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等级评价结构的法律责任_第1页
信用等级评价结构的法律责任_第2页
信用等级评价结构的法律责任_第3页
信用等级评价结构的法律责任_第4页
信用等级评价结构的法律责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第1章 选题的理论及实践意义11.1选题理论意义11.2选题实践意义1第2章 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22.1文献综述22.2参考文献52.2.1中文文献52.2.2英文文献7第3章 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83.1研究内容83.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预期目标9 3.2.1我国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及需要承担的责任93.2.2欧美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及需要承担的责任93.2.3我国在未来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和信用评级机构在债券违约时法律责任承担方面的完善9第4章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104.1研究方法104.1.1文献研究法104.1.2社会学的方法104.1.3经济的方

2、法104.1.4比较分析法114.2可行性分析11第5章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15.1研究的创新之处115.2研究的不足之处12第6章 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126.1研究计划126.2预期研究结果12第7章 已参加过的相关研究工作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进展1413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问题以非金融公司债券为视角第1章 选题的理论及实践意义1.1 选题理论意义目前我国有关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问题存在诸多不健全之处,学术界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研究总体也相对薄弱。多数著作从信用评级的原理、信用评级方法、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角度进行讨论,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研究略有涉及,但研究不

3、够深入。本文对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基础理论和法律关系进行界定和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承担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法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法,对美国、欧盟与我国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作为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教训和经验借鉴。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市场规制法调整的目的“对一定行为规定一定秩序而起到限制作用,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來完善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制度。市场规制法作为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理论基础。而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这种占有市场一定地位的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研究有助于对市场规制法的深化。因此,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的研究对完善市场规制法具有重大

4、的理论意义。1.2 选题实践意义在证券信用评级益专业化和复杂化的今天,单个投资者受到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限制,很难独自识别市场信用风险,必须依赖专业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可以提供更加客观、公正、科学的信用信息,使得金融信用交揚风险能够被投资者监督和控制,减少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金融信用风险。正是这个原因,证券信用评级益成为国家和世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证券信用评级关乎国家和世界金融体系安全。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益显现,已经成为专门进行信用分析和评估的中介机构。证券信用评级不仅直接决定债券的市场交易价格,而且影响着使

5、用评级信息交易的金融主体和投资者。在现代通讯技术支持下的全球信用网络可以在几秒内完成评级信息在世界金融体系的传播。证券信用评级对现代金融体系的重大影响作用是我们科学认识信用评级的出发点。其次,证券信用评级话语权直接影响国家金融体系安全。证券信用评级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国家金融体系安全的战略制高点,掌握了证券信用评级话语权是控制一国金融体系运行的关键。最后,加强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是保障金融体系安全的必要条件。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承担着维护国家和世界金融体系安全的重大职责,是公众化程度最高的专业服务机构。追究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一方面通过法律调整信用评级机构与公众投资者之间、

6、信用评级机构与发行方之间的社会关系,保护公众投资者和发行方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调动投资者和评级客户共同参与到监督信用评级机构的过程中来,提高信用评级机构作为中介机构应该具有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保证金融市场秩序井然。追究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更能保证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履行高度的注意义务作出准确的评级,能够纠正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和监管效率。因此我国积极推动强化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具有现实意义。第2章 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1222.1 文献综述2.1.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在行业自律和行政监管的角度出发,大多数的学者认为由于声誉的驱动,信用评级机构提供客观公正评级的行为不会受到利益冲突的影

7、响。Schwac认为,信用评级机构不需要政府额外进行监管。理由有两点:第一,声誉机制能让信用评级机构作出准确的评级报告。第二,监管可能增加政府操纵市场的可能性。认为信用评级机构尽管接受发行人付费,但仍能够保持中立地位。但信用评级机构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自律规制信用评级机构的理念,应该要求要求加快改革信用评级制度。在司法规制方面,提出了废除规则,追究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的建议。认为信用评级机构不应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信用评级机构应承担不实评级行为的民事责任。综合分析,国外学者主要建议市场自律、行政监管和法律责任三个方面加强规制,证券信评级机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这些建议部分被美国立法机关所接受,如

8、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以下简称“多德弗兰克法案”)废除了免除信用评级机构责任的规则,明确信用评级机构欺诈的证明标准,规定除了行业自律内部控制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行政监管制度來规制信用评级机构,同时应从保护投资者与评级客户的利益來追究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2.1.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信用评级的一般理论关于信用评级的概念,国内学者李振宇认为,信用评级指专业的评级机构用简单明了的符号对债务人是否能如约还本付息的能力和信任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洪枚认为,信用评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用评级的概念与李振宇提出的关于信用评级的概念类似。广义的信用评级是把主体范围延伸到各类市场参与者及金

9、融工具的发行人。信用评级机构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程合红认为信用评级机构与发行方是委托合同关系。黄润源、刘迎霜认为证券信用评级机构与发行方的法律关系是承揽合同关系,而不是委托合同关系。主要因为信用评级机构是以自己的名义來独立承担责任,而不是以发行人的名义承担法律责任。信用评级机构作为专业的中介机构,其作出的评级报告会被投资者所依赖,信用评级机构同注册会计师、屯计员的一样充当专家的角色。当信用评级机构没有履行其高度的注意义务时,应当承担专家责任。(2)信用评级的立法现状及现存问题聂飞舟认为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信用评级机构的专门法律法规,涉及信用评级机构的立法散见于证券法、公司法和一些部门规章中,如中

10、国人民银行的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作业管理的通知、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中国证监会的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资信评级机构出具证券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报告准则等等。除了证券法第234条给出信用评级机构作出虚假陈述时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以外,其他规章中涉及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问题较少。封红梅认为我国信用评级法律制度尚未完善。主要包括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尚未建立信用评级监管制度和行业自律制度、行业准入制度。建议确定行政监管主体,制定统一的信用评级管理条例,明确和细化信用评级机构的违法行为,完善我国信用评级法律制度。(3)构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

11、法律责任制度聂飞舟、方添智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构建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第一,合同法责任。第二,侵权法责任。第三,证券特别法责任。陈杰以公众投资者因评级错误导致投资受损来构建评级机构侵权责任。受彬、施丹婦则从法律的角度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信用评级机构与被评级方、社会公众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从而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构建法律问责机制来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监管和规范。2.1.3评述从目前的资料來看,与信用评级相关的著作多数从信用评级的原理、信用评级方法、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角度进行讨论,很少有文章以证券评级为切入点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制度进行研究。从研究证券信用评级法律制度的

12、角度来看,学者盛世平的美国证券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一书以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为研究对象,挑选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美国法相关规定的理解和把握。在期刊文章方面,由于近几年信用评级成为了热点问题,有关信用评级法律制度和信用评级监管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加,但颇为不足的是,这些期刊大多数只是以金融危机中惠誉、标准普尔、穆迪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进行分析,提出不同的监管方案。国内外学者尽管对信用评级制度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从法学的专业角度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作出探讨的文章较少。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第一,由于评级对象涵盖了很多不同的种类,但很少有文章会从中选择

13、一个评级对象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建议,只是笼统、宏观地建议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第二,大多数学者把目光聚焦在美国信用评级法律责任,对于有关欧盟等其他国家的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研究不够深入。122.12.2 参考文献2.2.1 中文文献1. 郝雨时.我国市政债券融资的理论研究与制度设计D.苏州大学,2012.2. 彭秀坤.国际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规制及其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2.3. 戴莹.证券信用评级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4. 刘文宇.信用评级机构民事法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3.5. 张利.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6. 何晓行.次贷危机

14、视野下的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7. 刘晓剑.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研究D.湖南大学,2012.8. 吴敏.我国企业债券信用增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3.9. 陈霞.专利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10. 岑雅衍.中国债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11. 聂飞舟.信用评级机构法律监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12. 黄鑫.信用评级的本质属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1.13. 琚焱.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14. 贡海燕.法律视角下中国证券市场信用制度的构建D.湖南大学,2008.15.

15、常德鹰.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16. 黄德庆.信用评级制度公信力的法律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17. 陈思瀚.证券信用评级监管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18. 杨宁.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19. 李敏轩.论资信评级机构对债券发行人的民事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11.20. 吕蓉.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21. 王哲.后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22. 杨燕.美国资产证券化中信用评级防御风险机制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16、,2013.23. 赖炜.信用评级在资产证券化视角下的风险防控能力法律问题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24. 杨酒.信用评级机构职业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25. 戴勇.论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步骤与环境支持D.武汉理工大学,2002.26. 宁健武.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D.武汉大学,2004.27. 洪艳蓉.资产证券化若干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2.28. 周虎.公司债券市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29. 李茹斯.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30. 宋倩.我国信用评级问题研究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D.华东

17、师范大学,200.12.2.2 英文文献1. Haar,Lawrence.COULDENERGYFOLLOWFINANCEINTOMELTDOWN?J.EnergyRisk,2009,:.2. Anonymous.FirstEnergyCorp.;FirstEnergyCorp.DeclaresUnchangedCommonStockDividendJ.EnergyWeeklyNews,2009,:.3. A:InitiatesCoverageonMNDPJ.M2Presswire,2010,:.4. Anonymous.Banking,FinancialServices;Ar

18、mtecInfrastructureIncomeFundCompletesConversiontoArmtecInfrastructureInc.J.Ecology,Environment&ConservationBusiness,2011,:.5. Osipovich,Alexander.BEYONDTHEBIGTHREEJ.EN,2012,94:.6. Anonymous.S:CHATLIVEintheonlydedicatedCHATROOMfor(OTCBB:BDCG)BGroup,Inc.shareholders!J.M2Presswire,2008,:.7. Cuockley,Fr

19、ederickW,Barnes,Rebecca.SubprimeSuitsJ.TheInternationalEconomy,2008,224:.8. A:PGXC,CVCP,UVSE,HTOGRAlertJ.M2Presswire,2008,:.9. Anonymous.US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SECRoundtabletoExamineOversightofCreditRatingAgenciesJ.M2Presswire,2009,:.10. A:TheCloroxCompany(NYSE:CLX)Xtremepicksoftheday!J.M

20、2Presswire,2009,:.11. GraemeBaber.TheroleandresponsibilityofcreditratingagenciesinpromotingsoundnessandintegrityJ.JournalofMoneyLaunderingControl,2014,171:.12. JingBian.RegulatingtheChinesecreditratingagencies:progressandchallengesJ.JournalofMoneyLaunderingControl,2015,181:.13. StevenScalet,ThomasF.

21、Kelly.TheEthicsofCreditRatingAgencies:WhatHappenedandtheWayForwardJ.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12,1114:.14. MartaBordignon.TheCompliancetoHumanRightsinBusinessSector:FocusingonBanksJ.JournalofGlobalPolicyandGovernance,2013,12:.15. GinevraMarandola.inkLocalCreditRatingAgencies:anewdatasetJ.ResearchinI

22、nternationalBusinessandFinance,2016,:.16. FrankJ.Fabozzi,MikeE.Nawas,DennisVink.ExploringRatingShoppingForEuropeanTripleASeniorStructuredFinanceSecuritiesJ.FinanceResearchLetters,201617. FrankJ.Fabozzi,DennisVink.Theinformationcontentofthreecreditratings:thecaseofEuropeanresidentialmortgage-backedse

23、curitiesJ.TheEuropeanJournalofFinance,2015,213:.18. SusanSchroeder.ATemplateforaPublicCreditRatingAgencyJ.JournalofEconomicIssues,2013,472:.19. ANDREWCOHEN,MARKD.MANUSZAK.RatingsCompetitionintheCMBSMarketJ.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2013,45s1:.20. JakovBegi.Regulatorypowerofcreditratingagencies

24、inthecontextoglobalfinancialsystemJ.Discrepancy,2013,1218:.第3章 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333.1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围绕着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构建为中心,具体内容分为五章。第1章 分析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在债券违约里承担责任不足或没有承担责任的案例。在“11超日债”违约事件中,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元”)作为“11超日债”的信用评级机构,在“11超日债”停牌和上市公司发出公告显示公司亏损0.55亿元后才匆匆下调其评级,深圳证监局对鹏元出具了警示函。除此之外,警示函出具的理由还包括,鹏元本应当在2012年5

25、月26日作出的跟踪评级报告,推迟至6月28日才出具,以及鹏元在评级过程中未遵循已报备的信用评级方法、业务档案中未留存经营环境分析、债券募集说明书等原始资料等。这些行为违反了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规范对评级机构业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投资者起到了误导性作用,但却仅收到证监会出具的非行政处罚性的监管措施。从列举的国内公司债券违约案例中,分析信用评级机构在债券违约中承担法律责任的不足或没有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在多大程度上促使了债券违约以及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第二章对信用评级、证券评级、信用评级机构的概念进行界定,重点对信用评级机构与发行方之间、信用评级机构与公众投

26、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第三章概述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立法现状,提出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立法中存在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不足和民事责任缺漏的法律责任体系不完善问题。其次,提出具体法律条文中对证券信用评级的相关概念界定不明确的问题。第四章首先介绍关于早期的证券评级机构责任的案件,如1983 Washington Public Power Supply System违约案的集团诉讼,1991年Executive Life破产索赔案,1995年Jefferson County School District诉穆迪案等案件中,美国法院认为信用评级机构作为新闻媒体,受到美国第一宪法的保护,对评级机构的

27、诉讼皆以失败告终。但法院这一揽子保护信用评级机构的做法受到很多人的诟病。应逐案考量证券信用评级机构与发行方之间、公众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是否存在恶意评级以及评级中是否涉及虚假的评级來综合判断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是否能作为新闻媒体享有特权。2010年,多德弗兰克法案强化了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废止了评级机构豁免于承担证券法所规定的责任的有关规则。其次,介绍欧盟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的具体内容,对于信用评级机构立法的动态中增加对信用评级机构误导投资者并使其遭受损失,投资者享有私人诉讼权利來追究信用评级的民事责任。以此,作为对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构建的经验借鉴。第五章完善我国信用评级机构

28、法律责任立法的构想中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责任、行政责任。鉴于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民事责任的缺漏,所以本文大量的篇幅是重点构建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民事责任立法。第一,科学规定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组织的第三人法律责任的规定。第二,合理区分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民事法律责任类型。第三,由于证券法适用的对象有限,对于公司债券以外的其他评级行为不能依据主券法提出诉讼,通过提出扩大证券法的适用范围,增强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市场行为的规制。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预期目标在选题期间通过查阅资料、咨询老师及搜索文献,经过对英、美、日、新等国的研究和针对我国目前阶段的实际相比较,着重选取了一些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问题中亟

29、待解决的法律政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希望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 我国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及需要承担的责任(1)证券法的相关规定2005年10月我国证券法修订后,第八章将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信用评级机构归类为证券服务机构,规定信用评级机构具体的设立条件、审批程序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制定,其服务费用按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第条明确了信用评级机构应承担法律责任。信用评级机构为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等证券业务活动制作、出具评级报告等文件时应当勤勉尽责,对依据的资料的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如果其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

30、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是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2)刑法的相关规定刑法中的第229条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屯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前款规定的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一款规定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条对本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条的规定处罚。(3)暂行办法的

31、相关规定在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五章专门规定信用评级的法律责任。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或提供虚假资料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或者利用证券评级业务进行内幕交易按照证券法规定责令改正、没收业务收入,处以业务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最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撤销证券从业资格;并处罚款。对于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在业务中不规范的行为,包括违反信息保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信用评级机构之间存在的不正当竞争等行为。违反此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予以一万元以上到三万元以下的罚款。3.2.2 欧美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及需要承担的责任在新的立

32、法草案中,欧盟追究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民事责任成为亮点。由于以往欧盟缺乏法律救济手段,证券信用评级机构误导投资者并使其遭受损失,投资者要么只能放弃追究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要么只能依据成员国的法律追究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欧盟草案中增加投资者享有私人诉讼权利,直接追究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民事责任。这种改变无疑会使证券信用评级机构作出评级决定时更加审慎、履行高度注意义务。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多德一弗兰克法案对信用评级欺诈诉讼的证明标准进行了重大修改,当原告所主张的事实能够产生强有力的推断,推断出信用评级机构知悉或者存在重大过失以致对信用评级所依赖的事实因素不能进行合理的调查,则原告的举证将满足诉

33、讼的心理要求。1..3 我国在未来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和信用评级机构在债券违约时法律责任承担方面的完善国外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立法对我国的启示中得到加强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立法是其规范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且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承担应具有综合性,这两方面的内容将会在文章中详细进行介绍。第4章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444.1 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使用的是文献研究法、社会学方法、经济学的方法和比较分析法。 文献研究法 根据本次论文的写作目的,通过在图书馆借阅相关文献,数据库查询相关论文,全面地、较为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了本次调研课题的基本

34、内容。通过借阅图书馆文献,详细了解了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的世界背景、历史沿革和基本现状,深入理解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了解现今世界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将来发展的趋势。图书馆文献较为完整的保存了历史性资料和较为全面的论述,有效地推进了我们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构建的深度认识,结合金融知识全面有效地看待问题,防止以偏概全。.2 社会学的方法 在调研过程中,除法律文献外,大量查阅了社会学的课程内容,包括法律学、人文学等,借助本次科研,拓展了对社会学课程的认知,并且基于社会学知识的基础,从更加全面和专业的角度看待法律体系建设的问题。通过跨学科研究,将调研

35、的范围跳出了法律的局限视角,看到了完善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能够更加完善,将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实现企业的产品结构升级。4.1.3 经济学的方法通过经济学中成本和收益的方法,比较信用评级机构承担多大的法律责任在其收益和成本上是均衡的,从而选择出更加合适的监管方式。4.1.4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方法。围绕美国、欧盟法律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来说明如何完善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法律责任。对美国、欧盟与我国的法律或者法律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作为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经验借鉴。4.2 可行性分析本文

36、在现有资料的基础通过非金融公司债券为视角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加上国外的一些案例借鉴,从而对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责任架构完善。第5章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5.1研究的创新之处55(1)以我国证券信用机构的法律责任-以非金融企业债券为全新视角,当前我国学者对信用评级责任的研究很少,大多是从金融学的方向出发,对证券信用机构评级责任责任的研究只是一笔带过。对于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应当负担的法律责任问题几乎没有涉及,本文从非金融企业债券为视角,对我国证券机构信用评级的责任制度及其缺陷分析出发进行研究,并试图提出相关完善建议。此外,对证券信用评级方面的法律法规做了梳理,并归纳整理出了与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自律规则。(2)提出了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承担问题。笔者提出建立我国信用评级业内统一的自律组织的构想,通过分析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承担的责任现状,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承担责任的合法性、可行性以及承担法律责任的要件做了论证,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3) 对于证券信用评级中的利益冲突机制提出了完善建议。指出改变现有收费模式及评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