介于淋巴细胞与幼稚红细胞之间的细胞,在骨骨髓象髓象中归为中归为红细胞系红细胞系,在,在外周血外周血则归为则归为淋巴细淋巴细胞胞。 对于实在难以确定类型的细胞,可列人对于实在难以确定类型的细胞,可列人“分类分类不明细胞不明细胞”,出现较多时,可通过电镜、细胞,出现较多时,可通过电镜、细胞化学染色、免疫

21、学等方法弄清类别。化学染色、免疫学等方法弄清类别。第63页/共102页 血细胞的形态受涂片制备和染色的影响较大,在识别细胞时须与同一张涂片上的血细胞的形态受涂片制备和染色的影响较大,在识别细胞时须与同一张涂片上的其他细胞作比较,切不可把单个细胞从其涂片上孤立起来,或机械地与图谱上的其他细胞作比较,切不可把单个细胞从其涂片上孤立起来,或机械地与图谱上的典型细胞相比较;同时,应根据细胞各方面的特征全面综合分析,不可单凭个别典型细胞相比较;同时,应根据细胞各方面的特征全面综合分析,不可单凭个别特征下结论特征下结论。第64页/共102页定义:是一种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定义

22、:是一种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化学物质,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胞内的各种化学物质,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二、血细胞化学染色二、血细胞化学染色第65页/共102页 辅助辅助疾病的诊断疾病的诊断和和细胞系列细胞系列的判断的判断 不同细胞系列,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各有不同。不同细胞系列,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各有不同。 血细胞在病理情况下,其化学物质成分及含血细胞在病理情况下,其化学物质成分及含 量会发生改变。量会发生改变。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作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作用第66页/共102页 过氧化物酶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POXPOX)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2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NAP) 酯酶染色(酯酶染色(SESE、NSENSE) 铁染色铁染色血细胞化学染色(血细胞化学染色(P274P274)第67页/共102页 粒细胞粒细胞及部分的单核细胞质内的颗粒含及部分的单核细胞质内的颗粒含有过氧化酶,此染色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有过氧化酶,此染色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急粒和急淋急粒和急淋) ) 急粒急粒强阳性强阳性(随着细胞成熟,阳性逐渐增(随着细胞成熟,阳性逐渐增强。)强。) 急单急单阴性、弱阳性阴性、弱阳性 急淋急淋阴性阴性1.1.过氧化物酶(POXPOX)染色第68页/共102页 第69页/共102页 碱性磷酸酶主

24、要存在于成熟阶段的中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性粒细胞( (分叶及杆状核),其他均阴性。分叶及杆状核),其他均阴性。 报告形式为阳性率及积分。报告形式为阳性率及积分。 增加:增加:细菌性感染细菌性感染、急淋、再障、淋、急淋、再障、淋巴瘤巴瘤 减少:减少:慢粒慢粒、急粒、恶组、急粒、恶组、MDSMDS2.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NAP)染色第70页/共102页第71页/共102页 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急粒和急单急粒和急单) 特异性酯酶:急粒呈阳性特异性酯酶:急粒呈阳性(M3M3强阳性)强阳性) 非特异性酯酶:非特异性酯酶: 急单急单呈

25、阳性,加呈阳性,加NaFNaF抑制抑制 急淋、急粒呈阴性或阳性,加急淋、急粒呈阴性或阳性,加NaFNaF不抑制不抑制3. 3. 酯 酶 染 色第72页/共102页特异性酯酶染色特异性酯酶染色(SE)急粒阳性第73页/共102页M5 急单NaF抑制急粒NaF不抑制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第74页/共102页 骨髓铁分为细胞外铁、内铁骨髓铁分为细胞外铁、内铁 减少:缺铁性贫血减少:缺铁性贫血 增加: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增加: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4. 4. 铁铁 染染 色色第75页/共102页骨髓外铁染色第76页/共102页骨髓内铁染色骨髓内铁染色第77页/共102页第78页/共10

26、2页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二、常见血液学疾病(P286)P286)第79页/共102页(一)缺铁性贫血(一)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IDA)是由于体内贮)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合成血存铁缺乏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红蛋白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缺铁的主要原因:缺铁的主要原因: 人体摄入铁的量不足;人体摄入铁的量不足; 需铁量增加;需铁量增加; 铁吸收障碍;铁吸收障碍; 铁丢失过多。铁丢失过多。 第80页/共102页第81页/共102页血象 1. 1.轻度贫血时,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计数

27、可正常,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或仅有极轻度的异形。严重贫血时,红细胞大小不一,以小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可出现环形红细胞,呈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变化。第82页/共102页 骨髓象骨髓象 1. 1.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2. 2.红系增生明显,粒红比值减小,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阶段幼红细胞体积偏小,胞质量少,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着色偏碱,细胞核偏小染色质粗糙紧密,染深紫红色,晚幼红细胞核可固缩成炭核,因胞质的发育落后于胞核,呈核老质幼的变化。第83页/共102页骨髓象 3. 3.粒系细胞比例相对减低,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大致正常。 4. 4.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大致正常。第84页/共10

28、2页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化学染色 骨髓涂片铁染色骨髓涂片铁染色 细胞外铁显著减少细胞外铁显著减少可为阴性;细胞内铁减少,幼红细胞中铁可为阴性;细胞内铁减少,幼红细胞中铁小粒减少且着色浅淡。小粒减少且着色浅淡。第85页/共102页总结:总结: 由于储存铁缺乏使由于储存铁缺乏使HbHb减少所引起的贫血减少所引起的贫血 临床表现:贫血临床表现:贫血 血象特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象特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MCVMCV、 MCHCMCHC、MCH MCH 均均 ) ) 骨髓特点:幼红细胞呈幼浆老核改变骨髓特点:幼红细胞呈幼浆老核改变 铁代谢:骨髓铁、血清铁、铁蛋白均铁代谢:骨髓铁、血清铁、铁蛋白均第

29、86页/共102页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由于血红蛋白在幼红细胞线粒体内的合成发生障碍,铁利用不良导由于血红蛋白在幼红细胞线粒体内的合成发生障碍,铁利用不良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的贫血。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的贫血。第87页/共102页第88页/共102页 3.3.铁粒染色铁粒染色 铁染色显示内外铁均显著增高,可见环铁染色显示内外铁均显著增高,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形铁粒幼细胞。 4.4.其他其他 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另外,铁粒幼细均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

30、。另外,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对铁剂等一般的抗贫血治疗药物无胞性贫血对铁剂等一般的抗贫血治疗药物无效。效。第89页/共102页 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过度破坏,超过骨髓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过度破坏,超过骨髓代偿能力所致的一组贫血。代偿能力所致的一组贫血。 临床表现:贫血、黄疸、脾肿大等临床表现:贫血、黄疸、脾肿大等 血象:血象:Hb Hb 、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骨髓象:红系明显增生,多染性红细胞易见骨髓象:红系明显增生,多染性红细胞易见 其他检查:生化指标异常,红细胞寿命缩短其他检查:生化指标异常,红细胞寿命缩短等等(二) 溶血性贫血(HAHA)第90页/共102页溶血性贫血骨髓象第91页/共10

31、2页(三)巨幼细胞性贫血(三)巨幼细胞性贫血 概概 述述 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MA)(MA)是由于维生素是由于维生素B12B12和(或)叶酸缺乏或其他原因导和(或)叶酸缺乏或其他原因导致致DNA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常见的叶酸和维生素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常见的叶酸和维生素B12B12缺乏的原因为摄入不缺乏的原因为摄入不足和吸收障碍。足和吸收障碍。第92页/共102页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巨幼细胞性贫血一般起病缓慢,除具有贫血的一般症状外,可出现舌炎症巨幼细胞性贫血一般起病缓慢,除具有贫血的一般症状外,可出现舌炎症状如舌痛及舌质发红,检查可见舌乳头萎缩,还可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状如舌痛及舌质发红,检查可见舌乳头萎缩,还可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如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以及嗜睡、精神错乱等症状。如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以及嗜睡、精神错乱等症状。第93页/共102页血象血象 : 1.1.红细胞数比血红蛋白量减少更为明显,为大细红细胞数比血红蛋白量减少更为明显,为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