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课标导引知识建构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目标导引1.理解风的形成,并能结合等压线图,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综合思维)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季节移动规律(综合思维)3.理解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综合思维)4.学会判断不同季节东亚和南亚地区季风环流的特点及性质(区域认知)必备知识自主检测一、大气的水平运动1.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2.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必备知识自主检测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高空的风近地面的风图示(北半球)受力
2、状况f1(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f2(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f3(摩擦力)与风向相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必备知识自主检测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影响因素: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必备知识自主检测2.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必备知识自主检测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必备知识自主检测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3、1)北半球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高气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气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必备知识自主检测3.季风环流(1)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2)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3)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
4、最为典型。(4)亚洲的季风环流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冬季季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季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必备知识自主检测思考感悟为什么说东亚是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提示: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最大的大洋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因此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必备知识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1)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因为地面冷却,气流收缩下沉而形成。()(2)从季节上看,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冬季向南移。()(3)冬季,北半球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4)来自南亚的西南季风夏季也可影响到我国西南地区。()(5)受海
5、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季风环流强度会发生变化。()答案:(1)(2)(3)(4)(5)必备知识自主检测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完成23题。2.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a.a、b、c、db.a、b、d、cc.b、a、d、cd.c、b、a、d3.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力主要是()a.a、d b.c、dc.a、cd.b、d必备知识自主检测解析:第2题,图示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与c、d垂直,表示地转偏向力;c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风向;d与风向相反,表示摩擦力,b正确。第3题,由第2
6、题分析可知,a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b表示地转偏向力,c表示风向,d表示摩擦力。决定风速大小的力主要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a正确。答案:2.b3.a必备知识自主检测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图。读图,完成46题。 必备知识自主检测4.图示季节最有可能为北半球()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5.甲风形成原因主要是()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受信风带的控制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6.受乙风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a.不会形成洪涝灾害b.普遍寒冷干燥c.普遍高温多雨d.多大风天气必备知识自主检测解析: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南亚盛
7、行西南季风,东亚盛行东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由此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b正确。第5题,甲地为南亚的西南季风,形成原因主要是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季风,a正确。第6题,乙为东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性质湿热,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因此可能形成洪涝灾害,a、b错误,c正确。夏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不能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且夏季风势力弱于冬季风,d错误。答案:4.b5.a6.c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问题探究下图为2018年4月20日及21日12时亚洲东部地区天气形势图(
8、单位:百帕)。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1)自20日至21日,甲地风向是如何变化的?(2)自20日至21日,黄土高原北部风力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判断理由。提示:(1)20日吹东北风,21日吹偏东风。(2)风力变大。理由:该地20日等压线比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21日等压线变得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增大。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关键能力1.风向的判断(1)作图法第一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过某点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即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判断风向根据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偏
9、转3045,高空偏转90。下面为北半球某点近地面风向的判断。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2)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四指指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风向。高空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下图为北半球某点近地面风向的判断。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2.风力大小的判断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小,风力小。在不同等压线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
10、,表示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1下图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甲图是14:00,乙图是20:00)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1)甲图中m点的数值,可能是()a.1 003或1 007b.1 005或1 009c.1 007或1 009d.1 009或1 011(2)从14:00至20:00,有关n地风向和风力大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风力变小b.由东南风转为西风,风力变大c.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风力变小d.由东南风转为偏南风,风力变小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
11、当堂检测思维导引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解析:第(1)题,观察甲图,图中等压距为2。根据等压线分布,m点外围等压线数值为1 008或1 006,若m点位于低压中心,则m点数值为1 0041 006;若m点位于高压中心,则m点数值为1 0081 010。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n地风向由东南风转为偏南风。结合等压线的疏密可知,n地风力变小。d正确。答案:(1)b(2)d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问题探究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1)该半球反映的是南半球还是
12、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理由是什么?(2)图示中哪些气压带的形成与热力作用无关?提示:(1)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理由:图中风向向右发生了偏转,因此为北半球。(2)的形成与热力作用无关。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高空气流被迫下沉形成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与暖而轻的盛行西风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上形成的。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关键能力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热力型成因:与气温有关。气温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气温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型成因:与气温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
13、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
14、要有以下三种类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其位置大致是7月偏北,1月偏南。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方法技巧 局部图中如何根据气压带、风带移动判断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局部分布图中,如何正确判断南北半球、移动方向、气压带和风带名称,关键抓住两点: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可作为判断气压带和风带名称、移动方向的依据;依据风向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南北半球。如下图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第一步:判断气压带。根据图示所标示纬度可知,该气压带位于30纬线附近,因此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二步:判断南北半球。风
15、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根据图示甲风带或乙风带的风向可知,风向向左发生偏转,因此为南半球。第三步:判断气压带移动方向。根据图示可知,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南纬30以北,说明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第四步:气压带、风带是随太阳直射点而移动的,因此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2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2)关于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正确的是()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3月份b.m气压带所反
16、映的时间可能是7月份c.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7月份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9月份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思维导引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位置和南北两侧的风向,风从m气压带向两侧吹,且向右偏,可以推断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d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m气压带向南移动,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m气压带反映的时间是可能1月份。n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n气压带反映的时间可能是7月份,c正确。答案:(1)d(2)c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北半球冬、夏气压
17、中心和季风环流问题探究亚洲高压(也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是冬季位于西伯利亚、蒙古地区的大范围高气压中心,是典型的大陆气团。亚洲高压的存在强烈地影响了亚洲东部地区,使得该地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冷。亚洲高压常常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侵入我国。从秋季到冬季,影响的范围自北向南逐渐扩大。冬季势力强大的亚洲高压可影响到我国南海地区、菲律宾等地;春季势力渐弱,影响范围又自南向北缩小;夏季很少影响我国。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1)亚洲高压是如何形成的?(2)为什么亚洲高压主要在冬季影响我国?(3)依据风的形成原理,判断亚洲高压影响我国时,我国东部地区的盛行风向。提示:(1)受海陆热力性质
18、差异影响,冬季,亚欧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高气压,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最为突出,使分布在该纬度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2)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会产生季节移动。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半球,亚洲高压的位置也会南移,从而影响我国。(3)西北风为主。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关键能力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亚洲内陆
19、太平洋亚洲内陆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炎热湿润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特别说明南亚: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澳大利亚北部:南半球夏季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3下图为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1)1月份,图中a地盛行()a.东南季风b.西北季风
20、c.东北季风d.西南季风(2)下列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发生洪涝灾害d.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思维导引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 地区东亚南亚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性质寒冷干燥盛行东北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性质温暖干燥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性质温暖湿润盛行西南季风,其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性质炎热湿润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解析:第(1)题,a地位于亚洲东部,1月份亚欧大陆受
21、亚洲高压控制,故a地盛行西北季风,b正确。第(2)题,b地位于南亚,南亚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加上北部高大山脉的阻挡,冬季风势力较弱,而夏季南亚距离夏季风源地近,夏季风的势力较强,a正确。b地冬季风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b错误。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发生干旱灾害,c错误。影响南亚的夏季风来源于印度洋,性质炎热湿润,d错误。答案:(1)b(2)a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东亚季风强弱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东亚季风强弱的影响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地表面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示意东亚196
22、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1)图示说明了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的什么特点?(2)分析海陆热力差指数强的年份和弱的年份我国降水分布有何特点。提示:(1)此图说明了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海陆热力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我国的雨带会迅速北上,导致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多,甚至发生洪涝灾害。而南方地区由于降水偏少,会发生干旱灾害。海陆热力差指数小的年份,夏季风势力偏弱,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南方地区,降水偏多,南方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地区则由于降水偏少,发生干旱灾害。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20年1月5日14时和1
23、月6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12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1.5日14时至6日8时,地()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b.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d.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2.5日14时至6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a.b.c. 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地一直为高压中心,因此天气晴朗;根据等压线数值可判断5日14时地气压大于1 026百帕,小于1 028百帕,6日8时地气压大于1 028百帕,说明气压升高;14时应为全天气温最高时,8时为早晨,气温较低,d正确。第2题,四地风向基本没有变化,地风向由
24、东北风变为偏东风,风向变化最明显,b正确。答案:1.d2.b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完成34题。3.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风带可能同属一个风带b.甲、乙风带中一定有一个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4.若甲、乙风带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风带一定是低纬信风带b.乙风带一定是中纬西风带c.丙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甲风带一定是中纬西风带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丙地盛行下沉气流,为高气压带。若丙为极地高气压带,则甲、乙风
25、带属于同一风带,即极地东风带,a正确,b、c错误。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向高纬移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向低纬移动,d错误。第4题,若甲、乙风带风向相反,则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正确。甲、乙风带可能为低纬信风带或中纬西风带,a、b、d错误。答案:3.a4.c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下图为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5.此季节,图中a、b两地盛行风为()a.都为东南季风b.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c.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d.都为西北季风6.关于此季节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季风性质寒冷干燥c.成因与a地的季风相同d.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可知,亚欧大陆为低压中心,说明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海洋,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图中a地位于东亚,盛行东南季风,b地位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b正确。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是北半球夏季,西南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具有炎热湿润的特点,a、b错误。东亚夏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364-1:2025 EN-FR Low-voltage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1: Fundamental principles,assessment of general characteristics,and definitions
- 麦当劳点餐课件
- 品鉴智慧人生课件
- 直销领袖魅力课件
- 滑雪培训机构介绍
- 孕妇学校知识课件
- 质量意识培训课程
- 暑假班绘画课件
- 恐龙手工课课件
- 课件最后一页祝福语
- 专利联合申请及利益分配协议(2024版)
- 新改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 城市供热管网抢修与维护工程技术规程
- CJ/T 113-2015 燃气取暖器 标准
- DB2104∕T 0011-2022 地理标志产品 清原龙胆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安全注射》
- DL-T-5759-2017配电系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2024年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开学季饮品店促销方案(2篇)
- 布病脊柱炎影像学表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